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學習的方法
要想把歌唱好,良好的歌唱技術是根本保證,而良好的歌唱技術只有通過長期的、不間斷的、勤奮而正確的練習,才能逐步獲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聲樂學習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聲樂學習的方法
一、以模仿打破神秘
聲樂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聲樂學習的“樂器”是聲帶與其他發聲器官,它們存在于教師與學者的身體內,有些器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大多數發聲器官是非隨意肌、半隨意肌,它們不能完全受人的意愿所支配,不是用腦子想明白就能做到的,這也是聲樂學習的神秘之處。這一特點是聲樂教學中的重大難關。為此,初學者首先要把發聲器官在聲樂學習開始之前作為基礎知識學習,對這些器官的生理狀態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以便在今后的訓練過程中便于對發聲器官功能的掌握和運用。
其次,在學習中要重視對教師正確聲音示范的模仿。進入第三階段時,教師一般就不多示范,只要作一定手勢和說出術語,學生就知道教師指的是那個發聲的有關部位,并通過調整努力去做到,就可以比較自由地發揮自己聲音理智的歌唱了。模仿的三個階段本身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就是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對發聲器官進行掌握和控制的過程,就是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同時也就打破了聲樂學習的神秘感!
二、將主觀轉為客觀
聲樂教學中的特點之二是學生主觀聽覺與客觀聽覺途徑不同,使得唱歌者主觀追求與客觀旁聽效果的不一致。主客觀不易結合導致初學者對聲音優劣判斷有誤,造成主觀與客觀感受不一致,這是所有初學者易犯“主觀主義”的緣由,也是聲樂學習的第二大難關。這一特點決定了聲樂學習中會出現困難。這時,學生對聲樂的學習既不能失去信心,更不可自以為是、盲目迷信自我聽覺,要很好地與老師配合,找出辦法來克服攻破這一難關。
一方面教師可采取有同一毛病的學生相互聽課的方法,使當事者迷的弊病逐漸為旁觀者清的優點所克服;另一方面,學生自己可采取多聽,多看名家的演唱,從觀摩學習中提高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
三、用心學穩中求進
聲樂學習的特點之三是聲樂學習雖有知識的傳授,但主要是技能的訓練和習慣的培養。它的訓練內容是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永無止境。它的訓練形式是一種不斷循環反復的過程。要想從這些“簡單”的重復過程中達到正確方法的建立,進而變成學生自己良好的習慣, 最終能夠運用嫻熟,離不開課后的勤奮用功。用功最重要的標準是用心,用心才能得法。
要想課后練習得法:
一是要準確記下教師在課堂上教給我們的每一個發聲練習和技術要求及練習要領,保持腦子清醒,以便課后練習有所遵循。
二是課后練習時要遵照老師要求去練,不能憑自己興趣,愛怎么唱就怎么唱,超出或脫離老師要求,給教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三是課后練習要用心用腦,積極思考。促使大腦能正確理解和指揮各發聲器官努力達到老師要求,開動腦筋用生活中許多可值得借鑒的生動形象語言來進行歌唱體驗,解除訓練中的疑慮,從而達到目的。
由于聲樂學習是一種技能的訓練,它和許多技能訓練相比,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從熟練到精通,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者由于主客觀條件不一樣,經歷這過程的時間也有長有短,有快有慢,但省略或取消是不可能的,否則就難以達到合乎規格的要求。實際學習中,不少學生都想盡快找到好方法,希望把老師所教的方法和別人所有優點都吸收過來,過早、過多練習高音,求大音量,頻頻更換練唱曲目,天真地以為通過強力訓練或時間的延續會越過“暗礁”。無視聲樂學習規律,導致毛病加深、聲帶受損,給聲樂學習帶來苦惱。所以,無論何人在何種情況下學習聲樂,只能逐漸進步,不可能一蹴而就, 點石成金,決不能好高騖遠,急于求成。必須服從嗓音科學,別無捷徑可走。這是對歌唱起步時個性品質鑒定的重要提示,也是聲樂教與學中不可忽視的基點!
