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養生知識之冬季如何養陽氣
冬主“藏”,養生應該注重養陰藏神,這樣才能保持精力充沛。黃帝內經曰“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目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中醫養生源遠流長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醫養生知識之冬季如何養陽氣,歡迎閱讀。
中醫保精氣壯陽氣必知七個妙招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后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冬季養生主要指通過飲食、睡眠、運動、藥物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1、冬季保暖三個重點
冬季要保證頭暖、背暖、腳暖。女性在生理期還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特別是陽虛的人,這三個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襲。中醫的經驗是,“冬傷于寒,春必溫病!倍爝^分受涼,冬寒進入體內,到春天就會患溫病(是以發熱為特征的外感急性病,如流感等)。
陽虛體質的人,冬天做身體按摩時,要減少背部按摩的時間,最好使用紅外線烤燈溫暖背部。中醫認為,腹為陰,背為陽,背部裸露和按摩容易擾動陽氣而導致陽氣外越。相反,應該重視陰經的保健,可以在位于胸腹部正中線的任脈上拔罐或艾灸,任脈與六陰經有聯系,稱為“陰脈之!,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梢灾攸c做膻中穴、神闕(肚臍)、關元(肚臍下四指)等穴位。
Tips:防感冒小偏方。如果不小心受涼風寒,可以用姜片、紅糖煮水喝。還可以用蔥白、姜片、糯米煮粥,加適量米醋,制成“神仙粥”,預防風寒感冒,效果非常好。
2、多曬背,壯陽氣
冬天是抑郁高發的季節,這與缺乏日曬有關系。冬季里中醫提倡“曬背”來養生。背部是身體最重要的七條運輸和管理陽氣的經脈匯集處,經常背對日光而坐,讓太陽把脊背曬得微暖,陽氣會通過背部穴位吸收到體內,然后運送到全身各處。當你曬了太陽感覺遍體和暢時,就是體內陽氣充足,經脈通暢的表現。陽氣補足了,我們又可以精神抖擻地享受生活。
Tips:冬天里的陽光情緒很重要。面對年終考核等職場挑戰也讓人感到壓力重重。養生專家提醒:遇到不順心的事要積極調整情緒。也可以通過傾訴、唱歌、理智的爭論等適當的方式宣泄出來,保持心態平和。
3、固腎藏精,有節制
進入冬季,腎經變得活躍起來,腎為先天之本,為藏精之府,冬天是養精藏精的最佳時節,腎虛的人在冬天里補腎最易見效。腎精主要靠養,節約使用,才能細水長流。
4、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此語出自《黃帝內經》,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點鐘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陽出來了,再起床。就是所謂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F代人不必拘泥于此,但是,在冬季適當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天黑早,陽氣收藏早,早睡可以養陽;天亮遲,陽氣升發也遲,晚起可以固陰精。
Tips:睡前醒后小儀式。晚上早點上床,練習瑜伽的打坐調息,或揉搓腳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熱后腰(腎腧穴),艾灸或熱敷小腹(關元穴),這些穴位有養腎安眠的作用。早晨醒來,不要急于起床。可雙手抱膝,讓背部在床上前后滾一滾。雙腿上舉,做空蹬自行車,先正向再反向。俯臥,頭腳盡量上翹,做小燕飛動作。活動一下身體的主要關節,使氣血通暢后再起床。
5、無泄皮膚——冬季運動要適度
