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功
中國古典舞,這一舞種的定名,是歐陽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認同并廣為流傳,最后被確定。當代中國古典舞與中國古代舞蹈有著血緣關系,但它并不是中國古代舞蹈的同義詞。大家知道古典舞基本功嗎?
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功1
六方圓滿
六方是指六個方向,即:上、下、左、右、前、后六個方向。而;圓滿我認為可以拆開說也可以合起來理解,合起來說就是要求舞蹈者在做動作時把這六個方位上動作的節奏、韻律等做到最大,撐滿音樂。要完全體現每個動作在舞蹈音樂當中的形態。分開解釋就體現合突出了中國古典舞的基本特征;圓。古典舞講究;圓,這也就揭示了古典舞和芭蕾舞的;直不同,它深受著儒家文化的滲透,形成了;圓這種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風格。
圓是一種走勢,是一種舞蹈的運動路線,同樣也是一種概念。古典舞的動作并不是單純的模仿就能夠完成的,而是在完成動作的基礎上加上古典舞特有的;氣和;韻,如果說身韻是古典舞的主旨,那么;圓的形態要求就是中國古典舞的精神的根本。
三節自然
我們都知道在芭蕾舞中的三節是指:胯、膝、踝。而在古典舞中大的三節則是指:肩、肘、腕。大三的古典舞基訓課上我們學習了水袖,在學習水袖的過程中我們很好的運用了肩肘腕的配合,袖子的出收動作幾乎都運用了肩、肘、腕,所以三節自然的肩、肘、腕特質我想從水袖方向解釋。
腕、肘、肩再加上指尖四者的協調和統一,是舞好水袖的關鍵所在。這就要協調好;三節。以手臂來說;三節,手是稍節、肘是中節、肩是根節;以腿來說,腳是稍節,膝是中節、胯是根節;三節不僅是水袖舞起后外部動作運動的程序,重要的是完成每一個水袖表演動作時內部力量的必經渠道。
從外部動作講,首先要求頭、腰、腳的相互對稱與力量的均衡;其次是胯、膝、腳的統一與配合;然后是肩、肘、腕的追與隨。所謂追、隨是分清動作的主次關系,各部位所用的力量的強弱、活動幅度的大小等。肩、肘、腕與運動中的相互關系是微妙的,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這是協調與統一的關系,做到松弛、協調,內緊外松,挺拔含蓄,剛勁而柔韌;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舞動起來才能處理好水袖在運動中的;線中有點;點中有線的外部動作與身體內在節奏層次、對比關系。從水袖技術的用力方法的全過程來看,遵循的是從動律、動作、短句到組合的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
手眼相隨
舞蹈本身就有傳情達意的作用,而古典舞在這方面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古典舞的身韻課上老師總會提到;精,氣,神。舞蹈畢竟是在表演,源于生活,其實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訓練早就細致的總結了這些:精氣神;手,眼,身,法,步這些要點。手和眼的配合是古典身韻的特點,但也是常常被忽視的地方。
常言道:手之所至,腿隨之;感情所至,心隨之;心之所至,感情隨之;感情所至,味隨之。
人們也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傳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運動,恰恰是受著內涵的支配和心理的節奏所表達的結果,這正是說明身韻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地、準確地解釋了形和神的聯系及關系,只有綜合運用好這些舞蹈中;身韻的藝術技巧,才能產生臺上、臺下的情感交流和藝術互動,使舞蹈形成的放射形與觀眾形成對話,產生震撼的`藝術效果。
中國古典舞蹈中,有;一身的戲在臉上,一臉的戲在眼上一說,中國古典舞蹈演員們十分講究眼部的傳神與內涵。他們把常人的;看藝術化,通過眼睛表達七情六欲,向觀眾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若眼睛沒任何內容,想必一個再優美的舞蹈動作,也會蒼白如紙,難以吸引觀眾。
大方舒展
