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快四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提供一篇調研報告范文,作為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民心工程,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思想的進一步深化和具體化,對于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落實剛剛結束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目標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個字,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教育、衛生、社會治安和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涵蓋了“三農”工作的各項任務。結合我縣實際,筆者認為,建設澄邁新農村必須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一起抓,即要把這“四個文明”建設貫穿于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過程。
一、加快農村的物質文明建設,促進我縣農村“生產發展”和農民“生活寬!保瑸榻ㄔO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物質條件
物質文明是其他文明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基礎和核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第一需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而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則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那么如何加快我縣農村物質文明,促進我縣農村“生產發展”,從而實現農民“生活寬!钡哪繕?筆者認為當前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發展環境。當前,我縣農村基礎設施仍然較為落后,是制約我縣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瓶頸。因此,要堅持對農村基礎設施優先發展政策的傾斜,在項目建設和預算安排上優先考慮農村,為農村進步提供政策扶持;不斷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加強田洋改造,為農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加快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暢通工程建設,為農民致富提供快速干道;加強水利建設,優化溝渠灌溉狀態,解決人畜飲水和農業用水困難等實際問題;抓好農村通車、通電、通信和通有線電視等民心工程建設,為農村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
2、抓好農業生產布局和發展規劃,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要進一步完善全縣農業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在全縣形成沿海、北部、中部和南部各具特色的四大經濟區域,加快北部沿海漁業、北部沿路特色水果、中部沿江糧菜、西部丘陵生態農業等四大功能區建設;強化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大力扶持發展我縣“一鎮一品”特色農業(如福山咖啡、大豐荔枝、文儒檳榔等),努力打造一批“叫響又叫座”的農副產品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勢制宜地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突出優勢產業、大力推進生產基地化、規;⒓s化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3、增強發展“大農業”意識,加快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和運銷業。鼓勵、扶持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努力實現農副產品產銷形式由產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初級農產品向優質加工業轉變,延長產業鏈,增加農副產品附加值。利用海南(永發)冬季優質農資產品展銷會的平臺,加快福山、美亭等果菜批發市場建設步伐(據筆者在美亭黃竹村調研了解到,該村在果菜生產高鋒期,批發至內地的果菜日均可達到300萬元);充分發揮縣果菜運銷協會的橋梁作用,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建設;積極改進農副產品包裝,努力打造澄邁特色品牌(如白蓮醉鵝,瑞溪牛肉干、福山乳豬、加樂豬苗等),不斷增強農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和養殖業,讓農民“多條腿走路”,加快致富步伐。
4、加強對農民技術培訓,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要把對農民進行科技輔導和就業技能的培訓擺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并形成制度化,切實使這一制度從形式上到實質上都能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增加農產品的科學含量,提高農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另外,為了緩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在扶持農民發展農副產品種養業和加工業的同時,要引導農民轉變發展與就業觀念,努力在廣大農村響唱“打工經濟”,積極引導和組織農民勞務輸出,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
另外,還要切實解決好農村土地矛盾糾紛等一系列制約農業發展的問題,為農村穩定、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提供堅實保障。
二、加快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我縣農村“鄉風文明”,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思想基礎
“鄉風文明”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切實把鄉風文明當作一件大事來抓,把鄉風文明作為保持農村社會穩定、促進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任務。
一是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落實責任,保證鄉風文明有人來抓?h、鎮兩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出村委會、黨支部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同時,建議分別成立縣鎮兩級鄉風文明工作辦公室,制定農村文明新風工作目標,明確具體任務,將責任落實到人頭,保證鄉風文明有人來抓。
二是統籌調動各方面力量,以城促鄉,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繼續開展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使“三下鄉”真正變成常下鄉,讓農民群眾在經常性的“三下鄉”活動中學習文化、接受教育、獲取信息、娛悅身心、陶冶情操。積極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回到農村自主創業或掛職當“村官”,充分發揮他們文化技術和文明素養較高的優勢,積極在發展農村經濟、促進鄉風文明中起著示范帶頭作用。建立城鎮與農村教師的雙向交流制度,特別是提倡縣城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掛職鍛煉,支持鄉村教育,傳播現代社會的文明成果,推動我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三是結合農村實際,加強引導,促使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建議在我縣農村積極開展創建“平安村莊”、“無毒村莊”和“文明村莊”等活動,大力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莊”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包括農村倡導“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用榮辱觀念和文明意識來抵制歪風邪氣;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善于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農民自我約束,摒棄不良習俗,逐步在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弘揚農村特色文化。
