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精選1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1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們已經在課上學習了一些有關“實證”的知識。實證經濟學就是探討是“什么的經濟學”。與之相對應的是規范經濟學,也就是探討“應該是什么的經濟學”。
讀完這片文章之后,我對實證經濟學有了一些更加具體的理解。粗略地劃分,這片文章主要講了兩個方面地內容。
首先,有關實證經濟學。
從原則上說,實證經濟學應該是一門客觀地科學。這有些像一些自然科學,譬如化學,要研究的就是物質是由什么化學成分組成的。目的就是將物質的實際組成原原本本的揭示給大家。而實證經濟學畢竟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不像自然科學那樣現象是獨立于研究者的價值觀的。在進行社會科學研究時,研究者有時會不經意地將自己的價值判斷帶入到結論當中,這就造成了“實證”與“規范”的混淆。經濟學就是這樣。而當結論發表之后,人們在判定這一結論時,也會帶著自己的價值尺度,從而造成爭議。而我們一般所進行的經濟學研究都應該是“實證”的,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能夠預測經濟狀況發生變化的影響的概括體系,而這也是經濟學的科學性的要求所在。
“實證科學的最終目的是要發展出一種‘理論’或‘假說’,它能夠對尚未觀察到的現象作出合理的、有意義的預測!保ó斎唤洕鷮W的“預測“不只是對于尚未發生的事件,對已經發生但還未被觀察到的現象也可以進行預測)而理論是一種實證性假說體系,它的判斷標準就是實際證據。這樣就是下一個方面的內容:假說。
上面提到,實證性假說體系就是理論。所以要發展出理論,就是要在現實世界重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提取其抽象本質的東西。而對于社會科學,沒有一件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也就是我們所研究的東西并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經濟現象。這樣,我們就會有一些已知的經濟現象提出一些假說用以推測。而判斷這種假說是否合理的標準就是要檢驗假說的預測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合。但社會科學無像自然科學那樣提供那種可以給人強烈的可信任感的受控實驗,而只能從偶然的“實驗”(也就是現實發生的沒有被控制的)中進行檢驗?墒沁@并不阻礙這也是種檢驗,且檢驗結果更加使人印象深刻。
在這里人們容易產生的誤解是認為假說中假設(假說中有含義和假設)的正確與否是判斷假說是否成立的標準。這是錯誤的。例如書上關于臺球手的例子,雖然臺球手并不會進行如此復雜的線路選擇,但這并不妨礙他打出我們按照他可以進行線路選擇的假設而得出的預測。一種假說的假設的真實與否不能影響假說在現實事例中的應用。就如文章中關于重力加速度的例子。當然,在有些情況下在實際情況與假設有很大出入的情況下,一種假說不能適用。判斷假說是否屬于這種情況的標準有兩個:
1、替代理論的精確程度;
2、更高精確度所帶來的成本(個人認為第二條更適用于社會科學,因為自然科學總是竭盡所能找到最真實的)結論是只要假說合理,無論假設是否符合現實,我們都可以接受這個假說。
理論中的假設是十分重要的:
1、它們是對理論的簡潔描述或表述方式;
2、它們有時促進了通過假說的含義而對假說所進行的間接假設;
3、它們有時是明確說明理論可能正確的條件的一種簡便方式。對于第一條可以這樣理解,假說是可以看成由抽象模型和一系列規則所組成的。在我們判斷可觀測的現象與模型中的實體之間的一致性時,就用到假設(關鍵性假設)。它能夠簡潔的描述出模型,使我們可以判斷模型適用性。(第二點不太明白,請老師指教)
總體來講,經濟學的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提出假說(模型+規則),其中包括假設和含義。假設是模型的簡潔性描述,當判斷實際現象是否與模型相對應,是否能用此規則加以推測時,就可以看假設是否基本上滿足事實情況。而判斷一種假說是否有意義,是否正確而可以為大家所接受時,不是看假設現實嗎,而是看這種假說的預測是否與現實情況相符合。
最后要強調,經濟學是門科學,它的目的就是預測。
經濟學家的有趣表現在他的職業:“經濟學家通過解釋其他人為什么貧窮而變得富有!苯洕鷮W家的有趣也表現在他的'坦率:“我寧肯含含糊糊地對,也不愿嚴謹無誤地錯。”這句由凱恩斯說出的話讓大家覺得很有意思。經濟學家的有趣也表現在他的遮遮掩掩:“經濟分析就像比基尼,其所暴露的都是重要的;但是其所掩蓋的,卻是致命的!苯洕鷮W家自然也難免給人留下乏味的印象,以致于使大家對于經濟學家的不滿延伸到經濟政策專家身上:“經濟政策專家沒有律師的嚴密,不像神學家那樣身體力行,但是比經濟學家更能賣弄學問!苯洕鷮W家的乏味也被好事者狠狠攻擊了一下,當然從故事中我們還找不出為什么經濟學家乏味的原因。說是一個婦人被確診患了絕癥,醫生說她只能活半年時間。這位婦人十分熱愛生命,所以十分痛苦,醫生于是建議她嫁給一個經濟學家,婦人奇怪地問:難道經濟學家可以治好我的病嗎?醫生說:不是的,但是你如果與經濟學家結婚,就會覺得半年也是十分漫長的。于是,就有人說:“應當說,哥倫布是第一個經濟學家。當他出發去尋找美洲大陸時,他卻不知道自己該往哪里去;當他到達美洲大陸時,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但是,他的所有活動都是由政府無償支持的! 看來,國外的經濟學家的處境似乎并沒有中國的經濟學家風光,經濟學似乎也沒有那么高的地位;但是國外的經濟學家取得的成就似乎要比我們大。惟望中國的經濟學家慎思之,明辨之。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2
經師姐推薦得知這本書——《牛奶可樂經濟學》。在沒有閱讀之前,我就有覺得這種“經濟學”將不同于課堂上老師講的“政治經濟學”抑或“微觀經濟學”,因為它把“牛奶可樂”與“經濟學”放在一起了。然而后來事實證明我的猜想是正確的,盡管我剛讀完這本書的第一章。
這本書很有意思,它不像教科書那樣有許許多多空洞的名詞解釋,有無數種理論的推導方法;也不想許多經濟名著一樣深奧難懂。它講的是我們生活中的種種現象與經濟學之間的關系,它讓我對經濟學中的抽象名詞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而這個深刻理解的獲得過程是一個輕松快樂的領悟過程,并沒有利用太多的公示和圖表。當然,對于我的.這一點收獲,作者羅伯特·弗蘭克在寫這本書時就已經是早有預料到的。(本書所選的問題,不光是因為有趣,還因為它們活學活用了基礎經濟學里的重要原理。我希望你會覺得,通過本書學習這些原理,有意思,又輕松。再加上這些問題有趣且答案簡短,能為各位讀者聊天時提供不少助興的談資!浴耙印辈糠郑┠敲,作者是如何受到這一點預期效果的呢?下面,讓我來跟你分享我的見解。
。ㄒ唬耙印比纭熬暑A告”
眾所周知,在許多剛出爐的電影上映前,在網上或電視上總能看到一兩個電影的精彩片段,其作用無非是制造一種懸念,讓觀眾產生對影片的興趣,進而去購買電影票。同樣,作者巧妙地在進入書本的正文之前用“引子”這一部分將書本的內容巧妙地“預告”了一番,激起了我對本書的極大興趣。說其巧妙,是因為作者運用故事敘說的方法來將讀者帶進他的世界中,所有他提出的問題(如“為什么高速路邊取款機的小鍵盤上有點字盲文呢?”、“為什么新娘通;〝登涝I一套她們永不再穿的婚紗,可新郎卻往往租用便宜的禮服,哪怕以后有很多場合都可能會用得上它?”)都很有趣,在表面看來跟經濟學一點關系都沒有,但是他所作的回答卻處處體現了經濟學的影子。
。ǘ┳プ∽x者心理從而獲得讀者。
在“引子”中,作者用幾個事例提供的數據證明了社會的一種普遍問題:許多上過經濟學課程的同學們似乎連基本的經濟學原理都弄不懂。然后作者結合心理學原理(敘述性學習觀點),用較大篇幅闡述了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以敘述的方式闡釋經濟學原理可以使學生輕松掌握經濟學原理。作者正是抓住了“人類大多數腦袋吸收信息都會存在一種較為輕松的方式”這個特點。運用故事性的敘述語氣方法來寫這本書,所以這本書很受經濟學入門者喜歡。
(三)不忽略個別的讀者心理。
作者在書中曾寫道“在看此書時要帶著挑刺的眼光去看”,他知道讀者并不可能都同意他的論述觀點,畢竟“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他聰明地用變相的激將法來引起這部分讀者對書本的興趣,讓他們通過閱讀此書來思考作者的思想是否正確,同時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
