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6套)
在各個領域,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試題,借助試題可以更好地考查參試者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大家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6套),歡迎閱讀與收藏。
歷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國出版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 )。
A.舒新城《教育通論》 B.莊澤宣《教育概論》
C.孟憲承《教育概論》 D.楊賢江《新教育大綱》
1.【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學人物教育思想。中國的楊賢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綱》是我國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來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D項正確。
A、B、C項: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2.運用現代系統論方法研究教學問題,提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教育家是( )。
B.階級性
C.永恒性
D.獨立性
C參考解析:教育永恒性是教育的屬性。只要人類社會存在,教育就永遠存在。列寧稱之為""永恒的范疇""。自人類社會產生開始,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一定的生產關系,積累了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的經驗,形成一定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生產經驗、生活經驗、思想、觀念、道德規范等文化形態都要依靠教育世代相傳,故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長的必要條件,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前提。
3.教育的生物起源論和心理起源論的共同點是()
A.將教育視為本能模仿
B.忽視教育的社會屬性
C.否認動物界存在教育
D.強調教育的目的性
B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教育起源論。教育的生物起源論沒有把握人類教育的目的性和社會性,把教育的起源問題生物學化,忽視了教育的社會屬性。教育的心理起源論把人類有意識的教育行為混同于無意識模仿,否定了教育活動的目的性和意識性,同樣導致了教育的生物學化,否認了教育的社會屬性。因此,二者的共同點是忽視了教育的社會屬性,本題選B。
4.一個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歸根結底是由下列哪一因素決定的?()
A.生產力水平
B.政府重視
C.人口數量
D.文化傳統
A參考解析: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對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具有直接的影響和最后的決定作用。這是因為:其一,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一個社會所能提供的剩余勞動的數量。這種剩余勞動數量與社會中可能受教育和辦教育的人口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其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又直接制約著一個國家在教育經費方面的支付能力。教育經費投入的數量直接影響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其三,生產力的發展不僅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的實體和可能,而且也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了需要。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痹谟绊懭说纳硇陌l展的因素中,荀況這段話強調的是()
A.遺傳的先天制約
B.教育的主導作用
C.個體主觀能動性
D.環境的潛移默化
D本題考查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意思是蓬草長在意思是蓬草長在麻叢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里,得到健康成長。荀況的這段話說明了環境對人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本題答案選D。
6.任何時代、任何形態的教育活動,不可缺少的基本構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技術
C.教師、學生、教學內容
D.教師、學生、教學計劃
A參考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統。故選項A符合題意。
7.2001年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對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行()
A.六三分段
B.五四分段
C.四二三分段
D.九年一貫
D參考解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故本題答案選D項。
8.強調教學重視學科基本結構和學生能力培養,提倡“發現學習”的教育家是()
A.凱洛夫
B.贊可夫
C.布魯納
D.羅杰斯
C參考解析: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
9.備課是上課的先決條件。備課應該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A.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考慮教法
B.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準備教具
C.鉆研教材、閱讀教參和考慮教法
D.鉆研教材、閱讀教參和了解學生
A本題考查備課的要求。一般備課要做的三項工作,就是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考慮教法,即我們常說的“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故本題答案選A項。
10.美國學者20 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種把大班上課、小班研究和個別教學三種教學方式結合起來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A.分組教學
B.復式教學
C.特朗普制
D.道爾頓制
C參考解析:特朗普制,又稱""靈活的課程表"",是指20 世紀后半葉在美國一些實驗中學進行實驗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由教育學教授勞伊德·特朗普提出。把大班上課、小班研究、個別作業三種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首先是大班上課,即把兩個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課,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由最優秀的教師任教;然后是小班研究,每個小班 20 人左右,由教師或優秀學生負責,研究和討論大班授課的材料;最后是個別作業,其中部分作業由教師指定,部分作業由學生自選,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11.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周,班主任李老師每天早上都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周后,李老師安排學生值日,同學們都非常認真負責,出色地完成了值日任務。李老師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評價法
B.自我修養法
C.榜樣示范法
D.說服教育法
C本題考查德育方法。榜樣示范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題干中,李老師作為榜樣,以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學生,體現了榜樣示范法的運用,故本題選C。
12.蘇菲想給王老師打電話,卻沒有電話號碼,詢問同學后隨即撥通電話。通話結束后,她便忘了電話號碼。蘇菲對電話號碼的記憶屬于()
A.內隱記憶
B.瞬時記憶
C.短時記憶
D.長時記憶
C參考解析:據記憶內容保持時長劃分:瞬時、短時、長時記憶。
(1)瞬時記憶(感覺記憶),是指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覺信息會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的記憶,是記憶系統的開始階段。
(2)短時記憶(工作記憶),是指人腦中的信息在1分鐘之內加工與編碼的記憶,是信息從感覺記憶到長時記憶的過渡階段。
(3)長時記憶,是指信息經過充分加工,在頭腦中長久保持的.記憶。
本題中蘇菲詢問號碼后隨即撥通然后通話之后又忘記,是電話號碼在短時記憶中保存的現象。故選項C符合題意。
13.丁老師正在上課,突然有人敲門,這時學生都不由自主將目光轉向門口。學生的這種注意屬于()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無意后注意
B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注意的分類。根據有無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種。
(1)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無意注意更多地被認為是由外部刺激物引起的一種消極被動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級形式。(2) 有意注意也稱隨意注意,是有預先目的、必要時需要意志努力、主動地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種積極主動、服從于當前活動任務需要的注意,屬于注意的高級形式。(3)有意后注意也叫隨意后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題干中,學生被突然的敲門聲吸引,是無意注意的體現,不需要意志努力,也沒有預定目的。故本題選B。
14.曹虹確信自己能出色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各科作業。這反映了她的哪一心理品質?()
A.自我效能
B.自我促進
C.自我監控
D.自我強化
A參考解析:本題考查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題干,曹虹確信自己能出色完成各科作業,是相信自己的表現,因此本題選A。
15.楊亮常制定學習計劃,但執行計劃時總是半途而廢。這主要反映了他意志品質的哪一特性?
A.果斷性
B.堅韌性
C.理智性
D.獨立性
B本題考查意志的品質。意志具有四種品質: (1) 獨立性(2) 果斷性(3)自制性(4) 堅韌性(堅持性)。題干楊亮總是半途而廢,說明他對學習計劃的執行不能長時間堅持,體現了堅韌性的缺乏。故本題選B。
16.青春期的學生在心理上成人感及幼稚感并存。這主要體現了學生心理發展的哪種特點? ()
A.動蕩性
B.自主性
C.前瞻性
D.失衡性
A參考解析:動蕩性。由于受到經驗、見識等條件的限制,中學生的整個心理面貌表現出很不穩定、動蕩不安的特點。
中學生易出現的表現:跳樓;和父母或老師對著干;一點小事就火冒三丈;看不慣就動手;很在乎別人的看法等。
17.白雪自小受到母親細心照料,從未離家獨立生活。她初中入學剛住校就出現了不明原因的哭泣、無力、心疼與食欲不振。為此,母親到學校陪她住了幾天,白雪的癥狀消失,恢復正常。但母親返家,其癥狀再現。白雪的這種心理問題屬于()
A.學習問題
B.適應問題
C.氣質問題
D,認知問題
B參考解析:白雪從不曾獨立生活到初中住校生活,屬于生活環境的改變;由于環境的改變導致出現一系列癥狀,屬于適應問題,故選項B符合題意。
18.初中生海博考試不及格,便到老師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表現得像一個小孩兒。他的這種心理防御機制是()
A.否認
B.壓抑
C.退行
D.補償
C本題考查心理防御機制。退行是指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放棄已學到的比較成熟的應對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較幼稚的方式去應付困難和滿足自己的欲望。題干初中生海博考試不及格后,以小孩子的哭哭啼啼方式應對失敗,是退行的體現;因此本題選C。
19.張銘非常喜歡王老師,愿意接受王老師的教導,并在觀點、行動方面與王老師的要求保持一致。這說明張銘的品德發展處于哪一個階段? ()
A.認同階段
B.服從階段
C.依戀階段
D.內化階段
A參考解析:態度與品德形成的三個過程:
依從階段的行為具有盲目性、被動性、不穩定性,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此階段態度與品德水平較低,但卻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階段,是態度與品德建立的開端環節。
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這一階段的學生行為具有一定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等特點。題干,張銘愿意接受并與王老師保持一致,是處于認同階段;因此本題選A。
20.張老師在工作中對學生非常嚴厲,且要求學生必須服從。他的班級管理風格屬于()
A.仁慈型
B.民主型
C.專斷型
D.放任型
C參考解析:勒溫等人把教師的領導方式分為專斷型、放任型和民主型。題干說對學生非常嚴厲、要求學生必須服從,屬于專斷型,本題選C。
21.在課堂上,學生能準確識別班級行為準則和個人行為準則,并以這些行為準則約束自己的行為。這種課堂紀律類型屬于()
A.教師促成紀律
B.群體促成紀律
C.任務促成紀律
D.自我促成紀律
D參考解析:本題考查課堂紀律的分類,分為以下四種
1、教師促成的紀律。需要教師給較多的監督與指導。例如小學生入學時的紀律。
2、集體促成的紀律。同輩人的集體在學生社會化方面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3、任務促成的紀律。某一項任務會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而對其他誘人的活動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紀律。當外部的紀律控制被個人內化以后,成為個體自覺的行為準則時,自律便出現了。
由題干所述“以班級和個人行為準則約束自己的行為”可知符合自我促成紀律的概念。故本題答案選D項。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 共32分) 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22.教育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22、參考解析:此說法正確。
教育的社會屬性包括:永恒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其中相對獨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別是:質的規定性、歷史繼承性、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歷史繼承性主要是指不同歷史時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繼,后一時期的教育是對前一時期的繼承與發展,主要表現為教育內容的繼承和教育方法的繼承。任何教育都具有歷史繼承性。
23.德育過程就是學生品德發展過程。
23、參考解析:此說法錯誤。
德育過程是一種教育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統一活動的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品德的過程。而品德形成過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品德形成屬于人的發展過程,影響這一過程實現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會的、主觀的和實踐的等多種因素。
24.人的學習與動物的學習本質上是不同的。
24、參考解析:此說法正確。
人類的學習和動物的學習的本質區別是:第一,人的學習除了要獲得個體的行為經驗外,還要掌握人類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社會歷史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第二,人的學習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生活實踐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的中介作用進行的;第三,人的學習是一種有目的的、自覺的、積極主動的過程。
