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鎮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鎮調研報告 篇1
一、基本情況
隴東鎮文化站規模約300㎡,分別設有:書報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文體活動室、娛樂室辦公室、管理用房等。目前有電腦5臺、投影儀1臺、音響1套、電視2臺、藏書2500余冊,配有2名兼職人員。近年來,通過災后重建等項目,大力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切實改善了我鎮綜合文化站的硬件設施建設,增強了鄉鎮綜合文化站的運行活力,提高了鄉鎮綜合文化站的服務水平。
二、具體措施
(一)我鎮綜合文化站于20xx年初正式向公眾全部免費開放。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所有免費開放項目實現規章制度健全,服務內容明確,保障機制完善。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包括:書報刊閱覽室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廳、娛樂活動室等;普及性的文化藝術輔導培訓、時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培訓基層隊伍和業余文藝骨干等基本文化服務項目健全并免費提供。建立免費服務公示、預告制度。所有免費開放場所都要建立免費開放公示制度,在顯著位置公示免費開放的管理辦法、政策措施、服務項目、開放時間、觀眾須知等制度。開放時間為每周不低于40小時。
(二)工作要求:一是加強領導,強化宣傳。為進一步推動免費開放工作的深入開展,建立免費開放工作機制。通過發放宣傳單、張貼宣傳海報、召開會議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擴大免費開放的公眾知曉率,吸引廣大群眾走進文化場所,為免費開放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明確責任,狠抓落實。我鎮安排一名副鎮長分管文化工作,由綜合文化站站長具體負責文化站日常工作,切實做到周密計劃,科學安排,合理分工,責任到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緊扣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做到三個結合:把免費開放工作與當前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文化站工作緊密結合進來,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緊密結合起來,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克服困難,積極創造條件,確保免費開放工作任務按期圓滿完成。三是加強管理,制定措施。我鎮制定完善了《隴東鎮綜合文化站管理制度》,圍繞基本文化服務功能,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形式、手段,開展流動服務,向基層延伸公共文化服務,拓展服務領域。在實現均等普惠的基礎上,逐步增設個性化服務,重點加強對未成年人、老年人、退休職工等特殊人群的對象化服務。切實做好免費開放的前期準備工作,充分考慮免費開放后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制定切實可行、嚴謹細致的免費開放工作方案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應急處置機制,確保免費開放后的公眾安全、資源安全、設施設備及安保消防安全。四是加強監管,提高服務水平。我鎮在上級文化部門的指導、督促下做好免費開放工作,并對綜合文化站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考評,對免費開放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溝通、協調并切實幫助解決。
三、存在問題及分析
從調研反映的情況來看,雖然我鎮綜合文化站工程建設步伐較快,管理也逐步走上規范化道路,但仍存在管理水平不夠高、發揮作用不明顯、專職人員不到位、活動開展不主動等問題。突出體現在:
(一)文化站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后,由于缺乏人員編制,管理人員大多兼職,不能全心身心投入到文化站工作上來,文化站管理的穩定性和開放時間受到了限制,不能發揮其功能作用,不能滿足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站管理人員大都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文化站管理規范化程度不高。
(二)文化站的作用需要進一步發揮。文化站都配備了電腦、書柜、桌椅、打印機等辦公設備,上千冊圖書等。文化站設置了“四室一廳”: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室、圖書閱覽室、辦公室和多功能活動廳,無論是從功能、結構還是硬件、軟件上都能滿足鄉鎮文化站的基本需求,但沒有專人的維護管理、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必將浪費,違背了建設此項工程的初衷。
(三)文化站的長效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成后,如果不能及時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使文化站管理走上規范化道路,就勢必會使這項“民心工程”變為“政績工程”。各級應對文化站后期運行維護給予經費支持,安排人員編制,配備專職人員管理,給予相應的工作報酬或補貼,同時在文化站開展文化活動、設備更新維護方面安排經費,確保文化站的正常運作。
四、建議及意見
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是一項長期的文化建設工程,必須統籌規劃、科學實施、建管用并重,扎實推進。
一要加強培訓,在文化站人員業務素質上有提高。文化站管理人員大多兼職,各鄉鎮應與編制、人事部門積極聯系,通過公開招聘方式聘任文化站站長和專職工作人員,在工資待遇、社會保險等方面給保障。同時,進行上崗培訓、定期考核,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二要加大投入,在文化站建管資金上有保障。文化站是基層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必須加大文化站建設資金和運行維護資金的投入。各級應建立相應的扶持資金,鄉鎮應將文化站運行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要建好、用好、管好文化站,使文化站各種文化資源不斷更新,滿足農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三要嚴格管理,在提高文化站利用率上下功夫。要抓好管理這一關鍵環節,鞏固建設成果。鄉鎮綜合文化站要發揮其陣地作用,強化服務職能,在積極開展宣傳教育、文化下鄉、圖書借閱、培訓指導等常規文化活動的基礎上,在節慶日、農閑時節,利用基礎設施優勢開展大中型文化活動,并組織開展文藝賽事、健身文體活動以及流動文化服務等,讓群眾就近、方便地參加各種群眾文化活動,多層次、多形式地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讓鄉鎮綜合文化站切實發揮作用,讓農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才能真正保持文化站的生命力。
四要完善考核管理制度。明確鄉鎮政府和上級文化部門的相關責任,建立年度目標考核體制,以靜態考核與動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鄉鎮文化工作進行綜合評定,將考評結果與鄉鎮領導的工作業績晉升考核緊密結合;鄉鎮政府要建立規范長效的文化站工作管理制度,確保鄉鎮文化站每天向群眾開放,定期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文化站職能;要強化文化主管部門對鄉鎮文化站的業務指導職能,在因地制宜地制定農村文化建設規劃,加強分類指導,落實政策措施,提高業務工作水平等方面切實負起責任。
五要優化文化站隊伍建設。要切實保證鄉鎮文化站人員應有編制,確保專人專職專用,杜絕隨意挪用現象;同時引入競爭機制,積極引進具有文藝特長、熱愛文化事業的專業人才充實隊伍;可根據實際情況,發展農村編外文化隊伍,發動當地有文化熱情的“農村文化帶頭人”參與到鄉鎮文化工作中;要定期開展文化站從業人員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職業操守、業務能力,努力在全縣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農村基層文化干部隊伍。
鄉鎮調研報告 篇2
得渠道者,得天下。
在產品、價格日趨同質化的今天,“渠道為王,終端制勝”早已被奉為營銷界的金科玉律。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三四級市場已經成為企業越來越關注的業績增長新亮點。所謂的三四級市場是指中國的三四級城鎮和農村縣、鎮、鄉級市場,它幅員遼闊,市場空間巨大。據統計,三四級市場人口占55%以上,gdp超過45%。然而,因為地域分散、交通不便利、物流配送和售后維護困難、單位鄉鎮產出小等各種原因,不少廠商在三四級市場的渠道建設上仍顯得比較薄弱。
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讓各大廠商更好地了解三四級市場的真實狀況,古鎮燈飾報特別組織了全國性市場調研活動,深入渠道,探究鄉鎮市場的冷暖陰晴,為行業獻上最原汁原味的市場前沿資訊大餐,以期為各大廠商在制定鄉鎮市場策略時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持。
5月12日-13日,調研團走訪了河北省邢臺市區及沙河市、任縣、隆堯縣等地的燈具市場和燈具店,與當地商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溝通。據了解,邢臺地處京津冀區域冀中南地區中心,是華北地區最重要的能源基地。目前,邢臺市轄2個市轄區(橋東區、橋西區),2個縣級市(沙河市、南宮市),15個縣,共有人口760多萬。據相關部門統計,XX年,邢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592元,XX年上半年邢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4114元/平方米。下面,就請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走進邢臺燈具市場。
一、led已滲透至鄉鎮級市場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和品牌意識日益增強。盡管led是剛興起不久的新鮮事物,然而經過前幾年的普及教育,目前,消費者的接受度已經大大提高。在本次走訪中,記者發現,不管是邢臺市區,還是下面的各縣、各鎮,燈具門店均將led產品展示放在了最明顯、最耀眼的位置,led照明產品已經逐步滲透至鄉鎮一級的市場,而銷售的產品類型則主要包括 led吸頂燈、led筒燈、led射燈、led球泡等幾大類。
在三四級市場,商家多以“個體戶、夫妻店”的形式存在,而由于資金投入、管理意識以及經營水平上的局限,經營行為不夠規范等現象普遍存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講究購物環境,商品的擺放、陳列有的顯得雜亂無章;二是代理的品牌多而雜,有時走進一家門店,里面大大小小展示的品牌達一二十種,且不乏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雜牌;三是進貨渠道雜亂,有的鄉鎮級商家從古鎮進貨,有的從石家莊進貨,有的從邢臺市進貨,有的從毗鄰的邯鄲永年縣進貨……商家的進貨渠道不一而足。
在隆堯縣新華街的雷士照明總代理處,記者發現,該門店門口外面雜亂的擺放著七八輛摩托車和一堆紙箱,店面的櫥窗玻璃落滿了灰塵,也許是為了節約用電,店內并沒有開燈,從外面望去,里面的光線黯淡,加之玻璃門上兩張脫落的白紙,記者一開始還以為這家門店已經關門歇業了。待推門而入,里面陳列著雷士的吸頂燈、筒燈、射燈、燈管等產品,老板娘和幾個伙計正在店內的'一角裝水晶燈。部分鄉鎮級商家對店面展示形象的不注重可見一斑。