聲樂學習技巧
用最簡單的歌唱理論讓學生理解聲樂中的最深奧問題
歌唱不能光用嗓子,嗓子是喉管、口腔、脖子、肌肉和聲帶的混合體,是唱不好歌的,由于它們在你歌唱時互相利用,互相排斥,所以,歌唱出來也不好聽。要唱好歌首先應發揮聲帶、氣息和共鳴的作用。聲帶是你的本錢,歌唱喊叫,亂用聲帶,一旦遭到損壞(即喊破了嗓子),你就在也唱不出好聽的歌了。歌唱需要訓練,首先要訓練聲帶。辦法有三種,一種是氣泡發聲練習(用少量氣息輕吹聲帶發出氣泡聲)讓你真正知道聲帶的所在位置,要知道用它來發出聲音,記住,任何器官和肌肉都要松弛而不能為此加力;第二種是頓音練習,用中強的氣息按單聲“啊”母音發聲為主,以用頓音氣息沖擊聲帶分別唱出‖1 3 5 ì|5 3 1-‖反復練習。記住,聲音要清脆、明亮還要輕松,要用單獨的“音“唱而不能連起來唱;第三種是由“啊”母音起唱,弱起逐步漸強,聲音由小到大進行聲帶拉伸訓練,再如用旋律唱“烏蘇里船歌”最后結束的“啊拉赫尼那”的高低音的強弱和遠去的聲音變化進行聲帶調節、拉伸練習,效果會更好。
用最簡單的形容來扭轉學生學習聲樂的歌唱意識
聲樂講究歌唱方法,歌唱要給人帶來美感和享受,如果不加學習,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甚至聲廝力竭的喊叫,變成了噪音,不但不能給人帶來快樂和享受而且會給人帶來痛苦和煩惱。那么,怎樣才能給人帶來快樂和享受呢?簡單地說,一首歌就是一個美妙的故事,當你唱每首歌時就象給大家講了一個非常生動、感人的故事來感染大家,大家受感動了,也就說明你有了歌唱藝術的感染力。唱每支新歌之前,首先應看歌詞內容,是悲傷?歡快?思念?感恩?那種類型?然后再唱譜(旋律)。你還要想,將用那種情感去表現?用什么唱法的聲音去渲染這首歌?用民族?用美聲?用通俗?用深沉?用激昂?都要全面考量,然后再用你所學到的聲樂技巧去細化和處理這首作品,這樣,你的歌唱意識就產生了。
用最簡單的手段來調動學生的歌唱器官使用
聲樂需要人為調動歌唱器官的使用,歌唱器官包括,面部、口腔、喉腔、咽腔、鼻腔、呼吸,最后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器官,那就是通暢的“歌唱管道”!笆裁词歉璩艿馈?歌唱管道就是老師言傳身教讓你找到的正確發聲感覺而逐步形成的歌唱狀態!解決方法是以“大喘氣”擴充管道,控制歌唱管道的形成;二是“如何調節歌唱面部表情”解決方法是,要隨著作品要求而展現,促使面部積極、興奮(入戲),必須要以“驚呀狀態”訓練,同時擴張共鳴體;三是“鼻咽腔共鳴”鼻咽腔是歌唱的第二聲區,作用非常重要,解決方法是,應用姆指和食指堵住雙鼻孔稍微用力鼓氣,擴充鼻咽共鳴腔;四是“深呼吸是歌唱高音的發動機”解決方法是,要獲得這種體會應雙手弓腰抬一些重物,在用力瞬間把氣息力量集中到腰部橫隔膜處,然后,要求所謂心窩處以上迅速放松如一,并能發出嗤嗤自然放氣的聲音。如果找到了這種體會,深呼吸對高音的支撐也就不是難題了;五是“聲音統一”它是聲樂界最講究的科學方法之一 ,要想實現聲音統一的解決方法是,無論練聲還是歌唱,口腔、咽腔、鼻腔永遠要保持一個吸氣的狀態,仿佛口腔里總像含著一個球體,絕不能讓口腔、咽腔、鼻腔出現干癟的意識產生,否則,就會變成了說唱的“白聲”或整個聲區里出外進,破壞了聲音統一。
用最簡單的練聲方法讓學員體會高音的暢通無阻
“難高音”真的那么難嗎?我認為不是這樣,是人們不正確的發聲虛高了它的價值。
我理解;高音的暢通無阻完全是良好的歌唱狀態和良好的氣息活動默切配合實現的!多年教學和自身歌唱體會告訴我,暢通的高音與五個訓練方法是分不開的,一是,打開歌唱通道(打哈欠)是實現聲音統一,解決高音最主要的訓練方法之一,訓練中要以“啊帶歐”母音,以二個八度逐級巡回訓練 1 3 5 ì-| 54321―‖以每個八度最后一個音要唱“啊”想的卻是“歐”,二是,兩種氣息的流動性要根據聲區、音域的不同默契配合;三是,鼻咽腔的三個閉口音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利用第二聲區會給你的聲音高位置和唱高音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四是,千萬要注重兩種呼吸的轉換,尤其唱高音前的深呼吸一定要沉著冷靜、內緊外松、弱起后放、氣下單田要有支撐和力度;最后一個就是唱高音時,要必須保持“深呼吸”歌唱狀態不變,中音至高音音頻不變!高音的通暢無阻標置著你的歌唱能力、嫻熟的技巧和專業水平。
