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2012年宏觀調控面臨的形勢復雜嚴峻,特別是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善于把握農業農村發展規律,不斷提高做好“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農”工作路線確定之后,關鍵就在于如何落實,村官自然而然就成了承上啟下、事關全局的決定因素。村官,顧名思義就是管村民的官,像官又非官。村支“兩委”的隊伍建設,雖然是一種自律性的,但是一樣要接受來自基層黨委、政府的指導與監督,在某種程度上也具有半行政化的色彩。
遵照費孝通老先生《鄉土中國》中解讀的鄉土社會,村官人選肯定是以“土生土長且政治素質好、德高望重者”佳。農村中發生的矛盾糾紛,多般是家庭鄰里、打架扯皮的小事,這樣的矛盾一旦擺上法律途徑的臺面,多般是弄得關系更加僵化、矛盾更加激化。然而,借助德高望重者的德化說理興許還能促使其冰釋前嫌、握手言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需要的村干部和過去有一些不同,他們需要的不但是德高望重,更需要那些有能力、能帶領他們致富的人做村干部。這樣的人,確實有頭腦、有實力,但是他們更有著自己的產業;貋頁未骞僬,不乏真心回報社會、為民干事之人,不過也不少沽名釣譽、謀取私利之人。
俗話說,人有錢了,心就大了。這些人城里有著自己的產業,村官職責就成了“走讀”。除了開開會領領錢、迎接上級檢查、發生重大事件等時候露露面之外,這樣的村官就成了“甩手掌柜”。尤其是一些村支兩委的“負責人”,把一攤子交給一些副手,或者是寄宿村里的“大學生村官”。
村官,管得就是村里家家戶戶家里長、家里短的事,對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鄉風民俗肯定要了如指掌。村官一旦“走讀”,就會使基層黨委、政府吃透民情、了解掌握“三農”情況的紐帶和地線失靈。加之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業稅已全面取消,原有的“三提五統”也不復存在。村干部的工資從以前的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和村自籌相結合的辦法兌現變成了僅從上級財政轉移支付解決。直接減少了村干部的工資來源。而鄉財政也因為農業稅和“提留統籌”的取消而捉襟見肘,間接降低了轉移支付的標準,經濟待遇的降低和經濟待遇的降低也促使了一些村官“走讀”。
近年來,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制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導方針,明確了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集中力量辦了很多事關農業農村長遠發展的大事、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好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長足長遠的進步與發展。
村官“走讀”,“三農”工作就會走樣,這也是一個在實踐中必須認真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