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人史綱讀后感范文
中國人史綱讀后感范文一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中國人必讀的書的話,那就應該是這套《中國人史綱》——題記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而又線索明晰的史書,從我國的神話時代說起,直至20世紀結束,柏楊歷經了十年監獄的艱辛,作者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經歷來寫作此書,于是此書有:“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钡馁澴u。自有深刻和獨到之處。
《中國人史綱》之所以定格為“中國人”就在于作者的立場是人民的,他是從人民的立場來梳理華夏幾千年的歷史的,在中國的三個“黃金時代”,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于是作者對此稱贊不已,而對歷史上的動亂年代和大黑暗時代,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作者則對人民處境深表同情,這個時候,作者的文字,是對中國那些腐朽的統治階級的控訴……總之,作者以人民的觀點來深刻的闡述了歷史,以人民的處境來判斷每一個歷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歷史觀點是一種人性史觀點。他是以一個民主派別的史學家的形象在敘述歷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來考察每一個朝代的歷史形態,作者對醬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這使得我們對歷史文化傳統中的糟粕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醬缸文化,我們要排除那些歷史上的糟粕。
作者的眼光不僅是深邃的,同時也是開闊的,作者在每一個“世紀單元”的最后,都寫了“東西方世界”,這使讀者在深入國史知識的同時,可以將之與世界的同步狀態進行一個對比,于是,我們為起初中國先進于世界而歡呼,對后期中國落后于世界而悲憤。
生動和明晰是我給本書下的兩個關鍵詞,也是本書的的定義。在生動這個方面,作者的文學功底之深厚,敘述歷史的時候文筆樸實自然,而又字字傳神,恣意汪洋,對歷史上的人和事都娓娓道來。明晰指的是我們終于找到了一本歷史線索清晰明了的書,作者寫作歷史是粗線條,卻又詳略得當,作者以現代的世紀為單元,更加便于讀者把握歷史的時間順序,也不會再被朝代的頻繁更迭而困擾。事件的先后也是一一闡明,十分清晰。另一方面,作者以現代的名詞代替了歷史上不斷變換的官銜,如用國防部長來寫一個職位,在之后又注明當時的官職,這種變換使得我們對歷史上的人和事的把握更加真實,最后作者還親自繪制了眾多的地圖,地名亦多以現代地名標注,有利于對歷史的把握,同時也學到不少的地理知識。
作者在講述歷史的同時,也是在創新的,如作者劃分的三個黃金時代(即春秋末期——漢、唐、清)是首次見到的,又如醬缸文化的生動比喻,也是十分充分到位的,又如作者所引入的“瓶頸危機”觀念,也是十分深刻的,即開國四、五十年后國家就處在一個瓶頸上,國家能夠安全度過則國家將穩定持續的發展,而倘國家沒有度過則,又進入動亂之中,這些對中國當代史都有一個觀照的作用,也引發一些思考。
柏楊先生已經逝世了(于2008年4月29日逝世),但柏楊的思想永存。
《中國人史綱》讀后感范文二
“歷史是酷的,人卻是淺薄的”。讀完柏楊的舊作《中國人史綱》后,腦海里隨即出現了這句話。“愛之深,責之切”作為柏楊的寫作宗旨,在此書中也得到了貫徹,盡管批評的是不太令人敏感的“史觀”。歷史,并非是繁華似錦,它事實上是如此殘酷,戰爭與暴政把它涂抹得血跡斑斑,這血跡又遮擋了后人的眼睛,讓人在穿越重重歷史迷霧后卻開始膜拜猙獰的暴徒。原來顛倒眾生的,不僅是傾國傾城的美人。
也許很多人也都無法理解,為何明史會把朱元璋這個疑心重重,殺人無數的暴君描述成一個仁慈的圣祖?為何后人會向項羽這個將國都一炬焚之,以顯示自己蓋世武功的莽漢致敬?而同樣是因焚燒羅馬城而成名的尼羅卻遺臭萬年,相比之下的差別,實在無法形容。
人們不該隨意責怪焚書坑儒的始皇嬴政,那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書,是由于儒生們在當時大力倡議分封皇室子孫,這種疑似奪權的行為自然讓始皇惱怒,隨后李斯的乘機進讒言,說什么百家俱為邪說,才導致了慘劇的發生。
坑儒,則是由于方士盧生等人為始皇尋仙不得,便誹謗皇帝后一走了之,使始皇在盛怒之下坑殺相關人等,而其中恰恰是儒生居多。所謂“三人成虎”,千百年來,儒生們出于報復心理而孜孜不倦地給始皇抹黑,終于成功地把嬴政變成了惡毒的大妖怪。我倒覺得,相對于項羽,嬴政更值得尊崇。
京劇中的紅臉關云長,白臉曹操都只能當作文藝形象來觀賞,萬不可與其真實歷史形象混淆,正如《三國演義》不能代表史實一樣?上КF在大多數人的雙眼都被強行或自愿地戴上了有色眼鏡。迷茫的世界中,怎能浮現出一個真實歷史!
和科學一樣,讀史,讓我們更接近世界的真實。其實,人應該習慣于接受事物的原貌,無論它是美是丑,是善或是惡。我總堅信,真正的完美,總是包含了殘缺于其中。是否能擁有,就看人是否能包容。
【中國人史綱讀后感】相關文章:
考研政治史綱重點知識總結08-08
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單選題練習及答案09-07
讀《中國人的一天:變與不變的中國人》心得01-14
中國人壽筆試03-16
中國人壽實習心得08-01
細數中國人的飲茶方法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