25.學校心理輔導只面向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25、參考解析:此說法錯誤。
學校心理輔導要遵循全員參與,全方位考慮,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其主要對象是全體正常學生。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請簡述教育對生產力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26、參考解析:生產力的發展推動和制約著教育的發展,而教育對生產力的發展也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這主要表現在: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人是生產力中最重要和最關鍵因素。通過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術,成為專門的人才。這些人進入生產過程之后,就能不斷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教育把可能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學知識技術再生產的手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通過教育,可以使科學技術知識從原來為少數人掌握到為更多人所掌握,并且運用到生產實踐中,由此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3)教育是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技術的手段。教育的主要職能是傳遞人類已有的科學知識,但它也能承擔生產新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任務,這在高等學校表現得尤為明顯。新的研究成果和發明一旦在生產中被應用,就能提高社會生產力。
27.請簡述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特點。
27、參考解析:校本課程的四個突出特征:
(1)實踐性:校本課程大多屬于實踐性課程,而不屬于學科類課程。它不以系統知識為基本內容,也不以讀書、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而是圍繞學生需要研討和解決的問題來組織具有多樣性、動態性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調查研究、討論探究等活動中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
它強調學生應在活動中學,注重直接體驗和經驗積累,反對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
(2)探索性。校本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理念。
各門校本課程應是圍繞一系列重要問題或挑戰性任務而編排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活動的,學生便按照一系列課題或主題參加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收集書面材料和實際材料,進而通過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與同伴的討論去解決問題或提交作品。
(3)綜合性。各門校本課程的內容是圍繞一個一個主題或課題而從多種學科和多種現代媒體中收集組織的。
(4)以學生為主體。各門校本課程的構建都把學生的發展置于中心地位。
28.簡述中學生發散思維的基本特征。
28、參考解析:發散思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流暢性。即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時間內產生不同觀念的數量的多少。
(2)變通性。即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同一問題所想出不同類型答案越多者,變通性越高。
(3)獨創性。即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匠心,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輩的意見。
29.簡述良好的性格培養途徑。
29、參考解析:
(1)樹立效仿的榜樣
(2)提供實際鍛煉的機會
(3)及時進行個別指導
(4)創設優良的集體氣氛
(5)鼓勵學生自我教育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30.材料:
初中地理課上,為了使學生理解有關經緯線的概念和意義,劉老師提問道:“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遠洋輪船出現了嚴重的故障,在自救無果的情況下,船長拿起電話向總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長,你怎么說呢?”
一學生作打電話狀:“喂,總部,我們出事了,快來救我們!
“我是總部,請報告你們的位置!眲⒗蠋熥穯,
該生遲疑了一下,小聲回答:“我們在太平洋上,”他的話引起了哄堂大笑。
劉老師問:“同學們為什么笑呢?""
“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找呢?”學生回答道。
“是呀,救援人員怎樣才能找到在太平洋上出事的船呢?""
學生回答:“應該報告船的準確位置!”
于是,劉老師把“如何在地球上確定某一位置”的問題拋給學生來討論。
在討論中,學生們從探討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門牌號;從電影票上的座位號,到平面直角坐標系.....
就這樣,關于經緯線、經緯網的概念和意義被學生們理解了。
問題:
(1)結合材料分析劉老師的教學主要體現了哪種教學原則? (8分)
(2)闡述貫徹該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10 分)
30、參考解析:
1、劉老師的教學主要體現了啟發性教學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經過積極思考與探究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樹立求真意識和人文情懷。材料中,劉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堂提問讓學生深入思考,并且讓學生進一步討論,理解經緯線、經緯網的概念和意義,這些舉措體現了啟發性教學原則。
2、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主動性是啟發的首要問題。
(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思維能力
(3)要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進行創造性學習
(4)善于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5)發揚教學民主,融洽師生關系
31.材料:
情境 1:林強上課搗亂,受到同學責怪和老師批評,可他的行為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頻繁出現。后來,為了消除他的搗亂行為,當他搗亂時,老師和同學都不理他,久而久之,他的搗亂行為逐漸減少了。
情境 2:杰明上課時總是不遵守紀律,干擾同學的學習。老師找他談話,他多次承諾予以改正,但很快又重犯。今天上課時,他趁陳軍站起來回答問題時,抽掉陳軍的椅子使其重重地摔了一跤。于是,老師宣布取消杰明去春游的活動資格。
情境 3:興華平時課上喜歡講閑話,老師為了改變他的這種不良習慣,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批評,而是采用新的策略,只要興華不在課上講閑話,老師就及時給予表揚。
問題:
(1)試從行為主義心理學視角,分析三種情境中教師做法的依據。(12 分)
(2)該材料對教師培養學生良好行為有何啟示?(6 分)
31、參考解析:
(1)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系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強化在刺激——反應連結的建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刺激——反應聯結之中,個體學到的是習慣,而習慣是反復練習與強化的結果。習慣一旦形成,只要原來的或類似的刺激情景出現,習得的習慣性反應就會自動出現。斯金納是行為主義理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正強化、懲罰、消退等概念。
情境1中,教師的做法依據的是斯金納的消退原理,消退即有機體做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稱為消退。消退是一種無強化的過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種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以達到消除某種行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減少不良行為、消除壞習慣的有效方法。材料中當林強搗亂時,老師和同學都不理他,久而久之,他的搗亂行為逐漸減少了。正是依據了消退的原理。
情境2中,教師的做法依據的是斯金納的懲罰,懲罰指的是當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以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如體罰、譴責等),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的過程。材料中老師宣布取消杰明去春游的活動資格,屬于懲罰的運用。
情境3中,教師的做法依據的是強化中的正強化。正強化即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材料中,老師只要興華不在課上講閑話,老師就及時給予表揚,正是正強化的運用。
(2)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有如下教育啟示:
、僬_運用強化理論,及時給予適當表揚,避免。例如情境3 中,老師在學生上課不講閑話時給予強化,反而能夠使興華改變講閑話的不良習慣。
、诤侠磉\用消退作用,降低不良習慣發生概率。消退是指某行為被強化過,如果該行為之后不再被強化,該行為頻率會降低。例如情境1 中,學生上課搗亂是為了得到老師或同學的關注,老師與同學可以不予理睬,那么此類行為就會逐漸減少。因此,消退是減少不良行為、消除壞習慣的有效方法。
、凵髦厥褂脩土P。懲罰的運用必須慎重,懲罰一種不良行為應與強化一種良好行為結合起來,方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且,懲罰并不能使行為發生永久性的改變,它只能暫時抑制行為。例如情境2中,老師對杰明抽走同學椅子這一嚴重行為,進行了慎重的懲罰。
總之,教師可以采用獎勵與懲罰的辦法來督促學生學習,其目的就是通過外在誘因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教師應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相關原理靈活掌握,并將其合理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之中。
歷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匯集了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關于哲學、政治、倫理和教育等方面言論的著作是( )。
A. 論語
B. 學記
C. 大學
D. 中庸
【答案】A
2.1762年,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發表的系統闡述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巨人傳》
B.《理想國》
C.《太陽城》
D.《愛彌兒》
【答案】D
【解析】盧梭在其代表作《愛彌兒》中提倡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認為教育的任務應該使兒童“歸于自然”。
3.有的人在逆境中奮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順境中如魚得水;有的人在順境中卻虛度光陰。這種現象說明( )。
A.順境有利于人的發展
B.環境好壞決定人的發展
C.逆境有利于人的發展
D.人對環境影響有能動性
【答案】D
【解析】人在接受環境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具有能動性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能夠戰勝不利的環境,為自己的發展創造條件;相反,則會錯失良機,失去發展的可能。
4.教師以自身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旨在改進教育實踐,而不在于理論構建的研究屬于( )。
A.實驗研究
B.行動研究
C.調查研究
D.個案研究
【答案】B
【解析】教育行動研究,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5.“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教育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杠桿”,這說明教育具有( )。
A.科學性
B.階段性
C.生產性
D.獨立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生產性是指現代教育與人類的物質生產結合越來越緊密,與生產領域發生密切的、多樣化的關系,生產的發展也對教育系統提出新的要求。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教育的消費是明顯的消費,潛在的生產;是有限的消費,擴大的生產;是今日的消費,明日的生產教育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標桿。
6.“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發展的成熟機制”抓住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失時機的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進學生發展,這反映了人的身心發具有( )。
A.順序性
B.穩定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C
【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適時而教,即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及時的進行教育。
7.《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要求“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征( )。
A.強制性、普及性、免費性
B.強制性、基礎性、普及性
C.基礎性、普及性、免費性
D.基礎性、強制性、免費性
【答案】A
【解析】義務教育是依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強迫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
8.目前,我國中學實行的課程管理體制是( )。
A.國家統一管理
B.地方與學校共同管理
C.學校自主管理
D.國家,地方與學校三級共同管理
【答案】D
【解析】課程改革要求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9.由教育家洛扎諾夫創立,注重強化聯想,堅持理智與情感、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結合,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學方法是( )。
A.范例教學
B.發現學習
C.暗示教學
D.非制導教學
【答案】C
【解析】暗示教學是運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其潛在的心理能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的方法。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保加利亞心理學、醫學博士洛扎諾夫所創立。
10.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年級,在一節課內由一位教師對學生進行直接教學與布置、完成作業輪流交替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合作學習
B.復式學習
C.小班教學
D.分層教學
【答案】B
