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集錦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讀后感1
11月3日,我今天背的是《弟子規》的'“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边@句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在我們稱呼長輩時,不可以直呼長輩的名字,那是不尊敬長輩。在長輩面前,不要故意表現自己很有才能的樣子,要謙虛謹慎。
《弟子規》讀后感2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弟子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知道了父母叫我們時,要立刻回答,父母叫我們做事時,我們不能偷懶,但是,我在生活中,這些我都沒做到。
生活中,媽媽叫我的時候,我都是百般的`不情愿,總是問:“咋了?”有一次,媽媽真急了,一下子吼起來:“不會好好說話嗎?”我連忙說:“會、會!庇质且淮危瑡寢屪屛胰ベI鹽,我想看電視,就說:“你不會去買呀!”媽媽一聽我這話,一下子發起火來:“怎么了啊!現在去買個鹽,你都不去買了,啊!”我一聽,知道自己理虧,連忙去買。
生活中的小事有很多,在不經意之間,我們要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做一個好學生。
《弟子規》讀后感3
我今天把《弟子規;千家詩》讀完了。這本書足有25萬字呢。里面有很多令我喜歡的詩,比如《秋興其一》《插花吟 》《清明》……
其中我最喜歡朱淑貞的《落花》。比喻恩愛的夫妻被當時的封建社廢使一個美好的`家庭破碎了表達了朱淑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弟子規》讀后感4
通過弟子規我知道了中國是以孝為先,孝順父母長輩,尊敬兄長。還有許多做人的道理,收獲很大。
讀了《陸績懷橘》的故事,我學會了始終把父母記掛心里,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孝順他們。讀了《木蘭從軍》的故事我學會了孝順父母,該為父母分憂的道理。讀了《煮豆燃萁》的故事我學會了兄弟姐妹之間要相互理解,互相包容的道理。讀了《君子正冠而死》的故事我懂得了從小要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穿衣打扮要整潔,做個人見人愛的孩子........
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在以后的生活里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將學到的應用到平時,不斷進步,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后感5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學習《弟子規》。我想著想著,突然想起入則孝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我們,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的事情,要勤快認真,不可以懶惰懈怠。但我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好。有時爸爸媽媽喊我,不太在意,叫好幾聲才答應。我以后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要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愛戴幼小的人。
《弟子規》讀后感6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的經典之一,我現在已經全部會背誦了,也領悟了意思,例如:道人善,即使善,人知之,愈思勉。他的意思是,稱贊別人的美德,也是一種美德;別人聽到你這樣稱贊他,就會愈加勉勵自己。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他的意思是,張揚別人的'惡行,說別人的壞話,也是一種惡行;一味的痛恨別人,就會招來禍端。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他的意思是,好友之間相互規勸,力盡善行,雙方的品德都會有所虧損。我以后還要好好學習《弟子規》,讓我的得學和品行還有素養得到提高。
《弟子規》讀后感7
三年級剛開學的時候,逯老師就教我們誦讀《弟子規》。剛開始,我只是跟老師讀,回家給家長背。但是慢慢地,我發現《弟子規》里蘊含著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其中“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讓我感受最深。
記得有一次,我外出找同學玩沒有告訴爸爸、媽媽,回家后被他們狠狠批評了一頓。當時我心里很難受,心想:“不就是晚點回家嘛,用得著這么兇嗎?”學了《弟子規》后,我明白那樣想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是怕我出事才這樣的`。同學們,多讀點有意義、有價值的書,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操心。
《弟子規》讀后感8
我讀了弟子規知道了,在家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父母花了無數心血撫育我們成長,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要永遠記住父母的`恩情,對父母要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
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做一個文明的小天使。
《弟子規》讀后感9
上二年的`時候,媽媽讓我和《弟子規》交上朋友。從此,這個《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也有收獲。老師和父母不停地教導我們。
記得有一次,媽媽一下子瘦了許多,我不解的問:“媽媽,您怎么瘦了這么多,我好心痛啊!眿寢尰卮穑骸拔疫@幾天,再帶你弟弟沒有吃飯,所以很瘦!蔽蚁耄簨寢屢欢I壞了,我立刻騎自行車去買吃的給媽媽吃。媽媽叫住了我,問:“干什么去,這么晚了!蔽艺f:“去買吃的!碑斘野殉缘乃徒o媽媽時,媽媽什么也沒說,就緊緊抱住了我。此時,我仿佛聽到《弟子規》對我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你可真棒!
