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收入調查報告(通用12篇)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農民收入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1
通過對鄒平縣明集鎮部分居民的收入及消費情況進行了分析,了解農民生活中最迫切解決的問題,影響農民收入多少的原因,農民增收途徑,收入成分,消費的大小及消費途徑。鄒平縣明集鎮成家村是山東省最為普遍的一個農村。由于資源等某些因素,沒有發展有力的實業,主要經濟收入為農產品,以及在外務工收入。通過調查顯示近年來,各戶的平均收入均穩步提高,年均純收入的增長率變化較大,而主要消費支出為農資成本,教育費用,醫療費用。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調查了一下幾點:
。ㄒ唬┺r民收入來源分析:從目前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角度,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以下5個部分:
。1)家庭農業生產經營收入:這是實行家庭承包制后農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穩定的方式,以農業種養殖業為主的收入來源仍是目前農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鄉從事非農經營收入:如服裝業,餐飲業,服務業等等,一般為小本經營,伴隨著城鄉結合趨勢的發展,個體經營越來越多,這是在鄉農民的一個重要增收點,也是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內容。
。3)外出務工收入:在改革開放浪潮下,外出務工成了農民獲得農業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選擇。這是一種工資性收入,這種收入以其廣闊的增長空間成為了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切入點。而大量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也成了我國實現城市化、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
。4)其他各種收入:包括來自于各種財產投資性的收入、政府的財政或支農政策的轉移性收入、租賃變賣財產收入、親友贈送等各種收入。
(二)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
。1)經濟結構因素:現在農村土地仍舊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相比較西方的農場化經營存在很大弊端,最明顯的就是規模,小范圍的種植,使一定區域內的的作物種植比較雜亂,經濟作物糧食作物混雜,難以實現從播種到收割實現完全機械化的流程,有些環節還在使用原始農具,生產效率比較低,而且一家一般幾畝地,單單靠土地創收已經難以維持家庭日常的支出。
。2)市場因素:農村一般交通比較閉塞,近些年雖有進步但一些山區等地方問題還很嚴重,是一些農副產品的流通受到制約,一般會在附近的集市收購站等地處理,而受農村消費水平的制約收入一般比較低。而且就如今農村的各種第二第三產業的興起,在個農民增收的'同時也存在很大的隱患,農村市場比較小,就存在市場飽和問題,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出現明顯的惡意競爭,消費不足等問題。
(3)社會因素:物價上漲,而農產品的價格一般比較穩定沒有太大漲幅,相比較于一天一漲的消費品,農產品的價格原地不前,對比之下,農民的生活會困苦的多,而且醫療保障的不全面,高等教育昂貴的費用都給普通農村家庭的生活發展帶來極大的阻力。
。4)勞動者文化素質問題:大部分農民受到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的限制,如種植業,花卉種植比糧食作物種植的利潤高出許多,但卻鮮有人會觸及主要還是受到相關技術的制約,缺少相關的專業知識。大部分人只能從事技能要求較低的的職業,多為體力勞動,勞動力方向變窄,阻礙收入的增加。
。5)農業生產成本高,收益少:隨著農產品市場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現,城鎮居民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更加劇了價格的下跌趨勢。這是導致農業生產收益少的直接原因。雖然政府也曾為改變這種局面而提高農產品價格保護農民利益,但是同時也對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產生刺激,造成農資價格也隨之上升,結果依然是增收空間十分有限。另外,農民人均占有資源太少,也是造成農業生產成本高的重要原因,這兩種因素直接導致了農民增收的困境。
(三)像一些可行的對策
我國的人口眾多,農民占著很大的比重,不管是糧食安全還是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這個重要的群體,解決好他們的切實問題才能更好的維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針對上述現象作了一系列的可行對策:
。1)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普及城鄉專業化的教育。
。2)加快轉移農村富余的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勞動渠道。
。3)加大政府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保持農業的正常發展。
。4)深化農村體制改革,為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5)根據當地的特色發展優勢產業。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2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民的收入也在逐漸增加,收入來源也越來越廣泛,隨之農民的收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原來的收入渠道和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代社會的發展,尋找一條適合并且能夠增加農民收入的道路是當務之急。
一、農民收入環境分析
(一)內部環境。
城子支隊位于農場的西北方向,四面交通都很方便,土壤相對肥沃,相對于附近的村莊水源也相當充足。對于種植水稻的農民是一個有利的條件?傮w來說農民的生活水平很不錯。目前,全村有三百一十二戶人家,一千二百三十三口人。
。ǘ┩獠凯h境。
國家政策的支持。近幾年為了保證農民的利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來支持農民。從種植農作物這方面,國家每年都發放種地補助,也就是地補。每年每畝地發放八十元,雖然不是很多,對農民生活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是國家對農民種地支持的一種表現。對于農民外出打工,國家也格外支持,下令不得拖欠農民工工資。
二、農民收入現狀
。ㄒ唬┺r民收入來源。
收入來源主要有種植農作物,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等;養殖大棚種植蔬菜,黃瓜、豆角、茄子等;養殖牲畜,豬、牛、羊、雞、狐貍等;外出打工,做建筑工人或是警衛人員;自助創業,開設小型超市、醫藥店或者家用電器店等。
。ǘ┺r民各項資金收入。
種植農作物的收入因土地面積的大小而不同。一般每家在農作物花生和玉米上的收入為3000元左右,棉花收入每畝地800~900元,養殖大棚每年收入包含成本在萬元之上,養殖牲畜的收入因生肉價格的上漲也逐年增長。現在每斤豬肉十元左右。在這方面的收入包含成本也有幾萬元。在外出打工這方面的收入,每月800~1000元。工作好的比如技術工這類的每個月的工資都在一千元以上。自主創業的收入就沒有那么固定了。整體上看,農民每年的收入包含成本基本在萬元以上,和城鎮居民還有一定差距。
三、農民收入存在的問題
。ㄒ唬┦茏匀画h境的制約。
尤其是種植農作物受自然環境的制約最明顯。農作物本來就生長在田地里,要經受風吹日曬,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是連年干旱,土地就會裂開農作物就會因缺水而死亡。但是也有因降水量過多而死的',比如今年因受臺風“梅花”的影響,降水量過多。有時連續一個禮拜都在下雨,地里的農作物的根部因土壤松軟而撲倒,造成部分農作物的死亡。所以農民今年種植農作物的產量肯定會比往年有所減少。這樣來看農民這部分的收入沒有一個很好的保證。自然因素給農民的收入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
。ǘ┺r民收入來源和產業結構單一。
自古以來農民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重地所得,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收入的來源在逐漸增多,慢慢有了養殖大棚的,養殖豬、牛、羊等的,還有外出打工的。但是,即便是有了這些的經濟來源,農民收入也不能算是很高。主要是缺乏一定的科學方法。所以解決農民收入來源有限和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三)受農業生產成本的制約。
雖然農民在種植業方面的收入在逐漸增加,但生產成本也在增加。所以農民的收入不一定會增加很多。例如大棚里蔬菜的菜子,以前也就是七八元錢一袋,這兩年就漲到了三十多元一袋,這就多了四五倍。再加上化肥、農藥的價錢,成本就更高了。在養大棚的時候,建成一個中型大棚的成本要一萬五千元到一萬七千元左右,每家至少要建兩個,建大棚的成本就三萬多元。所以建成后的第一年基本賺不到錢。綜上可以看出成本對農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響,遏制了農民的收入。
。ㄋ模﹦趧恿λ刭|偏低。
農民多數都在從事初級工作,高級技術人員比重較少,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直接阻礙了他們對勞動技能的掌握,特別對高技術含量的獲取,經濟發展對非熟練工人的需求量有限。這就是限制了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機會的獲得和工資率的提高,制約農民收入進一步增長的主要原因。
四、對農民收入問題的結論和建議
。ㄒ唬┓N植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小的農產品。
既然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改變,我們就要想辦法改變種植的產品。來適應環境,多種植些對環境條件要求很低的。
(二)擴大產品結構。
農民的收入不能單靠種植業,要多開發些收入來源。比如特種養殖,有很多地區的人就是因為特種養殖而發家致富的。有養蝴蝶的,有養蛇的,有養螞蚱的還有養蜈蚣的。正因為養的人不多才會有較高的收入。村里應該集中培養,然后養殖并找好售貨渠道。
。ㄈ┘哟髮θr的扶持力度。
給農民提供資金支持,包括信貸,基礎設施投入和財政補貼。因為現在物價上漲,農民的生產成本也在增加,導致收入增加緩慢。所以政府有必要對農民生產活動進行支持。比如控制農藥和農用材料的價格,在原來的基礎上大大減少成本,農民的收入會增加很多。對農民進行補貼,不僅是發錢,也可以發放一些化肥,農藥或者農具之類的,也可以減少成本增加收入。對有需要的農民發放貸款使他們更方便的去生產或者去創業等。
。ㄋ模┨岣咿r民素質。
