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精選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1
一、忘私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
俞垛鎮忘私村地處里下河地區,南與鎮相鄰,省級河道唐灣河穿村而過,水陸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810戶,總人口2118人,村地域面積3000畝,耕地面積2502畝,人均耕地1.18畝,2008年村集體純收入100萬元,農民純收入7000元。村里三分之二大部分村民主要通過種田和上班取得收入,部分村民承包農田種植稻麥和林木,還有部分村民從事畜禽養殖,另外還有少數的個體業經營戶,主要從事機械加工、造船。
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充分利用土地,讓土地出金子
農村經濟要發展,農民要增收,離不開土體,土地出效益。如何讓土地出金子?我有幾點思考。第一,我們要強化科技服務,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含量。讓農民增收,最直接的就是讓農田增產,我們要利用本村與鎮農機站結對掛鉤這個優勢,多派村干部到農機站學習新的農業知識,還可以請農機站的工作人員到我們村宣傳和推廣農業技術,并對我村村民進行培訓,讓農民科技種田。而且這方面我們也已經有了成果,譬如說我們村率先實行的麥套稻技術,已取得了成效,還有在糧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全量還田方面我們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幫助農民增加農田產量。以后我們要做的是繼續和農機站保持對接,不斷投入新的農業技術,繼續走科技興農的道路。第二,我們村地靠集鎮,目前通往集鎮的通北公路全長大概400米,而且這條公路寬廣,交通便利,但是路兩邊仍是農田,還沒有開發,而且我們村的村民坐落主要集中在莊中心,而且住房緊湊,大都是舊房,莊中心的道路狹小,不方面行車,只能由自行車和電動車行走,所以大都村民再造房時豆想搬往集鎮,利用這一點,我們可以將通北公路兩側的農田開發,建住宅區,促進本村經濟發展。
2、充分利用優勢,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農村經濟發展,光靠農業還不行,我們還要發展工業。我們村南與鎮相鄰,省級河道唐灣河穿村而過,水陸交通便利,我們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來促進招商引資工作。目前我村已經完成了一個500萬、一個300萬的招商引資項目。在此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水陸交通建設,充分發揮人際作用,促進招商引資工作的推展。
3、充分發揮特色,讓造船業形成氣候
俞垛鎮是一個魚米之鄉,我們村從事船舶運輸業的比較多,所以這也促進了我們村造船業的發展,目前我們村已經有兩個造船廠,但都是粗放型的經營模式,而且也沒有形成規模,所以我們要提供便利和平臺,促進造船業的發展,讓造船業形成氣候,成為我村的優勢。
4、溱湖會船,發展文化經濟
我們村地靠溱潼鎮,是俞垛鎮的一個文化大村,每年都會參加溱湖會船比賽,參賽的有貢船、龍船、篙子船、劃船等,連續幾次獲得會船比賽的一等獎。鑒于這樣一個文化優勢,我們要充分發揮出來,讓文化充實我們生活和思想的同時,我們還要想法子讓文化出經濟,推出我們自己的文化節目,同時也為招商引資坐鋪墊。
三、總結
在市鎮黨委、政府要領導下,在我們村村干部的努力下,在我村廣大村民的充分參與配合下,我相信我們忘私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會蒸蒸日上,村民的生活會更加富裕,共同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
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2
建設××××,大力發展林業是市委、市政府根據××建設世界級城市目標,把××作為××21世紀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而提出的明確要求。為此自02年起,我縣大力推進林業建設,xx年我縣共造林18萬畝,其中公益林11萬畝,經濟林7萬畝,全縣林地面積近36萬畝,森林覆蓋率預計為17%。在經歷了林業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后,從07年起,全市林業建設從“重建向重管”方向轉變,不再進行大面積租地造林,因此我縣林業建設將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如何解決當前林業建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找準林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將生態和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林業建設的困難和問題
1、林業資金短缺
02-06年,我縣公益林建設面積在11萬畝左右,需建設資金約 8.4億元,土地流轉及養護費約0.3億元(不包括社會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資金約4.7億元,缺額約4億元。再加上03-05年我縣經濟林建設面積近7萬畝,超計劃3萬多畝,缺額資金約0.3億元。其他如森林測報、防火等經費還遠遠達不到要求。由于林業資金短缺數額巨大,給我縣林業建設和管理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是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拖欠農民工工資、苗商資金現象嚴重。二是土地流轉費不能及時發放,農民反映強烈。特別是一些社會化造林企業,運作困難,由其承擔的土地流轉費不能支付,社會穩定難以保證。三是養護、森防及防火經費得不到保證,缺少必需的植保機械、防火設備、農藥等,森林病蟲害、火警隱患多,影響林地正常生長。
2、宏觀政策制約
這幾年實施××建設,大力推進林業發展,使我縣林業資源迅速增長,生態環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島外很多企業來崇投資。很多投資者是沖著當初市有關林業開發政策(如以房養林、以林養林、以項目養林等)和××林業規劃目標來投資造林的。目前國家對土地實行嚴格保護政策,在林地內開發房產基本無望; 07年起不再進行大規模造林,使原本以林養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內搞的休閑旅游項目,不能滿足旅游者吃、住、娛樂的需求,對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難以維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導性和連續性,目前許多投資者投資無回報,難以繼續經營,均有退出的想法。