中國古典舞是以戲曲、武術、芭蕾以及漢唐舞蹈的結合發展而來的,它是一個集中了多種藝術形式在一起的舞蹈門類。所以古典舞中的很多動作都包含了戲曲、武術、芭蕾、漢唐舞蹈的特點,但也是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古典舞的動作講究大方舒展,所謂大方舒展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理解:是對古典舞的動作而言的,古典舞的動作要大氣舒展,不俗氣,無拘束,動作要展示出是對整個身體的釋放,動作要大氣不落俗套使整個身體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開。
舞蹈武功不僅是瞬間的,而是由于它的造型不同于其它學科的舞姿造型,它的人體空中方位是奇特的,因此這給人們留下的視覺印象又是驚險的。舞蹈是一門講究美的藝術這是舞蹈區別與武術的特殊性,但是我們又必須強調舞蹈技巧與古典舞審美的統一性,即舞蹈的美學問題。就像戲曲在技巧上講究的是;快、緊湊、漂和熘,但是卻缺乏舒展與大方,而古典舞在技巧上卻非常講究;輕盈、舒展和大氣。
因此,在舞臺表現手法上以及技巧教學訓練中和其它武術訓練是有很大區別的。另外,舞蹈在技巧訓練時,其運用幅度大、線條長、造型優雅,以及著重于軟度、開度、蹦、直、突出曲線美等方面,均是舞蹈的審美觀念保持一致的。只有這樣,古典舞的特質才能更加突出,它在瞬間給人們留下的視覺印象才更加深刻,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才更具典型性,更加具有美感;就連擅長武術的戲曲藝術,近年來,在武功形體的表現手法上以及日常訓練中也在吸收古典舞這方面的美感,也在追求舒展和線條美。
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功2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中的組合訓練是基本功訓練的形式和手段,對培養舞蹈演員的基本技術、技巧以及古典舞風格、韻律十分重要,它囊括了中國古典舞舞蹈體系中的所有動作語匯和結構成分,是古典舞訓練的基礎內容。這套訓練體系從人體美學出發,充分考慮到了舞蹈演員的身體素質、形體結構、肌肉線條等客觀條件,提出了一系列系統、科學、有效的舞蹈技術訓練方法,有效輔助了舞者的古典舞學習。經過數十年的不斷發展,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的組合訓練已經為各界同行所認同,幫助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古典舞舞蹈表演人才。下面筆者從控制、旋轉、翻身、跳躍四個方面對古典舞基本功組合訓練展開分析。
一、控制組合訓練
控制組合訓練是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訓練舞蹈演員的平衡能力和重心調整能力等控制能力?刂颇芰κ枪诺湮栉枳宿D換、短句銜接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對于舞蹈動作的規范化起著重要的作用?刂平M合是指通過科學、合理的控制能力實現古典舞身法、技術、舞姿之問連接的一系列技巧、方式。針對中國古典舞的舞蹈動作特點,控制組合訓練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加強基本功中的后腿控制訓練。在中國古典舞中向后抬腿一直是一個難點,對舞者的控制力要求極高。在訓練時,舞蹈演員可將其中一條腿作為支撐腿,另一條腿緩緩向后抬,然后靜數秒,再換腿重復上述動作,直至兩腿都能先后打開90度為。
2、加強跟腿部位的控制訓練。演員跟腿部位控制能力弱會直接導致正步全蹲不穩,從而致使大部分古典舞動作不能順利完成,針對這一問題舞蹈演員可采用撐拉后筋的方式來提高跟腿的控制力,即坐地進行雙腿勾腳的動作來加強跟腿支撐的時長和力度?刂平M合訓練除了要加強身體各部分耐力和力量的訓練外,還需要舞蹈演員能夠合理轉換動作技術,將古典舞形、神、勁、律的美學要求通過舒緩、流暢、連貫肢體動作傳達出來。舞蹈演員要學會將動作的表現力同身體的功能性融為一體,從而恰當地運用控制力,使動作的轉換更加真實、自然,切忌刻意切換短句舞姿,造成表演機械化。此外,為了實現控制組合訓練效果的最大化,舞蹈演員要將表演同訓練相結合,除了練習基本功動作外,還要對舞蹈片段進行反復練習,有針對性地安排控制力的作用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古典舞情感與氣質的表現。
二、旋轉組合訓練
