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時間:2024-05-08 09:23:17 玉華 中小學知識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通用2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試卷,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究竟學到了什么?需要試卷來幫我們檢驗。你知道什么樣的試卷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通用22篇)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歷史卷面總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材料簡答題等題型。

          2、試卷的基本特點:本次考試命題以現行《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縱觀全題,呈現以下特點:

         。1)基礎性強。試題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標高適度;谀壳俺踔袑W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偏題、怪題。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比較適中。

          (3)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了,學生審題時一目了然。

          二、學生答題質量分析

          1、優點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采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

         。3)能根據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增強;部分學生善于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此次材料題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具備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問題

         。1)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工整、不規范,錯別字多。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

         。3)讀圖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如選擇題24題,對經濟特區和特別行政區的地理位置把握不清;材料簡答題33題,對材料中的.二幅圖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不能由紫荊花和蓮花想到港澳回歸。

          (4)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如34題第一問,材料一歌詞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很多學生回答的是西藏和平解放,這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最關鍵信息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

          (5)復習不到位。本次考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特別是10、20、24、28錯誤率高、材料題31(5);33題(3);34題(1)主要原因是學生在復習過程中不扎實,沒有真正地理解,只是死記硬背。

          三、改進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講練結合。

          2、在注重歷史基本知識的傳授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概念。在這過程中,必須注意到并注重培養學生可貴的創新意識。

          3、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4、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5、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6、對學生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強調考試中學生一定要分點逐條書寫,注意條理一定要清晰,特別是要強調答案書寫的序號化。

          7、必須注意歷史與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比如和地理、文學以及政治常識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變成還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歷史內容本身的博大精深就注定了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好的園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等將上下而求索!讓歷史伴著學生快樂的成長!明天更輝煌!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2

          期中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中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后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于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于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后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中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初二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為初三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初二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初二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于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么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復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后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復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系,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于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3

          一、試題綜合分析:

          這次考試的題量適中,大部分學生四十分鐘就能把會做的題做完。難易程度也比較適中,能真正考察學生的能力,既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試題的區分度也比較適合。涉及的覆蓋面相對比較廣,既有綜合的.知識點,也有細小的知識區分,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傮w上來講,這次試題能考查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重點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及學生的做體審題能力及其語言表達能力。應該是比較符合課改新理念的。

          二、反映出的問題及原因:

          1、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掌握知識不牢固,即使教師用對比法,圖示法,線索法等方法讓學生去掌握,但仍有部分學生模模糊糊。只要稍有變化學生就出錯。再有第21、22、24題學生根本不審題,僅僅是把原背的答案填上而已。

          2、對歷史這門課不重視,雖然是九年級,但學生仍然引不起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學生對這門科也抱著馬馬乎乎的態度,成績不夠理想。有些學生甚至揚言,歷史這門課平時不用用功,考試以前看看書就可以。

          3、審題不仔細,做題能力差。雖然通過階段性檢測,二次過關,學生的做題能力仍然需要加強,有些學生,兩問答成一問,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4、學習習慣不夠好,浮躁,不注意思考,不求甚解,不注意把知識聯系起來思考,錯別字較多。

          三、措施:

          1、繼續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做到精講多練,真正把具體的措施落實到人。

          2、課中注意教會學生掌握知識的竅門,由繁化簡,讓他們樂于接受。

          3、注意個別輔導,通過寫來培養學生的習慣,解決錯別字問題和提高學生的審題做題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做題,練題中自己掌握做題技巧,實戰出真知。

          4、通過階段性檢測及二次過關查缺補漏,做到由面再到點。

          5、繼續探索新課改方式,讓學生感興趣,來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成績。

          四、感想:

          本屆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夠好,自由散漫。加上對歷史不重視,上課不注意聽講,課下不會復習,對知識的記憶不連貫,因此成績還是不夠理想。雖然經過我的努力,學生已經有了很大改觀,課堂教學效果,成績也在一步步提高?傊,今后我將一如既往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4

          一、基本情況

          今年的期中考試試題,就全卷內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容細小,知識點比較碎。學生考試的成績還比較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5小題,北宋與南宋的關系相似于哪一組?應該是西晉與東晉;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6小題,唐初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突出原因?應該是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第二題考查的是連線題,學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都做過很多遍了,因此學生答得都比較好。

          第四題是材料分析題,都是基本知識,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措施等重要知識點,這部分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識圖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后一個材料分析題是探究題,也比較簡單,學生答題情況也比較好。

          三、教學反思

          對于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材料分析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5

          本次歷史試卷難易適中,緊扣課本、題型多樣、新穎能與當今社會聯系起來。既考察了要求學生識記的內容而且很注重靈活運用,但學生成績不太理想。

          一、本試卷滿分為60分,選擇題中學生失分比較大。主要表現在:

          1、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對主干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

          2、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3、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4、在講解過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考到亞歷山大東征最遠到達的地方沒點明確,只講到到達了哪些地方。以致學生在做此題的時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5、憑印象答題。學生一般情況下會選擇自己聽得多的印象深刻的東西。

          綜上所述,本試卷失分嚴重,平均分只有28分。許多原因在于我講解的時候不到位。因為是初執教者,有一些考點把握還不到位,還又沒有很好的'監督學生進行識記,加上學生審題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簡單的題目也出現失分現象。

          二、針對上述問題,我準備在以后的教學中做到:

          1、繼續加強基礎知識的識記,對常考點、易錯點、易混點進行重點排查、抓好落實工作

          2、抓紀律,紀律不好,會影響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質量,期中考試后,我會加強紀律監管力度,向課堂要質量。

          3、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4、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范答題要分,杜絕卷面臟亂差現象。

          6、反復復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7、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這門課程。學生普遍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不高,成為影響歷史成績的一大因素

          總之,經過期中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本著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6

          一、試題結構及特點:

          這次試卷的總成績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課至第11課的知識。

          題型分為三種:選擇題(9分),填空題(11分),材料解析題(5分)。

          選擇題和填空題考察同學們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檢測同學們的學習態度,而材料解析題考察的是同學們對歷史知識及材料的理解及運用能力,更注重對同學們進行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學生答題情況較好,一班的及格率達到100%,優秀率是93.2%;一、二班的及格率達到100%,優秀率是100%。三班及格率100%,優秀率68.2%。同學們在選擇題上得分較高,說明基礎知識掌握較好,而填空題相對較弱,更多的情況是漢字書寫錯誤,這就說明了同學們的語文功夫存在著欠缺。材料分析題同學們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達自己的'見解,失分很少,這就證明了教師在平常對學生們的能力培養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如何改善?