3、間挖苗木無出路
我縣三島總體規劃已批準實施,規劃中林業有明確的建設目標,按我縣17%的森林覆蓋率遠遠低于規劃目標。但目前按照市林業發展思路,××將不再進行大規模生態林建設,使已建生態林面臨著嚴峻的間挖壓力,今后如何解決間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學利用間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態林健康持續發展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4、失地農民安置問題
由于我縣大量租用農民土地進行造林,失地農民的就業和保障問題十分突出。農民土地流轉后,他們必然要求政府給予就業等相關政策來保障生活。而我縣就業機會少,僅僅依靠“萬人就業項目”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可謂杯水車薪,大部分失地農民還是難以安排,不能徹底解決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雖然我縣出臺了土地流轉補償標準,但隨著物價上漲,以目前564元/畝的土地流轉費很難維持農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轉費上調也成必然趨勢。政府要馬上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妥善解決失地農民保障問題。
二、林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鑒于上述問題,今后我縣林業發展要實現“三個轉變”、尋找“四條出路”:
三個轉變:一是實現大面積租地造林向經濟林、四旁植樹和庭院經濟的轉變;二是實現由政府管理向市場化運作的轉變。三是實現林業公益型向經濟型的轉變。
四條出路:
一是尋找經濟林建設的發展之路。今后經濟林建設應改變過去發展盲目、種植面廣、分布零星的情況,要有一定規劃,集中財力,建設一批標準化果林基地,形成規模和區域優勢。政府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
二是尋找已建生態林的發展之路。目前我縣生態林建設投資大,養護管理任務重,財政負擔困難。為充分利用和盤活現有林業資源,有效減輕政府負擔,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突破現有政策瓶頸,結合國家林權制度改革,逐步放開公益林經營權限,制定市場化運作機制,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公益林開發建設。
三是尋找今后生態林的發展之路。今后生態林建設應改變過去土地流轉到那里,建設到那里的做法,嚴格按照××總體規劃實施,結合××生態項目建設,配套實施綠化建設,這樣就不會與開發項目及其他基礎實施建設相沖突,真正做到種一塊綠一塊。同時抓住市林業補貼政策的契機,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樹和庭院綠化建設,美化綠化家園。
四是尋找林下經濟發展之路。今后要進一步利用現有林地資源,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尋找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點,為我縣林業增效、農民致富探索一條新途經。
三、需要落實的四項舉措
。ㄒ唬、完善和制定林業發展政策
1、公益林轉讓經營政策
結合國家林權制度改革,逐步放開公益林轉讓經營政策,建議在比較成熟的公益林地塊(如港東生態林、明珠湖及相關社會化造林等區域)進行試點,允許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在其承包的公益林內進行生產經營,但經營者必須按規定支付土地流轉費、無償養護好林地。如結合新農村建設,利用林地四周農村閑置房屋,由企業與農戶聯手,采取松散型組織形式,開展“農家游”項目。這樣既可以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又可以讓企業有生存發展空間,同時農村環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整治,國家又可以增加稅收。
2、生產管理用房政策
由縣相關部門在充分研究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出臺林業生產管理用房的地方規定。經營者在進行“休閑、旅游”等經營活動時,允許建造一定的管理用房(建議每100畝林地可以建造100-12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主要用于生產、生活需要,只限于在承包經營期內使用,沒有產權。經營期一到,可以無條件拆除。
3、社會專業養護政策
以目前政府實施的公益林養護方式,每畝養護成本在700元左右,而實際養護成本在300元/畝左右。建議由政府制定政策,在沿海防護林區域進行試點,采取公開招標的形式,由具備專業資質的養護公司進行養護。這樣可大大降低養護成本,減輕財政壓力,并為今后大面積的管護積累經驗。
4、經濟林扶持政策
除給予經濟林建設補貼外,建議政府對有一定規模、實施標準化建設的果林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渠道等,解決運輸、排灌、作業等問題;二是加大果品深加工建設,建立果品加工廠,增加打蠟、選果、包裝、冷庫等設備的投入等,解決果品保鮮、加工問題,逐步走果品商品化道路;三是逐步建立和健全果品銷售網絡,切實解決農民銷售難的問題。
。ǘ、解決和籌措林業資金
一是積極與市相關部門協調,爭取將我縣林業建設所需的土地流轉費、養護費納入市財政預算,減輕我縣財政負擔。二是制定林業產業發展政策,吸引和利用民間資金投資林業建設。
。ㄈ┨剿髁窒陆洕J
目前林下經濟主要圍繞種養業開展。在種植業方面,由于林地2-3年后基本郁閉,對林下作物生長有影響。而在用藥、施肥等方面,林業與其他作物也有沖突,作物的食品安全難以保證。在養殖業方面,由于受禽流感等影響,搞林地養殖風險較大,發展緩慢。因此林下經濟發展的選擇面較窄。目前可以在以下4方面進行嘗試,建議政府拿出一定的課題經費搞試驗,通過試驗解決技術問題后,逐步向面上推廣。一是食用菌,主要是黑木耳和草菇;二是中藥材,主要是杭白菊;三是蔬菜,主要是苜宿和中晚熟花菜;四是養殖業,主要是鵝。
。ㄋ模⒉块T協調,共同推進
林業產業發展涉及政策法規、規劃、旅游、房地等多個領域,需要各部門配合協調。建議縣政府成立××林業產業發展推進協調小組,解決林業發展中碰到的政策、規劃、資金、用地等問題,切實推進林業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3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委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有關文件精神,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對民營經濟的服務水平,有力地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我市民營經濟呈現出規模擴大、質量提高、作用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一、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1、民營經濟份量持續加大
