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通用13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鎮林業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1
雨碌鄉的林業工作始終堅持“綠山富民奔小康”的指導思想,積極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低產林改造等林業重點工程,加大造林綠化和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業產業發展步伐,使全鄉的林業工作步入持續、高效、良性發展軌道。
一、林業現狀
1、造林綠化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
我鄉現已完成長防林程9萬余畝,造林更新13.9萬畝,封山育林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6.7%。通過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和森林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全鄉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逐年增長。森林植被總量得到快速恢復增長,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目前,全鄉有林業用地面積23.6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65.83%。全鄉生態環境、人居條件、工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2、林業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在穩步推進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的同時,加快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生態建設和產業建設齊頭并進,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要求,以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為依托,堅持以核桃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戰略,為全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依法治林得到加強,森林動植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自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我鄉的天然林資源得到全面有效保護。林政資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規化、制度化、標準化的管理軌道,森林公安重拳出擊,嚴厲打擊了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全鄉林區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和惡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動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區治安秩序良好。
4、林木建設保障有力,科技興林富有成效
在科技興林方面,為確保各項工程順利實施,我鄉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堅持適地適樹,采用科學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斷提高造林成效,促進了林業效益的有效發揮。
5、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學規范、合法有序的模式體系
在各項林業工程建設管理方面,我鄉積極加大林業工作規范化、標準化進程,確保了各項工程高標準、高質量順利實施,確保了全鄉林業事業持續、健康、高效、穩步發展。近年來,我鄉各項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均順利地通過了上級各部門的檢查驗收。通過檢查,各級檢查組一致認為我鄉在實施各項林業工程項目方面,各級領導重視、實施情況良好,資金管理有序,政策兌現落實,工程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滿意。
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1、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后
全鄉林業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特色林業經營沒有做到集約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業經濟效益還較低、生產力水平低。特別是我鄉山區較多,農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無產業的現象還存在,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后。
2、投入依然不足
目前雖然我鄉逐年加大對林業投入,積極爭取國家生態建設投資,但是工程造林扶持資金仍然難以滿足基礎設施、自然災害、科技推廣等生態建設需要,生態建設的投資渠道仍然比較單一,全鄉林業投入機制尚在起步階段,林業投入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3、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現代林業注重林業科技含量,盡管我鄉在林業科技培訓、新品種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受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造林條件等多方因素制約,林業科技科技含量不高,林業科技水平與現代林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
4、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由于我鄉多年來森林保護的方式單一,加之群眾思想觀念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盡管我們在封山禁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林業生態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間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同時又存在管理不到位、基層隊伍薄弱等問題,解決林牧矛盾的任務十分艱巨。
5、林政執法機構還不健全。
隨著全鄉林業建設的發展,林政案件、林地糾紛增多,林業行政執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我鄉林政執法主要依靠縣森林公安派出所協助,目前尚未建全林業執法機構,導致重大林政案件無法介入調查,不同程度影響林政資源依法管理。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堅持好字優先,抓好林業產業化及配套措施的實施
我鄉的林業產業化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化水平還較低。因此,要加快林業產業化建設,調整和優化林業結構,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林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1、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要適應生態建設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林業產業發展新格局。
2、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鄉黨委、政府和林業部門要根據市場需要、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充分用好用活產業發展政策,爭取項目,增加投入,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3、優先發展好重點產業,突出重點、強勢推進,創新機制。
(二)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隨著林業建設指導思想由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加強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勢在必行。要堅持科學發展,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有機統一起來,以保護生態為主、同時兼顧林業企業的效益,保護林農的利益,做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以公益林、自然景區為重點,實施生態林管護。緊緊圍繞全鄉生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的原則,進一步落實生態林管護制度,加快生態項目實施進度,加大生態治理力度,使全鄉的生態建設取得明顯的`成效。抓好現有國家、省級公益林的重點生態管護。認真做好林地普查和病蟲害測報工作,有效防止各類病蟲害的發生,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嚴格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進一步加大植物檢疫檢查力度。
2、以退耕還林成果鞏固為關鍵,提高林農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全鄉0.64畝退耕還林面積是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補充。
一要進一步加大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宣傳,提高林農對退耕還林項目的認識和參與的積極性。
二要加強退耕還林項目的技術指導,引導林農自覺加強對退耕還林地的管理,指導農戶采取合理的管護措施,確保退耕還林建設成果。
三要針對部分地塊自身條件不夠、苗木不適宜生長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換樹種,避免退耕還林面積的再度減少。
3、以項目建設為支撐,積極對上爭取,增強林業發展后勁。當前,要加快林業發展,離不開項目的支撐。要抓住項目建設不放松,增強林業發展后勁。
一是切實抓好現有項目的實施。對已經實施的退耕還林、公益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項目,及時總結和宣傳,并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反饋,爭取更大的支持;正在實施的項目,如中低產林改造(撫育間伐)項目,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實施并產生效益。
二是積極爭取新項目。緊密結合我鄉的林業實際,及時編報項目對上爭資;及時了解和掌握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項目安排,爭取更多份額。
4、以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為切入點,激活林業發展機制。在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權發證的基礎上,規范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激活林業發展機制,促進林業發展和林農增收;加大力度,搞好政策宣傳。把林權流轉的意義宣傳到千家萬戶,“讓栽樹人受益”的好處深入人心,把農民和社會力量參與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產業的熱情激發起來;把政策推動與依法治理緊密結合。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規范林權市場,依法變更林權轉讓手續,依法保護投資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努力培育林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5、以依法治林為保障,加強限額采伐管理,加大林政執法力度,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逐年科學合理適度安排人工林的撫育間伐,提高林木的年生長量和畝效益,減輕生態建設的壓力,增加林農收入。切實加強限額采伐的管理,規范審批程序和操作規程,確保有序采伐。同時,加大林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和擾亂林業生產經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2
一、我省基層林業站建設簡要回顧
回顧我省林業站建設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一是1956年至1987年的緩慢發展階段,鄉鎮林業調研報告。為適應林業建設需要,我省于1956年開始在重點林區設置區、鄉(鎮)林業站,但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到1987年底,林業站只有551個,職工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發展階段。1988年原國家林業部將林業站建設作為林業改革重要任務之一,提出利用3~5年時間把區、鄉(鎮)林業站建設好。我省即把建站設員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林業站建設步伐加快,發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業站1095個(占鄉鎮總數的61.9%),站員4006人,其中正式職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來的標準化建設階段。1993年6月,全省林業站工作會議在東至縣召開,研究和部署林業站開展標準化建設,標志著我省開始了以核定林業站機構編制,提高隊伍素質,加強站房、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制度、圖表及檔案管理建設為中心;以強化林業社會化服務職能,加快林業站自身經濟建設及廉政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林業站標準化建設階段。在這一階段,我省緊緊圍繞林業站標準化建設這根主線,鞏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發揮林業站的多項職能作用,為實現“五八”造林綠化規劃、林業第二次創業和綠色長廊工程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之中。
據調查統計,目前全省保留單獨設立的基層林業站有806個,在農林水綜合站加掛林業站牌子的掛牌林業站301個,另有綜合站284個。全省各類站共定林業人員編制4001人,實有林業正式職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經有76個縣(市、區)獲得了國家林業部(局)確認的林業站標準化建設“合格縣”稱號。
二、林業站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分析
。ㄒ唬┝謽I站機構不穩定
