- 相關推薦
中秋習俗:中秋節為什么吃芋頭
中秋節吃芋頭是源遠流長的一項習俗,但各地人們在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卻各有不同,那么,中秋節為什么吃芋頭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
中秋節為什么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鐘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八月十五還被民間稱為人節。萊陽一般是早上吃芋頭,叫嘗鮮。這個時候芋頭還不是最佳的收獲時節,但由于芋頭有“余頭”的諧音,人們為了討個彩頭,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節的時候刨點芋頭嘗嘗鮮的。
據了解,芋頭性平,幾乎人人都適合食用,益胃健脾、補中益氣,能很好地緩解食欲不振、渾身無力,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特別適合體弱者。同時,它有助于保持肌膚彈性、延緩衰老。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中秋節吃芋頭是源遠流長的一項習俗,但各地人們在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卻各有不同。
相關說法:
說法一
古時,中秋節對農民來說是個重大的節日。北方農村每年只有秋季收獲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節,看著一年艱苦勞動的收獲,以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
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熱鬧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時,有一款貢品是芋頭。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頭煮成的米粉湯)裝在大碗里擺在供桌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
說法二
傳說在中國漢朝的時候,有一個皇帝被反對他的兵士追殺。他和一些保護他的衛士逃到一座山上。山上沒有糧食,皇帝和衛士們餓得頭暈眼花,全身無力。這時,追兵在山腳下到處放火,想把山上的皇帝活活燒死。忽然,天上烏云密布,不久就下起一場傾盆大雨,結果把火給滅了。
皇帝和衛士們都慶幸自己沒被燒死。這時,大家嗅到一陣陣的香味,連忙張望查看,發現原來山地里種了許多小芋頭。它們被大火烤熟了,發出了陣陣的香味。衛士們趕緊把它們挖出來,填飽了肚子。
衛士們吃飽后,勇敢地保護著皇帝,把追到山上來的敵人打得落花流水!皇帝終于平安地回到皇宮去。這天正巧是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实蹫榱思o念這個重要的日子,就在每年的中秋節大事慶祝,還特別請所有的人吃小芋頭。
說法三
南方人在中秋節祭月時使用芋頭,據說是紀念元末漢人殺韃子(指元朝統治者韃靼人)的歷史故事,當初漢人起義,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統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漢人在殺韃子起義后,便以其頭祭月。
后來當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節用人頭祭月,便用芋頭來代替,至今還有些地方在中秋節吃芋頭時把剝芋皮叫做“剝鬼皮”。
說法四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后,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
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征“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說法五
臺灣同胞過中秋有吃甜芋習俗,這習俗與沿海抗倭斗爭有關。明末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福建沿海屢殲倭寇,功勞卓著名揚海內外。
有一次,戚家軍受到倭寇襲擊,退到山頭,斷了軍餉。情況危急之時,戚繼光動員士兵吃野草充饑,以待援軍。當時有的士兵挖到野芋頭煮著吃,臨時解決了缺糧問題。后來人們趁倭寇不備時沖殺出去,大敗敵人,此時正值中秋佳節。后來,中秋節吃芋頭成了習俗。
說法六
相傳宋末元初,胡人滅了南宋,建立了元朝,并對居住東南沿海一帶的漢族實行殘酷的統治,為了提防漢人反抗,規定每三戶人家只能用一把菜刀,漢對胡人亦稱之為“胡頭”。
而“芋頭”與“胡頭”諧音,故以胡人之頭比擬為芋頭,將其當成祭品,對胡人統治者懷著刻骨仇恨,咬牙切齒吃芋頭(胡頭)。
在挑選芋頭方面,首先要看,顏色不要發黑,不要有斑點或霉爛;其次要捏一下,硬點兒比較好,軟了則說明快壞了。在烹飪方面,芋頭最好蒸著吃,做甜點,可用蒸好的芋頭蘸煉乳、玫瑰醬等,清甜軟糯。
【中秋習俗:中秋節為什么吃芋頭】相關文章:
中秋節為什么要吃芋頭呢09-17
中秋節吃月餅習俗09-22
中秋節吃月餅習俗05-24
中秋節為什么吃月餅09-10
中秋節為什么吃毛豆09-23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介紹09-13
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的由來06-29
關于中秋節為什么吃月餅的小故事09-06
上海人中秋節為什么吃鴨子09-23
你知道中秋節為什么吃月餅嗎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