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教師讀書筆記
長久以來,不管哪一個階段的教育,我們的社會都強調以認知為中心的教育,“智商”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重點。孩子的智力發展一直是父母們非常關切的話題。傳統上,一個智商分數或考試成績代表了一個孩子聰明與否的程度,而父母們在關注孩子智商分數及成績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發展其實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零至六歲的孩子,正是各方面發展最快速的時期,從一個只會哭、睡、喝奶,沒有行動能力的小小嬰兒,都能說、能跑、能寫、能自己穿衣和吃飯、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的小大人,無論在身體、語言、認知、人格、社會情緒等等各方面都是無時無刻地成長著,一個智商分數,真的就能代表一個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嗎?在偏重智能一元化的教育觀念中,認為智能高的人就是成就好的人,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許,也只放在認知上,至于其他的生活智能、個人潛能或特殊智能,就任其自然。傳統狹隘的智能一元化教育,未能反映現實生活中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教育出來的孩子無法適應變化快速、多元的社會。尤其近年,因適應不良而造成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更令人擔心。我們希望打破狹隘的純統治能觀念和學習方式,以更開闊的教育目標,更開放的多元智能觀念和引導方法,來增進孩子智能的廣度與深度,以適應多元化的社會發展。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已被廣泛流傳。加德納的八種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認識智能。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拓寬了認識智能的視野,幫助我們樹立了新的智能觀;它關注人類智能的多元本質,提出了多元地認識、理解和研究孩子智能的觀念和方法。有幸拜讀了許多同行專家們的有關多元智能的理論,雖不得要領,但也體會頗深,以所寫是多元智能理論給我的一點啟示:
一、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傳統的智能觀認為:智能超越人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環境而獨立存在,某種主流文化所重視的能力成為衡量所有人“聰明”與否的唯一標準。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議論: “這孩子是從農村轉來的,只會爬墻上樹,連一首歌都不會唱。”“他爸爸是個體戶,成天的不管孩子,這小子光會玩玩具,1+1等于幾都不知道。”……教育的公平性往往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被破壞了,城市幼兒和農村幼兒由于所處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不同,他們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多元智能理論尊重個體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加德納的智能定義強調了智能的社會文化性。智能,作為解決問題或創造產品的能力,是在特定的文化和社會環境中顯示價值的,不同的社會文化有不同的價值標準,人們對不同智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視,對智能的理解及其表現形式的要求也不同。就拿“身體運動智能”來說,因為文化教育的關系,在城市幼兒身上,主要表現為舞蹈、體育動作;而在農村幼兒身上,就可能表現為其他形式,如自然的奔跑、跳躍、爬樹、上墻等。加德納說:“人類所有的智能活動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現的。”我們應創設一個寬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環境,讓來自不同環境的幼兒都能找到自己認同的文化和適合自己發展的條件,獲得表現自己智能的機會。在重視主流文化所強調的智能的同時,也要發現、尊重、培養幼兒的其他智能,視每一種智能都同等重要;不要因為幼兒的行為表現不代表主流文化而否定其價值。我們應該這樣認為:來自農村的幼兒的爬墻、上樹是運動智能的一種表現,;個體戶的孩子只會玩玩具,是因為他的視覺空間智能發展得比較好。再也不要因為這些孩子不善于唱歌跳舞、不會計算便否認其運動智能和視覺空間智能,甚至認為他們不聰明。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應努力去了解幼兒智能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尊重、理解他們的智能的表現形式,敏銳地發現他們的智能潛力,為其提供發展的空間和表現的舞臺。