當然,讀一本書除了要看到作者的用意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學到了什么在沒看此書之前沒學到的。我認為這本書不僅使我對經濟學的學習有了極大的興趣,更讓我從中學到了以下幾點:
。1)不是沒有好的知識學,而是沒有好的洞察能力。所以,要養成觀察和思考生活的習慣,生活中蘊含了很多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2)盡信書,不如無書。不管在閱讀什么書籍,都應該學會用帶著挑刺的眼光去閱讀,這樣才不會被書控制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在把書看進腦子里去后要學會把腦子從書中走出。
。3)“如果你不能把概念拿出教室應用它,就不算真正理解了它?梢坏┠隳茏约河盟陀肋h屬于你了”,而讓“核心概念成為自身應用知識的一部分,唯一的辦法就是反復實踐”。這兩句話是我在閱讀中最喜歡的兩句話,我想這兩句話將勉勵我在大學的學習中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3
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最終會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成為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但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當代資本主義制度的關系而言,我們既要清醒地認識到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對抗的客觀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它們之間暫時的、有條件的同一性。它們之間存在著平等競爭、互相借鑒、長期共存的歷史機遇。一個社會形態能夠長期穩定并不斷發展,其中必然有符合自身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在起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構成社會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發展。有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就有什么樣性質的社會。我國現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生產方式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占有為基礎的。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社會既區別于資本主義社會,又不同于共產主義社會,這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歷史演進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國共產黨要領導一個嶄新的社會制度,去完成在西方國家由資本主義制度完成的歷史任務。這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但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 這段話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說的。
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只能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但這種代替必須體現在社會制度上,而社會制度的變革又依賴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們的性質根本對立,但在當代同處于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大形態,具有共同的“社會存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 當人類進入20世紀以后,社會主義的價值觀終于獲得了自己的制度載體--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需要經過一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用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擺脫對物的依賴性,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而中國共產黨的國家,就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能夠獲得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規律的如下感悟:
第一,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們幾乎同時產生,又同時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第二,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揚棄。它反對剝削,但繼承人類一切美好的價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平等。
第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社會生產力相對發達的條件下,資本主義表現出存在的合理性;在社會生產力相對不發達的條件下,社會主義也表現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價值。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都會共存于人類社會。它們之間既對抗又傳承。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運動雖然錯綜復雜,但兩者的共存占現實主導地位。它們的存在都是現實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都還遠遠沒有達到人們期望的那種高度發達的程度,貧富差別是目前所有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因此,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完全戰勝資本主義還不可能上升到現實主導地位。
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只能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但是,馬克思的科學論斷也一再的被歷史的實踐所證明“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 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比祟惿鐣欢〞䦟崿F共產主義,但是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幾代、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奮斗,甚至是流血犧牲。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4
之前在追《奇葩說》時,有個問題讓我沉思許久——雨天外賣小哥晚點,要差評嗎?開始,我的秒回答案就是“不要”,和我年紀相仿的人冒著大雨為我服務,遲到也情有可原,或許在我遇到此類事情時,我希望被溫情以待;在我聽完辯手們的論點后,有一條戳中我的痛點“如果不差評,對其他在雨天送外賣的小哥不公平”。做個理性人需要冷血嗎?還是說做個溫情的理性人太難了!