二、中低端產品為主,價格敏感度高
留給記者印象最深的是位于隆堯縣大霍商品街南頭路東一家名叫“志輝燈具大世界”的燈具店。這家店面位于一條并不寬闊的水泥路邊上,與之相鄰的是10多家經營門窗、墻紙、電器等各類建材的小門店。中午時分,烈日當空,車輛過處,塵土飛揚。而就在這樣一個頗顯雜、亂的鎮級市場,當記者走進燈具店時,發現其展示的照明產品led差不多已經是“一統天下”了。據負責人趙玉芳介紹,她在當地經營燈具已經有XX年,從XX年下半年開始,led的普及速度明顯加快。現在,其代理的品牌中,歐普的吸頂燈、平板燈等燈具,已經全部采用led光源,此外,還代理千泰照明、卡格照明等幾家的led產品,產品光源也從原來普通的led燈珠升級為led貼片。在談話中,趙玉芳還特別為我們展示了一款名叫“奔豪照明”的cob產品,在她看來,這款產品是這個鎮上比較先進、潮流的燈具了。她還興奮地向我們介紹,有一款會“變色”的led筒燈,18元一個,一個星期前進貨50個,如今已經銷出去了20多個,led產品已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三、夫妻店模式為主,經營行為欠規范
一直以來,農村消費者對照明產品的價格敏感度比較高,品牌意識不強。以水晶平板燈為例,位于沙河市標準件零部件市場的銀河燈飾總經理常亞南就向我們介紹道,每盞燈的價格多在1000-XX元,若超過2500元,則比較難賣出去。
而對于目前比較流行的led燈,走訪中記者發現,產品也多集中在中低端,產品的款式、樣式也落后于一線城市。在前文中提到的志輝燈具大世界,其店內的3w led筒燈標價從5元到15元不等。目前,led價格戰正愈演愈烈,產品質量魚龍混雜,不少商家反映,有的燈消費者買回去用不了多久就壞了,而低劣的產品也給他們的經營帶來了極大困擾。
此外,三四級市場較為偏遠,信息落后,加之有的商家較少玩qq、微博、微信等即時通訊,能夠獲取廠家和市場動態的資訊渠道比較少。走訪中,不少商家聽聞記者從古鎮來,連連咨詢可否介紹一些性價比高、品質穩定的品牌。
四、零售生意清淡,商家直呼只賺“安裝費”
在走訪中,不少商家表示,今年燈飾照明的零售生意清淡。而歸結原因大體有三個方面:一是賣場、燈具的增多,造成了客戶分流;二是近年來受房產調控的影響,買房裝修的人少了,燈具購買自然也隨之減少;三是價格競爭激烈,利潤趨薄。據沙河市飛機場東福益經濟開發區朝鑫燈具胡愛民透露,以前,一盞吸頂燈100元進貨,300元可以賣出去,而現在則賣不起這個價格,只能賺點安裝費。
此外,也有商家將照明生意的清淡歸結到受了霧霾的影響。為了緩解霧霾影響,部分城市采取了停止工程施工的政策。例如,XX年1月,北京發布首道防塵停工令,停止市內基礎施工的建筑工地作業(重點市政工程和搶險、搶修工程除外),停止工地出土作業,停止房屋拆除作業,停止易產生粉塵的施工作業等。而這樣一來,不少房地產項目被迫停工。“從XX年下半年開始,邢臺市就停止了工程施工,房地產明顯受到影響,自然波及下游的燈飾照明行業了!焙颖绷⒎秸彰麟娖饔邢薰径麻L湯立方說道。
鄉鎮調研報告 篇3
一、基本情況
xx鎮位于市西南部,總面積xxx平方公里,總人口xx人,年國民生產總值達xx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xx萬元。今年上半年,我鎮國民生產總值xx萬元,同比增長xx%,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xx萬元,同比增長xx%。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我鎮黨委、政府的努力下,我們克服了種種困難,保證了我鎮農村教育運行及鎮、村兩級政權運作基本正常。
1、現行的鎮級財政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市各鎮財政收入的增長,但無法真正調動各級的積極性,應對現行體制不合時宜的進行改善,如取消統發工資制度等,以真正調各級的積極性。
2、現行的教育管理體制,人、物、財分離現象嚴重,致使鎮級財政負擔過重,無所適從,建議由市政府統一集中財力解決教師的工資補助等問題,在減輕鎮級財政負擔的同時更好地對教育資源進行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3、鎮級機關機構設置與鎮級財政不相配套,人、財、物有嚴重的分離現象。目前我鎮可分為四類黨政機關及辦事機構:第一類是黨政群機關及辦事機構,即通常所講的“鎮機關”,設有黨政辦、經濟辦、社會事務辦、規劃建設辦、農業辦、計生辦等六個辦公室,主要職責是領導和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經費由鎮財政負擔。第二類是社會服務和執法機構,有獸醫防疫檢疫站、林業站、水利會、廣播站、地稅所、派出所、司法所等,其服務和管理范圍均在我鎮,但其人、財、物全部或主要由市主管部門管理支配。第三類是經營性或專業性機構,有供銷社、電信支局、郵政支局、食品公司、供電所、房管所、糧所、衛生院等。上述機構及其人員的黨組織關系基本上由鎮政府管理,但有相當部分機構在年鎮級機構改革后,其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加緊收人、收權、收錢,造成了事權、財權嚴重脫鉤,有些機構本可推向社會的,但由于改革不到位,仍由鎮財政負擔,如獸醫防疫檢疫站、廣播站,其人員編制均為人,共人,按每人月平均工資元計,僅此一項,鎮財政就額外多負擔萬多元,而這些部門所收取的'有關有償服務費,又被上級主管部門抽掉,這無形中加重了鎮級財政的負擔,客觀上也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4、農村稅費改革后,鎮級財政受到嚴重影響,村、組干部工資得不到保障。目前,我鎮有個村委會,現職村干部人,退休及落選共人,加上個村民小組長和個育齡婦女小組長,這類村、組干部的工資支出達多萬元,農村稅費改革前,是由村提留費中支出的,不足部分由鎮財政補貼,但農村稅費改革后,村提留被取消,今年實行免征農業稅改革后,我鎮只收經營性農田灌溉用水水費僅萬元(實際僅能收得萬元左右),比農村稅費改革前減少萬元,而今年到目前為止我鎮僅得轉移支付補助資金萬元,遠遠彌補不了財政收入的缺口。建議市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使鎮、村兩級能正常開門。
5、對新一輪鎮級財政管理體制收支基數,由于近幾年各鎮經濟發展的后勁有差異,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也有很大的差距,建議應按當前的實際情況,把原來基數較低的鎮應適當提高基數,基數較高的鎮保持不變。
鄉鎮調研報告 篇4
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社會性、長期性、動態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常抓不懈、警鐘長鳴。為全面掌握全縣各鄉鎮(街道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明確今后工作的重點,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和應對突發安全生產事故的能力,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由我局孫局長帶領 科、 科工作人員,通過現場實地察看、翻閱資料、座談會等方式,對全縣11個鄉鎮(街道辦)安全生產工作現狀進行了調研,基本摸清了現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全縣11個鄉鎮(街道辦)所轄區域內共有行政村( )個,其中,危化品生產經營企業59家,非煤礦山企業26家,建筑施工企業13家,煙花爆竹經營單位7家,有一定規模的公眾聚集場所近( )家。 近年來,各鄉鎮(街道辦)對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有了較大提高,安全生產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初步構建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建立了安監機構,安全專(監)職管理人員均參加了市、縣舉辦的培訓班,做到持證上崗,安全生產各項政策基本得到落實,安全監管制度日益健全,安全工作職責履行較好。
(一)基層安全生產工作重視程度較大提高
縣委、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近年來更充分認識到基層安全生產形勢的嚴峻,要求各集各部門全力抓好基層安全,確保全縣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在鄉鎮(街道辦)各部門的配合下,嚴格依法行政,承擔轄區內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各鄉鎮(街道辦)黨委、政府認真學習一系列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會議精神,充分認識到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舉措,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必須始終堅持安全生產工作與經濟社會各項工作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同時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街道辦利用會議、廣播、宣傳欄等多種形式,開展安全知識進學校、進社區活動,形成“人人知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圍。隆坊鎮大力普及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強化全員“責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產意識,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轉變,并基本確立了安全發展的指導思想。
(二)基層安全生產工作監管體系基本健全
各鄉鎮(街道辦)切實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實行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同時定期分析安全生產形勢,研究安全生產工作措施,著力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各鄉鎮(街道辦)基本成立了安全生產監管機構,配備了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生產工作體系基本健全。田莊鎮設立了鎮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共有4名安監人員,其中專職2名、兼職2名;店頭鎮設立了鎮安監站,共有3名安監人員,其中專職2名、兼職1名,其他鄉鎮也設立了安監機構,配備了人員不低于2名,基本解決了基層安全“有人管”的問題,安全生產監管、檢查、指導和協調等職責基本履行,安全監管薄弱現狀逐步得到改善。
(三)基層安全生產基礎工作不斷夯實
各鄉鎮(街道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基本到位,各項管理制度均制牌上墻。店頭鎮狠抓基礎資料建設,對轄區內危化品生產、經營和使用情況,重大危險源點等情況,開展普查登記,建檔建冊,為安全生產規范化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不斷加強
1、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有序開展。各鄉鎮(街道辦)基本能做到定期對轄區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特別是注重元旦、春節、“五一”、國慶、兩會及重大活動期間的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對已發現的重大隱患,建立檔案,做到 “一患一檔”,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落實專人、資金、措施,限期整改銷號,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侯莊鄉等鄉鎮,定期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已初步形成,排查記錄規范、完整,查出的問題有整改通知書、有反饋,安全排查逐步由臨時性、突擊性向經常性、持續性轉變,從而把握了安全生產工作的主動權。
