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會管理的調研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創新社會管理的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近年來,銅陵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在加快發展中加強社會建設、在惠民利民中創新社會管理,連續兩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比ツ7月,該市被確定為全省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后,把上級精神具體化,把外地經驗本地化,研究出臺了《銅陵市關于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意見》,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分解成60個實事和項目,納入全市規劃和年度民生工程,各項目標任務均由市領導領銜實施,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最近,我們對該市進行了調研。
一、突出體制創新,形成創新社會管理整體合力
在全國率先實施“區直管社區”綜合體制改革。為實現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的“無縫對接”,該市于去年7月在主城區銅官山區啟動了“區直管社區”綜合體制改革。這是我國第一個在全區范圍內撤銷街道辦,實現區直管社區的市區社區直管改革。
一是創新社區運行模式。將原有的6個街道辦事處、49個社區整合調整為18個新社區。重新界定社區職能、將經濟發展、城管執法等主體職能收歸區直部門。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將計生、民政、社保等服務職能全部下放到社區,進一步實現重心下沉。社區取消坐班制,實行開放式辦公、窗口式服務,各項服務工作均“前臺一口受理、后臺分類處置”,促進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更加貼近基層、更加方便群眾。
二是提升為民服務效能。社區工作者實行“網格化”服務,以300戶/人為基數,劃分一個網格,配備網格責任人,定期開展上門走訪服務,對責任區范圍內的公共服務投訴、公共設施投訴、公共事務服務等負全責。實行居民工作代理服務制,對辦事不便或不需要居民本人親自辦理的事項由網絡人員開展工作代理。三是健全目標考核體系?己朔譃楣ぷ鲗嵖、業務技能和群眾滿意度3個部分,實行百分制考核,分值按415的比例合成,在網格服務對象中隨機取樣考核?己私Y果作為調整、使用和推薦提拔社區干部的重要依據。此項改革運行半年多來,有效提升了為民服務的效率與質量。
持續深入開展“四進四大四送”活動。從底開始,連續三年組織全市各級干部深入開展“四進四大四送”(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家庭,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排查大調處,給群眾送服務送溫暖送法律送平安)活動。
一是動態掌握情況。通過走村入戶,深入企業和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傾聽群眾呼聲、了解企業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二是化解矛盾糾紛。重點排查化解拆遷安置、重點工程、環境污染、安全生產、勞資糾紛等領域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三是開展法治教育。面對面地向群眾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引導群眾通過合法渠道冷靜、理智地表達訴求,維護合法權益。
四是廣泛征求意見。廣泛聽取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和公正廉潔執法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自活動開展以來,共走訪城鄉居民25萬戶、私營企業和個體戶2萬家,所有困難群眾均建立了民情檔案,收集社情民意信息8000多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200多件(次),對群眾反映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均發出督辦通知單,逐件落實化解責任,實現了將矛盾化解在當地、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的目的。,全市發生群體性的事件同比下降10%、群眾信訪總量下降11.3%,進京非正常訪排在全省末位。
全面實施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針對征地拆遷、工程建設、企業改制等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特點,去年6月份出臺了《銅陵市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辦法》。一是強化風險評估。明確規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重要改革、重點項目等重大事項在出臺或審批前,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對重大事項實施可能出現的穩定風險實行先期預測、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堅決做到“三個不出臺”:得不到多數群眾理解和支持的政策不出臺,可能引發群體性矛盾的政策不出臺,與民爭利的政策不出臺。去年共對21個重大事項實施了維穩風險評估,對群眾的走訪率均達到100%,排查化解矛盾糾紛895件(次)。二是強化行業調解。成立了全市“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城市房屋拆遷、農村土地征用、企業改制、安全生產、醫患糾紛等12個行業性調解中心,分別由12個部門牽頭,全面促進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和聯動。三是強化責任融合。在重大事項決策和實施過程中,調解中心組織人員開展走訪調研,排查調處活動,做到項目實施與群眾工作同步、發現矛盾與化解矛盾同步。凡跨行業矛盾和重大疑難矛盾由市“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出面協調化解,使上下、條塊、左右的責任融為一體。對評估、化解工作顧此失彼而釀成事端的,嚴肅追究責任。風險評估與行業調解的有機結合,從源頭上化解了社會矛盾糾紛,使各部門各負其責、形成合力。
二、突出改善民生,營造創新社會管理和諧氛圍
實施人居環境升級工程。不斷提高城鄉建設管理水平,扎實開展了“三年城鄉大建設”,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一是將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加以推進。作為全省棚戶區改造試點市,今年將開工所有剩余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實施“無缺口安排供地計劃”,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及中小套型住宅用地2200畝一次性安排到新開工地塊中。累計籌建各類保障性住房2.66萬套,實施廉租住房保障1萬戶。
二是圍繞“讓城市更靚麗、讓市民更幸福”的工作目標,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大力實施“惠民、便民、育民、親民”四大工程,改變過去搞創建就是突擊迎檢查的工作思路,做到了創建工作與群眾需求相契合,短期整治與長期規劃相結合,爭創措施順民心、合民意,實現了環境整治由點到面的提升、人文景觀由亂到美的提升、管理水平由粗到細的提升,使城鄉環境更加優美、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公共服務更加便捷。
