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創業案例

        時間:2024-06-20 18:48:09 智聰 創業案例 我要投稿

        創業案例(通用29篇)

          說起創業,有很多的年輕人都有很濃厚的興趣,但是真正付諸實踐的人卻少之又少,因為許多人不敢踏出這一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創業案例,以供參考!

          創業案例 1

          陳天橋

          陳天橋結婚5年,而他們的孩子———盛大網絡也5歲了。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陳天橋深有同感。他始終覺得太太的支持是盛大能夠發展到今天的最大動力。

          每年年底公司員工大會時,陳天橋的第一杯酒都是敬給妻子的,感謝她對公司的貢獻。直到今天,陳天橋也沒有想過要淡化家族色彩!拔也徽J為家族企業有什么不好,當初軟銀4000萬美金投資盛大時,還覺得盛大這種家族企業團結,效率高!闭劦狡拮,他坦言自己最大的遺憾是結婚時妻子沒披婚紗、沒擺酒席,然后就匆匆開始創業。

          3年時間資產過億的陳天橋,是復旦大學經濟系提前一年畢業的優秀生。雒芊芊也是經濟管理專業,畢業于北京對外經貿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上海一家證券公司,從事證券交易。兩個人婚后的第一桶金來自炒股票。

          1999年,集資了50萬人民幣后,兩人毅然下海。

          雒芊芊從來不接受媒體采訪,在公司中甘為幕后英雄,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這個漂亮、賢淑的河北女孩,是陳天橋事業中最得力的伙伴。雒芊芊隨和,不愛張揚,這對說起話就滔滔不絕、很有激情的陳天橋來說性格上正好互補。

          在盛大的諸多新聞發布會中,記者唯一一次見到她是在盛大從軟銀成功融資那次。作為參與整個融資過程的重要一員,芊芊那天除了陪軟銀這些新投資人,幾乎沒有發表任何看法。后經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此次融資獲得成功很大部分也得益于雒芊芊扎實的金融知識和縝密的思維。

          了解他們夫妻的人都覺得他們是一個絕好的“黃金組合”,不光男才女貌,彼此對事業的執著創造出了巨大財富。平常陳天橋忙于外交,要參加各種談判。而芊芊負責打理公司內部管理,員工年紀都比較輕,很多人將她當做自己的朋友。公司內部都習慣叫她芊芊。員工的生日,員工準備生小孩或者有出國念頭,陳天橋也都會親自打電話詢問,董事長如此細心,據說是和芊芊的提醒有關。

          公司一天收入最高時達上百萬元。陳天橋說,他會偶爾在子夜醒來時暗問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多錢嗎?”

          陳天橋從小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主流人物,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直到今天,坐在財富榜上的陳天橋仍然與這個目標有著距離,并且距離有越來越遠的趨勢。

          從小要當主流人物

          1973年,陳天橋出生于浙江新昌縣澄潭鎮一個叫東坑坪的小山村,出生的時候,爺爺奶奶覺得這個大胖小子有出息,加之陳天橋的父母在當時已經離開了山村,在城里工作,于是給他取名天橋,意為陳家登天的橋梁。

          陳天橋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是上海導航儀器廠的工程師,母親是新昌城關中學的英語教師。在東坑坪生活了不久,母親就把陳天橋接到城關鎮上幼兒園,陳離開東坑坪小村,在新昌大佛寺腳下度過了童年。

          至今,陳天橋對東坑坪有著某種特別的感情,這里畢竟有他的根。陳的嬸嬸告訴記者,去年清明節,百忙中的陳天橋從上海趕回小山村,看望爺爺奶奶。

          在新昌城關時,陳天橋經;乩霞页翁。有一次回去,陳天橋看見有兩只大公雞在爭斗,便蹲在路邊津津有味地看了半個多小時,直到公雞們精疲力竭不想再斗了,演員和觀眾才郁郁而散。

          回到城關,陳天橋迅速寫了一篇觀后感,并給了老師。城關南明小學的蔣惠球老師是陳天橋小學四、五年級時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看了文章后覺得很精彩,就把文章寄到《小學生優秀作文》雜志并發表了。

          但在新昌中學的檔案室里,現在還可以看到當年王力紅老師給陳天橋的操行評語中,有一條說道:“作為班委,對集體活動卻不熱心!

          “我后來看出來,陳天橋當時是很想當班長的。他小學時候就是少先隊大隊長,上了初中卻只當了個班級生活委員,他總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小孩子難免鬧情緒,所以故意對班級活動不那么熱心!蓖跣iL解釋說。

          好學生和網絡游戲

          1990年,18歲的陳天橋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的陳天橋不僅是學習尖子,也是社會活動的熱心分子,他的組織能力、活動能力得到了校內外的公認。陳成了“復旦大學1990屆經濟系的'傳奇人物”。

          大學一年級,陳天橋埋頭讀書,全系成績排第一名;大二,陳天橋被上海市教委和團市委評為“上海市優秀學生干部標兵”;大三,21歲的陳天橋就修滿了學分,以上海市惟一的“優秀學生干部標兵”稱號從復旦大學經濟系提前一年畢業,這在復旦歷史上也是罕見的。踏入社會的陳天橋進入了上海陸家嘴集團。