          1、加強審題訓練,尤其是做過的題有必要反復聯系,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進行這樣有針對性的訓練。關鍵是找好關鍵詞,對基礎知識掌握到位。對題干和選項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而不是淺嘗輒止。對于認真審題答對習題的同學給予表揚。每個同學要善于發現自己審題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總結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比如有的同學說做題一快就忘了審題。我們答題的目的是把我們會的知識以某種方式呈現出來,而不是求答題的速度快慢。所以對審題問題要高度重視。告訴自己審題審題再審題。

          2、加強大題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進行前伸后延。進行有跨度、有聯系、有對應的綜合復習,采用形象視圖、逆向思維等方式,查缺補漏,重點內容仍然作為重點復習。課上現場讓學生翻書答題,每節課至少做一道大題。老師巡視,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共性的問題統一強調,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做到有針對性的彌補和改善。對做過的同類的習題進行整理總結。在總結中升華提高。

          3、計劃好復習的步驟,按照步驟一步步將學過的知識作系統的回顧,都有助于在自己的能力和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因此不必緊張焦躁,應該冷靜地思考自己的弱點在哪里,針對弱點制定計劃,有條不紊地加以實施,輕松備考,切忌東一頭西一頭亂撞,顧此失彼,亂了方寸,到頭來事倍功半。“為什么”上多下功夫。要特別注意選擇題的深度、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多角度、多層次、有跨度的問法,千萬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那樣會耗費大量時間卻不得要領。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7

          一、歷史試題的主要特點

          考試內容:選修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Ⅰ卷歷史選擇題有30小題,共60分;第Ⅱ卷歷史非選擇題有3題,共40分。題目設計以材料型為主,材料的呈現方式有文字資料、數據統計圖表、圖片等,注重創設新情景,具有很好的導向性。

          二、試卷的主要特點

          1、考點覆蓋面比較廣,重視創設問題情景,以理解、運用方式考查課本內容。

          選擇題部分知識點的覆蓋面比較廣,側重考查歷史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圖文并茂。材料型選擇題占多數,符合高考命題的改革趨勢。試題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現行歷史教材,但又不囿于歷史教材,尤其是不囿于教材的具體知識和具體表述,而是試題語言與課本語言若即若離,挑戰思維的靈活性。注意移情設景,整合課程資源。

          2、重視對獲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

          為了適應高考的趨勢,材料解釋題比重加大。不但非選擇題采用材料型,選擇題也較多地采用材料型,把教材現有的知識點置于新材料、新情景、新問題中來考查,顯得新穎、活潑。同時也設置與教材基本沒關聯的`新材料、新情景、新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教材上學到的思維方法作答,體現學生的能力與素養。重視學生閱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描述闡釋事物和論證探究問題的能力考查,試題體現了近年來高考歷史考查回歸課本以及考查學生學習過程的命題趨勢,對下一階段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導向性。

          三、學生答題存在問題

          1、課本知識不夠扎實,尤其是一些史實不能準確有效掌握,基本史實掌握不牢。31題主要考察梭倫改革,問題設計緊扣材料,新穎靈活。從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回答層次邏輯性強,闡述觀點表達準確,充分體現“三化”,基本史實識記到位,得分集中于10分左右。但有一部分學生歷史基本功欠佳。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①對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審題出現偏差,如問題1,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弄不清要回答什么?

         、诨練v史史實掌握儲備難以達到考試要求,以至于回答問題張冠李戴,回答非所問。

         、鄄荒芫o扣材料作答,提取信息能力有待于加強。不少學生回答離題萬里,不知所云。

         、芫C合概括能力不強,特別是對教材的知識綜合歸納不夠準確、到位,教師應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這方面的要求。

          2、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32題綜合概括能力要求較高。從答卷情況看,考生普遍得分較低(4——9分),主要問題如下:

          ①審題偏差較大。不能很好地從問題中挖掘隱含的時空限制,問題回答缺乏構思,層次感不強。

          ②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較差,對材料中的觀點不能準確根據、歸納。

         、壑R遷移能力較弱,不能自然地將材料與教材相關內容相聯系,導致的問題是無從下手,反映出學生對課本教材相對生疏。

         、芫C合概括能力有待加強。

          3、閱讀和答題技巧有待提高。33題主要考察日本明治維新,大多數學生不會概括提取的有效信息,提煉觀點,準確作答。對基本史實掌握不好,語言不精煉,表達不準確。

          四、復習建議

          1、重視基礎知識的有效掌握和運用。對通史知識應全面掌握,在教學和復習中做到“點透、線通、面全”。即點透就是每個考點都要作透徹的分析,線通,就是對歷史發展線索全面準確的把握,古今中外縱橫聯系。面全,就是對某一歷史階段社會各方面的特征要有客觀把握。對于一些重要的歷史概念要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弄清其內涵和外延。

          2、關注新高考。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特別是閱讀長度大的歷史材料及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審題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知識遷移和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

          3、精選典型題目進行定時定量的訓練。重視審題能力的訓練,重在評講,加強應試技巧和解題方法的指導,總結規律性,講究實用性。

          4、講練評與練講評結合。講練評是教師具有導向性的復習,練講評是帶有檢查學生學習狀況的針對性復習。

          5、切實抓好文字表達訓練,指導要點式作答,以及表達的準確性,養成運用學科語言回答問題的習慣,規范答題。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得分。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8

          歷史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了,為了在以后的教學和考試中取的進步特對本次考試做如分析:

          1.試題不僅考查學生的歷史知識、歷史基本線索和脈絡,還要考查與學生相關的社會生活實踐以及自身的情感體驗,以有利于學生價值觀轉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體現歷史課程獨特的情感教育功能。

          2.歷史試卷題目呈現方式生動活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內容、版式對學生充滿吸引力,新穎別致,一返過去題目枯燥、單一、死板的特點。學生看到題目后好奇、親切、自然,易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試題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歷史教學大綱》、《歷史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廣而淺的歷史知識。

          4.試卷分析概況:

          選擇題題型特點:

          1、覆蓋面廣:20道選擇題涉及16課的基本知識。內容包括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民族關系等各個領域。

          2、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選擇題都是最基本的、課程目標要求掌握的歷史知識。

          3、注重知識的遷移,考查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將同類歷史知識或前后相關的歷史知識羅列在一起,訓練學生的聯系、比較和分析能力。如第2、3、6、20題。

          原因分析:本題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失分最高的是第6題,造成該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題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義,題干所提示的內容學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7題、第11題、第13題,失誤原因:一是在學習新課時不求甚解,對有些歷史事實似是而非,;二是對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較強的歷史知識不太理解。三是不注重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如第6題。

          材料分析題,做的不是很好,學生有一種陌生的感覺,根本不知道這些材料和誰有關系,所以做的時候就無從下手。追其原因是平時“讀書”的習慣還未養成,積累的興趣還不高。從這一題可以看出,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的能力不怎么樣。

          問答題得分情況也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不會歸納總結,例如問毛澤東為什么到農村建立根據地回答的不是很全面。甚至有的學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

          暴露出來的問題是理解僅停留在一個較低的層面上,由淺入深的探究式的學習能力是有缺陷的。

          還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寫錯別字,“玻利瓦爾”的“利”好多學生寫錯,部分學生的`卷面不整潔

          5、工作建議及構思:

         。1)教師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

          (2)教師重視學習,深入研究探究教學。

         。3)在學習中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鼓勵他們多問、多探討,強化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達到愛學、樂學,力求全面培養學生。

         。4)加大閱讀理解的訓練,提高學生答題技巧,平時注意糾正錯別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當前教師亟應克服的問題: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只重知識傳授,滿堂灌;嚴重忽視能力的培養或缺乏培養能力的方法和手段;思想教育空洞落后,脫離實際,沒有針對性。講課枯燥沒有激發(或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忽視地圖、插圖等的運用。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9