旋轉是中國古典舞基本功中的重要內容,它不但具有很高的訓練價值,還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中國古典舞中的旋轉具體指舞者圍繞某一支撐點以相對固定的動作進行重心軸連續轉動的運動形式。旋轉組合訓練則是指以原地轉、空中轉、行進轉三種轉法為主的動作訓練。隨著中國古典舞的不斷發展,旋轉的種類在上述三種基礎上有所發展,但我們仍可從技術上將其歸納為單一轉和復合轉兩大類。無論何種類別的轉法,重心軸都是旋轉穩定的關鍵,動力都是旋轉維持的源泉。具體來講,古典舞旋轉組合訓練可從以下兩點技巧入手:1.從直立旋轉入手,樹立重心概念。古典舞旋轉的基礎是重心,舞蹈演員只有把握好重心,才能進行復合轉等難度較高的訓練。直立旋轉作為重心最穩定、最簡單的旋轉方式,能夠快速讓舞蹈演員掌握旋轉要領,樹立重心概念。直立旋轉通常要求舞蹈演員收腹、立腰、挺胸、沉肩,將身體安排在一條垂直線上,然后發力旋轉,這時演員重心感明顯,能夠自主調節和控制重心。2.重視起法兒訓練,維持旋轉動力。中國古典舞中旋轉的預動俗稱起法兒,起法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旋轉的持續性。要想練就動力十足的起法兒也并非易事,舞蹈演員可先以半蹲姿勢練習起法兒,這種形式的起法兒以腿部急速甩動而產生動力,對于初學者來說較為容易。除此之外,演員還可以用錯步、上步等方式輔助預動,這些動作能夠為旋轉借力,從而增強旋轉的動力性;再或者,演員還可借助上肢掄臂力量來帶動全身旋轉。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何種旋轉組合都要配合具體的舞姿,這樣才能使旋轉之后亮相的動作更為完美。
三、翻身組合訓練
翻身是中國古典舞中最講求技術、技巧的動作,它充分融合了中國戲曲、武術的動作形態,需要舞蹈演員以腰為軸心,以雙臂和腿部為動力,使身體在空中完成擰、傾、仰、俯、提等一系列動作轉換,動作之復雜、難度之高使其具有了極高的欣賞價值。在中國古典舞的翻身動作中,挺身前空翻、分解騰空前軟翻、完整騰空前軟翻是最為常用的三種翻身方式,翻身組合訓練也主要是針對這三種翻身方式來展開的。下面筆者就詳細介紹一下翻身組合訓練的動作要領。對于挺身前空翻而言,在起勢時要迅速做一個下蹲的動作來積蓄力量,同時后雙腿蹬地向前躍起,在空中停留時,演員要保證身體緊繃,以保證平穩落地;對于分解騰空前軟翻而言,演員在起勢時要將重心放在右腳上,同時左腳上提微微點地,兩臂高舉,然后翻轉,騰空過程中,演員要及時做出撐手動作,以保證動作的連貫、自然;對于完整騰空前軟翻而言,其準備動作同分解騰空前軟翻一樣,不同的是落地后演員要直接進行下一個翻轉。這一方式的'翻轉對于動作連貫性和穩定性的要求都極高,演員在做好起勢動作的同時,還需做好腿部蹬地和手臂動作,在翻轉銜接撐手時,撐手動作越晚對下一個翻轉的借力就越大,這就要求舞蹈演員在心中計算好撐手的時問點,從而使撐手力道既能延續到下一個翻轉,又不會因撐手過晚而受傷?偠灾璧秆輪T無論針對哪一項翻身來展開訓練,都需要圍繞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征來進行,要真正做到腰滾位移、立圓不變形,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現翻身動作的騰飛效果。
四、跳躍組合訓練
跳躍是中國古典舞的基礎動作,也是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中心環節。古典舞跳躍組合訓練借鑒了體育項目中的彈跳原理一一利用腿部韌帶和肌肉群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來支撐身體重力,進而實現跳躍動作。人體反作用力越大,跳躍騰空時問越長,跳得也就越高。針對中國古典舞的特征,跳躍組合訓練通常分為單腳起跳和雙腳起跳兩種方式,但無論起跳方式如何,完成一套完整的跳躍都需要舞蹈演員做好助跑(趨步)、下蹲、起跳、騰空、落地等一系列復雜的動作組,任何一個環節表現欠佳都會影響到整個跳躍動作的美觀。下面筆者對跳躍的分解步驟訓練做詳細說明:跳躍中的助跑和趨步作用相同,都是跳躍前的一種借力方式,只是助跑相對于趨步而言速度稍快,也更利于展示大跳、飛跳等難度較高的跳躍動作,這一環節需要舞蹈演員步伐平穩、均等,始終保持腿肌肉緊繃;跳躍的第二個環節是蹲,演員可通過強化跟腿及腿部韌帶、肌肉群的方式來增加蹲起動作的力量、擴大蹲起動作的幅度,從而使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借力作用;跳躍第三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起跳,在起跳時,舞蹈演員要盡可能地將下肢幅度開大、伸展,這樣才有助于延長空中停留的時問;第四環節的騰空主要是給舞蹈演員保持造型和準備落地動作而設置的,需要將膝蓋稍稍彎曲,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落地;在最后的落地環節,演員要使用半腳撐著地,這樣能有效緩解躁關節的壓力,也使得動作更為輕盈。