【解析】復式教學是班級授課制的特殊形式,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教室里,由一位教師分別用不同的教材,在一節課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特殊組織形式。
11.在學習文化建設中,讓學校里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這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B.實際鍛煉法
A.說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養法
【答案】C
【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師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美的環境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運用以境染情、以境觸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對受教育者進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在認識上和情感上逐漸完善!白寣W校里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強調的是學校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2.李紅看到王強經常幫助同學而受老師的表揚,因此她也愿意幫助同學,這種現象主要體現了哪種強化方式( )。
A.負向強化
B.間隔強化
C.自我強化
D.代替強化
【答案】D
【解析】替代性強化是指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王強被老師表揚對李紅來說就是一種替代性強化。
13.劉杰學過物理平衡的概念,促進了他對化學平衡概念的理解。這種遷移屬于( )。
A.負向遷移
B.順向遷移
C.垂直遷移
D.逆向遷移
【答案】B。本題是順向正遷移。
【解析】順向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之前學過的物理平衡對后續學習的化學平衡產生的影響就是順向遷移。
14.郭老師上課時,邊講課、邊板書、邊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反映了哪種注意品質( )。
A.注意的穩定
B.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轉移
C.注意的范圍
【答案】B.注意的分配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對象或活動上的特性。邊講課、邊板書、邊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即同時將注意分配在不同的`活動,屬于注意的分配。
15.進入初中后,趙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常無故的興奮不已,轉而又哀傷憂愁,這反應了青少年情緒發展具有( )。
A.彌散性
B.閉鎖性
C.波動性
D.感染性
【答案】C.波動性
【解析】青少年情緒不僅興奮性高,而且波動性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青少年往往會因一時成功,欣喜若狂、激動不已,又會因一點挫折,垂頭喪氣、懊惱不已,表現為情緒在兩極間的明顯跌宕。二是青少年還常出現莫明其妙的情緒波動、交替。
16.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錯失良機。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質的那一特點( )。
A.果斷性
B.獨立性
C.堅韌性
D.自制性
【答案】A.果斷性
【解析】意志的果斷性是指一個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方面的意志品質。與果斷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優柔寡斷和草率決定。優柔寡斷的人遇事猶豫不決,患得患失,顧慮重重;在認識上分不清輕重緩急,思想斗爭時間過長,即使執行決定也是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則相反,在沒有辨明是非之前,不負責任地做出決斷,憑一時沖動,不考慮主、客觀條件和行動的后果。優柔寡斷和草率決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現。
17.廖老師在心理輔導課上經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為獎勵替代物的改變學生的行為,這種做法屬于( )。
A.認真法
B.代幣法
C.脫敏法
D.消退法
【答案】B.代幣法
【解析】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I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當學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為后,教師發給數量相當的代幣作為強化物。學生用代幣可以兌換有實際價值的獎勵物或活動。
18.陳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課堂上就坐立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臉紅,出冷汗。這種表現屬于( )。
A.抑郁
B.妄想
C.強迫
D.焦慮
【答案】D.焦慮
【解析】焦慮癥是個體不能達成目標或不能克服困難的威脅,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形成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態。焦慮癥表現為緊張不安,憂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難,極端敏感,對輕微刺激作過度反應,難以作決定。在軀體癥狀方面,心跳加快、過度出汗、肌肉持續性緊張、尿頻尿急、睡眠障礙等不適反應。
19.鄭老師通過讓全班同學觀看“某中學生為了減輕媽媽的辛勞,時常為加班晚歸的媽媽做好飯的視頻”,讓學生學會孝敬長輩,這種品德修養方式屬于( )。
A.樹立榜樣
B.有效說服
C.群體約定
D.價值辨析
【答案】A.樹立榜樣
【解析】榜樣示范法是用榜樣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優異成就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方法。用來示范的榜樣主要有家長和教師、同學、英雄人物、革命領袖、歷史偉人和文藝形象。題目中視頻中的某中學生就是老師樹立的榜樣。
20.語文課上,張老師非常注重營造寬松的氣憤,鼓勵每個學生自由表達,并建設性地吸引學生地觀點以幫助和指導學生。這種課堂管理方式屬于( )。
A.民主式
B.權威式
C.放任式
D.專制式
【答案】A.民主式
【解析】采用民主型領導方式的班主任比較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不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級,而是以間接的方式引導學生。
21.決定一位教師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師角色的首要條件是( )。
A.角色意志
B.角色體驗
D.角色期待
C.角色認知
【答案】C.角色認知
【解析】角色認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對角色的社會地位、作用及行為規范的認識和對與社會的其他角色的關系的認識。角色認知是角色扮演的先決條件,一個人能否成功地扮演某種角色,取決于他對這一角色的認知程度。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22.教育必然促進社會的發展。
【答案】本題說法錯誤。
按教育作用的性質劃分,教育包括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積極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消極功能))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
因此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總是積極的,題干說法錯誤。
23.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主要是間接經驗。
【參考答案】題干說法是正確的。
間接經驗就是指他人的認識成果,主要指人類在長期過程中積累并整理而成的書本知識,此外還包括以各種現代技術形式表現的知識與信息。直接經驗就是學生通過親自活動,探索獲得的經驗。教學中學生主要是學習間接經驗,并且是間接地去體驗。但是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教學中要堅持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
綜上,題干的說法是正確的。
24.機動強度與學習效果成正比。
【參考答案】本題說法錯誤。
總體上說,一般情況下,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的關系是一致的。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效果越佳。但是對于具體的活動,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學習較復雜的問題時,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點會低些;在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點會高些。
因此題干說法錯誤,學習強度和學習效果并不是成正比關系。
25.情緒與認知是互不影響的。
【答案】本題說法錯誤。
心理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響應的行為反應。認知過程是獲得知識、應用知識或信息加工過程。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過程。認知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認知過程認知過程是情緒產生的前提與基礎。情緒對人的認識產生動力或阻力性作用。
因此情緒和認知是相互影響的,題干的說法是錯誤的。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制約課程內容選擇的因素。
【答案】影響課程內容選擇的因素包括:
。1)社會需求。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生產力發展水平、文化等。
。2)學科知識水平。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知識結構的內在邏輯性。。
。3)學習者身心發展特點。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
。4)課程理論。建立在不同的教育理論基礎上的課程論。
27.簡述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
【答案】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原則的貫徹要求如下:
第一,明確學習的目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第二,教師的講授應該強調重點、難點、關鍵點;
第三,設置情境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四,讓學生動手,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發揚教學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28.簡述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論。
【參考答案】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階段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感知運動階段(0-2歲),其主要的思維特點:“客體永久性”。
第二,前運算階段(2-7歲),其主要的思維特點:泛靈論、自我中心、思維不可逆、缺乏守恒性等等。
第三,具體運算階段(7-11 歲),其主要的思維特點: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等等。
第四,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以上),其主要的思維特點:抽象邏輯思維、進行假設—演繹推理、類比推理、可逆與補償、思維的靈活性等等。
29.簡述教師自我促進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
【參考答案】教師自我促進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如下:
第一,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同時能接納并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
第二,掌握自我調節策略。教師一方面可以從認識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緒的原因,看自己的反應是否合理、適度;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可能發生的沖動行為,采取合理手段疏導情緒。
第三,加強鍛煉,保持健康。教師要妥善安排時間,加強身體鍛煉,合理分配精力,科學安排工作。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30.材料:在我擔任初二(5)班班主任的時候,有次家校聯系日,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到我的辦公室找我談話。期間,家長不停數落孩子,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孩子一直低著頭。由于我在班上對這個學生也比較關注,盡管他成績靠后,但是有一些長處,所以待家長說完后,我馬上說道∶這孩子最近在學校表現應還不錯,學習的勁頭也有,也能認真聽課,我想以后成績肯是會有進步的""。說完,那孩子抬起頭來,看了看我,他的眼睛里含著淚水……
在那以前,我很少正面表揚過他。這個孩子平時挺踏實。樂于幫助同學,也有一定上進心。經過這次當著家長面表揚他,學習積極性更高了。學習成績提高到了班級的中上游。所以,無論是怎樣的學生,都還是個孩子,需要鼓勵和幫助,必要的時候夸一夸學生,能給他們打不少氣。為學習增加動力。
問題∶
。1)結合材料分析這位老師的做法貫徹哪一德育原則
(2)闡述貫徹該德育原則的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
第一,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該原則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材料中家長眼中的孩子是一無是處的,但是在老師眼中盡管該生成績靠后,但是其身上也存在一些優點,如有學習勁頭,認真聽課,樂于助人等等,因此老師當著家長的面表揚了該生的積極方面,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信心,從而促進了成績的提升。
第二,貫徹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的基本要求如下∶
。1)要“一分為二”看待學生,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材料中老師并沒有和家長的立場一致,全盤否定學生,而是既看到了學生成績靠后的一面,又注意到了其擁有的優點,做到了辯證地看待學生。
。2)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材料中老師針對該生樂于幫助同學,也有一定上進心的優點,有意識地在其家長面表揚他,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致使他的學習成績提高到了班級的中上游。
。3)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因勢利導。材料中老師認為無論是怎樣的學生,都還是個孩子,需要鼓勵和幫助,必要的時候夸一夸學生,能給他們打不少氣,為學習增加動力,老師的這種做法充分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強了其自我教育能力,從而使他們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31.材料∶王老師是一名新入職的高中數學教師,剛剛上了一周多課,就發現班上學生對她的課不感興趣,有些學生上課“開小差”,有些學生一臉困意。她原以為是這些學生對學習不積極,經深入解,發現她講的知識很多學生都已經在課下學習中掌握了,所以對自己目前講的教學內容感到太容易,覺得無聊。于是王老師大幅提升了課堂教學內容和家庭作業的程度,以為這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結果這回學生們卻反映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王老師苦思冥想,為什么自己教學效果不好?
