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市與IPO上市的區別
新三板掛牌公司可以“介紹上市”,這一消息過去兩三天引來不少投行圈人士的關注。長期以來企業要取得A股上市公司的地位無外乎“公開發行并上市”,或者“借殼上市”;前者已經暫停了四個月,800余家企業正在進行嚴苛的財務檢查,而后者的審核標準已經等同于公開發行。那么介紹上市真的是一個全新的東西嗎?
先來看什么是介紹上市,以及它與首次公開發行(IPO)并上市的區別。進行介紹上市的公司,在上市之前已經有相當數量的股份被公眾持有,其股權結構和分布已經達到交易所的要求,因此在上市時不再發行新股。而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的公司,在上市之前并不是公眾公司,它需要通過公開發行才能滿足上市要求。
介紹上市這種安排在成熟市場是常見的上市模式。去年中集集團B股在香港H股上市,就是采取了介紹上市的方式。我們常聽說的某某OTC企業轉板到納斯達克,或者納斯達克與紐交所之間的相互轉板,實際上都是介紹上市。這種現象體現了成熟市場充分的市場化,交易所為了維護上市公司質量而設定一些上市門檻和條件,企業同樣可以選擇交易所。最近已經有傳言它可能轉板到紐交所上市。
中國A股過去沒有介紹上市的提法,但卻的確有一些企業在成為上市公司時,既沒有走公開發行的渠道,也沒有借殼。太平洋證券的上市就是一例。
2007年5月,太平洋證券通過與上市公司云大科技換股,原來20個股東變成接近2.9萬個。由于換股后云大科技已經被吸收合并不復存在,因而此次交易并非借殼。按照證券法的規定,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200人的視為公開發行,需要證監會的行政許可。但是太平洋證券又沒有獲得證監會的公開發行核準。
與此類似的案例還有廣汽集團吸收合并廣汽長豐并在A股上市,以及剛剛公布方案的浙能電力吸收合并東電B并在A股上市。證監會目前對這些交易按照上市公司重大重組進行審核。
暫且不去糾結太平洋證券等公司的上市到底是否合法合規,但這些案例至少顯示出證監會過去在對公眾公司的定義和監管上存在制度缺失。因為除了公開發行之外,的確存在一家非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上市公司,從而導致自身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可能。此外,因為我國體制改革的一些歷史原因,在城市和農村普遍存在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股份公司(比如街道和村鎮集體企業)。除了少部分企業因為需要發行上市而將股東人數減少到200人以下之外,絕大部分的此類企業的股權結構仍然處在灰色地帶。
這種狀況直到去年《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辦法》出臺后才得以改觀。證監會據此正式接受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非上市公眾公司進行備案,一方面將其納入監管范圍,另一方面也允許其在全國性的場外市場進行公開轉讓。
這里的全國性場外市場,就是目前的“新三板”。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需要證監會核準其公開轉讓。按照證監會副主席的解釋,公開轉讓視作公開發行。而新三板公司總經理謝庚則表示,獲準公開轉讓的公司與獲準公開發行的公司一樣,都是公眾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上市掛牌地點。
再回過頭去看太平洋證券的案例,如果放到今天,名正言順的做法似乎應該是先向證監會申請股票公開轉讓,獲得批準后再向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請。當年太平洋證券上市引來諸多質疑,但是現在任何一家新三板公司只要達到條件,都可以自主選擇是否轉板,這應當算是一種進步。
【上市與IPO上市的區別】相關文章:
企業上市與不上市的區別10-26
IPO上市的實際承銷費用09-10
借殼上市和原始上市的區別05-22
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的區別06-16
IPO上市的注意事項01-24
借殼上市和買殼上市的區別06-16
IPO上市流程與具體步驟10-29
企業IPO上市注意事項01-24
2017年女裝企業IPO上市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