中醫講冬季運動時要“無泄皮膚”,意思是不要讓陽氣從皮膚外泄。人體的皮膚好比大樹的葉片,夏季可以通過出汗幫助人體排毒,在冬天,則應該像松針一樣收攏,避免大汗淋漓,否則皮膚開泄,就會使陽氣走失,不利于閉藏。尤其是女性,陽虛、血瘀體質者較多,要特別小心,最好不要游泳,或者選擇室內游泳館,運動前要充分熱身,以強度適中的運動為主,讓身體發熱或微微出汗即可。
Tips:運動后要保暖。運動或出汗以后,要立即帶上帽子、圍巾和手套保暖。劇烈運動以后要等到心跳、呼吸基本正常后,再用溫水洗浴。浴后,要吹干頭發,穿戴好衣帽后再外出。
6、進補不忘控制體重
對于OL來說,冬季進補,最擔心的后果就是體重增加。女性35歲以后,可能會由于臟腑功能失調,經常有饑餓感,特別是在冬季,隨著食欲增強,不知不覺體重就上升了。下面兩個辦法,幫你解決進補和體重的難題,進補看口味。你的口味變了嗎?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發現自己口味的變了,比如以前口味清淡,現在愛吃咸的了;以前不愛吃糖,現在愛吃糖而且吃了以后有快樂的感覺。這些習慣的改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臟器的虛實。中醫認為,五味對五臟,即苦入心、辣入肺、酸入肝、咸入腎、甜入脾。想吃酸的,可能是因為肝火太旺。腎虛的人,本能地想補充咸的東西來調動腎氣。我們可以適度地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但不要嬌縱它,應該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食補措施。比如海參、海帶等海產品是咸味入腎的食品,可以用來補腎虛。茯苓、小米、蓮子可以健脾。西紅柿、柑橘、香蕉、紫米、枸杞可以養肝。
“素食進補”正當時。古時資源匱乏,進補葷腥給身體增加熱量來抵御嚴寒,F代社會,進補不一定要高脂肪高熱量。素食一樣可以溫經通絡。梨、藕、蘿卜如果生吃,就是寒涼之品,但是加熱熟吃,就不會傷身。還有桂圓、木瓜、百合、以及山藥、芋頭、紅薯等谷類;花生、杏仁、胡桃等干果素食,一樣可以進補到位。
Tips:經絡調節控制食欲。食欲過于旺盛,可以采用經絡調節。飯前按摩中脘穴,輕敲帶脈,或在經穴上拔罐,可以抑制食欲。中脘,在肚臍上方4寸。帶脈是橫穿過肚臍,象束帶一樣橫行于腹腰部的經脈。經常按摩帶脈,可以健脾,促進排便,有一定消脂減肥的作用。
7、小動作,暖身體
很多OL一到冬天就四肢冰涼,與痛經、感冒糾纏不清。冬天養生的原則是補腎強精。我們身體經絡中的腎經起自雙足的涌泉穴(足底前1/3之處的凹陷中),從足部強健腎經,相當于養護樹木的根基,可以讓腎臟中的精氣源源不斷。所以冬天可以多做一些按摩,充分調動自己身體中的元陽之氣,溫暖自己。
TIPS:每晚足浴,御寒補腎。從立冬開始,每晚臨睡前先用溫水泡腳,然后用力揉搓足底的涌泉穴,除了能暖身體御寒,還有補腎強身的作用。
當心這些食物損人陽氣
中醫認為,養生保健要從保護人體的陽氣入手。俗話說“病從口入”,飲食不當,是導致人體陽氣損傷的第一因素。陽氣是溫熱之氣,凡屬性質寒冷的食物,均會導致人體陽氣的損傷。
1、冷飲,請敬而遠之
首先是冷飲。尤其到了夏季,很多人為了消熱避暑,會飲用大量的冷飲,男性會大量地飲用冰鎮啤酒,女孩則嗜食冰激凌、喝冰鎮飲料,一般人又都有吃冰鎮西瓜等的習慣。這些寒涼之氣進入人體后,為了對抗這些寒氣對人體的損傷,人體就要耗傷大量的陽氣,這樣人體的陽氣會不斷地受到消耗。
2、海鮮,請食有節制
除了冷飲這種直接能感受到的低溫寒冷之品,還有很多食品、飲品,雖然感覺上溫度并不低,但是按照中醫藥屬性的劃分,多屬于寒涼之性,如海鮮類。在海鮮類產品中,除魚、蝦、鮑魚等極少數屬于溫熱之性,大部分均是寒涼的,像螃蟹、蛤蜊、生蠔等。所以,像螃蟹類的海鮮,一是不能吃太多,二是吃的時候一定要蘸著姜汁食用才行,用姜汁的溫熱制約它的寒涼之氣。有的人一吃螃蟹,就會出現胃痛,原因就是螃蟹的寒涼之性,損傷了胃陽。
有一位先生,他來就診是由于胃病,感覺胃中堵塞感很強,吃完飯就不停地打嗝、食物向上返,并且不時有胃脘疼痛,他說這問題已經4年多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癥狀是他每次胃一不舒服,腳面上的一根筋就疼痛,兩只腳都這樣。我仔細看了看,正好就是足陽明胃經的循行部位,說明他是典型的胃陽虛癥狀。再進一步聊天,知道他因工作原因,經常要陪人吃飯,常吃螃蟹等海鮮,而他又喜歡喝冰鎮啤酒,這樣幾年下來,就出現了現在這些問題。所以,我給予他溫補胃陽的藥物,同時讓他忌食冰鎮飲品和螃蟹,3周后,胃的癥狀消失了,腳面的疼痛也沒再犯。
