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處理好人員到位和思想到位的關系。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是當代大學畢業生展示風采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為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縣委組織部出臺了《大名縣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管理辦法》,對大學生“村官”的職責和任務作出了明確規定并提出具體要求,但個別大學生“村官”還是在村里待不下,三天兩頭往家跑,不安心在村里工作,搞所謂的“兩頭兼顧”;還有的,人雖說是下去了,但思想包袱嚴重,把當“村官”作為晉升的階梯,工作沒有熱情,缺乏信心。這不僅違背黨中央作出此決策的初衷,對大學生村官自身的成長也極為不利。作為大學生“村官”,應該人要到位,能夠以村為家,在思想認識上更要到位,不能把 “村官”當成跳板,而應該扎根基層,發揮聰明才智,干出一番成績。
二是要處理好當好“學生”和當好“班長”的關系。
大學生“村官”到村以后,不是任支書助理就是任村委主任助理,是村“兩委”班子重要成員,面對新環境、新情況、新問題,“村官”首先要當好“學生”,要多向農民學,向基層干部學,向實踐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熟悉情況,進入角色。同時也要當好“班長”,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帶領廣大黨員群眾發展致富,以實際行動讓基層干部群眾信服。在這里,當好“學生”是前提、是基礎,當好“班長”是目標,只有當好“學生”才能當好“班長”。
三是要處理好積極主動與準確定位的關系。
大學生“村官”在工作上應該積極主動,在思想上要有干好工作的強烈愿望,在行動上要有干出成績的積極表現。該決策的不能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要以實際行動打消基層干部的疑慮,讓他們感覺到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不是走過場、搞形式、擺花架子,而是真正想為農村辦事、能為群眾辦成事情。同時,在工作的過程中也要找準定位,不能越位,要注意處理好與其他村干部的關系,不能因為是大學生“村官”,就自認為比別人高明、比別人高一等,就頤指氣使,給人際關系造成不和諧。
四是要處理好堅持原則與通達人情的關系。
高校畢業生所任職的村,有的是好村,也有一些“問題村”、“后進村”,在這樣復雜的環境下工作,堅持原則尤為重要。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私人關系有多好,如果違反原則,該批評的也要批評,該處理的也要處理,不能怕得罪人,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當然,說講原則,并不是就不食人間煙火,不懂人情世故,駐村工作期間,必然要與基層干部群眾打交道,根據需要可以在不違反原則、不違反政策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為基層干群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拉近與群眾間的距離。
五是要處理好臺上干部與臺下干部的關系。
農村不穩定,與“兩委”班子不團結或一些少數離任干部有很大關系。班子不團結,起內訌,必然導致缺乏戰斗力;離任干部在臺下搞“小動作”,必然出現大局不穩。作為大學生“村官”,要想方設法團結班子成員,形成合力,更要關心、尊重那些離任干部,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贏得他們的信任,取得他們的支持。對其他干部特別是臺上干部之間的相互指責,不要隨便表態,不能偏聽偏信,更不能有先入為主的印象,要在全面調查了解的基礎上做好調解和化解工作。
六是要處理好樹好形象和深入群眾的關系。
“村官”駐村工作,必須要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而要取得群眾的信任,離不開良好的自我形象。要從衣食住行等日常小事做起,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講。要有吃苦精神,身上不能有驕嬌之氣,工作中不能脫離群眾,不要人為地與群眾劃下界限,要真正撲下身子,關心群眾冷暖,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決群眾想辦而辦不好、辦不到的事,解決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切實在群眾中樹立起干事為民的當代大學生“村官”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