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哲學與人生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哲學與人生讀書筆記1
在拜讀《哲學與人生》之前,我還真沒有深究過,在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學的定義:哲學的原意是“愛智”。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說,“哲學脫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脫離哲學是盲目的!币虼,看此書與其說是學點哲學知識,不如說是通過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精髓提煉了出來,并貫之以自己的思想,給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精深的課;在這里,我們不但會看到歷史哲學大師的思想,而且會感悟到許多以前從未想過的東西。相信看過此書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許多事情,看淡人生許多哲學課。在這里,我們得到的不僅是哲學的全部精華,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質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經驗有時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現內涵”。
一個人假設碰到一種情況或一種經驗,但卻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不知道這種情況和經驗是什么,也無法去處理,沒有體會也沒有心得,更沒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為對照,幾十年的人生雖然經歷很多,但用言語表達出來卻很少,對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無視,仿佛一生都是很蒼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樂和痛苦。
“人類的典范,應該是那些讓你我這般平凡的,有著許多煩惱的人都能效法的。他們讓我們懂得:煩惱不值得擔心,因為能磨練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為何而死!边@很值得我們深思,現在人們多把擁有大量金錢和物質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許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
其實擁有越多并不見得就越快樂,傅先生在介紹存在主義時說,“一個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為擁有越多,越沒有時間做自己!痹诮榻B道家時又說,“一個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樂,因為欲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可以沒有良好的制度,卻不能沒有正確的理念”。物質的提高和科學的迅速發展是否能證明社會的進步?即使在寢食無憂的生活里,人們是否就能快樂呢?有了一千萬想兩千萬,有了兩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欲望用無止境,追求不到時就永遠在沒有邊界的痛苦里輪回。
而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不堪其優,也不改其樂”也能更好地證明了即使在物質極為匱乏的社會里,人也是可以快樂的。顯然,人是否快樂和物質沒有關系。經濟和科學屬于器物層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會主義下的人快樂,社會主義的人一定比封建社會的人快樂,我看不一定。
對于作者的某些觀點或許我不盡贊同,但由于此書談論的是人生,對于人生,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一個人對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為其中充滿了許多奧秘,而這些奧秘永遠不能被解釋清楚。”既然是奧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動,更何況傅先生說的許多東西又是那么正確呢?
書中有一段話我是我最喜歡的,也在此摘錄下來,做為對自己的勉勵,也作為文章的結尾吧!“當真正用理性思考經驗之后,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
哲學與人生讀書筆記2
“一個人的生命內涵由他所選擇的價值所構成,如果無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從古到今,人們都會用“盛世”和“亂世”來形容當時的社會面貌和歷史狀況,其實不管是盛世還是亂世,都是“俗世”。在現實世界里,人們通常用利益來衡量一切,并學習各種求生的本領來適應社會,以致不被社會所淘汰,這樣是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的。
然而人們會忽視一些人之所以被稱之為“人”的那些精神價值,信仰、真誠、尊嚴、正直、忠誠、率真、愛情……這些東西本來人人都有,可是人們在追逐名利的時候或多或少的把他們丟失了、遺忘了,遺忘和丟失的不是這些東西而是他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人是什么。有些人一生都在追逐一樣東西卻始終追不到,就像狗總喜歡咬自己的尾巴,卻總是咬不到,我們只看到那只狗拼命地在轉圈,卻始終跳不出那個圈子。
愚人盡量想讓別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奢望別人來了解自己呢?