2、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各鄉鎮(街道辦)的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縣局開展了非煤礦山、;飞a經營、煙花爆竹經營、特種設備、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中小學安全、公眾聚集場所等行業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做到整治有組織領導、有實施方案、有推進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安監機構有待進一步健全完善
目前全縣11個鄉鎮(街道辦)雖已基本成立安監機構,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較以前有所加強,但不少鄉鎮安監機構設置不規范。基層安監機構的不健全、不完善,導致了安全監管職責不明確、責任不易落實,影響了安全生產工作的實際成效,遠不能適應基層安全發展的需要。
(二)基層安監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各鄉鎮已基本配備安全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但工作仍無法做到正常、有效開展,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鄉鎮安全監管機構只有1-2人,連一般性工作都無法開展,只能疲于應付,很難適應量大面廣的安全監管工作要求;二是不少鄉鎮安監人員兼有多職,工作安排隨意性大,不能專職于安監工作,只能臨時性突擊開展安全檢查,維持基本的運轉,工作缺乏長期性、系統性和連續性;三是一些基層安監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存在情況生、知識缺、業務疏、能力弱等問題,造成“不會管”現象;四是部分鄉鎮安監人員開展安全生產檢查過程中由于沒有行政執法權,講話底氣不足,僅靠說服教育,難以達到執法檢查目的,甚至在檢查過程中往往遭到當事人不配合,工作難度大;五是待遇低,安監工作壓力大、責任重,卻沒有相應的崗位補貼,種種原因,造成了基層安監人員人心浮躁,基層安監隊伍很不穩定。
鄉鎮調研報告 篇5
一、基本情況
土們嶺鎮位于九臺市東南2公里,長、吉經濟帶中段,長吉公路、鐵路橫貫全鎮。幅員面積214.36平方公里,鎮轄16個行政村,114個生產小組,總人口2.萬人,有耕地976公頃,林地99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6%(其中鎮區為.%),是一個交通便利,風景奇秀的山區鄉鎮。鎮、村、社三級干部220人,有致富項目的占20%,項目類別主要是養殖業(豬、牛、兔)、種植業(粘玉米、中草藥)、運輸業。
二、交通情況
1、公路、鐵路:長春至圖們的鐵關于路,長春至吉林公路(北線)橫貫全鎮(4—62公里之間),本鎮距長春市4公里,距吉林市公里,距九臺市2公里。
2、客運情況:九臺至土們嶺客班車每日2次(單程),日均客流量40人左右,長春至吉林、九臺至吉林及其它經過客班車日均60班次,承載客流量約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為土們嶺商貿大集,逢集市時客流量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況:由于本鎮地處長、吉兩市中間,逢集時,很少有長吉兩市人員、車輛來趕集。
三、種植情況
1、糧食產量:全鎮在冊耕地976公頃,全部是旱田,年均糧食產量7,700噸。
2、綠色產品:土們嶺地區山脈連綿,屬于長白山余脈,因此,特色山珍豐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個盛季。當地經營山珍加工、銷售的業戶百余戶,規模較大的有利達食品加工廠,恒利農產品加工廠、金穗山莊山珍加工廠等,年生產銷售200噸以上。
四、養殖情況
1、禽類存欄:全鎮禽類存欄總數達17萬只,年銷售禽類4萬只,主要銷往德大、金鑼集團和吉林市。
2、生豬存欄:全鎮禽類存欄600頭,其中規模飼養戶200頭,產品主要銷往金鑼集團、德大集團、天景集團。
五、經紀人情況
1、本地人數:3人,外地人數人,其中吉林市2人。
2、從事項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勞務輸出情況。
1、本地勞務輸出情況:
年均輸出70人,XX年底,輸出總量達376人。XX年1—6月中旬,新輸出124人。
2、在吉林市勞務情況
。1)建筑工人:40人
。2)家政7人
。3)服務業14人
(4)工商業3人。計64人。
七、財政總量
1、本級財政收入(年內)670萬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電廠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0元。
3、來自吉林市的`收入約為9.2萬元。
八、特色產業情況
1、產業園區情況:畜禽養殖小區6個,專業屯20個。
2、品牌情況:利達產品加工廠注冊“碧子蘭”牌山野菜系列產品,恒利農產品加工廠注冊“土們嶺”牌農村產品。
九、民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發展思路:
1、規劃目標:“十一五”期間,在全鎮范圍內建設粘玉米特色種植、中草藥種植、豬、牛、兔養殖園區20個,完善專業村6個,專業屯20個,結構調整比例達到%,社會總產值達到12億元,財政全口徑收入達到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00元,社會固定資產投入達到XX萬元,勞務輸出總量達7000元。
2、發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鑼集團、華能九臺電廠,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促進勞動力輸出總量,促進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經濟、物質基礎。
十、依托吉林,發展區位優勢的戰略思考
。ㄒ唬└嗟亟趧蛰敵雎撓嫡,促進本區位勞動力輸出。
。ǘ┚排_市各鄉鎮及各村領導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義思想,一貫把目光瞄向長春市,而忽視吉林市場,因此,產品銷售受到局限。
鄉鎮調研報告 篇6
流動兒童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轉型而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近年來,這個特殊群體的問題不斷凸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加強對流動兒童的.教育和管理,促進他們的發展,無論對于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下面對我鎮流動兒童的總體狀況匯報如下:
我鎮共有流動兒童__*名,流動兒童都是隨著父母流動,與父母居住在一起。流動兒童父母以經商和打工居多,生活條件都中等偏上,流動兒童生活學習環境都較好,孩子能較好的融入當地生活。
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的不斷擴大和增加,就業機會大大提升,外出務工人員逐漸選擇回鄉創業或工作,大量的流動兒童也隨著父母返回了家鄉。部分外地人到我鎮創業開店,也將子女帶到我地,使我鎮成為了流動兒童的流入地。隨著我鎮經濟的發展,流入兒童將不斷增加。
一是將流動兒童工作納入民生工程,加強領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二是積極妥善解決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問題。保障農村流動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保障農村流動兒童獲得應有的社會救助和保障農村流動兒童享受基本醫療服務,深入開展關愛農村流動兒童工作;三是實施流動兒童關愛工程。從社會到學校到班級,從學習到生活關心愛護流動兒童。
鄉鎮調研報告 篇7
近年來,中壩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扎實開展各項工作,積極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從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出發,加強組織協調,完善機構網絡和預案體系,做好統籌規劃,持續深化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健全管理基礎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為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安居樂業、鎮域經濟全面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現將我鎮應急能力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中壩鎮毗鄰涼州城,位于涼州城北約六公里處,東連發放鎮,南靠金羊鎮,西與永昌鎮隔河相望,北與羊下壩鎮接壤,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5公里,總面積21平方公里。武民公路和金色大道貫穿境內,交通便利。全鎮轄7個行政村,69個村民小組,4239戶,18087人,勞動力12158人,耕地面積23748畝,人均1.35畝,屬井泉灌區。
。ㄒ唬┙M織體系建設情況
一是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副組長、其他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安全生產委員會,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分析解決全鎮應急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二是設置中壩鎮應急管理站,應有編制3人,實有3人,均享受安監津貼;三是2020年11月根據涼州區鄉鎮機構改革方案,設置中壩鎮社會治理和應急管理辦公室安全生產工作崗,由周萍同志負責火災、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以及各類突發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等的應急管理工作。
。ǘ⿷绷α拷ㄔO情況
目前,鎮政府尚未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發生突發事件后,一般組織鎮村組三級干部和一些村民志愿者進行應急救援處置。
鎮屬重點企業按要求建立有兼職應急隊伍,其中,中壩新金葉農副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由4人組成的`應急救援隊伍,金蘋果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應急救援隊伍由16人組成。
。ㄈ⿷敝笓]協調機制建設情況
為規范我鎮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明確各有關站所職責,建立健全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反應靈敏的應急機制,根據《中壩鎮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成立了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監測組、信息組、轉移組、調度組、保障組和應急搶險組,對在職的領導干部進行了詳細分工,進一步增強了應對安全生產事故風險和事故災害應急管理的能力。
轄區學校、衛生院、信用社等其他單位和企業應急體系基本實行獨立管理。
(四)風險監測預警能力情況
