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縣教育管理和教學質量的調研報告
按照縣人大常委會2009年工作要點的安排,縣人大常委會教工委,組織部分縣人大代表,在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張孝先的帶領下,于3月3日至10日,共用了8天時間,對我縣如何抓好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工作進行了調研。調研采取聽取匯報、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進行。
在縣教育局的配合下,調研組一行察看了縣第一高中、城關鎮中心校、鳴皋鎮一中、縣直中學和實驗中學等學校。每到一處,調研組都認真聽取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任課教師等關于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等情況的匯報,察看教務處、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學生餐廳、寢室,翻閱教案、實驗記錄,詢問教育管理、常規教學活動開展等情況,并就如何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進行廣泛、深入探討。
此次調研共涉及四所高中、12所初中、一個初中教學點,共召開座談會12次,參加座談人員達200余人。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辦學條件不斷完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先后投入4億多元,新建、改擴建了全縣中小學校,各鄉鎮中小學校的教學設備基本達到國家規定配備標準,教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縣教育管理部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整體水平為主題,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目的,連續開展教育管理年活動,使學校管理逐步規范,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基礎教育不斷加強,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高考升學率、萬人上線率逐年提高。2008年,我縣上省定普通類本科線1150人,較2007年的1053人增加97人。萬人上線率由2007年的14.2提高到2008年的15.6,提高了1.4個百分點。
學校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涌現了一批有特色的亮點學校。比如伊川四高、水寨二中等學校,在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的新方法。伊川高中一二部之間、縣直中學和實驗中學之間明爭暗賽的局面基本形成。鳴皋鎮孫村中學學生人數占全鎮學生人數的六分之一、教師占全鎮的五分之一、考入伊川高中的學生卻占了全鎮的三分之一,升學率遙遙領先。
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止目前,我縣已撤并非定點初中14所,小學82所,小學教學點36個,伊川六高因生源有限,教育資源浪費嚴重,已于去年年底被撤并。
二、面臨形勢依然嚴峻,教學質量亟待提高
我縣是人口大縣,經濟大縣,但卻是教育弱縣。教育基礎薄弱局面改變不大,教育總體發展水平不高,和其它縣相比有明顯差距,與全縣人民的期望值差距較大。
一是就2008年高考萬人上線率分析。我縣2008年高考萬人上線率僅為15.6,和洛陽市的平均24.4相差了近9個百分點,和新安縣的54.5相差了近40個百分點,和孟津縣的46.9相差了30個百分點,我縣高考萬人上線率在洛陽市各縣區中僅排在嵩縣和洛寧的前面。
二是就今年高三一練成績分析?h教育局共分解2009高考三本(文化類)指標1400名,一練共完成1349名,除一高完成分解指標(超3名)外,二高、三高、四高上線人數均與下達任務差距較大。
三是就2008年高中新生錄取分數線分析。2008年我縣一高新生錄取分數線為470分,二高430分,三高410分,四高380分,而新安一高是556分,汝陽一高是523分。單從新生錄取線看,我縣的基礎教育質量、生源素質已遠遠落在先進縣的后面。
四是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工作推進難度較大,進展遲緩,合點并校任務相當艱巨。我縣現有定點初中45所,但真正能達到6軌制的只有4所。而經過布局調整的孟津縣有初中18所,新安縣有初中26所。
由此可見,我縣教育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究其原因,通過調研分析認為,我縣教育管理及教學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管理機制問題。教育管理部門思想不夠解放,創新力度不大,求穩思想嚴重,怕改革觸及一些深層矛盾。由于以上因素,致使層層管理、考核等機制沒能建立健全,績效工資制、末位交流制不能很好落實,“鐵交椅”現象長期存在,教師教好教壞一個樣、教與不教一個樣的吃大鍋飯現象改變不大,競爭局面無法形成。
2、學校布局調整問題。我縣農村中小學校點多面廣,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工作進展緩慢,原因:一是在辦學方面缺乏長遠規劃,以教學點為單位各自為政,發展隨意性大。一旦需要合點并校,各中小學的教學設施、食宿、師資等均不能達到并校要求,客觀上制約了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的進度。二是教育管理部門及地方政府對合點并校的意義宣傳不到位,致使部分農村干部及村民對合點并校產生了抵觸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撤點并校的進程。中小學布局不合理,既浪費了教學資源,又使教師缺編問題更加突出,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布局調整不到位,師資力量薄弱,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教學設施不能發揮最大效益等,已成為制約我縣基礎教育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
3、學校管理問題。一是教育管理部門對學校教學工作指導、督導不到位。盡管出臺了一系列規范學校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但因為執行不力,督導不到位,出現了政策棚架現象。比如,100元的績效工資制在部分學校就沒有很好執行。二是部分學校校長(包括中心校校長)學歷層次偏低(14個中心校校長中有9個是中專學歷),管理水平不高,業務能力不強,制度執行不力。忙于事務、忙于應酬的多,關心教師、深入教學一線的少,不能最大限度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三是農村學生大量涌入縣城,使城區中小學校學生過多,班額過大(縣直中學、實驗中學多數教學班每班都在80人左右),給學校管理帶來更大難度。四是優秀學生流失嚴重。目前,我縣在洛陽市和其他縣就讀的學生大概有8000人左右,其中不乏優秀學生。而我縣中招所錄學生成績參差不齊,相對素質不高、基礎較差,增加了高中教育的難度,影響了我縣高招錄取率、萬人升學率和名牌學校錄取率。五是一些鄉鎮初中食堂、寢室管理不善,衛生狀況不容樂觀,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