恰好此時,我有幸翻開了《奇葩說》導師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本書通過118個經濟學案例,貫通中西古今,來解釋這光怪陸離的復雜世界。結合理論與現實,從簡單的成本、價格、交易等到員工與老板的議價能力、產權興起的動力。深入書本,使得我換了一種思路看世界,站在經濟學的角度辯證地評判事物,從而做一個溫情的理性人。
本書的金句非常多,以下我摘抄的幾條,曾令我茅塞頓開。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有價格,有價格就有波動,有了貨幣就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公平背后是效率考量,不是單人的效率考量,而是整體社會長遠發展的效率考量;小圈子靠愛心,講同情;而世界靠講市場講規則。權利來自人類的經驗,尤其是那些慘痛的經驗、那些巨大的錯誤。
所有的傷害都是相互的,不是一方在傷害另一方,而是雙方為了不同的用途,在爭奪相同的稀缺的資源。
我們的晚餐,并非來自屠戶、釀酒商或者面包師的恩惠,而是出自他們自利的打算。
從大一第一門課《西方經濟學》到大四的最后一門課《財務報表分析》,無論是經濟學角度還是會計角度,從來沒有離開過“成本”。而這一簡單的概念在應用于生活:買菜、買車等。當我在閱讀第二章《成本,不要只盯著錢》才感到慚愧,自己的見解很膚淺。
“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我覺得其實用“機會成本”考量成本不是應該更好嗎?比如在畢業季,有人選擇繼續深造,有人選擇進入職場,假如我選擇讀研,兩年產生的是費用,那么我讀研的成本假設為10萬,而與我情況相仿的同學可能進入了券商,順便趕上了經濟繁榮,他兩年賺取了20萬。那我在算自己學習成本時,20萬應該更合理。盡管學習是為以后的價值增值,但用20萬定義不是更能時刻警醒著目前自己失去的20萬嗎?才更有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動力嗎?其次,置身于相對的世界,而不是孤零零地計算絕對數,更符合市場化。最后,身為會計記賬時確實需要用10萬,這叫財務記賬,會計不光是監督和核算,我的時代會計更應該是決策,所以在決策時,20萬是與整體大環境貼近,便于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此外,沉沒成本、邊際成本也需要特別關注。
第114講《阿羅不可能定律》,我發現視角及其重要,這能決定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怎樣的管理者,管理出什么成果。書上說: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經驗:雖然開會是民主的,雖然大家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雖然最后都是投票表決,但是那個會議召集人、主持會議的人實際上才是最重要的角色,因為投票的`結果在他選擇投票方案時就已經被決定了!
有時候統治我們的往往是最意想不到人或事,這讓我不得不反思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從小就被告知,我們要有;家庾R,我們要走出舒適區,F在我發現,無論做怎樣的青蛙,永遠都是別人盤中的棋子,在進行商業行為時,在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鏈條中增強話語權,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做溫水煮青蛙的人,才更能夠統籌大局。
通過閱讀,這本書不但拓寬了我的思維,更是讓我重新審視,我該怎樣定位自己。作為會計系的學生,隨著規模經濟即財務軟件的邊際成本降低,單純的做賬很快會交給低成本、高效率的人工智能取代,財務、會計是微觀的,經濟更加宏觀。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5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第一章“論價值”開篇即說,“一件商品的價值或用它交換的其他任何商品的數量取決于生產它所必須的相對勞動量,而不是取決于支付這種勞動的報酬多少”,《政治經濟學原理》讀后感。在承認亞當·斯密區分商品關于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前提下,李嘉圖對價值有了更深刻層次地認識。他認為使用價值對交換價值來說是絕對不可缺少的,但它并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一種商品如果全然沒有用處,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那么不管它多么珍貴,生產和獲取它需要付出多少勞動,它也絕對不會具有交換價值。
更進一步地,李嘉圖認為具有效用的商品獲得交換價值的有2個途徑:一是稀少性;二是獲取它時付出的勞動量。李嘉圖認為,亞當·斯密準確說明了交換價值的最初來源,所有物品的價值與生產它們所耗費的勞動量是成比例的。但斯密并未單獨以勞動量來衡量物品的價值,而是又設立了另一重標準,他認為物品價值的大小是隨著交換衡量標準的變化而變化的。亞當·斯密曾說,“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只有自身價值永不變化的勞動才能當作評定和比較所有商品價值的最后標準和真正標準”。李嘉圖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他認為,勞動所生產的商品數量決定著商品過去或現在的相對價值,而不是由為了交換工人勞動二給予工人的商品相對數量決定的。一件商品的價值是僅由生產這件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他有意忽略了古董或者收藏品)。通過計算生產商品所需勞動量的變化,可以肯定商品價值的變化,在書中,大衛李嘉圖列舉了許多例子來論證這一觀點。
這里淺談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例子。假設谷物的價格是每夸特80先令時,勞動者勞動一周得到的報酬是一蒲式耳谷物,因此當報酬下跌至40先令時,他得到的報酬是1.25蒲式耳谷物。再假如,一周內,一家人消費了半蒲式耳谷物,剩余的用來交換諸如燃料、肥料、蠟燭、茶、糖、鹽等商品;如果在一種情況下,剩余的四分之三蒲式耳谷物所能購得的商品沒有在另一種情況中半蒲式耳所購買的商品多,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勞動的價值是升值了還是下跌了呢?亞當·斯密一定會說升值了,因為他的衡量標準是谷物,這時勞動者勞動一周得到得谷物增多了。同樣是亞當·斯密,他還會說下跌了,因為一件商品的價值取決于因占有該物品而能購買其他商品的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勞動相對于其他此類商品的購買能力下降了。這個假設之所以給我留下十分深刻地印象,是因為它站在亞當·斯密對價值認識的角度上,對問題進行了思考和分析,并由此導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論。這也就從側面論證了亞當·斯密關于價值的雙重標準是有缺陷的。