20xx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達211. 8億元,同比增長19.6%,占全市gdp的比重為52.4%,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分產業看,一、二、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依次為37.5億元、107.1億元和67.2億元,三次產業中民營經濟所占比重分別由上年同期的37.6%、57.6%和49.3%調整為今年的41.3%、59.6%和50.4%。從經濟類型看,個體私營經濟是全市民營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208.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51.5%,同比提高了2.5個百分點。
2、民營經濟貢獻率穩步提升
20xx年,民營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增速達19.6%,高于gdp增速4.3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同比增長29.2%,第三產業同比增長13.3%。瀘州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民營經濟的貢獻,民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1%。分產業看,民營第二產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5.7%。
3、民營經濟稅收所占比重擴大
20xx年,私營經濟稅收收入達5.6億元,同比增加2.1億元,增長60.6%,增幅高于全部稅收27.1個百分點,占全部稅收比重達11.7%,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個體經濟稅收收入達3.0億元,同比增加1.3億元,增長4.4%,占全部稅收比重達6.4%。民營經濟稅收已成為瀘州財政重要的、穩定的和最具增長潛力的收入來源。
4、民營企業總量規?焖贁U大
20xx年,全市個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企業、港澳臺企業合計戶數為8.1萬戶,占全部企業總戶數的90.7%。其中,私營企業8332戶,同比增長7.9%,個體經營戶7.2萬戶,同比下降3.6%。個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企業、港澳臺企業合計注冊資本金總量達111.4億元,同比增長21.3%,占全部企業注冊資本的40.5%。其中,私營企業注冊資本達97.3億元,同比增長31.0%。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達116.7萬元。
5、民營經濟成為拓展就業的重要渠道
民營經濟的發展,解決了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問題,有力促進農村部分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20xx年,全市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從業人員達21.2萬人,新增0.7萬人,增長3.2%。
6、民間投資增勢強勁
20xx年,民間投資快速增長,完成投資88.0億元,比上年增長55.4%,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由上年46.6%上升到56.5%,上升了9.9個百分點。
7、民營工業表現突出
20xx年,民營工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為44.1%,對工業經濟的貢獻率為65.9%,已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161.4億元工業增加值中,民營工業完成了94.1億元,占58.3%,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個體私營工業增加值90.3億元,占比58.4%,同比提高5.3個百分點。
8、民營商業占據消費品市場主導地位
20xx年,民營商業蓬勃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03.4億元,同比增長18.9%,占全社會批發零售業的69.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民營批發和零售業完成增加值16.6億元,同比增長12.9%,占全社會批發零售業的72.2%。
二、我市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盡管全市民營經濟發展較快,但發展中也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制約著民營經濟的快速增長。
1、民營企業素質不高,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具體表現在:一是私營個體企業業主大多學歷不高,許多經營者缺乏經營管理知識和市場決策能力,追求目標短期化,沒有干大事業的`氣魄,影響了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二是部分私營業主仍采用作坊式管理方式和家庭式管理手段,沒有健全的財務、統計報表制度,也沒有嚴格的核算和管理制度,既影響了企業信用的建立,也使企業經營起伏波動較大,更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三是多數企業未對職工進行專業培訓,職工整體素質不高,也制約了企業經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2、業主管理水平偏低,開拓創新精神不足。企業內部缺乏民主與約束機制,用人機制陳舊,企業業主偏重經驗而缺少創新,基本是“有管無理、有戰無術、有銷無營”狀況。一些私營企業經營者目光短淺,滿足于一點點蠅頭小利,不思進取。特別是有一些改制企業,經營者存在短期行為,拚設備、拚消耗,不愿投資擴大再生產,不愿進行技術改造。還有一些私營企業經營者法制意識淡薄,甚至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私營企業家開拓意識不強,客觀上造成了私營企業競爭力低下,嚴重地影響了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3、民營企業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差。盡管近年來我市民營企業規模正在逐步壯大,但相比較而言規模仍然偏小。20xx年,全市個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企業、港澳臺企業戶均注冊資本只有13.8萬元。私營企業的原始積累較小,使用的設備大多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淘汰下來的陳舊設備,技術落后,產品單一,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十分有限,市場競爭力差,企業發展能力不強,易于解體,不太穩定。
