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演藝產業要素
演藝產業是文化產業體系中的核心產業之一,是一個創意密集和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也是一項能耗低、可持續發展性強的低碳產業,具有極大的輻射和拉動作用。演藝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傳承與普及、公民人文道德素質提高有著重要意義,其發展狀況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藝術創造力。
1、主體:劇團
作為演出市場的主體。各類藝術表演團體大都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因此從觀念到政策,從創作到演出,從經營到管理,在相當程度上還在延續著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的模式。對藝術表演團體的定位從本質上也并沒有離開"文藝工具論"的框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全國藝術表演團體,無論什么品種,不管多大規模,絕大部分是經費靠財政,排戲靠撥款,演出靠發票。各個表演團體本身又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小社會,背負著應由社會解決的沉重負擔;多年來,由于簡單過分強調了藝術的教化作用,完成的又多為指令性和公益性的演出任務,缺乏對藝術商品屬性的認識。因此目前這種對藝術表演團體的定位和藝術表演團體面對的客觀現實之間的不相府,這種傳統觀念上的國辦思想和在市場中自我生存發展的要求之間的不適應,說到底即體制和機制的滯后與不完善,是造成藝術表演團體缺乏市場意識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藝術表演團體演出經營舉步維艱的根本原因。
隨著藝術表演團體布局的調整,相當一部分演出團體要面對市場求生存、求發展,即使是政府興辦或扶持的少數藝術品種,也要努力開拓演出市場,強化經營意識。因此對我國演藝產業來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已不能是一句空話。只講投入不計產出;只講場次不計收入;只講社會效益不計經濟效益;只認正規劇場無視其它形式等等,恐怕再也行不通了。只有真正從市場經濟的角度探索創作、演出、經營、管理的新模式,新機制,才能掌握演出市場的主動權。
2、客體:觀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的重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各個行業都更重視經濟效益的實現。中國老百姓從對縹緲的精神天國的憧憬,回到了為實在的物質世界的奮斗,人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被可觸可得的實際利益所代替。不應忽略,藝術創作和實踐的最大量的、最基本的消費群體,演藝產業過去的觀眾--人民大眾,在面臨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的今天,其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較之計劃經濟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有了顯著的變化。表現在藝術消費領域,娛樂和休閑,成為審美的主要選擇之一,并形成時尚與潮流。
作為承擔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任務的藝術家、藝術表演團體,從不否定藝術的認識、教育和審美三大功能的積極作用,也不會忘記"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神圣職責。但是也不能不重視藝術多樣化的趨勢。對相當一部分基本觀眾來講,他們感興趣的不僅僅是藝術的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而更傾心于藝術的娛樂作用和審美功能。因而越是遠離生活實際的空泛形式,越是無關百姓痛癢的干癟內容,或無病之呻吟,或清談之高調,都難以進入藝術消費市場。從傳統舞臺藝術的被冷落和文化娛樂業的中興,不難看出這種深刻的變化。分析發現,人們更傾向于較為輕松、和諧、參與性強的藝術形式,更喜愛具有知識性、娛樂性的節目內容;對不危害社會,不妨礙他人的表現個人意志的創作表演持一種更為開放和寬容的態度。一些人不再熱心花錢買票去"受教育""上政治課";一些人不愿意坐在正規劇場,被動地去欣賞無痛癢的表演;有些人甚至白送票也無心光顧那些為評獎或為完成指令性任務演出的劇節目。
3、載體:舞臺
關于演出市場的第三個要素:劇場、演出載體與演出方式。沿著歷史發展的軌跡去觀察,不難發現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轉換和變革。1978年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各種傳媒手段的迅速普及和文化娛樂業的蓬勃興起,徹底改變了文化消費市場的原有結構,舞臺藝術和電影二分天下的格局已一去不再復返。今天,電視又以舞臺藝術無法比擬和抗衡的覆蓋率、傳播率以及家庭化的獨特優勢,開辟了藝術欣賞家庭化的新空間,成為文化消費市場中最具有影響力和生命力的競爭因素;在這同時,各種規模的夜總會、游樂場、電子娛樂、卡拉OK、錄像廳等等幾乎在一夜之間便成為文化消費的時髦形式。
縱觀戲劇界,大量獲獎的新作、新人、新戲的出現,并沒有改變各劇場戲劇演出市場大滑坡的走勢,這些現象所包容的問題是深刻的涉及多方面的,顯而易見的是:在演出形式、演出載體的選擇上,在演出場所、演出環境的確定上是否符合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是否適應人們變化了的習慣,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才能使演出市場中的買方和賣方有效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占有部分文化消費市場份額的目的,成為目前最重要的問題的之一。
【演藝產業要素】相關文章:
德語的要素03-06
采購管理的要素03-19
接發球的要素11-09
劇本寫作要素07-07
表演藝考心得和建議02-28
電影表演藝術練習技巧03-28
演藝經紀代理加盟協議03-10
梅蘭芳演藝有哪些特點12-05
色彩三要素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