3、水果并非越多越好
水果大多是屬于涼性的,諸如西瓜、梨、臍橙等,很多減肥的女孩子,常常不吃主食,而以水果、蔬菜為主要食品,日久同樣會出現陽虛寒盛的諸多癥狀,如痛經、月經量少、月經后期甚至閉經的情況,就是因為不食谷物、肉食等主食,而大量食入水果、蔬菜的緣故。沒有五谷、肉類補充陽氣,人體的陽氣得不到補充,且大量的水果、蔬菜又會不斷損傷人體的陽氣,最后發生陽虛寒盛,這種寒邪留滯于子宮內,形成“宮寒”,出現一系列的月經失調的病癥。因此,水果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健康,水果的食用也要有節制,空腹時不要食用,最好在飯后吃。
4、綠茶,飲用有度
同樣是茶,紅茶的性質偏溫熱,而綠茶的性質偏寒涼。綠茶有清熱去火的作用,適度飲用可以使人的咽喉、口腔、頭目等清爽舒適。但凡事就怕過度,綠茶喝得太多,就會削伐人體的陽氣,導致陽氣的不足。這種飲茶方式,弊大于利的。
同時還要注意,茶水不能空腹飲用,空腹飲用茶水,茶的寒涼之性會直逼下焦,損人真陽。很多人空腹飲茶后都有心悸、頭暈的癥狀,就是體內陽虛水泛的表現。正確的飲茶方法,應該是在飯后飲用,這樣既有助于消化,又可以清解火熱,且對人體沒有損傷。
5、晨起一杯涼開水的誤區
我有一個病人,是一位32歲的男士,因為過敏性鼻炎來就診。他每天晨起噴嚏連連,清涕不止。剛剛30歲,他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脫發,還有性功能減退等現象。這些現象已經出現2年,有逐漸加重的趨勢。我給他溫補陽氣的藥物治療,并告訴他飲食方面注意什么,讓他別喝冷飲,別吃太多水果。他看完病,已經走到診室門口時,突然轉過身來問,“那我早晨起來那杯冷開水還能喝嗎?我喝了3年了!迸!我終于找到了他身體陽氣虛衰的原因。
不知從何時開始,開始流傳這種保健方法:早晨一杯涼白開,稱可以調節內分泌,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一時間大家紛紛效仿。但晨起空腹時,直接飲用涼開水,會大傷人體下焦陽氣,這種保健習慣,對健康不利。正確的方法應該喝溫開水。
中醫陽氣不足怎么調理
飲食助陽
從中醫角度看,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主要有熱、溫、寒、涼“四氣”。食物入口與藥物治病是同一道理,性味合于人體則除病健身,不合于人體則增病損身。寒涼的食物會有損陽氣,溫熱的食物能固護陽氣。
寒涼食物 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如薏苡仁、綠豆,冬瓜、苦瓜、黃瓜、絲瓜、芥菜、馬齒莧、茄子、藕、豆腐、紫菜、海帶,田螺、螃蟹,梨、香蕉、西瓜等。
溫熱食物 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如高粱、黑大豆、糯米,南瓜、韭菜、辣椒、大蒜,牛肉、羊肉、雞肉、鴿肉、蝦、海參,荔枝、龍眼肉、大棗、栗子、核桃肉、生姜、小茴香、花椒等。
平性食物 介乎寒涼溫熱之間,具有健脾、開胃的作用,如大米、小米、玉米、黃豆、豌豆、芝麻,包心菜、胡蘿卜、土豆、淮山藥、木耳,豬肉、兔肉、鴨肉、鵪鶉肉、燕窩、鱸魚、泥鰍,無花果、椰子、花生、蘋果等。
陽虛人群常用食療方
外感風寒 表現為怕寒怕風、流清涕、后腦疼痛者,可用生姜30克,蔥白3段,紅糖30克煎水溫服,以助陽散寒。
食用生冷腹痛腹瀉 表現為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大便清稀者,可用生姜15克,胡椒30克,豬肚200克燉湯,以溫中止痛。
婦女月經量少痛經 遇溫則減、四肢冰冷者可用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200克燉湯,或鮮艾葉15克,生姜10克,炒雞蛋,以調經散寒。
夜尿頻多、腰膝酸冷、四肢乏力 可用巴戟30克,杜仲30克,烏雞半只煲湯,以固腎縮尿。
起居保陽