包括身體素質,科技素質和文化素質。從身體素質方面,多建設一些公園或者廣場,供農民娛樂休閑。多引進一些健身器材,供農民進行鍛煉。也可以組織專門的人教大家學習健身操和健身舞蹈。這樣可以解除農民一天的疲勞更好的投入到生產中去。從科技素質方面,請專家指導種植技術或者一些專業技術工作。集中培養一部分技術人才,以后要做到科學養殖和向高技術領域邁進。從文化素質方面,以前由于生活水平不好,不能供孩子上學,以至于現在很多農民文化程度低。種植業雖然投入的很多,但收成很少。甚至是打工也不能找到工資很多的工作,職位只能是最基礎的。現在應該在農村開設一些專門給農民上課的學校,可以由村里經驗豐富和學歷較高的人,對村民進行講授和培訓。也可以由支隊請的各方面專家來教大家。這樣農民的文化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
通過這次的調查,發現農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往雖然有所提高,但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我們相信只要政府努力解決這些問題,農民收入的增加速度會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會提高很多。而且還發現了一件值得欣喜的事,現在農民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只要有能力都會供孩子上大學。以后畢業即便是打工也會找到職位比較高的工作。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民的收入問題會得到解決,農村也會建設的越來越好。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3
一、某鎮基本情況
某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全鎮農業人口4.03萬人,耕地面積7.3萬畝。農業生產主要以水稻、小麥、元蔥大蒜、杞柳等農作物為主,畜禽業以豬、雞、貉等為主。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支持下,全鎮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布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趨于合理,農民增收速度明顯加快,農民現金性收入大幅提高。20xx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60元。
二、農民收入現狀
一是農民收入結構比例不斷調整。農民第一產業收入比例穩中有降,占收入的60%左右,從事二、三產業經營性、工資性收入持續增長,占收入的30%,其它收入占10%。
二是農民收入途徑不斷增多。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政策和寬廣的發展平臺,優質高效農業發展迅速,農民從事二二產業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走出土地、走出農村勞務經濟日漸升溫,致富渠道不斷拓寬,為農民就業、農民增收創造了更寬闊的空間。20xx年全鎮圍繞水稻、小麥、大蒜、杞柳等種植業作物的產品加工、運輸、銷售人員就達到4500余人,常年在省外務工人員達到8000余人,從事二三產業、就地轉移人員達到3000余人,擺脫了土地約束,到土地以外創業創收已成為全鎮農民致富的途徑。
三是農民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消費增長緩慢。近年來,全鎮農民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國家對農村的好政策、農副產品價格上升,農民經營性工資性收入增加,但由于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生產再投入增加,致使農民收入增幅縮水,各種剛性支出不斷增加,可支配性消費增長緩慢。
四是農民內部收入差距加大。由于農民自身素質參差不齊,造成對發展經濟的認識、能力和參與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性不同,一批素質高、積極調整、起步早的農民迅速致富,并依靠自身發展的`經驗、開拓的市場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形成了一批農村致富戶,而那些等、靠、觀望、因循守舊的農民沒能及時發展起來,收入明顯低于致富戶。
三、制約農民增收因素
一是科技文化素質有待提高。農民對發展農村經濟、大力開發高效農業有較高的熱情,但受科技文化素質的限制,只敢遠觀不敢近摸,對帶“高、新、尖”字樣的事物,望而卻步,部分農民對農業結構調整信心不足,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荊繩的思想,對農業以外創業門路少,獲得致富信息渠道窄,開拓市場能力差
二是創業資金短缺。群眾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外,閑散資金較少,并且必須有再生產投入資金。銀信部門對農村貸款額度有限,對那些收入較低的農民發放較小貸款甚至不給予貸款,造成低收入家庭想致富卻苦于沒資金的困局。
三是社會事業性負擔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各類生活開支項目增多,數額增大,子女上學、子女結婚、看病就醫、關系交往等都要遠遠超過生活開支,社會事業性負擔的加重,勢必對生產的再發展、再投入的資金產生影響。像子女結婚,從認識到結婚至少有五六萬元的花銷。
四是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造成生產成本高。農村以農業為主。隨著各類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農業單位投入不斷增加;省⑥r藥、地膜、種子等生產資料價格增幅高于農產品價格增幅,生產成本高,導致了農民增產不增收,增收緩慢。
五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標準化生產有待提高。目前全鎮已形成了小麥水稻、大蒜元蔥、杞柳、畜禽養殖等為主的基地,由于產業鏈條不夠長,農產品的增值空間較小,大多以出售原料型為主,且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滯后,產品市場適應性差,銷售難、價格低依然制約農民增收。
四、下步增收途徑
一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農業產業化、生產標準化水平。要圍繞市場需求,怎樣調、調什么,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調整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調出農民種植的積極性、調出規模、調出效益。同時要在提高產業化、生產標準化水平上下功夫,積極推廣農業生產標準化模式,把農業專業協會,作為帶動標準化生產的重要力量來抓,在主導農業產業上建立一個協會,發揮其在生產資料、生產技術、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優勢,推動標準化生產,目前我鎮已建立了杞柳協會和元蔥協會。要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建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使每一個產業上都有幾家深加工企業,像我鎮杞柳產業已達到這一要求,但在產品檔次低、市場開拓上仍要抓緊抓好。
二是加快富余勞動力轉移。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發展二三產業,使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脫出來。做好外出務工工作,把它作為一項產業,積極做好務工人員的培訓、引導,使他們有一技之長,能更好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三是加大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日顯重要,也是建設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上級黨委政府就要不斷加大農民科技培訓資金投入力度,拓寬培訓渠道,不斷滿足農民科技需求,提高致富能力,把農民培養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術、有理想的四有新型農民。
四是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提高對農民的服務水平。農業作為國家發展基礎,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實力壯大,國家應該給予農業更多更大的資金扶持和傾斜。目前的“三補兩免”對鼓勵農民發展農業、促進發展現代化農業都產生了積極效果。農民一個弱勢群眾,不斷提高農民的服務水平,也是促進農民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國家應在農民科技服務、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方面給予更多更好的服務,切實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困難,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更好更快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4
xx縣農民現金收入一季度實現了雙增,尤其是農戶財產性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加。據110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xx縣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714元,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長11.8%;農民人均現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長24.7%.尤其是農戶的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長61.9%,是歷年來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資性收入增幅放緩。
20xx年一季度,鄒平縣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長12.7%,增幅回落4.6個百分點,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幅度減緩。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僅增加3元,增長1.9%。通過農戶記帳資料結合農民工檢測調查,以及深入走訪調查戶得知,增幅減緩的主要原因:
。1)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從事了其他行業,例如:尹家調查點的大部分女勞動力,有著去淄博周村紡織廠打工的習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效益下降工資降低,返鄉農民工有的從事服裝生意、有的從事人壽保險,還有的直接在家從事家務;
。2)縣域內的幾個大型的企業集團,延長了春節假期的時間,工人的生產時間減少,收入也就隨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機是直接導致農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產業現金收支有較大增長。
