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營銷的邏輯
我一直都傾向于從宏觀方面思考營銷問題。
在過去的營銷歲月里,因為長期為中小企業服務,所以,用了大量時間研究弱勢企業如何在競爭中獲勝,提出了不做品牌做銷量,沒有業績一切免談,品牌不能當飯吃,甚至更進一步研究一個企業如何從弱勢地位中崛起。當放眼全球競爭時,發現,這種思維其實就是中國營銷應該具有的思維。因為在全球視野下,中國企業的營銷,就是弱勢營銷?鐕臼钦靖偁幐叨说乃季S,中國企業的營銷則應該是如何走向高端的思維。
中國人民解放軍,從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再到解放戰爭時期的四個野戰軍,經歷了游擊戰、運動戰和大規模決戰。這個過程,不是戰術性選擇的過程,而是這支軍隊從弱到強的戰略性過程。中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也是一個戰略性過程。不僅僅是單個企業的戰略過程,也是整體上的戰略過程。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國企業,是一個始終處于變動之中的企業集合。盡管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的選擇,自己的營銷思維,但整體上,中國企業客觀存在著共同的營銷思維或者規律。
在過去三十多年,中國企業整體上遵循的營銷思維,在我與劉春雄的《中國式營銷》中,已經大致進行了梳理。但今天看起來,這些思維需要繼續完善和升級。如果說,以前中國企業只是在競爭戰略上走了自己的路,那么,我認為,未來,中國企業在對營銷本質的定位上,需要進一步體現中國特色,并形成顛覆性營銷觀念。
營銷的近視,曾經是一個倡導企業重視需求,而不是拘泥于產品的革命性觀念。但在實踐中,它卻逐漸被演繹成為對產品自身價值的忽略,以及對產品精益求精的忽略。這個在中國營銷中,體現得更為極端,尤其是那些號稱“策劃大師”那里。
“今年過節不送禮”,這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廣告用語,熱播這么多年,孕育出令人信服的產品沒有?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縱觀那些持續優秀的中國企業,一定是通過優秀產品支撐的。相反,那些曾經優秀的企業所以興而復衰,一定是產品難以支撐。美國的民用制造業所以逐漸式微,原因在于產品,德國經濟所以在發達國家一枝獨秀,原因也在于令人信服的產品。
一個大家也許仍然不愿意接受的現實是,中國企業的成功從來就不是品牌的成功,而是產品的進步。與跨國公司相比,我們即使是在中國市場,擁有品牌優勢嗎?奪回市場的家用電子業,是源于品牌力還是產品力?中國汽車工業競爭乏力,是品牌問題還是產品問題?如果品牌具有壓倒性力量,中國汽車工業還有救嗎?“林肯”這個曾經響當當的品牌何以走到今天?“悍馬”何以下線?
產品是營銷的基礎。任何創意,最終必然體現在產品上。企業的所有優勢、修煉、積累,產品是最基本的載體,產品是皮,其它都是毛。為了論證這一點,我甚至把政治經濟對商品的定義都搬了出來。
品牌是跨國公司征戰全球市場的法寶。大規模的宣傳、傳播離不開品牌。但品牌想落地,一定是基于產品。一個越來越鮮明的營銷行為是,跨國公司的宣傳、傳播越來越集中于具體產品。汽車聚焦在車型,手機聚焦于款式。蘋果是個品牌,宣傳、傳播則體現在具體款式上。甚至,聚焦于某種功能,比如蘋果的拍照功能。
附加值是另外一個說不清楚的東西。附加在品牌上的價值,其實是企業的。而附加在產品上的價值,才是消費者的。如果產品上沒有太多的東西,東西都在品牌上,那么,品牌離出問題也就不遠了。
附加在產品上的價值,如果品牌化,那么,企業獲取的將是超額剩余價值。消費者掏腰包買走品牌載體下的商品,那也一定是一個物有所值的商品。物有所值,符合商業原則,明碼標價,這也是童叟無欺。只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將商品的價值榨取得干干凈凈。消費者得到的只是商品的使用價值。
問題是按照營銷法則,對消費者來說,最佳結果是在獲得商品使用價值時,也能夠獲取一定價值,這個價值就是所謂的“消費者剩余”。用大家都能夠理解的話說,就是買到的商品“物超所值”或者“物美價廉”。中國商品所以能夠在發達國家受到歡迎,原因正是“物超所值”或者“物美價廉”。這當然是我們必須改變的。問題在于,我們要改變這些,勁應該使在何處。
決定這一點的,是兩個層次的問題。其一是我們應該如何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其二是我們應該如何把握品牌建設。前一個問題是單個企業的營銷問題,后一個問題,我認為是中國企業共同把握的營銷問題。
對于第一個問題,上面已經給出了答案,即對產品精益求精,把產品做好,一直做到世界一流。這條路走好了,中國企業才能真正走向全球市場。目前走出去的是產品,并非企業。我們只是世界的生產車間,并非世界性的市場營銷車間。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在技術上、工藝上、裝備上、產品研發上、銷售渠道上,還處于仰人鼻息的狀態。我們甚至還沒有能力上升到典型的營銷狀態,更不用說品牌建設階段。我們只是在生產,在對真正的市場營銷者“銷售”,我們并非真正的市場營銷者。什么時候我們不再仰人鼻息了,我們才能真正放開手腳,大展宏圖。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如何把握品牌建設?鐕緹o論是在中國市場做營銷,或者是借助中國產品在世界上做營銷,都出現了重大變化,而這個重大變化就是重視“消費者剩余”。
而對于這個變化,如果上升到電子商務,即互聯網營銷去思考,脈絡則更加清楚。品牌營銷的思維,本質在于通過挑起欲望,讓欲望超越需求,進入另外一種滿足狀態,其實現基礎則是信息的不對稱。而互聯網則讓信息實現了最大限度的對稱。所以,即使是奢侈品,一旦上了互聯網,價格也與線下大相徑庭。
而隨著環保思維和人們整體消費觀念更趨于理性,消費將更集中于產品本身而非品牌。那么,這種趨勢的必然邏輯將使得品牌回歸其營銷功能,而非價值獲取功能。
這也是一個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得出的結論:一種產品如果在品牌引導下走向奢侈消費,其市場前景不是變得更好,而是恰恰相反。中國目前反腐倡廉行動讓奢侈變得十分蕭條,也反映了大眾消費的真實狀態。可口可樂、寶潔從來就不是奢侈消費,所以它們在全球市場長盛不衰。
物美價廉是中國產品的基因。如何利用這個基因在全球新的市場環境下成為卓越的市場營銷者,是全體中國企業應該共同探討的戰略問題。當然,我們必須讓物美價廉變成相對概念而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物美價廉,因為物美的東西,價格絕對不會真正低廉。
作為一種趨勢,我認為,在全球市場上,誰能滿足大眾消費,誰才是真正的市場主宰者。誰能夠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價值,誰才是真正的王者。
而面對十多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則誰能夠正確定義小康,并在這個市場上有效作為,誰將是真正的贏家。
而在此之前,中國企業得確立這樣一種認識:消費者關注的首先是產品,然后才是品牌。這才是企業應該樹立的,正確的營銷邏輯。
【營銷的邏輯】相關文章:
戰略、商業模式和營銷邏輯關系03-19
英語寫作的邏輯結構04-22
GMAT邏輯常見錯誤03-08
托?谡Z邏輯思維01-22
gre邏輯閱讀的方法步驟12-09
企業戰略邏輯是什么03-20
解讀萬達的電影邏輯03-07
GMAT邏輯推理策略分析03-31
托福獨立寫作常見的邏輯錯誤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