隨后她向教學經驗豐富的張老師請教,如何才能把握教學內容的難度,張老師跟王老師說:“你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個桃!
問題:
。1)請用維果斯基的理論,分析王老師的教學存在什么問題?
。2)結合案例,指出如何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參考答案】
第一,王老師的教學存在的問題是沒有遵循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個體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在指導下借助成人的幫助所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活動中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提出教學應該走在發展的前邊。其意義在于:指導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看到仍處于形成
的狀態。所以,維果斯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還應適應最近發展區。材料中的王老師,在沒有了解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前提下,選擇了內容簡單的教學內容進行授課,導致學生覺得教學內容“太容易,太過無聊”;而后又在沒有深入調查研究的前提下,毫無理由的將教學內容和家庭作業的難度“大幅提升”,又導致了學生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的結果。教學沒有適應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第二,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可以從以前幾個方面做起:
、俑鶕䦟W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知識水平,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階段性要求教學要有針對性。材料中,王老師作為一個新手老師,沒有先了解學生己有的知識水平。
、诮虒W要遵循量力性原則。量力性原則是指教學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使他們能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材料中,王老師設置的難度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
、鄄捎弥Ъ苁浇虒W。為了促進教學的發展,應該學生試圖解決超出當前知識水平時給予支持和指導。在材料里,王老師在學生掌握不了時并沒有給學生提供指導。
歷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3
一、單項選揮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有教無類是我國優秀教育傳統,指對各類人平等看待,不分賢愚貴賤都進行教育,該詞語出自( )。
A.《道德經》
B.《論語》
C.《孟子》
D.《勸學》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教育人物。孔子最早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記錄在《論語》中。故本題選B。
2.在當代教育學理論發展過程中,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了( )。
解析:教育對兒童青少年的成長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3.我國當前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舉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對教育的影響()
A.生產力B.政治C.文化 D.人口
3.參考答案:A
解析: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4.學制發展進程中,有些國家規定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接收統一的基礎教育,初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職業教育。這些國家的學制類型屬于()
A.單軌學制B.雙軌學制C.多軌學制D.分支型學制
4.參考答案:D
解析:分支型學制既有上下級學校間的相互銜接,又有職業技術學校橫向的相互聯系,形成了立體式的學制。題干所述符合分支型學制。
5.盧梭從自然教育觀出發,提出培養自然人的教育目的這種教育目的觀屬于()
A.社會本位論 B.個人本位論 C.宗教本位論 D.自然本位論
5.參考答案:B
解析:盧梭屬于個人本位論。
6.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結構方面的重大改革,作為一門必修課,其開設的范圍是()
A.從幼兒園到初中B.從小學到初中C.從初中到高中D.從小學到高中
6.參考答案:D
解析: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是從小學到高中。
7.要充分發揮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須編制的三個文本。這三個文本是()
A.課程計劃、課程標準、課程內容 B.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
C.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課程內容 D.課程方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
7.參考答案:B
解析:三項內容: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
8.20世紀后半葉美國出現了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在世界各國產生較大影響,其特點是把大到上課,小到討論和個人自學按一定比例結合起來。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是()
A.特朗普B.道爾頓C.文納特D.貝爾蘭卡
8.參考答案:A
解析:題干所述體現了特朗普制的內涵。
9.新課程改革以來,不少中學吧“檔案袋評價”作為評價學生的方式之一。這種評價屬于()
A.診斷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終結性評價D.標準性評價
9.參考答案:B
解析:檔案袋評價強調過程,屬于形成性評價。
10.班主任王老師在“每月一星”活動中,將表現好、進步大的學生照片貼在“明星墻”以示獎勵。王老師運用的德育方法是()
A.說服教育法B.實際鍛煉法C.品德評價法D.情感陶冶法
10.參考答案:C
解析:“每月一星” 活動的開展屬于品德評價法。
11.子路對教育的作用不以為然說:南山有竹,人不去管它照樣長得直;砍來當箭,照樣能穿透犀牛皮?鬃訉λf若是將砍來的竹子刮光裝上箭頭,磨得很利,豈不射的更深嗎?子路接受了孔子的教誨成為孔門的學生?鬃幼龇w現哪一德育原則()
A.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貫性原則 B.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C.長善救失原則D.疏導原則
11.參考答案:D
解析:孔子針對子路對教育作用的不以為然,提出經過加工后的竹子能夠射的更遠,意為經過教育的人能取得更好的成就,由此改變子路的觀點。這符合疏導原則的內涵。
12.建華在聽課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玩手機或做小動作。這種現象屬于( )
A.注意集中 B.注意分心C.注意分配 D.注意轉移
12.參考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注意的品質相關內容。注意分心是指離開了當前任務,被無關事物所吸引。
13.張老師在教學中經常用獎勵來激發學生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張老師的這種做法符合()
A.人本主義學觀B.行為主義學觀C.認知主義學觀D.建構主義學觀
13.參考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行為主義的理論應用。用“獎勵”激發學習動機,是強化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14.曉磊為了獲得老師或家長的表揚而努力學習,根據奧蘇伯爾的理論,曉磊的學習動機屬于()
A.認知內驅力B.自我提高內驅力 C.附屬內驅力D.生理性內驅力
14.參考答案:C
解析:附屬內驅力是個體為了獲得長者們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出把工作、學習做好的一種需要。題干中為曉磊為了獲得老師或家長的表揚,體現的是附屬內驅力,故選C。
15.夢佳理解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的涵義。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夢佳的思維發展水平處于()
A.感知運動階段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15.參考答案:D
解析:能理解“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體現了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辯證思維的出現,符合形式運算階段的特征。
16.曉軍上中學后,自尊心越來越強,自我評價越來越客觀全面,自我控制能力明顯提高,這反應的是曉軍自我意識哪一方面的發展()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 C.社會自我D.物質自我
16.參考答案:B
解析:心理自我階段是在青春期開始形成和發展的,處于該階段的青年,他們的自我評價越來越客觀、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會道德性,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義和最有價值的目標。題干的描述符合該階段的特點,故選B。
17.高三學生志強認為,做事應達到盡善盡美,因此他對自己要求很高,常常因偶爾的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情緒低落,心理輔導教師通過糾正其不合理信念來調整他的情緒,該教師采用的合理輔導方法是()
A.理性情緒療法B.系統脫敏法C.陽強化反應 D.來訪者中心療法。
17.參考答案:A
解析:理性情緒理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他的思想決定的,所以要通過改變不合理的信念來調整自己的情緒。題干中老師所用的方法正是理性情緒療法,故選A。
18.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玩兒游戲來強化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行為,最合理的安排應該是該孩子()
A.玩兒完游戲后做作業 B.自己規定游戲時間C.邊玩游戲邊做作業 D.完成作業后玩游戲
18.參考答案:D
解析:這道題考查的是普雷馬克原理,用高頻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強化物。正確的做法是用玩游戲這個高頻活動來強化作業這一低頻活動,因此正確選項為D。
19.小旭認為,服從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于是它對老師和家長絕對遵從希望,得到他們的贊許,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他的道德發展處于
A.社會契約階段B.相對功利階段C.尋求認可階段D.遵守法規階段
19.參考答案:C
解析:尋求認可取向,又叫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以人際關系和諧為導向,符合大眾的意見,謀求大家的稱贊。題干的描述符合階段,故選C。
20.教學課上,學生由于懼怕教師而出現緊張拘謹、反應被動、心不在焉等現象,這種課堂氣氛屬于()
A.積極型B.對抗型C.消極型 D.失控型
20.參考答案:C
解析:消極的課堂氣氛的特征是:課堂紀律問題較多,師生關系疏遠;學生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多數學生處于被動應付教師的狀態;不少學生做小動作,情緒壓抑等。
21.王老師在教學工作中善于采用各種教學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反應了王老師的哪一方面能力突出()
A.教學操作B.教學歸因 C.教學遷移D.教學反思
21.參考答案:A
解析:這道題考查的是教學操作能力的概念。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22.母猴帶著小猴爬樹也是教育。
22.參考答案: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地社會活動,教育與其他事物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教育具有育人性,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現象只存在人與人之間,動物界之間不存在教育現象,所以題干說老猴帶小猴爬樹是教育說法是錯誤的。
因此題干說法錯誤。
23.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是思想品德課老師的'工作。
23.參考答案: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具有多重種途徑,比如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課外校外活動、勞動等,而且任何學科都應具有教育性,所以進行德育教育不僅靠思想品德課老師,還需要各種其他學科老師的努力。
所以題干說思想工作僅靠德育老師說法是錯誤的。
24.順向遷移就是正遷移。
24.參考答案: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順向遷移和正遷移是不同的概念。順向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產生的影響。而正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促進作用。因此,不能說順向遷移就是正遷移。
因此款干說法錯誤。
25.思維定勢對問題解決的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
25.參考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定勢是指重復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在定勢的影響下,人們會以某種習慣的方式對刺激情境做出反應。它對問題解決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因此,題干的說法是正確的。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6.參考答案:
(1)教育能夠傳承文化
。2)教育能夠改造文化
。3)教育能夠傳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夠更新和創造文化
27.簡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
27.參考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學生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3)建立學生檔案
。4)進行個別教育工作
。5)組織班會活動
。6)協調各種教育活動
。7)操行評定
(8)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等
28.簡述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
28.參考答案:
。1)智力類型的差異
。2)智力發展水平的差異
(3)智力表現早晚的差異
。4)特殊能力的差異
(5)智力的性別差異
29.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特征有那些?