調查數據表明一季度,農民從第一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111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長13.5%.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節期間,農戶用于生活消費的開支與春耕備播的支出加大,促使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數量增加,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的出售量,分別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長107.4%、36.9%、31.4%;雖然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于出售數量的絕對增長,還是拉動了農民一產現金收入的增加。同時,農戶用于農業生產支出人均達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長25.3%,由于農業各種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拉動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個百分點,從增長幅度對比分析,基本實現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長過快、符合當前全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3、農戶家庭產業結構調整,導致二產業現金收入大幅度下滑。
隨著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面的不斷擴大,導致了家庭小型企業慘淡經營、舉步維艱的局面。從深入基層調查了解得知,全縣110個調查戶中,有1戶常年經銷木材、1戶從事面粉加工的工商戶,因為今年經濟效益急劇下滑的原因,轉行出去打工或者從事了三產行業。調查資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經營第二產業的現金收入人均212元,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減少15.9%,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是近幾年來減少幅度最大的時期,與全縣的工業發展大趨勢相符合。
4、三產業受二產業的影響,首次出現下降。
一季度,由于受全縣工業生產嚴重下滑形勢的影響,三產業的增長歷年來首次出現了收入下降局面。調查數據表明,前三個月,農民人均三產業收入達到181元,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減幅13.6%.減少的主要原因:
。1)受工業發展不景氣的影響,企業物流效益下降,導致了交通運輸郵電業人均收入下降39元,減幅31.8%;
。2)企業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資收入減少,大量外地務工人員回鄉,影響了批零貿易餐飲業人均減少10元,減幅29.6%。此外,個別三產經營農戶的轉行也是導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產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帶動農民現金收入增加。
近幾年,農戶從占有財產帶來的收益不斷增加,尤其是出讓土地帶來的各種補償,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而增加;其次,由于農戶在外人口的獨立生活,農村人口的逐步老齡化,離退休、養老金、贍養費等標準提高,拉動了農民轉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長。調查資料顯示:鄒平縣一季度人均財產性收入達到244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長61.9%,導致本季度增長幅度過大的主要原因是,后芽村調查點的大部分農戶,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業占用,春節前企業按照噸糧,結合當時的市場糧食價格把補償及時兌現給農戶,帶來了人均土地征用補償收入達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長71.3%;人均轉移性收入達到122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長39.7%,主要是退休金與農村贍養費增長的拉動。同時需要說明的是,失地農戶的收入要大大高于農業戶,
。1)一方面是打工人數多,打工收入高;
。2)從事二三產業的戶數多,收入高;
(3)沒有農業收入也沒有農業投入,但是非農業的收入高,尤其是財產性收入高。
6、期內農戶現金支出大幅度增加。
鄒平縣一季度,農戶用于農業生產的費用、擴大二三生產規模、購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別達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別增長25.3%、58.8%、五倍多。其中,由于農戶直接購買商品房以及房屋裝修支出的.劇增,拉動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長了26.7%.通過以上數據的對比分析不難看出,鄒平縣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農戶出售農產品數量的增長、農戶占地補償增加的拉動,二者帶動了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78.4%.然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拉動農民增收的方向
其一、雖然農產品價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農民增收,只能視為生產、生活需要;
其二、土地占用補償的增長,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從全年來看不會對農民增收拉動太大。
因此,要理性的分析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真正原因,正確把握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認識到現金收入增長之下掩蓋的問題:
。1)工人的月收入已經明顯下降;
。2)新的就業崗位雖然增加,但是進廠的門檻提高,對年齡、性別、學歷有了新要求,相對限制了農村“40-50”勞動力的轉移力度;
。3)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的門路變窄;四是資金缺乏,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起步階段更加困難。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5
一、調查背景及意義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多億人口的大國,而農村人口的數量占到總人口的將近60%。人們的生存發展以及國家經濟科技等的進步都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作,F在農民收入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我國的"三農"問題是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問題!缎聲r期農業和農村工作重要文獻選編》中就指出:“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而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再到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生活總體上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仍然呈現出相對滯后、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吻合等弊端,難以滿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加大。作為一個農村人,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農民增收困難,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利用假期時間對自己所在鎮的農民關于增收問題做了一次深入調查,以期為本地農民增收困難問題的解決提供合理化建議,幫助當地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調查方式包括發放不記名調查問卷、實地走訪以及與當地農民交談了解情況等。
二、調查問卷
您好!我是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大三的學生。此份調查問卷主要是了解農民的收入來源,不涉及其它事情,調查問卷不留名,不泄露您的隱私。非常感謝您的配合,謝謝!
1.您的年齡是
A 18 -40 B 40-50 C 50 以上
2.您家庭目前人口數目人
3.您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是
A農業收入 B 外出務工C 經商 D 其它
4.您家庭一年的收入狀況
A5000以下 B5000-10000 C 10000以上
5.您家里主要外出務工人員所從事的行業
A建筑業B運輸業 C 采礦業 D服務業F其它
6.您覺得打工與務農哪個掙的錢多
A 打工 B務農
7.您是不是專業養殖戶或種植戶
A是 B不是
8.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學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 D 大專及以上
9.在你的消費當中,哪種消費內容所占的比例最大:
A供養子女學習 B家庭飲食開銷 C娛樂方面 D 其他
10您對國家實施的三農政策的滿意程度
A.較滿意 B滿意 C一般 D不滿意
11.鄉村干部處在農村最基層,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您對村干部看法:
A滿意 B不滿意 C基本滿意
12.對鄉村干部不滿意原因:
A不思進取 B不深入基層 C貪占、吃喝風嚴重 D知識結構不能滿足需要
三、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調查對象為我家鄉所在的本村以及鄰近行政村的農民。參與調查過程的人們年齡都在30至50歲之間,絕大部分已經成家。在調查的30戶農民中,人口總數為109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每年人均純收入大概為1400元(因為沒有辦法統計每個被調查對象家庭的具體收入數據,只能根據調查結果得出大致的收入水平)。家庭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戶數為26戶;5000—10000元之間的戶數為0戶;10000元以上的.戶數為4戶。在被調查的30個家庭中,外出務工人員數目為26個,主要從事采礦、建筑行業的工作。具體比例為從事采礦業15人,占57.7%;從事建筑行業9人,占34.6%;從事服務行業2人,占7.7%。被調查的人們,知識水平普遍較低,30個調查對象的學歷均為高中以下水平。而且絕大多數認為家庭開銷最大的為子女上學費用。
通過對調查問卷以及談話內容進行統計分析,我得出了本村附近農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收入水平普遍比較低。30戶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大概只有1400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子女讀書、生病就醫,婚喪嫁娶人情世故等的費用,農戶所剩無幾。如果再遇上自然災害或者收成不好,甚至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2、農民收入渠道窄,要想增收難度較大。大部分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傳統的糧、棉、油等農產品,而且經常會出現糧價下跌,賣不出去等情況;調查對象普遍反映家中有剩余勞動力,但是由于知識水平較低,同時市區直企業下崗職工也在不斷增加,這些都給他們外出打工獲得收入增加了很多的困難;大部分村鎮企業也因為經營不善出現虧損甚至關閉,這也制約了農戶收入的增加。
