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主治醫師輔導:骨質軟化癥
骨質軟化癥(ricketsandosteomalacia)是以新近形成的骨基質礦化障礙為特點的一種骨骼疾病。其結果導致非礦化的骨樣組織(類骨質)堆積,骨質軟化,而產生骨痛、骨畸形、骨折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骨質軟化癥的流行特點與生活環境、營養程度和生活習慣等有重要關系。以前此類疾病多發生于哺乳條件差的嬰幼兒、多產婦及長期哺乳的婦女,但現在此種情況罕見。長期缺乏戶外活動、日照不足及周圍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城市居民中的本病反而多見。該病的患病率為36.2%,女性高于男性,高發人群年齡為30~39歲(55.85%)。
病因
本病的特征是新形成的骨基質不能以正常的方式進行礦化。骨的礦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鈣、磷代謝,成骨細胞功能及礦化部位的酸堿環境等許多因素。引起佝僂病及骨質軟化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對機體鈣、磷代謝起重要作用,能促進小腸對鈣、磷的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磷的回吸收;刺激骨鈣的回吸收;在PTH的協同作用下,動員骨鹽的溶解;維持骨質軟化癥鈣、磷在血液中的正常濃度,有利于骨質中骨鹽的沉著,促進新骨形成。因此,維生素D缺乏及代謝障礙是引起佝僂病及骨質軟化癥的重要原因。引起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
(1)日照不足:
據估計,人暴露在日光下,每平方厘米的皮膚每小時可產生6U維生素D3,正常日照每天可產生維生素D310~100μg,如有充足的鈣、磷飲食,足以防止佝僂病和骨質軟化癥的發生,但許多因素可以影響日照量和紫外線的吸收,如季節、溫度、空氣污染等。
季節可明顯影響日照量和維生素D的產生,在冬、春季由于日光照射量的降低,25-(OH)D3水平與環境氣溫的關系大于平均每天日光照射,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煙霧、煤炭粉塵的污染進一步降低了有用的紫外線光,事實上,佝僂病可能是空氣污染性疾病的第一個例子。
再者,皮膚色素、服裝傳統習慣、戶外活動減少也是導致日光照射減少的重要原因。皮膚色素增深可導致紫外線吸收的減少,寒冷地區或赤道附近為避免寒冷或炎熱日光照射包裹嬰兒過嚴,亞洲姑娘和婦女習慣呆在屋里、穿傳統服裝和閨房中窗簾緊閉的習慣均可使母親及孩子日光照射不足。近年來日益擁擠的城市,樓房密集,樓層迅速增高,街道日照逐步減少,人們緊張工作,戶外活動減少,特別是不少老年人壽命延長和體內代謝衰減,行動不便使外出活動更少,這些均導致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出現骨軟化或亞臨床型的骨質軟化癥。
(2)攝入不足:
在美國一些兒童吃素食導致佝僂病已有報告。還有一些地區的.面粉中含有較高量的植酸鹽和木質素,植酸鹽可結合鈣、鋅,增加其排泄,木質素可和膽酸形成復合物,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均可導致骨質軟化癥。
(3)胃腸道病變及術后常伴有維生素D的吸收不良:
膽道疾病如膽汁性肝硬化,膽道梗阻影響脂肪的吸收,也影響脂溶性維生素D的吸收;胰腺功能不良也可引起維生素D吸收減少。
(4)吸收不良:
目前導致維生素D缺乏的許多原因是小腸、肝膽功能紊亂,胰腺疾患伴腸吸收障礙;嘉照系K綜合征時,維生素D丟失不僅僅包括口服給予的維生素D,而且還有內源性產物。這些紊亂包括:胃切除術后、小腸切除或旁路吻合、克羅恩病、面筋不應癥、區域性腸炎、憩室多發性營養不良、停滯(盲)環綜合征、硬皮病、胰腺外分泌不足、胰管黏稠物阻塞癥、慢性脂肪瀉、膽道阻塞、肝管外膽管阻塞、先天性膽管閉鎖等。
英國一報告,25%小腸旁路手術病人有骨軟化的組織學證據,并有25-(0H)D3水平降低,但骨軟化的X線表現不太常見。骨質軟化癥也是部分胃切除(通常是畢式Ⅱ型)的手術并發癥之一,但報告的骨病發生率差別很大。Edd比較胃切除術后和消化性潰瘍而未手術病人的放射學檢查,顯示前組在胸、腰椎骨礦化上有明顯病變,有5.8%發生病理性骨折。
以前研究多數認為在胃腸營養障礙和肝膽疾患時,維生素D缺乏的一個重要共同特性是干擾了25-(0H)D3的腸肝循環,但Clement等最近研究顯示25-(OH)D3的腸肝循環是微不足道的,因此25-(OH)D3的腸肝循環對維生素D缺乏究竟負有多大責任,目前尚無統一說法。
對維生素D的吸收,膽鹽是必須的,膽道阻塞如先天性膽管閉鎖、肝管外膽管阻塞等均有維生素D水平降低。胰腺疾患伴吸收障礙的骨軟化發生率不是很多,25-(OH)D3水平也有差異,但它們可有明顯低血鈣伴繼發甲旁亢。總之,胃腸、肝膽疾患引起的佝僂病和骨質軟化癥,常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除維生素D吸收障礙外,常同時伴有鈣、磷、鎂的吸收不良,加之日光照射減少,慢性腹瀉致全身營養不良,均可影響維生素D水平和骨的礦化。還有藥物消膽胺可在腸道結合膽酸,增加骨軟化的危險性,甚至超過了它治療的原發病。
(5)維生素D需要量增加造成相對缺乏
早婚多產的婦女在妊娠末期和哺乳期發生骨質軟化癥并不少見,特別是亞洲地區。這可能和該地區的多子多福的傳統,妊娠末期和哺乳期足不出戶,門窗緊閉的風俗習慣有關。
而妊娠和哺乳使母體需鈣量又大大增加,初生嬰兒的骨骼約含鈣23g、磷14g,這些礦物質大部分是在妊娠末期從母體獲得,哺乳期婦女每天要付出300~500mg鈣,如果這時母體沒有較多量的維生素D合成和足夠量的鈣補充,就很容易導致骨質軟化癥。嬰兒,特別是早產兒也是維生素D需要量增加時期,除人工喂養的嬰兒因攝入牛奶鈣磷比例失調易患佝僂病外,近期研究顯示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僅40~50U/L,水溶性維生素D硫酸鹽活性也僅1%~5%,不能預防佝僂病的發生。再者青春期(1l~17歲)骨骼發育旺盛,血25-(0H)D3平又偏低,而這一時期常常忽略了維生素D的補充,是遲發型骨質軟化癥的重要原因。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骨質軟化癥】相關文章: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抑郁癥概論10-20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低血糖癥10-20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肢端肥大癥和巨人癥10-15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傷寒10-20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癡呆10-20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腹水檢查10-20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骨髓穿刺10-20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慢性胃炎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