據摸底調查,從總體上看,目前我省山區及重點丘陵、平原區基層林業站機構較為穩定。21個山區縣基本上以鄉鎮設立林業站,其它重點丘陵、平原區縣多以2~6個鄉鎮設立林業中心站或在重點林業鄉鎮設立林業站。而在一般平原區和丘陵區,如阜陽、亳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縣(市、區)均為設立綜合站;巢湖、安慶、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縣(市、區)多為在綜合站的基礎上加掛林業站牌。全省單獨設立806個林業站,較20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個林業站縮減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開展撤區并鄉及鄉鎮機構改革以來,我省林業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響。20xx年9月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后,各地又開始撤并林業站機構,下放林業站管理權限,大幅度裁減林業站人員。據統計,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嚴重時的20xx年底,全省實有基層林業站72 3個(較20xx年縮減45%),落實核定林業站編制3035人(較20xx年縮減43%,占省編委核定全省林業站編制數的52%),實有職工3221人(較20xx年縮減39%),調查報告《鄉鎮林業調研報告》。與國家加快林業發展的形勢,與多項林業重點工程實施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林業站機構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穩定難以保證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
。ǘ┤藛T編制少,事業經費難落實
本次調查,各地均反映林業站人員編制少,且多數山區縣林業站人員事業經費不能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實行全額撥款,加重了林業部門的經費壓力。如靈璧縣有21個鄉鎮,設立6個中心站,核定編制才18人;寧國市是我省重點山區縣,全市19個鄉鎮辦均單獨設置了林業站,核實編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該市有林業用地面積275萬畝,站人均2.5萬畝。金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430多萬畝,全縣29個鄉鎮林業站,只核實編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積近5萬畝。都與《安徽省鄉鎮林業工作站人員編制標準(試行)》中山區鄉鎮站編制基數為3人,每1.5萬畝林業用地增編1人的規定要求有較大出入。又如重點山區縣休寧縣,全縣39個林業站,定編128人,站均編制只有3.28人。而且,該縣林業站事業經費得不到保證?h財政每年總體上劃撥給縣林業局的事業經費只有42萬元。導致該縣32名農民技術員(包括從社會上招收的'“林政員”、“林管員”和“林業基金代征員”),1997年參加了黃山市人事、林業部門聯合組織的考試、考核,被擇優聘用;20xx年又參加機構改革中的考試、考核競爭上崗,身份雖已解決,但其工資等待遇卻一直不能兌現。近幾年來,不時有上訪發生。類似的情況在績溪、岳西、潛山、霍山、金寨等縣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據摸底調查統計,全省各類站共核定林業人員編制4001人,其中,單獨設立林業站的59個縣(市、區)設立780個林業站(注:還有濉溪、肥東、無為等縣少數鄉鎮設有林業站,多數鄉鎮為綜合站,故未計其中),下達編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個縣(市、區)設立301個掛牌林業站,下達編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個編制多屬綜合站中落實林業人員。全省各類站實有林業正式職工中還有23%的人員事業費未列入縣級財政預算。
。ㄈ┕芾眢w制不順,林業站職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層林業站管理體制多種多樣。據調查,全省有35個縣(市、區)483個林業站“三權”在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實行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主要分布在山區縣和設立林業中心站的縣;有23個縣(市、區)157個林業站和89個掛牌林業站實行雙重領導;還有20個縣(市、區)148個林業站和212個掛牌林業站,18個縣(市、區)18個林業站和284個綜合站實行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
金寨、青陽、桐城、埇橋、蕭縣、濉溪等縣(市、區)普遍反映,由于林業站現屬鄉鎮以塊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業站職工成了鄉(鎮)干部,要參加鄉鎮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隊,計生收稅,無力投身林業工作;二是林業站職工待遇低,工資福利難保證;三是森林資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質量難保證;五是林業主管部門落實任務不暢等等。同時,多年來一些地方將林業站“三權”下放與收回幾經反復,動搖了基層林業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如在工資兌現上,林業站“三權”下放的青陽縣,廟前鄉財政只撥給林業站基本工資(占70%)的80%,而浮動工資(占30%)、123元津貼工資等一概不發,林業站職工在家扎大掃把賣,每月只能勉強兌現基本工資。
與此同時,省林業廳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市級和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內也沒有統一的專門的林業站管理機構。林業站管理的職能分散在辦公室(人秘股)、林業站(造林科)、資源科(股)、技術推廣中心等部門。省、市、縣三級林業站主管部門的管理體系也有待理順與加強。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3
為了進一步規范林權流轉行為,深入貫徹執行(以下簡稱)及河南省委、河南省貫徹的(以下簡稱河南省),探索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徑,促進我省林業可持續發展,資源林政管理處組織開展了我省林權流轉情況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我省林權流轉的基本情況
林權流轉既是開展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和發展非林業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和發展非林業的主要途徑,我省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和河南省發布以后,圍繞深化林業體制改革,林權流轉勢頭迅猛,取得的成效明顯。通過林權的合理流轉,使林地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使資源配置得以優化,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資源增量、農民增收、社會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權流轉的主要內容
我省林權流轉的重要內容包括林木所有權流轉和林地使用權流轉,以及林地使用權和地上林木所有權同時流轉。其中,以林地使用權的流轉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溝、荒灘、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溝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權為多。如洛寧縣早在1993年就了和。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相繼制定下發了關于開發治理四荒,拍賣、承包其使用權的意見或決定,縣、縣、縣等許多縣(區)也了相關決定或具體的實施辦法。
(二)林權流轉的發展過程
(三)林權流轉的主要形式
1、拍賣
拍賣是指依照有關規定對林地進行資產評估,確定底價后,舉行拍賣會,由買方競價,報價最高者中標,與賣方簽訂合同(協議),出資買斷一定時期的林地使用權或林木所有權,并在林業部門統一規劃的基礎上自主經營管理,收益全部歸中標人的流轉形式。在拍賣過程中,允許各類投資主體跨地區、跨行業競標購買,同等條件下本地人員優先。這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比較受群眾的歡迎。且這種形式轉讓,一般成交價都要高于底價,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或集體森林資源資產的價值。
2、承包經營
承包經營是指按照有關規定,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約定向發包人支付承包費用,取得林地使用權,自主進行植樹造林、經營管理,收益完全歸承包人所有的流轉方式。承包經營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農戶、法人單位或合伙組織。承包經營是起步最早的一種林權流轉方式,也是實踐中應用較多的方式之一。
3、聯合(合作)經營
聯合(合作)經營,是指由多個投資主體以土地使用權、林木經營權、資金、勞動力、技術等作為合作條件,從事林業生產經營,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經營方式。聯合(合作)經營主要是通過協商,以聯辦合作的形式進行經營管理。如魯山縣趙村鄉國貝石村布朗李園藝場,經營面積1000畝,市房產局職工王保憲以30萬元資金入股,國貝石村以土地、勞動力入股,林業技術員以技術入股,建立董事會,聯合經營管理。
4、林木認領托管
所謂林木認領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過承包等方式取得國有或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然后面向社會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自愿認領一定面積的林木,獲得其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再由認領者將其所認領的林木委托給托管公司進行化、集約化經營管理至采伐的一種林權流轉形式。委托方按照協議約定的價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納托管費用,托管方按照化水平對所托管的林木進行集約化管理,并確保林木生長量達到約定的蓄積,此種林權流轉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興。
二、林權合理流轉產生的積極效應
(一)拓寬了林業投資渠道,增加了林業投資主體
隨著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權流轉的加速,全社會投身林業建設的主動和積極亦隨之高漲,非林業形成并迅速發展,林業建設資金的來源打破了過去長期依靠的局面,林業建設主體實現了由過去單一行業建設項社會多元化參與的轉變。以桐柏縣為例,1999年以來,全縣非林面積達18.5萬畝,占全縣五年來造林總面積的67%,參與經營的企業、單位、個人2452家,累計吸引投資3800余萬元,占同期全縣林業總投資的70%。
(二)盤活了林業資產,優化了資源配置
在林權流轉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長期閑置不用,或分配給無力經營者,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土地作為生產力要素,其使用價值難以實現,形成死滯資產。同時,社會上一些閑散資金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因無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林業上一些技術人員和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沒有施展的空間。通過林權流轉,實現了林地資源、資金、勞力、技術等各種林業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資產,富了群眾,穩定了社會,發展了林業。
(三)擴大了有林地面積,增加了森林資源的總量
投入的增加、資源的優化組合必然地帶來了資源量的增加。僅就桐柏縣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積為118萬畝,目前,已增加146萬畝,森林活立木蓄積量從116萬立方米增加到13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質量,有效保護了資源
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是說造林不易,管護更難。過去植樹造林產權收益不明確,群眾積極差,造林成活率低,管護困難,年年造林不見林。通過林權流轉,明確了產權,保了收益,誰造誰有的政策落到了實處,廣大林農有了實實在在的擁有感,造林護林積極極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資金選良種、栽壯苗,高規格高質量栽植,后期管護精心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象種糧一樣育林、象管田一樣管林。在自己加強管理的同時,還積極學習林業法規政策,加強了對他人毀林的防范,亂砍濫伐等現象明顯減少,資源得到了較好保護。
(五)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加了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
林權的合理流轉,促進了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緊密結合。經營者為了提高生產力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積極與林業科研單位建立協作依托關系,大力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促進了林業科技進步,加快了林業科技建設步伐。如桐柏縣,近五年來,共引進優良樹種15個,良種接穗(芽)100萬節,推廣優良品種58個,應用新技術、新成果36項,造林成活率、良種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達50%以上。
(六)增加了農民收入,培育了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經濟利益為驅動的非林業,使經營者將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為目標,圍繞市場進行生產和經營,根據市場供求信息調整產業結構和樹種結構。在實現了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據對桐柏縣的調查,全縣依靠發展非公有林業經濟脫貧致富的農戶達2000余戶,占全縣脫貧農戶總數的30%。
(七)開辟了一條就業途徑,減輕了壓力
經營綠企業,風險小,效益持久,為機關富余人員、企業下崗職工及城鎮無業青年提供了就業、再就業門路,也為一些單位和企業興辦經濟實體、走興林致富開辟了新的途徑。如桐柏縣風扇廠下崗職工楊某,在朱莊鄉購買荒山200畝,發展以板栗為主的經濟林,并在林間套種中材及牧草,每年收入達2萬元以上,依靠林果業擺脫了困境;義馬市煤業集團下崗工人王小鋒,承包荒山1000畝栽植經濟林,實現再就業,被評為非林業的好典型。
(八)帶動了林業產業的發展,次金了區域經濟進步
通過林權流轉,森林資源的增加帶動了林業產業的發展,木材加工、林產品加工、花卉經營等,陸續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產業。靈寶市農民羅眼科,從1993年起承包荒山4萬畝,自籌資金1000萬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連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農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辦工廠,實行綜合開發。羅眼科的兄長羅來科承包荒山6000畝,投資150萬余元,嫁接梨棗、雪棗等15萬株,成立了來科棗業有限責任公司,實行種植、貯藏、銷售一體化,現每年產干鮮棗10萬余斤,產值達50多萬元。
三、林權流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有關法規政策相對滯后