          一、試卷分析

          1、考查范圍:選修一全冊和必修一1—3單元內容。必修一76分,選修24分。

          2、試題特點: 難度適中,無偏題怪題。 注重基礎,考察能力,注重中外、縱橫結合,符合新課程標準下的高考趨勢。 具有一定的高中文科教學和高考的導向性,是一套高質量的、高水平的,并適合高二文科學習特征的歷史試題。

          二、學生答卷反映出來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選擇題部分:(以550班為例 總人數48人)

         。1) 基礎知識再認再現能力欠缺: 第12題(做錯11人)。

          (2) 歷史概念模糊不清:第6(做錯5人)、9題 (做錯2人)。

          (3) 審題有誤,對題干、選項、命題意圖不能正確把握:第2題(做錯16人)、第3題(做錯29人)。

         。4) 提取、理解歷史材料有效信息能力欠佳:第22(做錯17人)、23題(做錯8人)。

         。5)做過的題再錯:第4題(做錯4人)

          2、主觀題部分(高二全體文科)

          第26題:(總分14分,學生均分6.23分)本題考查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四道大題中考的最活的,也是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題?键c:分封制、郡縣制、中國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失分主要原因: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沒有把握或把握不牢,對基本概念、結論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不會讀材料,遇到文言文材料更是心怯,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27題:(總分11分,學生均分6.65分)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內容及與羅馬法的比較,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法國共和制與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比較。失分主要原因:審題能力差、解題不熟練,記憶不牢固。

          第28題:(總分13分,學生均分7.44分)本題考查對歷史基本概念進行透徹理解的能力,以及對基本歷史史實比較分析的能力?键c:古今中外的政治文明。平常練的很多,大部分學生做的不錯。

          第29題:(總分12分,學生均分5.94分)本題考查選修百日維新的內容。失分主要原因:出現所答非所問和草草答題現象,反映在平時學習中缺乏一定量的訓練和相應技能的'積累。文字表達缺乏層次性、條理性和內在的邏輯性。

          從閱卷及抽樣的結果看,我們發現了以下問題:

          1、學科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本試卷中,考察學生閱讀提取信息的能力,靈活多角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時,學生得分較低。

          2、多數學生書寫不規范,字跡不清晰,知識要點不明確,時有錯別字出現。

          3、學生缺乏一定的審題能力。學生做題中,沒有注意對關鍵字、詞、有效信息的突破,出現答非所問的答案。這一點在主觀題里表現尤為突出。

          4、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匱乏,不能有效組織答案。、大題做答不規范,口頭化語言較多,與歷史專業術語聯系較少,得分率不高。

          5、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含糊不定,對答案帶有猜疑心理。

          三、應對措施:

          1、狠抓基礎知識過關,查漏補缺;

          2、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歸納、概括、比較、評價能力;

          3、訓練學生答題的規范性(學科語言,書寫,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

          4、訓練學生答題技巧與方法,總結答題規律。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0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中期考試在學校的精心安排和組織下已經圓滿結束。七年級1—4班的歷史,應參考人數126人,實際參考人數125人,1人因病未參考?偡7563,平均分60.50,及格人數66人,及格率52.80%,優秀30人,優秀率24%。

          從整體看,相比較上次學情教情調研結果,無論是平均分,還是及格率,優秀率都有所提升,說明學生在這段時間內,在學習歷史上的確用了心,下了功夫。但就考試題目難易程度而言,歷史試卷題目簡單,注重基礎知識考查,但考試結果與預期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

          1.班與班之間差距太大。一班及格率偏低,僅僅及格14人;一班二班三班平均分與四班差距過大,相差最多的達到了7分。

          2.低分段學生太多,集中在每個班個別學生身上。

          二、存在主要問題

          (一)教師方面

         。1)對學生前途理想教育不夠,效果不佳,導致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明確,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持無所謂態度;

          (2)課堂講的太多,留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發揮出來;

         。3)復習的時候注重了知識點的反復講解,只注重了部分學生的訓練,忽視了大多數學生的考查,使得復習效果大打折扣。

         。ǘ⿲W生方面

          1.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范,錯別字多。具體體現在:

          (1)每個班學困生書寫普遍潦草,有些甚至看不清楚;

         。2)大多數學生答題缺乏邏輯思維,不能做到分層,分點;

          (3)對重點字詞掌握欠佳,例如許多學生將“曲轅犁,筒車,玄奘,鑒真東渡,松贊干布,澎湖巡檢司,宣政院,北庭都元帥府”都寫錯了。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如對邊疆地區的管理,許多學生將臺灣,西藏,西域的.管理弄反了。

          3.讀圖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材料分析題28題,對材料中的《中國歷史紀年表》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不能根據時間判斷朝代,歷史人物,根據朝代判斷民族。

          4.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如27題第(4)小題,材料四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發展中的什么現象?很多學生未能透過想象看本質,不能將材料與課本知識相結合記起來。

          5.復習不到位。本次考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特別是10、14、23錯誤率高、材料題27(6);28題(3)、(4)主要原因是學生在復習過程中不扎實,沒有真正地理解,只是死記硬背。

          三、后期主要工作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做到講練結合。

          2.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在平時要引導學生讀材料,分析材料,培養學生史料相結合的能力。

          3.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今后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4.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做題,如何捕捉有效信息。如在做材料題時,應分五步走:第一步:看,即看問題,看問題問什么,有幾問;第二步:審,即讀材料,了解材料都反映了什么;第三步:聯,即將材料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第四步:組,即組織語言;第五步:寫,即寫答案,寫答案時要注意層次。

          5.轉變學生觀念,端正學習態度。認識論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能夠阻礙事物的發展!币虼嗽谄綍r授課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前途理想教育,使他們明確學習的目的,從而自覺地學習。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1

          一、試卷結構特點

          本試卷分第一卷(選擇題)和第二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占60 分,非選擇題占 40分,滿分 100分?荚嚂r間 90 分鐘。試題內容覆蓋了歷史必修2(經濟史)前三個單元的內容,總體難度適中。體現歷史新課程的理念,重視歷史教學三維目標的考查。

          二、考試成績統計

          共717人參加本次歷史期中考試,年段最高分87分,年段最低分16分,年段平均分46.9?陀^題滿分值60,平均分34.73;主觀題滿分值40,平均分12.17。本次考試試卷難度一般,難度0.47,有一定的區分度,班級均分最高是57.92分,班級均分最低是40.45分。考題主要側重于基礎題和高考題的再現與變式?傮w學生考試成績一般。這次期中歷史試題總體上較難、導向作用較好,是一套質量教高的歷史檢測試題。

          三、試卷特點

          1.注重基礎,貼近教材,強調對教材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考查。

          不管三年后的具體高考方案如何,關鍵還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本次歷史學科的命題首先表現在對知識考查的基礎性,絕大多數的題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識的考查。如選擇題的第 1、 3、5、 6、7、10、11、12、13、15、18、19、20、23、24、25題等,主觀題中31題關于中國古代手工業、32題關于兩次工業革命、33題關于蘇聯的經濟政策,這些主觀題在問題設計上也盡量做到依托教材、落實歷史學科知識,讓學生有話可寫,不會讓學生出現無從下手的感覺,試卷這樣設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重視課本的閱讀,以夯實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2.突出新的史觀,體現課改精神。