我鎮共確定鎮村災害信息員19名,鎮村地震宏觀觀測員、地震災情速報員、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員各9名,鎮級防震減災助理員2名。積極與氣象、水務、應急等部門協調配合,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認真分析極端天氣對群眾日常生活和農牧業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及時通過電話、網絡、手機短信、微信等多渠道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應急防范措旋,指導群眾及時科學進行防范。
(五)應急物資裝備儲備和設施場所建設情況
鎮政府設有應急物資裝備儲備點1處,配備有滅火器15具、手電筒10把、雨衣10件、雨靴10雙、棉大衣4件、水泵3個、鐵锨8把等,并通過代儲形式儲備編織袋5000個、鐵絲0.2噸、鐵鍬56把、手電筒56把、雨衣56件、雨靴56雙防汛抗災物資;各村配備有連體雨衣褲、鐵耙、鐵锨等基本應急物資;轄區中壩新金葉農副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配備有氧氣呼吸器2臺、應急醫療箱1個、防毒面具5個、防護服3套、警戒帶5條、擔架2幅等,金蘋果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配備有擔架、急救藥箱、消防服、消防桶、消防斧等。
鎮區應急避難場所有中壩鎮九年制學校、上壩村小學、中壩村小學、汪泉村小學、下畦村小學及頭溝村小學操場,設置有“應急避難場”標識,道路暢通、通水、通電,能保障突發事件中避難人員的基本生活。
。⿷鳖A案體系建設和人員培訓情況
20xx年我鎮編制了《中壩鎮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中壩鎮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壩鎮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壩鎮防汛抗災應急預案》《中壩鎮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壩鎮消防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共5個專項預案。每年重點依托各中小學校開展1-2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進一步提高師生的安全應急意識、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時,我鎮持續深化應急管理“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惫ぷ,充分利用“安全生產月”“512防災減災宣傳月”“119消防宣傳日”及春節、五一、十一等重點時點,認真開展應急、消防、防災減災等知識宣傳活動,普及防災減災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應急常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轄區重點企業均根據實際編制了應急預案,并將應急知識宣傳培訓納入員工日常培訓中。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應急預案實用性和操作性不強。應急演練常態化還未真正落實,各職能小組成員對應急響應程序不夠清楚,具體操作細節不夠明了,協同能力較弱。
。ǘ⿷本仍α勘∪酢D壳叭偀o專職應急救援力量,應急裝備配備不足,救援能力相對薄弱,當發生重特大事故時,只能臨時組織力量進行救援,而影響救援效果。企業救援人員以兼職為主,專業水平低,缺乏實戰演練經驗,應對事故的能力有限。
(三)小微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意識不夠強,安全生產措施還不到位,生產安全壓力較大。
(四)農村火災隱患明顯。個別居民巷道柴草麥垛仍然存在,如遇大風天氣,極易發生火災事故;個別村民房屋年代久遠,用電線路老化嚴重、或群眾用火用電習慣錯誤,自身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知識比較缺乏等,致使農村火災防控工作難度較大。
三、加強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和對策和意見建議
(一)健全應急管理預案體系。
健全突發事件預防、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指揮協調、信息發布和處置評估等制度,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組織開展應急預案評估、補充、修訂、完善和備案工作,加強預案之間的銜接;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ǘ┲ι罨瘧敝R宣傳教育。進一步加大應急知識的宣傳力度,積極推進“防災減災示范村(社區)”和“平安校園”等創建工作,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印發宣傳單、張掛標語等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針對各類易發公共事件,面向廣大群眾,廣泛深入開展應急管理知識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全面提高全鎮各級應急工作水平。
鄉鎮調研報告 篇8
市委組織部:
為全面摸清我鄉村級收入現狀,進一步研究增加村級經營性收入、保障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的對策措施,根據市里的統一要求,結合我鄉的當前的工作實際,抽調鄉組織室、經管站有關人員組成調研組,對我鄉的個行政村開展了村級收入情況的調研。現將儀陽鄉的調研情況統計分析匯報如下:
一、的村級收入的現狀
共有49個行政村,常住人口4。06萬人,耕地面積46699畝。其中村級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村有5個,占10。2%,3萬元-5萬元的村有26個,占53。1%,5萬元-10萬元的村有9個,占18。4%,10萬元-50萬元的村有9個,占18。4%,50萬元-100萬元的村有1個,占2%。
總體上來說,近幾年我鄉村級收入有了很大轉變,主要呈以下三個特點:(1)村財政收入來源比較廣,充分利用資源性(開發旅游、發展肥桃)、資產性(各種固定資產的承包、轉讓、租賃費用等)的優勢增加村級收入。(2)村級收入比較穩定。村干部敢于創新,村級自身造血功能比較好。(村級的一些企業、協會初具規模)(3)村財管理使用具有計劃性。除了用于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公益事業、落實干部待遇等非生產性的開支外,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用于再生產投入,保持村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增加村級收入的經驗做法
由于各村自然、經濟基礎不同,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各村因村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臨近城區的.村,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儀陽鄉政府為鼓勵村級發展招商引資,發展民營,對村級自主招商引資項目上制定了在鄉級工商稅收中返還20%的優惠政策。鄉駐地村為民營經濟發展搞好服務,引進了6個工業項目,建商業樓2.2萬平方米,全村從事第三產業人數達1260人,集體每年純收入200多萬元。
。2)農產品有優勢的村,在產業鏈上做文章。儀陽鄉村依托豐富的桃花資源,大搞生態旅游,連續兩年,僅門票一項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他們還成立了肥桃協會,積極為桃農開展系列化微利服務,集體年可增收10萬元。目前全鄉有22個村普遍采取了“支部+協會”的管理模式,大力發展林果、有機菜、桑蠶,促進了集體群眾雙增收。
。3)有礦產資源的村,立足資源增加收入。全鄉非煤礦山,每年向村級提供承包費80多萬元,東西部山區一些山多、石多的村就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4)“三荒”資源多的村,圍繞土地增加收入。去年以來,全鄉發展用材林、經濟林10000多畝,有效的增加了村級收入。
不同類型的村通過不同的方式,有效地解決了歷次稅費改革對集體收入的影響,確保了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
三、發展村級經濟、增加村級收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經過調查,我們認為,當前發展村級經濟,增加村級收入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資源性問題,資源相對單一,有的已承包給個人,部分剩余的利用率不高。
2、資金性問題,資金相對匱乏,對再生產的投入力度不夠。
3、引進來、走出去的問題,有些村級企業只局限于本地區、沒有做好本區域外的文章。
總之,我鄉發展村級經濟、增加村級收入存在的問題既有全市性的共性因素,也有我鄉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從深層次剖析還有村級班子建(。┰O的問題,是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通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客觀原因——自然條件差,全鄉共有144座山,49個村47個有山,而且全都是立地條件差、開發難度大的青石山。水源奇缺,80%的村只能解決生活用水。除石才外,沒有任何資源可以開發。20多個村集中在東部山區,都是山村、小村。
2、主觀原因——致富能力不強,部分村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活躍,經濟意識不強,找不到致富門路,即使有好的致富門路,也不敢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級經濟發展的路子。
3、歷史原因——村級債務重,村以前欠帳比較多,換貸負擔重,沉重的村級債務加重了村級組織和農民的負擔,村級收入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用于換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再生產的投入。
四、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增加村級收入的對策措施
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增加村級收入,是鞏固黨在農村執政的物質基礎,是“三農”問題的重要環節。我們要把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增加村級收入、增強農村發展后勁、推動“三農”工作健康發展至于農村工作的首位,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壯大村級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通過扎實有效的抓發展,抓創新,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1、選準項目,政策扶持,營造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增加村級收入的良好環境。制定項目發展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加強配套服務,進一步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發展村級經濟有較大成績的進行表彰獎勵。
2、建議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額度的專項資金,鄉鎮拿出配套資金,作為集體經濟薄弱村創辦實體,增加村級收入的啟動資金;在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上,優先安排給村級經濟薄弱村,改善生產條件,優化
起發展環境。
3、鄉黨委要積極引導各村因地制宜,加強村兩委班子的培訓、學習、交流,活躍思路,特別是在選人上下大氣力,通過換屆,一大批“雙帶”型的致富能手進入班子,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要積極引導村級企業引進來、走出去,變資源優勢為新興產業優勢,利用山野風光、歷史文化沉淀,開發擴大鄉村游、民俗游等等。