          從子公司的副總經理開始,直到晉升為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安德的秘書,在四年時間,陳天橋自稱學會了三件事:一件是好事,一件是壞事,還有一件“不好也不壞”。

          好事是年輕的陳天橋學會傳統行業的企業家獨立、務實的管理風格。陳天橋沒有留洋或者海外求學的經歷,曾經有人問他是不是“海歸派”,他回答“不是”,又問他是不是“土鱉派”,他回答“也不是”——陳天橋覺得自己比海歸派更熟悉中國國情和地區市場,而與本土成長的經理人相比,自己的個性更加獨立,更加講求冒險和創新。

          不好不壞的事是陳天橋比一般人更早接觸到互聯網。十年以前,在陸家嘴集團里,在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互聯網和電子郵件為何物時,總裁辦公室里就已能24小時上網。老總不在的時候,陳天橋就喜歡在互聯網上混。

          人在網上飄,學會玩游戲是早晚的事情!巴婢W絡游戲”一開始是件壞事。陳天橋太喜歡游戲了。僅靠辦公室偷玩一下實在不過癮,他干脆買臺電腦回家。每到周末,他必玩得個天昏地暗。

          這還不夠,每逢節假日,他必定呼朋喚友,來家里一起“操練”,通宵達旦、挑燈夜戰是家常便飯。據說,他曾一連打了七天七夜的游戲沒合眼。

          1998年,組織上要安排王安德去浦東新區做分管經濟的副區長。王安德對陳天橋許諾,如果他選擇投身仕途,他有可能成為全上海最年輕有為的區長秘書,前途不可限量。但陳天橋婉言謝絕了:“謝謝您,但那不是我的理想。”

          離開陸家嘴,陳天橋來到一家證券公司,擔任總裁辦公室主任。呆在證券公司的這一年多的時間,對于陳天橋來講是相當重要的一年。跳出國營單位的陳天橋明白了自己的事業要靠自己去打拼。在證券公司工作,面對滾滾財富,他暗暗下定了自己創業的決心。

          在證券公司期間,陳天橋碰到了一位聰明能干的女性,這就是他后來的妻子,現在是盛大公司副總裁——雒芊芊。認識雒芊芊并暗戀了4個月后,陳天橋開始大膽進攻,“1999年7月跟芊芊開始戀愛的,9月我們就結了婚”,“在證券公司,最大的收益就是‘騙’到手一個老婆!遍_心的時候,陳天橋會這樣說。

          第一次創業很平庸在證券公司娶了老婆,又在股票市場上掙了一些錢,這時候陳天橋有兩種選擇,一是與太太雒芊芊一起出國;(創業)另外就是在國內找個穩定的工作,過小日子。但陳天橋做了第三種選擇,自己創業。

          1999年是資本瘋狂涌向互聯網的一個年份。當時的互聯網模式就是建立一家網站,然后去贏取風險投資。弟當時在一家網絡公司工作。陳氏兄弟一個熟悉互聯網,一個熟悉資本市場,就想到了創建網站。

          “直覺告訴我互聯網是非常有前途的。”陳天橋回憶說。“但以往的工作經驗讓我覺得,一個公司要贏利需要的是資金流和物流,而物流是比資金流更難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電話線不能代替物流與配送,只有數碼娛樂產品比如卡通、游戲才可以通過電話線來傳輸!标愄鞓蛘业搅藙摌I的方向。

          1999年11月,陳天橋聽說中華網在尋找可投資的小網站,認為機會來了。經過物色,陳選中了當時由復旦的幾個學生為主建立的一個社區,這個社區當時已經有不少人氣。陳天橋將自己的想法講給他們,讓他們將這個社區改得更加吸引人。而他則去聯系中華網。

          談妥之后,陳天橋迅速注冊了一個資本為50萬元的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招了20幾個人,開始運作stame.com.公司成立的初衷并不是要成為大型的門戶網站,而是想另辟蹊徑,成為中國最大的圖形化虛擬社區。

          這個社區建設在當時很有特色,不但有白天、黑夜之分,而且每一個社區中的用戶都不能不勞而獲,餓了就需要種地,然后再把收獲的東西做成食品賣錢,而只有擁有錢才能在社區內生存。這實際上就是一種類似于網絡游戲的互動社區。這種思路是那時的許多網站所共有的,大家就是在比,看誰先能最快找到投資。

          靠著在證券公司和政府機構工作時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在陳天橋的運作下,很快,這個stame.com和中華網的談判進入了實質性階段。1999年12月,中華網CEO葉克勇與陳天橋見面,“stame.com我要定了,你帶上簽好的合同來見我。”這樣,陳天橋在2000年1月拿到了中華網300萬美元的投資,中華網得到的是相當于它總瀏覽量30%的投資拿到了,但中華網認為,僅憑虛擬社區還不足以帶來更高的瀏覽量,因此他們要求盛大改變經營方向!懊鎸ν顿Y方的意愿,我們很迷茫,最后提出了一魚四吃的做法!标愄鞓蛟浵蛴浾咧v述過這樣一個例子,“一條魚可以分為頭、身子、尾巴和鰭,然后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娛樂產業中圍繞著一個品牌——櫻桃小丸子,可以運作有關她的動畫、書籍、游戲,甚至服裝等諸多周邊產業。因此我們決定不做游戲社區,而做動畫網站,這樣既可以帶來投資方所需要的瀏覽量,又不會離網絡游戲社區很遙遠。”