          立足新課程、關注新課改這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與原則。高中歷史新課程突出“三大史觀 ”:文明史觀、整體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尤其是文明史觀,“從文明演進角度看歷史 ”是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內容總綱。因此,突出“三大史觀”也將成為新課程下歷史教學和考試的重要特點,為此,在本次考試命題設計上也反映了這一特點。新航路開辟、兩次工業革命尤其能體現“三大史觀”,讓學生在解答試題的時候加深理解。如選擇題的7、8、11、12、13、18、20、29題,主觀題的32題。除了在試題內容設計上體現新課程理念外,在試題形式設計上也同樣彰顯了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精神和理念。

          3.關注現實,貼近生活,彰顯史學教育功能。

          試題著重考查與社會熱點、焦點、人們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等相關聯的或能建立聯系的知識,進而引導高中學生樹立現代意識,關注人類命運、國家前途和世界發展,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當然,在考查方式上的選擇上可以或顯性或隱性、或直接或間接。如選擇題中3、5、7、11題,主觀題的33題。依據這一命題趨勢,對于高一學生生來說,也應從早培養這一意識,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所以,在命題設計上也滲透了這一意圖。

          四、存在的問題

          1.基礎題丟分較嚴重,說明學生基礎知識較薄弱;A知識較差,對歷史事件發展細致過程或對一些歷史現象評價的細節尚未掌握。如對教材不熟練,對時間、事件、表現的記憶不準確;對教材中重點知識、關鍵性字詞掌握不好;對知識結構缺乏整體架構,專題知識梳理不清;對歷史的空間概念、地理概念有較大漏洞,導致歷史事實混淆,亂答錯答。

          2.不會利用試題給定的條件和要求審題。審題不清,時間、概念混淆,對同性質或相近似的歷史事件的異同比較訓練不足。審題中抓不住關鍵性字詞,閱讀材料,理解、歸納能力欠缺,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導致理解偏差,答非所問。地域概念、空間概念、閱讀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缺失。

          3.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較差。主要表現為文字閱讀能力較差和不能最大限度的獲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4.表述問題較為突出。對文獻材料進行篩選與概括,對答案行文進行組織與歸納本是文科考生必備的能力。但是從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學生此類能力相當薄弱。主要表現為語言組織能力差,不會用學科語言進行規范、準確表述,比較空泛;表達的邏輯性不強,甚至自相矛盾;表達的角度單一,層次性差;字跡潦草,錯別字較多。

          5.比較、分析與綜合能力比較弱。思路混亂,答題缺乏邏輯性。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學會橫向及縱向比較數據的方法。有的學生不懂對歷史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無法找出背景材料和題目的聯系;回答問題時不懂運用相關歷史材料去分析問題,造成理論與實際相脫節。

          五、教學建議

          1.立足課程,轉換觀念。在目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師轉換教學觀念,那就是課程觀取代教材觀。以前強調的是教材觀,即依綱靠本,新課改強調的是課程觀,教材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但不是唯一教學資源,提高歷史學習的思維能力是最根本的,要動用各種課程資源來命題。教師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加強對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研究。通過歷史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幫助學生總結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立足教材,夯實基礎。要繼續加強歷史基礎知識特別是主干知識的教學。夯實基礎,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力爭求準求穩求實。同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教材的基本結構與基本線索,重視對歷史圖表的判讀,注重把握歷史階段特征,幫助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教材,建立完整的知識網絡,有效地避免基礎知識記憶的遺漏。

          3.加強訓練,提高能力。加強對學生審題和解題方法的訓練,尤其是材料題的訓練,以加強對學生的材料閱讀能力、最大限度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用活,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正確辨認情景的再現。在訓練中,應加強的審題和解題指導,應講清解題時的思維途徑,教會學生進行思維切換,以真正達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運用自如的境界。

          4.語言樸實,格式規范。答歷史題不同于作文,不容許想象,也不需要華麗的詞藻,答案雖然在教材中找不到原原本本的表述,但都出自于教材,是把分散在不同章節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這就要求我們在構思時廣泛聯系教材內容,把相關知識點遷移過來,按題意要求進行整理,形成答案。文字表達要符合歷史學科特點,言簡意賅,切忌絮叨,答案必須分點,做到要點化、序號化、規范化。

          5.鼓勵士氣,增進信心。上述目標的實現還須學生們在提高學習興趣、增強信心的基礎上來實現,因此應經常鼓勵,在嚴格要求過程中應看到學生的進步,及時表揚他們的長處和優勢,以利于提高整體水平和效果。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2

          一、考試成績統計

          從本次歷史考試數據得知,共有646名考生參加考試,年段最高分92分,年段最低分12分,年段平均分55.59?陀^題滿分值60,平均分38.11;主觀題滿分值40,平均分17.48。本次考試試卷難度一般,難度系數0.56,有一定的區分度。班級均分最高72.12分,最低43.71分,相差28.41分,各班相差較大。學生總體考試成績一般,得分率較低。

          二、命題意圖

          高一學生的歷史學習目標是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本次期中考試目的是促進學生基礎知識與解題能力的掌握,反思教與學的不足,為下階段的歷史教學提供依據。試卷以現行教材為依托,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核,題目容量適中,難度適中,無怪題、偏題,試卷中還出現了一些多次做過的題目。

          三、試卷組成和結構

          本次試卷分為選擇題、材料問答題,兩者比例為6:4。題型仍采用單項選擇題與材料題兩大類;單項選擇題,有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材料題有2大題,共40分。考試范圍:必修一第一單元至第二單元。

          四、試卷特點

          1.試卷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試題的取材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識,教材中的體例結構各部分都有涉及到。這樣既糾正了學生只重視做配套練習,而忽視對教材知識的整體把握,還喚起了學生重視平時課堂的聽課效率。學生如果只是憑借死記硬背的方法是很難得分的,只有真正通過理解相關知識之后,才能靈活運用知識。

          2.整卷知識覆蓋面廣,結構合理。試卷采用了單項選擇題30題的做法,就是為了使考核的知識點涉及面更廣些;材料題涉及教學重點及高考熱點,比例結構較為合理。這符合高一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3.歷史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本次考查的試題充分反映了這一特點,有些題目激發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之情,有些題目重點介紹中華文化,激發學生熱愛本國文化的感情。

          五、學生出錯原因分析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仍然是一個大問題,不及格的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記憶模糊。

          2.審題不清,很多學生存在看題只看一半就做題的壞習慣,看題不夠全面。

          3.理解不到位,選擇題題意與選項理解不夠透徹,對于知識點的本質理解以及教材相關知識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夠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過材料分析出題目要求的答案,有較多同學經常脫離材料作答。

          5.學生逐漸顯示出學習不積極的現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課堂時間,學生作業完成也成為一個問題。

          6.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教輔資料,既不積極做題,也不深挖掘每道題的知識點,只是應付“老師的檢查”,教師的講題時間有限,不能詳細檢查每個學生做教輔資料的情況。

          六、今后努力方向

          1.課本是萬題之源,一切試題都是書本知識的深化、擴展和推移,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出處和依據精神。所以一定要重視課本,以課本為本。

          2.加強備課,認真編寫教案和批改作業。當沒有時間落實題目講解時,課堂的有效性及作業的批改顯得尤為重要。

          3.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前提。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多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基礎知識,將書本知識條理化。

          4.加強課堂管理,從學生考試成績的狀況結合學生平日課堂的表現得出,課堂紀律的良好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要以管理促教學,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