并且,李嘉圖對于斯密的“商品的價值只取決于直接勞動,與間接勞動無關”有相反看法。他采用了亞當·斯密的一個例子來解釋他的勞動價值理論:在原始社會中,捕獵一只海貍所需要的時間是捕獵一頭鹿所需要的時間的兩倍。因此海貍的價值是鹿的兩倍。李嘉圖把這個簡單的模型進行了擴展,他考慮到生產捕獵工具需要的時間的因素,并把捕獵工具或生產工具的磨損計算在內。用一件捕獵工具(機器)捕獵的動物(產品)越多,這一捕獵工具所分攤到每一只動物上的價值就越小。這樣李嘉圖就率先提出了工業中大批量生產的決定性的成本因素考慮問題。李嘉圖認為,獵獲的獵物的價值是根據捕獵活動所需要的所有勞動的總量而確定的,那么這同樣意味著,這一勞動總量的價值即使在供應過剩,交換價值下降時仍是不變的。在他的模型中,下降導致資本所有者利潤的下降,因為他們的投入是不變的。同時,李嘉圖還意識到了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 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6
拜讀了弗蘭克教授的這本《牛奶可樂經濟學》,我感觸很深:
改變習慣思維,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并學會總結。經濟學認為,人是有理性的,通常會以自身利益來權衡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對我們周圍事物的習慣,就不會對事物的存在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不會對事物的表象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其實生活有其自身的魅力,生活中的各種事物背后都蘊含著經濟學道理,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理所當然,只是習慣罷了。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就是這種思維方式影響著我,理所當然的想法是我忽略了探究的意義,看過此書后使我意識到了以前的認識水平有多槽糕,理論與實際脫離的程度有多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換個角度思考就會有新見解。
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了解經濟學基礎里面的概念。雖然我學會計,對經濟學也涉及頗多,之前上《西方經濟學》課程時,就學的云里霧里的,連公式、專業名詞都記不住,又談何繼續探究,當考完就覺得一身輕,暗暗發誓再也不碰了。經濟學家的書都是“貴族經濟學”,一大堆表格、公式、怪名詞、英文縮寫。這就讓我們產生的`錯覺,認為經濟學很抽象,難以理解且與生活聯系不大!杜D炭蓸方洕鷮W》讓我懂的將抽象的理論用身邊的例子去理解,如此便簡單明了了,在與人溝通時也是同樣的道理,讓對方理解我所表達的意思最快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舉對方熟悉的身邊例子。特別在以后工作中,遇到的人不一定都懂財會專業名詞或術語,用身邊的事例就會使工作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整本書讀下來,不會覺得晦澀,徹底打消了“經濟學”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礙。至少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理論來自于生活”這個樸素的道理,向我展示了經濟學的有趣,生動。對于生活中所看到現象的解釋,全書闡述了作者認為最基礎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學概念: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機會成本是指為從事某活動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成本效益原則意為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大于額外成本時,才值得這么做,它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么做。這就是開頭問題的答案。
比如:為什么牛奶裝在方盒子里賣,可樂卻裝在圈瓶子里賣?
一是因為消費的習慣,可樂圓的適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著牛奶盒子喝,雖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產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專門裝在冰柜里,運營成本高,如果是圓的,會使得冰柜的利用率降低。而我們在超市看到可樂大多放在開放式貨架上。
這是書上給出的答案,我相信這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可以聯系現實生活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如王老吉、旺仔牛奶,有方的紙包裝,有圓的鋁罐包裝。至于哪種利潤高,我并不清楚,但從隨處能買到的情況看,不同包裝,不同定價的同種飲料在飲料市場都占領一定的份額。我覺得,不管方或圓,更多取決產品定位和市場需求。
由此也說明這本書更多的是喚起了我們思考的熱情和對經濟學的興趣,是從一個例子去學從哪個角度怎么分析,書中還說了很多小事,不要太較真里面的例子,因為作者和我們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有些例子不免無法理解。在以后,我們要運用經濟學來解決問題感受生活的魅力,它不僅對我們的事業有幫助更能優化生活。雖說并非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我們至少可以更積極地用心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7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囊括了經濟學中各個方面的問題,并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討論,是西方最流行的的經濟學科學教書和讀物。60年來,《經濟學》歷經挑戰和考驗,但仍然無人能撼動其地位。薩繆爾森不僅開創性地為現人經濟學設立了框架和標準,而且60年來孜孜不倦,將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錘煉得近乎完美。