4、民營企業融資難,資金短缺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目前企業融資靠銀行貸款很難,民間借貸風險大,成本高,私營業主大部分精力在組織資金,維持簡單再生產,規模難以擴張,效益無法提高。主要原因是民營企業有效資產不多,符合抵押資產較少,難以達到抵押貸款條件。一些企業的產品市場前景雖然看好,卻苦于資金不足而難以擴大再生產,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民營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
5、傳統行業比重大,科技型企業少。目前我市民營經濟中優勢產業、行業與項目較少,抵抗風險、持續發展能力較低。大多數民營企業集中于商業貿易、餐飲娛樂、運輸修理、簡單加工等幾個領域,科技含量較低、市場占有率低,產品壽命和市場份額的預期風險較高。而從事產品開發、高新技術、出口創匯的比較少。
6、政策落實困難,經營環境不盡人意。近幾年,我市大力整治投資發展軟環境,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但仍有一些難如人意的地方,機關辦事效率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等諸多問題仍然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存在,民營企業用地、戶口申報、子女入學入托等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相對于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經濟發展仍然受到歧視,民營企業經營的行業限制范圍大,在建設用地、銀行貸款和稅收等方面也多有不如。同時,由于體制、觀念上的原因,一些政策很難落實到位,使民營企業難以平等地參與競爭。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經營環境仍然需要進一步改善。
三、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建議
近年來全市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居民消費水平不斷上升,無論經濟基礎還是發展環境都有了較大進步,民營經濟大發展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1、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環境優,發展快,環境差,發展慢,這是經很多地區實踐證明了的真理。一要優化政策環境,盡快清理并取消那些不平等政策,落實民營企業本應享有的待遇,在政策上體現公平、公正和一視同仁,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優良的政策環境。二要優化政務環境,進一步提高機關行政效能,強化服務意識,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主動服務、熱情服務、優質服務。三要優化市場環境,建立一種自強、自律、誠信、公平、公正、開放的市場機制,為遵紀守法的民營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促成市場正當有序的競爭。
2、進一步搞好整體規劃,明確發展重點
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戰略,制定民營經濟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選擇一些重點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率先突破,通過他們的示范作用,以點帶面、從局部到全部,從個體到整體,在全市形成燎原之勢。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區的“波及效應”和“擴散效應”,推進民營經濟的聚集化過程。要重點發展有傳統特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民營服務業、信息產業、旅游業和高科技產業。要選擇已成為龍頭企業和支柱的大型企業、有發展潛力和填補產業空白的中小企業、外向型和科技型企業作為重點企業進行培植。要重點扶持已列為重點支持發展目錄的產品、出口創匯產品、高精尖技術產品和本地資源豐富的工業制成品等。
3、進一步加強載體建設,搭建發展平臺
企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提高產業集中度,這是發展民營經濟的必然選擇。要根據經濟、社會、自然資源等不同條件,科學制定和完善園區的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園區,努力使園區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盡快形成競爭優勢比較明顯的企業集群和特色產業板塊。
4、進一步做好招引工作,拓展項目來源
如果按照早期溫州那樣的發展模式來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話,想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的。必須實施超常舉措,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借助外力來加快發展。要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動員優勢企業、骨干企業參與招商,使其成為吸引外來投資的主要載體。進一步充實招商引資項目庫,完善基礎資料,排出重點項目,增強針對性,提高成功率。針對重點地區開展多層次的招商活動,做足做細做實招商工作,加快民營經濟發展。
5、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突破制約瓶頸
對民營企業要在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之盡快壯大起來。在技改補貼方面,把民營企業的技改補貼統一納入財政預算。在建設項目方面,除國防以外的建設項目,民營企業都可以參與建設。在生產經營用地方面,要讓民營企業參與競標。在進出口貿易方面,對民營企業申請對外經營權、開展進出口業務、招商引資、對外投資,都應大力支持。在人才引進方面,支持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到民營企業兼職和承包技術項目,支持大中專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除享受該企業的待遇外,國家給予其他企業的優惠政策,也應同樣享受。在稅收方面,對民營企業從事國家鼓勵的產業,以及參與生態環境建設和安排下崗職工就業,要給予稅收減免。
