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族,美聲唱法技巧整合
聲樂,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聲樂是以人的聲帶為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族,美聲唱法技巧整合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民族,美聲唱法技巧整合1
一、氣沉
若想使高音唱得輕松而又明亮干凈,氣息支持當然是基礎,關鍵是氣息的位置,音越高,氣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時候總有一個通病,氣息浮至胸腔,所以氣緊,不自覺的伸下巴,所以氣不暢順,唱罷喉嚨不可避免的發炎.所以氣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質好壞則取決于自身的生理條件,對音樂的領悟以及正確方法的使用.
二、舌平
口腔是氣息流出人體的最后一個關卡,若舌卷或縮,自然會堵住氣息的通道,不僅高音上不去,而且氣息和舌的對抗會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輕抵下牙齒為最佳.如果已經養成了這個壞習慣,介紹一種方法,在練聲的時候含上一顆糖,舌自然不敢卷或動彈,而且能成一種比較自然的狀態,一但習慣之后,不再用糖的幫助的時候,你會明顯覺得收放自如.不過這個過程很苦,要堅持.
三、腰部力量
學過聲樂的人都知道,正確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氣息,所謂氣息,說得通俗點,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條件很好,高音亮而飽滿,但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唱高音時總會覺得音站不穩,搖搖擺擺,老是不聽指揮.就像一個物體能夠穩當的擺放在一個地方,必然是因為它有一個支點.而我們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點.當一個人打呵欠的時候,就是擁有歌唱最佳狀態的時候,不僅喉嚨完全放開,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游走,有興趣者可以多多體會.當然堅持練習仰臥起坐更是一個直接鍛煉腰部力量的方法.
四、共鳴
一次好的發聲不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顱腔和胸腔的共鳴.泛音產生于顱腔,使音色飽滿,胸腔的共鳴則使音色渾厚.高音用得較多的是顱腔的共鳴,中低音則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鳴.一般人都覺得唱歌最難的就是高音,其實不然.
“你能夠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就像拉彈弓,你能夠往后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發的高音力量.當這三個腔體都能互相配合的時候,那就真是如魚得水,天籟之聲.
五、情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發音技巧中怎么會有情?對所有作品的演繹如果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縱使有再高的技巧也是枉然.因為,歌唱,本來就發源于人對自身情感的表達和釋放.從現在的國際歌壇可以看出,最出名的不是音色最好,技巧最高的,而是能夠用情用心歌唱的歌手.當然,這也是我們演唱中的致命弱點.一個人如果沒有情,怎么能夠演繹出作品的真諦.
要想唱好,首先得熱愛歌唱.
歌唱中氣息狀態,呼吸問題
胸腹聯合呼吸法
吸氣后兩肋擴大,橫膈膜下降,小腹微收。胸腹聯合呼吸法是培訓師在工作時應該掌握的方法。這種呼吸活動范圍大、伸縮性強,可以使氣息均勻平衡。理想的狀態是做到“吸氣一大片、呼氣一條線;氣斷情不斷,聲斷意不斷”。訓練氣息,不能在飽腹的時候,否則容易造成胃下垂等。有句話叫“飽吹餓唱”,不過對于培訓師來講,不能太餓,否則沒力氣講幾個小時。進行呼吸練習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還是在空腹的時候進行比較好。
練習方法:
慢吸慢呼、總體的要求——站穩,雙目平視前方,頭正,肩放松,象在曠野呼吸花香一樣,慢慢吸足氣。要感覺到腰腹之間充氣膨脹,氣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幾秒后,輕緩呼出。
聲樂中氣息運用的技巧
首先,把肺里的氣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凈;
然后,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說的單田,用力使單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單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時候要漸漸用力,不要一下鼓起來
從開始用力到用力到極限,大約用五秒鐘時間然后到最強的時候,持續五秒鐘
最后,漸漸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約五秒時間整個過程,注意不要呼吸。
養成用丹田氣說話的習慣。意念上,不要用嗓子說話,用小腹[臍下兩寸的點]說話。多練仰臥起坐,加強丹田力量[一般女性小腹力量較弱]?谇灰蜷_[后上下牙距離],整個口腔形成:前緊[開、齊、合、撮]后松[打開后槽牙]之勢。
長期堅持科學訓練。情、氣、聲的訓練:情---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語言表達訓練;氣----掌握胸腹聯合呼吸法;聲----聲音的彈性訓練。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筑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于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滿信心、放松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民族,美聲唱法技巧整合2