這里所說的相關法規政策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體完善的林權流轉制度,規范、引導林權流轉行為為內容的法規政策,二是以森林資源合理保護利用管理為內容的法規制度。
第一個方面,1985年,國家體改委、林業部頒發的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產權制度,規定遵照林木所有權與林地使用權一致的原則,進行林木所有權及林地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提出了林權流轉的要求。辦公廳下發的中,要求要合理安排農、林、牧、副、漁各業生產,實行家庭或聯戶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使用權等多種方式治理開發四荒,規定了對宜林四荒使用權的有償流轉。
1998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條,規定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權、采伐跡地使用權以及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同時指出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除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不得轉讓。以法律的形式,對林權流轉作出了原則的規定。20年,中也提出: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國家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各種社會主體都可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協商、劃撥等形式參與流轉。應該說林權流轉已是于法有據了。但相關的配套法規政策滯后,缺乏規范具體作的行政法規,致使林權流轉中還存在著作普遍不規范等問題。
第二個方面,由于在林權流轉中,大多數投資者主要追求的是經濟效益,而我國的森林分類經營工作剛剛起步,現行的資源保護管理法律法規還不是建立在分類經營的基礎之上的,各項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還停留在舊有的框架內,造成林木經營者經營上的約束,客觀上對林權流轉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沒有執行統一的評估標準、方法,二是沒有法定的評估機構,同時,國家關于評估機構、人員資質的現行規定也與實際工作需要脫節。在已經開展的林權流轉中實施的資產評估,多為有各方代表參加的合議的評估,雖具有一定的公開和合理,但缺乏法定、準確和科學。還有相當一部分流轉沒有進行資產評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的流失。如某國有林場,通過不很公開的協商,將本林場3500余畝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協議中將現有林木資源無償交給承包方經營,待承包期滿,承包方也無償將林木資源交給林場。字面上好似等資源交接,但實際作起來遠非如此,林場現有林木資源,多為中、近熟林,其價甚巨。若采伐后轉租別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兩得,快到期滿時再造林,還場以幼林,則國有資產流失的結局不可挽回。
(三)作不規范,缺乏有效監督機制
在林權流轉過程中,有的沒有依法實行公開;有的發包時沒有依法召開群眾大會或代表大會;有的合同條款不完備甚至是沒有書面合同。不規范不僅表現在程序上,有些在實體內容上,也有不妥當甚至是違法的情況,如超出法律規定的流轉范圍實行流轉、超出法律規定的權限約定雙方的權利等。除了部分流轉合同依法進行了公以外,林權流轉普遍缺乏監督機制。如在我省新興的林木認領托管公司,在經營和宣傳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實之詞和誤導之嫌,他們假借有關主管部門和科研單位的名義,夸大宣傳其經濟效益,錯誤宣傳的質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對托管協議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簽定的合同中,有關條款不嚴謹、不完善,投資人一次投資后,對公司執行合同情況缺乏約束與監督,不能及時有效地發現和應對該公司可能出現的違規甚至違法行為。將可能釀成經濟糾紛甚至社會事件。
(四)干預多,服務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權流轉基本上是地方及其部門推動。有的地方對流轉方式實行一切,強令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賣,重數量不重質量;有的地方甚至對經營者種什么樹種、林種作出規定、強行實施,侵犯林農經營自;有的地方隨意撕毀原來的承包合同,強行將已經承包的林地收回,再進行拍賣。競標者主要是本地農民。雖然也有跨區域投資者,但在流轉規則、成交價格等方面,以縣域為單位,各地存在較大差異,全省尚未建立信息豐富的交易平臺從而培育流轉價格具有參考意義的市場。
據了解,目前僅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年9月1日成立)的經營范圍中有代理林權交易的內容,盡管自行制定了和、、,但仍處于萌芽的狀態。從長遠來看,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能滿足進一步推進林權流轉工作的需要。
四、促進林權合理流轉的途徑
(一)在較高層次上完善相關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規的滯后已成為林權流轉中的主要問題,對投資者來講,需要一個具備較強作的具體規定,進一步規范流轉的原則、范圍、方式、程序、監督、管理,進一步地明確流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對職能部門來講,需要明確其法定職責,確定其管理和服務的方式和內容。而這些內容,從我國現行的有關立法規定和行政管理要求來看,不是哪個部門或地方文件所能夠規定的,有些內容甚至是地方法規也不能作出規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轉范圍問題、資源評估機構及人員資質問題、采伐管理問題等,必須通過修改或制定行政法規才可得以實現。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
各種形式的流轉,都應當建立在科學規范的評估基礎上,合理確定底價,才能保流轉依法有序進行,實現盤活森林資源資產、促進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編制科學合理的參數表和各主要臨終的評估細則,規范和完善評估技術、評估方法;二是要根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科學、可行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資質認辦法,解決目前有關資質規定與實際工作要求相脫節問題;三是要加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和隊伍建設,滿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權流轉平臺,培育和完善森林資源交易市場
要真正將林權流轉推向深入,就應該在保國家生態安全和生態建設發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場機制。要按照市場經濟運營的要求,結合森林資源資產的固有特點,培育和完善森林資源市場,一是要有大量能夠在價格上進行量化的待轉林權;二是要有暢通的信息收集和發布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務體系,包括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林權流轉中介機構的建設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場監督保障機制。
(四)準確定位,合理發揮及林業主管部門在林權流轉工作中的作用
和林業主管部門要依照法律規定和市場經濟運營規則的要求,明確其對林權流轉的組織、指導、服務、管理、監督等職能,做到既積極推進,又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既嚴格管理又不干涉經營者的經營自;既加強監督又全面提供服務,充分、合理地發揮職能作用。尤其是林業主管部門,既要加強相關法規政策的宣傳咨詢,又要積極開展實際工作的調研;既要認真進行規劃設計,又要搞好技術服務;既要大力指導評估機構、隊伍的建設,又要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以促進我省林權流轉工作的依法、有序的開展。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4
一、XX縣林業基本情況
1.1林業發展現狀
據1999年森林分類經營區劃統計,全縣國土面積278605公頃,其中林地面積192395公頃,占69.1%,荒山荒地5762公頃,占2.1%。林地面積中,森林面積167120公頃,占林地面積的86.9%,灌木林地18248公頃,占9.5%,疏林地2208公頃,占1.1%,無立木林地4785公頃,占2.5%。活立木總蓄積855.5萬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771.1萬立方米。竹林面積20026公頃,總株數2760.8萬株。森林覆蓋率達66.7%。
縣林業機構比較健全。全縣有國有林場6個,采育林場9個,毛竹林場1個,鄉村林場224個,各類木竹加工企業75家(全民21家,集體24家,私營24家)。全縣現有林管站18個,木材檢查站5個,護林哨8個。林業職工總人數近7000人,其中局機關105人,林管站(哨)118人,林科所145人,營林林場3700余人,采育林場1333人,林業造紙廠465人等。
1.2取得的成績
建國以來,在歷任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縣廣大林業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XX縣林業在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管理、林產工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2.1森林資源培育成效顯著
XX縣是全國南方六片商品材基地縣之一,屬全省重點林業縣和產材大縣。該縣十分注重森林資源的培育,先后實施了部省聯營商品材基地項目、林業貼息貸款項目、世行貸款吉湖工業原料林項目、世行貸款貧困地區林業發展項目等速生豐產林項目。建國以來,特別是“滅荒”以來,共完成人工造林210.2萬畝,低產林改造51.89萬畝,封山育林78.49萬畝,其中累計完成速生豐產林營造44.81萬畝。森林覆蓋率由XX年的44.5%上升至1999年的66.7%,平均每年增加2.2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由XX年的653.1萬立方米上升至1999年的855.5萬立方米,平均每年增長20.2萬立方米。
森林資源的不斷擴大,不僅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效益,而且產生了巨大的生態和社會效益,為XX縣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據統計,近5年來,每年營造林、木材生產需勞務工日約50萬個,安排就業人數達3500人左右,其中長期解決林業職工就業約1500人,長期雇請民工2100人,每人每年勞務收入可達5000元左右。森林不僅僅可緩解農村就業矛盾,而且為農業生產提供重要保障。如,鄉觀下村1986年前由于山上植被甚少,水土流失嚴重,經常出現長時間的干旱,導致全村水田只能勉強栽種一季,該村成為全鄉最貧困的村。XX——XX年上林場與該村聯營造林6000多畝后,產生了四大變化: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二是該村平均每戶累計獲得勞務收入2.3萬元,擺脫了貧困村的帽子,三是農民自發綠化了自留山、責任山2000多畝;四是全村水田均能栽種二季稻,畝產由原來的150公斤增加到450公斤,農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不足300元提高到現在的1600元左右。1974年前縣東風水庫(小二型水庫)溢洪道長期無水,74年北華山林場造林2.5萬畝,自89年開始該水庫溢洪道遇下雨就有積水,從而可滿足周邊幾個鄉的農田用水需要,水稻畝產從500公斤增加到800公斤。
1.2.2森林資源管理卓有成效
造林保存面積和森林蓄積的增加得益于林政資源規范化管理。⑴全縣林政管理體制較健全,機構設置較合理,形成了源頭管理、路上管理、林區治安三個環節一體化的林政資源管理體制,如主要路口都有木材檢查站,主要林區出口處都有護林哨;⑵林政管理機制運轉良好,林政、森林公安、木材檢查、防火等部門能進行較好的合作,使森林資源得到有效地保護;⑶加強了采伐作業設計的審批,基層林業工作站源頭管理較規范;⑷能緊緊圍繞保護森林資源、維護林區社會治安,積極開展懲治林區犯罪活動,最近5年共查處各類森林和野生動物案件2萬余件。
1.2.3森林工業得到穩步發展
建國以來,XX縣森林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森林采運、木竹加工、林化加工、造紙等多種類的森林工業體系。據統計,全縣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材361.1萬立方米,商品竹1265.85萬根,松香4.5萬噸,木、竹膠板5.45萬立方米等,累計創利稅1.36億元,為國家經濟建設和XX縣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該縣根據資源現狀和產品市場前景,及時調整林產加工業發展思路,將市場開發與資源利用有機結合,在抓好竹膠合板廠和林化廠兩個“龍頭”企業的同時,加大了全縣林辦企業的改革力度。據統計,1999年林業工業總產值9048萬元,比1998年增加17.7%,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8%,比1998年增加0.4個百分點,實際減虧241.4萬元,實現稅收100.23萬元。
據統計,1999年林業社會總產值為1.53億元,占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7.1%;上交財政1001.23萬元(不含集體部分),占縣財政總收入的10.9%,比98年提高0.74個百分點,比97年提高1.9個百分點。
二、XX縣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對林業的認識問題
對林業的主導功能認識不足。長期以來,不少地方總是把林業作為經濟部門和產業來看待,希望林業能成為經濟支柱,采伐木竹能提供巨大的經濟利益。事實上這不符合森林發展的自然規律。森林資源破壞容易恢復難,樹木成材要幾十年時間,而采伐一棵樹只要幾分鐘、十幾分鐘。如果方方面面都來向森林索取,林業只能在短暫的輝煌之后陷入長期的困境而不能自拔。XX縣森林資源目前的狀況就是證明。森林質量的降低除了經濟效益不斷萎縮外,更嚴重的是生態環境的惡化對各行各業的不利影響,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影響。最近幾年,國務院對改善生態環境高度重視,把林業作為生態公益事業,實行三大效益兼顧、生態優先的原則,符合我省包括XX縣的實際,應當堅決執行。
2.2森林資源培育問題
2.2.1林分質量不理想
、帕值貑挝幻娣e產出低。據統計,喬木林每畝蓄積僅3.5m3,用材林每畝蓄積也僅4.1 m3,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8.9%。尤其是天然林和集體林的單位面積產量更低。89、94、99年三次森林資源清查表明,天然林單產蓄積均持續下降,分別為每畝3.9 m3、3.2 m3、3.1 m3;集體喬木林面積占全縣森林面積的54.4%,其蓄積量卻占全縣森林總蓄積的42.9%,且其單位面積蓄積僅為國有林的63.0%。毛竹林平均立竹株數為86株/畝,還不到全省平均水平,且大部分處于粗放經營狀態,均低于94、89年每畝立竹株數(94年為88株/畝,89年為109株/畝)。
、频彤a低效林較多。喬木林平均郁閉度為0.588,郁閉度0.3及其以下的林地面積仍有19294公頃,比1994年增加59.1%(94年為12130公頃)。由于不合理采伐(如“拔大毛”式采伐、超齡采伐),大多數天然林分變為稀疏殘次林,其蓄積呈持續下降的趨勢。全縣毛竹林平均胸徑為8—10cm,平均立竹度為86株/畝,與200株/畝、平均胸徑12cm以上的集約經營要求相比,相差甚遠。