“一個人如果刻意追求快樂,往往得不到快樂,就算得到也很容易失去。相反的,當一個人化解自我的執著之后,就不再刻意追求快樂了,結果當他不去追求快樂,快樂反而自己降臨,換言之,真正的快樂是在無意之中來到的。快樂是一種由內而發的感受,不是向外探求所能獲得的
記得很多年以前,我就職于一家建筑單位,在這家公司里有很多和我年紀相仿的同事,大家都很談得來,既是同事又成了朋友。那段日子過得很快樂。后來由于企業不景氣而裁員,我也不得不離開那了。本來每天朝夕相處在身邊的同事一下子就沒有了,心里非常的失落,總希望他們有空時來看看我,大家聚聚,回憶以前開心的日子,我也非常期待每次的聚會。可是很奇怪,每次聚會結束后,心里失落得感受比沒聚會時還要厲害,有點舉足無錯的樣子,后來對于聚會,我既是期待又是擔憂,矛盾極了。
后來,我漸漸地養成了看書的習慣,從散文、詩詞、到孔孟之道、經典著作等等,雖然看的書不多,卻能在閱讀中感受到無比的快樂和精神上的愉悅,每看完一本書就像經歷一次旅程,在旅程中感懷歷史、感悟人生、感知生命,感激這些文字給你帶來無窮的快樂。曉風殘月,青燈黃卷,絲絲秋雨,手捧香茗,此情此景,豈不快哉!朋友,向外探求;讀書,由內而發,兩者兼顧,相得益彰。
活在當下,珍惜高峰經驗——是一種能夠讓人在一剎那之間覺得無所缺憾、一切美好圓滿的'感覺。
哲學與人生讀書筆記3
最近讀了傅佩榮先生的著作《哲學與人生》,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一些我能夠模模糊糊體會到但不能很好的將其提取出來的生活哲學。在這里,我想寫出部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談一談我對它們的理解。
“哲學就是練習死亡”。
這是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說,傅先生對其作這樣的解釋:“所謂練習死亡,就是要練習減少身體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讓身體的惰性無法對個人產生影響力,就好像死亡一樣。這樣,才能讓心靈自由地追求智慧!闭劦阶杂,我不由得想起一次一位老師讓我們每個人談談自己的人生理想,其中有一位同學的理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理想是:追求盡可能多的自由,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這恐怕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吧。他之所以說“盡可能多的自由”,應該是是因為他明白要追求絕對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自由既包括心靈上的,也包括物質的。人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在行動上總會受到一些約束。可是我想說的是,心靈的絕對自由卻是可以實現的。而且,這種可以實現的自由,反而是自由的最高境界:它不受時間限制,不受空間限制,不受生老病死限制,它使心靈能夠如莊子筆下的大鵬鳥一樣遨游于九天之外。
“不要只是做一個專家,還要設法透過自己的知識進一步體驗到智慧”。
人類社會從古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所留下來的知識是每一個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全部掌握的,因此便有了許多從事某一特定領域的專家。然而近年來在,“專家”這個詞的名聲似乎不那么好,許多所謂的專家常常犯一些低級的錯誤。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透過自己的知識進一步體驗到智慧,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被一葉所障目,殊不知知識本來就是相通的,怎么能硬生生的將某一塊割裂開來呢?高中時的一位從事競賽教育多年的物理老師曾對我們說:“物理學到最后就是哲學!蔽蚁嘈牛粌H僅是物理,任何一門學科到最后都能歸結到哲學。
亞里士多德,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大家,他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學科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與之類似的偉人還有很多,譬如達芬奇、牛頓、愛因斯坦等等。這些大師,足矣令每一位專家汗顏。聯系自身,雖然我的專業是熱能,但如果僅僅局限于專業,一生與鍋爐為伴,而不關注其他領域,人生豈不是失去了很多樂趣?這也許正是老師鼓勵我們多讀書,開拓視野的原因所在吧!中國不缺專家,缺大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太過注重專業教育而淡化了一些綜合性學科的教育。
“把某一階段的成敗,作為整個生命的成敗,那不過是一種借口而已”。
人的一生會經歷無數次生活的考驗,無論成敗,它們都會成為一次次經驗沉淀下來,而且,多數時候失敗的經驗更為深刻,更為寶貴。有的人經歷某一次成功之后便覺得自己是人生贏家,這種人是無知的;有的人經歷一次失敗之后便一蹶不振,悲天憫人,這種人是無能的。對待人生,要有一種全局觀念,一種正確看待成敗的心態,甚至有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考量,成即是敗,敗也是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樣想問題,才能“在面臨挫折的時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發,以及在得意的時候知所收斂”。
最后,我想說:離開人生,哲學是空洞的;離開哲學,人生是盲目的。熱愛哲學,做一個人生的智者!