多元智能理論尊重幼兒的智能結構差異,認為幼兒的每一種智能都同等重要。每個孩子在智能上都有獨特的表現:有的孩子語言表達不好,但手工相當精巧;有的繪畫水平很差,但是身體運動能力非常強;有的閱讀、計算讓人傷透腦筋,但其操作能力令人驚訝,這種種表現正是智能多元的體現。加德納強調,雖然人的智能被分成了八種類型,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只有其中的某幾種,恰恰相反,每一個人都同時具有這八種智能,只是每種智能在個人智能總和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每一個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發展潛力,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建立在多元智能基礎上的教育觀,必須高度重視幼兒智能特點的個別差異,“認真對待每個孩子的特質、興趣和目標,盡最大的可能幫助他們體會到自己的潛力。”幼兒園里不會存在所謂的“笨”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教師應該視差異為正常,堅信那些連歌都不會唱、1+1等于幾都不知道的民工、個體戶的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
二、發現、發展幼兒的智能強項,揚長補短
這是眾多幼教專家從“多元智能理論”中引申出來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原則。加德納說“有關人類個體不同智力強項的文獻和形形色色認知方式的發現,對于教育有極大的啟示。首先,在童年的早期辨識個體的強項和弱項,以便因材施教方案時加以考慮,是很重要要的……”同一個班級的孩子,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畫畫很好,有的擅長演說,有的記憶特好。本著發展幼兒的智能強項是教育的重要任務的原則,根據孩子的特長,因材施教。這樣做雖然很好,但是還遠遠達不到教育的目標,或者說不全面,因為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弱項。這樣做,往往會導致孩子的強項更強,弱項更弱。我們應該幫助孩子發展他并不擅長的那些智能,換句話說,就是要“揚長補短”,即以孩子的智能強項為依托,引導幼兒將自己從事智能強項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智能特點以及意志品質遷移到其弱項中去,強項帶動弱項,相得益彰。
每個孩子都有他特有的興趣、愛好、經歷和潛能,對于孩子的長處,要盡可能的創造條件來幫助他不斷地發揚,對于不足呢,就要利用它的長處,通過適當的教學手段來加以引導和補充。這樣做,可以增強幼兒在其智能強項領域的技能;帶給幼兒自尊和認同感;可以利用孩子的智能強項帶動其他領域的學習。有這么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例:美國小孩泰迪性格非常內向,不愛交往,不愛說話,每天入園后的活動就是搭積木。雖然他的積木搭得非常好——無論是結構的對稱性、線條的流暢性還是建筑的獨創性,堪稱一流。但是,他的老師認識到:這樣下去,泰迪會失掉其他很多學習的機會,他的發展因此也可能會不均衡。于是,老師根據揚長補短的原則,利用它的長處,通過創設適當的教學環境來補充它并非特長的一些方面,慢慢的,泰迪不光成了班里的“小建筑師”,而且,繪畫水平也越來越高,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了,他再也不把自己局限在積木區,而是常常和伙伴到別的活動區去玩。
三、認知方式多樣性,進行個別化學習
傳統教育觀的特點是:每一個幼兒都學習相同的知識,學習方式也基本相同,哪怕是算一道題、畫一幅畫、甚至是玩一個游戲的方式也常常是一樣的。智能的多元性從另一個角度為我們揭示了孩子們認知方式的多樣性。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否要讓所有的孩子去學習相同的內容?即使是學習同一個內容,是否要用同一個方法教授所有的孩子?多元智能觀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智能特點,必須按照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學習內容來教育幼兒,沒有理由把幼兒放在同一個標準上比較。幼兒發展需要的多重性,奠定了“個別化學習”的理論基礎。個別化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有不同認知特點的幼兒成功地獲取相同的知識經驗。比如說,在 “認識自己”的主題活動中,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認知特點,為其提供幻燈、圖片展示、放錄像、語言描述、比較、繪畫、音樂歌舞、觀察模特等許多學習機會,讓孩子們自由分組學習。這樣,具有不同認知特點的幼兒就可以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無論孩子的特長是什么他都可以在學習上取得成功,與同伴同步前進。
總之一句話,多元智能理論給我的啟示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設置了許多通往智慧大廈的大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入口。幼兒能否順利地走進這座智慧大廈,關鍵在于開啟大門的鑰匙,教師就是手持這把金鑰匙的人,即教師必須有多元的智能觀,多元的認識、理解和研究孩子,為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作出貢獻。
【《多元智能》教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多元智能》讀書筆記01-09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教師讀書筆記12-12
《多元智能》讀書筆記1000字08-24
《多元智能教學策略》讀書筆記范文09-27
多元智能教育教學論文10-31
讀書筆記教師的讀書筆記03-31
試析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課程設置12-06
試論舞蹈教學中多元智能的培養03-28
多元智能理論與舞蹈教學的轉變探討12-11
高職多元智能音樂教育的論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