鄉鎮調研報告 篇9
一、我省基層林業站建設簡要回顧
回顧我省林業站建設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一是1961年至1987年的緩慢發展階段。為適應林業建設需要,我省于1961年開始在重點林區設置區、鄉(鎮)林業站,但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到1987年底,林業站只有551個,職工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發展階段。1988年原國家林業部將林業站建設作為林業改革重要任務之一,提出利用3~5年時間把區、鄉(鎮)林業站建設好。我省即把建站設員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林業站建設步伐加快,發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業站1095個(占鄉鎮總數的61.9%),站員4006人,其中正式職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來的標準化建設階段。1993年6月,全省林業站工作會議在東至縣召開,研究和部署林業站開展標準化建設,標志著我省開始了以核定林業站機構編制,提高隊伍素質,加強站房、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制度、圖表及檔案管理建設為中心;以強化林業社會化服務職能,加快林業站自身經濟建設及廉政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林業站標準化建設階段。在這一階段,我省緊緊圍繞林業站標準化建設這根主線,鞏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發揮林業站的多項職能作用,為實現“五八”造林綠化規劃、林業第二次創業和綠色長廊工程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之中。
據調查統計,目前全省保留單獨設立的基層林業站有806個,在農林水綜合站加掛林業站牌子的掛牌林業站301個,另有綜合站284個。全省各類站共定林業人員編制4001人,實有林業正式職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經有76個縣(市、區)獲得了國家林業部(局)確認的林業站標準化建設“合格縣”稱號。
二、林業站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分析
。ㄒ唬┝謽I站機構不穩定
據摸底調查,從總體上看,目前我省山區及重點丘陵、平原區基層林業站機構較為穩定。21個山區縣基本上以鄉鎮設立林業站,其它重點丘陵、平原區縣多以2~6個鄉鎮設立林業中心站或在重點林業鄉鎮設立林業站。而在一般平原區和丘陵區,如阜陽、亳
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縣(市、區)均為設立綜合站;巢湖、安慶、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縣(市、區)多為在綜合站的基礎上加掛林業站牌。全省單獨設立806個林業站,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個林業站縮減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開展撤區并鄉及鄉鎮機構改革以來,我省林業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響。XX年9月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后,各地又開始撤并林業站機構,下放林業站管理權限,大幅度裁減林業站人員。據統計,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嚴重時的XX年底,全省實有基層林業站72 3個(較XX年縮減45%),落實核定林業站編制3035人(較XX年縮減43%,占省編委核定全省林業站編制數的52%),實有職工3221人(較XX年縮減39%)。與國家加快林業發展的形勢,與多項林業重點工程實施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林業站機構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穩定難以保證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
。ǘ┤藛T編制少,事業經費難落實
本次調查,各地均反映林業站人員編制少,且多數山區縣林業站人員事業經費不能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實行全額撥款,加重了林業部門的經費壓力。如靈璧縣有21個鄉鎮,設立6個中心站,核定編制才18人;寧國市是我省重點山區縣,全市19個鄉鎮辦均單獨設置了林業站,核實編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該市有林業用地面積275萬畝,站人均2.5萬畝。金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430多萬畝,全縣29個鄉鎮林業站,只核實編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積近5萬畝。都與《安徽省鄉鎮林業工作站人員編制標準(試行)》中山區鄉鎮站編制基數為3人,每1.5萬畝林業用地增編1人的規定要求有較大出入。又如重點山區縣休寧縣,全縣39個林業站,定編128人,站均編制只有3.28人。而且,該縣林業站事業經費得不到保證?h財政每年總體上劃撥給縣林業局的事業經費只有42萬元。導致該縣32名農民技術員(包括從社會上招收的“林政員”、“林管員”和“林業基金代征員”),1997年參加了黃山市人事、林業部門聯合組織的考試、考核,被擇優聘用;XX年又參加機構改革中的考試、考核競爭上崗,身份雖已解決,但其工資等待遇卻一直不能兌現。近幾年來,不時有上訪發生。類似的情況在績溪、岳西、潛山、霍山、金寨等縣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據摸底調查統計,全省各類站共核定林業人員編制4001人,其中,單獨設立林業站的59個縣(市、區)設立780個林業站(注:還有濉溪、肥東、無為等縣少數鄉鎮設有林業站,多數鄉鎮為綜合站,故未計其中),
下達編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個縣(市、區)設立301個掛牌林業站,下達編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個編制多屬綜合站中落實林業人員。全省各類站實有林業正式職工中還有23%的人員事業費未列入縣級財政預算。
(三)管理體制不順,林業站職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層林業站管理體制多種多樣。據調查,全省有35個縣(市、區)483個林業站“三權”在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實行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主要分布在山區縣和設立林業中心站的縣;有23個縣(市、區)157個林業站和89個掛牌林業站實行雙重領導;還有20個縣(市、區)148個林業站和212個掛牌林業站,18個縣(市、區)18個林業站和284個綜合站實行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
金寨、青陽、桐城、埇橋、蕭縣、濉溪等縣(市、區)普遍反映,由于林業站現屬鄉鎮以塊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業站職工成了鄉(鎮)干部,要參加鄉鎮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隊,計生收稅,無力投身林業工作;二是林業站職工待遇低,工資福利難保證;三是森林資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質量難保證;五是林業主管部門落實任務不暢等等。同時,多年來一些地方將林業站“三權”下放與收回幾經反復,動搖了基層林業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如在工資兌現上,林業站“三權”下放的青陽縣,廟前鄉財政只撥給林業站基本工資(占70%)的80%,而浮動工資(占30%)、123元津貼工資等一概不發,林業站職工在家扎大掃把賣,每月只能勉強兌現基本工資。
與此同時,省林業廳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市級和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內也沒有統一的專門的林業站管理機構。林業站管理的職能分散在辦公室(人秘股)、林業站(造林科)、資源科(股)、技術推廣中心等部門。盛市、縣三級林業站主管部門的管理體系也有待理順與加強。
鄉鎮調研報告 篇10
為全面了解我縣鄉鎮民政工作機構現狀,近期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筆者對我縣鄉鎮民政工作機構現狀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F將調研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一、我縣鄉鎮民政工作機構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長期以來,我縣鄉鎮民政隊伍秉承“上為黨和政府分憂,下為群眾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牢牢記住“解決民生、保障民權、維護民利”的核心職責;牢牢把握“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核心任務。認真履行社會行政事務管理服務職能,提高社會保障效能,在化解社會矛盾、穩定農村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尊重與好評。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民政職能的增加,基層民政工作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加強,反而隨著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主要表現在:
一是機構建設缺位,基層力量薄弱。我縣轄22個鄉鎮,總人口80余萬人。XX年鄉鎮機構改革前,我縣普遍設置了鄉鎮民政辦公室,領導、人員、經費、機構全部到位。伴隨著XX年鄉鎮機構改革,全面取消了鄉鎮民政辦公室,改設鄉鎮民政助理員一職,且多為兼職。如我縣北部山區鄉鎮名曰“鄉鎮民政(扶貧)助理員”等等。止目前全縣鄉鎮有專兼職民政工作人員26名,女性6名,其中行編14名,事編12名。全縣配備1名的有18個鄉鎮,占鄉鎮總數的81.8﹪;配備2名的有4個鄉鎮,占鄉鎮總數的18.2﹪。全縣鄉鎮民政工作人員平均年齡40.42歲。40歲以上13人、其中59歲以上3人,30歲及以下的僅3人。
二是人員調整頻繁,業務知識匱乏。據統計,目前全縣鄉鎮民政工作人員,從事民政工作時間平均4.1年。5年以上9人,1年以下達6人、占鄉鎮民政工作人員總數的23.1﹪、占鄉鎮總數的27﹪。有兩個鄉鎮五年時間調換了三位民政工作人員,縣民政局事前不知情,鄉鎮民政工作人員角色難適應,這在全縣還不是獨例。熟悉和準確掌握民政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礎和關鍵。據統計,全縣鄉鎮民政工作人員有17人參加過縣及以上專業知識培訓,未參加過任何形式培訓的有9人、占鄉鎮民政工作人員數的34.6﹪、占鄉鎮總數的27﹪,形成了“上面守營房,下面流水兵”。盡管縣民政局每年花費很大精力組織各類培訓,培訓的速度遜色于鄉鎮調換的力度。鄉鎮民政工作人員頻繁更換,業務知識匱乏,鄉鎮民政工作無連續性,其結果必是“一年忙到頭,萬事理不清”,嚴重影響了我縣民政工作的正常運轉。