本書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表達原本復雜的經濟學原理,根據世界范圍內的形勢發展以及隨著人類科技不斷進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續著天翻地覆的改變,把各種涉及到經濟學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經濟學》里,使讀者能夠足不出戶就可將當今社會上影響人類生活包括經濟現象、環境變化、世界經濟和整個社會的變動趨勢與經濟學基礎識知相結合進行初步的了解。
讀此書沒有特別明顯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書的感覺,簡單的文字,甚至有時略帶幽默的語言,仿佛是在閱讀劇情引人入勝的小說一樣讓人有一發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沖動,對理論的講述間或會結合實際加入些許評價,更是讓人浮想聯翩。
這本書的編排基本上能滿足各個層次讀者的需求,較高深的內容在附錄或特別標明的小節里單獨安排。第一編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紹了一下學習經濟學的一些必備基礎知識。第二編是微觀經濟學:供給、需求和產品市場,第三編是要素市場:勞動、土地和資本,以上兩篇也是我們在任一本微觀經濟學的書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題。第四篇從微觀的角度主要討論了下國際貿易、政府以及環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講述了宏觀經濟學的相關知識。
當我開始看到供求曲線這章時,腦中不再充斥各種斜率不同的線條以及一成不變的坐標圖,我所想到的是各種經濟關系受供求關系這一亙古不變的原理影響的現實生活中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鮮艷畫面。雪災時湖南江西個別停水停電的政府部門管制不嚴厲的小城市里,純凈水、蔬菜、蠟燭、大米短時間內漲價數十倍,春運時的火車及高速公路的汽車上一包方便面售價五十元,雖說有些夸張,但這些現象都不難理解,物價短時間內上漲了一些這也都是正常的,只要此后物價恢復正常就行了,實際上必定也會回到原來的價位。適度的進行管制允許物價在一定范圍內浮動才是明智之舉。()我們都知道消費物價指數CPI在不斷上漲,長期的物價上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短期的由供求關系造成的物價上漲也如此。
薩繆爾森的'在“宏觀經濟學”中,對經濟落后國家的經濟發展的軌跡進行了研究,并指出了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四個重要的因素,即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和技術。他指出,如何積累資本以求得持續高速發展是經濟落后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因為這些國家的產出少,可能剛剛能解決生存的問題,無法進行積累以求得未來的發展;而有的國家也許產出較高,但也存在將產出中的多少用于當期的消費,又有多少用于投資的問題。這些國家應當盡量減少當期消費,把盡量多的產出繼續投入,使經濟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進入一種良性循環。
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練,薩繆爾森-《經濟學》已經不只是美國的經濟學教科書。它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經濟學著作的經典—博大精深,與時俱進!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8
起初捧起這本書是因為我舅舅的推薦,我向來對經濟學一類讀物很少涉獵,更多的是望而生畏。原因是曾經研讀的經濟學科類專業課都似曾相識般的艱難晦澀。遂在網上查看書評,定位于大眾經學讀物,書評中寫道:“把本來深奧枯澀的經濟學原理活靈活現地呈現給普通讀者!
隨著近些年GDP、CPI和基尼系數一類經濟學詞匯通過各類媒體在我們面前頻頻曝光,而通貨膨脹和貿易順差這些經濟學現象也漸漸呈現在我們生活中。抱著能從作者講的故事里真正窺探到上述的秘密的心態利用春節這幾天讀完此書。
整本書對我這等門外漢來說,其專業知識高深與否是沒辦法評論的,但卻可以從中讀出作者將抽象理論日;科酝醵䴙橹魅斯煤唵蔚墓适麻_頭,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更多的是它重新體現了一個完整的知識認識的過程,從不同角度思考,拋開事物外在,洞悉事物本質,并找到其根結。
由于學科的一貫的程式和模型,所以讓我們很難理解并排斥著,記的上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課,我很喜歡那個講師的風格:“課本上就是把現實的運作規律抽象化,就是要把簡單的事情說的復雜,而我在這就是把抽象理論還原現實,就是把復雜的事情說的簡單,如何把理論說的簡單就需要或真實或杜撰一個故事!闭悄且粋個的故事讓我欣欣然的面對一個個困惑和混淆的的道理。
要把簡單的事情說得復雜,這不容易。但若要把復雜的事情說得簡單,就更不容易,既需要有對于復雜現象的透徹理解,也需要有非常高超的表達技巧。這讓我設想在培訓方面發展除了需要扎實的理論,更多的是如何能更有趣的去傳授,而大家最能接受的是以具體的情節作為載體的邏輯,就是輕輕松松,明明白白的講故事。
還有另外一個最大的受益就是對思想的啟發,任何偏執的狹隘的觀察都無法產生客觀公正的認知,我們的思維早被植入太多的“眼見為實”,且扎根發芽、錯綜復雜的交織成了自己運作的'“事物表層體系”,已經無法通過這層表象去思考,要么附庸,要么偏執。
伴著一波波的房妹表叔轟炸著我們的底線,讓國人的仇富情結又再次達到一個高峰,更讓我們片面的認為拉大國內貧富差距的都是污官、奸商和官商之間勾結,未讀此書之前的我曾在天涯回帖偏激的歸結于造成這種現象主要的原因是某人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理論。讀了其中一篇《王二的財路和收入不平等的治理》,通過作者嚴密的邏輯可以看到透過這些表象去尋找根結所在。這其中一部分是市場化進程中的必然結果,有著積極肯定的一面,切不可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又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發生,追尋到這部分的根結并設法消除不合理的土壤和環境。
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講述關于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記憶猶新的是阿米爾·汗扮演的美術老師發現了有學習障礙的小伊夏并幫其找回自己,有段和他父母的對話:“我們很容易發現發燒的表象其背后的原因是感冒,但卻把調皮一味歸結于對待學習的態度問題!