四是要搞好試點,典型示范,擴大宣傳效果。要精心選準試點村莊,并確保取得實效,讓群眾看得見成果摸得著實惠,通過老百姓親身經歷或身邊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來現身說法,擴大宣傳效果,使鄉風文明在農村扎下根。在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加強尊老愛老教育,開展評選“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公婆”等活動,倡導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讓文明觀念扎根全縣農村,四處開花結果。
三、加快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我縣“村容整潔”,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環境氛圍
文明生態村建設是“村容整潔”的具體體現,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民心工程,因此,要加快我縣文明生態村建設步伐。
1、科學定位,突出特色,因村制宜做好先期規劃工作。要堅持規劃先行理念。只有嚴格按照規劃搞建設,真正把規范建設放到突出位置才能確保建設的科學有序,才能逐步改變當前我縣村鎮建設雜亂無章、水平較為低下的現狀,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規劃工作要做到科學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體現文化內涵、保護生態環境。建議在近期內擬訂全縣文明生態村建設規劃,以西線高速公路和海榆西線?谥两鸾鼐的村莊為重點,繼續向革命老區村莊及紅色旅游村莊傾斜,向“矛盾村”、“問題村”,“上訪村”延伸,提高文明生態村的輻射作用,擴大影響力,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逐步使文明生態村在我縣從生根發芽到全面開花。
2、加大宣傳,多元投入,構筑聯合創建格局?h、鎮兩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的領導,明確任務,落實到人,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各宣傳媒體(如《澄邁要務報》、縣電視臺和縣廣播電臺)、各種宣傳載體(如宣傳欄、橫額標語)以及各種宣傳活動(如文藝演出、參觀學習)等活動,宣傳創建文明生態村的目的、意義、內容和途徑,特別是要宣傳農民群眾在創建活動中的責任和義務,引導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為深入持久地開展創建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資金投入上,堅持以群眾自籌為主,各方積極投入的方式,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構筑出城市支持農村、全社會共同支持文明生態村建設的良好格局。
3、選準切入點,尋求突破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切實做好“三化”,一是搞好道路硬化,加強村道的硬化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行路難的問題;三是搞好街道庭院的凈化,做到“人有廁、豬有圈、牛有欄”,切實解決好當前我縣農村臟、亂、差的問題,整治好村容村貌;二是搞好村莊綠化,優化農村生態環境。這三項工作首先要以道路硬化為突破口,踏踏實實做好凈化和綠化工作,穩步推進,逐漸提高村莊的檔次和品位。
4、提升內涵,突出宗旨,強化“生態”和“文明”這個核心和靈魂。要積極教育和引導農民群眾,樹立良好的文明觀念和生態意識,不能僅滿足于村道的硬化和其它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建設,更要進一步推進農村的軟環境建設,大力發展生態型經濟,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經常組織文藝和科技下鄉等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進一步提升農村文化生活的質量和水平。
5、嚴加管護,強化監督,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要完善管護機制。在對村內環境整治和衛生管理上,引入責任管理制度,實行村干部、村民小組長、黨員、村民代表包街、包片、包戶的方法劃分責任區,農戶包自家房前屋后的管理制度。二是健全監督機制。建議將對文明生態村的工作納入年度考核指標,實行目標責任制,建立起縣、鎮、村三級監督機制,對管護情況進行考核排位并進行必要的獎罰,表揚先進,鞭策落后。三是加強教育引導。建議把文明生態村管理制度寫入村規民約當中,并在村中明顯位置張貼公布,使村民有章可循,有規可守,從而形成群管群護的長效管理格局,進一步鞏固與提高創建成果。
四、加快農村的政治文明建設,促進我縣農村“管理民主”,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體制保障
民主是推進農村政治文明建設的要求,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則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實現和維護好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逐步完善建設社會整理該文章由:yjbys.com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不斷推動我縣農村政治文明建設,實現“管理民主”。
1、堅持黨在農村工作中的領導,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政治生活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也是建設新農村的組織者、實施者。因此,筆者建議在全縣農村開展創建“和諧黨支部”活動,抓好農村黨支部班子建設,不斷增強我縣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要繼續鞏固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的成果,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積極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學習貫徹新黨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要結合我縣各村實際,引導農村基層干部發揚求真務實、踏實苦干的工作作風,廣泛聯系群眾,增強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模范帶頭作用,使黨員干部成為黨和政府在農村各項建設事業,如文明生態村、沼氣池推廣建設、退耕還林等工作的宣講員和示范者,言傳身教,引導農民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積極投身于新農村建設。整理來源:應屆畢業生求職網
2、拓寬民主管理渠道,切實實現和維護好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和制度保障。要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四權,即“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逐步健全在農村黨支部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要在農村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等制度,可以在不違背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因村制宜地制定“村規民約”。對事關農村利益的重大事項做到“一事一議”,由全體村民“公決”,實現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民主權利,提高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另外,有關部門要積極深入我縣農村開展“法律進鄉村”等普法教育活動,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推動農村各項事業的良性發展。
【加快四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調研報告08-13
精神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07-11
縣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精選10篇)05-21
加快我縣城鎮化建設調研材料調查報告09-24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10-12
社會建設的調研報告11-07
園區建設調研報告10-21
人才建設調研報告07-28
深化改革加快國有林場發展的調研報告09-02
關于加快我市生態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