三是民政職能增多,隊伍兼職過多。民政是為民之政,和諧之基。進入新世紀后,民政職能逐漸增多,尤以社會保障任務繁重。今年省政府實施的28項民生工程,由鄉鎮民政直接承辦的有7項,協助相關部門辦理的有3項。至目前,我縣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近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萬余人,五保供養對象近萬人,重點優撫對象近萬人,此外還有因自然災害造成生活困難群眾,年均在2萬余人。正常年份服務對象近8萬人,鄉(鎮)均服務對象近4000人,最高鄉鎮近萬人。年均發放各類民政優待撫恤、定補救助款物5000余萬元,鄉均200余萬元,最高鄉鎮近600萬元。隨著社會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務對象、各類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眼下鄉鎮民政工作人員普遍兼任殘聯理事長,還有兼職鄉鎮司法所長、黨政辦主任、文化廣播站長、村支部書記······兼職可謂五花八門。此外還要住村參與各項中心工作。人員過少,任務加重,兼職過多,勢必對鄉鎮落實民政有關政策法律法規的深度和廣度帶來嚴重影響,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二、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是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民政工作的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民政所涉及的社救、優撫、低保、婚姻登記、殯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區建設業務,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事關社會管理,民主政治建設。全面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高度重視和關心鄉鎮民政工作,是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現實需要,是加強社會建設,抓好民生工程實施的有力保障。
。ㄒ唬┘訌娻l鎮民政機構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諧之基,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好城鄉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鄉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權益,解決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問題,促進社會公平和利益關系和諧;做好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對于鞏固國防,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促進軍政軍民關系團結和諧意義重大;加強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依法推進村(居)民自治和和諧社區建設,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基層服務和管理網絡,對于擴大基層民主,維護社會穩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推動慈善事業發展,有利于弘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人際關系和諧。
。ǘ⒓訌娻l鎮民政機構建設,能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鄉鎮民政工作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群眾。民政的每一項工作都與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息息相關,每一項工作體現著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極大關懷。黨和政府的愛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舉,很多方面是通過民政工作來實現的。在當前,各種社會群體利益分配格局不斷調整變化的形勢下,鄉鎮民政工作的任務越來越繁重,要求越來越嚴格。要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出發,切實履行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基本職責,落實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和民主管理權益,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實際困難,讓他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ㄈ、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有利于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職能轉變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職能是解決社會問題,調節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發展社會民主,維護社會穩定。社區建設村民自治與民間組織管理等工作,都屬于社會管理職能范疇。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社會福利等工作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可以說,在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服務中,民政社會保障占有極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記、收養登記、殯葬管理、社會救助管理、行政區劃、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會管理的基礎,也是政府為廣大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
總之,民政工作是各級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須堅持和強化的主體責任。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二次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上深情地說:“作為總理,應該是最大的民政部長,是一個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這句話充分反映了加強民政的重要性。我們必須從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清加強鄉鎮民政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全面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進一步把鄉鎮民政工作抓實抓好。
三、全面加強鄉鎮民政機構建設,努力提高民政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總體思路是:按照充實、完善、規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鑒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鄉鎮民政辦事機構,加強人員配備,改善工作條件,從體制機制上構建鄉鎮民政服務平臺,全面承擔起為民服務的職責。
設立鄉鎮民政事務所。在全縣各鄉鎮設立民政事務所,所長按副科級配備。
充實配強工作人員?側丝谠3萬人以下的鄉鎮,民政事務所配備3名工作人員;總人口在3萬人以上的鄉鎮配備4名工作人員。據此全縣共需新增配52人。配備的工作人員必須熱愛民政工作,熟悉法規政策,安心扎根基層,樂于吃苦奉獻。人員可從現有鄉鎮人員中擇優選配或從大學生村官、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中招聘。
明確工作職責。鄉鎮民政事務所主要承擔社會救助、災害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事務、雙擁優撫、老齡工作、慈善事業、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等職責。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突出抓好民生工程,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等重點工作。
加強規范化建設。各鄉鎮民政事務所要有專門辦公用房。辦公用房建筑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可采取調劑、改建、或新建的方式解決,并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健全服務管理制度,完善辦事機構,加強人員培訓,實現鄉鎮民政工作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有制度。
改進管理配備方式。鄉鎮民政事務所所長調整配備,縣組織部門在考察過程中,須征求縣級民政部門意見。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鄉鎮民政干部培養、選拔和使用力度,努力提高民政干部隊伍開拓創新和為民服務能力,為推進科學發展,加快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鄉鎮調研報告 篇11
鄉村旅游是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為農村經濟持續增長增加新的動力。通過對鄉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現狀,找出制約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的因素和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潛在動力,針對性的就如何借助縣委加快發展休閑旅游園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來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對策,深入挖掘鄉村旅游文化內涵,推動鄉村旅游健康有序發展。
一、鄉村旅游現狀
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鄉把鄉村旅游業作為拉動需求增長、提高鄉域發展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來抓,多措并舉、狠抓落實,不斷加快鄉村旅游業發展步伐。始終堅持“開發兩頭帶中間、統籌輻射促周邊”的工作思路,以建設“清河谷生態休閑旅游園區”為定位,堅守“科學保護、重點開發、突出特色”的開發理念,充分利用生態和旅游資源,整合和開發旅游產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態度假、景區休閑、民俗景觀為主題的鄉村旅游項目。
1、生態農家游
生態農家游以生態休閑山莊和精品采摘園為依托,形成集觀光度假、采摘體驗、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旅游體驗項目。生態休閑山莊的典型代表是省級生態旅游五星級鄉村酒店塞北江南山莊。此外,依托生態農業、山場森林資源的綠色綜合農業生態寶山山莊正在建設中,楠山休閑渡假山莊和悠然休閑度假山莊即將投入運營。太陽溝采摘園和塞北江南采摘園在20xx年完善多品種、多功能建設的基礎上,將于xxxx年繼續打造“尖寶山百畝優質果園”、“掉子溝特色采摘園”兩個精品采摘園建設。
2、景區休閑游
景區休閑游以蟠龍湖(潘家口水庫)景區為依托,充分挖掘水庫旅游資源,初步形成了吃、住、游、購、娛于一體的接待體系。游碧波水庫,賞湖光山色,吃地道農家飯,到清河口村旅游,已成為越來越多附近區域游客的首選。清河口村農家院也已集中連片,20xx年被承德市評為十大最具魅力的旅游鄉村。