          利用這筆資金,盛大購買了黑貓警長的版權,還辦起了多期的卡通雜志,并陸續拿到為奧迪、飄柔等大牌廠商做網上動畫廣告的單子,此時的盛大一個月能有十幾萬的收入。

          2000年下半年,互聯網的泡沫開始破滅,形勢急轉直下。還沒有等到網站盈虧平衡,網絡業便開始走上下坡路,這在商業氣息濃厚的上海表現得尤為明顯。

          面對危機,陳天橋開始反思盛大網絡卡通的發展模式!皣@一個品牌做動畫卡通,是一個投入期長、回報期也長的過程。成功了就可以賺七八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錢,失敗了就一無所有!

          2001年5月,中華網投資盛大的300萬美元中還有100萬美元沒有到賬,這時候中華網對盛大提出質疑。陳天橋的大卡通戰略即游戲+雜志+Flash廣告被迫刪改,公司的員工從50人裁減到20人,所有非游戲部門的隊伍被全部清除。

          為了繼續事業,陳天橋決定放棄網絡動畫,但是下一步的著眼點在哪里,他自己其實也很迷茫。正好此時韓國游戲開發商Wemade Entertainment到上海來尋找合作伙伴,準備推廣自己開發的網絡游戲“傳奇”。Wemade最先找到上海市動畫協會,動畫協會也不知道網絡游戲是干嗎的,于是把韓國廠商推薦給了陳天橋。

          陳天橋拿到游戲,自己先動手玩玩。按照默認設置,他連接到韓國服務器上,可他看不懂韓文。他又連接到《傳奇》意大利服務器,玩起了英文版。盡管網速很慢,并且陳天橋還是認為“傳奇”包裝很差勁,但還是覺得其內核相當不錯。玩到后來,陳天橋欲罷不能了。

          陳天橋向中華網請示運營“傳奇”,《傳奇》先期要交30萬美元的安裝費。陳天橋希望中華網將剩余的100萬美金拿來用。中華網不同意,陳天橋卻堅持要做網絡游戲,雙方“拗斷”。最終陳天橋拿回了公司所有的股份,并且仍然保留了至少30萬美元拿到了《傳奇》的代理。

          盛大神話中華網撤出了,《傳奇》的代理也談下來了,陳天橋的公司里已經沒有什么錢了!皞髌妗鄙暇兩個月的測試期是公司生死存亡的關口,當時所有人都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如果在測試期內不能吸引足夠的玩家,就不能收費運營,那么盛大就不會有新的收入,公司就面臨著倒閉。

          運行網絡游戲,需要很多的服務器,而此時的陳天橋根本沒有錢來添置服務器。陳天橋拿著與韓國Wemade、Actoz公司簽訂的合約,彬彬有禮地找到浪潮、戴爾等服務器廠商,告訴他們,我們要運作韓國人的游戲,申請試用機器兩個月。服務器廠商一看的確是國際正規合同,小伙子年紀輕輕來頭不小,恐怕是潛在大客戶,于是就同意了。

          然后陳天橋又拿著服務器的單子,以同樣的方式與中國電信談:“浪潮、戴爾都給我提供服務器,我們需要很大的帶寬運營游戲!彪娦篷R上會意,給了測試期免費的帶寬試用。陳天橋壓上了全部的信譽,從2001年9月,盛大開始了兩個月的游戲測試期。

          2001年11月,傳奇游戲開始收費,僅僅一個月,《傳奇》的投資就已完全收回。盛大活了,陳天橋的財富傳奇就這樣開始。

          從陳天橋發跡的故事來看,其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是一種投機行為,只是這種投機行為具有了更多知識的成分。在投機成功過后,陳天橋爬上了財富榜,倍受矚目。但是,有著成為主流人物沖動的陳天橋顯然不會對此滿足,他想要成為這個網絡游戲世界的決策者,成為社會所承認的主流人物。

          但是,30歲的陳天橋能成為主流人物嗎?

          瓶頸盛大成功之后,陳天橋總是在不由自主地表露出一種姿態:要成為這個游戲世界的決策者、規則的制造者。甚至,他還要把游戲范圍擴大成娛樂,并夢想著把盛大建成夢幻的大迪斯尼。為此,陳天橋還重金從微軟請來了唐駿。

          從去年年底網吧老板質問,到今年年初社會學家陶宏開教授代表和帶領孩子家長們的炮轟,讓陳天橋又一次陷入了紛爭。在此之前,關于陳天橋是好人還是爛人,就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有過很大的爭議。

          Actoz鬧,再鬧就把它收購了。那么玩家、網吧呢?雖然這里面的確是一個各方利益相爭的問題,我們相信如果有足夠的利益分配在玩家和網吧的身上,網吧老板、家長和孩子對陳天橋不會有這么大的意見(那么游戲玩得好就是一種有出息的象征)。但是,陳天橋能把全中國網吧收購掉嗎?能把全中國玩家招安嗎?陳天橋再有錢,這個問題也不現實。