用最簡單的作品背景來引導學生在歌唱中情感的發揮
歌唱講究“聲情并茂”,歌唱中的吐字和發音都帶有情感成份,一首好的聲樂作品會激起你的情感并得到充分的展示,這主要來自于你對作品的理解和藝術處理,比如,《白毛女》中,楊白勞唱;十里風雪,一片白…這段唱詞將“雪”和“白”斷開就更顯凄涼和悲慘。再如,《月亮頌》是一首愛情悲劇《月亮頌》這個唱段是德沃夏克的歌劇《水仙女》中的詠嘆調,非常流行,是一首旋律優美,動人心弦的歌劇。水仙女獨唱這首詠嘆調《月亮頌》,懇求月亮,急切的求她幫忙找到心愛的王子。水仙女對著月亮抒發對愛人的思念,將這段愛情悲劇演繹的異常凄美。德沃夏克在這首詠嘆調中,并沒有刻意表達生離死別,悲痛欲絕的情緒,而是描寫了一種深切的感懷,正是這樣一種值得回味的情感打動了千千萬萬聽眾的心。另如,《美麗的夢神》這首歌,是美國著名作曲家福斯特結婚60年的深夜,他思念40年前死去的結發妻子而創作的一首懷舊情歌,然而,在黎明之前他寫完這首歌后帶著極度思念情感也離開了人世。如果了解了這些作品的背景,我們不難相信,唱這些歌曲時的情感舒發一定會有更深的感受。
用最實際的比喻讓學生體會兩種氣息流動通暢
人們常說,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沒有一個良好的氣息功底,很難駕馭音樂起浮的韻律和高音豪放的穿透力。歌唱的呼吸與正常說話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歌唱有兩種呼吸方法,一種是慢吸、慢呼的“胸腹聯合呼吸”該呼吸主要是為了控制中、低聲區儲備能量,該訓練是要求要學員打開心扉,象聞花一樣,平穩而不要控制空氣吸入,再不加控制的把空氣呼出,為了放松全身的緊張,呼出時要晃動包括頭,身體等各部位,一定要順其自然!吧詈粑笔菫榱顺邥r音儲備氣息能量,它與胸腹聯合呼吸完全不同,它要求急吸慢呼并加以控制,深呼吸要求,口、鼻必須瞬間將空氣直接吸入并直達腰圍的橫隔膜處(意守丹田)加以控制,要求從所謂的心窩處以上部位瞬間放松,然后再慢慢地呼出,要獲得這種體會應抬一些重物,在用力瞬間把力量集中到腰部橫隔膜處。兩種呼息的共同之處在于;皮球等一些充氣體在放氣時力量集中在放氣口處,而兩種呼息不同,放氣時是人為控制的,它將根據歌唱用氣多少而提供能量,兩種氣息的用法要根據歌唱作品的要求轉換,如,啊---五指山(胸腹聯合呼吸)啊---萬泉河(急深呼吸)如果兩種呼吸使用配合的不好,勢必造成中聲區不美,高音上不去。
用最精典的發聲方法讓學生體會共鳴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中使用最多的是鼻腔、咽腔聯合共鳴,因為鼻咽腔是歌唱的主要聲區,它的共鳴產生無疑有力地支持了聲帶發聲在鼻咽腔所發揮的歌唱力量,它不僅提高了歌唱聲音的高位置還能提高聲音的穿透力。如何利用鼻咽腔共同發揮作用?首先,應用拇指和食指堵住雙鼻孔稍微用力鼓氣,擴充共鳴腔體(強化鼻咽腔意識),發揮鼻咽腔(主要發聲體)的作用。解決鼻咽腔共鳴體發揮作用的第二個辦法是;經常要以“依”“烏”“淤”三個母音來訓練,形成概念后,還要嘗試在三個母音練習的基礎上,順勢用“我愛你,中國!”和“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以及“瑪依拉”主旋律前的大長調進行訓練。記住,鼻咽腔共鳴的產生來自于“依”“烏”“淤”的母音訓練,應以中央C的一個八度為一個訓練單元,依次順延,需要注意的是,該訓練必須是在咽腔和鼻咽腔共同打開的狀態下進行,另外,鼻咽腔共鳴不是鼻音共鳴,決不能反道而行之。體會頭腔共鳴的感覺是,需要做一個較淺的呼吸后把三分之一的面部放到三分之二的水盆內,按“烏”母音1 3 5ì-| 5 4 3 1―‖每個音階逐步上唱,體會聲音在管道內直通“頭腔”震動的感覺。實現胸腔共鳴的效果只限于男中音、女中音和男低音,其它聲部不需要特別的練習。
用最夸張的形容解決了學員的歌唱狀態
