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建立
無論什么樣的企業,其企業文化的前提和基礎都應該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合理訴求、基本感情和個人信仰與追求,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企業最大限度的凝聚力和執行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找到最能激發員工潛能的基本信念、道德標準和文化淵源。而國學正是我們共同的文化根脈,如果能夠將國學作為當代企業文化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那么必將給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推動力量和創新活力,企業也才會真正基業長青。
一、國學在企業文化中的經世致用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釋道三家等,儒家貫穿并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的概念雖然很廣泛,但主要強調的是入世的哲學,其核心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具有很強的經世致用價值。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今有“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來,必須回過頭去汲取2500年前孔子的智慧。”的言論,由此可見儒家文化具有很強的經世致用性,F代國學更是在繼承了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廣泛地融合了西方先進文化,更具包容性和實用性。
一個企業如果在管理創新的問題上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是借鑒引用一些大企業的理念口號為指導,并采用強行灌輸的方式進行推廣,對職工的思想觀念可能起到一定的轉變,但是很難落實到行動上,就造成了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由于缺乏系統高效的企業文化體制,對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也只能是頭疼治頭、腳疼醫腳,更沒有更和諧、更明智的文化核心思想來指導方向和定位,那么企業的發展遲早會陷入瓶頸,企業員工的歸屬感喪失,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將大打折扣。
二、“和諧”觀念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應用
在現代企業文化中,和諧對企業的管理、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強大的企業,它的各個部門、各機構應該是統一協作的。企業的和諧發展離不開“仁”, 在整部《論語》中“仁”字就出現了104次,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字,“仁”指的就是安身立命之本,強調的是克己復禮、修身養性。
很多企業借用或者參照其他比較成功的理論為己用,而忽視了大環境下需要立身本位的企業文化,不明白應該以何種成熟的文化主旨來引導企業發展,F代企業所用的多為淺顯的理論和簡單的形式主義,借用看來的或者是東拼西湊的各種理論來為企業安身立命。而當企業中發生問題時,單純的觀念或者套用來的模式,并不能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的癥結,正所謂“治標不治本”。這樣長此以往,問題只會越來越多。所以學習借鑒外來文化一定要講求實際,要把是否促進和諧作為一個重要基礎和標準。同時要吸取國學中的“和諧”觀念,在此基礎上,構架系統完備的和諧文化體系,大力倡導和諧文化,并將和諧文化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
三、“義”是企業誠信的保障
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最早提出了“義”的觀念,義者宜也,就是做應該做的事,把義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提出了“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觀念,把“義”與“仁”、“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其中的“仁義”成為社會道德的核心!睹献・離婁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要做到“義”,第一前提就是要誠信。要講求誠信,就必須嚴于律己,國學中提出“慎獨”的觀點,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誠信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對自身一種道德要求,只有自動自發、自覺自勵的誠信才會經受住各種困難的挑戰。
四、包容思想是豐富企業文化的前提
國學博大精深,綜合了各類哲學流派,具有很強的包容性,縱觀文化史的發展規律,各種文化及思想流派在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同時,不免與其他文化產生矛盾甚至沖突,而國學的包容性則為各種文化及思想流派提供了一個軟著陸場,使它們得以良性發展,不會因各自的不同而產生對立面。各種競爭在現代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推動企業前進的同時,也使得企業內部的文化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如果不對其加以控制,就會導致思想渙散,失去統一的思想和方向,而國學中“求同存異”的思想正好為企業內部的多元思想提供了一個整合的平臺。
企業文化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一流的企業做文化,二流的企業做標準,三流的企業做品牌,四流的企業做服務,末流的企業做制造。企業文化決定著企業的特征和企業的發展,只有積極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基因,結合企業自身資源條件,建設起創新的和諧的特色企業文化體系,才有可能提高自身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國學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建立】相關文章:
建立企業文化的功能07-11
如何建立企業文化08-01
企業文化體系的建立06-24
怎樣建立企業文化10-27
國學與企業文化的關系09-06
要如何建立企業文化08-02
企業文化構建的國學智慧10-09
有關于如何建立企業文化05-14
影樓如何才能建立企業文化09-16
如何建立企業文化的評價體系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