睡子午覺 中醫古籍《素問》說:“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碧崾救藗冃枰侠淼匕才牌鹁。其實我們每天的睡眠就是保護陽氣的一種很好方法。國醫大師朱良春介紹自己養生經驗時說,無論工作多繁忙,抓好睡眠時間是精力充沛的關鍵。晚上23點到凌晨1點是子時,是人體陰氣最盛、陽氣初生的陰陽交接時候,這是睡眠的最好時間。如果繼續熬夜,就會耗損人體萌發的陽氣,第二天陽氣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睡到第二天10時也補不過來。日積月累陽氣虛的表現就呈現出來。
一天之中還有另外一個陰陽交接的時候,就是午時。中午11點至13點的時候陽氣最盛,陰氣初生。在這個時候睡覺是讓陽氣潛藏,就能達到護陽之效。養生學上稱這兩個時段的睡眠為“子午覺”。睡眠除了要有日周期,還有年周期。春夏之時,陽氣升發,適宜晚睡早起,外出吸收陽氣。秋冬之時,陽氣斂藏,應該早睡晚起,收藏陽氣。
曬太陽 曬太陽就是吸收大自然的陽氣,轉變為自己的陽氣。曬太陽也是有技巧的,在紅日初升的清晨,適宜把兩個手掌心(勞宮穴)對著太陽,做深呼吸,這樣可以養心、肺之陽。在紅日當空的午時,尤其是冬天的午時,是曬太陽最寶貴的時間,適宜把帽子脫掉,讓陽氣從頭頂(百會穴)吸收進去,這樣可以養心腦之陽,然后低下頭,讓陽光從頸后(風池穴)吸收進來,風池穴是人體衛外陽氣的源頭。值得注意的是,曬太陽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每次30~45分鐘即可。在南方、在夏天,切忌暴曬,在北方、在冬天,還應注意避風。
順時養陽
根據陽氣生長收藏的規律來調節起居飲食,順時順勢而為,陽氣才能旺盛。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提出了適時養生的概念。中醫古籍《素問》提出,“春天應調暢情志,養護肝氣;夏天應控制怒火,養護心氣;秋天開始注意休息,收斂神氣,養護肺氣;冬天注意保養身體,無動欲望,養護腎氣。”
夏季養生 夏天大自然的陽氣地上最盛,地下陽氣最虛。人亦應之,此時機體的陽氣浮于體表,空虛于里,若此時因貪涼吹風、傷于冷食、熬夜、過勞,使邪氣乘虛長驅直入,易發生面癱、胃腸炎、心肌炎等疾病?梢娤募臼侨梭w內陽氣最弱之時,須時時固護。本身體虛之人,在夏天可用六君子湯(陳皮、半夏、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化濕;人參(生曬參)燉瘦肉湯益氣生津;淮山蓮子芡實湯健脾益氣,或用艾灸關元穴、氣海穴等方法,順應季節補養陽氣。 冬至養生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從中醫角度講,冬至是陰氣盛極而減退,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故此時養生以靜養為主?梢宰裱梆B腎固精”的原則進補(例如膏方)。
艾灸壯陽
艾灸是我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是以艾絨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條,點燃后熏熨或溫灼體表穴位的方法。具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和回陽救逆等作用!侗怡o心書》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的說法,故艾灸是陽虛人群顧護陽氣的好方法。
陽氣不足有哪些表現
陽氣不足之人,首先會怕冷,別人穿短袖,他卻穿長袖的衣服。手腳冰涼,這種冰涼,無論夏天冬天,手腳冰涼,和血虛的夏天熱,冬天冷是不一樣的。陽虛的人,臉色往往是蒼白的,或者嚴重了以后是發黑的,甚至出現兩個烏黑的眼圈,像煙熏的一樣。
如果落到具體臟腑上,除了前面講的總體的表現之外,五臟各自陽虛,會加上各自的表現,比如:心陽虛的人,會有心胸憋悶疼痛的癥狀;肝陽虛的人,會出現情緒抑郁低迷的情況;脾陽虛之人,會有食欲不振、惡心呃逆、大便稀溏等癥狀;肺陽虛的人,會咳嗽氣短、呼吸無力、痰如白沫等癥狀。腎陽虛的人,會出現腰膝酸軟冷痛、小便頻數等癥狀。
冬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一、起居