哲學與人生讀書筆記4
讀臺灣傅佩榮先生的《哲學與人生》,此書特引人入勝。以往讀哲學書籍,往往讓人生厭,讀了一點,常棄之不讀了。而此書如一個巨大磁場,把我吸引了過去,愛不釋手。我想應該是書的獨特之處吧。它把傳授哲學原則、哲學知識放在了一個次要的位置,它的首要目標是點燃讀者對智慧的愛,引導讀者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要問題。他精道的論述,平易的語言,仿佛讓我看到了作者就是一個證人,證明哲學其實不是一個枯燥的東西,而是處處閃爍著智慧和思考的光芒。
讀了此書,我感覺人生離不開哲學。人類天性都渴望心靈的自由,能做自己,擺脫各種限制和壓力,越來越感受到做一個人的喜悅。愛智慧,愛哲學的思考,它由如人生的一盞明燈,讓我們知道我們從哪里來,該往哪里走。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說過一句名言:“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競爭的加劇,社會的浮躁,人們已經很難保持一顆平常心了。蕓蕓眾生在滾滾紅塵中追名逐利,熙來攘往,就是沒有時間停下來反思:“我這樣忙忙碌碌到底是為了什么?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
在蘇格拉底看來,人的一生中如果沒有對這些問題反思過,那么,你這一生根本上講是毫無意義的,是到世上白走了一遭。不管你是億萬富翁,還是高官顯貴,統統都成了行尸走肉。
哲學讓我們去思考這些人生問題,并不是真正能尋找到一個標準答案,其意義促使我們去反思、去認識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這讓我想起了《紅樓夢》第一回里在跛足道人唱完《好了歌》后,甑士隱隨即和了一首,其最后兩句是這樣的:“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都是為他人做嫁妝!
說的是我們這些蕓蕓眾生生在滾滾紅塵,也就是“他鄉”中,“亂哄哄”地追名逐利、金錢美色,而竟忘了自己的“故鄉”在哪里,因此,到頭來,也只能是“為了他人做嫁衣裳!奔热患t塵是“他鄉”,那我們的“故鄉”在哪里呢?也就是我們到底是從哪里來到這個紅塵的呢?“故鄉”顯然在紅塵以外。我們從“故鄉”來,借助于父母的結合,給我們肉體凡胎。我們就用這肉體凡胎,到世間來走一遭,來體驗人生、體驗愛情,也體驗痛苦。體驗完后,我們還是要回到我們的“故鄉”。
但有很多人在紅塵的花花世界中經受不住種.種誘惑和考驗,他們沉迷于各種各樣的“名利場”、“官場”、“情場”或“賭場”,最后出賣了靈魂,迷失了自我,再也找不到回“故鄉”的路,成了“回不去的人”。他們的靈魂也就是隨著他們肉體客死在紅塵這個“他鄉”。
讀此書,讓我突然明白:學習哲學,學會哲學的思考人生,可以讓我們找到人生的“回鄉“路。人生不正如求學,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脫。讓我們擺脫身體的惰性和軟弱,得到心靈的自由。
【哲學與人生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季羨林的人生哲學》讀書筆記11-19
哲學經典人生名言11-02
《教育哲學》讀書筆記12-11
《藝術哲學》讀書筆記11-23
幸福的哲學讀書筆記01-15
哲學人生格言11-06
感悟人生的哲學語錄12-08
感悟人生的哲學句子12-09
人生感悟經典哲學語句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