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心理咨詢師考試擬真題
為了幫助考生們更順利地通過考試,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于心理咨詢師考試擬真題,歡迎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1[多選題]斯騰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包括( )
A、綜合性智力
B、分析性智力
C、 創造性智力
D、實踐性智力
E、理論性智力
【答案】BCD
【解析】成功智力的界定:成功—個體在現實生活中達成自己的目。成功智力—用以達成人生之主要目標的智力,它概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
2[多選題]下列哪些智力類型,不是加德納多元智力的內容( )
A、言語智力
B、人際智力
C、 空間智力
D、想象智力
E、情緒智力
【答案】DE
【解析】加德納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對獨立地存在著七種智力: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1.言語-語言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聽、說、讀、寫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并與人交流的能力。這種智力在記者、編輯、作家、演講家和政治領袖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2.音樂-節奏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表現為個人對音樂包括節奏、音調、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過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達音樂的能力。這種智力在作曲家、指揮家、歌唱家、演奏家、樂器制造者和樂器調音師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3.邏輯-數理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現為對事物間各種關系如類比、對比、因果和邏輯等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等進行思維的能力。這種智力在偵探、律師、工程師、科學家和數學家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4.視覺-空間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并藉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 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它們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智力在畫家、雕刻家、建筑師、航海家、博物學家和軍事戰略家的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5.身體-動覺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運用四肢和軀干的能力,表現為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善于利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這種智力在運動員、舞蹈家、外科醫生、賽車手和發明家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6.自知-自省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夠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緒、動機、欲望、個性、意志,并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這種智力在哲學家、小說家、律師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7.交往-交流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表現為覺察、體驗他人情緒、情感和意圖并據此作出適宜反應的能力。
3[多選題]認知差異導致了教育者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變化( )
A、教學觀念
B、教學組織形式
C、 教學方式
D、教學手段
E、教學過程
【答案】BCD
【解析】教學組織形式:從認知差異出發,可以將能力和知識水平接近的學生組成教學班,而非傳統教學中劃一的按年齡分組做法。在我國,有些學校流 行的快慢班,實質上是一種同質分組。其優點是在一個班里縮小了學生之間的認知差距,能較好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便于在統一的進度和方法下進行教學,但這 種教學組織形式一方面很難找到一種理想的分組標準,另一方面也會給學生貼上不同的標簽,而使程度好的學生驕傲自滿,程度低的學生自尊心受損,不利于學生的 健康發展。
