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會工作的性質
由于社會變遷、家庭或個人原因,有些人可能會一時或較長時間地陷入貧困,從而難以正常地進行生活。對生活上有困難的人給予必要的幫助是社會工作的重要任務,社會工作的功能則是通過上述服務來恢復和促進困難群體、有需要群體的正常生活。正常生活是大多數人的基本要求,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基本權利,也是保持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
(一)社會工作的專業特性
(1)專業的特性
專業的特性的獲得是一個過程:從非專業到專業的過程。社會工作在最初的階段,是不被視為一個專業的。
1915年,弗萊克斯納發表《社會工作是專業嗎》一文,其認為:一個專業至少應具備以下六個基本條件:
它是伴隨著責任性的一種智慧性的操作;
它的構成素材來自科學和系統的學習;
這些素材的使用是輪廓分明的;
在該領域擁有可用于教育的溝通技巧;
該領域的活動者是自我組織的;
該活動在動機上是利他的。
由此,弗萊克斯納認為,社會工作當時還不是一門專業。
不久,里士滿的《社會診斷》一書出版,在這本書中,其對于個案工作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工作方法和技巧進行了專門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個案工作的原理和方法,使之成為一套獨立的、可以作為學校教育內容而進行傳授的知識體系。從而也就使得社會工作成為一門專業,對于弗萊克斯納進行了回應。
格林伍德認為,一門學科是否可以稱之為專業,應該符合以下幾個特征:
一個專業擁有一套系統的、支持其活動的理論體系,即它是有科學基礎的;
它以被社會廣泛認可,即社會對該種專業活動是接受的和高度評價的;
該活動具有專業權威,即在該活動內部已建立起專業權威,專業能力成為該領域活動的重要評價標準;
職業內部有倫理準則:對于職業內部的成員進行約束的系統的倫理上的要求
該職業群體形成了職業的文化:有高度認同的價值觀,有一致的行為方式
格林伍德認為以上是一個成熟專業應具有的標準。其指出,社會工作已經具備了上述五個特征,但是還處于較低的水平。
(2)從發展的角度看社會工作的專業特征
專業的產生和發展都源于社會需要。社會工作專業的產生和發展也是源于社會需要。社會工作是為人們特別是弱勢群體服務的職業。
社會弱勢群體是分析現代社會的經濟利益分配和權力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社會結構的不協調、不合理的概念。它是社會學、政治學、社會政策研究領域的核心概念。雖然關于弱勢群體的思想早就存在,但是其進入社會科學的領域卻是20世紀的事情。促使弱勢群體進入社會科學主流的原因是社會問題研究的發展、社會工作的發展和社會福利思想的普及。
進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等經歷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由于急劇的社會變遷出現了大量社會問題。社會學家介入對于社會問題的研究,并且試圖尋求對于社會問題的解釋和說明。最初的解釋是把個人的貧困等歸因于個人的道德缺陷,如懶惰、不良習慣等。20世紀50年代以后,權力因素逐漸被引入到對于社會問題的分析,特別是批判學派,把社會問題歸結為社會制度、社會結構。在社會分層研究中,越來越多的學者把失業、貧困等問題歸結為社會制度的原因,由于社會制度使得社會中的一部分人缺乏權力和競爭能力而陷入困境。這樣,弱勢群體分析就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的分析視角。
社會工作的發展促進了對于弱勢群體的研究,社會工作者最初對于弱勢群體所持有的觀念是憐憫,出于慈善之心、人道主義或者宗教信仰而對于這些人群進行幫助。隨著社會工作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把個人的問題與整個社會聯系起來,認為由于社會的原因才導致了這些群體的弱勢地位。
20世紀50年代馬歇爾全面論述了公民權利理論,認為公民權利是由民事權利、政治權利和社會權利組成,而社會權利主要體現在教育方面和社會福利方面。這一理論為英國的福利國家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同時也到來了社會問題的新的理解,即社會問題產生于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因為在充分滿足人們需求的情況下,弱勢群體是不存在的。因此,弱勢群體的存在是社會排斥的結果,如果減少政策的歧視,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培養和提升弱勢群體的能力,那么弱勢群體就會得到較好的處理。
學術界一般把弱勢群體分為兩類:生理性弱勢群體和社會性弱勢群體。 “前者淪為弱勢群體,有著明顯的生理原因,如年齡、疾病等;后者則基本上是社會原因造成的,如下崗、失業、受排斥等。弱勢群體包括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精神病患者、失業者、貧困者、下崗職工、災難中的求助者、農民工、非正規就業者以及在勞動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人”
一個社會和國家對弱勢群體的責任感和實際能力,從業人員對弱勢群體實施幫助所具有的道德責任和社會責任,都決定著助人職業之專業化走向。
經過長期的發展,實行市場機制的西方發達國家,以幫助弱勢群體為己任的社會工作行業大多數都已經專業化了。在大學中,社會工作有自己的獨立的教育體系,在社會上有專門的職業領域和服務機構,在該職業領域內部包括同業自律機構,包括對于從業和專業資格認證、專業水平評估以及對違規者的懲罰。
但是發展中國家,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則發展非常緩慢。社會工作專業化同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福利制度、教育的發展等因素相關。但是從現代化的角度看,專業化是各國社會福利服務的必然趨勢
