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質量管理基本概念
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從而謀求持久的生存和發展。這句話的含義是:“要有能生產顧客滿意質量產品的能力。”可以說質量能力是經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關系到企業的生存。
企業以顧客和社會的信任為基礎,生產出顧客使用后對其效能感到滿意的產品,從而創造出顧客,進而擴大市場,增加收益,并做出“社會貢獻”。“所謂質量管理,即制定企業的質量目標,以確保顧客所要求的產品質量——這不僅是指產品質量測試,而且是指產品的有效使用、壽命、實用的經濟性和安全性等,為了合理有效地達到這一目標,而必須進行的所有活動,就稱為質量管理。”
也就是說,質量管理是經營管理的手段,是為了達到企業的重要目的而開展的經營活動。朱蘭(J.M.Juran)下的定義更簡單明了:“它是為實現公司質量目標而必須具備的全部的職能和責任”。這一活動包括有關質量的各種業務,貫穿于調查、開發、設計、制造、購買、設備、運輸、裝備、銷售、修理、服務等生產、銷售、使用的全過程,也就是說貫穿于從產品面市到壽命終結的全過程。它要求制定負責任地執行的體制,并以統計的方法為中心,有效地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努力防止人為的過失。
當前,雖然許多公司都實行質量管理,但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的公司卻出人意料的少。即使是大企業,有時也因銷售有毛病的產品而遭到顧客的指責。
沒有取得成果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主要的原因是在經營中忘記了企業的質量目標,而停留在統計性的質量管理階段,或者是有的經營干部認為,質量管理僅僅是小組活動,還有的則是管理人員缺乏領導質量改善的能力。
在推進質量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經營干部要把質量看做是企業的使命,在質量管理上統一公司內的思想,制定明確的目標,全公司都要為達到這個目標而共同努力。
上述定義是現代質量管理最正確的。但是,許多企業都做出不同的定義和解釋,因此,不能實現真正的質量目標。這樣的例子很多。在此,有必要說明一下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
現代質量管理是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已逐步形成一門新的學科。
19世紀70年代,人們根據生產和使用的需要,提出了互換的概念,同時人們還注意到,在保證部件互換的前提下,其尺寸的加工誤差允許有一個波動范圍,于是又提出加工公差的概念,從而初步為質量檢驗的技術理論奠定了基礎。19世紀末,資本主義的工廠逐步取代了分散經營的家庭手工業作坊,機器生產取代了手工勞動,勞動者集中到一個工廠內共同進行批量生產勞動,于是產生了質量檢驗管理。
20世紀初,美國人泰勒在系統總結以往質量管理實踐和經驗的基礎上,產生了科學管理的思想,同時還建立了一套科學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他主張管理人員和制造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將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分開,同時增加中間檢驗環節,從而形成了設計、操作、檢驗三方面各有專人負責的職能管理體制。
近代質量管理的道路是休哈特(W.A.Shewhart)打開的,他指出,即使在同樣條件下生產的產品,也存在不同的質量特性。
1924年,他確認了這一事實,并創造了在工序質量管理中運用統計的方法。在同一時候道奇(H.F.Dodge)和羅明(H.G.Roming)等人正在推進質量的研究,即在樣品抽查中采取統計的方法。正是由于他們,才奠定了運用統計方法的近代質量管理的基礎。
近代質量管理作為一種新的手段,采用統計技術方法運用于制造時的質量管理。由此誕生了“統計質量控制”的方法,并在產業界得到推廣。
戴明(Deming)對統計過程控制下了如下定義:“統計質量控制是在生產的所有階段運用統計的技術和方法,以最經濟地生產出最有用的、有需要者的產品。”
統計的方法在今天的質量管理中,雖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僅靠統計質量管理是難以使顧客滿意的。隨著產品的高度復雜化和顧客對質量要求越來越苛刻,僅靠生產時的質量管理,難以獲得顧客的滿意。因此,貝爾研究所率先在QA的名義下,開始廣泛地活動。這些活動的定義如下:
“所謂QA,其目的是不斷地向顧客保證,他們購買的商品達到合理期待的質量水平。同時,開展過去SQC中所缺乏的各種活動,以在質量標準設定中,從產品開發階段直至終結階段的全過程,達到和保持質量。”
貝爾的QA活動被推廣后,美國GE公司的費根鮑姆(Feigenbaum)發展了TQC的概念,它給TQC下的定義如下:“TQC是組織內的所有部門一起努力開發、維持和改善質量的有效系統,其目的是在考慮顧客的充分滿足后,在最經濟的水平上進行生產和服務。”GE的費根鮑姆認為,為了達到企業最終的質量目標,過去的那種在生產時依靠SQC是不充分的。他認為有必要從開發階段起就進行廣泛的質量管理活動。
有不少公司認為,在公司各部門開展分組活動,就等于是全公司質量管理,還有不少企業,不僅把產品質量,而且把工作質量、企業體制等所有事項都提出來,并且認為把質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運用到這些事項上就是TQC。這種質量管理都是有缺陷的。還有的企業聽信一些專家所說的“顧客滿意的質量就是其信任性,因此,應以信任性管理取代過去的TQC。其中,質量管理只對生產時的質量管理起作用”等話語,結果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自尋混亂。
綜合質量管理的全公司質量管理,指的是為達到質量目標所需的一切合理的活動,信任性課題當然也包括在其中。如果從這一意義上重新整理質量管理的概念,大致可分為三方面:
第一,質量管理是達到企業經營目標的重要機能之一,必須把它看做是一個總括性的系統經營活動,因此,質量管理活動絕不是某一個部門為主的活動,而應是有組織、有系統的把質量目標和責任分配到整個部門和階層,以圓滿有效地達到企業質量目標的活動。
第二,為了有效地進行質量管理活動,要把SPC、QC新舊七工具、IE、VE、TPM、6σ等各種管理技術作為手段,積極加以采用。不僅要按照我國的現行引進和利用發達國家的管理方法,還應該研究、開發和運用符合我國特殊情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特別要認識到,現在尊重人、重視職工自主解決問題和能力開發的傾向日益增加,利用電腦靈活運用技法也明顯增加,因此,質量管理要適應這一變化。
第三,質量管理常常被稱為實踐科學。這如實地說明實踐和運用對現在的業務非常重要。也就是說,即使是很簡單的方法,如果不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就毫無用處。同樣,即使是從事簡單工作的人,如果他學習能解決問題、開發新思路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術,并加以實踐,就能取得令人難以想象的成果。
我們應該從以上三個觀點來重新認識近代質量管理的概念和特征,消除在達到企業質量管理目標過程中不必要的雜音和勞動力的浪費。我們決不能做只知芝麻,不知西瓜的蠢事。
【質量管理基本概念】相關文章:
CFO的基本概念10-16
材料基本概念知識09-15
地租的基本概念和理論10-26
證券期貨基本概念08-25
電力造價基本概念知識09-14
貨運代理基本概念知識08-06
預壓法類型的基本概念原理11-29
客戶關系管理的基本概念06-29
供應鏈管理基本概念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