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性原理在幼兒閱讀識字中的運用調研報告
一、研究的過程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明確研究的方向。
根據本人從北京帶回來的關于“相似性原理”的有關理論書籍以及配套教材《幫你早讀書》光盤和磁帶,認真拜讀,然后再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制定了行之有效地理論學習計劃,每周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和老師共同學習“相似性原理”的理論知識,并和園領導研究決定,在大班進行研究,以大班為主,中小班為輔進行試驗,并確定了課題組成員。在組建課題組成員時,以保教主任為課題總負責人,教研員、各年齡段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作為成員,要求學歷最低是大專以上,并在近兩年內在省內論文獲獎或省級刊物上發表文章,起步比較高,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教研活動。每周進行理論學習時,大家互相討論,課題組成員每次都帶著問題,共同探討,并要求本園教研員每周上一節公開示范課供教師參考與評價,課題組成員輪流上公開課,具體由課題負責人在周一安排,周四、周五進行授課,課后大家根據理論知識,結合授課時發生的問題及老師的困惑進行討論,這樣,既激勵了授課教師的實踐經驗,也增長了其他教師的見識,益處多多。
目前,幼兒園課程也沒有一個具體的規定,各園采用的教材各不相同,示范園和一類園有所區別。但自從我承接了課題研究后,我認為不論采用南師大還是北師大或其他教材,都要本著《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精神,認真領會精神,明白教師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明確本園研究課題的目標及研究方向:我們研究目標是利用有趣的文字結構形式增加幼兒的識字量,增強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研究的方向是培養幼兒學習習慣,通過早期閱讀識字活動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起初,老師也產生懷疑:1、這樣大量地進行識字活動,幼兒上小學是否會產生逆反心態,對識字活動不感興趣?2、進行識字活動,是否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相違背?對此,我們首先分析了這些觀念產生的原因。近幾年來,學前班以及私立幼兒園為了增加生源,大量地教幼兒識字、寫字,客觀地講,它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家長的需求,但我們發現,成人化、小學化的教學,為識字而識字的教學,嚴重扼殺了幼兒的學習天性,孩子收獲的是認了很多字,但喪失的是孩子學習的興趣,尤其喪失的是孩子在關鍵期思維能力的培養。發展語言就是發展思維。聽、說、讀的能力相輔相成,早期閱讀識字問題只有納入語言領域的目標來考慮,納入孩子的思維發展來考慮,才能說得清楚!稁湍阍缱x書》的教法與純粹的識字教學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前者關注的是孩子的聽、說、讀的能力協調發展,最終直逼孩子思維的發展,具體教法是借助“熏”和“訓”,即充分利用幼兒擅長“整體記憶”的特點,讓幼兒在聽錄音、看書指字中欣賞優美文章,同時同字(詞)混個臉熟;在借助關鍵字(結構字)講述故事、兒歌時,,一方面,讓有序擺放的關鍵字(結構字)粉墨登場,使之成為孩子記憶的載體、思維的依托,有效解決傳統語言教學中孩子復述故事思維零亂的問題。聲音、圖像、語義、符號四方面協同作用,孩子的反應快速通道打通,孩子學得不累,加之所學內容又是老師精心挑選的故事、兒歌等,因此,孩子流連忘返。另一方面,在語言教學中(通常是故事和兒歌),充分調動孩子們所有感官去體驗、理解作品中各種角色的情感,去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并且鼓勵幼兒借助文字符號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最后充分利用幼兒愛玩的天性,通過游戲方式,讓幼兒愉快高效地進行關鍵字學習,孩子自然掌握很多字(詞)。因此,幼兒很喜愛,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這種教法孩子所認得的字是自然習得。
而后者它得目標就是識字,好一些的也僅僅是做到趣味識字,在他們眼力,識字是天,而他們恰恰失去的是孩子聽說能力發展、孩子思維發展更廣闊的天空,失去的是孩子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興趣。
由此,通過理論學習,我們明白了《幫你早讀書》的科學性,明確了研究的方向。
2、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幼兒學習興趣。
兩個月以來,我們注意研究幼兒的心理及生理需要,研究方法是不追求識字量,重視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不講解字型字義,整體認讀,只認不寫,養成喜歡閱讀的興趣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對全體幼兒統一要求,重視幼兒的進步及其潛能的發展。