世間的現象不但其本身結構復雜,還往往挾著滾滾塵沙迷離我們視線,當被弄的暈頭轉向時,不妨靜下心來去觀察始末,切忌不加思考、偏執己見,人云亦云,同時聽取不同的聲音,客觀的思考,拋棄事物外在,洞悉事物本質。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9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經濟學讀本,作者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告訴人們其中的經濟學原理,從中給出一個個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思路,如商業是最大的慈善,不要只盯著錢,好東西運到遠方去,如何減少競爭的無謂損失,自由不等于免費,想象力決定生產力,好鋼用在刀刃上,誰的話語權更大,為何同工不同酬,眾人如何彼此影響等。
書中的一些小故事使我印象深刻。如馬糞到處都有,有人在馬路上撿拾馬糞,并把這些馬糞歸到一堆,但當時并沒有拿走,也沒有標記,結果第二天被人拿走了,等于一天的工作白干了,結果訴諸法庭。如果法官支持了財富創造者(撿拾馬糞人),就會鼓勵人們去努力創造財富。如果支持了順手牽羊者,就會縱容隨便拿走別人財富的現象。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只有尊重私有財富和勞動所得,才能保護私有財產,才會保證人們公平創造財富的環境。
如果窗戶都是完好的,人們就都會愛惜,就可以把錢花在其他有用的方面。但如果窗戶被打破一塊,人們就會不在意其他玻璃,窗戶的所有玻璃可能都會被一一打破,人們就只能去更換新窗戶,這就是破窗原理,在經濟學上就會形成一種浪費。
比如有錢人可以先打車,有錢人可以先做心臟搭橋手術,有錢人的孩子可以先上好的學校,有錢人可以先買好地段的房子等等,在資源稀缺的狀態下,根本做不到公平,不可能一碗水端平,這種情況下,就只能靠金錢來分配資源,再或靠權力來分配資源。這樣看似不公平,但作者講到,如果有錢人不比窮人享受更多的特權和優先待遇,那么誰還會努力成為有錢人呢?如果有錢人不能享受很多優先,那么就不會有更多的人努力成為有錢人,奮發和創新就會逐漸絕跡。
從前火車是燒煤的,燒煤就會噴火星。有一輛火車經過一片亞麻地,農民將700噸亞麻堆在了鐵道邊自己的農田上,火車經過時噴出的火星將亞麻燒著了。這種情況下,訴諸法院后,如果法官判鐵路公司賠償,鐵路公司就會想盡辦法,防止火星燒著亞麻,比如,火車改道或者多買10畝鐵道邊上的土地;如果法官判鐵路公司不賠償或者賠償很少的損失,那么農民就會想盡辦法,讓火星燒不著亞麻,比如將亞麻放置離鐵道邊比較遠的地方等。
作者作為經濟學家,贊同亞當斯密的觀點,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大家只要關心好自己的利益,就是在推動社會發展,每個人都這么想,就會形成那只看不見的手,均衡的調配資源。最大的慈善是商業,比如對于失學孩子的救助,直接發錢,或者讓他們免費讀書,恐怕未必是好辦法,很多人拿到免費的救助資金,也不會去讓孩子上學,反而用西方的獎學金制度更加有效,讓學習好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獎勵,這看上去更是一種投資,而非行善,變相在鼓勵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努力學習。用商業的角度思考問題,調動各階層人員的積極性,才能發揮更持久的救助效果。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通過深厚的經濟學基礎,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從一個獨特視角,告訴人們一些經濟學方面的道理,提出一條經濟學研究的路徑,其中的觀點不一定完全正確,但確值得人們研讀和思考。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10
一直不懂經濟學,原來是少了一本“寓言書”。
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和哲學一樣,感覺都是高等學府中講授的專業知識,下里巴人接觸不到!对⒀灾械慕洕鷮W》另辟蹊徑,用寓言和經濟學想結合,做到了深入淺出。
簡單介紹作者:梁小民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曾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出版專著、譯著等60余種,多部著作在港臺出版。
經濟學大道理結合寓言,簡單的類比大道理常人馬上也就明白了。下面我來講述我感受最深的二個點:
第一:沒有絕對完美和公平,需正確抉擇
人生在世十有九不易,經濟學的世界也是一樣。要是一味的尋求十全十美有可能適得其反。書中三個小故事是我記得特別清楚。
第一個故事布利丹毛驢,面對兩捆干草不知道怎么選擇,最終餓死了。
第二個故事一個貴族臨終前讓兩個兒子分財產,兩個兒子覺得不公平找了一個智者,智者讓他們把所有的財產都破為兩半,衣服,盤子、銅錢什么都一分為二了。
第三個故事中美麗的姑娘一心想找一個十全十美的丈夫。顯貴的來求婚她覺得人無風趣、五官不好看;平常人來她更看不上。時光流逝,最終美麗姑娘失去了身材容貌嫁給了一個粗人。
英國文豪蕭伯納說過:“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在書籍中作者通過寓言故事告我們,面對選擇我們需要有一種權衡,這種權衡是我們心中的一桿秤,兩捆草的選擇中我們要求得一種平衡。因為選擇草和選擇丈夫是一樣的.。上升到經濟制度,或者是家庭、工作關系。有沖突和矛盾的存在。我們想要一種十全十美的經濟制度不可能,我們想要完全公平的分割異常也不可能,智者看似公平的分割了異常。這樣的結果和餓死的驢和嫁給粗人的魅力姑娘一樣,都不盡如人意。