歌唱需要一個良好的歌唱狀態,沒有一個良好的歌唱狀態不可能唱好歌,歌唱狀態就是在訓練中,以口、鼻大量吸氣,像早上起來打哈欠一樣,擴張喉管(歌唱管道)和鼻腔連帶的歌唱器官,最重要的是在哈欠沒有結束之前要保持哈欠的狀態,順勢用聲帶發出聲音來(面部一定要帶笑容,自然而不能猙獰)而后,逐步以母音的“啊、歐”(開口音)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歌唱狀態才會逐步形成。記住,一定要在“打哈欠”吸氣的瞬間打開咽腔和鼻咽腔來控制“歌唱狀態形成”,發出聲音時要控制住。當然,我們不能機械的運用,應在一種自然狀態的控制下,發出“啊、歐”母音,然后在保持這種狀態下逐步用各種母音進行訓練,鞏固狀態的形成,為了不讓下腭緊張或僵硬,狀態基本形成后,要邊唱母音,邊搖頭甩下腭,檢驗其是否真的放松了。你的感覺是,只在利用“擴張的管子和鼻子”使聲帶在寬闊輕松的環境中,由控制的自然氣息輕輕吹佛下,發出美妙的聲音,這就做對了!
聲樂學習入門知識
1.演唱的姿勢
1.1站立姿勢。不僅是為了臺風好,還關系到發聲的質量,呼吸的順暢。所以要求學生保持標準正確的姿態:男生兩腳自然分開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腳向前跨小半步,保持頭頂天花板的感覺,挺胸、收腹。人體重心在前腳,身體前傾,肩膀放松不能聳肩。
1.2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放松,臉部呈微笑狀,兩嘴角微微上翹,給人的感覺應該是發自內心甜美的笑容。
2.打開咽喉腔體
2.1無聲練習。左右牙關凹下,表面形成兩個“酒窩”,嘴巴上下打開擴張,舌尖抵在下齒垠內側,然后舌體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動,同時舌中間凹下、兩側隆起,使舌體形成直溝。學生可照鏡子反復練習,每次練3分鐘。
2.2單元音a、o、e、u、i運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順序說出來,從高、中、低童連貫不留痕跡地反復練習5分鐘,說i時聲音是從牙關發出來的。在做這個練習時,要保持嘴角上揚,呈微笑狀態并有輕微的揚眉。
3.單元音、復合元音的練習
a、o在打開咽喉腔時位置是一樣的,只是口形稍有變化,用a、o音練習能鞏固正確的發聲位置,而且聲音很明亮、悅耳、結實,還能有效克服兒童的奶聲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練習,很容易打開通道獲得高音,主動用上氣息。此外,lu在發聲時可以避免孩子們用聲帶喊叫的現象,練習時也很容易獲得頭聲和高位置。對于初學者,我不主張用“咪”和“嗎”來訓練,很容易造成“咧”和“橫”著唱。哼鳴練習也可以較輕松地打開通道獲得高音(頭聲),輕聲、假唱、哼鳴三大發聲輔助練習缺一不可。
4.呼吸訓練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兒童的肺活量小,相對于成年人呼吸淺得多,所以平常兒童的心跳、呼吸頻率比成人快。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來常常感到氣息不夠用,特別是唱較長童時更加困難。故此,兒童的呼吸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4.1深呼吸練習法。小嘴自然張開和鼻腔同時慢慢地將氣從上往下吸進肺的底部、腰圍處,腰圍有漲滿感,呼氣時保持吸氣時的狀態,讀S音把氣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復練習五分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可以逐步解決呼吸問題。
4.2吹紙片的練習。具體做法如下,撕一個稍長一點的紙條,一厘米寬即可,用手捏著上方,放在嘴前約一公分的距離,可逐步把距離拉長。用吸好的.氣吹紙條的下方,從紙片振動的頻率辨別氣息是否均勻、集中、有力,從而使孩子們感覺呼吸時腹部的對抗作用。這一練習既鍛煉了腹部的力量,又對增強氣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5.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練習:唱歌和說話一樣,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時必須運用歌唱語言的方式來咬字吐字。