29.參考答案:
。1)情緒耗竭,個體情緒情感處于極度的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完全喪失
(2)去個性化,刻意與工作對象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采取冷漠和忽視的態度
。3)個人成就感低,表現為消極地評價自己,貶低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周老師教高一五班數學時,發現學生的知識基礎差別較大,于是他決定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任務和要求。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六位學生,周老師特別要求他們到圖書館查找和閱讀相關書籍。經過自學,他們不但完成了規定的作業,還選做了一些難度更大的習題,對于其他學生,周老師分別給他們布置了難易程度不同的習題,在課堂教學中,周老師通過創設情景多媒體教學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當學生遇到困惑時,周老師耐心地加以輔導,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們通過解決問題獲取了知識,很好的完成了學習任務。
問題:
。1)周老師貫徹了哪些教學原則?(8)
。2)請結合材料對這些教學原則加以分析。(10)
30.參考答案:
(1)周老師貫徹了啟發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直觀性原則和量力性原則
。2)分析如下:
、賳l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周老師在課堂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深入思考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踴躍參與課堂體現了啟發性原則。
、谝虿氖┙淘瓌t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放矢的進行差別性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要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材料中周老師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任務和要求,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體現因材施教原則。
、壑庇^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掌握知識。材料中周老師用了多媒體教學方式屬于模象直觀,使學生對于知識理解更加全面深刻,體現了直觀性原則。
④量力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進度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使他們能夠接受,但又要有一定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材料中周老師對于不同程度學生設定了不同的學習任務,并在此基礎上稍作拔高,學生完成狀況良好體現了量力性原則。
31.下面是一位學生給老師的求助信。
許老師,您好!我在初中時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可上高中以來學習成績卻不是很理想,尤其是近幾次考試都沒考好,這讓我很沮喪,越來越不自信,現在一提到考試,我就渾身不自在,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把成績提高?在平時學習中,我都能很好的理解知識完成作業,老師和同學們也認為我的能力較強,常常推薦我參加一些學習競賽,但我都推辭了,覺得自己能力不夠,不能勝任,有時候我會不由自主的想我能行嗎?我能考好嗎?我是不是再也考不出好成績了?
老師,我特別希望改變我目前的狀態,在以后的考試中能取得好成績,不辜負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信任,因此希望得到您的幫助,謝謝!
學生:海波
3月31日
問題:
。1)請根據自我效能感理論分析,這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10)
。2)如果你是許老師應該如何幫助這位學生。(8)
31.參考答案:
(1)
①存在問題:自我效能感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做成某件事情的主觀判斷。該學生存在的問題是由于近幾次考試的連續失敗,對于自己能力產生懷疑,自我效能感減低。
、诋a生原因: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有個體自身成敗經驗、言語暗示、替代經驗、情緒 喚醒。該生主要原因為成敗經驗和言語暗示。首先該生近幾次考試沒有考好,由于連續的失敗經驗是自己的自我效能感減低,這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其次該生多次認為考試失敗是自身能力不行,多次消極的言語暗示減低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2)
、倮蠋熞膭顚W生進行成功性訓練,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②老師要引導學生對這幾次考試進行正確的歸因,并據此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增強學生自我效能感。
、劢處熡^認為教師應該促進學生學習,材料中對于學生的消極的學習動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促進學生學習,幫助和引導學生進步,從而提高學生成績。
、芤虿氖┙痰慕虒W原則需要老師對該生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并作出相應的指導。
歷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撰寫于我國戰國末期,被認為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文獻是()
A.《學記》B.《論語》C.《大學》D.《中庸》
1.答案:A。學記。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A.遺傳B.環境C.教育D.個體活動
B.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C.教學與發展理論
D.范例教學理論
2.C[解析]發現學習理論是布魯納提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學理論是瓦,根舍因提出的。所以,答案選C項。
3.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認為,“兒童的自然”決定教育目的。這種教育目的價值取向屬于()。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國家本位論
D.生活本位論
3.A[解析]個人本位論認為,確立教育目的的根據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健全發展的人,發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潛能,增進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而不是為某個社會集團或階級服務。盧梭認為“兒童的自然”決定教育目的,這是個人本位教育目的觀的體現。
4.教育具有自身發展的規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會隨著社會的改變而改變,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階級性
B. 生產性
C.目的性
D.相對獨立性
4.D[解析]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教育自身的歷史繼承性、教育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的平行性。題干所述是教育相對獨立性的表現。
5.人的發展既體現出量的積累,又體現出質的飛躍。當某代表新質要素的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質的飛躍,出現新的年齡特征。這表明人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5.C [解析]人的發展既體現出里的積累,又表現出質的飛躍。當某些代表新質要素的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質的飛躍,即表現為發展的階段性。
6.在現代學制的發展過程中,西歐19世紀形成了“雙軌”的學制,這里的“雙軌”
A.銜接且對應
B.銜接但不對應
C.不銜接也不對應
D.不銜接但對應
6.C[解析]西歐雙軌制以英國的雙軌制為典型代表,法國、聯邦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學制都屬于這種學制。這種學制的學校系統分為兩軌:一軌是學術教育,另一軌是職業教育。兩軌之間互不相通、 互不銜接。
7.有人認為教育投資是有效的生產性投資,這種觀點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種功能?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態功能
7.B[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的是教育的經濟功能。
8.當前我國中學開設的數學、語文、英語等課程屬于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經驗課程性
D.社會課程
8.A[解析]本題考察中學課程。題干中所述為學校組織的,由學校進行管理的課程,因此屬于學科課程類型。故本題選A。
9.我國《基礎教研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在課程設置上,高中階段
A.以綜合課程為主
B.以分科課程為主
C.以時間活動課程為主
D.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9.B[解析]我國新課改規定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
10.“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A.理論聯系實際
B.長善救失
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制
D.因材施教
10.D[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則。
11.學校德育工作中經常采用的表揚與批評,獎勵與處分的德育方法屬于()。
A.說服教育法
B.品德評價法
C.榜樣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
11.B[解析]品德評價法是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等。
12.學生課前予預習,帶著不懂的問題去上課,以便更有針對性地注意聽講0這種注意方式屬于()。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無意后注意
D.有以后注意
12.A [解析]有意注意也稱隨意注意,是有預先目的、必要時需要意志努力、主動地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聽課,這種注意方式屬于有意注意。
13.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現的趨勢是()。
A.先慢后快
B.勻速加快
C.先快后漫
D.勻速減漫
13.C [解析]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趨勢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負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幾乎不再遺忘了。
14.曉春上課時把老師的講解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寫在課本上,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他采取的學習策略是()
A.復述策略
B.組織策略
C.計劃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4.D[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與頭腦中的舊信息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種理解記憶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間的聯系。
15錢老師上課時經常先提出問題讓大家思考一會兒, 然后再叫學生回答,以使學生的心理活動更好地維持在教學活動中,錢老師所采用的課堂管理方式是( )。
A.團體警覺
B.替代強化
C.最小干預
D.處理轉換
15.A[解析]團體警覺是指在講演和討論期間,老師用來鼓勵學生保持注意力的提問方法。
16方華情緒快而強,容易沖動,常常是爆發式的,并伴隨有明顯外部表現,她的氣質類型屬于()。
A.膽汁質
B.多血質
C.粘液質
D.抑郁質
16. A[解析]膽汁質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葉、表里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為特征。整個心理活動籠罩著迅速而突發的色彩。根據題干中對方華的描述,方華的氣質類型屬于膽汁質。
17.張老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既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也考慮他們在老師指導下可以達到的水平,維果斯站將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重稱為( ) .
A.教學支架
B.最近發展區
C.組織者
D.自我差異性
17.B [解析]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 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二是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也就是說,最近發展區是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的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間的過渡狀態。
18.郭陽同學最近總是不由自主地反復洗手,即便是洗了幾遍仍然認為沒洗干凈。明知沒有必要,卻不能控制自己。這說明他可能患了( ) .
A.抑郁癥
B.焦慮癥
C.強迫癥
D.恐怖癥
18.C [解析]強迫癥是一種以強迫癥狀為主的神經癥,典型表現是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明知沒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就會感到極度焦慮。 題干中郭陽重復洗手,明知沒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典型強迫癥的表現。
19.皮格馬利翁效應的主要啟示是,教師對學生應該( ) .
A.鼓勵合作學習
B.給予積極期望
C.提出紀律要求
D.引導發現學習
19.B[解析]教師期望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或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遞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強調教師期望對學生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應該給予積極的期望。
20.學習過程就是嘗試錯誤的過程這一觀點屬于哪 種學習理論(。) .
A.行為主義
B.認知主義
C.人本主義
D.建構主義
20.A[解析]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流派中,桑代克的聯結-試誤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漸進的、盲目的、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因此題干是行為主義流派的觀點。
21.李老師對自己的教學力十分自信,認為自已能教好學生,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種心理特征().
A.教學責任感
B.教學幸福感
C.教學理智感
D.教學效能感
21.D[解析]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于自己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的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題干中李老師認為能教好學生,就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
二、辨析題
22.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22. (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2)教育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響人的發展的自覺的、可控的因素。教育,從邏輯上既是特殊的實踐,又是特殊的環境。由于這種特殊性,使得在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中,教育對人的發展特別是對年青一代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因此,題干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23.教學的任務就是向學生傳投知識.
