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讀小議民族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運用
解讀小議民族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運用
通過高校舞蹈專業實現民族舞蹈的教學和傳承,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與舞蹈有關的民族歷史、文化、宗教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并且通過視頻、照片、音樂等資源的運用,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讓他們更加真實、全面地感受民族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面貌。同時通過教師循序漸進的引領,讓學生進入學習和實踐,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民族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實踐方式
在高校舞蹈專業中,教師的教學需要通過課堂教學和文化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民族的文化內涵,掌握舞蹈的精髓,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實現民族文化的發展。
(一)實現文化閱讀
對于民族文化的閱讀和掌握,是學生理解并實現高效學習民族舞蹈的前提條件。教師通過對民族文化和歷史的講解、視頻欣賞和實地考察,不僅可以讓學生對于舞蹈的藝術起源擁有初步的感性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過程中體會該民族在發展過程中的精神和強大生命力,讓學生在進行實地考察中、實現文化閱讀的過程中和當地民族群眾友好相處,并為學習和體驗民族的舞蹈文化和思想內涵提供必要的思想前提。
(二)進行肢體寫生
無論舞蹈表演還是其他藝術形式的表演,藝術工作者經常會用到范兒這個詞。在民族舞蹈中,范兒就是民族舞蹈的原生態氣息和核心內涵。想要在民族舞蹈的表演中擁有范兒,教師不僅要實現讓學生進行民族文化的閱讀和掌握,還必須讓學生在充分融入與民族生活息息相關的真實現場中進行體驗。這就是所謂的肢體寫生。具體來說,這要求師生到民族舞蹈的發源地,零距離地感受該民族人民的生活,感受和觀察他們的生活和作息,通過日常行為去學習和感悟他們的身體動作和相關的生活實踐。究其原因,這是因為舞蹈并非單純通過精神而產生,而是同時具備了生活實用價值的元素,使其成為精神文化和人文生活相結合的有機統一體。
比如川西地區的羌族同胞由于世代生活在山區,因此他們在日常的勞動、放牧、走親訪友基本都通過步行完成。由于川西地區地勢險峻,懸崖陡峭,在山路中雙向行走時必須側著身體慢慢移動,身體的重心移動時明顯具有滯后的特點。而這個特點則成為了羌族舞蹈中以膝蓋抖動為基礎的小腿悠動畫圈律動,以及小腿分別向里外畫圈、腳的左右換跳和交替點踏等動作。而學生通過在川西地區感受羌族同胞的生活后,就可以在實際的體驗中理解相應的民族舞蹈產生原因和學習方法,為深入學習民族舞蹈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完全通過這種肢體寫生實現舞蹈的學習,對于如今的高校教學而言并不現實。但是這的確屬于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有能力的學校和教師,還是應當通過這種回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實現學習效果的真正提高。
(三)基礎訓練組合
在經過必要的文化閱讀和肢體寫生后,回歸課堂的教學才是民族舞蹈教學最重要的環節。在教室進行民族舞蹈的基礎訓練,是進行民族舞蹈學習的下一個階段。而這個階段的實現目的則是讓學生通過訓練了解并掌握民族舞蹈的基本形態、情態和韻律、節奏內容。訓練的過程必須實現難度的循序漸進,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編排時必須有針對性,并根據民族舞蹈的特點和風格,為學生重點講解動作的力度、幅度、速度和相應的發力點,并且對于核心動律與基本形態的重要性也必須做特別的展示,讓學生擁有較強的動作記憶。
比如在一般情況下,羌族舞蹈都是由基本律動訓練、胯部訓練和小腿畫圈訓練三個部分構成。針對基本律動訓練,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與配合的練習,并以此為基礎精準掌握羌族舞蹈的獨有特點;而對于胯部訓練,教師則應當按照節奏和方向的不同進行單獨的教學;至于小腿畫圈訓練,重點則要放到對腳下靈活多變的舞步和節奏的把握。
(四)完成組合編排
實現舞蹈的組合編排,可以讓學生對民族的舞蹈風格進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這是民族舞蹈的深入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民族舞蹈中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風格進行組合性的訓練,并通過多種編排方法讓整個舞蹈更加完整。比如:
1. 分解與整合
這主要對一個特定的具體動作進行可變性的研究,進而實現動作的分解。在進行編排教學的組合時,教師可以通過動態或節奏入手的方法進行切入,并利用時間、空間和力量的變化,讓舞蹈動作在保持其統一性的同時,保留甚至強化舞蹈的風格特征,讓舞蹈動作實現內容的豐富、多元。