(二)社會工作學科的屬性
(1)社會工作是應用社會科學
社會工作以科學的理論和知識為基礎,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社會工作有多種理論,但是理論并不是社會工作的目的,理論最終是為社會工作實踐服務的。在社會工作實踐中,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修正和完善理論
在具體的社會工作實踐中,社會工作者有自身的價值追求,而且這種追求有時帶著強烈的理想化色彩,比如社會工作追求社會公平。社會工作要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所以帶有明顯的應用性
(2)社會工作與社會學的關系
社會工作是社會學的二級學科
社會工作是作為對于社會問題的回應而出現的,社會學的分析常常成為社會服務分析問題產生原因及解決方法的基礎和出發點。社會工作被稱為應用社會學
社會學的理論和知識是社會工作的基礎;社會學的方法和方法論是社會工作厘清問題、找到對策提供了基本的手段。
社會工作更注重應用,更注重社會福利的提供和社會服務的實施
(3)社會工作和社會心理學的關系
社會心理學的理論為社會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分析框架和實施指導
社會工作的具體實施豐富和驗證了社會心理學理論。
(4)社會工作與政治學的關系
政治學主要研究國家政治體制、政黨和政府的政治實踐活動以及國家的體制和制度是如何對于人的日常生活發生統治性影響的。而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制度就是社會福利制度。
社會工作通過制定實施社會政策為弱勢群體謀福利。社會工作者團體與政府是伙伴和壓力群體兩種角色。
社會學和政治學有一定關系,要從事社會工作,必須了解國家政治,特別是社會政策。
(5)社會工作與經濟學的關系
經濟學一般來說關注效率,社會工作更關注社會公平
經濟學和政治學的結合點在于福利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的關鍵是如何使社會財富效用最大化。方法就是把社會財富用于最需要的人。
社會工作實踐中也會用到很多經濟學的知識。
(6)社會工作與倫理學的關系
社會工作不但以人道主義、社會公平的社會理想去看待社會問題,而且用包含社會倫理的方法去對待受助者和相關事務
(三)社會工作實務的屬性
(1)社會工作的實務特征
社會工作實務是指社會工作者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社會工作方法幫助受助者對象的活動
社會工作事務的過程包括:與服務對象接觸;對其求助的問題進行科學評估;確定問題并與服務對象一起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合作解決問題;共同評估以確認問題的解決。
盡管以上的過程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但是其最終還是要社會工作者用行動去誘發、引導、推動受助者處境的變化。
(2)社會工作是實踐活動
社會工作的實踐活動是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但是由于問題的復雜性,特別是助人活動的復雜性和動態性使得社會工作實踐不是采取一種既定的模式機械地從事助人活動,而是社會工作成為社會工作者的一種實踐。
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對于范式進行了如下的定義:范式是研究者共同體提出典型問題和典型解決方法的、被普遍承認的模式,即他們看待和解釋世界的基本方式。
社會工作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科學主義范式和社會建構主義范式。
科學主義范式把社會工作看成自然科學式的認識和活動過程,他們遵照被認為是一套科學的邏輯和方法去處理問題,并且用普適性的指標去評估工作效果。其強調規范化和標準化
社會建構主義則強調社會工作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以其他環境因素在變動的情境中進行反思性的互動、并權宜性地尋求解決方法的的動態過程。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都是能動者,因此其服務過程和結果都具有建構性。社會工作者不只是作為助人者外在地、科學地去對待作為客體的服務對象,而是自己也已進入待處理的工作對象,即對象系統之中。
(3)社會工作是一種道德實踐
社會工作具有明顯的實務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但是這種實務和實踐又不是自然科學式的、以社會工作者為主體的改變對象的活動,而是其中充滿價值道德化的實踐活動。
社會工作在長期的專業發展中,以自然科學為范本,強調其科學性、客觀性和價值中立。但是隨著這種科學性、專業化的追求的發展,社會工作的程式化、官僚化也在發展,這就不利于社會工作的實質追求助人,致使社會工作的異化。
本質上講,社會工作是充滿價值的,是一種道德實踐,其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以實現社會正義、增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進步而進行的活動,而這些社會價值都與道德聯系在一起;社會工作在認識和界定問題、干預和處理問題的過程中都以一定的價值觀為指導,從而使其助人實踐帶有道德的特點。
社會工作的發展
行業性的形成
第一個受薪社會工作崗位出現 在美國環境衛生委員會緊急救濟署,但真正成為一個行業則是在馬塞諸塞州慈善委員會成立之后。
行業性工作出現的原因:
。1)社會問題需要受薪人員來解決。
。2)1877年成立的布法羅慈善組織會社在使用了數年“友善訪問員”后,開始使用受訓人員與案主建立聯系。