          5.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在課堂中加入學生感興趣的環節,將歷史對學生思維提高的重要性滲透于課堂之中。并加強老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更加愛上這門課。

          6.平日講課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養學生史論結合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答題習慣,提高學生的答題技巧,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注重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

          7.構建知識體系。注意各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東西縱向串聯、橫向串聯。歷史學科各個知識點間是相互聯系的,并且很多知識點之間有因果聯系,不能孤立地學習知識,要讓學生在腦中構建知識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歷史脈絡,進而掌握歷史知識。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3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次參考人數:17624人

          平均分:31.4

          最高分:49

          最低分:0

          二、試題分析

          1、題型題量分析

          本次歷史試卷滿分50分,政史合卷120分鐘,最大限度地與中考接軌。本次試卷共分為選擇題、判斷題和材料分析題三種題型。分值分配合理,學生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答題。

          本次試卷試題難易程度適中。在單選題中,大都考察較簡單的單一知識點學生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如第1小題考查古埃及文明象征—金字塔,只有少數的幾道題有一定難度,學生在掌握較好基礎上進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選擇題第10題關于世界三大宗教問題,A選項“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自亞洲”很多學生會認為基督教起源自歐洲,從而判斷該選項錯誤。

         。1)知識覆蓋面廣,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涉及到的考點有: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印度的種姓制度;拜占庭帝國的興衰;中古西歐城市;大化改新;三大宗教;西歐莊園;文藝復興;殖民掠奪;新航路的開辟;人口遷移等。每道題都是最基本的、課程目標要求掌握的歷史知識。

          (2)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考查。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這也是開卷考試注重考查學生的方面。

         。3)注重知識的遷移,考查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將同類歷史知識或前后相關的歷史知識羅列在一起,訓練學生的聯系、比較和分析能力。如18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人口遷移,既有中國史上的人口遷移,又有世界史中的人口遷移,并把兩者作了對比,讓學生歸納出他們共同的影響。

          三、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學生答題的得失分情況分析

          選擇題、判斷題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8題,造成該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題干不理解。其次是10題、12題,失誤原因:一是在學習新課程時不求甚解,對有些歷史事實似是而非;二是對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較強的歷史知識不太理解,三是對老師要求的記憶知識點沒有記憶牢固。材料分析題失分率較高,主要是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會遷移運用,答案不是很準確。

          2、學生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概念把握不準確。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雅典的民主政治達到頂峰的表現,很多學生知道伯里克利執政民主政治達到頂峰,但題目問得是表現,很多學生不能準確理解表現的概念。

          (2)學生比較歸納分析能力欠缺,單純一個知識點能做對,幾個同類的、相似的知識點放在一起就不能全盤考慮率。如18題第4小問,問兩次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帶來相似的影響是什么?如果單獨問黑奴貿易給遷入地美洲帶來的影響,很多學生都能回答出來,放在一起比較提問容易出錯。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待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啰嗦或不完整,如18題第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材料中出現多個城市,人口在不斷增加其實考查的就是人口往城市流入。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

         。4)審題能力不強。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審題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住要領,胡亂作答,如第18題第2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命名可以從材料當中直接找到的答案被很多學生忽視了。

          四、對今后教學的啟示

          1、歷史教學在注重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特別是綜合、歸納、分析、比較以及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2、加強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諸如審題意識,細心程度,對關鍵詞的把握,答題書寫端正清楚,有條理分點答題的習慣,答題時間的把握等,要在平時教學中多次強調考試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這樣才能在考試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4

          一、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考試范圍為九年級上冊1-12課,試卷命制主要希望傳達給學生三個觀念:基礎要扎實、理解要到位、語言表達和答題格式要規范。選擇題難度中等偏上,每一課的知識點都有涉及;非選擇題以中考要考的內容為切入點,比如歷史紀年方法、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秦漢時期的歷史等,難度中等偏下,穿插了一道比較簡單的材料閱讀題。

          二、成績分析

          本次考試,歷史單科前200名優秀線劃到了47分,前300優秀線劃到了45分,和我們備課組考前預估的線基本一致?傮w來看,有個別班級稍微落后,我們接下來要集大家的智慧于一體,推動各班成績均衡。

          三、問題分析和改進措施

          1.學生剛剛接觸歷史學科,不知道怎么學,也不知道怎么考,大多都抱著考前背背就可以的心態。于是在剛剛開始學習歷史的時候,好多同學不記筆記,聽課抓不住要點,直到考前兩周,做了一次測試卷,發現什么也不會,才開始慌忙背老師整理好的提綱。在考前一周的時候,經過兩次考前模擬測試,學生對歷史試卷的熟悉度大大增加,好多也已經感悟到去背些什么?墒侵姓锌荚噷W生的學習能力越來越高,并且部編教材的內容和之前相比,增加了很多,僅僅靠考前突擊,是萬萬不行的。所以,借助這次考試,我們要趁機跟學生強調到,歷史要學一課背一課,上課自己要動手做筆記。同時老師講課時要提高課堂效率,把本節課的要點問題化,盡量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用來提問上節內容或背誦本節課內容。也可以安排科代表檢查歷史書的記筆記情況。

          2.本次考試中,學生錯別字連篇。比如孫武的武,罷黜百家的罷黜等等。在接下來,老師要加強基礎知識的聽寫批改。

          3.本次考試中暴露出來學生在背誦基礎知識的時候,仍然存在投機取巧和偷懶的心理,比如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幾個方面,每個方面也不只一個措施,試卷上給的.分值也暗示了要答幾個措施、幾個要點,可是好多學生都答不全。針對這種情況,老師還是要多提問,多強調背問題的條理性。

          4.背誦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就是把問題背串,問題答案不一致。比如老子的思想給寫成是孔子的,秦始皇的措施寫成漢武帝的,這說明學生在背誦的時候不會對比,不會思考,不會概括,最重要的是腦子里沒有構建起來知識框架。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除了強調學生認真聽課、多背之外,還要給學生明確能力方面的目標,比如列表格對比秦始皇漢武帝鞏固統一的措施,教會學生關鍵詞記憶法和背誦檢測方法,還要教會學生通過分析錯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最后,感謝各位主任和班主任對我們初一歷史組的支持和幫助,我們也會齊心協力,以中考目標為導向,兼顧各個學科之間的關系,爭取不斷進步和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5

          一、命題思路:

          本次高二歷史期中考試考查形式為閉卷考試,考試時間為90分鐘,試題分值為100分。試題題型為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部分。選擇題部分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非選擇題分值為52分,整套試卷難度適中。

          二、命題立意:

          以考查基礎內容為主,兼顧能力考查。以會考說明為參照,突出強化基礎知識的運用,通過一些考查遷移能力試題的設計,引領學生未來學習的方向,以適應高中階段歷史學科的整體安排。

          三、 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問題的能力偏弱。在材料解析題中,很多學生不會尋找關鍵詞。

         。2)答案中缺少關鍵字。有的同學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塊,可是有很多是無關緊要的話,在有限的時間里要老師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關鍵語句、關鍵詞。

          (3)基礎知識不扎實。有的選擇題和書本上一樣的語句表述,可學生仍然做錯,可見基礎知識非常不扎實。

         。4)答題不規范,沒有格式。歷史答案一般是應分點分段回答,列出序號,條理化,讓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從頭到尾沒有序號,語言表述不規范,語言表達口語化嚴重;書寫潦草;邏輯思想混亂。

