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調研報告
組織開展扶貧攻堅、解決邊遠山區貧困農村突出問題,是市委、市政府實施雙輪驅動、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我縣作為全市基礎條件最差、貧困區域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份,扶貧開發一直是縣委、縣政府的頭等大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深山溝、涼氣候、邊沿煤、末梢電、斷頭路、出境水等多種不可逆轉因素的
制約,我縣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仍沒有徹底改變。到底,全縣378個行政村中,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3000元的村就有245個,貧困人口就有10.65萬,分別占到全市貧困村總數的48%,全縣行政村總數的66%,農村人口總數的近一半,盡快擺脫貧困,已成為全縣人民的迫切愿望。去年,市委、市政府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拉開序幕,我縣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殷切的關懷和厚愛,我們積極按照市委、市政府“破窮障、改窮業、挪窮窩、挖窮根”的總體要求,在全縣廣泛開展了“貧困農村發展大調研”活動,通過深入調研,我們深切感受到,導致陵川長期貧困的主要根源除了自然稟賦的先天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干部群眾思想保守,資源開發深度不夠,主導產業發育遲緩,農民增收缺乏支撐。具體到一個村和農戶,主要表現為項目難選擇,創業難起步,技術難掌握,市場難開拓,條件難改善等問題。要使扶貧攻堅取得實效,核心在增收,難點在產業,根本是環境,關鍵是組織。為此,縣委、縣政府邀請專家,深入論證,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產業扶貧為重點,提出了“五大特色產業促進增收(特色種植業、規模養殖業、道地中藥材、綠色林產品、生態旅游業)、三大基礎設施改善環境(農村飲水安全、村村通公路、生態綠化和村莊環境整治)、五項社會事業保障民生(教育事業、衛生事業、文體事業、廣播電視事業、社會保障事業)、三項工程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村級組織建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農民素質提升)”的扶貧攻堅總體思路,并緊緊扭住這條主線,培育了一批促進農民增收的產業項目,改善了貧困農村發展的環境,有效激發了山區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提升了貧困農村的自我發展能力。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尋求比較優勢,打造產業集群,拓寬農民創業增收的新空間。陵川之短在于大山,陵川之長在于生態。山大溝深阻礙了山區經濟發展的步伐,但也賦予了我們豐富的生態資源。全縣有耕地45萬畝,牧坡58萬畝,宜林地13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1.6%,發展以綠色、生態、健康為特色的種養業、林果業、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和可持續的后發優勢,只要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曾經被看作是“包袱”的大山,就會變成潛力無限的財富;谶@樣的認識,我們提出了“陵川要脫貧,希望在大山,潛力在生態,出路在苦干”的理念,并確立了培育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三條基本原則:一是針對山區“十里不同天、地無一丈寬”的特殊氣候和立地條件,在產業布局上堅持“家庭小規模,區域大群體”;二是針對農民只顧眼前利益的小農意識,在產業選項時注重“當前能增收,長遠能致富”;三是針對全縣二三產業發展滯后,農村勞動力就業不充分的現狀,在產業實施中力求“戶戶都參與,人人可就業”。去年以來,通過政府積極引導,政策大力扶持,鄉村精心組織,農民廣泛參與,以“小規模,大群體,低投入,快見效,廣覆蓋,可持續”為基本形態的特色產業集群遍布全縣農村,為農民脫貧增收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利用我縣山大坡廣的資源優勢,借助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政策推動,我們制定了建設20萬畝連翹基地,2萬畝優質核桃的產業規劃,并由縣級財政免費提供種苗,產業覆蓋個村、個農戶。