歌唱語言是建立在生活語言的基礎之上,通過藝術加工,形成歌唱語言的規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對歌詞進行咬字吐字處理,這樣才能把節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對于歌曲中的每個字,咬的要準確,這就需要嘴、口腔與意識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詞、拖腔、收聲的過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須要用“心”念字,在這個基礎上演唱歌曲,就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在表現抒情類歌曲時,一般曲調慢而有序,咬字時要非常清楚,這就要求熟練咬字吐字技術。
6.節奏訓練
節奏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加強平穩節奏和變化節奏的訓練能提高學生對節奏變化的靈敏性。
7.跳音、附點音符的練習
跳音的練習使聲音變得靈巧、跳躍,賦于華彩。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輕輕彈跳,呼吸保持住。附點音符的練習使孩子的聲音有動感,歡快跳躍,適合演唱多種風格的曲目。
8.歌曲的處理
兒童唱歌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藝術性,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由此看來,對歌曲進行恰當的藝術處理,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做到聲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歌曲《小機靈的歌》旋律活潑、開朗、熱情;內容贊美了聰明機智、膽大心細地一休,愛惜時光、努力學習、同情弱者、助人為樂等高尚品德。歌曲用“格的、格的”象聲詞配上66556655|660560的旋律,把動畫片人物的機械式步伐動作形象地表現出來。這就提示我們在演唱時要掌握住機靈、活潑、富有彈跳性的藝術風格。教師在啟發學生的情感時可以通過有感情地范唱、語言的解說、引導、肢體語言的示范等教學方法的運用,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歌曲所營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圍中。
9.聲音位置
選用不同的聲音位置來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訓練四年級下冊五單元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時要求用清新自然的嗓音、聲音位置靠前的方法來訓練,孩子們演唱的聲音非常甜美親切,能更完美的表現山東民歌的風格。再比如在訓練《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時,我要求孩子的聲音位置稍靠后一點,帶著深情、委婉的情感來演唱,既不失去可愛的童聲音樂,又使聲音極富表現力,演唱效果非常理想。
10.“豎”“含”“深”“空”
童聲訓練一定要從高位置開始,“豎”要求孩子們在打開咽喉腔體時處于打哈欠狀態,嘴唇自然放松,用單元童o進行練習;“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氣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軟腭,空擴口腔等?傊瑑和晿方虒W是一門看不見、摸不著的藝術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覺。
【聲樂學習的方法】相關文章:
學習聲樂方法08-26
學習聲樂的方法技巧04-01
少兒聲樂的學習訓練方法08-30
聲樂作品賞析的方法10-31
聲樂學習入門08-13
學習聲樂的條件09-27
聲樂的演唱方法與技巧總結08-16
少兒聲樂教學方法10-28
淺談兒童學習聲樂12-09
聲樂學習的入門知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