23. (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2)教學的一般任務包括:①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首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務的實現都是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和基礎上進行的。②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③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④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⑤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這五項基本任務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其中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是基礎,發展智能是核心,發展體能是保證,思想品德是方向,良好的個性理品質是理想目標。因此,題干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24.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成正比。
24. (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2)教學的一般任務包括:①總體而言,在一般情況下,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是一致的。學習動機越強,有機體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效果就越佳,表現為學習動機可以促進學習,提高成績。②對一項具體的學習活動而言,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并不是那么簡單。只有當學習動機的強度處于最佳水平時,才能產生最好的學習效果!耙怂挂欢嗟律伞北砻鳎瑒訖C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影響學習效果。第一,動機的最佳水平隨著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行為效果(工作效率)隨著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第二,一般來講,最佳水平為中等強度的動機。第三,動機水平與行為效果呈倒U型曲線。
25.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響。
25.(1)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2)品德形成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家庭、學校教育、社會因素、同伴群體等;內部因素包括認知失調、態度定勢、道德認知、智力因素、情緒因素、情感因素等。在品德形成過程中,教育對象對社會規范的態度和體驗即為情感。情感是品德形成的影響因素之一。
三、簡答題
26.簡述我國當前教育的方針的基本內容。
26.2010年7月29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簡稱《中長期規劃》)。《中長期規劃》指出:“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是我國當前的教育方針。
27.教學過程有哪些基本規律。
27.(1)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規律(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 的規律) ;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發展性規律) ; (3)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的規律(雙邊性規律) ; (4) 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教育性規律)。
28.簡還知覺的基本特征。
28.(1)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的選擇性是指當面對眾多的客體時,知覺系統會自動地將刺激分為對象和背景,并把知覺對象優先地從背景中區分出來。(2)知覺的理解性。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加工處理,并用語詞加以概括、賦予說明的加工過程。(3)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整體性是指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多種屬性整合為統一整體的過程。(4)知覺的恒常性。知覺的恒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映像仍相對不變。
29.簡述發散想維的基本特征。
29.發散思維具有流暢性、靈活性(變通性)和獨創性(獨特性)等特點。(1)流暢性。流暢性是指在限定時間內產生觀念數里的多少。(2) 靈活性。靈活性是指摒棄以往的習慣思維方法而開創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維的變通性。(3) 獨創性(獨特性)。獨創性是指產生不尋常的反應和不落常規的能力,以及重新定義或按新的方式對所見所聞加以組織的能力。例如,在“曹沖稱象”的故事中曹沖把“石頭”作為稱象的工具就顯得十分獨特。
四、材料分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其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做題。
30.材料
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學習較差同學的一封信。信上說.....您知道嗎?我一直想拿到一個獎狀回家,讓爸媽高興,那樣他們就能帶上我出去旅游了!笨戳诵牛覂刃木镁貌荒芷届o,我們捫心自問:我深入學生心靈深處了嗎?我關心他們的渴望了嗎? ..... 反思中我萌生一個念頭,午間,我請來了班上學習后進的學生。我手里拿著一本書,一支鋼筆,一個足球,一張獎狀。我問他們,如果讓你選擇一樣的話,你們會選擇什么?想不到大家都選擇了獎狀。于是我說:“ 那好,如果你們想要獎狀。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想想自已在哪方面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請你們寫下來!遍_始他們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勵下和啟發下.他們各自寫了自己的長處。接下來的日子里,這些同學們發揮自己的長處。努力表現自己,果然,“每月一評”發獎那天,他們各自得到了“講故事能手”“環保衛士”“勞動標兵”“體育健將”“電腦高手”等獎狀,他們終于在同學們中抬起頭來了,為了提高獎狀的含金量,使他們在下個月能夠得到“月明星” 的稱號,我對他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 “講故事能手”要寫一篇班級同學故事一則,“環保衛士”要在班上做一次“減少霧霾從我做起”的發言!皠趧訕吮币獮榘嗌险归_的義務勞動策劃個活動計劃!绑w育健將”要給大家講一則體育運動規則! “電腦高手”要給全班同學培訓-次“電腦常用英語單詞”。于是,原來這些不肯讀書,不愛寫作,不喜歡學習英語,不愿思考的學生動起來了.....各科老師也發現,他們學習比以前認真多了,成績也有了較大提高。
(1) 該班主任貫徹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則?結合材料加以分析。
(2) 該班主任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 結合材料加以分析。
30.(1)該班主任主要貫徹了以下德育原則:
、偈鑼г瓌t。該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該班主任發現后進生更喜歡獎狀后,因勢利導,鼓勵和啟發學生寫下并發揮自己的長處,努力表現自己,最終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得到了獎狀體現了對疏導原則的運用。
②因材施教原則。該原則是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展現狀,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該班主任在收到學生的信后,考慮到學生對獎狀的需求和實際發展情況,鼓勵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表現自己,并給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以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體現了對該原則的運用。
、垡揽糠e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該原則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以達到長善救失的目的。班主任客觀看待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創造條件,將后進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啟發學生克服缺點,發揚優點體現了對該原則的運用。
、芗w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該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組織和教育學生熱愛集體,并依靠集體教育每個學生,同時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來促進集體的形成和發展,從而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班主任通過對進步的學生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來促進全班學生的共同發展體現了這一點。
、葑鹬匦湃螌W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該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該班主任在對后進生的教育中,既做到了尊重學生,又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品德發展狀況出發,提出了適度的要求體現了對該原則的運用。
(2)該班主任主要使用了以下德育方法:
、賹嶋H鍛煉法。實際鍛煉法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際活動,使其在活動中鍛煉思想,增長才干,培養優良的思想和行為習慣的德育方法。班主任鼓勵學生表現自己,并對學生提出各種活動要求體現的是對實際鍛煉法的運用。
、谄返略u價法。品德評價法是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等。班主任為進步的學生頒發獎狀,鼓勵他們獲得“月明星”的稱號體現的是對品德評價法的運用。
、壅f服教育法。說服教育法是通過語言說理,使學生明曉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認識的德育方法。這是一種堅持正面理論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導,增強辨別是非能力,促進道德發展的重要方法。班主任利用后進生對獎狀的渴望,鼓勵、引導學生發揮優勢,努力表現自己,從而提高成績體現了對該方法的運用。
、茏晕医逃āW晕医逃磦人修券法,是指學生在教育者的引導和啟發下,根據道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積極進取之心,經過自覺學習、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斷完善自身品徳的方法。班主任通過獎狀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學生通辻自己的不斷努力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體現的是自我教育法。(考生結合材料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1.初三學生曉輝近期很苦惱,常常感覺自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他覺得自己的情緒。來得快,變得也快。在學校,取得好成績時就非常高興。遇到一點挫折又極度苦惱:與同學交往經常為一點小事發脾氣,導致同學關系緊張,回到家里,只要父母過問他的學習,他就很抵觸:我這么大了,還要你們管。因此,與父母的關系也不合。他想改變這一切,可是每次出現狀況時,老毛病就再次發作,他非常恨自己,每次發了脾氣都后悔莫及,他不知道該怎么辦。
(1)材料中曉輝的表現反映了他情緒發展的哪些特點?