目前已萬畝;規模健荒山種植連翹8萬多畝,發展核桃經濟林康養殖作為農民增收的“短平快”項目,一年多時間就在貧困村建成山地放養土雞、圍欄種草養畜等生態養殖項目210個,參與農民2100余戶、8000余人;依托山區豐富的次生林木資源,開發食用菌產業,正在成為我縣資源深度開發的“亮點”。奪火、馬圪當、古郊等鄉鎮的20個村,新發展香菇13.5萬袋、木耳200萬根,項目戶年收入均在萬元以上;依托王莽嶺、黃圍山、鳳凰歡樂谷等主要旅游景區,農家樂接待、農產品展銷、農事展示為主的旅游服務業也有了長足發展。新發展農家樂旅游客棧200余戶,形成了接待床位2500余支、就餐人數3000人的規模。五大主導產業開發,使全縣所有貧困村都有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覆蓋80%以上的貧困農戶,為實現扶貧攻堅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扭轉了多年低位徘徊的局面,危機之年達到3618元,同比增長7.1%,創下近年來農民收入增幅的最高記錄。
二、整合優勢資源,破解發展難題,構建保障農民增收的新機制。推進扶貧攻堅,政府是主導,農民是主體。把政府的組織引導變成農民的自覺行動,讓農民的創業熱情得到正確引導和有效保護,是提高扶貧攻堅速度和效果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積極探索實踐了“部門推介,農民創業,金融支持,跟蹤服務”的組織模式,建立了內外互應,上下互動,左右同步,整體聯動的產業扶貧新機制。一是部門推介。由涉農部門通過實地考察、技術論證、市場調研,篩選出適宜陵川不同區域、不同條件,適合廣大農戶創業需要的項目,通過會議、電視、網絡、報紙等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民推薦介紹,告訴他們項目建設內容、適宜范圍、發展條
件、相關政策、投資概算、效益及風險,讓農民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去年,全縣共推介項目8大類24項,受到廣大農民歡迎;二是農民創業。在部門推介的基礎上,由家戶依據當地實際和自身條件,自主選擇創業項目,通過鄉村組織,向涉農單位和金融部門進行申報,審核通過后,建檔立卡,有針對性地進行扶持和服務;三是金融扶持。圍繞部門推介的產業扶貧項目,各金融企業同步推出面向農戶的3至30萬元不等的金融支農產品4大類16種,采用“項目審核,信用評定,一次授信,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管理辦法,對項目戶給予信貸支持。,共評定信用戶4000戶,授信1.4億元,發放貸款3000萬元;四是跟蹤服務。由縣鄉兩級涉農部門,對項目戶實行責任到人,全程跟蹤的“一站式”服務,幫助農民解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管理、銷售等方面的困難,保證項目建得成,干得好,能受益。去年以來,全縣以家庭或專業合作社為單元,共申報實施各類項目1103個,投資總額8922萬元。扭轉了山區農民創業無力,脫貧無路,增收無望的困境。
三、破除瓶頸制約,改善生存條件,創造農民安居樂業的新環境。生存環境惡劣是制約貧困農村發展的最大“瓶頸”。在推進扶貧攻堅過程中,我們借勢而進,乘勢而上,集中力量改善貧困農村的基礎設施,竭力破除山區農民生產生活硬件制約。多方籌措資金9726萬元,實施了磨河供水擴建改造工程,輻射了8鄉鎮279個行政村15.8萬人。通過實施飲水安全全覆蓋工程,新解決了142個村、4.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投資4050萬元,攻堅“村村通掃尾工程”,新增水泥路202.6公里,涉及47個貧困村,全縣水泥路村通率達到98%以上;對于一些居住特別分散,基礎條件惡劣的山莊窩鋪,持續推進移民搬遷工作,僅去年一年就搬遷百人以下自然村20個,解決了近千名貧困農民的生存困難。
四、用好用足政策,激發內在活力,營造全面參與扶貧的新氛圍。我縣貧困面大,可用財力有限,為了增加扶貧投入,加快脫貧步伐,我們在資金籌措上,通過積極主動爭取上級,精打細算用足本級,政策引導激活民間,動員社會多元參與等途徑,有效緩解了資金投入不足的困難。去年,全縣爭取市級以上各類扶貧資金貼息資金萬元;縣財政籌措產業扶持、貸款萬元;通過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的政策引導,萬元,農民籌資萬元。在資金拉動金融部門投入貸款使用上,我們堅持“扶持依據干勁定,投入隨著規模定,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力求通過政府扶持和社會幫持,激活廣大農民的內在動力,確保有限的扶貧資金發揮最大的激勵作用,最優的拉動效應。去年,列入市級首批扶持的80個貧困村,個產業扶貧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在增強扶貧力量上,我們全力推動各級領導帶頭,機關定點幫扶,干部結對到戶,社會廣泛參與責任的落實和氛圍的形成,在71個市級單位對口幫扶80個貧困村的基礎上,154個縣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共幫扶貧困村165個,621名副科級以上干部共結對貧困戶623戶。有21家民營企業參與了貧困農村開發工作;一年來社會各界累計投入貧困村資金達余萬元,捐贈物資價值300萬元,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大格局。