3、觀光民俗游
20xx年繼續推進極富民俗特色的新民居建設,年內完成50戶新民居建設,使其形成民居景觀;加快推進清河景觀建設工程。
二、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1、創新意識不到位,開發模式相對單一
鄉村旅游的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具有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參與體驗、增長知識、增強體質等多種功能。但是目前鄉村旅游產品單一、還主要停留在觀光層面上,主要內容仍是“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春天賞花、秋天采果”等傳統單一模式,可供游人參與的農業生產活動越來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娛樂活動,這使得鄉村旅游活動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顯,難于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影響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后勁。
旅游商品開發深度不夠。目前,所謂的旅游商品,還只是最初級的農業果實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農產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內涵挖掘不夠。
2、基礎設施不到位,設施配套不健全
以農業為主的鄉鎮,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對鄉村旅游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如道路、停車場、洗手間、電話亭等公共設施比較簡陋,相當一鄉村旅游調研報告。
部分的農家院的客房、餐館等食宿條件較差,以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主的配套設施,難以滿足游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尚不健全,眾多游客帶來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廢棄物質難免會造成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和惡化。
3、服務接待水平不到位,綜合素質相對較低
大多數鄉村旅游經營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為當地村民,多數未經過專業旅游培訓,文化素質和旅游專業素質相對不高。在旅游服務過程中,他們不僅難以準確揣摩旅游者的心理,提供使游客滿意的旅游服務,甚至會與旅游者發生沖突,從而使游客的旅游質量大打折扣,有些時候游客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使鄉村旅游的形象受到損害。
4、政策法規不到位,管理機構不健全
目前,我國“旅游基本法"尚未出臺,鄉村旅游更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政府行政部門的管理,經營者的經營,游客權利的保護均缺乏法律的依據。在管理體系、優惠政策和獎勵機制建設上,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旅游協會建設仍處于初始階段,還沒有發揮出協會對鄉村旅游市場的引導、規范和帶動作用。致使鄉村旅游的整體服務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給本地區的旅游發展帶來很大的阻礙。
三、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
1、加強領導,規范管理
鄉黨委、政府要把發展旅游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資源,形成全鄉辦旅游的局面。
針對旅游經營開發的特點,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結合國家有關標準,制定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并舉的科學可行、簡便易懂的旅游評價標準。針對鄉村旅游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制定全鄉旅游接待證制度和鄉村旅游經營戶的考評、公示制度,保證經營戶規范經營。切實發揮鄉村旅游發展領導小組的組織引導作用,力促鄉旅游協會盡早發揮作用。
2、投資多元,借力發展
積極探索多渠道融資辦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機制。一要政府投入。鄉財政每年列出一定的專項經費,設立鄉旅游經濟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宣傳推介等,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場化運作投入。市場化運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鄉政府應將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有形資源和特許經營權、政策等無形資源變成旅游經濟發展的資本來運行,制定政策,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旅游經濟發展。三要積極對上爭取投入。千方百計爭取旅游發展政策性資金,爭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貧等項目資金,最大限度地與發展旅游經濟結合起來,增加投入。
鄉鎮調研報告 篇12
在擴權強縣大背景下,結合即將推行的鄉財鄉用縣管改革,今年3月,縣財政局會同縣人事局、縣編辦,對全縣69個鄉鎮農村綜合改革后的財政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采取召開座談會、查賬等方式,聽取了鄉鎮主要領導、財政干部及鄉鎮部分中層干部的意見,現整理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鄉鎮財政的現狀
。ㄒ唬┼l鎮財政機構設置分三種模式。一是單獨設立財政所。全縣只有岳陽鎮、龍臺鎮和石羊鎮單獨設立了財政所。二是掛牌財政所。全縣有47個鄉鎮掛財政所牌子,合并在經濟發展辦內一起辦公。三是設立財政崗位。全縣有19個鄉沒有財政機構,只在鄉綜合辦公室設了財政崗位。
。ǘ┼l鎮財政干部隊伍不穩定。農村綜合改革前,鄉鎮財政干部編制230人,實有財政干部206人。改革后沒有單獨明確鄉鎮財政,設立指導性財政崗位216個。到目前為止,由于提拔、調動、轉行、未過渡公務員等原因,初步統計現從事鄉鎮財政工作的不到160人。其中有3個鄉沒有人員從事會計業務工作(請人做賬),部分鄉鎮只有1個人從事財政上作,且不懂會計業務,部分鄉鎮臨時安排人員從事財政上作,但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或者是事業干部
(三)鄉鎮財政的運行情況
1、職能劃分有錯位,機構運轉不協調。一是沒有掛牌財政機構的鄉鎮,還一直使用原財政所印章,與單位公章使用管理的有關規定不符,缺乏法律依據。二是鄉鎮設立綜合辦公室包括財政、計生、民政等崗位、各
自保留和使用原來的印章,且負責人對業務不可能全方位熟悉,導致管理出現錯位和不協調。三是掛財政所牌子的鄉鎮中有絕大部分鄉鎮只明確了經濟發展辦主任、副主任,未下文明確財政所長。四是關系難協調經發辦主任或綜合辦主任不是財政干部的鄉鎮,出現了管理不到位現象,財政工作無法上臺階。
2、財政管理職能弱化,監督工作無法履行。一是現行鄉鎮財政人員管理辦法導致不敢監督,不愿監督現象時有發生,有的鄉鎮不堅持一支筆審批,甚至在白條上和不正規的票據上簽字報銷等違反財經紀律的現象。二是部分鄉鎮沒有財政機構,只有兼職財政會計和出納崗位,從事財政工作人員只能完成業務工作,監督職能基本難以履行。三是鄉鎮財政管理制度不健全,財政管理有弱化趨勢。債務化解一直是困擾鄉鎮良性運轉的難題,但鄉鎮寅吃卯糧的現象依然存在,出現了新一輪的'隱形債務;鄉鎮財政對自己的家底不清,資金開支隨意性很大,?畈粚S玫默F象時有發生;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淡化,決算觀念模糊。四是縣財政局對鄉鎮財政的監管十分困難。由于鄉鎮財政編制和人員屬鄉鎮管理,縣財政對鄉鎮財政如債務報表、資產清查、農民補貼發放、家電下鄉、通鄉公路評審、民生資金的落實等中心工作、業務工作布落實困難。
3、干部調配十分困難,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一是財政干部身兼多職的現象比較普遍,有時財政中心工作與鄉鎮中心工作有碰車的現象,財政干部顯得無所適從、身心疲憊。二是財政干部調配困難。機構改革后,鄉鎮財政干部管理下放到鄉鎮,由于缺乏系統化管理,部分鄉鎮因財政干部升任、調動,出現無人從事財政會計崗位工作的情況。部分鄉鎮急需財政會計崗位人員,但無法進行調配,因此部分鄉鎮選擇在本鄉鎮安排無《會
計從事資格證》和事業編制人員從事財政工作,無法保證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致使鄉鎮財政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管理比較混亂。
二、加強鄉鎮財政管理的建議
我縣被列為擴權強縣試點縣后,省財政廳對試點縣財政目標要求更高、監管機制更嚴、縣鄉責任更大。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有條件的縣要實施鄉財鄉用縣管改革,省財政廳要求我省各擴權試點縣在20xx年要全面實施鄉財鄉用縣管改革。在這兩大背景下,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現提出以下鄉鎮財政管理建議方案:
。ㄒ唬┩晟茩C構。實施農村綜合試點改革后的運行情況看,只設財政崗位的鄉鎮仍使用原財政所印章成為突出問題,屬不合法。公共財政民生導向以后,鄉鎮財政的支付責任加大,特別是專項資金規模不斷增加,上級對財政資金的管理要求也越來越規范,為加強鄉鎮財政的管理,應分鄉鎮建立財政所,或者未掛財政所牌子的鄉鎮掛財政所牌子,統一使用財政所業務印章并明確財政負責人。
(二)鎖定編制。各鄉鎮建立財政所后,應對財政干部的編制進行鎖定,原則上單列鄉至少2個編制,二合一的鄉鎮3個編制,中心鎮35個編制(其中岳陽鎮9名),共計需205個左右(鄉鎮財政人員具體編制數見附表)。
。ㄈ┓定隊伍。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縣從事鄉鎮財政工作的人員160名左右,其中包括出納和部分無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人員、事業干部從事會計工作人員。少數鄉鎮財政會計崗位沒有財政干部。據此,應加強鄉鎮財政干部的考錄工作和鄉鎮之間財政干部的調配工作,穩定財政干部隊伍。
。ㄋ模┘訌姽芾。鄉鎮財政干部應實行雙重管理,以縣財政局管理為主。對鄉鎮財政干部的調配由鄉鎮呈報,縣財政局會同縣人事局共同發文;任免由縣財政征得鄉鎮同意,由縣財政局發文;考核由縣財政局會同鄉鎮進行;調資、獎懲等由鄉鎮進行,報縣財政局和縣人事局備案。
鄉鎮調研報告 篇13
茶葉是鄉重要的傳統優勢產業。為加快茶葉產業發展,全面提高茶葉產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推進茶葉向良種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我們對茶葉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 茶葉產業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
鄉境內自然條件優越,適宜茶樹生長,茶樹品種資源豐富,鄉位于盈江縣西北部,屬地帶。鄉境內山巒重疊,溝谷縱橫,地勢起伏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壩子為主,平均海拔1760米。 國土總面積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004畝(水田7160畝,旱地18488畝),森林面積138235畝。鄉是盈江縣茶葉的重要產地,現全鄉已建立完善的茶葉種植、加工、營銷和技術推廣體系,已積累豐富的茶葉生產經驗,已實現傳統生產工藝向現代生產工藝轉變,已創制出“山”茶葉品牌及系列產品,授予州政府接待專用茶葉稱號。末,全鄉茶葉初制所7個,精制茶廠1個,茶葉精制生產線2條,精制生產能力3 萬公斤,茶葉科技隊伍 15人。茶葉面積 10776畝,產量107萬公斤,產值542萬元,農民茶葉收入235元。產量、產值、茶農收入比“十五”末分別增長33%、76.3%和58%。