、侨斯ち稚L不夠理想。據統計,Ⅰ生長等級的人工林面積占人工林總面積的10.7%,Ⅱ等級占39.3%,Ⅲ等級占29.1%,Ⅳ等級占42.6%。可見,Ⅲ、Ⅳ等級的人工林面積已占人工林總面積的71.7%,與占70.6%的Ⅰ、Ⅱ肥力等級林地面積不相一致,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適地適樹未把握好(人工林中杉木、濕地松占91%),二是撫育管理未跟上。
2.2.2森林資源結構不合理
、艠浞N結構較單一,針葉化嚴重。99年森林分類區劃結果表明,森林總面積中,針葉林占72.7%(杉木32.1%,松類40.6%),闊葉林僅占15.3%,毛竹占12.0%。用材林中,針、闊面積比為87.4:12.6,其中杉木占50.3%。人工林中,杉、馬、濕、闊、竹的面積比為54.0:6.8:36.3:2.2:0.7。由于“滅荒”期間,大面積營造杉木和濕地松,致使杉木占絕對優勢(其蓄積占森林總蓄積的53.2%),全縣森林樹種結構較單一,尤其是人工林中闊葉樹種類少、面積小,易帶來環境風險和市場風險。
、屏址N區劃較合理,但需落實區劃結果。據分類區劃結果,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毛竹林、防護林、特用林的面積比例分別為46.0%、5.5%、0.4%、11.3%、33.3%和3.5%,即商品林:公益林=63.2:36.8。XX縣作為我省重點林業縣,既要提高森林的.環境服務功能,又要強化其經濟支撐能力,因此,此比例較適合XX縣情、林情,與全省的比例(55.6:44.4)較相一致。但在實際森林經營中,必須按確定的經營目標,逐小班落實經營措施。
⑶年齡結構極不合理,用材林可采資源少。據統計,喬木林總面積中,幼、中、近、成、過熟林的面積比為43.0:34.5:13.5:7.7:1.3。用材林中,各齡組面積比為34.4:38.5:16.0:9.5:1.6,即中幼林占72.9%,近成過熟林占27.1%,且近成過熟林總面積21925公頃中,還有35.4%的面積為“將可及”或“不可及”?梢,近十年內可采資源處于貧乏狀態。
2.2.3組織管理不落實
作為XX縣森林資源培育骨干力量的國有林場,大多數由于冗員多、負擔重、無法投入而處于維持現狀甚至難以維持的狀態。而作為經營山林主體的農民普遍對培育資源缺乏積極性,鄉村對組織農民培育資源缺乏主動引導和有效組織。
2.2.4技術措施不到位
上百萬畝的天然次生林處于被動封育狀態,30萬畝毛竹林多數沒有進行低改,油茶林墾復質量不高,不少處于失管狀態,每年需要進行的中幼林撫育間伐只能完成很小的一部分,森林結構的調整沒有列入重要工作內容。這些必需的措施不到位,直接影響到森林質量的提高和森林數量的增長。
2.3森林資源管理問題
、挪煞ハ揞~指標分配、使用不合理。如金信紙業有限公司計劃使用部分采伐剩余物作原料,而實際使用的原料均為木材,且這部分耗材未計入采伐限額指標;北華山林場為解決目前經濟困難,將撫育間伐材指標用于主伐而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資源較多的溪坑林場、北華山林場未得到較多的指標份額。
、莆磭栏駡绦小吧植煞ヒ幊獭,如大多數林場出現超齡采伐現象,一些地方在撫育間伐和次生林擇伐中采取“拔大毛”式采伐等。
、橇终䦂谭犖樯行杓訌。一些木材檢查站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夠,如泰山鄉護林哨對超載木材未按規定處罰,且出現打白條現象。
、冉洜I管理水平不理想。各林場均未編制森林經營方案,也沒有進行小班建檔,必將給今后的森林經營帶來一定的盲目性。如北華山林場正在采脂的濕地松面積達11000畝,采脂結束后濕地松的采伐安排、利用及跡地更新等問題,林場還沒有進行系統考慮。
2.4林產加工問題
⑴小廠太多,資源浪費嚴重。據統計,全縣現有各類木竹加工企業75家,其中絕大部分為規模小、競爭力弱、資源浪費嚴重的廠家。即使是林化公司、竹膠合板廠、林業紙廠、細木工板廠等四個主要的林產加工企業,離規模經營尚有一定的差距,其產品雖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沒有形成支柱和骨干,且產業鏈很短,產業化程度低,經濟兌現能力弱。大多數廠家原料利用率不高,如生產竹筷的原竹利用率僅27%;生產木地板的原木利用率不到50%。
⑵有些企業內部經濟體制改革和經營機制轉換力度不大,改革步伐不快。
、且恍┢髽I由于負債、污染、流動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差等問題而面臨停產、轉產,甚至閑置資產。如江南造紙廠因污水得不到處理而被迫停產,轉產印花紙又缺少流動資金而陷入困境;細木工板廠出租、兼并又一時找不到路子,其債務負擔沉重。
、饶局裆a稅費負擔過重,影響原料林經營者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原料供應的數量和質量。
2.5林業內部的問題
、怕毠ざ唷⒇摀。據統計,國有林業系統現有職工近7000人,僅正常工資支出就需350余萬。目前林業系統大多數企事業單位效益低下,經濟陷入困境,人員多已成為各單位持續發展的主要“包袱”。
、曝搨。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林業系統債務總額達1.44億元,其中欠銀行貸款0.59億元。沉重的債務已嚴重影響各單位正常的經營活動。
三、XX縣林業發展對策
3.1明確林業發展總體思路
要樹立正確的林業工作指導思想。根據國家對林業工作的新的定位,結合全縣實際,XX縣林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應當是:堅持三大效益相統一、生態優先的原則,深化改革,實行森林分類經營,優化經營機制,著眼長遠,兼顧當前,突出森林資源的培育,加強保護,合理利用,努力建設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實行這樣一個指導思想,要求不要把發展經濟的重擔放到林業身上。林業主要是國土保安、改善環境,為各行各業特別是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環境支持和屏障,發揮生態效益。從森林發揮經濟效益方面來講,不要過多地采取采伐木竹的辦法,而是要發揮它的旅游作用、休閑健身作用,積極開發利用非林木資源和林木資源的非木質部分。
3.2以提高現有林質量為中心,深化改革,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力度
森林資源的培育要堅持“以提高林地單位面積產量為目標,調動一切營林手段,利用良好的自然條件,增加科技含量,調整結構,維護地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充分發揮森林的綜合效益”的思路。這個思路的具體內容是:
、乓磺袪I林工作都要圍繞提高森林質量來開展,努力增加森林資源蓄積量和可采資源,增強森林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環境的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平衡。
、茖嵤﹥蓚調整。一是調整樹種結構,大力發展多種多樣的闊葉樹種,增強林地的自肥能力,增強森林防火、防止病蟲害的功能,同時也是對木材市場的進一步適應。發展闊葉樹可以多形式地進行,疏林補植、針葉林改造、防火線植樹、防火林帶的配置等都應考慮。造林和更新一律實行針闊混交,混交比應達到1:1。二是林齡結構調整,努力減少小片皆伐方式的使用,結合培育大徑材工作,通過擇伐方式,逐漸拉開齡級差距,培育多樹種復層林,以人工促進天然更新來代替人工更新。
⑶靈活運用四項營林措施。一是封。充分利用XX縣良好的自然條件,對凡有封育成林希望的疏林、天然次生林、有天然下種母樹的荒山荒地等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次性封山,并適時進行撫育改造,調節林木生長的營養空間,促進其正常生長。二是改。下決心把低產竹林、油茶林、經濟林和次生林改造成優質高產林,把針葉純林改造成針闊混交林。三是補。就是疏林補植,果木林、油茶林等要補夠合理的株數,用材林、生態林主要是補植闊葉樹,改善林相。四是造。確實是荒山荒地的還是要造林,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植苗、直播、撒播一起上。
⑷長短結合,各有側重。在可采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要十分注重資源培育的分類指導和結構調整。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短周期的林種,盡可能地滿足林產工業發展的需要。重點抓好30萬畝毛竹林的墾復改造和油茶低改。在適宜的地方可發展擬赤揚等速生樹種,加強濕地松的撫育管理,尤其要重視房前屋后、溝渠堤路等各類隙地的充分利用,大力發展樟樹等樹種。另一方面,要注重大徑材的培育,凡是立地條件好的杉木林、天然林都要避免過早采伐,加強管理,通過提高質量來提高效益。要根據適地適樹原則積極發展馬尾松等鄉土樹種。
要在上述四個方面真正取得進展,必須在動力機制上找到突破口,深化改革,使集體林業動起來,國有林業活起來。集體林業這一塊,主要是要落實農民的經營責任和經營利益,切實做到誰經營、誰得利。形式要尊重農民意愿,凡是集體無力經營的,都要落實下去,可以個人承包、租賃,也可以實行股份制經營,尤其要鼓勵山林向經營能手集中。國有林業這一塊,主要是要解決冗員過多的問題,要在轉制上下功夫,允許買斷工齡,允許將部分森林折股給職工置換身份,將林場轉為國有資產控股的股份制林場,可以拍賣青山盡快償還債務或用作轉制改革的成本?傊沽謭鰯[脫沉重的負擔,回到正常起點重新起步。
3.3以源頭管理為中心,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力度
、艊栏駡绦猩植煞ハ揞~管理制度。分類制定和控制采伐限額;根據各鄉(場)資源狀況合理分配采伐指標;切實抓好撫育間伐材指標的使用和管理,將此指標真正用到急需撫育間伐的中齡林上來;堅持憑證采伐,做到伐前有設計,伐后有驗收。
、七m應分類經營需要,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加強林地地籍管理,提高科學經營管理水平。以森林經營方案、小班資源檔案為基礎,將經營目標、措施落實到每個林班、小班;執行公益林、商品林林地地籍管理制度,按照固定小班經營作業,實現計算機管理。
⑶采取有效措施,疏通木竹材正常流通環境。林政執法部門要維護木竹材正常流通秩序,杜絕各種非法行政現象;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放寬木竹材一家收購的限制,允許農民自主銷售木竹材,以調動農民經營林業的積極性;允許木竹材經營者根據市場行情進行出縣銷售。
、燃訌妶谭犖榻ㄔO。進一步加強執法人員的法制教育和業務教育,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其執法水平和執法能力建設。
、蓢栏駡绦猩植煞ヒ幊。必須狠抓源頭管理,規范伐區設計、采伐、檢查驗收等各環節的管理。根據分類經營要求,對森林采伐管理實行分類指導,逐步做到“管死一塊,管嚴一塊,放活一塊”,即對公益林嚴禁商業性采伐,對商品林允許在限額以內按批準的經營方案和市場行情實行自主采伐,及時更新。撫育間伐在選取砍伐木時必須堅持“砍小留大,砍劣留優,砍密留稀,照顧均勻”的原則,嚴禁拔大毛式采伐,間伐后郁閉度不應低于0.6。采伐跡地應按時更新,根據山場具體情況,提倡天然更新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3.4以提高整體效益為中心,調整林產工業布局,促進林產工業良性發展
、艙駜灧鰪姡罅ε嘤之a骨干企業,使其成為XX縣林業產業的主力軍。下大力氣把松香、造紙、竹材膠合板當作重點加以培育,并與相應的原料林基地建設相結合。“十五”規劃中,應安排這些產業的發展進度,力爭到20XX年實現年造紙11160噸、松香10000噸、竹膠合板10000m3的規模,使全縣林業產業、產品結構得到優化。
、萍訌娙h林產工業行業管理,強化宏觀調控。首先,對現有林產加工企業進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頓,保留產品質量好,原料利用率高,充分利用小徑材,具備一定規模和經濟效益的廠家,如竹膠板廠。對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大、消耗天然闊葉材、規模小的林產加工企業堅決實行關、停、并、轉。原則上保留10家左右。其次,對新上林產工業項目,要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規定程序審批,否則,不安排原料,不予放行,不享受有關優惠政策。嚴格執行生產許可證、加工許可證和產品放行證制度。
⑶改革林業經濟體制,組建林、工、貿一體化的林脂紙企業集團,并力爭上市。林業紙廠應盡快加入全紙業集團,加快林業產業化步伐,并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運作。改善所有制結構,因企實行產權制度的多元化。
、纫揽靠萍歼M步,提高林業工業科技含量。在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上,積極推廣采用速生材、小徑材替代天然大徑材和珍貴闊葉材的新工藝、新設備和最優設計方案,努力開發新產品,如利用竹材下腳料生產竹碳、竹屑棒碳等,及時淘汰落后的工藝、設備(如濕法硬質纖維板)。
、蓴U大林業對外開放。積極招商引資,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國外及省內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擴大松香、紙品等的出口創匯額,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和良好的產品形象,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5
近日,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調研組深入河北省農村,專題調研鄉村兩級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些頗具特色的思路、辦法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
森林防火與基層領導的“帽子”、“票子”和“面子”掛鉤
河北省各級森防指均設政委一職,由當地黨委書記擔任,省長、市長、縣長、鄉長、村長每年都要逐級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形成由上至下、貫穿有力的責任體系。
在豐xx縣湯河鄉、王營鄉和圍場縣大頭山鄉等地,鄉、村兩級財政共同出資,組建了以村干部、生產組長、村委會骨干為主體的專、兼職護林員隊伍,確保每村擁有1名以上專職護林員負責本村轄區內的森林管護和防火巡查,充分發揮了他們地形熟、人頭熟、組織能力較強的優勢。鄉政府與護林員簽訂責任狀,對職責、獎懲、任免等都有具體規定。轄區內一年無森林火警發生,便給予護林員一定的經濟獎勵。
各鄉、各村對吸煙者、放牧人和有智障人群都明確了監管責任。以豐xx縣湯河鄉為例,今年秋防以來,該鄉已簽訂鄉—村防火責任書20份、村—組防火責任書86份、商店防火責任書50份、干部包塊責任書1xx份、護林員責任書42份、墳主責任書116份、特殊人群監護責任書78份、煙民責任書998份。
此外,豐寧、圍場等縣還專門制定了森林防火考核獎懲辦法,每到年底,縣森防指組織考核組,對各鄉鎮xx縣直包保部門打分,對防火成績突出的予以通報表彰,對落后的鄉鎮和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凡發生火情火警的單位,年終考核時扣掉該鄉鎮和包保部門相應分值。圍場縣大頭山鄉黨委的王書記說,森林防火工作與基層領導的“帽子”、“票子”和“面子”都切切實實掛上了鉤。
小手拉大手,森林防火人人都明白
進入防火期后,河北省防火辦與省氣象局合作,通過手機短信發布氣象火險;鄉、鎮、場、組和學校等公共場合,隨處可見防火政府令;地方電視臺設立了森林防火專欄,每天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廣告或滾動字幕,宣傳森林防火常識和火案查處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各鄉、村向全體村民派發森林防火“明白紙”,防火鄉規民約簽名入戶率達到100%;各縣、鄉、村廣泛開展了“小手拉大手”的'主題宣傳活動,通過中小學生向其父母、親朋、鄰居宣傳森林防火常識,獲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各基層鄉鎮還將森林防火教育引入中小學課堂。豐寧在全縣各中小學開展了防火虎威威專題畫展和森林防火主題征文、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等活動。圍場縣政府聯合教育部門,將森林防火課程納入學校教學大綱,堅持每周一堂森林防火課,并組織開展森林防火知識競賽等一系列活動。
見煙就查、見火就罰、成災就抓
當前,在農村森林火患無外乎來自野外農事用火和上墳祭祀用火。因此,河北省各地一方面加大了田邊、林緣、墳頭的可燃物清理力度,明確了清墳邊、地邊、林邊、礦邊和隔離帶的“五清”工作重點和責任人并簽訂責任書,將責任落實到人,并明確了清除標準。清除墳頭雜草范圍不得小于10米,清除地邊寬度不得少于10米,清理林邊寬度不得少于15米。另一方面,各鄉、村依托基層森林公安機關,堅決貫徹省森防指提出的見煙就查、見火就罰、成災就抓的原則,加大了對野外違規用火的管控力度。