          四、學生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由于是理科學生,從學生的整體看,考試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由于初中歷史學科的考試形式是開卷考試,故學生對高中考試形式缺乏清醒認識,雖考前有過說明,但有些同學只是在課上聽聽而已,有的`更是應付了事。二是對學習要求不重視。大部分學生仍停留在初中學習思維,認為學習歷史不需要記憶,只要知道就行了。不能整理相關問題,雖課堂教學給學生們一些強調,特別是重難點問題,但沒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五、應對措施:

         。1)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平時應注重與學生們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及學習動態,以更好地促進教學雙方的交流學習。

         。2)提供學習與考試的方法,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相關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思路。增強知識的趣味性,以提高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3)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注重練習的有效性。單元檢測試題應精選,覆蓋面盡量寬廣,讓學生在一次檢測后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并形成遷移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順利通過高中學業考試。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6

          一、試題評價

          本次的歷史試題,從考查的知識范圍來看,包括必修一和必修二前四個單元;從題型看,包括25個單選題(50分),和3個材料解析題(50分),主觀、客觀的比例和高考接近;從題量和試題難度看,全卷難度系數為0.66,難度適中。從考查的形式來看,既體現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又滲透很強的.歷史思維能力的要求,對于那些基礎知識把握不牢固,不善于分析歷史問題的同學來說,成績不夠理想。從總體上看,可以基本檢測出進入高三以來歷史學習的情況,希望同學們針對考試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和不足,在接下來的復習中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并不斷提高自己。

          二、考試中反映出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客觀題部分

          本次客觀題試題大部分是材料型選擇題,出現問題比較多的為2、4、5、9、10、11、13、16、20、24、25題,這些題可以大致分為三類,2、5、10、25題為一類,這類題材料的意義不大,只是一種陪襯,或者是一種包裝,實際上是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考查,對這類題就需要我們平時注重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記憶,才能適應考試要求。第二類為4、9、11、13、16題,這類題以材料為依托,提供新的背景,對課本所講的`歷史事件、歷史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對這類題需要我們在平時學習中,不但要熟記歷史知識,更要深入的理解歷史的發展規律、歷史現象,如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不但要記憶準確,更要理解運動的本質沖擊了封建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第三類為20、24題,這是典型的材料型選擇題,和課本關系不大,考查學生從材料提取、歸納信息的能力,答案要完全依照材料,從材料中出,可能材料描述和課本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但是必須以材料為準。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課本中的小字、引文等內容,把它們當成材料進行分析、歸納,以培養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使自己有一個漸進性的提高。

          2、主觀題部分

          三道主觀題總體難度不大,閱讀量適中,部分同學沒有答完,或者答的非常匆忙,導致沒有拿到應拿的分數。主要是因為選擇題耗時較長。針對這一問題,首先需要我們提醒學生縱觀全卷,了解卷面的難易,做題時先易后難提高做題速度,其次做非選擇題要提高閱讀速度。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主觀題的閱讀量都比較大,所以在平時復習、練習中都要不斷提高,向高考靠攏。除閱讀速度外,一些主觀題常見的問題仍然存在,包括不能正確理解材料,答案要點不全面,語言表述不夠準確,書寫不工整等等。針對這些常見問題,要在平時的訓練中逐漸克服,把每一次訓練都當成考試認真對待,嚴格要求,才能逐漸克服這些問題。

          三、今后復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1、熟記基礎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解題的準確率和解題速度。

          2、把課本當成材料來讀,從中提取信息,提高閱讀材料的能力。

          3、抓緊課堂45分鐘,追蹤老師的每一句話,課下及時復習、鞏固,做到堂堂清。

          4、認真對待每一次練習,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培養解題能力,提高解題技巧。

          總之,歷史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其中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但是,我相信在我和學生們共同努力下,只會一天比一天進步。期待下次考試能有好的結果,也預祝各位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加油!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7

          一、試題評價

          高一歷史期中試卷緊扣教材及學考考點,試題難易接近于學考題難度,選擇題分布較合理,但第三,四單元的選擇題較少,涵蓋了必修三前四單元大部分知識點。側重考察學生的識記以及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歸納、分析及應用能力。通過測試本試卷的及格率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試卷分析(抽兩個考場缺考3人共57份樣卷)

          較低7、14、17、24題,其中第7基礎知識不夠扎實;題出錯的達到33人,14題出錯的選擇題25小題共50知識的聯系比較遷達到37人,17題 出錯人數達到分;最高分44 分,移能力差,部分題分43人,24人出錯人數達到40人。最低分6分 析題干時理解不到較好1、2、3、4、8、9、15、18、位 21、22題基礎知識把握不牢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固,對教材知識不熟26題,19分 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點一悉,不能正確分析概括史料,不會從材料里提煉有效信息審題不準,不能找到非選關鍵詞句和做題的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擇題27題,13分 突破口,知識遷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點八 共40力欠缺,知識體系混分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把握不牢固,答題過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程中答案俗語太多,28題,18分 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點不能準確答出歷史專業術語和標準知識點。

          三、突出問題

          1、在平時歷史學習中學生思想上不夠重視,行動上不落實,導致基礎知識把握不牢固

          2、材料理解偏差,審題不準,不能找到關鍵詞句和做題的突破口,知識遷移能力欠缺,知識體系混亂

          3、 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把握不牢固,答題過程中答案俗語太多,不能準確答出歷史專業術語和標準知識點

          四、改措施

          1、針對思想不重視的學生,多和學生談心,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對于基礎知識不牢固的現狀,必須要在平時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牢記基礎史實,并學會應用。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知識,運用與拓展知識。每堂課的小結部分再強調重難點,讓學生學會總結。

          2、加強課后的復習,向學生提出復習要求,這包括課堂上的要求以及課堂作業的要求。每一單元學完之后,出一些測試題,多多鍛煉學生的卷面答題能力。

          3、針對學生歸納概括運用能力不強知識遷移能力不強的'問題,為此在復習時注重基礎史實記憶的同時,也要注重適當試題的訓練,特別是要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學會審題與答題,引導學生找到材料題中的關鍵字詞句和突破口,使學生把握一定的答題技巧,然后加以練習題的訓練。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8

          期中考試是檢驗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分析考試情況,反思教學效果,以更好地促進教學。下面本人對本學期的期中考試歷史試卷進行分析,查找教學中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兩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材料解析題。這是我區近年來統一考試的常用題型。

          從題量上看,兩個大題共23道題,其中選擇題20道(60分),材料解析題3道(40分),涵蓋了七年級歷史上冊前10課的基本內容。

          從試題的難易程度看,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試題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課本史料中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成績分析

          1.全年級情況:優秀2人,0.63%;合格73人,合格率23.1%;最高98分,最低11分;平均分:47.67。

          各分數段人數分布:80分以上2人;70-79分18人;60-69分53人;50-59分70人;40-49分74人;30-39分67人;30分以下32人;20分以下10人;40分以下99人31.33%?傮w成績比較低,低分段學生多,反映出學生的基礎差和教學效果不佳。

          2.七年級1、2、3班情況:優秀2人 ,1.33%;合格31人,合格率19.62%;最高98分,最低12分;平均分:三個班平均47.06,其中:1班均47.64,2班44.62,3班48.96;