古典舞的跳躍動作最為重要的審美標準就是高和輕,要想做到這兩點除了需要按照上述步驟進行反復訓練外,舞蹈演員還應注重平時身體素質的訓練,這是因為在中國古典舞中跳躍動作經常出現,需要演員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流暢地完成一系列連跳、飛腳等耗費體力的動作。
五、結語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組合訓練是一套科學、系統、完善的舞蹈訓練模式,它充分考慮到了中國古典舞的動作特征和審美要求,真正實現了身體技巧和身體素質的和諧統一。作為當代舞蹈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訓練模式,為培養優秀的中國古典舞舞蹈人才盡一份力。
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功3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國家,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中國古典舞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不同時代)文化的集中“體現”,亦是中國人身體美學與審美理想的集中“體現”。那么,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文化遺存中找到它某一方面的依據呢?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注意到,一個民族的文字、聲音與身體動作語言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將同一身體動態運用不同的“詞”來表達,從細微的差別中看出它們的聯系,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的節奏便進入我們的視野。
一、節奏的基本概念及內涵
“節奏”這個詞源于希臘語RHYTHMO,意思是“把時間的跨度劃分成可以能被人感覺到的段落”,同流動的意思相近,故它常被運用在表示運動的事物中。節奏(RHYTHM)這個用語在各種不同的領域被人們廣泛運用著,比如在繪畫、雕塑、建筑、詩歌、舞蹈等藝術領域,甚至是科學、哲學范疇,因此我們可以說節奏是無處不在的。柏拉圖說:“節奏是運動的次序”。在一般的概念中,它包括動作上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減以及幅度的大小、沉浮等方面的各種對比上的規律。而就舞蹈中的節奏來說,不同節奏的變化和發展體現不同舞蹈的風格和特點,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情緒?焖、跳越的節奏動作,多表現快樂、激昂的情感或情緒;緩慢、深沉的節奏動作,多表現憂郁、哀傷的情感或情緒。
二、形成中國古典舞風格特點的歷史背景及文化內涵
在五十多年的歲月里,中國古典舞已經形成一套趨于成熟的中華民族自己的、獨立的教學體系。特別是它在訓練中所體現出來鮮明的風格特點,使得中國古典舞更加民族化。那么,中國古典舞的這種風格特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最初,葉寧老師作為古典舞研究的領導人和帶頭人,在教學中是從多方面吸取經驗,其中所蘊涵的豐富節奏就有從戲曲和武術傳統中傳承和發展而來的。戲曲中勢急欲舒、時而連貫的、綿延不斷的節奏,似乎有一根內在的、運動的線,自始至終貫串在動作中。動作運行的線條圓潤、流暢,動作組合的段落與句逗十分清晰。即使在亮相時和靜止姿態時,都讓人覺得那種流動的線,沒有中斷過。武術也是中華民族人體文化一座極為豐富的動作寶庫,特別是動作節奏鮮明、抑揚頓挫、干凈流利、剛柔相濟的特色,對后來中國古典舞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典舞在節奏運用上所形成的過程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順應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等逐步形成的。