豐xx縣湯河鄉明確規定,全年禁止燎地邊、燒茬子、燒秸稈等農事用火行為;在清明節期間,向各村派發樹苗100棵,鼓勵群眾以植樹代替上墳燒紙寄托哀思。
此外,為處理農作物秸稈,豐xx縣會同當地企業,引進先進技術,以秸稈為原料生產紙漿和中密度纖維板,不僅利于農民增收,也為全縣每年秋季17萬噸農作物秸稈找到了出路,消除這一森林火患。
圍場縣規定,每年第一起火警發生后,所在鄉主要黨政負責人要在縣電視臺公開檢討;各鄉、村嚴禁一切明火祭祀,發現上墳燒紙者罰款300元或拘留,無力支付罰金或不宜拘留的老弱病殘人員,就安排其擔任宣傳員,挨家挨戶宣傳森林防火。
各鄉、村在擴充護林員隊伍的同時,也繼續加大專業、半專業撲火隊伍建設力度。
豐xx縣籌集資金60余萬元,社會公開招錄,組建了80人的專業森林撲火隊伍,統一食宿、集中備勤,并配備了專用消防車輛。各村依托現有青壯年組建起30人以上的義務消防隊,落實人員聯系方式,確保一旦發生火情能夠第一時間集結出動。
各村依托村委會建立了防火組織和基層管理隊伍,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等途徑,規范、完善了各類森林防火村規民約,健全農戶聯保制度,形成了各家各戶共同包保、互相提醒、相互監督、相互約束的機制和氛圍。
圍場縣大頭山鄉的一名村民說:“山上的樹長得好,山洪就沒有了,經濟收入也多了。防范火災、保護森林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的財產和家園!
結合農村實際,構筑森林防火基層堡壘
調研組認為,目前河北省基層農村森林防火工作也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一是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出外打工,一旦發生火災,可能出現首次撲救力量不足的情況,從而貽誤戰機。二是隨著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大量農作物秸稈堆積,成為森林火災的主要隱患之一,回收利用秸稈的新技術還需要加大引進和普及力度。三是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各地森林防火期明顯延長、高火險天數增加,森林防火壓力逐年加大。四是受經濟發展因素制約,農村基層森林防火投入不足,目前撲火仍以2號工具為主,難以適應撲救較大森林火災的需要。
針對這些問題,調研組提出,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基層森林防火工作的指導和扶持力度,抓好國家、省、市、縣、鄉、村各級森林防火機構和組織的工作銜接和各項政策措施的具體落實,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的作用,將森林防火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基層森林防火工作手段要充分考慮農村實際,特別是火源管理要繼續突出一個“嚴”字,嚴格落實責任,嚴查野外用火,嚴懲違法行為,堅決消除火災隱患,通過嚴格管理協助基層群眾提高森林防火意識,養成安全的生產生活習慣。同時,鼓勵基層政府和社會企業開發可燃物回收利用的新技術、新手段,將消除森林火災隱患和增加農民收入相結合,提高群眾清理可燃物的積極性。此外,各地還需加強農村基層森林防撲火隊伍建設,加大農村森林防火宣傳力度,構筑基層森林防火的堅實堡壘。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6
林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必須的基礎性資源,處在維護地球生命、改善人類生存空間的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地位,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撐作用。林業產業的建設與發展,是促進林業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我國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推進階段、建設生態文明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對林業工作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林業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本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敗,為此,加快林業產業發展,建設生態家園,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時代賦予林業系統干部職工的歷史使命。
為認真掌握我縣當前林業產業發展基本情況,為下一步全縣掀起新一輪以林業產業發展為重點的山區綜合開發提供決策參考,結合林業部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部署,縣林業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局班子領導、相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林業局學習實踐活動專題調研組,確定調研專題、精心謀劃調研提綱,于4月20日至24日,分別深入三個國有林場、部分鄉鎮和掛鉤聯系村就我縣林業產業發展進行專題調研。
一、我縣林業產業發展現狀
自然氣候條件:我縣地處滇中湖泊高原區與哀牢山地的接觸帶,全縣最高海拔為北部鄉鎮哨沖尼白木克山2551米,最低海拔處在縣城東南部元江江邊259米,縣城海拔為1420米。全縣土壤以紅壤土為主,占%,其次為紫色土、水稻土等?h內主要河流屬紅河水系和南盤江水系。全縣四季氣候溫和,多年平均氣溫攝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北回歸線從縣境西北部穿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無霜期達307xx310天,適合多種作物生長。
林業資源優勢:我縣現有林地面積萬畝,占全縣國土面積的%。其中,國有林面積萬畝,集體林面積216萬畝。截止2016年,全縣已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確權面積萬畝,確權率達100%;全縣目前種植楊梅5萬畝,柑桔萬畝,竹子萬畝,核桃萬畝;實施生態公益林保護萬畝,納入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范圍萬畝;全縣已建農村戶用“三結合”沼氣池萬口,占全縣農戶數的%,沼氣示范村237個;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62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我縣豐富的林地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環境為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提供了必備的基礎條件,全縣楊梅、柑桔、竹子、核桃等林果種植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群眾基礎,群眾從中獲得了較好的收益,已成為種植戶主要的經濟來源。在近350萬畝林地中,除已劃為生態公益林保護和條件不適林地,可規劃用于發展林產業面積超過90萬畝,資源優勢十分明顯,林地開發潛力巨大。
林業產業規模布局及效益:1997年,我縣制定出臺《××縣山區綜合開發規劃綱要》和《關于加快××縣山區綜合開發的`若干政策意見》,實施了六大林業產業項目建設,使山區林業產業得到了較好培植。全縣已初步形成了以龍朋、新城為主的竹產業,以異龍為主的膏桐產業,以異龍、寶秀、壩心為主的楊梅產業,以牛街、龍朋為主的核桃產業,以采伐林場、牛達林場、龍朋林場為主的云南松用材林產業,以采伐林場為主的優質梨產業。規模接近和超過5萬畝的有竹子、楊梅、膏桐、柑桔等;接近和超過10萬畝的有核桃、桉樹等;超過100萬畝的有云南松。2016年,全縣林業總產值實現億元。
二、我縣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制約因素分析
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舊體制、舊觀念的束縛和影響,普遍造成對林業工作的定位不科學、不準確,要么簡單地把林業建設等同于木材生產,要么片面地強調林業的生態屬性,忽視了林業的經濟功能,影響和阻礙了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制約了林業生產力的充分發揮,致使我縣林業“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的問題十分突出,規模小效益低的狀況長期得不到根本改變,主要表現在:
產值規模小:我縣林地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的70%以上,全縣2016年林業總產值為億元,畝均林地產值僅為/ 13 60元,按法定統計口徑計算,林業總產值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所占比例與林地面積在國土面積中的比重不相稱,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貢獻率低下,畝均產值僅為農業產業的5%左右。
支柱產業單一:我縣雖然確定楊梅、核桃、竹子等作為林業產業發展的重點,但目前還未形成有效規模,結構還顯單一,產業效益作用不明顯,尚不能成為支撐林業科學發展的支柱產業。經濟林果結構不合理,首先是品種結構不合理。林果中以核桃、楊梅、柑桔等大路品種較多,錯季果品、時令果品等面積和產量相對較小。第二,品質結構不合理。在果品生產上表現為“三多三少”,即低檔果品多,高檔精品果品少;一般大路品種多,名特新優品種少;季節性果品多,適宜加工、耐貯藏果品少。
產業化程度低:全縣無林業龍頭企業,現有林業企業規模小、效益低,經營粗放,林產品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能力弱。我縣目前三個國有林場經營困難,林場主要的生產經營業務仍然是采伐和出售原木,屬資源消耗型企業,抵御市場風險、持續發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生產經營僅能夠維持目前的溫飽水平。缺少生產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聯結帶動農戶能力強、具有一定規模的林業龍頭企業。
制約因素分析:
一是林業體制機制不夠完善。雖然我縣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關的配套改革進展較慢,尤其是在森林采伐管理、投融資平臺、林業保險、低效林改造以及林木林地規范流轉等方面還存在許多障礙,影響了林改成效的充分發揮。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現行的森林采伐管理與落實林農處置權的要求和森林經營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采伐申請程序過嚴,指標分配及使用規定不靈活、不合理、不及時,不利于林業產業發展,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林業生產經營。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后,林農擁有了林權證,林木林地相當于自己的私有財產,但現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林地開發經營制度設立的許可條件限制太多,審批程序嚴格且復雜,沿襲了計劃經濟時代的顯著特征,不利于林農自我管理和自主經營。而市場經濟時代形勢的發展變化可謂瞬息萬變,經營機遇稍縱即逝,再加上一定的審批程序和權限指標限制,林農不一定可以從自己的林木林地上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林業經營受限太多,機制不活。
二是科技支撐能力不夠強。主要表現在林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林業生產需求脫節,試驗示范基地及林產品新技術顯示度不夠,示范作用不大。尤其在我縣林產業推進過程中,林業適用技術的推廣和普及程度低,林業科技的導向、扶持和支撐能力不強,作用發揮不明顯。我縣在90年代中后期/ 13大力發展經濟果木林,林業部門主抓核桃生產,當時推廣的核桃品種應該說還是適應我縣的氣候土壤條件,但保存下來的很少僅為4萬畝左右,占當時已發展總面積20%。究其原因,管理上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管理,就是要加大科技支撐、科技服務和科技普及的力度,讓老百姓真正掌握運用科學種植及后續管理的適用技術,核桃產業才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但當時林業部門的科技支撐、服務措施沒能及時跟上,尤其是林業科技普及覆蓋面不廣,群眾科技意識不強,普遍只種不管、不會管、不想管,導致了全縣核桃保存率低。三是林業投入嚴重不足。近年來,中央和省、州進一步加大對林業的扶持,但還存在項目資金配套少,投入遠遠不能適應加快林業發展需求的問題。另一方面,在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上習慣于平均分配,投資效益不明顯,回報率不高。加之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稅收優惠、林木林地抵押貸款等投融資體制尚未建立,社會和林農投資的積極性嚴重受阻。如2016年我省確定發展核桃產業,掀起新一輪山區綜合開發熱潮,但每畝核桃的項目經費僅安排30元。我縣是省級確定的核桃基地縣之一,但我縣縣級財力薄弱,無力從縣財政資金中專項安排核桃產業發展扶持經費,我縣發展核桃就靠省級配套的30元來運作,產業發展經費壓力過大,困難不小。據測算,2016年核桃育苗成本每株為4元左右,每畝僅苗木就需投入40元,加之肥料、農膜、打塘等投入,每畝核桃造林成本就需100—150元。我縣今年在牛街鎮扯直村委會建立的萬畝核桃種植示范基地共投入200余萬元,每畝投入超過150元,造林質量得到必要的經費保障,各項造林指標完成較好,該基地已被列為州級核桃生產示范樣板林基地。
三、加快推進我縣林業產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我縣林業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不僅表現在我縣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可為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提供基礎性保障,同時,我縣林業產業發展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成功典型范例。××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山、能夠為廣大群眾致富提供可靠途徑的希望也在山,發展林業產業大有可為、大有希望。在推進我縣林業產業科學發展工作中,著重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確目標任務,科學謀劃我縣林業產業發展宏偉藍圖。根據我縣自然氣候條件、新一輪山區綜合開發國家及省州重點扶持項目、國際國內林產業發展趨勢以及我縣干部群眾認知程度,建議全縣重點抓好核桃、油茶、膏桐、竹子、速生豐產用材林及林下資源開發六大林業產業,力爭到2016年發展特色林90萬畝,人均擁有3畝特色林,林農從林業產業發展中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大力推進以核桃、油茶、膏桐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設,重點實施好牛街、異龍、龍朋等6個核桃種植基地建設,從2016年起,年均發/ 13展核桃6萬畝以上,使全縣核桃種植總量達35萬畝(其中美國山核桃15萬畝);在海拔1200米以下干熱河谷地區,抓好膏桐種植,使膏桐面積達8萬畝;結合石漠化治理和低產林改造,從2016年起,每年發展油茶1萬畝,使其面積達10萬畝;積極推進林(竹)紙一體化,規模化發展桉樹、杉木、竹子等速生豐產林、珍貴用材林和筍材兩用林生產,使其規模達到40萬畝(其中竹子10萬畝),著力打造全縣重要的林(竹)紙一體化產業基地。堅持“長中短結合,以中短養長”,大力推廣林菌、林藥、林禽、林果、林花等林下經濟,充分開發林下資源。