如何正確抉擇,如何懂得止損呢?很多時候我們不能一味追求最好。更多的需要正確決斷,這樣才不至于把自己吊死。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懂得更多的經濟學原理。
第二:合理利用“私心和興趣”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強扭的瓜不甜,強迫人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一般難于取得預期的效果。書中有個故事:婚禮上一個美麗的姑娘瘋狂抓老鼠的故事,伶鼬通過像愛神祈禱和自己愛的小伙子結婚了,卻改變不了抓老鼠的習慣。亞當斯密提出的理性人的假設,他認為:每個人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實現社會利益。
怎么來實現呢?伶鼬已經變成美女了。他們夫妻是否可以利用妻子的這個技能來消滅自己家的老鼠或去幫助鄰居抓老鼠來賺錢呢?這里順帶也就說到了:本性、欲望、私心三個詞。
書中有個“管船破爛”的故事。書中主要講述的是產權的問題,產權決定了我們怎么對待一個事物,公家的事物就收到“破壞”,因為人是有私心的,公和私是外和內兩個不一樣的定位。
最后。作者在序言中寫道:“我希望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寓言故事介紹一些基本經濟思想,分析各種現實問題,能吸引更多人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也使人們能更容易的接近,港務和接受經濟學!奔氈麻喿x作者圍繞這一初衷進行輸出,讓我走進了一個不一樣的經濟學世界。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11
全書圍繞人類面臨的四項普遍約束:
1)東西不夠;
2)生命有限;
3)互相依賴;
4)相互協調
來展開。雖然講的東西涉及面很廣,也足夠深,看的過程并不會因為內容過于死板而膩煩,反而會在每一個案例的剖析中覺得自己有所收獲而雀躍不止?v然是我這種小白,也經濟學思維被刷新了三觀。
以前覺得事情就是事情,對或者錯。但是那個“馬糞爭奪案”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原來判斷一件事情不僅可以從它的正否兩面去看,也可以從它的判決對社會所引起的深遠影響來看。
故事大概是這樣子的:以前馬糞可以用來當燃料,一個雇主雇了一個農民去收集馬路上的馬糞,農民撿了一個下午,但是撿了太多一時半會運不走,于是他把馬糞堆在馬路的一邊,自己回家去找輛拖車過來運走。在農民回去取拖車的時候,另一個人路過,看到馬路上的那堆馬糞,當時四下無人,無法確定馬糞堆的主人是誰,于是他把馬糞自己運走了。農民回來后發現馬糞不在了肯定不干啦,于是起訴打官司。
關于這堆馬糞的主人應該是誰,有兩方意見:
一方覺得應該是歸農民所有,因為是他收集起來的,他為此勞動過了;
另一方覺得馬糞歸馬所有,但是馬自己把它們舍棄了,所以馬糞無主,應該是先到先得。最終法官判定的結果是,馬糞歸農民所有。但法官的角度不是從馬糞的所有權應該歸誰,而是馬糞歸誰了,會對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假如判定馬糞歸后者所有,就會給人一種:社會上的很多東西都是無主的,先到先得,不需要勞動,路上看到什么東西只要它的主人不在場就可以拿走的觀念;這樣會造成社會越來越混亂,人們越來越不愿意勞動,而只會想去撿漏。相反判給農民之后,會給社會設立一種有勞有得的觀念,會促使人們去更勤奮地勞動,而不需要過多地考慮如何保護自己的東西不被人隨意拿走。
這個小故事還蠻刷新我三觀的。判斷是非,也可以從做這個判斷會給其他方面所造成什么樣的影響來考慮。
另一個對我啟發比較大的,是關于成本的定義。從經濟學的角度,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價值。以前數學所學的成本是指要制造這個東西所需要的原材料的價格總和,是固定的,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要選擇某個東西,就需要放棄很多其他的東西。
例如你有一塊空地,你在上面建造一座工廠,它的成本不是建造這座工廠所需的'鋼筋水泥人工費用等等;而是因為建造了工廠,就不能在這塊地上發揮其他用途,例如拿來做綠化、建造住宅區等,在這些放棄了的選項中,哪項帶來的價值最高,就是建造這座工廠的成本。
例如這塊地附近的配套設施很好,假如建成小區樓盤會帶來很大的收入,估值幾百萬元(我瞎造的),是被放棄了的選項里面價值最高的,那這座工廠的成本就是幾百萬元。經濟學家是極其需要想象力的人,需要透過現象看到看不到的東西。通過這個定義,成本就是一個相當動態的概念了?匆患䱷|西一件事情它的成本,就需要發揮想象力,也許今天它的成本是這么多,明天它的成本就飆升了呢?最好及時調整了呢。
怎么說呢?是一本看完會改變自己看生活看世界的書呢,感謝薛教授!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12
最近雖然還在為別人推薦一些管理類書,但是自己對于那些“忽悠”成分很濃的管理類書已有了很大程度的厭倦。如果說還有一本商業暢銷書值得一讀的話應該算是《維基經濟學》。我已經讀了大半,雖然不如《貨幣戰爭》那類書純為了閱讀的快感(且不論其是否有很深的理論造詣),但其帶來的啟示卻幾乎可以說超越《世界是平的》那類僅僅是對于趨勢的闡述,這本書可以說不僅讓你感知我們時代正在經歷的巨變,更多是想讓你理解這樣的變化并能從中獲益。如果僅僅如《世界是平的》那樣羅列我們時代種種現象的觀察其實還不難,在這方面托馬斯弗里德曼已經把一個記者的直覺與豐富的閱歷發揮到了極限,也確實為我們勾畫出了21世紀的個個片段。但是要把這種種現象用經濟學、商業模式等等各種學科進行解釋最終完成一幅完整的圖景,讓我們完全理解所處的變化那就絕非易事。還好《維基經濟學》基本做到了?赡芤矐汀毒S基經濟學》的主要觀點“協作”,這本書也是一個協作項目的產物。維基經濟學的整個觀點來自于一個900萬美元的研究項目,是由很多學者共同協作完成。講一些題外話大多優秀的經得起時間考研的著作多為研究項目的.產物,最典型的要數杰姆柯林斯帶領的斯坦福研究團隊寫作的《基業長青》和《從優秀到卓越》。足能驗證一句話The Wisdom of Crowds。