五、著眼長遠發展,著力強基固本,增強農村自我發展的新能力。多年來實踐證明,扶貧攻堅成果要得到長期和鞏固和發展,不能只靠一時一事的給錢、給物,重要的是提振信心,提升素質,創新機制,創造活力。我們著眼于貧困農村長遠發展,在強基固本上狠下功夫。一是抓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能干事、會干事的本領和勇氣。全縣共開展畜禽養殖、大棚蔬菜、干果經濟林、中藥材等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50余場,培訓農民3.86萬人次,開展計算機、焊工、汽車駕駛等各種創業培訓20場1000余人。潞城鎮通過晉煤集團牽線搭橋,選派30名農民赴山東壽光,經過15天的蔬菜種植技術培訓,全部建起了設施蔬菜種植項目,成為全鎮千畝大棚蔬菜種植的骨干;二是狠抓基層組織建設。針對部分貧困農村人才缺乏的實際,我們采取“四帶一派”的辦法,從富村選派干部到窮村任職,從強村選派干部到弱村任職,從大村選派干部到小村任職,從先進村選派干部到后進村任職,從縣鄉機關選派優秀干部整頓亂村,共選派了81名優秀人才跨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基層黨組織在扶貧攻堅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增強;三是大力發展合作組織。圍繞中藥材、蔬菜、生態養殖等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組織130余個,擁有社員2萬多人,增強了貧困農民闖市場的能力。我縣的扶貧攻堅雖然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一點成效,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決策的結果,是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的結果,是市直各部門和幫扶單位傾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全縣人民奮力拼搏的結果。特別是市委張書記、市政府王市長,多次蒞臨陵川調研,就扶貧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四大班子的各位領導情系山區,心系農民,經常深入我縣指導工作,幫助縣鄉干部理思路、解難題。市農委、財政局等職能部門,在項目建設、產業扶持等方面給予了最大支持。晉煤集團、交通銀行、園林局等幫扶單位,也盡其所能,從人、財、物等方面對貧困農村給予了大力幫助。這些,都為我們堅定信心,奮力攻堅增添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提供了寶貴的物質支持,陵川人民將永遠銘記在心。
貧困是陵川最大的縣情,脫貧是我們最大的責任。我們決心以這次會議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虛心學習兄弟縣市的好經驗、好做法,再鼓干勁,負重奮進,努力把我縣扶貧攻堅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和水平,以實際行動回報各位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愛。同時,我們也熱切地希望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單位的各位領導,能一如既往地對陵川的經濟社會發展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我們堅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市直各單位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有全縣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陵川一定能夠奪取扶貧攻堅的新勝利,譜寫全縣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扶貧攻堅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2017扶貧攻堅民情日記08-31
扶貧攻堅的民情日記11-26
政協精準扶貧調研報告01-18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15篇08-11
關于扶貧攻堅的優秀民情日記08-28
2017年扶貧攻堅民情日記匯總08-28
扶貧日記調研11-22
精準扶貧的調研報告6篇08-10
扶貧開發工作調研報告3篇08-28
2017年個人扶貧攻堅民情日記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