          各分數段人數分布:80分以上2人;70-79分5人;60-69分24人;50-59分38人;40-49分41人;30-39分34人;30分以下16人;20分以下3人;40分以下50人31.65%。雖然有2個學生成績達到了優秀,但是合格人數少、成績低,低分段學生人數多,影響了整體成績。

          3.七年級4、5、6班情況:優秀0;合格42人,合格率26.58%;最高78分,最低11分;平均分:三個班平均48.28,其中:4班均50.02,5班46.68,6班48.13。

          各分數段人數分布:80分以上0人;70-79分13人;60-69分29人;50-59分34人;40-49分33人;30-39分33人;30分以下16人;20分以下7人;40分以下49人31.01%。

          雖然這三個班沒有優秀成績,但是合格人數和合格率較高,三個班的平均分高出另外三個班1.22分,低分段學生人數也比較多。

          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

          1、優點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采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取題。

          (3)能根據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較強;部分學生善于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得分率相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初步具備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問題

          (1)學生的學習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工整、不規范,錯別字多。如:21題尤為突出,因錯別字而失分的情況較多。

          (2)歷史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如:21題夏商周的歷史考查,明顯的反映了學生歷史知識存在很大的混淆。

          (3)讀圖、地點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如第22題圖中的諸侯國,學生不會解判斷諸侯國方位,不會進行知識的遷移,容易判斷錯誤。

          (4)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試題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題目比例較小,但此類題目的得分率較低,反映了學生對歷史知識不能正確地分析。如:21題第一問“簡述二里頭遺址反映了夏超的什么現象”,學生不會分析歸納和梳理知識。

          (5)復習不到位。本次考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個別學生選擇題全對),主要原因是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拿出的時間太少,沒有集中精力去記憶。

          四、改進措施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讀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如何記憶歷史知識,考試中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特別要重視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講練結合。

          3、抓好學困生的學習指導,幫助其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效果;同時,要抓好成績較低班級的教學管理,提高質量。

          4、根據目前中高考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加強學生作業和應試能力訓練。平時應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加強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強調考試中學生必須要分點逐條書寫,注意條理必須要清晰,注意答案書寫的序號化。

          五、今后的教學策略

          1、夯實雙基,初一尤其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堅持以背誦知識點為主的識記能力培養,增強記憶力訓練。

          2、通過多媒體的運用、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等措施來提高課堂效率。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歷史情景劇等讓學生融入歷史課堂,及時看到學生成績的進步,要善于表揚學生。

          4、抓好學困生及其班級的教學,采取優秀學生幫扶學困生的措施,對學困生勤督促、勤過問、看效果,抓出實效,提高質量。

          5、加強對學生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平時作業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與訓練,加強答題的規范性訓練,注意培養學生細心審題的習慣,培養學生準確分辨出題干中的提示項、限定項、干擾項、中心項和求答項,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規范和簡潔答題的能力。

          反思這次考試成績,我認識到自己在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拘泥于課堂環節的齊全、知識的拓展、課件的精美,對學生過于寬容等等,忽略了初中學生學習歷史應該注重識記與興趣并舉,尤以幫助記憶為首,不能太多講求歷史線索的梳理和歷史階段特征的歸納。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教學中的不足,加強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督促學生背誦重點歷史事件和相關知識,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基礎上提高教學質量。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19

          一、考試成績統計

          共710人參加本次歷史期中考試,年段最高分85分,年段最低分12分,年段平均分 46.01?陀^題滿分值50,平均分27.89;主觀題滿分值50,平均分18.13。

          二、命題設計

          考試范圍為必修1 第一、二單元?碱}覆蓋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重點突出。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古代史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為下階段近代史的學習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三、考試成績分析及經驗小結

          本次考試試卷難度一般,難度0.46,有一定的區分度,班級均分最高是59.26分,班級均分最低是37分?碱}主要側重于基礎題和高考題的再現與變式?傮w學生考試成績一般。現將前期工作總結如下:

          1.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把知識要點和教師補充的相關知識點落實到教材上,這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聽課效果,同時便于以后的積累與復習。通過課堂提問及時反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前兩分鐘,朗讀、背誦前一天所學要點內容,上課后提問,發現問題再講解、強調。每一單元學完之后,要求學生列出單元知識體系表,前兩個單元老師完成,之后由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歸納。

          2.注重課堂、自習的教學效率。

          課堂上要求學生紀錄整理,隨時提問反饋。自習課明確學習任務,做作業或練習冊,比如做練習冊時明確到具體某頁某題,然后當堂反饋檢查。

          3.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

          本學期采取了多做基礎題,以題帶基礎知識的做法。每課一練一評,題量是7-8 個選擇題,一個很基礎的非選擇題,做到小步子快反饋。每單元一測一過關,如果發現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再講解、強調、錯題重做。

          4.培養答題技巧和規范答題。

          教會學生審題,單項選擇題教會學生抓材料和問題的關鍵詞,關注肯定項和否定項。非選擇題,教會學生提煉材料,找要點結論,注意時間斷限。

          5.注重史學基本理論和史觀教學

          例如培養學生時空觀;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原理內容及運用;現代化、文明史觀等史觀。

          四、存在的問題

          1.態度問題。

          在“三科為主、六科為副”的大環境下,學生對歷史學科很不重視,從學生寫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學生是抱著“三科考好,其他無所謂”的態度走入歷史考場,嘗試了“裸考”,結果可想而知。

          2.不重視基礎。

          學生不愿意,也沒時間去落實基礎知識,無課前預習,作業不能認真完成。課堂上聽過即放過。不能及時在書本上做記錄。

          3. 學習方法差。

          教師課堂雖對重點、難點花足功夫,細致講解,重復強調,而且課上檢測,課后反饋。但課后,由于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復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4.答題不規范或經驗不足。

          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客觀題失誤頻頻;主觀題有一部分學生語言表述不規范,要點不突出,邏輯性不強;閱讀不認真,有效信息獲取不足,概括歸納信息的能力欠缺,得分不多。

          5.歷史學科的依賴性。

          歷史學科嚴重依賴語文、政治、地理學科。只要這三門學科中的一門出現問題,歷史就會受到影響。依賴語文學科的理解和表達,依賴地理學科的空間觀念,依賴政治學科的`觀點,運用政治學科的觀點才能解釋歷史學的很多問題。

          五、下階段學法指導

          1.首先要從態度上重視,明確歷史科目是高考重點科目,不是“副科”,每一門課都要緊跟老師,都不能掉以輕心。

          2.注重課前預習,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3.注重落實基礎,緊抓教材,課堂隨著老師在書本上做圈劃,重點內容及時做筆記,反復練習基礎知識。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范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癥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放慢新授課的速度,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達到更好的效果。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20

          一、命題指導思想和特點

         。ㄒ唬⒅笇枷

          縱觀整個試題,總體體現了以能力和素質立意的理念和新課標對三維目標的考查要求,以發揮歷史教育測量的診斷功能和導向功能。

         。ǘ⒃囶}特點

          1、總體平和,難度適中

          試題的結構、題型與容量適度,有一定的效度、區分度。難度適中,全卷沒有讓所有學生都動不起筆的題目,也沒有一個大題讓相當一部分考生得滿分的題目。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讓分科以后的文科學生見識一下高考模式的題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礎,貼近教學