特別是在融資方面,要積極建立擔保機構,設立擔;穑瑸槊駹I企業信貸提供擔保服務。政府部門應在銀行與民營企業之間建立一條渠道,加強兩者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合作,突破民營企業的資金制約瓶頸,增強民營企業的發展后勁。
6、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鼓勵開拓創新
民營企業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發展,重要的是要加強民營企業家的培訓,提高他們經營管理的素質。在企業的原始積累階段,民營企業重視物質資本包括資金、技術等的積累,而對于人力資源這一軟資本卻投入很少。而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轉型、提升的加速,人才在企業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做好人才引進工作。
有了人才就能夠實施科技開發,進行開拓創新。民營企業要積極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聯系,借助其科研力量合作開發項目;要積極購買專利技術,縮短技術開發周期,減少技術投入,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轉化能力,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參入市場競爭的綜合能力,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4
一、東部沿海產業轉移趨勢越來越明顯
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優勢,不斷創造經濟奇跡。如以上海為龍頭、由浙江和江蘇15個城市構成的“長三角”經濟圈以占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出占全國15—20的經濟總量。近年來,隨著東部沿海的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漲,部分傳統產業向內陸地區轉移趨勢加快。20xx年上海、廣州兩地工業用地每平方米分別為782元、556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0.21。另一方面,隨著東部沿海積極承接國際高端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傳統產業轉移的動力也不斷增強。
二、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為重慶加快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彌補我市建設資金不足。在爭取國債資金難度日漸加大的背景下,吸引東部企業投資正成為解決我市資金短缺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僅福建、廣東兩省知名企業投資我市的重大項目就有11個,合同金額160多億元。
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助推我市新型工業化進程。東部沿海投資我市的不少企業規模較大、管理水平較高,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能力較強,有利于加快我市產業升級。如格力空調重慶生產基地等制造業項目相繼實施,帶動我市裝備制造業發展,優化工業布局,提高我市產業積聚能力。
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為我市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山東如意、浙江奧康、雅戈爾等一大批紡織、服裝、皮鞋等勞動密集型項目相繼落地重慶,吸納了大量勞動力。據有關部門測算,山東如意科技集團在萬州的投資項目建成后,可解決6000人就業。
三、影響重慶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物流成本相對較高。重慶地處西部內陸,物流成本相對較高。例如,以上?诎稙槟康牡,重慶每標準集裝箱的水運成本為3700元,比武漢高23;公路為11240元,高105;鐵路為5622元。
二是配套能力不強。除了相對發達的汽車摩托車配件產業外,其余產業產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和電子元器件從沿海購進;各開發區(園區)項目之間在原材料、產品的協作關聯度不高;各區縣產業同構化現象較明顯,產業特色不鮮明;物流、生產性金融業不夠發達;市場中介發育不完善。
三是人才較為缺乏。我市高技能人員占職工總人數的比重為2.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高級職稱人才占比5.2,低于全國0.8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只占23;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只占1.7。
四、對策建議
。ㄒ唬┭芯拷档臀锪鞒杀菊
合理布局各種交通樞紐、站場,注重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和協調發展,加強與跨區域交通的銜接,搭建便捷的物流平臺。引導企業選擇合理運輸途徑和運輸方式,降低運輸費用。強化高速公路成本收益核算,合理確定收費標準,試行高速公路收費聽證制度。改革目前按車型收費制度,積極探索“年票制”和“計重收費”相結合的高速公路收費方式,實現“少載少繳、多載多繳、空車受惠、超限受罰”。
。ǘ┨岣弋a業協作配套能力
圍繞大企業、大集團,發展中小企業,形成核心企業、配套企業、生產性服務企業緊密結合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提高產業積聚能力。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專門化發展,提升商貿業發展水平,培育壯大現代物流業,加快構建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體系,積極發展生產性金融服務業和中介服務業。
。ㄈ┟嫦蚱髽I加強人才培養
加強職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培養高素質的產業技術大軍。調整普通高校和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科和專業設置,面向企業培訓實用型人才。建立統一的人才市場體系,清除人才流動的各種體制障礙,促進各類人才合理流動。