二、茶葉是促進鄉山區、半山區、民族貧困地區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骨干產業。
鄉茶葉涉及面廣、影響力大、茶葉遍及全鄉所有村組,茶葉生產、加工、流通從業人員6500人,占全鄉總人口61%。茶葉發展村社中30%的農民家庭收入主要來自茶葉。
三、鄉茶葉產業發展已出現良好態勢。
全鄉規模連片茶園 10776畝,規模經營面積 100畝以上的有1家。茶葉加工企業實力逐漸增強。有機茶無性系良種無公害茶生產基地步伐加快,全鄉已建立3652 畝無性系良種茶葉基地,新植茶園352畝,新植1400畝,新植2350畝,新植1426畝。
四、鄉茶葉產業發展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一五”以來,鄉茶葉產業發展速度雖然較快,但發展中仍存在下列問題:一是茶葉作為產業發展的地位及作用認識不足,個別村社對茶葉作為產業發展重視程度不夠。二是茶葉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園基礎設施差,管理粗放,單產低,效益差。四是產業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檔次、規模、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在全省叫得響的茶葉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術落后,茶葉產量、質量提升緩慢。
五、“十一五”鄉茶葉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及工作重點。
針對當前鄉茶葉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十一五”鄉茶葉產業發展思路是:優化結構布局,發展良種,增加投入,主攻單產,提高質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園管理體制,培植龍頭,打造品牌,拓寬市場,擴大名優茶比例,增加無公害有機茶生產,加快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走優質、高產、高效的茶葉產業發展道路。目標任務是:“十一五”末全鄉茶園面積10000畝,投產9000畝,總產 90 萬公斤。茶葉平均單產100 公斤,工農業產值720 萬元以上,茶農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點是:分兩步走。第一步實施“1234戰略”。即發展四大茶類;穩定茶園面積1萬畝;重點扶持2個茶葉龍頭企業;努力打造3個茶葉品牌。四大類茶是:鞏固提升綠茶,發展突破普洱茶,恢復發展紅茶,適當增加茉莉花茶。茶園通過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積保持在1.2萬畝,可采面積保持在1萬畝,其中良種面積0.9萬畝(新植0.35萬畝)。重點扶持“山”龍頭企業;更新、改造、整合10個茶葉初制加工所;建立機修機采示范樣板3個,輻射面積0.3萬畝。第二步是通過對龍頭企業逐漸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葉品牌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企業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組或合并,對企業實行強強聯合,力爭在全鄉建成1個大的茶葉龍頭企業,1個茶葉品牌及系列產品,并依托國內外市場,以充分發揮茶葉市場競爭力和凸現較強經濟優勢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葉產業發展的兩條關鍵措施。
1、抓好種植加工,全面提高茶葉產業化水平。一是穩定茶園面積,優化區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則對茶葉繼續實行區域化布局、規;l展、良種化種植。二是切實加大中低產茶園改造力度。鄉茶園多數發展于六七十年代,現基礎差,產量低。要通過強化茶園水利基礎設施,改植換種等手段,全面對中低產茶園實施改造提升,提高單產水平。三是全力抓好優質茶園基地建設!笆晃濉比l要力爭建成優質茶園基地1.2萬畝,發展綠色、有機茶園1萬畝。四是對現有茶葉初制加工所實施改造。鄉現有茶葉初制加工所7個,“十一五”力爭改造5個,使改造后的茶葉初制所能力達到每個2萬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進鄉精制茶葉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對其實施重點支持,促進其進行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提高生產加工水平!笆晃濉比l重點扶持發展2條茶葉精深加工生產線,使每條生產線的生產能力達到20萬公斤以上。六是對茶葉企業實施改制改組。按照市場導向原則,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及改制改組,全力培植起全鄉茶葉龍頭企業。七是調整產品結構,加快適銷對路產品研發。以市場為導向,合理調整產品結構,既要鞏固傳統產品生產,又要切實加快適銷對路產品研發。
2、打造“山”品牌,擴大茶葉市場影響力。一是整合茶葉品牌。對茶葉現有品牌進行認真篩選,繼續打造具有特色與代表性的茶葉品牌及系列產品。同時,規范茶葉市場,打擊不正當競爭,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切實加大茶葉品牌的保護工作。二是強化茶葉市場營銷,建立茶葉市場營銷體系。通過發展專業化營銷企業、建立茶葉專賣市場、專賣店、專柜,舉辦各類茶營銷活動,發展茶葉訂單、促進茶葉銷售。通過開展古茶樹資源保護、茶文化挖掘與發展旅游業結合,宣傳茶葉,促進茶業發展。
鄉鎮調研報告 篇14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鎮農業效益和特色經濟果林質量及發展水平,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擬20xx年下半年起實施經濟果林五年行動。
一、現狀條件分析
1、現有經濟果林資源。我鎮總耕地面積71985畝,除糧油、蔬菜、苗木、魚塘面積外,現有經濟果林面積2800畝,梨樹主要分布在衛星、菖梧、新新、五星村;桃樹在衛星村;葡萄主要分布在新元、菖梧、新新村;桑果在韓塢村;石榴在衛星村。詳見下表
**鎮現有經濟果林情況表
2、配套條件。近二年通過我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已經大有改觀,為本項目建設建設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
3、市場需求。一方面上海人口多,又是國際性大都市,消費市場大,近年來黃桃供不應求,加上我們旅游鎮有著豐富的旅游市場,地理條件屬于江、浙、滬三角地帶,高速公路、國道、航道交通發達,西鄰姚莊黃桃基地,只 要聯手發展,共創品牌,整合特色經濟果林資源優勢,一定能推動農業及農業旅游經濟的共同發展。另一方面,姚莊黃桃基地對外號稱2萬畝,據了解,實種面積僅4700畝,目前市場正處于發展階段,優勢明顯,但達到一萬畝左右時,預計將會飽和,發展空間不大,因此,我鎮要新發展黃桃,一般以5000畝為宜。
二、指導思想
根據黨委政府指示精神,進一步提升我鎮農業效益和以黃桃為主的經濟果林建設質量和發展水平,突出“挖潛力、建基地、抓龍頭、興果林”這一重點,利用整合現有資源,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創區域特色。通過引進建設,兼顧更新,優化結構,提高品質,培育品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以經濟果林以黃桃為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水平,提高農民收入。實現我鎮農業和農產品特色的可持續發展。
三、行動目標
選擇團新、菖梧、新新、新義、五星村作為產業帶,同時兼顧老果林改造,鼓勵全鎮農戶種植,拓展以錦繡黃桃為主的經濟果林面積,實施我鎮經濟果林五年行動。
1、新建錦繡黃桃生產基地5000畝。
2、更新拓展經濟果林面積2200畝。
3、保留經濟果林面積1800畝。
五年合計達到經濟果林面積9000畝。
四、實施步驟、運作方式和經濟測算
1、經濟果林五年計劃及經濟測算,見下表
**鎮經濟果林五年計劃
經 濟 測 算 表
2、運作方式。本實施方案實行政府統一規劃,成立專業農民合作社,規模經營、規范運作,各建設點的`投資商及農戶統一加盟實施,前期發展以外來示范戶示范帶動以吸引鼓勵本地農戶種
植為主。
3、投資測算。五年總投資為1000萬元,分年落實。其中:
、俾、溝、渠、線等設施500萬元;
、谝M種苗200萬元;
③自然風險基金150萬元(即:100萬元保險配套資金,50萬元經濟果林風險基金);
、苁袌鐾茝V宣傳150萬元。
五、風險分析
我鎮經濟果林發展項目,由于規模大、周期長,一旦實施,風險也不可避免,主要是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資金風險。
六、行動原則
必須從實際出發,突出發展以黃桃為重點,兼顧果林改造更新和拓展,一定要統一規劃,分階段設施,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科技支撐,創新機制,典型引路,整體推進。
七、保障措施
1、建立有效工作機制。成立**鎮五年經濟果林項目領導小組,鎮農技中心作為牽頭單位,相關的各部門按照行動統一部署,明確工作職責,整合項目資源,合理推進,形成上下聯動工作機制,分解任務目標,落實各項措施,建立一套有效的項目管理班子。
2、建立技術支撐機制,建立專家技術員結合的技術指導組。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推廣作用,加強培訓和新技術、新品種引進,保證項目建設質量,積極開展技術服務。通過與姚莊鎮溝通,建立優勢互補性的協作關系,引進10-20名行家老農前來投資創業。
3、建立資金保障機制,積極爭取市區對經濟果林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持,加強協調,整合資源,加大資金投入,
6、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對五年經濟果林發展項目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發扶持力度,鼓勵和引導投資商和農戶,社會和個人進行投入。
(1)、種苗費投入,新建面積投入100萬元(每畝200元×5000畝)和更新改造的種苗費投入100萬元,有政府給予扶持。
(2)、土地流轉費,每畝600元測算,列入優先貸 款指標,政府設立風險基金作擔保,三年后由專業合作社回攏沖貸。
4、建立項目監督評估機制,明確職責,層層落實,強化五年經濟果林行動實施過程中的全程監督和檢查,對組織管理和種植農戶成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部分優質產品優價托底收購。
5、建立抗風險機制:
。1)投資商和規模經營戶標準以每人10畝管理水平測算,種植戶以10—50畝為宜,制定中長期規劃,項目區統一按規劃種植落實到位,新建基地以成片為主,更新拓展以現有面積為主。
(2)成立鎮經濟 果林項目專業合作社,年前做好充分準備,今冬明春第一期開始實施,至4月中旬完成2500畝,新建桃園和更新果園面積任務,負責農資配套服務,第一、第二年插種農產品及第三到的五年的主產品市場統一營銷工作,確保規范化、標準化運行。
(3)安信保險公司對果樹保險工作政策全面實施果林產品保險。
【鄉鎮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建設調研報告04-18
鄉鎮農業調研報告06-04
鄉鎮基層黨建調研報告11-28
鄉鎮經濟調研報告12-11
鄉鎮物流中心調研報告03-26
鄉鎮黨校建設調研報告02-24
鄉鎮小學調研工作報告11-16
鄉鎮工作調研報告(通用10篇)03-25
鄉鎮小學調研工作報告(熱門)02-14
鄉鎮組織工作調研報告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