4、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問題。一是一些教師責任心、事業心不強,敬業精神不佳,業務能力有限,攀比現象嚴重。比成績、比貢獻的少,比工資、比待遇的多。更有個別教師搞第二職業、辦輔導班,沒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教書育人上。二是教師高學歷層次偏低,與省市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三是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師相對充裕,農村英語、體音美等學科教師緊缺。教師隊伍呈老齡化趨勢,50歲以上教師1100多人,占總數近20%。而36歲-46歲的骨干教師1273人,僅占總數的21%。
5、教育經費問題。一是我縣的教育費附加現實行的是鄉收鄉管政策,實際用于學校的教育費附加寥寥無幾。二是近年來,縣財政對學;A建設投入很大,但高中階段教育經費撥付不到位。按規定,高中在校生生均年公用經費為170元,我縣實際撥付的只有20元。三是各高中債務沉重。比如伊川四高的外債350多萬元,伊川三高的外債超1千萬元,伊川高中外債達2800萬元,沉重的債務負擔已影響到學校的正常辦公和教學。
三、改革創新是實現教育強縣目標的根本出路
根據伊川實際,調研組提出了“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爭進教育強縣行列”的總體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改革創新是根本出路。因為沒有改革就不能打破陳規,就沒有生機和活力,就無法改變我縣教育的被動局面,就不可能為伊川的可持續穩步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強力推行改革創新,建立完善靈活的用人機制,激發熱情和活力。一是改革校長選拔任用機制。實行校長競爭上崗制、任期制和目標責任制。在全縣范圍競崗,徹底搬走“鐵交椅”,形成能上能下的選拔任用機制。各中小學校校長要從曾取得過優異成績、有突出貢獻的一線教學人員中選拔。二是推行中小學教職工全員聘任制、績效工資制、量化考核制、末位交流制,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做到獎有章可循,罰有理有據。三是開展民主評教活動?h教育部門組織社會各界開展評議學校和教師活動,評議結果向社會公布,作為教師提拔、晉級、評定職稱的重要依據。通過改革創新,徹底打破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差一個樣的吃大鍋飯局面,使我縣教育煥發生機和活力,形成良好的競爭局面。
2、加強基礎教育,穩步推進學校布局調整,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一是按照先建后并的'原則,集中資金、集中優質師資和生源,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建好、辦好一批高質量的定點學校,帶動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穩步推進。二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大張旗鼓地宣傳中小學布局調整的重要意義,爭取基層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為撤點并校打好群眾基礎。
3、加強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一是加強學校管理,健全完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制度、班級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衛生制度等等。二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執行課程計劃,落實課程標準,加強對備、講、批、復、考、糾等整個教學過程的管理。把考試合格率、優秀率作為學校教學質量、教師評價的重要指標。三是加強教學研究。進一步完善縣、鄉、校三級教研網絡,組織學習并積極推廣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開展學術研討等。四是要降低初中學生輟學率和優秀學生流失率,為高中階段教育輸送足量、優質生源。五是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各有關職能部門和屬地政府要切實負擔起學校周邊環境整治的責任,定期開展集中整治活動,特別是要加大對社會反映強烈的黑網吧等問題的整治力度,創建平安校園。
4、抓好教師培訓,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是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切實加強教師思想建設和師德修養,建立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考核和獎懲機制,大力弘揚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和無私奉獻精神,引導教師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二是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教師整體業務素質。加強教師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全面實施“教師素質提高工程”,著力構建教師終身教育體系。三是大力實施“三名工程”(名教師、名學校、名校長)?h委、縣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縣教育部門組織開展培養、選拔、評比,大力表彰獲得此榮譽的教師、學校和校長,激發優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5、加大教育投入,確保教育事業持續發展。一是“城市教育費附加”要實行鄉征、縣管的管理體制。各鄉鎮征收的“城市教育費附加”全部上解縣財政統一使用。二是按照建立公共財政要求,逐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三是要拓寬教育經費籌資渠道,動員和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捐資助學,建立教育基金多渠道籌措機制。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想辦一流教育,建教育強縣,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部門全體同志臥薪嘗膽,堅定信心,嚴格管理,大膽創新。我們堅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我縣教育一定會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進入教育強縣行列。
【關于我縣教育管理和教學質量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我縣養豬業的調研報告01-21
對我縣當前藥品市場的調研報告07-24
我縣品牌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8-09
我縣新農合實施狀況調研報告07-29
最新關于教育的調研報告11-10
關于小學教育的調研報告11-02
我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12-21
關于倉儲管理調研報告12-25
鄉鎮干部管理教育的調研報告03-10
關于住房公積金管理的調研報告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