。1)老師有意識準備幼兒常用字詞。
在剛開始時,老師有意識準備幼兒常用的字詞,孩子很容易記住,也感興趣。經典的例子是“魚”、“于”兩字,孩子更易認識“魚”,依然是“相似性”在作怪,相似孩子已有的生活、已有的經驗、已有的知識,園長之友《“相似性原理在幼兒早期閱讀識字中的運用”研究報告》。
。2)創設相應的文字環境。
各班老師專門為幼兒布置了帶有主題、情節和藝術性的語言環境區,根據各班幼兒的特點,例如有關于人體、關于中國地圖各省市的名稱以及小班利用圖文并茂的方法,把故事布置在語言環境區,讓幼兒利用課余時間,在教師的支持、鼓勵以及引導下進行識字活動,這樣既提高了幼兒識字的興趣,又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我們還在幼兒活動室、寢室、洗手間等適當位置張貼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經驗和興趣的文字,引起幼兒對文字的注意。教師在周圍環境中,在日常生活中,在需要的情況下,做這些工作時,經常用文字提示,實際上強調了文字的重要作用,引發了幼兒的興趣。賦予文字以生命,文字在各個區域的出現都是有用的,都是相似孩子的生活需要的,所以孩子用以致學、學以致用,效果很好。
。3)取書和還書。
取書和還書,在很多活動中都有這個環節。幼兒擁有了良好的取書、還書習慣,老師們感到既省時、省事、又省力,上課輕松多了。
首先,讓幼兒熟悉取書、還書的方法,今天要上什么課,老師在做課前準備時,告訴幼兒書名以及封面的圖案,然后放上音樂,幼兒就會有序地安靜地隨音樂去取書,自己坐在座位上安靜的看書,等待上課。當書用完時,老師再放上還書的音樂,幼兒就會隨音樂整齊地還書,利用取書、還書的環節,也可以滲透到其他的活動中,如取水杯、上課用的學具等。
其次,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因為每天幼兒用書還要帶回家),把寫有幼兒姓名的書發給幼兒自己拿著,再按前面介紹的還書方法把書的封面朝下,封底朝上有順序放在固定的地方,下次上課取書時,老師把幼兒的書再整體的翻過來,封面朝上,讓幼兒按取書規則有順序的`取書。這樣,幼兒便能取到寫有自己名字的書了。用完以后,再聽音樂,封面朝下,封底朝上的辦法還書,就不會亂了。
(4)課前欣賞,聽讀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采取動靜交替、手腦并用的原則,利用家長接送幼兒時間,飯后散步時間,放錄音讓幼兒欣賞一天活動中的兒歌、故事,以及文學作品,聽說游戲。讓孩子們通過聽讀、欣賞等活動,感受兒歌、故事、文學作品中人們的善良與智慧,同時也感受兒歌中的瑯瑯上口,故事中人物的表現以及文學作品中優美的、規范的語言。通過一邊看書一邊聽讀,跟讀或朗讀,使幼兒逐漸理解口頭語發出的聲音與書面的文字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在聽讀、朗讀中練習發音,自然而然地認識了文字,提高了聽音能力和語感水平,在閱讀的過程中,會自然注意熟悉的字詞,能主動學習新內容。在交往中能注意運用,敢于與人交往,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意愿,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5)有機結合各科教育活動
在教育活動中,注意在其它領域隨機滲透文字,效果事半功倍。如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將簡短生動、瑯瑯上口的歌詞以文字形式出現,能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加快學習速度。如欣賞《雪花與雨滴》,老師采用圖文并茂的方法,一幅冬季圖和一幅春季圖,利用文字結構的形式,將關鍵字、詞“敲”、“小雪花”、“飄”、“冬天”以及“敲”、“小雨滴”、“落”、“春天”出示在黑板上,并引導幼兒利用圖片加深對歌詞的記憶,以及對這首歌曲的理解。這樣,雖然是一節音樂課,不但認識了字,而且還利用文字結構加深了對這首歌曲的理解程度。這樣,在活動中,適當、適時地結合文字,能增強教育效果。我們反對強迫地灌輸文字,那樣就會使幼兒失去興趣,使活動偏離教育目標。
3、家園緊密配合,共同交流,達到共同育兒的目的。
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因而我們非常注重家園間的共育教育。在承接了“相似性原理在幼兒早期閱讀識字活動中的應用”這一課題以后,立即召開全體教師大會,向老師講清家長工作的重要性,讓各班教師耐心、細致地利用周五接待日向家長講述相關理論和實驗方法,征得家長的同意與支持。在實驗過程中,各班教師向家長匯報開展情況,發放家長問卷,利用家園聯系卡,家園聯系手冊及時和家長進行交流。當然,我們在指導家長的過程中,也提出了相應的兩個要求:注意方法,培養興趣,與老師統一思路,不以單一的識字量為目標,著重培養幼兒的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提高識字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等。在方法上,老師可為家長提供一些字卡或教授一些方法,讓家長適當地出示一些相關字卡,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文字,多采用游戲的方法,每天和幼兒共同閱讀,從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識字環境和氛圍,讓孩子隨時隨地廣泛接觸漢字,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地認識漢字。