1、養成早睡晚起的起居習慣。冬季養生貴在空氣新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證充足深度睡眠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從養生學的角度上來講,冬季適當地增長深度睡眠時間有幫助于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存,讓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力乃治"的康健狀態。深度睡眠時應注重防寒保暖,避免受寒冷風的進入境內襲擊,從而引發感冒、呼吸系統等疾病。切記不要蒙頭睡,應開小窗通風。
2、避寒就暖。冬季注意衣著保暖,室內和煦,預防寒冷風進入境內襲擊,特別是注重腳的保暖;但是忌暴暖、過度的烘烤。外出時應注重手、足、頭面部位的防寒保溫,預防凍瘡。
二、疾病預防
1、感冒和呼吸系統疾病。冬季氣溫變化莫測,溫差較大或氣溫過低,空氣干燥,是感冒多發季節。如果因著涼,導致免疫力下降,無力抵御,就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例如鼻塞、口干咽燥、咳嗽、發燒、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癥、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特別是小兒、老年人、體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病史患者更加容易再次發作。
2、冬天比較冷,氣管、血管不同水平上痙攣,供氧量就會減少,血流量緩慢,血壓升高,從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大家要予以重視。特別是老年人應該注重保暖,防止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和呼吸道傳染。以上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冬季養生小常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三、食物
1、冬季養生應以食物養生為輔。多吃溫熱食物,少吃寒涼食物。傳統的養生學中將食物分為溫熱、寒涼、平性三大類。由于冬季氣候寒冷,所以人們為了御寒保暖,應多吃一些具有溫熱性子的食物,而少吃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子的食物包括糯米、板栗、大棗、杏仁、核桃仁、香菜、韭菜、南瓜、蔥、生姜、大蒜等。
2、多吃一些潤肺,滋陰,補液,生津的水果、菜蔬、豆類等食品,例如西紅柿、柑桔、梨、葡萄、蘿卜、大棗、芝麻、銀耳、蓮子、蜂蜜、紅豆等。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臟腑功效,增長抗病能力。
四、精神
1、冬季精神養生。應以寧靜為本,保養精力。在冬季應該制止各種不良情緒的滋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于恬淡寧靜的狀態,遇到事情要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平靜自如,讓自身的心田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2、心理調節。因為氣候變化不定,冷暖交替,給人的生理、心理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注重心理上的調適,正確的把握本身,學會自行解脫,自我放松?刹扇∨c伴侶交流、多參加戶外活動及體裁活動等體式格局,來進行自我調理。
五、運動
1、冬季運動是很有必要的,冬天里運動自身消耗大,出汗少,運動者能更加適應出汗過程,增加運動強度。冬天氣溫低,空氣相對潔凈,呼吸道舒適,更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更能自然地加大運動量,加速熱量的消耗。
2、冬季運動鍛煉,應注意保暖防凍。晨起室外氣溫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預備活動,身體暖和,再脫去厚重的衣褲進行鍛煉。鍛煉完以后則要及時穿好衣褲,注意保溫,尤其是冬泳后,宜立即用柔軟、干燥的浴巾迅速擦干全身,擦紅皮膚,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冬季運動注意事項