美聲唱法這個詞出自意大利語Bel canto,意思是精美、優美的歌唱。是一種著重聲音華采優美,詠嘆性重于朗誦性或戲劇性的歌唱方法。美聲唱法注重發聲的科學性,特別講究聲音,追求聲音的光彩、力度和連貫、流暢、柔美。要求氣息通暢,高、中、低三個聲區統一,音域寬廣,聲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終含有增強音響的“微顫”(Vibrato),即弦樂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顫動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聲帶及喉部肌肉的緊張度較其他唱法小一些。
民族唱法,廣義地講,是指包括戲曲、曲藝、民歌和具有這三類風格的創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狹義地講,主要指演唱民族風格較強的聲樂作品時運用的技術方法與規律,是“民族民間唱法”與“中西結合唱法”的統稱。其特點在于:在提煉和繼承傳統唱法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優秀技巧,從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正確發聲方法。民族唱法注重聲音的民族性,音色較真實、明亮、靠前。講究聲情并茂,要求氣息深,多用局部共鳴,高音多用真聲,聲帶及喉部肌肉的緊張度較大。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和流行歌曲所用的表演手段。其演唱技巧有氣聲唱法、假聲唱法和低吟唱法。從演唱的風格角度,大致可分為勁歌型,柔美型和藝術型三大類。通俗唱法一般以輕唱為主,共鳴運用不多,喉嚨不要求打開,呼吸運用普遍較淺,聲音自然流暢,無多大修飾,音域不寬,聲帶及喉部肌肉用力較多。但注重情感表達,有重情輕聲的傾向,表演具有隨意性。
下面對三種唱法在嗓音運用上的異同進行綜合的比較:
一、呼吸的運用
美聲唱法有一整套訓練呼吸的方法,可見其對呼吸的重視,它多運用胸腹式聯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飽滿,氣息流暢自如,聲音托在氣上。民族唱法要求氣沉“丹田”,即用橫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識運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風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與吸的控制上還是有相同之處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吳雁澤先生的一句話叫做“吸氣一大片,呼氣一條線”。通俗唱法不太講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為多,吸氣部位偏高,只有少數藝術型歌手,演唱深情類歌曲時,呼吸才運用較深。
二、喉位的區別
美聲唱法要求喉頭下降,保持在吸氣時的低部位,喉嚨打開,特別要把喉嚨低部打開,發音管拉長,穩定喉器。認為呼吸是歌唱的動力,開喉是發聲的關鍵。民族唱法認為喉嚨打開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應就作品風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嚨開大,允許喉頭上下挪動,唱山歌或某些風格性作品時,喉頭可上移。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民族唱法較美聲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嚨打開得也較小些。而通俗唱法男女聲都以真聲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嚨打開不大,一切服從風格的需要。
三、共鳴方面的對比
美聲唱法講究混合共鳴,強調整體歌唱感,整個聲區充分發揮共鳴作用,要求聲區統一,轉換音區不能有痕跡,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強,不必借助麥克風來擴大音響。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鳴,允許中間換氣,形成獨特風格。民族傳統唱法中稱頭腔共鳴為“腦后音”,胸腔共鳴為“膛音”。通俗唱法,由于借助話筒擴音,不需要強大的共鳴(少數勁歌除外),輕唱為主,多用真聲,下部共鳴較多,多用口腔共鳴,盡力保持自然狀態,就像朗誦、說話一樣。
四、聲音走向的比較
美聲唱法,聲音成管狀,豎向運行,即聲音從喉室發響后經過喉腔、口咽腔,往上通過鼻咽腔到上部共鳴腔體(鼻腔、額腔蝶腔)后再送出來。主張聲音從后面上去到頭頂,再從前面出來,有如拋物線,象投擲鉛球一樣,聲音可穿透得更遠,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對聲音直接從口腔唱出。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聲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聲音親切、自然、直接,也講究高位置,忌“窩”著唱或“包”著唱。而通俗唱法,發音管短小,聲音靠前,親切自然。
五、音域的不同
美聲唱法由于上下聲區貫通,音域展衍最快,一般能達到兩個八度,甚至三個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寬,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動很大。通俗唱法,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間。部分民歌改編曲音域稍寬,某些勁歌或戲劇性作品音域寬廣,嗓音條件一般或未經訓練的較難勝任
六、咬字部位的異同
美聲唱法要求聲音圓潤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講究“圓”嘴巴呈圓形。民族唱法,母音發音較靠前,聲音反射至硬腭部分,嘴巴呈扁平狀,嘴角向兩邊分開,讓字吐得更清楚。通俗唱法吐字方法與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時更靠前些,齒音、唇音較重,強調吐字,因而語言清晰,感情親切。
【民族,美聲唱法技巧整合】相關文章:
美聲唱法技巧及方法04-16
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區別08-16
美聲唱法的技巧有哪些08-29
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怎么融合05-28
美聲技巧要領整合08-14
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有什么區別08-15
民族唱法的呼吸技巧09-01
民族聲樂唱法技巧08-19
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