4、科學公正地進行評價,及時總結提高。
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非常重視課題的評價工作。我們的評價工作采用觀察、交流、討論、談話、聽課、家長問卷等多種形式,并把考核內容納入班級考核、個人學期考核之中。激勵教師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之中,作好課題教育隨筆,案例分析以及專題總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課題評價,主要看幼兒的興趣和習慣養成情況及教師的方法。例如:看老師是否單純追求識字量而不重視幼兒興趣,是否用結構文字的方法提高幼兒對故事、兒歌的興趣以及文學作品的理解,是否用游戲的方法開展活動。在運用欣賞聽讀識字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幼兒取書、還書習慣的培養,指字到位,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正確的坐姿等。通過評價,及時地了解了課題研究的適宜性、有效性、科學性問題,使我們能對那些好的方法和經驗進行總結與推廣。這樣,使課題研究始終沿著正確、科學之路走下去。
二、研究的效果。
1、幼兒的發展。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以來,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發展,幼兒在學習興趣、習慣養成等方面均有明顯發展。孩子們能夠有效地進行聽讀活動,積極參與活動,喜歡同字寶寶交朋友。另外,孩子們能夠安靜傾聽,在讀書時,保持正確的坐姿,養成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閱讀習慣等。在閱讀活動中,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展示。他們能夠根據自己已認識的字進行閱讀,遇到陌生字、詞時能夠積極向老師、小朋友請教。在孩子們身上表現出來那種交流討論、求知若渴的積極性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智能方面,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幫你早讀書》中語言規范,文章優美,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幼兒通過聽讀、跟讀、指認字寶寶等過程,反復接觸,變成了自己的語言。
2、教師的感受。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老師們不僅從觀念上得到根本轉變,而且在教育策略、教育方法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老師學會了如何將課題研究與本園課程有機結合,如何圍繞教育目標選擇教育內容,如何作好觀察記錄與評價,如何作好調查報告與階段研究分析,如何指導家長做“分享時光”作業以及與家長如何進行交流等。顯然,在各個方面老師有了顯著的成長。
3、幼兒園現狀。
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的幼兒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教師獲得了成長與提高,幼兒園的聲譽逐漸得到了提高。
總之,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使我們從教育理念上得到了轉變,教育技能上得到了提高。幼兒獲得了良好的發展。通過探索和實踐,使我們初步嘗到了幼兒早期趣味識字的甘甜芬芳。孩子們不但輕松愉快地認識了許多漢字,而且由于識字活動激活了幼兒的大腦思維,引發了幼兒的聯想,促進了幼兒的閱讀,開闊了幼兒視野,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發展了幼兒的能力,讓幼兒在成功之旅中走得自信、輕松且愉快。同時也認識到早期閱讀教育不僅孩子樂學,家長滿意,也是幼教改革和發展的要求。今后,我們將堅持不懈,繼續努力,進行深入地研究,形成更加鮮明的辦園風格。
【相似性原理在幼兒閱讀識字中的運用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相似性在設計中的應用10-08
色彩在景觀中的運用10-27
色彩在服裝中的運用09-28
Matlab仿真在無線通信原理與系統中的運用與研究論文06-22
淺談人本原理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11-02
談循環經濟原理中酒店管理的運用論文12-10
聲勢教學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論文09-25
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幼兒園論文10-20
例談電子白板在英語閱讀課中運用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