2. 舞句重復
利用舞句的重復,教師可以將舞步動作進行連接和美化,但是每個舞步和舞句之間又具有獨立性。在民族舞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這些舞句處理為通過同一個舞姿搭配上不同步伐的重復,并且這種舞姿的表現方式強化可以為舞蹈的感官效果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3. 連接轉換
連接是讓整個舞蹈的組合編排顯得更加流暢與協調的方法,也是進行動作之間、舞句之間的有機排列組合。在實現連接之后,教師還要讓舞句間擁有過渡的動作,讓組合編排能夠在整個舞蹈的過程中更加流暢與和諧。
4. 場景設計
這是風格性組合訓練的高級階段。由于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舞蹈都是在特定的場景、時間、人物、方式和服裝中進行。因此教師在進行舞蹈的編排時,還必須根據舞蹈所表達的不同意義進行不同的場景設計,讓舞蹈所表達的內涵可以更加具體和生動。
二、民族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注意問題
對于具有自己獨特文化歷史和風俗習慣的民族,實現對其舞蹈藝術的學習和傳承并非簡單地將舞蹈的方法掌握即可達到目的。這不僅是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的問題,更是有效地把握民族文化內涵和精神核心的過程。筆者對民族舞蹈在高校舞蹈中的教學分析后認為,高校舞蹈教師在進行民族舞蹈的教學和傳承過程中,還應當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警惕和民族脫節的形式主義
在進行民族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有少數教師因為缺乏對民族舞蹈的精神文化內涵認識,或對身體語言的研究深度不夠,因此對于民族舞蹈的教學只是表象模仿和流于形式。這種教學的結果不僅缺失了舞蹈所表現的民族文化核心和精神內涵,舞蹈中應有的范兒也由此蕩然無存。所以,所有的高校民族舞蹈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的高效,必須將相關的民族文化和思想內涵知識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必要時可以加入道具、音樂和服飾進行訓練。有條件的學;蛘呓處焺t可以按照上文所述的方式通過實踐的方式到當地進行人文閱讀。
(二)防止與文化脫離的簡單模仿
和形式主義相反,個別教師在進行民族舞蹈的教學時,由于將具有民族特點的生活動作進行簡單機械的模仿,因此對于舞蹈的身體語言教學往往生搬硬套、內容粗糙,藝術性也因此無法具體地體現。
如今,在藝術界非常流行原生態特色,這是指將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樣式,通過對生活動作的抽象處理和美的提煉,并通過夸張的方法進行體現。在民族舞蹈中,原生態舞蹈恰好是在面對民族舞蹈藝術脫離民族文化和生活的狀況下提出來的概念,為傳承民族文化、發揚民族藝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弘揚生命和文化的傳承精神
藝術教育的本質是對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民族舞蹈教學也是如此。同時這也是進行高校舞蹈教育中應當高度關注的重點內容。在民族舞蹈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實現文化的高度認同感,并積極主動地吸收民族精神的精髓,實現傳承。比如舞蹈體語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讓舞者在進行舞蹈的學習和表演時,能夠將民族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思想進行表現和傳承,同時為觀眾帶去心靈上的交流,實現民族文化的拓展和發揚。
舉例而言,在羌族的薩朗舞中,當學生和羌族的姐妹們攜手舞蹈時,羌族強烈的民族融合與質樸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到古代羌族人們團結、互助的和諧生活。而觀眾通過舞蹈的欣賞,也可以實現情感的認同和靈魂的升華,在接受作品的同時將民族文化進行傳播和發揚,這也是進行民族舞蹈學習和表演的真正目的。綜上所述,在高校舞蹈教育中,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民族舞蹈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舞蹈能力的掌握和提升,對于他們感悟和傳承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解讀小議民族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運用09-16
舞蹈服飾在民族舞蹈中的運用07-18
民族舞中舞蹈技巧的運用09-08
民族舞蹈元素在廣場舞中的運用06-02
民族舞蹈動作如何運用07-17
論高校舞蹈啦啦隊中街舞文化元素的運用07-14
舞蹈欣賞在少兒舞蹈教學中的作用07-06
淺議少兒民族舞蹈教學09-09
舞蹈中形體舞蹈的作用09-08
民族舞蹈教學中如何保存民族舞的原汁原味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