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創業故事分享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女性創業故事分享
社會對女性本就有種不自覺的偏見,她們從事農業更是要承受來自家庭、社會的許多壓力。盡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優秀的女性靠自己在事業上取得的巨大的收獲,下面就是一個年輕女性的創業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咖啡大師競賽有七大賽事,每年各國選出一位選手參賽。王旻旻受好幾個國家的邀請去幫助組織各賽區的比賽。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時間,她就這樣在全世界游走。
熬成老大是需要時間的
王旻旻趕去上海,參與世界咖啡大師競賽中國賽區總決賽的主審工作。中國有25個賽區,每個地區賽選出兩人參加國家總決賽,這50人中唯一的勝者將參加明年在愛爾蘭舉辦的世界大賽。
2014年在意大利,是她第一次站在世界賽事的評判席上。全世界50位評審,要經過考試,剩下30位才有資格真正參與評審工作。評委大都來自咖啡業十分發達的國家,王旻旻是唯一直接進入半決賽評審的中國人。
參賽選手要在15分鐘做12杯咖啡:Espresso(意式濃縮咖啡)、卡布奇諾和創意咖啡各4杯。那一刻,她在評判選手,她自己也被主審評判的目光牢牢罩住。
在評審過程中,評委要準確把握咖啡風味,對選手的創意理解到位,賽后點評不但要指出選手錯誤,還要提出改進方法、點撥思維方式。通常,主審會要求所有評審立刻念出自己的評語。對于英語不是母語的她,要像錄像機一樣把選手15分鐘的所講所做全錄下來,根本來不及寫完,只能用關鍵字或符號表達。面對主審的催問,雖然緊張到心怦怦跳,還是盡可能流暢地“念”出自己的評語。待主審轉頭問別人,再趕緊把句子填補完整。
那些日子,她盡管每天都心慌慌,但在心里,卻很享受他們對她這么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進步。”
在國外做主審,她要監督其他評審的工作,感覺某位打分不合理,有責任要求對方修改。“老外一個白眼翻到后腦勺去,卡在后面回不來。他們全是金發碧眼,覺得憑什么你一個亞洲人要求我改分數我就改?我喝咖啡多少年?你喝咖啡多少年?”這種情況下,她會策略地請那些打分更準確的評審先描述自己的感受,借拉“同盟”來說服意見不同者。她的專業表現,最終贏得了業內的尊重和認可。
“熬成老大是需要時間的。”就在幾天前,她獲悉自己被提名進入世界咖啡大師賽事的組委會。這意味著,她在國際上的江湖地位又上高峰。
我要找好喝的咖啡
“為什么這么難喝的東西有那么多人在喝?”大學期間去意大利做交換生,課余進咖啡館端盤子,在濃濃的咖啡館文化的包裹之下,王旻旻腦中第一次出現了這個對她人生至關重要的問題。
從香港大學營養學專業畢業后,她回到廈門。彼時的她,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她決定和朋友開咖啡館。這個咖啡館成為廈門市婦聯支持的女大學生創業項目,成功申請了“婦女創業一次性補貼”。整整8個月,咖啡館難以盈利。合作者放棄了,留她獨守,每天洗杯子采買,一天都不肯休息。一年后,咖啡館終于賺錢,她卻覺得好玩的事情還沒有開始。她稱自己是“很難被取悅的人”,就算自己店里的咖啡,也并不覺得好喝。“我要自己去弄一些好喝的東西——讓我喝了會開心的東西回來。”
這位“極度偏科的生物化學學霸”,以科學探索的態度,開始了對咖啡的探究。2011年,她根據網上線索在上海找到了一位國家冠軍,那年,他代表中國去倫敦參加了咖啡大師世界賽。5天,5000元,她跟他學習沖咖啡的技術。學習結束,他對她說,咖啡大師競賽在廈門有個分賽區,下星期開賽,你要不要去試試。
試的結果是,她拿到了第二名。
如果不是遭遇車禍受傷,她或許就沿著比賽的路子一直奔下去了。身體康復期間,她去了香港外婆家,在路邊看到一所著名的咖啡學校,就進去報名。來自巴西的老師是一位農學博士,遇到這位營養學專業的學生大有知音難覓之感,對她傾囊相授。12天喝咖啡的訓練讓她醍醐灌頂!“天啊,我之前喝的都是什么東西啊!”有生以來,她第一次認識了好咖啡的味道,第一次知道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廣大,第一次了解到內地在咖啡方面的資訊是怎樣的閉塞。“不行,我要走出去,我一定要找到好咖啡給大家,我來帶你們喝!”
尋找之旅的范圍就此擴大,臺灣、香港、越南、英國……她拜訪制作咖啡的大師,成名的裁判,還有種咖啡的農民。
2012年,上海中國賽區總決賽,選拔選手的同時也選拔評審。她向主辦方提出申請,自己因傷錯過了選手的訓練,想轉考評審。對方同意了。
2013年國際評審考試中有個環節:在12杯清咖啡里滴不同味道的溶液,描述正確率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考生方可通過。王旻旻一考而過。
咖啡只是實現夢想的橋梁
用兩年時間走完別人大概需要五年才能走完的歷程,她說自己的努力并不比他人少,“我的學習是密集型的,我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關于咖啡的中文書英文書全看了。”她一年看五十多本書。除了看書,她跋山涉水去咖啡種植地觀察咖啡豆的成長過程,分辨咖啡豆的好壞,了解咖啡豆的處理方法,在攝氏一兩百度的烘焙爐旁探尋不同咖啡豆的最佳烘焙時間……
工作量最大的是做主審,每一位選手的每一杯咖啡都要喝。最多的一次,28位選手,一人12杯,三百多口喝完,“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怎么回到酒店的。半夜醒來,心臟狂跳。”她說她不能跟身體過不去,在盡量減少上場的次數,做些訓練裁判和志愿者的工作。而念念不忘的仍是,要找好喝的東西給大家喝。
2014年在意大利,她結識了世界各地的生豆商,“我發現性價比很高的好豆子太多了,只是我們過去不知道。”她開始做生豆買手,去全世界的咖啡種植農莊品嘗咖啡,鑒定咖啡的品質和價格,幫助引進到國內。“我給國內的大小烘焙廠做顧問,一邊做生豆貿易,一邊教他們怎樣更好地把生豆轉化成熟豆,制作出好喝的咖啡來。”
既然工作就是喝咖啡,每天24組的練習量是要保證的。她經常帶著店里的小伙伴做“杯測”。“用世界不同地方的咖啡豆做出24組咖啡,把前一晚烘的咖啡豆和當天上午烘的咖啡豆進行比對,每一杯都有單杯報告,研究怎樣做更能發揮咖啡豆的品質。第二天用同樣的東西進行盲測,去比對正確度。”
【女性創業故事分享】相關文章:
女性創業故事分享2則03-03
女性創業成功秘訣分享03-26
女性創業故事:11-19
女性創業故事精選11-13
中年女性創業故事精選12-20
成功女性創業故事12-11
外國女性創業故事12-11
女性創業勵志故事12-11
成功女性創業故事精選12-12
女性經商創業故事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