          這些只是一些個表象的事情,但從陳天橋不斷尷尬地面對這些問題來看,陳正在遭遇著一場危機,從這場危機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網游的社會性問題,更重要的是陳天橋的個人問題。

          現在,我們給陳天橋的定位是:陳還只是一個成功的創富者,而還不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陳天橋正在試圖進行這個過度,但是表現還很稚嫩。一個32歲的年輕人,沒有太多的閱歷,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一些人事之間微妙的關系,難以把握的東西還很多,所表現出來的舉動也還遠遠不夠格。經過投機創富忽然站了出來以后,懷著成為主流的沖動,他遇到了一個坎。

          陳天橋也想過并正在實踐走提升盛大高度的路線,他想把盛大建設成一個不僅僅是網絡游戲的公司,而是一個夢幻的大迪斯尼,并用“娛樂”取代“游戲”,但是結果如何,而效果又如何,還無從知道。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陳天橋還得慢慢煎熬著等待。

          現在,盛大還只是一個區區幾年歷史的企業,網絡泡沫的故事已經很多,如果陳天橋稍有不慎,盛大倒下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盛大倒下,那么陳天橋的故事不用再說,主流夢不用再做,陳和盛大將會成為“大敗局”里最經典的案例。

          如果盛大不倒,依舊向前發展,而陳天橋又不能夠正確處理各方關系,不能夠把握權衡各方關系,不能夠提升自己,陳天橋也將遭遇一個中國企業家前所未有的危機,這個危機將是眾人口誅筆伐,這場戰斗對于夢想著成為主流的陳天橋,無疑是將會是一場慘敗。

          從現在來看,陳天橋作為企業家、作為富人的表現是相當糟糕的,面對網吧老板的質問無法從容面對和回答,面對孩子家長、教育專家的討伐沒有合理的辦法應對,甚至常常因此而表現失態。有人說陳天橋表現得與同年齡的人非一般地成熟,但是從這些表現來看,陳天橋并無什么過人之處。

          那么陳天橋現在究竟該做些什么,才能成為主流?陳天橋該學一學的不僅是一個外國企業家的管理,更要學一學國外的富人們如何做富人。當然,這句話不僅僅送給陳天橋,一樣送給中國的所有富人。要做一個主流的知識富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創業案例 2

          看門也要看得跟別人不一樣

          1995年,鄭耀南20歲,那時正是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時候。鄭耀南從福建老家帶了500塊錢,跑到深圳。只有中專畢業的他,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沃爾瑪中國總部做保安,看門。

          即使看門,他也要做看門人里面最優秀的。他會留心記住每一個進出的人的名字,見面時能直接叫出來。由于他的聰明,幾個月后,他從總部大門的保安調到賣場做保安。對別人來說,這不過是換個地方看門。對鄭耀南來說,卻是他人生一個很大的轉變。

          在賣場做保安的時候,他用心觀察學習,研究消費者買東西的心理,研究銷售員是怎樣把東西推銷出去的,研究超市是怎么管理商品的。當他知道一瓶小小的化妝品可以賣到300塊的時候,他內心受到巨大的沖擊,堅決改行做了銷售。兩年后,他辭職創業,憑借自己手頭的2萬多元,開了第一家化妝品店。一年后就開到了8家。

          日子似乎過得不錯。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賣文胸的小攤,一件10元的內衣,一小時營業額竟然賣了差不多1000元!他又坐不住了,創辦了都市麗人風內衣公司,也就是現在都市麗人的前身。

          鄭耀南的成功,與他身上這股鉆研勁分不開。如今鄭耀南每年至少上課40天,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每天晚上寫日記。他身上隨時帶著一個本子,跟別人聊天時發現有用的點子就記下來。見過鄭耀南的人都說,他說話非常有水平,誰能想到他竟然只有中專畢業呢!這都是不斷學習的結果。

          鄭耀南一直相信四個字:天道酬勤。這也是他給創業者的最大經驗。

          他的擴張策略:逆勢抄底

          鄭耀南做事頗有李嘉誠的風范,他的擴張策略就是逆勢抄底。到2013年底,都市麗人終端銷售額接近60億,門店數量超過5800家。其實,他最重要的擴張時機就是兩次。

          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間。那時鋪位成本低,鄭耀南借機從十幾家門店擴張到50家。

          第二次是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鄭耀南發現國內市場并沒有真的受到很大影響,但是收購成本卻低了很多。那一年,他只用原來一半的價錢就買了廠房,還收購了幾家企業。

          他的開店策略:抓四個要點

          開店本來就不容易,把店開成功更難。鄭耀南總結了開店成功的四個要點:一是選址,二是貨品管理,三是店長和員工管理,四是有效的開店指導。

          選址,鄭耀南的秘訣是開到社區、商業街、大學城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他很少打廣告,每個店本身就是廣告。

          貨品管理上,他會針對不同地區的市場做調研,制定相應的貨品供應計劃和營銷計劃。這也源于他一次失敗的經歷,當年他將廣東的經驗直接復制到湖南,卻發現當地消費者并不買賬,原來兩個地方顧客對貨品的選擇和購買習慣很不一樣,F在,通過聯網系統,他在總部已經可以掌握全國每個店的銷售情況,從而判斷出不同地方消費者的偏好。