二是牢固樹立搶抓機遇意識,為推進我縣林業產業發展爭取廣闊空間。要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作出的加快山區綜合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牢固樹立搶抓發展機遇的意識,為我縣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發展爭取更多的政策保障和項目支持,以解決好目前我縣財力薄弱、無力對林業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經費的突出問題。當前,要緊緊抓住我縣已被列為全省核桃基地縣的機遇,爭取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大力發展核桃種植,使全縣核桃種植總量達到35萬畝。要緊緊抓住我縣已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林農主體意識明確、有強烈開發林產業愿望的有利時機,正確引導廣大群眾的發展意識和林產業開發方向,為林農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支持服務,遵循符合××實際的原則,穩步推進全縣林產業發展。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7
為更加科學準確地反映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情況,充分發揮統計工作對林產業發展的指導、促進作用,按照省林業廳《關于開展林業產業統計調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計財〔20xx〕46號)文件要求,我局對以來的林業產業統計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林業產業建設及發展情況
。ㄒ唬┝謽I經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漸趨合理。至全縣完成林業總產值分別為1.45、2.96、2.59、3.07億元,結構比分別為99:0:1,47:0:53,63:10:27,52:16:32?傮w來看,二、三產業比重逐年上升,產業結構變化較大。但結構仍然不盡合理,一產業比重大,二、三產業比重小。今后林業發展應當在抓實一產業基礎上,重點發展二、三產業,提高其產業比重。
。ǘ┊a業發展勢頭迅猛,龍頭帶動力逐漸增強。多年來,我縣高度重視林業產業建設,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要求,積極建設100萬畝生態公益林、100萬畝速生商品林、30萬畝優質核桃、30萬畝油茶、1000萬株綠化苗木“五大基地”,著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態旅游、苗木花卉“四大產業”。 至累計造林58萬畝,全縣建成公益林95.4萬畝,商品林基地146.5萬畝,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積114.8萬畝。經濟林10.5萬畝,薪炭林面積20.8萬畝,竹林面積0.4畝。
同時,通過龍頭帶動,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快速,形成了以華海木業為龍頭的加工業基本形成(僅華海木業年銷售收入就達5000余萬元),以雙禾生態產業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園為代表的綠化苗木培育業逐步壯大,經營面積3375畝,年產綠化苗木和生產性苗木2500余萬株。以為例,全縣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產業企業總數37個,從業人數6240人,總資產8230萬元,年實現總產值7809.9萬元,年銷售收入7385.2萬元;特色經濟林產業企業總數2個,從業人數216人,總資產170萬元,培育核桃2萬畝;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企業總數8個,從業人數137人,總資產460萬元,總產值560萬元,銷售收入485萬元。以菌子山自然保護區為主開發的森林生態旅游業,年旅游人次達到35萬人次 , 產值達到9859萬元。
(三)林業投入增加,發展后勁提高。林業投入主要由四個方面組成,即各級政府投入、企業自有資金投入、貸款投入和林農投勞折資。經統計,各級政府累計投入2178萬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投入),至分別為165、365、624、1024萬元;企業自有資金投入1.6億元,主要是引進龍頭企業,對原料林基地和林產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貸款投入375萬元,主要由林業企業、造林大戶及林農通過金融借款,對林業基地建設方面的投入。從投入看,各級政府對林業產業建設高度重視,經費投入逐年增加,林業產業建設得到快速健康發展。
二、機構設置及統計制度執行情況
(一)健全和完善統計機構。林業是一項基礎產業,公益事業,事關農民增收致富、事關農村經濟發展,詳實準確掌握林業產業發展情況、生態建設,科學分析經濟效益,是謀劃林業發展的基石,因此統計工作重要性日益顯得突出。為搞好林業統計工作,縣林業局在財務室、營林股各設置了兼職統計人員,負責嚴格按照統計制度對全縣的林業建設進行全面、準確統計。
(二)加強統計制度執行力。林業局始終把加強林業統計能力建設,規范林業統計制度,提高林業統計工作水平納入林業工作的重要日程。認真貫徹《云南省林業產業統計報表制度》等林業統計的有關規定,積極搞好與縣統計部門和有關業務單位的溝通和銜接,在提高林業統計數據的統一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時,注意抓好對統計數據的綜合分析,用好用活統計資料,為林業發展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充分發揮林業統計工作在促進林農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問題及工作建議
(一)工作量大、面廣,難度增加。當前,隨著國家高度重視林產業發展,經濟主體日趨多元化,投資方式的多樣化,經濟結構的復雜化,城鄉間收入的差異化,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統計調查對象不僅數量成倍增加,而且變動頻繁,統計工作量逐年增加,難度加大。
建議:加強統計管理,改革統計方法,科學合理制定統計報表制度,達到既便捷,又實用,更科學。
(二)機構不健全,統計人員缺乏。近年來,林業工作繁雜,任務艱巨,而我局從事林業統計工作僅有兼職的2位同志,由于統計人員的頻繁調整,水平不一,人員較少,加之培訓教育跟不上,統計口徑的理解差異大,不能適應統計工作需要。
建議:規范設置專門林業統計機構,劃定編制數額,專業化發展統計事業。
。ㄈ┡嘤柦逃酱訌姟D壳,全縣林業統計工作人員對統計法律法規及林業統計制度的執行情況不是很熟,對報表理解常有偏差,導致報表填報經常出現錯誤,無法做到及時、詳實、全面。
建議:加強統計法律法規等相關制度的培訓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培訓班,提高統計人員水平。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8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承擔著維護生態平衡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在建設生態XX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中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山區,林業更是應該優先發展,使山區農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XX鎮通過多方面聯系與努力,現與XX市華輝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市華邦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達成投資意向,計劃以XX鎮為主要種植基地,投資種植高脂濕加松樹20萬畝,種植高脂加松樹將會成為XX鎮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當地農民群眾增收的新亮點。
一、高脂濕加松樹的基本情況。
高脂濕加松樹種苗是國家林業總局資助的,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加勒比海松樹和本地的濕地松樹,經種子場雜交選種培育出來,試驗得出的.優良松樹。實驗測定表明:濕加松樹生長期為7—8年時間,平均樹干高度為12—14米,胸徑為16—18厘米,優樹高達15米,最大胸徑達26厘米。濕加松樹樹種不但表現出較大的生長量,而且年產松脂量比普通的松樹多50%,胸徑16厘米的松樹,每棵年產松脂超過5公斤。該樹種比普通的濕地松也顯示出更高的抗寒能力,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經濟效益。
二、種植高脂濕加松樹的經濟效益分析。
據XX市華輝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市華邦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試點種植證明:高脂濕加松樹是雜交培育的優良種苗,比其它同類的松樹具有較高經濟價值。一是采脂收入,濕加松樹生長7—8年就可采脂,每棵樹年產松脂超過5公斤;二是砍伐木材出售收入,XX市華輝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市華邦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利用6—8年時間完成種植20萬畝高脂濕加松樹,到時種植的松樹每年可采松脂約4.5萬噸,該公司將投資建設松香加工廠,可生產松香約3萬噸,每年可給當地政府增加稅收,又可以帶來大量就業機會,還可促進當地林化產業的發展。
三、XX鎮發展高脂濕加松樹的有利條件。
XX鎮位于連州市西北部,是XX市的主要林區之一。省道S114線貫穿XX鎮全境,全鎮轄區面積為168.7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委會,現有人口3萬多人。山地總面積24.85萬畝。其中林地面積19.33萬畝,非林地面積5.52萬畝,林地資源十分豐富。XX市華輝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市華邦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曾于20xx年6月到了XX鎮進行考察,他們考察后認為:XX鎮的山地和土壤是十分適合種植高脂濕加松樹。因此,XX市華輝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市華邦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決定用6—8年時間,采用租賃村、組的集體土地和引導當地村民在自留山地更新種植等方式,計劃在XX市的XX鎮等鎮鄉發展種植高脂濕加松樹20萬畝。合作期為35年。
四、XX鎮發展高脂濕加松樹的工作思路。
為使XX鎮引進外資發展林業生產工作能夠順利開展,XX鎮已成立了開發高脂濕加松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協調做好開發高脂濕加松工作的各項工作;并加大宣傳發動工作,營造一個有利于種植高脂濕加松的良好氛圍。同時我們還需要市林業等部門對該項目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幫助,給予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特別要落實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的相關政策,保護經營者和發包者的合法權益,幫助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確保高脂濕加松樹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為XX鎮的經濟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9
近年來,我縣以“國土增綠,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林業重點工程實施與興林富民相結合,成果鞏固與產業培育同步,林業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一、發展現狀
1、第一產業發展迅速。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為100.65萬畝,其中有林地68.43萬畝、疏林地3.6萬畝、灌木林地1萬畝、未成林造林地10.02萬畝、宜林地17.6萬畝。按森林類別分商品林43.43萬畝,公益林57.22萬畝。全縣活立木總蓄積為10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8.49%。干雜果產業基地建設順利,現有干雜果總面積17.5萬畝,其中柿子13萬畝,核桃2.6萬畝,紅棗1.9萬畝;干雜果總產量7萬噸,產值7000萬元。
2、第二產業基礎薄弱。在干雜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產柿餅500噸的加工企業1戶、小型加工廠3戶,建成柿子醋生產線一條,加上農戶采用簡易手工自發加工部分,據統計,全縣每年共加工鮮柿13000噸,市場銷售鮮柿45000噸,還滯銷12000噸;隨著柿樹產量逐年增加,柿子滯銷現象將越來越明顯。木材加工業底子單薄,全縣木材加工業僅有49戶,主要有帶鋸解板15戶,壽木加工25戶,原木經營4戶,農具配料加工5戶;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精加工產品主要是梨棗木工藝制品,如搟面杖、搗蒜窩、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葉筒、調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蘆、木猴等旅游工藝品,但設備簡陋,技術和工藝落后,各類產品檔次低,不具備規模生產,年經濟效益不足500萬元。原木材年銷售200余萬元。全縣第二產業年產值700余萬元。
3、第三產業發展起步良好。近年來我縣以“發展大旅游、建設大產業、開發大市場”為理念,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激活市場、強化兩翼”的發展思路,以歷史文化、休閑養生、自然觀光、鄉村旅游為重點,積極推動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使森林旅游產業開發煥發出勃勃生機。五年來,我縣相繼投資5.53億元,實施了大佛寺景區改擴建和周邊環境治理、紫薇山公園、涇河防洪景觀帶、公劉教稼苑景區、涇河龜蛇山大峽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態休閑景區、拜家河觀光農業長廊等十項旅游景區建設,旅游景區已成為我縣林業發展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目前我縣林業產業發展步伐雖然較快,但經濟效益依然偏低,僅為8000余萬元,人均272.1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1%。
二、存在問題
1、森林改善環境能力低下。目前我縣森林林木多為近十年來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保存的中幼林,雖然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變,地表徑流量逐年減少,但森林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能力還不能充分發揮,水土流失治理進度仍然緩慢,人居飲水嚴重不足。
2、干雜果產業存在“大資源,小產業”。貯藏、加工和深層次開發業發展滯后,干雜果中名優品種匱乏,市場競爭力不強。尤其是干雜果品種結構不合理,優質主栽品種不足。如柿子面積達13萬畝、核桃2.1萬畝、紅棗1.9萬畝,分別占干雜果總面積的76.4%、12.3%、11.1%,但引進和繁育新優品種面積太少,占總面積不足15%,致使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未能將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制約了林業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3、林業資源開發層次較低。森林旅游業開發水平較低,正處在起步階段,綜合服務設施還不健全,難以吸納外地游客來彬觀光旅游。木制旅游產品加工業發展緩慢,現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業,沒有先進、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設備落后,技術力量薄弱,產品粗糙單一,難以滿足廣大旅游者的需求。
三、幾點建議
