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政府有足夠的誠意,不讓大學生的理想和憧憬如彩色泡沫那樣因接觸“冰冷”的現實而破滅。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10年來,四川省先后選派8600多名大學畢業生到村(社區)工作。但統計顯示,現仍在村(社區)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達70%以上。”這引起網上對大學生村官流失現象的熱烈討論。
有人說,主要是經濟條件太差,也有人分析除了經濟待遇差,還因為事業無出路,生活無方向。給人帶來的信號是,由于農村貧困落后,大學生容易水土不服,大學生和農村這兩張皮,粘不到一起。心中感慨,高校自1999年到2006年不斷擴招,為二十一世紀新一輪發展生產儲備了那么多高級人力資源,而在轟轟烈烈的新農村建設中,這些知識精英們卻難在農村立足,豈不令人憂心。
近期青浦政府網上的另一則信息,令人振奮許多。說青浦區2006年6月份實施“三選”工程,招聘了98名大學生到村里任職,一年多下來效果甚好,93名大學生村官留了下來?聪聛恚嗥值拇胧┫笫且圃砸豢脴,將大學生引進來的同時,及時給以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助其順利完成心理轉型,慢慢將根扎住。比如,村里落實專人對大學生村官傳幫帶,鎮里建立經常性聯系制度,定期和大學生村官談心溝通,大學生們有疑問想法,還可以通過政務網即時通等渠道和鎮組織部門雙向聯系,區里則不定期地組織他們座談和開課題調研會,對大學生村官進行鼓勁肯定,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
從大學到農村是一個大跨度。在讓大學生盡快適應工作環境方面,青浦動了不少腦筋。舉例說,為使大學生全面熟悉情況,朱家角鎮規定各個村的班子成員每3個月輪換一次輪流帶教新來的村官,趙巷鎮各村給大學生布置調研任務,由村干部領著大學生走農戶訪企業,安排每位大學生聯系一戶農戶,通過聯系走訪讓大學生們掌握村情村貌,建立群眾基礎,讓他們在工作中學習方法,積累經驗。另外就是派任務,壓擔子,或根據大學生的專業特長,安排他們負責環保工作、村級信息化建設工作,或請大學生村官為“來滬人員管理、違章建筑拆除、土地流轉”這些難點工作出謀劃策,或安排他們參與鎮里的信訪工作。吸引力最大的地方是,各鎮村放手使用那些確實優秀的大學生,讓他們獨立分管條線工作,負責單項具體工作等,從輔助角色逐步轉變為主要角色,該區夏陽街道有2名擔任書記助理的大學生村官還順利進入了支部班子,成為決策核心。
對比兩則信息,可以看到,青浦留住大學生主要非經濟因素(大學生村官2000元的月薪在上海不算具有誘惑力),四川省導致大學生村官流失的主要原因恐怕也不僅僅是待遇差(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劉中伯曾分析主要有4個原因:工作重視不夠;經濟待遇偏低;教育管理工作沒跟上;政治激勵不到位)。對于“不跳巢非好漢”的時下年輕人,接觸第一份工作,繼續干下去還是尋找另一個目標?――理想和現實的博弈會一直存在。導致他們留下來的動因,除了經濟方面的考慮,最重要的是,政府官員們通過切實的舉措,能讓大學生村官干事業的沖勁在這里得到落實,感到自己正在參與到農村社會的發展建設中來,感到農村的天地不僅廣闊而且屬于自己,感到自己能做點什么并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換句話說,他們“在新農村建設這樣的時代潮流中,能夠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坐標”。
大學生選擇到農村,是有一個干事業的夢想在驅動他們,而非沖著豐厚的經濟待遇。其實,想留住大學生“村官”并不難,只要政府有足夠的誠意,不讓大學生的理想和憧憬如彩色泡沫那樣因接觸“冰冷”的現實而破滅。反過來,新農村的建設也在熱切呼喚學有所長的大學生,廣大農村完全可以是當代大學生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精彩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