          鄭耀南還有一整套精細化管理的經驗,比如一個店到底配幾個員工,可以利潤最大化。

          他的發展策略:輕資產重設計

          都市麗人原來是一家產銷一體的企業,現在,鄭耀南已經向“輕資產”的方向轉型了。他逐步剝離制造環節,把工廠逐步賣掉了,將資源投入到研發設計等領域。目前東莞公司生產的產品,都是用在研發上的。

          每一年,鄭耀南的公司都要研發1000多款新品。在鄭耀南看來,好的設計和好的.品牌才能賣錢。他的目標,是將都市麗人打造成內衣界的耐克,蝶變成品牌運營商和中國商業零售領導企業。

          他的創新絕招:好創意獎100萬

          鄭耀南在創新上很有一套。除了充分用好自己的設計師,他還很重視來自一線的意見。都市麗人在2008年就成立了創新委員會,拿出30萬到100萬,獎勵員工的一個創意。

          有一次鄭耀南巡店,有員工向他建議,能不能在店鋪賣男士用品,因為很多女顧客到店里來都會問起。鄭耀南一聽,當即就找了部門調研,確實有90%的男士內褲內衣襪子都是女士購買。最終敲定,每個都市麗人的門店都有10%的男性用品。這個創新的作法為公司增加了10%的利潤,當初提建議的員工也得到了重獎。

          創業案例 3

          順豐快遞的神秘掌門人

          2014年05月18日,快遞巨頭順豐速運已正式在全國鋪開名為“嘿客”的便利店,首批共518家,從而大舉殺入國內火熱的O2O市場,這一模式將對國內電商格局產生較大影響,也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首批開業的順豐“嘿客”總計518家,除青海、西藏以外,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均有覆蓋!昂倏汀北憷,除可以提供快遞物流業務、虛擬購物外,還具備ATM、冷鏈物流、團購預售、試衣間、洗衣、家電維修等多項業務。

          與傳統實體店不同的是,順豐“嘿客”店內的海報、二維碼墻放置虛擬商品,顧客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選擇包羅萬象的各類服務,其模式與英國最大的O2O電商Argos十分相似!昂倏汀背嚧┰囉玫臉悠吠,店內不設庫存,極大地節約了成本,預計將對多行業實體店均產生沖擊。

          商業界激烈殘酷、然而日新月異的過招,已經不由得人們不去認識低調的王衛了——順豐快遞的神秘掌門人。王衛創業18年未接受任何采訪,但所有的人都在找尋他;他低調不張揚,但卻令香港狗仔隊臥底數月一睹真容。他不引入戰略投資,但卻令花旗銀行開價1000萬美元中介費用只為求得一個合作機會。

          順豐不打算上市,但眾多PE與VC趨之若鶩,50萬元只為和它的掌門人王衛共進一頓晚餐。順豐曾與電子商務保持距離,但王衛卻令馬云兩次相約并稱為最佩服的人。順豐快遞,是僅次于EMS的全國第二大快遞企業。王衛便是締造這個“快遞王國”的掌門人。在電商與物流矛盾重重的當下,有人說:給你3年30億元,你也砸不出一個新的順豐。

          王衛,在外人看來似乎過于神秘!坝幸淮危瑖亦]政局領導都遞話了,他還是委婉拒絕!币晃恍袠I報主編說。就連順豐的企業內刊《溝通》出版7年來,也從未出現過這位掌門人的面孔!暗故怯心敲磶状慰橇送跣l的照片,不過都是背影或者極其模糊的側面照”。

          迄今為止,王衛只在媒體上出現過一次。這看似是一樁充滿戲劇性的經驗。2010年春天,王衛花3.5億港幣購買了香港九龍塘喇沙利道的一塊地皮,自建兩棟4層樓高的獨立屋,附帶獨立泳池。這樁打破同區地產價格紀錄的買賣引起了香港《壹周刊》記者的注意。

          敬業的狗仔隊不僅在順豐深圳總部的寫字樓前守候王衛數日,還混進順豐香港的分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遞員,終于拍到王衛的照片,文章以《水貨佬做到買屋仔,買757飛機》為題發表,F在,互聯網上還能夠搜索到這篇文章,但是王衛的照片已經找不到了。

          尋找王衛的可不只是媒體,投資銀行的經理人們也在找他。他們可不只是出于八卦或者好奇心,而是明明白白地嗅到了金錢的味道。早在2004年,FedEx策劃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就曾經接觸過王衛。傳聞中,FedEx希望以40億元~50億元價格收購順豐,但被王衛拒絕了。那一年,順豐的銷售額是13億人民幣。

          1993年,王衛僅22歲,這位只有高中學歷的上海人起初是在順德做印染,這時珠三角區域常常會需要香港的貨物?吹竭@一商機的王衛做起了碼頭捎貨的“快遞”。機會多了,順豐就此誕生。