(2)作為教師,請你針對曉輝的的問題提出指導建議。
31.(1)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情緒的社會性成分不斷增加。中學以后,由于生活條件的變化和教育的提高,情感內容進一步深化。材料中曉輝的表現反映了他情緒發展:①情緒反應強烈,易動感情。他們常常因為一點小事情,或者振奮,顯得激動、熱情;或者動怒、慪氣,與人爭吵,甚至打架。如與同學交往經常為一點兒小事發脾氣,導致同學關系緊張。②出現反抗情緒與逆反心理。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往往發生在父母或教師等成人遇事“愛嘮叨”,說話過頭,限制了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結伴的時候。如只要父母過問他的學習,他就很抵觸。③情緒變化的兩極性明顯。如他覺得自己的情緒來得快,變得也快;在學校,取得好成績時就非常高興,遇到一點挫折又極度苦惱。
(2)對曉輝問題的知道,①教會曉輝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②豐富曉輝的情緒體驗;③引導曉輝正確看待問題(調整認知);④教會曉輝情緒調節的方法;a.認知調節法;b.合理宣泄法(自我排解);c.意志調節法;d.轉移注意法;e.幽默法。(5)通過實際鍛煉提高曉輝情緒調節能力。
歷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5
一、單選題(本大題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子認為,人的發展有如白布放進染缸,“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墨子的這種觀點屬于()。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教育主導論
D、主體能動論
1.B
2、舊的社會制度下,可能出現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會制度下,也可能存在舊教育的延續。這種現象表明教育發展就有()。
A、相對獨立性
B、歷史局限性
C、社會制約性
D、社會能動性
2.A
3、提岀了普及初等教育思想,論述了班級授課制,被認為是近代最早的款育學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學》
B、《大教學記》
C、《教育論》
D、《教育漫畫》
3.B
4、我國近代教育史上,對封建教育制度所進行的廢科舉、興學堂等改革始于()。
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國初期
4.C
5、為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將系統論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育理論是()
A、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
B、最近發展區理論
C、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D、范例教學理論
5.A
6、班主任王老師經常通過立志、學習、反思、箴言、慎獨等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這種德育方法是()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養法
6.D
7、在群眾體育,竟技體育相比,字校體育的奕出特點是()
A、娛樂與竟技性
B、普及性與文化性
C、教育性與基礎性
D、全體性與全面性
7.C
8、在專家指導下,地處貴州東南的侗察中學組織有關教師對面臨傳承危機的侗族織錦工藝進行課程開發,開設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織錦課程”,該課程屬于()
A、國家課程
B、地方課程
C、校本課程
D、社會課程
8.C
9、為了更好地因材教,新學期伊始化學課李老師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
摸底考試,初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有關能力。這種考試屬于()
A、形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相對性評價
9.B
10、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師主導作用發揮的主要標志是()
A、確保學生的獨立地位
B、維持正常課程秩序
C、維護教師的中心地位
D、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0.D
11、學校德育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徑是()
A、思想政治和其它學科教學
B、課外和校外活動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少先隊活動
11.A
12、陳冬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因為學習成績優異收到校長的親自嘉獎后,也考試加倍努力學習力爭取得優異成績。這種強化屬于()
A、直接強化
B、替代強化
C、自我強化
D、內部強化
12.B
13、李哲爰好廣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賽,又有演唱會,他都想去看。由于二者時間沖突,他很矛盾。他面臨的沖奕是()
A、雙趨式沖突
B、雙避式沖突
C、超避式沖突
D、多重超避式沖突
13.A
4、楊老師在教學中對所講的例題盡可能給出多種解法,同時鼓勵學生“一題多解。楊老師的教學方式主要用來促進學生哪種思維的發展?()
A、動作思維
B、直覺思維
C、輻合思維
D、發散思維
14.D
15、韓波進入中學后,經常獨立思考“我是誰”,未來從事何種職業,在社會上處于什么樣的地位等問題。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韓波的人格發展處于()
A、主動對內疚階段
B、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
C、自我整合階段
D、自主對羞恥和疑慮階段
15.B
16、中學生曉濤時而溫和,時而暴澡;時而歡樂,時而憂郁。這說明曉濤的情緒具有()
A、兩極性
B、適應性
C、復臺性
D、社會性
16.A
17、張博近期經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與同學和老師交往,對什么事情都不敢興趣,消極悲觀;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未來沒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問題是()
A、強迫癥
B、焦慮癥
C、抑郁癥
D、恐怖癥
17.C
18、高中生曲烏喜歡寫詩,前幾天他的詩首次在報紙上發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費,因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快。曲烏表現出的情緒狀態屬于()
A、心境
B、激情
C、應激
D、熱情
18.A
19、上學路上,徐燕看到一個同學正艱難地推著一位坐輪椅的老人上斜坡路,她非常激動這種道德情感屬于()
A、動作性道德情感體驗
B、形象性道德情感體驗
C、想象性道徳情感體驗
D、倫理性道德情感體驗
19.B
20、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積極思考,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這說明他的哪種教學能力比較突出?()
A、教學知識能力
B、教學反思能力
C、教學監控能力
D、教學操作能力
20.D
21、朱老師很關心學生,但對學生很嚴格,常對學生提出各種要求和規定。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朱老師,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師對班級的領導關型屬于()
A、強硬專斷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專斷型
D、民主平等型
21.C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井說明理由。
22、教育對人發展的作用總算積極的。
22.【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按教育作用的性質分為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積極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個體發晟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消極功能)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所以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因此題干的描述是鐠誤的。
23、總體而言,學校課程內容主要由間接經驗構成。
23.【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總體而言,學校課程內容主要是由那些從前人所總結出來的系統的經驗即間接經驗所構成。這樣才能更加系統高效的幫助學生積累基礎知識和技能,更好的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學活動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要以間接經驗為主,但也要輔之以直接經驗,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題干的描述是正確的。
24、根據皮亞杰的理論,在良好的外界環境作用下,學生的認知發展可以從前運算階段直接跨越至形式運算階。
【參考答案】此說法錯誤
皮亞杰根據對自己的孩子的觀察研究提出認知發展階段論,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從低到高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這四個階段都有對應的年齡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年齡特征,是具有不可逾越性和不可逆性。
25、學習的材料的難度越大,越難以產生遷移。
參考解析:此觀點錯誤,題干中所述的學習材料難度越大,就很難產生遷移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學習遷移是指一種知識對另一種知識所產生的影響,與學習材料本身的難度是沒有關系的,只要兩知識之間能夠產生影響就能發生學習遷移。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6.【參考答】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3)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4)教育可以促進年輕一代的政治社會化
27、簡述貫徹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
27.【參考答案】
(1)要確保教學的科學性
(2)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學
(3)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嚴守職業道德,講究教字藝術。
28、簡述費洛伊德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28.【參考答案】
弗洛伊德重視人格的發展階段問題,將人格發展分為五個時期:
(1)口唇期:0-1.5歲左右,嬰兒從口腔刺激獲得滿足和快樂。
(2)肛門期:2-3歲左右,幼兒通過肛門排泄獲得滿足。
(3)性器期:3-6歲左右,兒童喜歡撫弄自己的性器言而獲得快樂和滿足。
(4)潛伏期:7歲-青春期,兒童性與攻擊的沖動開始進入潛伏期,不再通過軀體部位而獲得快感。
(5)生殖期:青春期—成年期,個體產生兩性意識,心理上逐漸有了與性別相關的職業計劃、婚姻理想等。
29、簡述促進知識獲得和保持的方法。
29.【參考答案】
(1)明確識記任務,提高學習的目的性
(2)深度加工材料
(3)有效利用記憶術
(4)進行組塊化編碼
(5)適當過度學習
(6)及時復習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鬩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分析1:我剛接初二(3)班班主任還時,班級風氣較差,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培養班集體。我是這么做的:
第一,和全班同學討論確定班集體的發展方向,最終確定了近期(兩個月),中期(一學年)
和遠期〔畢業前〕班集體的目標。近期,主要搞好課堂紀律、抓好班級建設,中期,爭取成為學校優秀班集體,遠期,力求全面體高學習成績和素質。我沒有在第一次班會課上訓話,而是對同學們表達了希望和信任,相信經過同學們的努力,一定能把班級建設成優秀班級。同時我深入學生中間,爭取大多數同學的支持并制定了《班級管理常規》,嚴格實行德育考核,獎罰結合,并定期向家長通報,兩個月下來,班級風氣明顯好轉,近期目標基本實現了。
第二,在重新組建班委會過程中,學生反映,生活委員翁麗常常自自習課帶頭講話,課間吵鬧造成不良影響,我和班委會過論后決定撤換她。當宣布這一決定時,看到她情緒低低落,我沒有單批評她,而是關心她,告訴她我這樣做,是為班級包括她在內的全體同學著想。經過幾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她在各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在原班委會基礎上,根據各班委的特長進行了適當調整。
第三,組織了“學雷鋒日”“環保日”“籃球賽”“社會調查”等一系列活動,在活動組織和實施中,逐漸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激發了學生高度集體榮譽感,培養了他們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
第四、針對后進生,我分別采取了個別談心,道德談話,個別輔導方式,在促進學生轉變中起了較好的作用,同事也壯大了班集體。比如,我班賴明同學牌氣暴躁,常仗著大塊頭與同學打架,與老師頂撞,但他們特別擅長體育運動,尤其是籃球打得好,當時恰逢學校組織班級間籃球賽,我意識到轉化的機會來了。我找到他研究如何排兵布陣,并請他做班級籃球隊隊長,他很感動。賽場上,賴明奮力拼搏,表現出色,我班取得了第一的成績。我趁熱打鐵,又推薦他做體育委員,得到全體同學同意。在此基礎上,我又找賴明談話,希望他珍惜大家對他的信任。從此,他從班級“反叛者變成了“主人翁”,直到初三以良好成績畢業。
問題:結合材料說明該班主任老師培養班集體的主要方法(18分)
【參考答案】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務。班主任進行班集體建設把握如下策略:
確立班級共同奮斗目標。和全班同學討論確定班集體的發展方向,最終確定了近期(兩個月),中期(一學年)和遠期(畢業前)班集體的目標。
選拔和培養班干部。在重新組建班委會過程中,在原班委會基礎上,根據各班委的特長進行了適當調整。
建立嚴明的班級紀律,班干部有錯誤也不姑息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組織了“學雷鋒日”“環保日”“籃球賽”“社會調查”等一系列活動而耐心做個別教育工作。針對后進生分別采取了個別談心,道德談話,個別輔導方式,在促進學生轉變中起了較好的作用,也壯大了班集體。
31、材料高一女生馬英前幾天向班主任廖老師傾訴了自己的煩惱。她感覺自己喜歡上了班里的男生周勇,上課時,總是走神,不由自主的看周勇在干什么,下課后,她的目光總是跟隨周勇的身影;如果看不到周勇,她就心神不定,書也看不進去。她對目己目前的狀況非常憂慮,擔心被父母,老師發現。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會因此下降。她十分因擾,問廖老師自己該怎么辦?