教學方式:個別化教學是適應認知差異的最佳教學方式,如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就是其中一種。
教學手段:程序化教學是一種體現了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它一開始讓學生用已習得的反應來回答問題,然后以非常小的步驟引入新的信息,并隨即提出一些新的問題,而學生也不大可能答錯這些問題。
4[多選題]認知方式對學習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
A、對認知通道的選擇
B、對學習環境的選擇
C、對學習內容組織程度的偏好
D、對學科內容的偏好
E、對教學方法的偏好
【答案】ABCD
【解析】首先,認知方式影響學生對認知通道的選擇,如有的學生主要利用視覺,有的學生主要利用聽覺;其次,認知方式影響學生對學習環境的選擇, 如有的學生習慣于安靜環境,有的學生則喜歡有背景聲音的環境;再次,認知方式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組織程度的偏好,如沉思型學生比較適宜于需要詳細分析的學 習材料,而沖動型學生比較適宜于不太需要注意細節或應急的學習任務;最后,認知方式也影響學生對學科選擇的偏好,如場獨立型學生傾向于選擇數學、自然科學 等,而場依存型學生傾向于選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
5[多選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方法,從家庭教育角度講有( )
A、明確規則
B、表達期望
C、 提供素材
D、親子活動
E、適當獎懲
【答案】ABCDE
【解析】對學生創造力培養還需要創造合適的家庭教育氛圍。有研究者總結了四種促進創造力發展的獨特家庭教育方式;對規定和限制作出解釋,允許孩子參與;適時地表達對孩子的期望,并恰當地運用獎懲手段;在家庭種提供豐富的玩具、材料;家長與孩子一起從事學業方面的活動。
6[多選題]態度的功能主要表現在( )
A、價值表現
B、條件
C、 過濾
D、分析
E、評價
【答案】ABC
【解析】首先,態度具有價值表現功能,即個體心理所持有的價值觀,往往可能通過態度表現出來;其次,態度具有條件功能,即態度積極與否,會影響 個體的行為操作,進而影響學習效率;最后,態度具有過濾功能,即人們總是接受與個體態度一致的信息,拒絕與個體態度不一致的信息。
7[多選題]班杜拉的觀察學習有四個要素,具體為( )
A、注意
B、保持信息或印象
C、 體驗情緒
D、產生行為
E、重復行為
【答案】ABDE
【解析】一個完整的觀察學習過程包括以下四部分:首先,觀察者集中注意力觀察被示范的行為或活動;其次,觀察者以表象或言語等符號表征形式儲存 所觀察到的行為;然后,觀察者模仿所觀察的行為,將符號表征轉化成外顯活動;最后,觀察者因模仿而受到強化,從而影響后繼行為產生的動機.
8[多選題]態度與品德的不同主要表現在( )
A、涉及范圍
B、涉及時間
C、 價值外化程度
D、價值內化程度
【答案】AD
【解析】態度:是個體對某一特定事物、觀念或他人穩固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成分組成的心理傾向。
品德:個人依據社會道德采取行動時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 是一個人對社會道德的反映,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表現。
9[多選題]態度的改變主要經歷以下階段( )
A、順從
B、服從
C、 認同
D、評估
E、內化
【答案】ACE
【解析】第一階段,順從。順從是表面上放棄自己的意見或觀點,在外顯行為方面與他人一致,而在認識與情感上與他人并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個人 的態度受外部獎勵與懲罰的影響,因為順從可以得到獎勵,不順從將受到懲罰,所以這時的態度是由外在壓力造成的。如果外在情境發生變化,態度也會隨之變化。
第二階段,認同。認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態度上認為他人的意見是正確的,而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來改變態度,比順從深入一層。認同不受外在壓力的影響,而是主動接受他人或集體的影響。因而他們不但在行為上與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感情上也與他人一致。
第三階段,內化。內化是指從內心深處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觀點而與他人一致,并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 價值體系。由于在內化過程中解決了各種價值的矛盾和沖突,當個人按自己內化了的價值行動時,會感到愉快和滿意;而當出現了與自己的價值標準相反的行動時, 會感到內疚和不愉快。這時,新的態度成了自己個性的一部分,穩定的態度就形成了。
10[多選題]人的認知失調產生原因,主要來自( )
A、邏輯上不一致
B、與社會風氣不一致
C、 一貫行為與特殊行為的不一致
D、新舊觀念的不一致
【答案】ABCD