          原始資金是王衛向父親借款的10萬元,王衛用這筆錢在香港太子蘭街租賃了一個數百平方米的地方作為公司。在市場的需求之下,很快順豐便以順德為起點,將自己的觸角延伸至廣東各地,以合作和代理的方式開始了“快遞王國”的藍圖擴張。

          在快遞行業發展之初,規模的擴張,網點的建設是所有快遞公司“占領地盤”的實質。每建一個點,就注冊一個新公司,分公司歸當地加盟商所有,這使得順豐在幾年的時間內,便將珠三角一帶的快遞市場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在這樣瘋狂的擴張下,到1997年,王衛幾乎壟斷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據悉,當時行駛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貨運車有70%屬于順豐的業務。香港回歸時,海關甚至婉拒了國企中鐵前來分一杯羹的請求。這時的王衛,不過26歲。

          王衛信佛,在他的辦公室里面擺有6尊佛像,就連他的企業管理也滲透著佛學理論。但他像一個矛盾的化身一般,在享受著佛學帶給他的平靜之外,越野車和極限自行車運動DOWNHILL也是他的心頭所好。

          這樣喜歡冒險的性格在其創立順豐的歷程中,也有明顯的體現。1998年,順豐在訂立下差異化管理目標后,開始強勢爆發,但這一不可控性的發展模式為這個成長中的企業帶來了致命性的麻煩。王衛曾提到:“一個承包網點就是一個小王國,根治這些問題,壓力非常大。”

          一些順豐的加盟商擅自在貨運中夾帶私貨,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的王衛從1999年開始了大力的收權行為。有傳言,王衛曾經因此被香港社會追殺。直到現在,如若有人有幸遇上王衛,會發現這個穿戴極其平凡的中年男人身邊常常會有4-6個彪形大漢相伴左右。2002年,王衛收權成功,順豐順利從加盟制轉為直營制,并在深圳設立了企業總部。

          恰巧在2003年,為日后順豐江山奠定地位的契機出現。這一年,“非典”肆虐,王衛將眼光瞄準了因“非典”而陷入低谷的中國航空領域,與揚子江快運航空簽訂了5架包機的協議,第一個將快遞行業帶上天空,并完成了全國200多個網點的布局,進入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約20年的發展,直營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運輸,成為了順豐成功的三駕馬車。

          直到最近幾年,順豐董事長王衛才在媒體吉光片羽的專訪中露出一些端倪,王衛有段最知名的話說:“我信佛,我認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沒有關系的,成就是與福報有關系,所以有錢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擁有本事也沒有什么了不起,賺到錢只是因緣際會而已!

          “所以我認為,個人事業上的一些成績不值得渲染。低調一點對于管理企業也有好處,沒有員工認得出你來,你才可以深入到基層去了解到最真實的情況。我認為,做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我是想做成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可以實現我的價值和理想!

          “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

          “我做企業,是想讓企業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上市的話,環境將不一樣了,你要為股民負責,你要保證股票不斷上漲,利潤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所以,作為企業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為了什么而上市。否則,就會陷入佛語說的‘背心關法,為法所困’,可以說,順豐在短期內不可能上市,未來也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為了圈錢而上市!

          “員工是因,企業是果”。

          王衛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也在最近成為商業媒體上廣傳的內容:“在公司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順豐的基層管理者是需要承受很多壓力的。這也對這個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個合格的基層管理者,要非常理解公司的價值觀和我們所面對的就業群體以及我們所從事的這個行業!

          “我們不能苛求每一個基層管理者的管理才能都是天生的,而且,公司在發展,我們也不能等待他們慢慢成長,所以我們必須從公司層面來幫助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成長。比如我們正在努力將基層管理崗位的需求更加清晰化,并配套設置相對應的技能培訓,然后建包傳授給基層管理者,包括教會他們如何駕輕就熟地工作,如何服務好一、二線員工和客戶,同時還要學會如何使用我們配套的管理工具,并將這些知識發揮到價值最大化!

          “隨著我們對每個管理崗位需求了解的清晰化,一些相對應的認證和課程會出臺。到時,只要你具備了晉升的基本條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方向去選擇學習相對應的課程,并獲得相關的管理資格認證。當你達到了崗位發展所需要的業績之后,公司將通過績效面談,考核你是否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結合這三方面,并根據內部不記名投票考評來衡量你是否符合你所申請的管理崗位要求。在順豐,個人的成長是不靠關系的,自己的命運只掌握在自己手里。員工是因,企業是果,又有員工們成長了企業才能夠成長,而在員工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還要做到讓最好的員工最快地成長!