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5
在全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形勢下,高質量發展是我省民營經濟適應轉方式、優結構、換動力的必然選擇。加快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應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全省民營經濟政策的主要著力方向。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事關全省經濟發展大局。一是民營經濟是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xx年民營經濟占全省GDP比重達到53.2%,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9.2%;民營經濟在一、二、三產中的占比分別達到56.6%、53.8%、51.5%,推動全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民營經濟挑大梁。二是民營企業是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截至xx年底,全省私營企業53.6萬戶,占全省企業總量的89.0%;民營企業集聚了全省85%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80%以上的工程(技術)中心,推動全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民營企業當主力。三是民間投資是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xx年,我省民間投資在一、二、三產業中的占比分別達到68.2%、68.5%和26.7%,尤其是大數據、大旅游、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領域,民間投資占比均達到70%以上,推動全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民間投資走前列。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應把握六個方面內涵。一是產業層次要高。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瞄準世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布局大數據、生物、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數字創意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落地高質量項目,優化產業結構,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形成高質量的增長極。二是創新能力要強。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牢牢抓住創新這個關鍵“支點”和核心動力,圍繞產業鏈加快布局創新鏈,補課工業2.0、3.0,追趕工業4.0,不斷提升民營經濟的科技含量,培育一大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企業。三是制造模式要轉。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以制造業為主戰場,促進多個方面實現重大轉變:在增長動力上,從以勞動力、土地、資源等要素驅動為主轉向以數據、知識、技術驅動為主;在信息化發展上,從以機械化、自動化為主轉向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在產業結構上,從以資源密集、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傳統產業為主轉向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四是集群配套要優。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以現代產業集群的理念,立足現有優勢產業基礎,通過強鏈、延鏈、補鏈、建鏈,完善產業配套,壯大企業集群,以龍頭帶動產業上下游,形成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產業生態體系,實現相互借力、共生共榮,不斷提升民營經濟的集群優勢和全產業鏈配套能力。五是產品品質要好。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打牢品牌根基、增加品牌數量、提升品牌檔次、擴大品牌影響,推動貴州制造向貴州智造轉變、貴州速度向貴州質量轉變、貴州產品向貴州品牌轉變。六是企業架構要新。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擺脫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股改上市步伐,使更多的民營企業轉型為現代職業化治理模式下的公眾企業。
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構建全方位的支撐體系。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缺一不可,既需要民營企業自身發力加速轉型升級,也需要政府構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全方位的政策支撐體系,引導民營企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聚焦“產業層次要高”,構建政策支撐體系。一是深入推進“去產能”。綜合運用市場、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嚴格環保、耗能、質量、技術、安全等標準,倒逼鋼鐵、煤炭、水泥等重點行業民營企業過剩產能退出市場,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空間。二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針對重點傳統產業,制定差異化轉型升級路徑,促使其提高運營效率、核心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三是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我省重點發展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深化稅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擴大民間投資。四是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現代服務業領域。研究出臺《引導民間資本發展服務業新業態的若干措施》,鼓勵民間資本發展服務業新業態。五是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制定實施民營企業下鄉投資相關服務與環境支持政策,引導民營企業拓寬經營領域,培育發展訂單農業、共享農業、創意農業、“互聯網農業”等新型業態。