三是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不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通過關閉小煤礦、小水泥、小發電、小高爐,節約煤炭資源40萬噸、石灰石90萬噸,節電約5億千瓦,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3.06萬噸,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由1.846噸標煤下降到1.527噸標煤,連續三年被評為“節能減排先進市”。長期積壓的“三座大山”,“紅山”(硫酸燒渣)已經削平,“黑山”(冶煉爐渣)蕩然無存,“白山”(磷石膏)五年內將徹底消失。去年,全市空氣質量達到或優于ⅱ級的.天數為353天,空氣質量優良率96.7%。
加快民生事業發展步伐。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新模式,大力推進就業創業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公共教育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建設。自以來,堅持將新增財力的70%用于民生工程建設,共投入資金20.8億元,在省確定的88項民生工程基礎上,增項、擴面、提標,組織實施了143項民生工程項目,受益人口超過70萬,受益面達95%以上;人均受益額達108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倍左右。教育文化、就業創業、社會保障、醫療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處于全省乃至全國先進水平。均衡教育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在全省率先建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合和新農保實現全覆蓋,人均籌資標準位居全省前列。公共文化建設提步加速,社區文化家園項目獲文化部群星獎,為率先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奠定了良好基礎。,市民幸福指數已經接近90%,較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
構建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作為全省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示范市,率先建立起以城鄉低保、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農村五保供養以及教育、住房、醫療、司法、就業等10項重點救助制度為支撐,以臨時救助為補充的“10+1”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其中:“誠信低!、“七位一體專項救助制度”被民政部授予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目前,全市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農村“五保戶”供養水平全省領先。先后10次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標準,今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統一為310元,全市社會救助體系的結構和功能日益優化提升。同時,將穩定物價作為硬任務,在增加生活必需品儲備的同時,對全市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發放價格聯動補貼320萬元。除國家統一出臺的調價項目外,暫停上調供熱、供水、燃氣、城市公交等公共服務價格。在全省率先開展“價比三家”信息監測發布活動,選擇食品、蔬菜、藥品等141品種,及時公布對比價格信息,有效維護了市場價格和秩序穩定。
三、突出群眾工作,注入創新社會管理不竭動力
暢通民意,健全訴求表達機制。積極促進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意愿得以充分表達,把群眾的愿望和要求作為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根本依據。一是開設“行風熱線”專欄。安排全市重要部門輪流上線,接聽群眾咨詢投訴,宣傳政策,解決問題。經過6年的運作,現已發展成廣播、電視、報紙、網絡聯動,62家單位上線,群眾參與面廣的品牌欄目,被評為安徽省廣播電視十佳欄目。從市長、副市長,到政府組成部門、基層單位主要負責人,走進直播間的頻次增加,解決問題力度加大。,共播出直播節目365期,咨詢答復率100%,反映投訴辦結率90%以上,已成為政府聯系群眾、群眾監督政府的連心線、監督線、服務線和發展線。
二是開辟網絡問政新路。相繼開設了“市民論壇”、“民生在線”、“地方領導留言板”及“市長信箱”等網絡平臺,制定了市委常委在線訪談、網絡留言督辦制度,組建了網宣辦和網絡發言人隊伍,收集網上輿情,加強研判引導,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廣泛汲取群眾智慧。對網上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一旦核實就堅決查處,并及時在網上反饋,做到“網上問事”和“網上問人”的知行統一。去年,在制定發展規劃時,通過銅陵新聞網、銅陵市政府網、市民論壇發布公告,廣泛征求網民意見,廣大網友對此高度關注,紛紛點擊回帖,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金點子,為科學制定規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開展機關作風評議。在全國率先出臺《機關作風效能“有效投訴”問責追究暫行規定》,以投訴辦理為抓手、以問責處罰為手段,廣泛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將機關及工作人員置于全方位監督之下。共查處有效投訴112件,集中對10起典型的有效投訴在市委全委會上進行通報,對14家單位、2名當事人、20名責任領導追究責任,給予組織處理,在全市上下引起強烈反響。
維護權益,健全利益調節機制。為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今年春節后上班的第二天,舉辦了全市縣科級干部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專題培訓班,近千名縣科級干部參加了專題培訓,此次培訓主題突出,注重學用結合,干部反映收獲很大,是近年來干部專題培訓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一次。廣大黨員干部以創先爭優和“四百工程”(百家組織大聯建、百名干部下基層、百個項目促發展、百件實事惠民生,構建城鄉黨建統籌發展新格局)為載體,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如在企事業單位改革中,堅持按程序辦事,按政策規定辦事,切實維護職工權益;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把所有縣區都納入藥品零差價試點范圍,去年直接為群眾節省醫藥費1383萬元;千方百計提升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40元,分別增長11.5%、12%。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作為司法救助專項經費,主要對“于法已結、于情可憫”的“骨頭案”實施救助,有效化解了一批歷史沉案和重復訪。建立健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管理與服務機制,寓管理于服務,為新經濟組織在政策咨詢、法律援助、安全防范指導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切實維護了新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加強監督,健全民主參與機制。積極推進基層民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扎實推進黨務、政務、村務、廠務公開,建立了黨委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會制度。除了請黨代表參加外,還邀請普通市民參加全市性大會、全委會等,聘請普通市民作為行風、黨風監督員,使市民了解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重大決策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落實聽證會制度,在城市管理和決策上,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出臺前,虛心問計于民、問政于民,使民主決策和公共政策不斷從群眾的實踐中獲得啟示。繼市委常委帶頭在新聞媒體公開年度重點工作之后,今年又實行重點工作向社會公開承諾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長按照“年初公開承諾,年中承諾進展,年底兌現承諾”的“三步曲”,進行廣播電視錄播或直播,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諾,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堅決查處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