3、外出打工待遇較差,工作條件艱苦。在與被調查的30戶農民聊天過程中,大部分人都說家里面出去務工的人從事的都是建筑隊工作或者井下采煤工作,收入很低,工作環境非常惡劣,而且還經常有危險。但是由于學歷的限制,他們外出也只能從事這些方面的工作。
4、農民收入非常不平衡。少數農戶的高收入掩蓋了個別農戶收入下降的真相。通過了解發現,個別農戶的年收入已經過萬,生活水平也很高;但是也有農戶的家庭年收入不滿一千,已經到了賒賬度日的地步。這種情況的發生跟個人有關,也跟國家政策以及村干部的領導有關。
5.村干部問題重重,村委服務不到位。通過調查我發現,本村以及臨近村莊的村干部選舉已經成了“選錢”—誰有錢誰就能當上干部。有人為了當上村干部,花費巨額資金送禮,有的甚至打起了“選票價格戰”,一張選票從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選人一次竟花費幾萬甚至幾十萬。不難想象,在這情況下組織起來的村委會其服務意識和帶動能力是怎樣的。素質偏低的村委會成員導致村委會發揮不了應有的職能,這也是農民增收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6、農村兒童教育水平以及師資狀況堪憂。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當地的教師工資水平較低,這致使大量優秀教師流失,進而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同時,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對他們的輔導、教育乏力,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像心理發育不健全、學習成績下降等。
四、對策及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就必須多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存在的種種不足。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于農民自身的素質。政府部門可以安排科技人員下鄉,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鼓勵農民大膽嘗試,自主創新。
2、發展鄉鎮企業,推動本地經濟發展。針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就業困難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依靠發展農業和相關產業來解決問題,根據當地的農業特色,建立與其相關的鄉鎮企業,聘請外來有管理經驗的人員進行管理輔導,使企業走上良好的發展軌道。
3、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國家應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拓寬農民收入途徑,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差距。
4、加大政府監督保障力度,規范制度體系。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從財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保障農民生活,減輕農民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壓力,增強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規范制度體系,確保國家各項政策的嚴格執行,使農民真正從中受益。這樣也可以保證每位農民達到溫飽水平,不至于出現貧富差距過大的情況。
5、增強農民民主民權意識,提高村官素質?梢酝ㄟ^宣傳教育對廣大農民普及選舉知識,使他們明白選舉村干部并不是“選錢”,而是選出一個帶領自己致富的領導,一個可以信賴的、有領導能力的人。同時加強鄉鎮政府的行政干預力度,嚴厲打擊賄選行為,保障每次選舉實現公正公平公開,選出村民心目中滿意的干部。
6、加大農村學校師資力度,提高教育水平。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保證并進而提高農村教師的收入,吸引外來優秀教師來農村任教,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升。同時組織城鎮孩子進行“一幫一”活動,關愛關懷農村留守兒童,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是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6
我國農民數量如此之多,要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要帶領農民奔小康,要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增加農民的收入,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是我們調查的根本,落實完成遼寧科技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關于“調查社會某一階層經濟收支情況”這一社會實踐活動任務。進一步增強同學們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和互幫互助精神。使同學們在享受假期生活的同時更好的認識社會和接觸社會。
遼寧省農民收入情況調查:
遼寧省農民收入增長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全省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達1720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同比增長4.8%,務工收入增長21.7%;
二是家庭經營收入快速增長。受糧食豐收和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共同影響,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全省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人均達2592元,比上年增長17.3%;
三是財產和轉移性收入大幅度增長。得益于糧食直補、提高離退休養老金、土地征用補償等優農、惠農、利民政策,農民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比上年大幅度增長。全省農民財產性收入人均達282元,比上年增長26.5%;轉移性收入人均達179元,同比增長18.4%。
黑龍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XX年黑龍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5206元增長7.2%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對全省2240戶農村居民家庭抽樣調查顯示:XX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06.8元,同比增加351.2元,增長7.2%。政策調控成效顯現,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繼續增長。XX年我省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人均為1019.6元,首次邁上千元臺階,同比增加102.9元;農村居民人均打工勞務收入達到818.3元,同比增長11.8%。現金純收入占純收入比重提高。XX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現金純收入達到4960.2元,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95.3%,比上年提高9.6個百分點。農民收入貨幣化程度的提高,顯示出農村市場經濟正逐漸走向成熟,從事生產經營的方式更加趨向商業化、市場化。我國“糧倉”黑龍江省的農民收入去年繼續增加。據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抽樣調查顯示,XX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06.8元,比上年增加351.2元,增長7.2%,連續兩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調查顯示,XX年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現金純收入達到4960.2元,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95.3%,比上年提高了9.6個百分點。農民收入貨幣化程度的提高,顯示出農村市場經濟正逐漸走向成熟,從事生產經營的方式更加趨向商業化、市場化。XX年東寧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951元,工作總結成為我省首個農民人均純收入超xx萬元的縣(市)。
近年來,我的家鄉東寧縣大力發展富民產業,依靠栽培黑木耳及烤煙、果菜等特色產業,做大境外農業,做強勞務經濟,農民紛紛鼓起了腰包。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均純收入7703元,占70.3%;勞務(含境外農業)收入2537元,占總收入23.2%。有著“全國黑木耳第一縣”美譽的東寧縣,采取資金、政策和服務支持,扶強做大黑木耳產業,帶動農民快速增收。XX年全縣種植黑木耳7.02億袋,總產量達2.8萬噸,總收入12.8億元。僅此一項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5542元,占總收入52.3%。目前,黑木耳產業已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
山西省晉中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晉中市認真貫徹國家、省一系列惠農政策,持續加大“三農”投入,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運行呈現出質量提高、結構優化、效益改善的良好局面,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創歷史新高,收入增額與增速實現新的突破。據全市880戶農村居民家庭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全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大關,達到4206.7元,比上年增加558.8元,同比增長15.3%;高出上年5.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0.1個百分點;絕對額居全省第五,增幅居全省第三。XX年晉中市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0xx.5元,比上年增加234.5元,增長12.8%。工資性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49%,對農民純收入增長貢獻率為42%,拉動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4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主要得益于:一是隨著近年引資力度加大和產業結構步伐加快,本地新增企業和規模進一步擴大,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明顯增強,使農民在本鄉地域內就業獲得的勞動報酬明顯增加,人均達到了1778.7元,占工資性收入的86%,同比增加249.3元,增長16.3%。二是隨著《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若干意見》、《山西省農民工維權條例》的全面貫徹落實以及農民工素質提高工程的有效實施,農民工就業非農產業的環境明顯改善,素質有了新的提高,報酬水平明顯上升。