(3)1886年睦鄰組織運動在美國興起,布雷姆納總結了睦鄰組織運動的影響,認為在與窮人友好接觸時,工作者不僅需要知識,而且要理解普通大眾的生活和痛苦。隨著行業性社會工作的發展和行業協會的成立,作為行業的社會工作與關心社會福利的志愿群體開始區分開來。
專業的產生
19世紀未、20世紀初以后,社會工作受到社會科學尤其是社會學的極大影響。人們假定,社會工作者的任務是尋找問題的原因,原因一旦確定,解決方法也隨之出現,社會病態也就可以消除。社會工作教育在這個時期也逐漸發展。一些學院紛紛開設社會工作有關課程,為社會工作從行業性工作向專業性工作的轉變提供了理論和知識的儲備。
里士滿在1917年出版的《社會診斷》標志著專業社會工作的誕生。里士滿也因此被人們譽為專業社會工作的創始人
初步形成
。1)在社會工作訓練和教育方面,美國社會工作學院協會于1919年成立,并于1932年頒布了社會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課程。此后,該協會陸續制定了一些重要教育政策,重新確定了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
。2)霍利斯·泰勒20世紀50年代初的報告和貝姆的研究對社會工作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
。3)20世紀50年代中期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社會工作教育在規模和內容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諸多社會工作學院開始講授統一的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4)社會工作的專業組織開始建立。
專業化
按照弗萊克斯納(Flexner)的觀點,專業化有六條標準:伴隨個人責任的智慧操作,素材來自科學和學習,這些素材逐漸變得實用且輪廓分明,擁有可傳授的與人溝通技術,朝向自我組織,逐漸在動機上成為利他性的。按此標準,弗萊克斯納認為社會工作尚非一個專業,但他呼吁要把社會工作建成一個專業?梢哉f,這是人們自覺地要把社會工作建成專業的開端。
雖然對社會工作是不是專業爭論不休,但是相當數量的學者傾向于認為社會工作已是一個專業。除了格林伍德外,莫接萊斯和謝弗也認為社會工作已成為專業。因為社會工作已創辦了指導專業成長與發展的獨立協會,制定了專業行為的倫理守則,興辦了以大學為基礎的研究生層次的專業學院,并使教育方案獲得認可,成功地在一些國家取得了社會工作實踐的執照,引導著公共教育運動把社會工作傳播給公眾,實現了社會工作在助人專業中的地位,并通過與日俱增的專門化和限制加入專業的機會而走上了專業軌道。
一些學者對專業化進行反思,出現了“去專業化”思潮,認為社會工作應保留某些最初的和獨特的品性。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社會工作的過度專業化不但會導致其基本的人道主義價值的喪失,而且會偏離對社會變革的承諾。
國內概況
專業社會工作20世紀50年代以前就已傳入中國,1952年的院系調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的協議,決定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建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這標志著社會工作教育在中國內地開始恢復。
上海浦東新區在2000年前后開始在醫院、學校和社區設立社會工作站,這成為中國內地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標志。
2003年3月,上海出臺了《上海市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論證暫行辦法》,同年11月,開始社會工作者資格考試,這些都標志著社會工作者的資格開始在中國實行。
2004年6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了《國家職業標準——社會工作者(試行)》,該標準成為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化的重要象征,標志著中國社會工作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從教育領域逐步發展到實務領域,并在國家層面和全國范圍開始推廣。
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聯合發布了《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國人部發[2006]71號)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2007年8月20日,深圳通過社工“1+7”文件,社會工作專業化在深圳獲得迅速發展。
2007年10月,民政部確定75個地區和90個民政事業單位為民政部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2008年6月,進行了首次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13.3萬名考生參加了考試,20086人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4105人取得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
【社會工作的性質】相關文章:
演講的性質與分類01-24
社會工作的功能09-28
什么是醫務社會工作08-21
社會工作的含義與特點09-03
社會工作目標及功能06-14
兒童社會工作內涵10-18
2017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實務》練習備考題及答案08-26
武術套路組合的性質與技巧06-10
海運提單基本作用性質07-27
執業藥師考點:處方的性質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