1、狠抓森林撫育工作。對于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積極開展撫育工作,應通過對森林合理撫育,優化森林結構,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抗逆能力,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進一步提高森林生產效能和生態服務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2、狠抓依法治林工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領導干部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的責任制度,明確森林資源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和主要負責人,并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樹立執法權威,提升執法效果。全面監督重點區域的森林資源管理,加強對林業重點工程實施的.核查,準確把握森林資源信息動態變化和工程進展情況,建立和完善預警機制,有效遏制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
3、發展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重點打造、集群發展、點面結合、形成優勢的原則,真正把引導、扶持產業發展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一是成立專門的柿子產業機構,采取招聘考試、競爭上崗的辦法吸收一批有專業知識、有工作能力的大學生或抽調現有技術人員,組成彬縣柿子辦。選派專業人員出外學習有關柿子深加工的先進經驗,為柿子產業發展奠定基礎。二是針對我縣柿子園的經營現狀,積極實行流轉經營。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戶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將地處山溝里的原屬一家一戶所有的柿子樹及集體所有的柿子園承包給善于經營、有能力作務者,走集約化的路子,實現規模經營,降低生產成本。三是建立專業合作組織。在群眾生產方便、熱情較高的村,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果民,進行戶間聯合,組建專門經濟合作組織,把分散的農戶聯合起來,組成農業經濟合作組織,進行規模生產,進一步培育優勢產品,尋找和開發市場,以經濟組織形式應對復雜、多變、激烈競爭的市場。
4、增加林業生態建設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爭取國家、省、市在財政預算內基本建設專項資金,并逐步提高對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資金的投入,力爭在經常性財政預算中,加大對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林業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旅游等事業的投入。在資金使用上,應增加后續管護資金,保證公益林生態效益的持續發揮。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10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筆者在下鄉下村進行林權改革、林業產業建設走訪調研中,發現蒙泉地區、白云以下鄉鎮的廣大干群對油茶產業建設發生了濃厚興趣。本文就全縣的油茶產業建設談一些見解。
一、縣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的機遇和現狀
1、縣發展油茶產業的機遇已經來臨
20xx年了《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和意見》,20xx年,國家又在長沙召開了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明確提出要把發展油茶作為維護國家糧油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一個重要產業來抓,擬投入600億元在長以南14個省建立6000萬畝油茶產業基地,湖南省被列為油茶中心產區?h也被列為重點縣。茶油市場需求大。一方面,市場茶油嚴重短缺;另一方面,國內潛在市場更加可觀。目前,不少國家已基本實現食用油木本化,發達國家人均占有量達到20公斤,而我國人均占有量僅公斤,潛在市場巨大。油茶開發潛力大。縣適宜種植油茶的`面積達15000公頃,特別是南部丘陵區,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可望發展10萬畝。
2、縣油茶產業的現狀不容樂觀
油茶面積太小,目前僅存3萬畝。品種老化,全縣油茶以寒露籽為主,幾十年甚至百年未改造更新,經濟效益低下。管理粗放,縣油茶只是經過了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一次全面墾復,以后30多年,栽培管理一直未能精耕細作,在自生自滅的環境中生存。采摘無序,根本沒有遵循采摘原則。加工缺失,縣目前沒有油茶精深加工企業,形成不了商品環境。
縣目前發展油茶產業還受人們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的影響,況且,油茶前期投入大,市場前景不明,潛在風險較大,效益比較低下。縣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是油桐、油茶大縣,70年始轉入柑橘、茶葉大縣建設,縣域經濟內種植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鼓勵、支持的優惠政策發生轉折,油茶產業受到了沖擊。
二、發展油茶產業應采取的對策
1、營造一個重視油茶產業、發展油茶產業的好環境。
一是要加強領導。建議縣也要像省一樣,成立油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明確一位副縣長抓這項工作。二是加大宣傳力度,造成一種強大的聲勢。三是要實行考評獎罰制度。在初始階段,鄉村干部,縣直有關部門要有任務,有指標,并與一定的業績考核掛鉤。
2、打造一個油茶產業發展的好機制。
首先,要全力推進林權制度改革進程。其次,采取公司+基地+農民的模式發展油茶產業。再次,有關部門要配合支持,形成合力。
3、制定一個油茶產業發展的規劃。
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縣林業局已會同發改局制定了全縣五年油茶發展規劃?傮w目標是:5年新發展10萬畝,連同已存的5萬畝,全縣總體控制15萬畝,重點區域是南部丘陵地區。20xx年重點在夾山鎮漢陽村、孫家嘴村、雨林村新造8000畝,在西周等村低改20xx畝。同時,在夾山的西周村水庫租地150畝,建設高標準的油茶種苗基地,當年出苗30萬株,滿足全縣油茶發展之需。
4、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程。
一是要重點建設種苗基地。油茶產業是百年工程,種苗質量至關重要,林業部門一定要堅持種苗管理條例、種苗審核、種苗鑒定等一系列規定,為農民把好關,服好務。二是落實低改技術,當前低改主要是做好品種改良,土壤熟化,清除雜質,施好底肥,防治病蟲害。三是制定油茶有機良品的生產標準,搞好培訓。
5、建立一座現代化的油茶精深加工企業。
油茶加工企業特別是油茶龍頭加工企業是油茶建設的重要力量。因此,一定要大力引進或自建高標準的油茶加工企業,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優惠,只要我們咬住油茶產業不放松,油茶一定會走出困境,象征第二大農業支柱的油茶必將起死回生。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11
林業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基礎產業,肩負著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林業在涵養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加快林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對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市林業發展現狀
全市林業用地面積691萬畝,活立木總蓄積62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8,已建成5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3個縣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70萬畝,保護區野生動物370余種,野生植物1100余種!笆濉逼陂g,造林綠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森林資源管理有了長足進步,林業產業體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預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林權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實現了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同步增長。
二、目前在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生態脆弱問題仍然存在。森林資源結構不盡合理,部分地區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控制。在東部山區,柞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現有的190萬畝柞蠶場中有70萬畝已經嚴重沙化,柞蠶場的生態改造及發展柞蠶的替代產業任務十分艱巨。此外,絨山羊產業發展較快,但隨之而來的過度放牧問題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壞的現象比較嚴重。在臺安西部,林農爭地矛盾比較突出,有7個鄉鎮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問題,總面積近10萬畝,占臺安耕地面積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問題亟待解決。
。ǘ┝謽I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時跟進。隨著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開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充分調動了農民經營林業的積極性。林權制度改革后,現有的管理體制不適應林地、林木合理經營和流轉的需要,缺少森林資源評估、林權登記管理、林業科技法律信息咨詢等機構,不利于對林業資源的規范化、法制化管理。
。ㄈ┝謽I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資源基礎薄弱,林業產業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導產業的.優勢不明顯,名牌產品少,市場競爭力不強。林業產業現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經營為主,缺少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產力水平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低,對農民增收貢獻不大。
(四)礦山復墾速度緩慢。礦山開采對林地破壞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塵揚沙,嚴重影響周邊生態環境。采礦后的林地恢復十分困難,需要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部分業主只管采礦、賺錢,不愿復墾、綠化植樹。據統計全市尚有礦山開采破損的11.8萬畝林地亟須恢復治理。
。ㄎ澹┐逋途G化工程尚待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尚未得到徹底改善,鄉鎮特別是村屯周圍的林網缺少統一的發展規劃,城建、農業、水利、林業整體協調不夠;綠化品種單一,適于綠化、美化的品種較少,遠不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三、建議與對策
建議各級政府把林業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科學謀劃,努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維護農民利益,為農民謀福祉,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邁上新臺階。
。ㄒ唬┘涌炝謽I資金投入,推進生態建設步伐。農村稅費改革后,部分地區集體經濟薄弱,對林業發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業投入大、見效慢、回收期長、比較效益低,農民對林業發展的認識不足,不愿意在林業發展上增加投入。特別是林業有較強的公益性質,需要建立以各級政府投入為主,以社會力量、農民投入為輔的融資機制!笆晃濉逼陂g,全市實施林業六大工程,需要資金近10億元,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林業的投入,確保生態建設健康快速發展。
(二)全面推開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貫徹市政府《關于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將這項改革推向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逐步建立起“產權清晰、主體落實、責任明確、保障嚴格、流轉規范、監督到位”的林業產權制度,真正使廣大林農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責、務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實現森林增量、農民增收。在推進改革的同時,積極探索山林權屬承包到戶后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模式,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
。ㄈ├^續實施和完善林業重點工程,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把林業重點工程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推進。一是綠色走廊建設工程。以千山區為重點在城市周邊建設綠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兩翼綠化及環境治理水平。二是百萬畝優質林基地建設工程。以國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進封育造林工程和省東部果材林富民工程為載體,在岫巖和海城東部山區建設100萬畝優質林基地。三是防風固沙林網建設工程。以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為載體,在臺安西部加強防沙林網建設,加速生態恢復。
。ㄋ模┐罅Πl展林業產業,充分發揮林業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直接帶動作用。要大力培育林業新興產業,拓展產業發展領域,重點扶持發展有農村特色、有市場潛力的林業產業。立足于我市資源條件優勢,著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藥材、養鹿、養狐、養林蛙”八大產業基地建設。特別是緊緊抓住舉辦“第六屆森林旅游博覽會”的有利時機,開發林業旅游資源,力爭把我市建成省內知名的林業旅游名市,夯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基礎。此外,要大力推廣絨山羊圈養技術,控制野外放牧,保護生態環境。