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使我們深刻了了解了農民爸媽不易,我們大多來自農民家族。我覺得提高農民收入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
2、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
3、拓寬農民增收途徑,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
4、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7
一、調查目的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雖然隨著國家在政策上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扶持,農民收入有了些許提高但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還有待進一步發展。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事關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全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這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坎”,想要跨國這道“坎”我們就要狠抓農村新增收入使得農村收入有一個質的飛躍。增加農民收入是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的需要。如果我們在繼續挖掘農業內部潛力的同時,從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速農村城市化進程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可能為增加農民收入開辟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通過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情況調查的了解可以幫助農民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提高人均收入,為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做貢獻。為了了解掌握增加農民收入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于今日就其情況對麥積區花牛鎮諸多村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時間
20xx年7月—20xx年10月
三、調查對象
花牛鎮花牛村30戶農戶
四、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我以訪談法為主觀察法為輔走訪了我所在村鎮的部分農戶。
五、調查內容與結果分析
。ㄒ唬┺r民收入變化情況
1.綜合總體概況
根據 30戶農民家庭收入調查數據統計
2.收入構成情況
農民家庭收入主要構成有: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所占比例較大。
一是工資性收入:農民外出從業得到的收入穩定增長。 20xx年農民工資性人均收入 4078.9元, 20xx年人均工資性收入 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農民工資性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
二是家庭經營收入:家庭經營收入穩步增長。 20xx年家庭經營人均純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長 11.5%。 從調查情況看:在家庭經營收入中,糧食收入絕對值逐年增加,在調查表中可看出它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因為糧食生產效益一直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糧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較少。據統計,我市糧食收入占家庭經營總收入的 49.7%,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仍然較大。
20xx年糧食成本及效益情況表
從種糧生產成本與收益分析,糧食作物每畝生產成本上升,農民的純收入相對減少,農民增收面臨成本高、收益低的壓力。
三是其他收入:服務收入、財產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穩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減少,以蘋果為主要農產品的加工收入受災害性天氣影響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ǘ┛傊С銮闆r
20xx 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 8151元,比上年增加 187.1元,增長6.5%。 20xx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 8666元,與上年增加 515元,增長 13.3%。在家庭總支出中生產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長比較快。
1.受農資、飼料等價格上漲的影響,農民的生產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 407.5元,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 480.3元,同比增加 72.8元,增長達 17.9%; 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人均 347.6元, 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 448.1元,同比增加 100.4元,增長 28.9%。同時,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農機具享有政策性補貼,一家一戶重復購置農用機械,增大了人均生產性支出。在家庭總支出構成中, 生產性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的近三分之一,達到 29.6%。
2.農民人均生活支出明顯增加。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4899元,比上年增加 264元,增幅 10%。 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5444元,比去年增加 545元,增長 11%。農民生活消費總支出隨物價變化急劇上升,使農民家庭總支出明顯增加。
。ㄈ┯绊懏斍稗r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農民收入雖取得較快的增長,但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增收空間受限 。 一是農資價格上漲過快, 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的增長。 20xx年全市農產品收入增長 10.2%,而用于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支出則增長 15%-30%不等,說明純收益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投入產出率低,致使農民收入增速緩慢。以肥料為例,實際市場價連續幾年漲幅都在 15%(最新市場價格見下表)。
另外,雜交種子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其中一季稻種子價格上漲幅度最大, 20xx年 C兩優 87、 C兩優 396, V兩優 1、 7、 8號價格均為 35元 /斤,比 20xx年每斤又漲了至少 10元,上漲 40%。 二是 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 一些 中低產田 基礎設施脆弱, 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 抵抗風險災害的能力較差, 成為制約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的瓶頸。 特別是近年來冰災、水災、病蟲災害等發生頻繁,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穩定性。 比如年初的冰雪災害就給油菜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害,人均產量下降了 2.8%,其他冬種農作物生產也受不同程度影響。三是養殖業收入因多種原因相對減少。近幾年來,因勞動力外出、飼料漲價、疫病及牲豬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等原因,飼養牲豬的農戶明顯減少,導致農民的養殖業收入減少。從調查的 100戶農戶看, 20xx年有 62戶, 20xx年只有 43戶。
2.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變小。 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適用技術應用差。絕大多數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不強;出外打工經商的農民,多數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大、環境惡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用工單位對勞動力素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就業難度將不斷加大,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也將受到擠壓。