三、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節奏訓練的意義
(一)有助于完善基本功訓練中的教學
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教學中,我們關注到“短句”在教學中的運用。在單一動作訓練與組合的'“短句”中,節奏在其中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完成這些組合“短句”時,往往強調節奏的特點,并且在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也體現出節奏的重要性。
(二)在課堂與舞臺之間架起橋梁
一個成熟的演員在舞臺上展現的動作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體現出“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如在學習“勁”的這一點上體現得尤其重要,因為它所體現出來的這種節奏特點,可以說是中國古典舞風格中的一點體現。
在基本功訓練課上,動作過程中要“行云流水、藕斷絲連、點中有線、線中有點”。我們把這些課堂中對節奏的訓練要求與表現性組合相結合,加入各種舞姿、步法、旋轉等,使訓練既有代表性,又能全面地得到練習。這樣,為以后在舞臺表演中打基礎,溝通課堂和舞臺,是課堂與舞臺的銜接。
四、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節奏訓練的方法
(一)影響“節奏”的不同因素
(二)具體運用哪些方法進行“節奏”訓練
五、中國古典舞節奏特點的重要性及價值
中國古典舞的這種節奏特點具體體現在哪兒?為什么說它重要呢?一個舞蹈作品,如果沒有自己的風格特點,那也不會讓人產生眼前一亮的效果。所以,在中國古典舞的風格特點中,節奏特點占有重要地位。一個舞蹈作品要靠節奏進行組織,不同節奏的變化和發展,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情緒,體現不同舞蹈的風格和特點。一般來講,快速、跳躍的節奏動作,表現歡樂、激昂的情感或情緒;緩慢、深沉的節奏動作,多表現憂郁、哀傷的情感或情緒。同樣在中國古典舞在基本功訓練時,還表現在動作力度上強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減以及幅度的大小、沉浮等方面的各種對比。在這一點上作品《扇舞丹青》打破了傳統古典舞在動作節奏上的處理,同樣是運用古典舞當中具有民族風格性節奏的變化來加深動作表現力,它卻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之上做出種種嘗試與探索,達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我們可以看到隨著音樂節奏逐漸加強加快,一時間狀如激流傾瀉而出,在這段“極速”動作中,仿佛只能看見臺上快速飄動的衣襟與飛舞的扇子,肢體舒展,這段持續保持一種極限速度的節奏,使人眼花繚亂。除此之外,它的動作不僅只在重拍上做,很多動作或跳躍被安排在弱拍上,而在符點的運用方面也很巧妙,作品中有很多動作都延續了符號。甚至在有限的符點節奏中連續做幾個動作,產生一種頓挫的效果,使整個舞蹈讓人眼前一亮。
【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功】相關文章:
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功11-06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03-21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程01-15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的技術動作08-27
古典舞基本功教案01-09
古典舞中的基本功古典舞腰部訓練01-12
古典舞基本功有哪些07-27
古典舞基本功:跳的訓練04-12
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概要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