。ㄎ澹﹩余l村綠化網絡體系建設,創造農村優美大環境。改變過去綠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區、輕鄉村”做法,將鄉村綠化美化作為今后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新農村建設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環境。要重點實施好“千村綠化百村示范”工程,對全市近千個村普遍綠化的基礎上,重點做好300個高標準示范村建設。村屯綠化要納入到村莊規劃中,發展經濟樹種、美化樹種,實現農家庭院綠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標。
。┙⑴c式集體林資源管理體制,促進農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現行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要采取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的方式,讓農民參與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使他們在作業設計、樹種選擇、種苗選擇、撫育采伐方式、采伐數量和時間的確定等各個環節擁有充分的發言權,真正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加林業建設、綠化家園、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12
一、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新內涵
1、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搞好林業工作。近年來,我縣林業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了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業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是還應該看到,與現代林業發展的要求相比,與群眾的愿望相比,我們的林業工作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如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生態建設與森林經營等有待于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山林糾紛調處和林區維穩工作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提高。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總結以往成功的實踐,更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進行深入思考,進一步明確工作方向、目標任務。新時期林業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標定位,要用科學發展觀確立新時期林業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學發展觀推進新時期林業工作的新實踐。
2、現代林業發展要為促進我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保證。樹立和落實正確的林業發展觀,涉及到以林業建設為重點的生態發展戰略工程實施的各個方面,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林業部門責任重大。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林業工作,貫徹落實《決定》精神,必須堅持從林業實際出發,把生態效益放在林業工作的第一位,建立體現經濟與生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長效機制,推進林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對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林業發展中的問題不容忽視 經過全縣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我縣林業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然而,當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整體水平較低。目前,我縣林業生產依舊延續著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貢獻率低,林分質量較差;局部地方森林資源逐年減少,雪域上移,雨量減少。同時我縣生態建設也面臨著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積逐年擴大問題。
2、林業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近年來,雖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基礎設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總體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數量和質量上還遠不能滿足現代林業建設的需要,由于林區管護基礎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滯后,從而影響了全縣林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林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還不健全。林木撫育、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資源保護等森林資源管理機制還不健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遠。缺乏長期有效的投入機制,缺乏內在發展動力,林業生產和林業事業的發展速度緩慢。
4、生態文明觀念有待進一步樹立。在生態建設中,要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在我縣生態文明建設中,林業建設也應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縣人民對林業的作用、功效了解還不夠多,生態文明觀念樹立得還不夠牢固。
三、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現代林業工作
1、實抓好造林綠化工作,加快我縣綠化進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質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態工程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地實施退耕還林、天保、生態公益林、“三北”等林業重點工程,確保實現我縣森林覆蓋率每年穩定遞增的目標。不斷提高良種壯苗使用率。加強造林施工的質量監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質量管理機制。尊重自然規律和科學規律,合理選擇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第二在擴大社會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類社會主體和資金參與林業建設,以政策為引導,以法律作保障,鼓勵和扶持社團、企業、個人等開展多種形式的造林,不斷擴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數量和規模。充分運用宣傳發動、表彰帶動、檢查促動等手段,采取植紀念樹、造生態模范林等形式,推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發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產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條件下的森林經營模式,解決營造林工作中的“過密、過疏、過純”問題。
2、繼續抓好重點工程,積極推動生態建設。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13
林業和草原局以林草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引導培育林下種植、養殖、山野菜采集加工、生態旅游、林果藥間作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林業產業向立體復合型多元化發展,實現了保護生態和富裕林農的相互促進,F將我旗林業產業發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林業產業發展情況
(一)多模式發展,多品類共存。一是大力發展林下種植。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發展種植業,因地制宜開發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藥、家禽養殖等模式。全旗沙果樹12.18萬畝、414.42萬株,其中,百畝以上沙果樹種植示范地塊40塊、面積1.1萬畝,種植沙果樹37萬余株;我旗林區山野菜資源豐富,有柳蒿芽、蕨菜、黃花菜、木耳、蘑菇、猴頭、榛子等,種類多、產量大,常年產量蕨菜約為1000噸、木耳50噸、蘑菇80噸、柳蒿芽1000噸。二是大力發展特種養殖。依托天然林地資源,鼓勵林區職工發展野豬、野雞、鹿等特種養殖。三是大力發展林區生態旅游產業。全力推進牧人寨生態休閑景區建設。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成游客綜合服務中心、停車場、漂流碼頭、高空滑索、森林溫泉、水上樂園、蒙古部落、生態采摘等休閑娛樂項目。啟動圖博勒峰風景區項目。項目前期規劃已經完成,正在進行招商。項目投入運營后,可與仙人洞旅游度假山莊聯合推出“俯瞰興安嶺、探秘仙人洞”精品旅游線路。
(二)全力推進,特色產業。柞蠶產業是十大富民產業之一,F有宜蠶柞林面積60萬畝,已開發利用近47萬畝。蠶種場2個、繁種點1個,種繭貯藏窖2處,蠶種場制種室及保種庫6358.8平方米,制種蠶場2萬畝,每年可提供優質蠶種(豐達1號、珍珠1號)15公斤,完全可以滿足我旗蠶種需求。目前,全旗養蠶專業示范村12個,蠶業生產專業合作社34個。柞蠶放養4016把,商品繭產量750萬公斤,產值2.05億元。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調查統計,我旗現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柞蠶生產基地、柞蠶良種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蠶繭集散地,柞蠶單產和蠶農收入居全國之首。
。ㄈ﹦撔聶C制,企業參與。為更好地推動林下經濟的發展,提升林下經濟技術水平,我旗大力倡導并鼓勵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企業參與林產品開發,依托其企業優勢,打造本地特色品牌。20xx年4月,呼倫貝爾蒙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我旗,該企業設計年加工黑木耳3600噸、年產黑木耳多糖飲料30萬噸、小包裝干品木耳500噸、小包裝濕品木耳100噸、木耳粉及功能食品2500噸。20xx年8月,內蒙古鴻一格商貿有限公司與呼倫貝爾阿榮小鎮電子商務實行戰略合作,將通過阿榮小鎮電商平臺下單采購汲耳飲料,該公司將圍繞木耳、榛子等優質農畜林產品開展線上下單采購,將極大地促進我旗林產業的發展。
(四)強化服務,合力推動。一是實行下沉式技術指導。依托旗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局、“土專家”等林業專業技術人員50人,組建技術服務隊,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產前、產中、產后全程跟蹤服務。按照“群眾自愿,民主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先后組建沙果種植、中草藥種植、柞蠶養殖等專業合作社50多個,形成合力,從而推進林農組團致富。二是創新式金融支持,積極協調相關部門,以林權抵押,旗農經站擔保,林業部門登記、評估定價的貸款方式,助推林業經濟發展。同時探索擴大森林保險覆蓋范圍,進行了榛子林和經濟林產量保險試點,進一步為林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
(一)思想認識不足。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和林下經濟發展宣傳引導不夠,分類指導有待加強;林農對保護森林資源、提高林產業效益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發展林下經濟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導致主動發展意識不強。
。ǘ┊a業化經營程度低。我旗林產業基礎薄弱、且發展不均衡,林產業多以原料銷售為主,缺乏精深加工利用的企業,缺乏具有規模和影響力的專業市場,產業鏈條不長、附加值不高,導致產業化經營程度較低。
。ㄈ┊a業支持政策不夠。國家對林業產業發展的政策大多是引導性、方向性的,缺乏具體的.支撐和鼓勵措施。加之我旗財力所限,目前對參與林業產業發展的支持不夠,影響林農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通過技術講座、科普宣傳的方式,對發展林下經濟進行全面深入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組織群眾參觀學習,通過算對比賬、算效益賬,向廣大群眾展示林下經濟的綜合效益和優勢,激發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
。ǘ┛茖W布局,提高效益。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講求實效”的原則,將發展林下經濟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業科技推廣相結合,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多角度、深層次地發掘林下經濟的發展潛力。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合理布局,確定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努力探索和推廣切合實際、適宜地區發展的林間種植、養殖模式,實施分類指導,提高林下經濟的綜合效益。
。ㄈ┘哟蠓龀,示范帶動。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上級投資項目扶持和協調林權抵押貸款,拓寬發展林下經濟的融資渠道,帶動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和規模效益,向“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向發展,拉長產業鏈條,實施品牌戰略,實現林產品加工和服務業發展一體化。
。ㄋ模┘訌娕嘤,引進技術。聘請專家就當前林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技術問題、關鍵技術進行現場授課,積極大膽引進推廣適宜我旗的林間種植新品種、新技術。成立專業技術服務隊,深入實地開展技術服務,進行現場指導、答疑解難。通過各項培訓指導,更好的為農民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五)市場營銷,做好服務。積極培育市場營銷組織,認真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市場行情,并為群眾提供詳細的市場行情、產品的方向、市場的導向等,構建專業化的營銷網絡。同時發展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組織或協會,提高林下經濟產業化程度,使我旗林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調研報告11-19
鄉鎮農業調研報告06-04
鄉鎮建設調研報告04-18
關于林業執法調研報告范文05-29
鄉鎮林業工作自查報告03-24
鄉鎮物流中心調研報告03-26
鄉鎮黨校建設調研報告02-24
推進林業生態建設調研報告06-13
鄉鎮小學調研工作報告11-16
鄉鎮綜合文化站調研報告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