【解析】費斯汀格假定,人有一種保持認知一致性的趨向。在現實社會中,不一致的、相互矛盾的事物處處可見,但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一定導致內部的不 一致,因為人可以把這些不一致的事物理性化,而達到心理或認知的一致。但是倘若人不能達到這一點,也就達不到認知的一致性,心理上就會產生痛苦的體驗。對 費斯汀格來說,認知的不一致就意味著認知不協調或失調。關于認知失調的定義,費斯汀格認為,假如兩個認知要素是相關的且是相互獨立的,我們可由一個要素導 出另一個要素的反面,那么,這兩個認知要素就是失調關系。認知失調的方式有兩種,最簡單的方式是邏輯上的不一致。如果說所有的烏鴉都是黑的,那么如果見到 某只烏鴉是白色的,則個體的認識就會產生不一致,失調就會隨之產生。態度與行為之間的不一致,或者同一個體的兩種行為不一致最容易導致失調,一個人在態度 上可能反對戰爭,這樣“我反對戰爭”和“我參加戰爭”就是兩種矛盾的認知,個體也就必然產生認知失調。這種范例同樣可應用于兩種不一致的行為。
11[單選題]按照柯克的標準,智商在( )之間的學生經訓練后能生活自理、保護自己免遭危害,適應社區生活,并在他人監護下從事有一定經濟收入的工作。
A、90-70
B、55-70
C、25-55
D、25以下
【答案】C
12[單選題]情緒與行為障礙的學生主要特征表現在( )
A、認知和攻擊性行為
B、學習困難和社會交往障礙
C、認知和社會交往障礙
D、情感障礙和行為障礙
【答案】C
【解析】從認知角度講,情緒和行為障礙學生的特點主要表現為記憶貧乏、注意廣度狹窄、易分心、多動等。
從社會交往角度講,情緒和行為障礙的學生要么表現出攻擊性行為,如對他人或事物有意侵犯、爭奪或破壞等;要么表現出退縮性行為,如好做白日夢、空想、壓抑等。
13[單選題]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記憶方面最大的障礙是( )
A、記憶監控方面
B、工作記憶方面
C、瞬時記憶方面
D、長時記憶方面
【答案】B
【解析】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屬程序性記憶、短時記憶,是一短暫時刻的知覺,是一系列操作過程中的前后連接關系,后一項活動需要前項活動為參照。
1、工作記憶是指記憶與語言理解或思考,或計劃同時進行的兩種過程,因此,在兩種過程之間注意的往返被認為是工作記憶的基本特點。
2、在句子加工過程中語音回路的作用是提供句子的語音表征,以便用于后續的分析與綜合。工作記憶是推理過程的核心。
3、由于工作記憶與語言能力、注意及推理有密切的關系,工作記憶與智力有較高的相關。
14[多選題]當前對智力進行分類主要依照( )兩種分類系統
A、智力水平
B、對社會的適應程度
C、 依照可教育性
D、需要監護的程度
【答案】AC
15[多選題]智力落后的學生在學業成就歸因上的錯誤表現有( )
A、傾向于譴責自己
B、自信心低
C、 愿意向別人尋求幫助
D、認為是自己的運氣不好
【答案】AC
16[多選題]以下哪些障礙屬于學習困難兒童所具有的?( )
A、視覺障礙
B、智商落后
C、注意障礙
D、思維障礙
E、口頭語言障礙
【答案】CD
17[多選題]下列哪些表現不屬于情緒與行為障礙( )
A、人際關系問題
B、學習習慣差
C、 攻擊行為
D、思維能力不足
E、焦慮情緒問題
F、神經系統過度疲勞
【答案】BDF
18[多選題]下列對情緒與行為障礙的學生描述中正確的有( )
A、 情緒和行為障礙的學生中也有智商分數正常甚至很高的
B、 具有情緒和行為障礙的學生成績一般都不佳
C、 情緒和行為障礙的學生主要表現為攻擊性行為而非退縮性行為
D、具有情緒和行為障礙的學生往往具有習得性自棄感
【答案】ABD
19[多選題]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學習困難的條件包括( )
A、個體的智力可能接近正常也可能接近正常水平之上
B、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
C、 學生具有某方面的心理機能缺陷
D、學生的學業成就低不是由于智力落后、感官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及缺乏學習動機等因素造成的
E、學生無法在正常的學習條件下從事有效的學習活動
【答案】ADE
【解析】學習困難學生的智力一般處于平均或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學習困難并不是由智力缺陷所致。其表現主要在注意、記憶和動機等方面。
首先,這類學生很難將注意力保持在同一對象上,容易受干擾而分心,有時候注意缺陷還伴有其他癥狀如粗心、多動等,這通常稱為注意缺陷及多動障礙。
其次,這類學生往往不能記住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與別人約定的約會,但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記憶方面最大的障礙主要集中在工作記憶,如剛剛看到或聽到的信息,他們都不能正確地回憶。
最后,他們往往顯得被動和缺乏動機,不愿意嘗試去控制和影響生活中某些事件的發生。對任何事情都總是想放棄或作最壞的打算,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管怎樣努力,最終的結果都是失敗。
20[多選題]下列有關學習困難兒童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學習困難兒童的注意力很難維持
B、學習困難的兒童比起正常兒童更缺乏積極主動性
C、 學習困難的兒童由于缺乏動機,所以總將失敗歸因于外部環境
D、學習困難兒童認為自己的智力有缺陷
【答案】ABD
21[多選題]具有聽覺障礙的學生,其困難主要表現在( )方面
A、言語
B、情緒
C、 行為
D、個性
E、認知
【答案】ADE
【解析】有聽覺障礙的學生,其困難一般表現在語言、認知和個性等三方面。
首先,大部分有聽覺障礙的學生,語言的句法有嚴重的錯誤。在教學中,所接受的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主要利用主謂賓句型,但實際生活中,并非所有 句子都是這樣,,所以,聾兒就可能發生句法混亂.而隨著年齡增長,有些聽覺障礙學生的語言問題如仍得不到解決,他們的文章結構往往雜亂無章,而且缺乏邏輯 性.