          創業案例 4

          邁克爾·戴爾

          當全球其他的電腦制造廠商正在經歷著銷售低迷的痛苦時,戴爾電腦繼續著繁榮。當它遍及世界的出貨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長18%時,其他廠商的出貨量則下降了4%。37歲的邁克爾·戴爾至今已經在其創立的戴爾計算機公司里擔任了將近20年的首席執行官。戴爾計算機在1984年成立時注冊資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銷售額達到31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3。6萬名員工。2002年《財富》雜志的全球500強中,戴爾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爾公司為何能夠保持如此快速的發展?直接面向顧客銷售的“直接模式”和對顧客進行分類的“市場細分”方式是其兩大法寶。但實際上,這都取自其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少年時的偶發靈感。

          當邁克爾·戴爾還是20世紀70年代的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在飯桌上談論的都是通貨膨脹、石油危機一類的話題,這使他從小就對生意場發生了興趣。在他12歲那年,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為了省錢,他不想再從拍賣會上買郵票,而是通過說服鄰居把郵票委托給他,然后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00美元。這讓邁克爾戴爾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觸”的力量及收獲,即沒有中間人的好處。同時他體會到,如果有好的點子,絕對值得采取一些行動。在嘗到少年時直接銷售的甜頭后,邁克爾戴爾在稍大后的創業嘗試中,把這一“直接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

          初中時,邁克爾·戴爾擁有了一臺蘋果電腦,并迅速將興趣轉移向電腦背后的商機。不久,他注意到了商業用途更多的IBM個人電腦。他熱切地學習一切有關電腦的知識,利用賣報紙所賺到的錢來購買電腦零部件,將電腦改裝后賣掉,獲取利益,接著再改裝另一臺。這期間,他發現電腦的售價和利潤空間很沒有常規。一臺售價3000美元的IBM個人電腦,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買到。而且,大部分經營電腦店的人不太懂電腦,并不能為顧客提供技術支持。而他當時已經買進了一模一樣的電腦零件,并把電腦升級后賣給認識的人。于是,邁克爾戴爾涌現了一個想法:只要自己的銷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夠跟那些店去競爭,因為沒有中間商,所以自己改裝的電腦不但有價格上的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的上的優勢,即能夠根據顧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電腦。

          在他開著用賣報紙的錢賺來的白色寶馬車,后座載著三部電腦,成為得克薩斯大學一名另類的大一學生后不久,他認識到電腦將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臨一個很大的機會。當時,電腦界包括蘋果電腦和IBM等所有的大廠家都選擇通過經銷商來銷售電腦,但邁克爾戴爾則想憑借直接銷售這種更有效率的方式為顧客提供更好的價值及服務,并希望借此成為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邁克爾·戴爾從學校退學,在奧斯汀一個約93平方米的辦公室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命名為“戴爾計算機公司”。

          支撐學生時代的邁克爾·戴爾鼓搗計算機的資金,來自于他從16歲開始的一份賣報紙的業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負責為《休斯敦郵報》爭取訂戶。報社交給他一個厚厚的電話號碼本,讓他打電話去向顧客推銷。但邁克爾戴爾不久就在推銷中發現,有兩種人幾乎一定會愿意訂閱報紙:一種是剛結婚的,另一種則是剛搬進新房子的。接著,他調查后發現,情侶在結婚時一定會在法院登記地址,另外有些公司會按照住房貸款額度整理出貸款申請者的名單。于是,他想辦法搞到了周圍地區這兩種人的資料,直接給他們寄信,提供訂閱報紙的資料。通過這種方式,邁克爾戴爾當年掙到了1。8萬美元,這不但使他有能力購買更多的計算機,也啟迪他日后創造了“比顧客更了解顧客”的市場細分戰略。

          創業案例 5

          首富之名

          “首富輪流做,今日到我家”,用這句話來形容如今的李河君是最為恰當的了,1月27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狂漲,上漲10。36%,成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業,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使得漢能薄膜發電股東李河君身價達到2000億,超越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成為了新一屆中國首富。

          李河君出生于廣東省河源市,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94年,李河君創建漢能控股集團。漢能自成立之日始即致力于“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漢能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發電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李河君1988年大學畢業后,靠著從大學老師那借來的5萬元起步資金,通過賣電子產品、玩具等,和17個伙伴一起,通過6年的積累,到1994年底積累了七八千萬的資本。本來打算收購上市公司坐莊,但是經過對水電站市場的考察之后,李河君改變了初衷,轉而進入了能源行業,以1000多萬元收購了河源東江上一座裝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之后,再次通過并購將旗下電站的裝機量擴大到了幾十萬前往,產業覆蓋浙江、廣東、寧夏、云南、廣西等地。

          2002年,云南省規劃建設8座百萬級千瓦水電站,李河君簽下其中的6座,總裝機規模達2300多萬千瓦。但是這一計劃卻遭到了當地發改委的阻撓,因為發改委不相信李河君能干成。于是,李河君憤然將發改委告上了法庭,李河君最終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庫八級”中資源最好的金安橋水電站,該電站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

          跨步入光伏行業

          2009年,李河君開始進行產業升級,涉足到了光伏行業。當時,正式光伏行業的“拐點”。此前,得益于歐洲市場的巨大需求,光伏產業飛速發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裝量增長了1倍以上。但是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的的光伏行業進入了衰退期,很多知名企業都因為產能過剩而破產,包括無錫尚德。

          李河君進入光伏行業時,選擇了薄膜太陽能領域并于2011年寒冬來臨之際開始投產。2012年,李河君即宣布投產的'8大光伏基地總產能已經達到3GW,超越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Solar),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

          盡管薄膜的市場遠不如晶硅,市場占有比例還不足1層。但是,李河君卻在公司內部力排眾議、大舉投資薄膜太陽能,并且還在多個場合推崇薄膜發電技術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發電引領終極能源革命”。