問題:(1)請根據中學生異性交往特點分析案例中馬英的問題。(10分)
(2)如果你是馬英的班主任會提出什么建議?(8分)
(1)參考答案:中學生異性交往特點與異性交往的需要與實際交往狀況存在差異;異性交往主要傾向于友誼的交往疢往動機的多樣性以及趨于強烈化。
(2)【參考答案】培養健康交往意識,做到落落大方引導學生廣泛交往把握好深法穩重大方,對異性有禮有節。引導學生注意交往的分寸,避免產生早戀。
歷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6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 分鐘,滿分為150 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在科學分類中,首次將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劃分出來的學者是(B)
A、盧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人類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A)
A、《學記》 B、《孟子》
C、《論語》 D、《中庸》
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對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有能動作用,這說明教育具有(D)
A、歷史性 B、階段性
C、社會生產性 D、相對獨立性
4、科學技術知識的再生產有多種途徑,最重要的途徑是(D)
A、社會生活 B、科學實驗
C、生產勞動 D、學校教育
5、“再生產科學所必要的勞動時間,與最初生產科學所需要的時間是無法相比的,例如學生在一小時內就能學會二項式定理,這表明教學活動具有(B)
A、引導性 B、簡捷性
C、直接性 D、實踐性
6、發達國家已經普及12年義務教育,而發展中國家一般僅普及9年義務教育,這說明從根本上制約教育發展規模和速度社會因素是(B )
A、政治經濟制度 B、生產力發展水平
C、人口數量和質量 D、社會意識形式
7、我國學校德育包括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是( C)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紀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紀律教育
8、張校長特別重視學校文化建設,提出“讓學校的每一面墻都開口說話”,促進學生品德發展,張校長強調的德育方法是(A)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鍛煉法 D、說服法
9、美國學者羅杰斯認為,人皆具有先天的優良潛能,教育的作用做于使之實現。由此,他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發學習”的教學模式,該模式稱為(C)
A、指導性教學 B、情境教學
C、非指導性教學 D、程序教學
10、學校課程有多種類型,其中最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人類取得的經驗和科學認識的課程是(A)
A、學科課程 B、經驗課程
C、活動課程 D、隱性課程
11、以一定的課程觀為指導,制定課程標準,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預設學習活動方式的過程是(D )
A、課程評價 B、課程實施
C、課程組織 D、課程設計
12、維果茨基認為評價人類發展應該從四個層面進行,除了微觀、個體、社會歷史之外,第四個層面是(B )
A、文化層面 B、系統層面
C、技術層面 D、規范層面
13、當人們聽到一種自己覺得可怕的聲音時,往往會感到發冷,甚至起雞皮疙瘩,這種現象稱為(C)
A、適應 B、對比
C、聯覺 D、后像
14、隱蔽圖形測驗中,要求被試在較復雜的圖形中(見圖1中的右圖)把隱蔽在其中的簡單圖形分離出來(見圖一中的左圖)。有些被試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擾,從復雜圖形中迅速、容易地分離出(知覺到)指定的簡單圖形。這些被試的認知方式為(C)
A、整體型 B、序列型
C、場獨立型 D、場依存型
15、學習了三角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之后,學習梯形的面積公式就比較順利,這種遷移屬于(D)
A、零遷移 B、逆向遷移
C、負遷移 D、正遷移
16、在心理學實驗中,為了使小狗能夠區分開圓形光圈和橢圓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圓形光圈出現時才給予食物強化。而在呈現橢圓形光圈時不給予強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學會只對圓形光圈做出反應而不理會橢圓形光圈。該過程稱為( A)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獲得 D、刺激消退
17、初一學生許明努力學習就是想獲得親朋好友的贊揚,根據奧蘇泊爾的相關理論,驅動許明行為的是(B )
A、認知內驅力 B、附屬內驅力
C、自我提高內驅力 D、成就內驅力
18、沙赫特—辛格的情緒理論認為,對情緒產生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環境 B、生理
C、刺激 D、認知
19、在對學生李剛網絡成癮的干預中,老師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覺自己想上網就用力拉皮筋彈自己,這位老師所要求的方法稱為(B)
A、強化干預法 B、厭惡干預法
C、轉移注意力 D、延遲滿足法
20、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訓班教學測驗中,關于學校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學員們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種。其中,正確的是(A)
A、學會調適和尋求發展 B、學會調節和學會適應
C、學會調適和尋求健康 D、適應學習和適應社會
21、江金當了一段時間教師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夠適應教學的基本要素,此時他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如何提高學生成績、教好每一堂課。按照福勒的教師成長階段論,江金處于(C)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情境階段 D、關注自我階段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并判斷理由。
2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參考答案:此題說法正確。教育的社會屬性包括、永恒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其中相對獨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別是、質的規定性、歷史繼承性、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任何教育都具有歷史繼承性,教育要注意繼承與發揚本民族的傳統。
23、教學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參考答案:此題說法正確。教學是在國家教育目的`規范下,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個人全面發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是培養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學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基本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也是實現學校教育目的的途徑。
24、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參考答案:此題說法錯誤。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時間把注意力集中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對象或活動上的特性,它是主動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質;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的對象吸引去的現象,它是被動的,是注意穩定性相反的一種現象。不能將二者混同,故上述說法是錯誤的。
25、學生知識越多,說明學生能力越強。
參考答案:此題說法錯誤。知識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特征與聯系的反映。能力是指直接影響個體的活動效率,并促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并能推動能力的發展,能力影響知識的掌握水平和學習進度。但是知識的掌握并不必然導致能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只有達到熟練程度,通過廣泛遷移,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故上述說法不正確。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教材編寫的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1)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教材是直接反映教學內容的,所以在內容上一定要準確無誤。同時各學科教材還必須體現一定思想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學中,力求結合本學科特點和不同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學生進行具體生動的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2)知識的內在邏輯和教學法要求的統一。教材體現為傳授知識的邏輯性和連續性,所以編寫教材時既要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順序,還要符合知識的邏輯順序。只有把兩者統一起來教材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3)易懂性。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教材內容的敘述要簡明、準確、生動,標題、結論要醒目,字體大小、用詞要適當。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讀懂教材。
(4)理論與實踐統一。教材既要有理論,又要通過實踐來驗證理論。教材要結合實際材料來論證理論。使學生通過教科書的學習既學會了理論,又能較好地應用理論。
(5)教材應具有開放性,應有利于學生改變呆板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踐、資料搜集、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和反思活動,從而實現其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拓展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6)教材應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時恰當地反映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果,增強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克服學科中心主義傾向。
27、簡述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參考答案:(1)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2)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熱心班主任工作;
(3)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4)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學知識和一定的教學能力;
(5)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較強的責任心。
28、學習動機的定義與功能是什么
參考答案:(1)學習動機的含義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并將學習活動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這種動力機制表現為推力、拉力和壓力三種動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2)學習動機的功能 ①激活功能 ②指向功能 ③維持功能
29、加涅將學習結果分為哪幾類
參考答案:加涅根據學生的學習結果,把學習分為如下五類、
(1)言語信息的學習即掌握以言語信息傳遞的內容,學習結果是以言語信息表現出來的,幫助學生解決“是什么”的問題。
(2)智慧技能分為辨別、概念、規則、高級規則(解決問題)等。
(3)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有內在組織的才能,這種才能使得學習過程的執行控制成為可能。
(4)態度指對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動。包括對家庭、社會關系的認識,對某種活動產生的情感等。
(5)動作技能又稱運動技能,如體操運動、寫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開學不久,班主任賈老師發現明朗同學不喜歡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做小動作,不按時完成作業。賈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發現明朗雖然有不少缺點,但也有優點,需要肯定和鼓勵。于是,賈老師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也有優點,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現。這樣吧,我限你在兩天內找找自己的優點,如實向我匯報,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钡谌,明朗找到賈老師,很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心腸好,力氣大,畢業后想當兵!辟Z老師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心腸好,樂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這種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衛家園,是很光榮的事,你的理想很實在。不過當兵同樣需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需要有真才實學!甭犃死蠋煹脑挘骼誓樕下冻隽宋⑿。從此,明朗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1)結合材料,談談賈老師主要遵循了哪一德育原則?(6分)
(2)貫徹這一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12分)
參考答案:(1)材料中體現的德育原則是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長善救失,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材料中賈老師能夠了解到并認可學生心腸好、樂于助人、力氣大等優點,同時也教導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了這一原則。
(2)貫徹這個原則的基本要求、①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②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③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31、材料:
下面是有關中學生的幾個生活情境:
情境1:一天放學后,高一學生張欣因送生病的同學,回家時間比平時遲到了一個多小時,當張欣一推開家門時,著急的媽媽便過去說了她幾句,話里沒有任何指責的意思,只是囑咐女兒不要回來太晚了。但是,張欣頓時暴跳如雷,“你不相信我!”她叫到,“你們總是告訴我該做什么,你們根本就不相信我!”她的情緒非常激動,頭也不回地走出家門。
情境2:初二學生王芳非常喜歡好朋友麗麗,在她眼里,麗麗簡直就是個完美的人,她不容同學說麗麗的壞話。可是有一天,當王芳聽說好朋友麗麗把自己告訴她的秘密告訴了別人,便匆匆找到了麗麗,對著她大聲呵斥,指責她是一個騙子,再也不信任她了。
情境3:初三數學模擬考試試卷發下來了,岳勇取得了他上初三以來最好的成績,他非常高興,興奮不已,真想大聲歡呼。但當他得知本次考試中大多數同學都考得不好時,他控制了自己內心的激動,表現出若無其事的樣子。
(1)結合材料,分析中學生的情緒發展的主要特點。(9分)
(2)如何引導中學生進行有效的情緒調節?(9分)
參考答案:(1)青少年情緒體驗跌宕起伏、劇烈波動。具體表現在、 ①爆發性和沖動性。情景一中的張欣在媽媽表達了關心之后“暴跳如雷”,情景二中的王芳對好朋友“大聲呵斥”,都是情緒外化的表現,體現出了爆發性、沖動性的特點; ②外露性和內隱性。一方面中學生樂于表達自己的情緒,當同時由于自控能力的增強而表現出一定的內隱性。情景三中的岳勇成績滿意很想大聲歡呼是情緒外露性的表現,但在同學面前能表現出“若無其事”體現了情緒的內隱性。除此之后,中學的情緒還具有不穩定性和兩極性、心境化和持久性的等特點。在開展教育活動時,要關注青少年的階段性特征。
(2)采用正確恰當的方法指導中學生進行情緒調節、 ①敏銳覺察情緒;②平和接納情緒狀態;③正確調整情緒;④有效表達情緒;⑤保持和創造快樂的情緒。
【歷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相關文章:
歷年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7套)10-09
2024上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10-09
最新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備考模擬試題及答案03-10
歷年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8套)10-09
歷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6套)10-09
2024上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解析10-09
2017護士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