3.惠農政策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近年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業政策保險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廣大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投入,通過政府轉移支付,加大補貼力度,但這部分資金中相當部分是用于扶持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改善農村生活條件,能夠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六、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為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為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占先機;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著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于加快農村剩余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后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 廣播 、電視 、雜志、互聯網等手段,為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干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領,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8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以保障農民收入快速健康發展。然而,從現實情況看,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加大,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臨嚴峻的挑戰。作為一個農村人,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農民增收困難,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利用假期時間對自己所在縣農民增收問題做了一次深入調查,以期為本地農民增收困難問題的解決提供合理化建議,幫助當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選取XX縣有代表性的部分村莊進行調查,采用入戶走訪、實地 調查等方式,同時,充分發揮同學、親戚優勢利用電話、短信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結合相關資料完成此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就業困難。就業是民生之本,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根本條件。然而,從調查情況看,我縣農民就業問題嚴峻,出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并且,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和土地規模經營的推進、農業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廣和提高,農村勞動力的過剩程度必然會進一步增加,相應的需要更多的勞動崗位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然而,我縣鄉鎮企業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吸納勞動力的能力較低,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2.農民素質偏低,與農業現代化不相適應。在農民素質方面,我主要調查了以下四點:一是農民的受教育程度。調查結果顯示,我縣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5.8年,初中、小學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農民的科技素質。調查結果顯示,我縣農民農業科技素質不高,進行農業活動大多依靠傳統經驗,接觸過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觀念。我縣農民思想觀念保守,缺乏進取精神,很多農民表示只要能夠吃飽穿暖就別無所求,因此,很多農民僅依靠傳統的種植業維持生計。四是農民對農業政策的關注力度。調查結果顯示,有70.13%的農民從未關注過三農政策,33.7%的農民不知道三農指哪幾方面,63.64%的農民僅靠聽說獲取農業政策信息。從這四方面來看,我縣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成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一大障礙。
3. 生產力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矛盾凸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我國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它的消極作用已開始顯現。精細的生產模式不能形成規模,農業機械化和先進生產技術推廣緩慢,且農產品批量小、質量差,無力面對市場競爭。單家獨戶的生產模式不僅效率低下,還將大批勞動力禁錮在農業上,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障礙。
4.村官選舉問題重重,村委服務不到位。在調查村官選舉這個問題時,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經濟發達、鄉鎮企業較多的村莊,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為了當上村干部,花費巨額資金送禮,有的甚至打起了“選票價格戰”,一張選票從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選人一次竟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與此相反,在經濟落后、沒有鄉鎮企業的村莊,村干部選舉卻很少有人問津,當選者多為年齡較大、無力從事其他職業的人。不難想象,在這兩種情況下組織起來的村委會其服務意識和帶動能力是怎樣的。素質偏低的村委會成員導致村委會發揮不了應有的職能,使其在引導種植結構、引導推進產業化經營、引導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引導加快勞動力轉移等方面都顯得力不從心,這也是農民增收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5. 城鄉教育差距繼續擴大,留守兒童教育受制約。我縣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當地教育發展受限,突出表現在教師工資上,根據調查,我縣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分別為17400元和14650元。較低的工資水平致使大量優秀教師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同時,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對他們的輔導、教育乏力,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像心理發育不健全、學習成績下降等。城鄉教育的巨大差距,是農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鎮居民差。
7.多管齊下,切實提高農民工地位。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切實保護農民工的權益,拿出一定資金用于解決農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等,幫助農民工解決后顧之憂。同時,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確保農民工勞有所得。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9
一、引言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業政策的不斷調整,農民收入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本次調查旨在深入了解當前農民收入的現狀、增長趨勢及影響因素,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二、調查方法與樣本選擇
本次調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選取了我國東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區的10個省份,每個省份隨機抽取5個鄉鎮,每個鄉鎮再隨機抽取20個農戶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000份,有效回收980份,有效回收率為98%。
三、農民收入現狀分析
農民收入總體水平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XX元,較上年增長XX%。其中,東部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最高,達到XX元;中部地區次之,為XX元;西部地區相對較低,為XX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區農民收入增速較快,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農民收入結構
農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部分組成。其中,家庭經營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最大,達到XX%;工資性收入次之,占XX%;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分別占XX%和XX%。這表明,農民家庭經營仍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的比重在逐年提高。
農民收入增長趨勢
近年來,農民收入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一方面,隨著國家對農業生產的`扶持力度加大,農產品價格穩步上升,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持續增長;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外出務工的機會增多,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補充。此外,農村土地流轉、農村金融服務等政策的實施,也為農民收入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農民收入影響因素分析
農業生產條件
農業生產條件是農民收入的基礎。調查結果顯示,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地區,農民收入水平普遍較高。例如,水利設施完善、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的地區,農民在種植作物和養殖畜禽方面具有優勢,家庭經營收入較高。
農業產業化程度
農業產業化程度是影響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農業產業化程度高的地區,農產品加工、銷售等產業鏈更加完善,農民可以獲得更多的附加值收入。此外,農業產業化還可以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勞動力素質
