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心法口訣
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太極拳的心法口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極拳”心法
太極陰陽玄理明,萬變千化不離宗。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松緊功始成。
松緊本是一根繩,松緊緊松剛柔用。骨撐筋伸肉要松,松撐圓沈臂如弓。
頭領足蹬中間空,墜肘松肩兩手掙。吸胯開襠膝自挺,虛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捧勁不離貫始終,周身似簧遇力應。
意不緊來又不松,不即不離不離中。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松松松松。臂撐膝撐意亦撐,不撐自撐撐撐撐。
廉讓堂本太極拳譜之五字訣
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論詳且盡矣。后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神而明者,代不數人。我郡南關楊君愛而往學焉。專心致志十有余年,備極精巧。旋里后,市諸同好,母舅武禹襄見而好之,常與比較,彼不肯輕以授人,僅得其大概。素聞豫省懷慶府趙堡鎮有陳姓名清平者,精於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過而訪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予自咸豐癸丑時年二十余,始從母舅學習此技。口授指示,不遺余力,奈予質最魯,廿余年來僅得皮毛,竊意其中更有精巧,茲僅以所得筆之於后,名曰五字訣,以識不忘所學云。
一曰 心靜
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后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起初舉動,未能由己,要息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意,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
二曰 身靈
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礙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內。兩手支撐,一氣貫串,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后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發無差。前進后退,處處恰合,功彌久而技彌精矣。
三曰 氣斂
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
四曰 勁整
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根,主於腰間,形於手指,發於脊骨。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發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先不后,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進后退,無絲毫散亂。曲中求直,蓄而后發,方能隨手奏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五曰 神聚
上四者俱備,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鑄,鍊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貴貫注。緊要全在胸中、腰間變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形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太極拳的心法口訣】相關文章:
太極拳口訣心法09-08
太極拳的口訣心法04-21
太極拳心法口訣大全10-17
太極拳內功心法口訣06-19
太極拳24式口訣心法10-14
2017年太極拳心法09-29
太極拳的內功心法指導05-26
太極拳心法是什么10-18
太極拳內功心法之秘要07-20
太極拳的口訣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