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能力》鞏固試題及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試題,試題可以幫助主辦方了解考生某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狀況。你所了解的試題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能力》鞏固試題及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能力》鞏固試題及答案 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赫爾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边@說明了教學過程具有( )特點。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B.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C.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
D.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作用相結合
2.王老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讓學生談談如何合理正確地使用網絡。學生們探討得很激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王老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是( )。
A.講授法
B.演示法
C.參觀法
D.討論法
3.人們根據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規則解決問題,從給予的信息中產生邏輯的結論是( )。
A.聚合思維
B.發散思維
C.常規思維
D.創造性思維
4.下列選項屬于負強化的例子是( )。
A.當小剛犯錯時媽媽拿走他最喜歡的玩具
B.小紅乖乖吃藥后爸爸就不讓去醫院看病了
C.老師通過懲罰小明警示其他搗亂的學生
D.小王不做作業爸爸就不讓他玩游戲
5.關于陳述性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主要反映活動的具體過程和操作步驟
B.說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來區別和辨別事物
D.是一種實踐性知識
6.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一過程的教育家(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7.當有學生中暑時,下列選項中做法錯誤的是( )。
A.將病人搬到陰涼通風處
B.用浸濕的冷毛巾敷在頭部
C.讓病人躺下,墊高頭部
D.服用仁丹或十滴水等藥物
8.宋朝王安石寫過一篇《傷仲永》的短文,說江西金溪有個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時候比較聰明,5歲時就能作詩,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及時的教育培養,12~13歲時寫的詩已經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歲左右,則“泯然眾人矣”。這說明( )。
A.遺傳素質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條件和教育對人發展的重要意義
D.社會環境是影響人發展的重要因素
9.“水漲船高”“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根據評價所參照的標準不同,屬于( )。
A.相對性評價
B.絕對性評價
C.個體內差異評價
D.總結性評價
10.某一測驗多次實驗后所得分數穩定、一致程度稱為( )。
A.難度
B.效度
C.信度
D.區分度
11.有的小學生平時努力學習是為了考一百分,為了得到父母的獎賞,這些行為動機屬于( )。
A.直接的近景動機
B.間接的近景動機
C.間接的遠景動機
D.直接的遠景動機
12.某學生活潑、好動、樂觀、靈活,喜歡交朋友,愛好廣泛,但穩定性差,缺少耐性,見異思遷。他的氣質類型屬于( )。
A.多血質
B.膽汁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1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學校美育內容的是( )。
A.形式教育
B.理想教育
C.藝術教育
D.活動教育
14.馬卡連柯曾指出:“每當我們給個人一種影響的時候,這影響必定同時應當是給集體的一種影響。相反地,每當我們涉及集體的時候,同時也應當成為對于組成集體的每一個個人的教育!贝搜哉擉w現了哪種班級管理模式?( )
A.常規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15.心理輔導的目標有兩個,一是( ),二是尋求發展。
A.行為矯正
B.學會適應
C.克服障礙
D.學會調適
16.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普遍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班級授課制
B.分層教學
C.小組合作學習。
D.小班教學
17.夸美紐斯說:“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進行教學,那就是說應該盡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放在面前,讓學生去看看、摸摸、聽聽、聞聞等。這符合( )教學原則。
A.直觀性
B.循序漸進
C.鞏固性
D.因材施教
18.小強考試前緊張,憂心忡忡,考試時無法集中注意力,發揮失常,他的癥狀屬于( )。
A.考試焦慮癥
B.考試強迫癥
C.考試抑郁癥
D.考試陣發性緊張癥
19.狹義的教育目的指學校教育,廣泛意義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
A.家庭教育
B.社會教育
C.學校教育
D.一切教育
20.上課的過程中,有一學生姍姍來遲,并且不打報告就闖入教室,老師示意他馬上坐下,投入課堂,然后繼續講完要講的重點內容,在其他學生做題之時,再走到學生身邊,處理這件事情。老師這樣機智的應變體現了教師( )的勞動特點。
A.示范性
B.復雜性
C.創造性
D.長期性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實施要求。
22.簡述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23.簡述維持課堂紀律的策略。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材料:
班里的某一女生是最令我頭痛的一個學生,由于家庭變故,她對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上課要么擾亂他人學習,要么情緒低落。上課遲到,不做作業,上課睡覺更是家常便飯。各門功課單元測試不及格,科任老師經常向我告狀。她已經成為學校“有名”的女生,真讓我頭痛。我一次次找她耐心談話給她講道理,幫她分析原因,然后又找時機給她分配一些小任務,并給予適當地表揚.慢慢地幫她找回了信心,F在只要她的學習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使她時時能夠感到老師在關心她,信賴她。她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看到了自身的力量,獲得了成功的喜悅與自信。
問題:
(1)這位教師運用了哪種德育原則?(8分)
(2)在教育過程中如何貫徹這種原則?(12分)
25.材料:
六年級四班是學校出了名的“搗蛋”班級,很多老師都不愿意到該班去上課。這學期,學校安排張老師擔任四班的語文老師。第一天上課時,張老師還在樓梯間就聽到班里傳出的喊叫聲。在課堂上,同學們說閑話、吃東西、隨意走動的現象比比皆是,即使聽課的同學也時常問一些與主題無關的問題,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弄得張老師筋疲力盡,哭笑不得。
問題:
(1)面對這樣的班級,你將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8分)
(2)你會怎樣來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12分)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這句話體現了教育性教學原則,即教學過程是知、情、意的統一。
2.【答案】D。解析:老師讓學生對課題進行討論,所以使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法。
3.【答案】C。解析:常規思維又叫再造性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慣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4.【答案】B。解析:負強化是指撤銷一個厭惡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發生的概率。B選項就是典型的負強化;A和D選項屬于負懲罰,是指撤銷一個愉快刺激,從而降低其行為發生的概率;C選項屬于替代強化。
5.【答案】C。解析: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它是個人有意識地提取線索,因而能夠直接加以回憶和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征和狀態,用于區別和辨別事物。這類知識主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A、B、D項描述的都是一種程序性知識。
6.【答案】A。解析:孔子將學習過程概括為學一思一行。
7.【答案】C。解析:有人中暑時,首先將病人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讓病人躺下,但頭部是否需要墊高應視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然后解開病人衣領。用浸濕的冷毛巾敷在其頭部,再服用一些仁丹或十滴水等藥物。
8.【答案】C。解析:后天的生活條件和教育對人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眾人,是由于后天缺乏良好生活條件和教育培養。
9.【答案】A。解析:相對性評價又稱為常模參照性評價,是運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的評價。它主要依據學生個人的學習成績在該班學生成績序列或常模中所處的位置來評價和決定他的成績的優劣,而不考慮他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八疂q船高”“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體現了相對性評價。
10.【答案】C。解析: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測驗在多次施測后所得到的分數的穩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時間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內容和不同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
11.【答案】A。解析:小學生考慮的是對學習結果的直接追求,所以是直接動機,并且與近期目標相聯系,所以選A。
12.【答案】A。解析:多血質反應迅速、活潑好動,但情緒不穩定。
13.【答案】D。解析:學校美育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形式教育、理想教育和藝術教育。
14.【答案】B。解析: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平行管理的提出者為馬卡連柯。
15.【答案】D。解析:心理輔導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學會調適,二是尋求發展。
16.【答案】A。解析:班級授課制是當前世界范圍內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17.【答案】A。解析:直觀性指教師應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看一看,聽一聽,看實物或者圖像就是通過生動的表象,全面掌握知識,所以選A。
18.【答案】A。解析:小強的癥狀屬于典型的考試焦慮癥。
19.【答案】D。解析:廣泛意義上的教育目的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所以是一切教育之中。
20.【答案】C。解析:這種隨機應變的行為叫作教育機智,體現了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二、簡答題
21.【參考答案】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啟發的首要問題。
(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揚教學民主。
22.【參考答案】
遺傳素質作為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之一,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是指:
(1)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遺傳素質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過程和階段。
(3)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在構成身心發展的個別特點上具有一定的影響。