其次,有聽覺障礙的學生正因為語言發展的缺陷,其認知發展明顯落后于正常學生.聾兒雖然語言能力較低,但能進行各種思維,只不過其思維能力低于正常學生.有語言局限的耳聾學生,在掌握比較抽象的概念方面比較遲緩.
最后,有聽覺障礙的學生由于聽不懂正常人的語言,不能理解語言表達的思想和要求,往往對別人形成誤解和猜疑;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愿望, 容易與周圍人產生對立情緒.因為表達上的困難,他們希望被人理解、接受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從而誘發一定的情感和行為問題,如自制力差、猜疑、攻擊性、自我 中心、焦慮、膽怯、退縮、自我封閉等.
22[多選題]下面有關聽覺障礙的學生的描述中正確的有( )
A、具有聽覺障礙的學生,語言的語法具有嚴重的錯誤
B、聽覺障礙的學生認知發展明顯落后于正常學生
C、聽覺障礙的學生不能進行邏輯思維
D、聽覺障礙的學生容易誘發一定的情感和行為問題
E、聾兒在掌握具體的概念方面比較遲緩
【答案】ABD
23[多選題]具有視覺障礙的學生,其困難主要表現在( )方面。
A、感知覺
B、智力
C、 情感
D、言語
E、運動技能
F、個性
【答案】ABDE
【解析】具有視覺障礙的學生的特點一般表現在感知覺、智力、言語和運動技能等方面.
首先,雖然有視覺障礙的學生的視力比正常學生要差,但有視覺障礙的學生的觸覺能力、聽力和記憶力比一般學生要好,這符合心理學上的知覺補償原 理;其次,大部分視覺障礙的學生,其智力都沒有缺陷,除非是伴有智力缺陷的多重殘疾學生,有視覺障礙的學生能利用其聽的能力和與他人口頭交往的能力,促使 其智力正常發展;再次,有視覺障礙的學生,其言語發展并不表現出異常,與正常學生相比,他們僅在視知覺、視覺聯想和視覺記憶方面,成績低于正常學生;最 后,有視覺障礙的學生的運動技能,存在先天盲和后天盲的明顯差異.前者由于生下來就沒有機會從事較多運動,其運動能力自然差,而后者因為可能有機會和正常 學生一起游戲如爬樹、滑冰、摔跤等,因而在運動協調能力方面不會存在嚴重缺陷。
【心理咨詢師考試擬真題】相關文章:
2016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擬真題02-27
心理咨詢師二級考試擬真題09-29
心理咨詢師三級考試擬真題201602-27
2016年11月心理咨詢師三級考試擬真題02-27
2016心理咨詢師三級考試擬真試題02-27
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模擬真題及答案09-26
2017二級心理咨詢師考試模擬真題及答案03-01
2017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模擬真題及答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