1、要在安全的強度下運動
所謂安全的運動強度,就是既不過強也不過弱。那衡量的標準該如何定呢?最簡易的方法是用心率去測定,以控制自己的運動強度。運動時心率達到以下適宜心率標準而又沒有出現明顯不適,那么這個運動的強度就是合適的安全的強度。
最大心率:220—年齡。
運動的適宜心率:健康成人按照60%-85%最大心率的運動強度進行鍛煉,效果較好。
如一個20歲的年輕人,他運動的最大心率就是220-20=200次/分,他運動的適宜心率是200×60%=120次/分(最多不能超過170次/分)。剛恢復鍛煉時應從較小心率水平開始,如無不適再逐漸增加到適宜心率的較高水平。
2、要有合理的運動時間
對于年輕人和一般人群而言,晨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對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晨運并非最佳時間。
因為在早晨,人們的血壓及心率往往呈現逐漸升高加快的過程,血液的黏稠度也高,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較高,故此不太適合有上述相關疾病的高危人群進行鍛煉。而傍晚,則是一天之中最佳的運動時間。
經過白天的適應,傍晚運動時發生危險的幾率大大降低,運動更為有效、安全。
至于每個人運動時間的長短則應以年齡、運動強度、運動目的等作為參數加以考慮。一般說來,每天少于5分鐘的鍛煉沒有意義,大于一小時的運動對于中老年人或非體育愛好者則過量,平均一天30分鐘左右的運動時間比較適合。
至于運動的頻率,較普遍認為:一周運動一次,運動量不夠,不可取;一周運動七次,容易過于疲勞且難以堅持,并不推薦;如能大約隔天運動一次,一周鍛煉3次以上(最少3次)則效果更好。
3、冬季健身選有氧運動
冬季運動要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熱量消耗較大的有氧運動。這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爆發性的無氧運動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年輕人可以選擇跑步等高強度的有氧運動,這樣可消耗更多熱量,鍛煉的時間應該比春夏季多出10~15分鐘。
中年人可選擇快走、慢跑、爬樓梯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中年人身體狀況一般都處于下降趨勢,不要因為忙于工作就放棄健身,否則冬天就是一個“藏病”的季節。
4、冬季運動不宜過早
冬季鍛煉最好不要過早,健康專家建議,冬季晨練適宜在日出后進行。而一天中的最佳健身時機則在14時至19時之間,此時,人體自身溫度較高,體力較充沛,容易進入運動狀態,不易損傷,對健康大有裨益。
在冬天,很多人往往由于缺乏激情而堅持不下來,這多是因為缺乏日照導致的情緒紊亂的原因。因此,健身者盡量多參加戶外運動,尤其是在陽光充足的時候。
5、運動前熱身很重要
在室外鍛煉,首先要做好充分熱身,冬季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肌肉和韌帶也較緊,可通過慢跑、徒手操和輕器械的少量練習,使身體發熱微微出汗后,再進行較大強度的運動。
同時,熱身時間應延長,最好控制在15~25分鐘。另外鍛煉間隙要適當縮短,盡量避免長時間處于冷空氣中。如果間隙過久,體溫下降,易使肌肉從興奮狀態疲憊下來,粘滯性增大,再進行下組練習時容易受傷。
【中醫養生知識之冬季如何養陽氣】相關文章:
中醫養肝知識大全10-18
中醫養生知識「食譜」08-26
中醫夏季養生保健常知識07-13
春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大全02-22
2016年冬季養生保健知識06-07
氣血不足的穴位調理的中醫養生知識10-24
中醫養生知識晚上九點后不能做的事情06-10
中醫養生保健小常識11-10
2023中醫養生夏季常見的養生誤區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