四、突出源頭治理,夯實創新社會管理基礎根基
以爭創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為目標,把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向基層。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均設置了綜治維穩辦公室,由黨政副職擔任主任,配備一名副科級的專職副主任,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各鄉鎮(街道)均設立了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全面實行“六聯”工作機制,將化解矛盾糾紛的觸角延伸至最基層。自今年起,設立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專項經費,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作為辦公經費,提升保障能力,努力把銅陵建設成為全省、全國最穩定的城市之一。
在軟件建設方面,實施六項行動計劃優化實有人口管理。一是實施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兩實全覆蓋計劃”。今年上半年完成全市實有人口、流動人口、重點人群以及房屋、場所、組織、網絡等底數和登記錄入,構建包括實有人口和實有房屋管理、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等六大信息化管理平臺。二是實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牽手計劃”。按照“以業管人是基礎、以房管人是抓手、以證管人是平臺”的思路,通過“辦證即享受服務”,在全市實行以居住證為核心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證通”制度。三是實施刑釋解教人員和社區矯正人員的“新生計劃”。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訓、救助等職能為一體的“陽光中途之家”安置重點幫教對象,推動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的專業化。四是實施閑散青少年“關護計劃”。建立對不在學、留守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和農民工子女的就學救助和幫扶制度。開展青少年違法及輕罪記錄消除工作。對符合消除條件的未成年人,其違法犯罪事實不再在對社會公開的各種資料中載明,不再記入本人檔案,除法律有明確限定的職業外,其在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五是實施精神病人“康復計劃”。將精神病人服藥救助工作納入民生工程。,按年人均450元的標準,免費解決了1500人的服藥救助費。六是實施“邪教”人員“教育轉化計劃”。建設市級教育轉化基地,力爭三年內完成對現有癡迷人員教育轉化任務。
在硬件保障方面,建設三項監控系統健全社會面防控體系。一是建設“四大系統”和“兩大平臺”。按照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投資7650萬元,建設集視頻監控、情報信息研判、智能交通管理、指揮調度“四大系統”和城市地理信息、數據交換與共享“兩大平臺”,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實現全省一流、全國先進的目標。二是開展“平安e家”電話報警系統建設。目前,全市已安裝“平安e家”電話報警4000戶,兩年內將完成2萬戶。三是全面推行出租車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目前,全市所有出租車均安裝了gps設備,可享受集安全監控、出租車調度、后臺數據與匯總、實時路況、信息發布、城市應急指揮、城市“一卡通”等七大功能的優質服務,同時為社會治安管理提供了直接依據。今年1月,又全面推行了乘客“叫車”服務,實現了安全與便民的“雙贏”。據統計,出租車新上技防項目以來,實際報警80多起,有效解決了出租車在動態環境下遇到的糾紛調處和犯罪預防、處置問題。全市出租車運營水平總體處于全省運管系統領先地位。
在應急管理方面,完善三項工作機制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一是信息發布與輿論引導機制。切實增強信息透明度,把握輿論主動權。如在每一次的雨雪天氣災害處置中,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和手機短信、電話等方式滾動預報,及時提供氣象資料,發布預警信息,提醒各方落實好防范措施。報紙、電視等主流媒體積極宣傳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宣傳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群眾奮起抗災的典型事跡。在處置較大的突發事件中,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應急處置進展情況,提高主動引導和把握輿論的能力。
二是社會動員機制。針對極端天氣頻繁的情況,在認真總結抗雪救災經驗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各部門聯動、機關干部和黨員干部參加、社區居民參與的社會動員機制。如在應對雨雪天氣等自然災害和防范甲型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采取領導分片包干、包保負責等措施,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在防范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調查評估機制。從開始,市政府應急辦每年初都組織相關部門,對突發事件進行總結評估,對下年度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預測,并提出防范的重點和工作措施。從今年2月份開始,按照突發事件四大類別,按月統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發生起數、傷亡人數、經濟損失等情況,據實強化相應舉措。另外,對重大活動期間不穩定因素或苗頭性情況,以及突發事件處置情況,都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予以梳理評估,確保應急有效、處置妥當。
【創新社會管理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11-27
城市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10-17
村創新社會管理調研報告07-24
共青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方面調研報告01-15
創新與創業調研報告11-04
科技創新調研報告11-13
社區創新無人管理小區工作調研報告08-11
沿海開發創新調研報告10-16
創新創業調研報告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