勞動力素質是影響農民收入的關鍵因素。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對農民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技能的農民更容易獲得高薪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從而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五、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當前農民收入總體水平穩步提高,但地區差異仍然較大。為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完善農產品加工、銷售等產業鏈;
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提高農民勞動力素質;
加大農村金融服務支持力度,降低農民創業門檻;
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扶持力度,促進地區均衡發展。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10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農民收入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為了深入了解農民收入的實際情況,本次報告對農民的收入來源、增長特點以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分析。
二、農民收入來源
種植業收入:種植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調查,農民通過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獲得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較大。其中,糧食生產收入占比較大,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養殖業收入: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養殖業逐漸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補充。農民通過養殖生豬、家禽等畜禽產品,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勞務收入:勞務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外出務工,通過提供勞動力獲得收入。
其他收入:農民還通過經營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等方式獲得其他收入。這些收入來源的多樣化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三、農民收入增長特點
農民收入增長較快:近年來,農民收入呈現出較快的增長態勢。這主要得益于國家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扶持政策,以及農民自身的努力和創新。
勞務收入比重上升:隨著勞務經濟的發展,農民勞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逐漸上升。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外出務工,通過提供勞動力獲得更高的收入。
糧食生產收入恢復性增長:在糧食生產方面,農民通過提高種植技術和優化種植結構,實現了糧食生產收入的恢復性增長。
牧業收入比重提高:隨著國家對畜牧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加大,農民牧業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逐漸提高。
四、影響農民增收的因素
農產品市場價格:農產品市場價格是影響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當農產品市場價格較高時,農民的收入也會相應增加。
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生產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水平。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
農民自身素質: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影響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農民通過學習和培訓,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質,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增加收入。
國家政策扶持:國家政策的扶持對農民增收起到了關鍵作用。國家通過實施一系列惠農政策,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
五、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表明,農民收入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約農民增收的因素。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增強農民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
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幫助,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11
一、引言
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持續關注與政策支持,農民的收入情況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本次調查旨在深入了解當前農民的收入狀況,分析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及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選取了某地區具有代表性的5個鄉鎮,共計100戶農戶作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戶的收入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農民收入總體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農民收入呈穩步增長態勢。2023年,100戶農戶人均年收入達到1.8萬元,較2022年增長10%。其中,大部分農戶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輸出。
農民收入來源分析
。1)種植業收入
種植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調查中發現,農戶種植的作物主要包括水稻、玉米、蔬菜等。其中,水稻和玉米是主要的糧食作物,蔬菜則主要用于銷售。隨著國家對農業投入的增加和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民種植業的收入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
。2)養殖業收入
養殖業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戶主要養殖豬、牛、羊、雞等畜禽。其中,養豬業發展較為迅速,成為農戶增收的重要途徑。此外,隨著國家對畜牧業的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的增加,農戶養殖業的收入有望進一步提高。
(3)勞務輸出收入
勞務輸出是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的新亮點。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和工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到城市務工。調查結果顯示,勞務輸出已成為農戶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勞務輸出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
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1)自然條件
自然條件是影響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種植業和養殖業都受到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如遇到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將對農民的收入產生嚴重影響。
(2)市場價格
市場價格是影響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農產品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水平。近年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和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給農民的'收入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3)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影響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農業政策和措施對農民的收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如農業補貼、農業保險、農村信貸等政策都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四、建議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加大對農田水利、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效率。
推廣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力度,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推動農業向現代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完善農業政策體系,加大對農民的扶持力度,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加強市場監測和調控,穩定農產品價格。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監測和調控機制,加強對農產品價格的監管和調控力度,穩定農產品價格水平。