          試題重在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識記和理解。尤其是對一些重要概念和結論的準確理解,對重大歷史事件和現象的本質認識,以及對歷史發展過程的規律性總結。

          二、學生存在的問題

          從閱卷及抽樣的結果看,主要有五大問題: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科能力沒形成、審題偏差大、書寫不規范、新課程意識缺失。

          1、基礎知識不牢固

          基礎知識掌握較差,特別是對一些概念性的知識沒有真正把握。

          2、審題偏差大

          本次考試因審題失誤而失分顯得特別嚴重。審題中抓不住關鍵性字詞,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導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問。

          3、書寫不規范

          多數學生書寫不規范,字跡不清晰;學生語文知識匱乏,不能有效組織答案,主要表現為知識要點不明確,沒有層次性,出現口語化,文字表達不夠嚴謹;不會使用歷史學科語言或術語答題,出現許多無效文字;關鍵字詞寫成錯別字。

          三、對今后教學的建議

          1、加強對歷史基本概念的`教學

          本次考試,反映出學生在歷史概念上存在很大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將基本歷史概念闡釋清楚,讓學生對一些歷史概念爛熟于心。并適時進行跟蹤檢查,通過課前默寫、課后作業、抽查等方式,增強對歷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與記憶。

          2、教學重、難點分析應加重學生參與的力度

          包括新課教學和試題練習和講評,在培養對問題分析能力的同時,多給學生參與的平臺和機會,因為學生參與,能有效及時地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適度進行基本的史學方法和史學理論的教學

          4、對試題的解答,除加強對答題格式的規范外,更應該加強對解題方式的引導。

          首先要學會讀題審題,注意問題的細節,把握問題的時空界限、方向和側重點;其次,學會讀懂材料,有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其主題意旨,能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有全面和清晰的認識;第三,在具體解答上,應注重盡量用教材中的內容或觀點來表達,對于需要概括提煉的,力爭做到簡潔、精確、邏輯合理等。對于審題不周全,理解模糊的問題應重新加以審視,盡力做到不遺漏每一個問題,不留下任何一個空白,將能做到的力爭做到最好

          5、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鼓勵士氣,增進信心。我們還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歷史的信心,因此應經常鼓勵,在嚴格要求過程中應看到學生的進步,及時表揚他們的長處和優勢,以利于提高整體水平和效果。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21

          時間飛逝,初二期中考試又結束了,本次考試就像早就意料到了一樣,成績不出色,但是并不難過。雖然如此,但是也想好。因此為了今后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中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本次測驗前對于4、6、8班可以是用了很多精力,但是成績并不如人意,沒有完成學校規定的任務,5班從來就沒有多下課外功夫,照樣能考全年級第一,7、9班成績還算出色,圓滿完成任務。從學生答題情況來看,選擇題部分正確率較高,材料題得分率較低,審題失誤多,不會答題。

          一、學生方面:

          1、基礎知識掌握不熟練,不能做到知識的靈活運用。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盡量多得分等等。

          4、個別學生聽講不認真,知識點遺漏

          5、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二、教師及其他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學生自己在課后復習。導致學生對于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導致學生知識點掌握不熟,不能做到知識的靈活運用。

          3、運用課件教學,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學生知道的.知識面也廣了,但有時占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4、期中考試前時間緊,內容多,復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不好的一個原因。

          5、班級的學習氣氛不一樣,學生重視程度不同

          6、試卷難度增加,全是情景式材料選擇題,個別學生讀不懂題意,抓不住關鍵詞、關鍵句

          三、今后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采取及時反饋抽查。改變教學方法,采取邊復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復后,然后,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后的鞏固記憶程度,調動課代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建立知識檢查管理網絡,真正做到知識的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3、平時教學能注重對學生答題方法的訓練。對于選擇題,教學生如何抓住關鍵詞句,當然前提是知識熟練。材料題教學生如何依據材料答題、如何根據所學知識答題。同時做到答題的規范條理序號化。做到在做題中掌握知識以及答題方法。

          4、認真備課,精選知識,做好每一課的課件,充分利用白板教學,加大知識的容量,擴充學生知識面。

          5、要重視培優補差工作。除了關注成績優秀學生,還要重視成績較差學生的幫扶工作。要加強對成績較差學生平時學習的督促,把作業、知識點的檢查落到實處,及時對他們存在問題進行處理,如作業敷衍,抄襲現象嚴重等。

          今后的教學中,努力改進工作中的惰性,虛心向他人學習,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相信付出總會有收獲。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22

          本次考試我們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試卷,試卷還是很符合我們學校的教學實際的,不管是從試卷的難易程度,還是從試卷的適應范圍,還是切合中考題型等方面,都是質量不錯的,既能檢測到學生的學業成績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況,又不至于讓學生感到太難而喪失學習興趣。但本次考試的歷史試卷考查的知識點較細,有重點,感覺整體很好,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試的試卷:

          一、 歷史考試成績分析。

          本次歷史期中考試全校參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從總體上看,要求識記的基礎知識部分的內容掌握得比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內容相對較弱。

          從題目上看,選擇題的正確率比較高,材料題中22題春秋戰國時期提出反對不義的掠奪戰爭的思想家是誰?他是那一學派的代表人物?這一題變相考查了諸子百家的學派、代表人物。學生的應變能力較差,大部分學生答不出來。第21題分封制在后期出現了什么問題?由于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導致寫不出完整通順的答案。

          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在基礎不扎實,對課本知識生疏,或不能熟練運用,相當一部分后進生表現尤為突出、歷史語言表達不規范、不準確。

          2、審題不仔細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當部分選擇題的錯誤,純粹屬于審題不細心所造成的。

          3、平時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過死,靈活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現在對課本上的一些變式問題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死搬硬套,照貓畫虎,因而得分率較低。

          4、態度不端正。表現在字跡馬虎潦草,隨意性大,寫錯的地方亂涂鴉,卷面不整潔,書寫不工整,錯別字太多,綜合素養差。試卷中部分學生答題態度不認真,沒有做到最基本的字體工整。

          二、改進建議:

          針對這次考試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問題,我覺得今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認真備好一堂課。備課時要把握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精心編制和設計導學案。認真上好一堂課,做到有效教學。學生明白的不多講,重點難點,重點把握,重點講解。做到講練結合,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練習,或其自己去尋找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內容。

          2、強化基礎知識訓練。萬變不離其宗,基礎知識是根本,選擇題錯誤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礎知識不牢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抓基礎知識入手,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用雙色筆構建每課的知識體系。

          3、平時應加深對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學生在課棠上應該多參與一些實例分析,增強解題威力。 培養學生審題意識,解題思路要注意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答題方法應加強指導,讓學生學會更加廣度和更加深度地進行答題。

          4、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式。通過引導,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探究型學習、合作自主學習,能夠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強化知識點的延伸、整合、培養思維能力。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相關文章:

        初中期中考試試卷分析03-29

        高二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分析03-28

        2017年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分析01-21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精選14篇)06-14

        2016-2017初三歷史期中考試卷03-07

        中考數學備考復習的試卷分析07-25

        高中會考補考歷史試卷01-11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分析12-11

        2017七年級下冊期中考試試卷分析01-2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