《弟子規》讀后感10
文明從小事做起,每件小事都反應個人的思想品德。文明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做人的道理。每一個人都要有文明和懂禮貌,謙虛有禮的好學生!兜茏右帯分v了許多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我覺得很感動。我們要學習這種,文明的心。共創和諧社會,世界才會更加美好。讓我們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好孩子。
從一個文帝給太后試藥中我能體會到劉恒很孝敬。我們會不會怎樣做嗎?有人說當然不會了。因為科技法達了,沒有人嘗藥了。但是我們真的會這么想嗎?
我建議大家有空看看。
《弟子規》讀后感11
今天,我和媽媽讀了弟子規的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意思是要孝順父母,媽媽還給我講了黃香暖席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小孩,九歲了,他很孝順他的爸爸,夏天天太熱,他就拿扇子把席子扇涼,冬天就先給爸爸暖好被窩,我告訴媽媽,我不惹爸爸媽媽生氣,配合爸爸媽媽就是孝順,媽媽說是的。
《弟子規》讀后感12
假期里,我又讀了一遍《弟子規》,它教育我們: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边@段話的意思是:親人有過錯,我們就要去勸說,表情要和顏悅色,聲音要溫和。如果,親人仍然不聽勸,也不要生氣,依然繼續。親人仍然不聽時,就哭著求他。即使挨打,也不后悔。這段話讓我知道了親人有錯時要如何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每次讀《弟子規》我都有新的.收獲,讓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后感13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屬于傳統蒙學讀物中面世較晚,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一種讀物,這本書分“入則孝”,“出則 弟”,“謹”,“信”,“泛愛眾”,“親仁”等幾個部分,特別講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學了《弟子規》,我學到了先做到孝敬父母,與兄弟姐妹互敬互愛,日常語言行為要小心謹慎,對人要有誠信。我也要好好學習,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要有禮貌,多和品行好的人在一起。要養成好的習慣,改掉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不在背后議論別人,談論別人的`缺點。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和待人的禮節,我很喜歡。
《弟子規》讀后感14
大智若愚,一個人要先學會老實,再學靈活。說一條,做一條,這樣學問才會有成就。反之,則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如老師說的:“做學問也一定要先扎根基”。就猶如蓋樓房,地基越深,樓房蓋的.越高,越堅固。
但,抉擇錯誤,努力白費。因此,我們選擇“精神食糧”時更要慎重,不僅要有主次之分,更要有先后順序。正所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有人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弟子規》就是做人做事根本中的根本,它注重的就是力行,在生活中實踐和體驗。
這就是為何它能成為國學入門必修經典,并作為我們普賢國學幼兒園的第一本教材。如果根基沒扎好就讀四書五經,孩子讀越多就越會跟生活脫節,只會長養他的傲慢之心。
《弟子規》讀后感15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弟子規》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句話都會有一個小故事讓我們來理解,如:父母呼,應勿緩,它對應的故事就是《陶母退魚》。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拒收金子的揚震》中的楊震,這個章節中的楊震他多才多藝,被人稱為“關西孔子”。他不貪財好色,別人給他金子也不要,他是個品德十分高尚的人。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追根問底的戴震》。戴震幼時最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對問題要問個明白才行,老師被他問煩了,便把《說文解字》和一些字典給他看,他三年后便掌握了這些內容。
后來他竟把最難懂的`《十三經》也弄懂了。戴震的這種貴精專不貴博,與其知而皆非真,不若知而為真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來學習。
【《弟子規》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心得11-23
弟子規讀后感06-01
《弟子規》讀后感06-15
弟子規讀后感06-28
弟子規的讀后感09-19
《弟子規》讀后感11-08
《弟子規》的讀后感11-10
(精選)弟子規讀后感07-07
(精選)弟子規讀后感07-06
《弟子規》讀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