五、結論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當前農民收入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輸出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自然條件、市場價格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對農民收入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加強市場監測和調控等方面的工作,以促進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和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12
一、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我縣轄8鎮3鄉,123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48萬畝,總人口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8萬人,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煙、萬壽菊為主,養殖業以生豬生產為主,養魚水面3.83萬畝。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幾年來,縣委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用心采取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等措施,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民收入實現快速、穩步增長。據統計,20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651元,同比增長14%;20xx年為4218元,同比增長16%;20xx年到達4881元,同比增長15.7%,特別是20xx年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糧食總產量實現4.2億公斤,增長5.8%,創歷史新高,農業總產值實現24.22億元,增長9.6%,畜牧業產值實現8億元,增長7%,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3.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5358元,增長9.8%。
二、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在農民收入連年增長的形勢下,我縣的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存在許多的問題和不足,農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差、農民增收難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成為制約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結構調整問題。
一是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突出,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還沒有大的變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縣雖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但在調整過程中過于強調糧經結構,種養結構比例的改變,重視面積和數量的擴張,應對提高農業質量,培育品牌,忽視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對萬壽菊、烤煙等具有市場競爭潛力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扶持開發不夠,形不成規模經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沒有從根本上跳出就農業調農業的小圈子,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仍不合理。
二是農民分散種植,難以構成規模。農戶農業生產屬于以一家一戶的分散模式為主。由于生產分散,不能構成必須的規模,銷售也以自產自銷為主,形不成規模效益,從而限制了農戶收入。
三是農民既是決策者,又是生產者和管理者,還是銷售者。在廣大農村,由于信息閉塞,農民即要掌握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又要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信息,往往無法兼顧。四是農民隨大流現象突出。農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獲取信息潛力弱,不能及時得到準確信息。在產業發展之初,嫌種子或生產資料價格太貴投資大,怕技術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確定市場銷路好壞。他們往往是在看到左鄰右舍或親戚因發展某種產業致富,而跟隨進行產業調整,一擁而上,往往出現增產不增收的狀況。
(三)投入問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生產成本較高,抵消了一免三補政策使農民增加的收入,據20xx年備春耕期測算,農資在去年的高價位基礎上部分品種如國產二銨雖然價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價格相比,化肥價格普遍上漲2030%以上,個性是鉀肥價格噸價5600元,比20xx年上漲1700元,因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畝增加成本2530元,全縣農業增加投入3100萬元,占農業總投入的7%。而且糧食價格偏低,按照此刻的投入水平測算,如果玉米價格在1.1元/公斤,大豆價格在3.2元/公斤,水稻價格在1.5元/公斤時,農民種地效益幾乎為零。
(四)鄉村債務問題。由于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大部分停產倒閉或改制,有的給鎮村兩級經濟留下沉重的負擔,負債相當嚴重。目前,我縣123個村負債8223.9萬元,村均負債66.9萬元,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負債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夠還銀行利息,嚴重影響鄉鎮和村組織正常工作的開展。許多村組織在發展和壯大群眾經濟上缺乏思路,步伐緩慢,不敢擔風險,導致群眾經濟無項目,空殼村現象還在必須范圍內存在。另外,有許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幾萬元的收入,實際上群眾公用資金往往是負數。在這種狀況下,領導班子威信自然降低,群眾的凝聚力愈加弱化,無錢辦事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農業產業化問題。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整體運行狀況較好,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發揮了必須的作用。目前,全縣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組織已發展到19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全縣加工型龍頭企業資產總額已到達54820萬元,實際加工潛力到達18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1200萬元,創利潤3980萬元,上繳稅金1776萬元。全縣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戶到達3.7萬戶。像萬壽菊產業在省級龍頭企業山東諸城蓮春色素提純有限公司雞東分公司的帶動下,經過9年的發展,基地面積也由試種時的1500畝穩步增長到3萬畝,萬壽菊生產基地累計種植萬壽菊16.5萬畝,產鮮花16.5萬噸,有3000多農戶種植萬壽菊,總收入1.15億元,戶均收入3.8萬元,企業繳納稅金470萬元,萬壽菊這個產業已成為雞東縣的富民產業,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農業產業化支柱產業。
三、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不高。龍頭企業有所發展,但發展步伐仍較緩慢,企業規模小,農產品加工不足,產品檔次低,目前,全縣省級龍頭企業僅有2戶,基地總面積4萬畝,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同其他地區相比,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帶動潛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必須的差距。大多數龍頭企業對農產品仍停留在粗淺加工的層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術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較低,產品缺乏競爭力,企業效益不明顯。
二是經營主體和農民的利益聯接不緊密。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中介組織建設滯后,產業化經營體系還未完全構成,難以適應產業化發展形勢的需要,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很微弱,還沒有真正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且利益聯結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場波動時難以構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在交易中農戶牌弱勢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而作為農民一方,也必須履行訂單合約,會出現產品注射高價處的違約行為。
三是扶持發展措施不力,專項資金少。國家、省項目扶持資金有所增加,但長期以來公共財政和民營資本對農業投入欠帳太多,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業規,F狀整體落后,資金扶持力度明顯不足,農業公共服務條件仍然較差,產業化科技裝備水平落后,許多好的發展設想難以實施,缺乏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后跟蹤服務,表此刻產前對市場的預測潛力弱,產中的技術服務不配套,產后的銷售服務跟不上。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02-12
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11-15
關于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12-14
關于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1-13
2022關于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10-15
縣農民收入情況的調查報告03-26
關于我市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04-04
關于農民收入現狀及對策的調查報告10-15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暑期社會實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