維基經濟學中有太多開啟我們思維的地方,現截取兩個來探討一下。
首先作者將科斯的產權理論引入到對于大眾協作模式的探討,從而解釋為什么Blog、Linux社區的蓬勃發展。如果對于現在的網絡世界的觀察可以發現傳統的站已經開始沒落,這種單方面提供資訊而缺乏互動的模式正在淘汰。不知道有沒有人比較過新浪博客的某篇瀏覽量最高的文章與新浪首頁瀏覽量最大的新聞到底誰的瀏覽量更大,也許這樣的比較并沒太大意義,傳統媒體仍然可以用優質的編輯與權威性來占據我們信息接受的中心,但是不可否認個人的力量正以史無前例的方式崛起。對于這樣的趨勢僅以科斯的產權理論來解釋可能即不合規則也有用錯地方之嫌。但是也能從一個獨特角度闡釋這樣的現象。博客、播客、個人新聞網站等等這些網站不再將產權集中在網站管理者的手中(因為傳統網站你只能瀏覽編輯權掌握在網絡管理員手上)而將產權給了所有的網站參與者。那樣所有擁有產權的網絡參與者便會有動力有激勵去提供更多優質的資源在自己的博客上而不是在網上涂鴉。隨著越來越多人利用博客出名獲是切實賺到了錢這樣的正激勵就愈發明顯。正因為有了明確的產權你在網絡上創造的東西的利益被準確的歸到了你的頭上。你在Linux社區編寫的一段創意程序也會得到眾人的仰慕,正是這種歸屬感和成就感和同時產生的正向激勵很大程度上成就了web2.0現象。人們不是不能協作但建立在產權制度上的協作就更完美了?扑估碚摚喝魏谓灰锥家援a權為基礎在網絡領域竟然也大有用武之地。
《維基經濟學》這樣的書名會產生一些誤解讓人們覺得這是一本嚴肅的經濟學著作,其實用《維基模式》更貼合書的內容。作者其實是想闡述維基模式在各種領域的應用而產生的一些突破常規的東西。而很多是非常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 13
《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的書名就透出一股子親切感。作者羅伯特弗蘭克是康奈爾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的過程中往往倒在冰冷的公式與枯燥的圖表上,于是他想到了一個小妙招:讓學生們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并與課堂上的經濟學理論相結合,寫出一個小論文作為作業。被此書編輯選為中文書名的牛奶可樂(此書原書名為The Economic Naturalist & Microeconomics and Behaviors)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實例:為什么牛奶裝在方盒子里賣可樂卻裝在圓瓶子里賣?
想到這個例子的學生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與節省成本有關,方形盒子相對于圓形盒子來說更能節省貨架的空間?蓸放c牛奶的不同之處在于,可樂一般放在開放貨架上,而牛奶一般放置在冷柜里,顯然存儲在冷柜里成本更高,因而牛奶盒子更喜歡采用方盒以節省空間,而開放貨架成本低廉很多,此時比較趁手的圓形瓶子更加受到消費者青睞,因而圓瓶子更為妥帖。
方瓶子還是圓瓶子?這真是個特別小的問題,但卻蘊含著樸素的經濟學原理。精明商家的'主動策略和消費者的無意識行為相互影響形成了最終的結果。書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為什么易拉罐不設計成矮胖而是高瘦?這是因為人的眼睛存在橫豎錯覺,相同長度的橫條和豎條看起來豎條更長,因而人會認為高瘦的易拉罐容量更大。
為什么女裝的扣子在左邊而男裝的扣子在右邊?這是因為在歷史上比較昂貴的女性服裝都是由仆人為女主人穿上的,為了方便仆人所以扣子在左邊,而這一特征作為高檔女裝的代表一路沿襲下來。
這些弗蘭克教授精心收集的學生作業,十分鮮活地展現了一個個具體經濟狀況的微觀形貌。這也可以給予我們一些啟發,即在學習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的過程中,選擇一些實例進行深入的理解會對完全掌握這一知識大有裨益。比如我在進行一些儀器的學習過程中,在理論學習部分總是感覺有所欠缺,讀后感。而在實際自己上手操作了儀器之后才覺得完全掌握。陸游有一首詩寫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而事實上不止如此,弗蘭克教授的總結是實踐中的例子比較適應人們用故事來記住一件事的思維模式,而在掌握了整個知識的大腦會反過來加大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以達到更為深層次的領悟。
此外,我覺得《牛奶可樂經濟學》中提到的小的經濟學原理也可以在平常實驗研究的管理方面幫助我們。比如我所在的實驗室里有很多的手套箱用來做一些不適合在空氣環境里做的實驗。按理說,手套箱內的空間應該是更為珍惜的,但是在我的觀察中并不是很多藥品都是用更為節省空間的方瓶子裝。如果以后有專門針對手套箱的藥品,可能才都會設計成圓形的瓶子吧。
讀完全書,我為書中搜集素材的學生們的強大的洞察力驚嘆,更為工業社會里復雜而細密的商業細節贊嘆,他們好像一個個毛細血管,組成了復雜而精確的血液循環系統。而更讓人驚嘆的是,這么復雜的系統卻始終如一地遵守著幾個樸素的經濟學理論。我覺得,可以多讀這樣接地氣的經濟學乃至更多學科的著作,對更為全面認識陌生的領域、事物都有很大的好處。
【人人都愛經濟學讀后感2000字】相關文章:
人人都愛的樂高周記11-17
班級是我家人人都愛她主題班會07-21
精選我們都愛冷笑話03-16
我們都愛冷笑話04-02
我們都愛的冷笑話段子11-27
我們都愛講的冷笑話11-27
我們都愛爆笑冷笑話06-22
我們都愛看小笑話03-29
我們都愛講幽默笑話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