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山中訪友》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山中訪友》教學設計,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1】《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課程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歌曲《找朋友》、PPT等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朗讀法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學會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作中的運用,了解擬人、排比和比喻修辭手法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在朗讀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對于山中這些朋友的情感,并且通過學習本文,學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使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養成保護自然、愛護生態的好品質,并且能夠自覺地在作文的過程中使用修辭手法。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學會擬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較熟練地使用這三種修辭手法。
(二)難點:學會作者表達對山中朋友感情的方式。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以歌曲《找朋友》引出“朋友”這個話題,與生討論關于朋友的問題(如“你們的好朋友都有誰啊?”“你們為什么喜歡和他們做朋友啊?”“那我算不算是你們的朋友呢?你們愿不愿意把我當成你們的朋友呢?”等),提出作者有一些特殊的朋友。
(二)新課講授
1、生自由朗讀課文,劃出寫得好的句子,小組討論分享好詞好句。
2、師提問生本文作者給我們介紹了他哪些朋友,這些朋友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作者要說它們是“我”的朋友。
3、講解開頭,開頭開門見山提出做好了準備要去拜訪山中的朋友,教育學生在寫文章的時候也要開門見山點出要寫的內容。(第1課時結束,第2課時可回顧導入,再繼續第2課時的講解)
4、重點講解開頭“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這一句話,提出“擬人”這一修辭手法的概念,為生普及“擬人”的'概念,并講解該修辭手法有何作用以及該如何有效地使用該方法。(使文章極富生命力和感染力)
5、讓生找出文中其他使用了擬人修辭手法的段落或者句子,指名生讀出他找到的擬人修辭手法的段落或句子,并分享他認為該句是如何使用擬人修辭手法的,過程中師提出一些相同意思的陳述句,讓生更直觀的理解擬人修辭手法的作用。(如第3自然段開頭、第4自然段開頭、第5自然段)
6、生齊讀第五自然段,指名生回答第五自然段有什么特點。(連用了5個“你好”,師引出“排比”修辭手法這一概念)
7、師為生講解排比修辭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并為生講解排比的使用方法,生再找出文中使用排比修辭手法的段落或句子,并分享這樣使用修辭手法讓文章讀起來有沒有什么變化。(如第6自然段,條理分明,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層次清楚,朗朗上口,說服力強)
8、生齊讀第7自然段,師提問生本段中的“像”、“又像”、“像”三個詞有什么意義,引出“比喻”修辭手法的概念,師為生講解比喻修辭手法的定義和作用以及比喻修辭手法的使用方法。(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9、提問生為何作者能夠寫出如此精彩的文章,師點出修辭手法對于文章更加生動和精彩的重要作用。
10、師給出一個景色或物體,讓生模擬使用“擬人”、“排比”或“比喻”這三個修辭手法來寫一段話,寫好后第二課時全班分享,師作點評。
(三)作業布置
以某景或某物為背景,寫一篇使用“擬人”、“排比”和“比喻”修辭手法的作文。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擬人→把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行為舉止和言行表現。
(豐富的想象、和描寫對象產生共鳴、鮮明的特性)
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三句或三句以上、)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
(本體、喻體、相似處)
【2】《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
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鑒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
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四、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五、教學步驟
一、走近山中:
1、導入新課:
有人說,沒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百花爭艷的時節出去踏青訪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時還會留下一個好記憶因此,我特地為大家請來一位導游,他是李漢榮作家(課件顯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導滿懷好心情帶我們到“山中訪友”(課件顯示課題)
2、播放課件《山中訪友》,學生觀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幫助學生走進文中所描繪的畫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為下環節與文本交流打下基礎)
二、走進山中: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課件顯示問題)
(1)作者滿懷好心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是誰?(學生答,師板書: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云、懸崖、瀑布、云雀、落葉、老柏樹、歸鳥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點,理清思路)
(2)這些“朋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為什么?(景物)
文章寫的是作者“山中觀景”的過程,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呢?
這兩個標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區別?用心體會,認真思考
(3)學生暢談看法
(4)教師小結: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寫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1)作者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還可以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出來?
(2)作者是“訪友”而非“觀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進一步感受出來?
(設計意圖:此環節意在讓學生于誦讀中,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學生可能找到的好詞好句有:
(1)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
(由第三人稱變為第二人稱用第二人稱,好象面對面地與老橋交談、傾訴,使得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更親切、更自然、更強烈)
(2)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彼岸,你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你躬著腰,俯身吻著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擬人手法,既抓住古橋形狀的特點,又寫出古橋鞠躬盡瘁為人類服務的奉獻精神)
(3)走進樹林,鳥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擬人,“喚”和“交換眼神”,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感覺特別的親切)
(設計意圖:在學生列舉句子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感悟、閱讀理解并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3、欣賞品味,領悟感受
在作者的筆下,各種各樣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們自己的生命,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靜心默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動人的畫面,并且給畫面配上色彩和聲音,讓畫面在腦中動起來;也可以聯想生活中或者書中,影視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詩情畫意的畫面,好,請進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歡、最令自己感動的景物,欣賞領略語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為,因為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表述,反映他們對于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著重朗讀,深入體會,再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于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為作者所贊揚的、被我們所喜愛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一種為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著的可貴的品質,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清澈純潔、充滿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給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啟迪,所以才讓我們這樣流連忘返吧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指導學生朗讀美句佳段
5、聯想創作: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作者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作者熱情的贊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應呢,試著猜想一下它們的內心世界,試著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回應的.話吧
要求: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后互換角色,再試一次
②要盡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
③要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地選用詞語,盡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設計意圖:小組中的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體現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橋爺爺!,你無怨無悔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抬頭望你,我就想起長征途中的老班長和舍己為人的老支書
古橋爺爺:你好,我矗立在這里,看風云變幻,看人世滄桑,深感時光易逝,幾百年,幾千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孩子,要珍惜現在的一切啊
(設計意圖: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訪友時的“好心情”帶回了家為答謝山中好友,他準備舉辦一個朋友聯歡會為此,他特邀記者參加并準備會前接受采訪如果你是記者,你有什么問題想采訪李作家?(教師扮演李作家,學生扮演記者開展采訪活動)
(設計意圖:一是教師因勢利導,適當滲透思想教育要熱愛大自然,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二是活動中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四、總結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經歷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難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啟迪,我們可以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放松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應該愛護大自然
五、布置作業
仿寫片斷《秋日的山中訪友》
板書設計
山中觀景(事)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
熱愛自然(情)
教學反思:
本版的《山中訪友》教學設計以品味語言、訓練想象為主要方向,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本課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作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個性閱讀體會為教學的著力點,以學生的思維創造火花為突破點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和表達自由,所以預先設定的一些目標和環節都較好得以實現,更可喜的是,有些問題學生思維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創造力大大超出老師的想象,閃爍出智慧的光芒,這也就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理念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03-01
山中訪友教學實錄03-02
山中訪友板書設計(精選12篇)02-02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3-01
山中訪友閱讀答案09-27
山中訪友教案及反思12-31
山中訪友教案反思12-31
六年級課文《養花》教學設計03-09
六年級下冊井岡翠竹教學設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