聚焦“創新能力要強”,構建政策支撐體系。一是鼓勵民營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設立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資金,實行科技支持經費與專利產出掛鉤,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新產品開發力度;每年一次對技術創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科研人員以及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新產品進行獎勵。二是優化民營企業創新創業服務。組建區域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增建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幫助中小企業彌補信息、技術、市場、資金短板,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是強化民營企業創新人才支撐。制定出臺《貴州省民營企業引進創新型人才扶持辦法》,全面強化對民營企業引才聚才的政策支撐。
聚焦“制造模式要轉”,構建政策支撐體系。一是實施《貴州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培育五年行動計劃》。建立貴州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培育庫,每年一次進行動態優化調整,對入庫企業予以重點扶持,推動民營制造業企業做大做強。二是引導民營企業發展先進制造業。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通過股權投資方式,對來我省落戶的先進制造業企業給予資金支持。三是支持傳統制造業民營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實施技術改造普惠性事后獎補政策,對省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取得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備案證,且主營業務收入達到規定額度的企業,給予資金補助。四是實施“互聯網制造業”行動計劃。開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果,帶動全省民營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快速發展。
聚焦“集群配套要優”,構建政策支撐體系。一是培育壯大產業龍頭企業。深入實施產業龍頭計劃,每年遴選一批發展前景較好、具有較強品牌效益及可推動產業上下游協作配套的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分類指導、重點扶持。二是推動上下游企業協作配套。引導中小企業主動融入龍頭企業供應鏈,深化協作配套和專業化分工,與大企業互用產品、互為市場、抱團發展,提升產業協作配套水平。三是構建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對新設立的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經專項評估后運營成效明顯的,按平臺建設實際投入的一定比例,給予開辦補助。
聚焦“產品品質要好”,構建政策支撐體系。一是實施標準引領計劃。推動建立覆蓋全省主要行業和重點領域的標準體系;支持具有專利技術的民營企業,主導或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制修訂。二是實施質量提升計劃。在民營企業中廣泛推廣實施首席質量官制度,健全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開展質量服務企業活動,深入企業開展質量診斷、咨詢和分析,促進企業提檔升級。三是實施品牌培育計劃。實施“民營品牌十百千創建工程”,力爭用3-5年時間,重點扶持10家龍頭企業爭創世界名牌產品,100家民營企業爭創中國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1000家民營企業爭創貴州名牌產品。
聚焦“企業架構要新”,構建政策支撐體系。一是實施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領計劃,力爭用3-5年時間,推動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二是引導民營企業豐富產權形式內容。鼓勵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推進產權制度創新、完善法人產權制度。三是引導民營企業完善內部組織構架。推進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權責明確、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體系。四是引導民營企業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引導企業加快建立適應市場要求及企業發展需求的崗位體系,明確崗位職責,暢通晉升通道,推進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化。
【關于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精選5篇)】相關文章:
關于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5-06
關于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5-06
關于臨沂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5-06
有關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05-15
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4-30
基層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4-30
關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范文04-30
關于經濟發展調研報告(通用5篇)04-30
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5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