23.【參考答案】
(1)建立有效的課堂規則;
(2)合理組織課堂教學;
(3)做好課堂監控;
(4)培養學生的自律品質。
三、材料分析題
24.【參考答案】
(1)材料中的教師主要運用了疏導原則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所謂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材料中的教師通過耐心談話,及時表揚、激勵等做法最終使學生明確了做人的道理,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認識,最終起到了良好效果。
(2)在教育過程中貫徹疏導原則有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僦v明道理,疏導思想。材料中的教師找學生談話,給她講明道理,分析學生身上的問題,從改善學生的道德認識人手。
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材料中的教師,通過給學生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務,幫助她獲得自信,重新認識到自己身上的優點。
、垡员頁P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材料中的教師及時對學生表現出的積極性和微小進步給予肯定,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有助于培養該學生的優良品質。
25.【參考答案】
(1)這樣的班級教育基礎較差,需要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在建立正常秩序的過程中,教師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們來帶動全班同學;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級秩序,不要輕易去改變它;不斷讓學生體驗到正常的秩序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所帶來的便利與成效。
(2)我會通過深入了解班級特點,采取符合班級學生意愿的領導方式,在課堂管理中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
、倜鞑烨锖.要求教師盡量避免被少數幾個學生所吸引或只與少數學生交流。
、谝恍亩嘤.同時監督幾個活動。
、壅w關注,調動盡量多的學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
、茏儞Q管理,靈活地采用多種多樣的手段使學生順利地從一種活動過渡到另一種活動。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能力》鞏固試題及答案 2
1.人的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表明了個體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答案】B
【解析】身心發現的階段性主要體現在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上。
2.有一種學說認為,學習是個體利用智慧對情境與自身關系的頓悟。該學說的創立者是( )。
A.布魯納
B.苛勒
C.奧蘇伯爾
D.加涅
【答案】B
【解析】本題屬于苛勒的完形一頓悟說?晾照J為,學習是個體利用本身的智慧與理解力對情境及情境與自身關系的頓悟,而不是動作的累積或盲目的.嘗試。
3.當你在閱讀過程中意識到自己沒有理解某個術語,這一過程屬于( )。
A.元認知計劃
B.元認知監視
C.元認知調節
D.元認知體驗
【答案】B
4.首創全身松弛訓練法的心理學家是( )。
A.斯金納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答案】D
【解析】全身松弛訓練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紀20年代首創。
5.老師經常用發小紅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勵學生的良好行為,這種改變學生行為的方法是( )。
A.示范法
B.系統脫敏法
C.代幣獎勵法
D.認知調適法
【答案】C
6.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的編寫者是( )。
A.陶行知
B.楊賢江
C.廖世承
D.潘菽
【答案】C
【解析】我國的教育心理學最初是從西方引進的,l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7.根據研究的功能,可將教育科學研究分為( )。
A.發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B.發展性研究、應用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C.基礎性研究、發展性研究、應用性研究
D.評價性研究、基礎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答案】A
【解析】考查教育科學研究的類型以及對分類方法的理解,根據教育科學研究的功能,可以將教育科學研究分為發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8.班主任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影響個人,又通過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為( )。
A.常規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和理
D.目標管理
【答案】B
9.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進行管理的目標屬于( )。
A.常規管理目標
B.非常規范管理目標
C.日常管理目標
D.生活管理目標
【答案】A
10.小明期中考試不理想,父母答應如果期末考試能考好,就給他買電腦,于是小明刻苦地學習,期末考試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從學習動機理論來看,這屬于( )。
A.直接近景性動機
B.直接遠景性動機
C.間接遠景性動機
D.間接近景性動機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習動機,具體考查遠景性動機與近景性動機的區分。近景性動機指與近期目標相聯系的一類動機,它又分為間接近景性動機與直接近景性動機。題干所述為父母意愿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屬于間接近景性動機。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能力》鞏固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年導游資格證考試鞏固試題及答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