          漢能薄膜被詬病

          進入光伏領域之后,李河君頻繁出現在公眾面前,或參加會議,或接受媒體采訪,向外界宣傳薄膜發電技術的廣闊前景。2013年底,李河君著書《中國領先一把》,提出以光伏革命解決中國的能源瓶頸、助推經濟轉型。李河君認為,太陽能是最符合21世紀發展需求的新能源。

          除了光伏企業的發展路線存在爭議外,其漢能薄膜發電還被詬病“過度依賴母公司”。在李河君的計劃中,其光伏產業布局是“打通全產業鏈做出規!。即從原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池片生產到太陽能電站建設,形成完整的“全產業鏈”運作模式。

          2013年2月,漢能集團及其一直行動人持有的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從20.28%漲到了50.56%,成為了控股股東。此后,漢能薄膜發電向控股股東漢能集團發起了多項收購,連續收購了其多項知識產權和技術研究公司。

          2013年年報顯示,漢能集團是其唯一客戶。這種情況在2014年上半年并未有多大好轉,2014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的來自漢能集團方面的營收達到31.6億港元,占其總營收的98%。2014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的應收賬款為62.4億港元,其中,最大頭的是應收合同工程款項,為41.57億港元。

          漢能薄膜發電在2014年半年報中稱,公司的流動資金十分依賴漢能集團聯屬公司是否能及時結清進度款項。不過,對于來自于漢能集團的應收賬款,漢能薄膜發電方面“無抵押款或其他加強信貸措施”,僅憑借漢能集團的信譽,漢能薄膜發電董事會認為,漢能集團“能夠按時結清所有進度款項”。

          成“新首富”出名

          漢能薄膜發電在2014年一年內漲幅達255%,進入了2015年,股價漲幅更是“任性”地在1月23日以來的3天內達32%,市值迅速膨脹至1500億港元。1月27日,漢能薄膜發電上漲10.36%,報收3.73港元。在這前一天,漢能薄膜發電上漲13%,得益于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的上漲,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漢能薄膜發電大股東李河君的身價“有可能”達到2000億元,取代馬云或者王健林成為中國的新首富。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盤,馬云身價為263億美元(約合1644億元人民幣),王健林身價為267億美元(約合1669億元人民幣)。

          之所以是“有可能”,原因在于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對于外界而言仍是一個謎團,一說超過50%,一說超過90%。不論李河君是否真的成為了內地財富“一哥”,他都因此成為了輿論焦點。

          無論李河君的這個首富之名是否名副其實還是名不副實,他的創業經歷是真是存在的,他在創業時的獨到眼光和執行魄力都是令人驚嘆的。

          創業案例 6

          蘋果出世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生,就被心狠無情的在美國舊金山一家餐館打工的父親與瀟灑派的酒吧管理員的母親無情地遺棄了。幸運的是,一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這位可憐的私生子。

          雖然是養子,但養父母卻對他很好,如同親子。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頑皮,肆無忌憚,常常喜歡別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不過,他的學習成績倒是十分出眾。

          當時,喬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鄰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一個惠普的工程師看他如此癡迷,就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就在一次聚會中,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一個朦朧的認識。

          在上初中時,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比他年長5歲的沃茲見面。沃茲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也有很大的興趣。兩個人一見如故,8年后他們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

          19歲那年,剛念大學一年級的喬布斯,突發奇想,輟學成為雅達利電視游戲機公司的一名職員。沒過多久,年輕而不安分的他又對佛學產生了興趣,連工作也不要了,飄洋過海去印度追隨大法師修行練功。這次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沒有學成佛,路上還吃盡苦頭。他只好重新返回雅達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師。

          安定下來之后,喬布斯繼續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常常與沃茲一道,在自家的小車庫里琢磨電腦。他們夢想著能夠擁有一臺自己的計算機,可是當時市面上賣的都是商用的,且體積龐大,極其昂貴,于是,他們準備自己開發。制造個人電腦必需就是微處理器,可是當時的8080芯片零售價要270美元,并且還不出售給未注冊公司的人。兩個人不灰心,仍繼續尋找,終于在1976年度舊金山威斯康星計算機產品展銷會上買到了摩托羅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與英特爾公司的8080相差無幾,但價格卻只要20美元。

          帶著6502芯片,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他們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裝在上面,通過接口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喬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動了,但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會給以后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精明的喬布斯立即估量出這種自制電腦的市場價值所在。為籌集批量生產的資金,他賣掉了自己的大眾牌小汽車,同時勸說沃茲也賣掉了他珍愛的惠普65型計算器。就這樣,他們有了奠基偉業的1300美元。

          1976年愚人節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做了一件影響后世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偏愛蘋果的喬布斯一錘定音——稱為蘋果。后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而他們的自制電腦則被順理成章地追認為“蘋果I號”電腦了。

          黯然離開

          一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羅·特雷爾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熟練地演示電腦后,他認為“蘋果”機大有前途,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臺整機,但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喬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

          50臺整機在特雷爾手里很快銷售一空,有了良好的開始,“蘋果”公司名聲大振。開始了小批量生產。喬布斯和沃茲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小資本根本不足以應付這急速的發展。喬布斯后來回憶道:“大約是在1976年秋,我發現市場的'增長比我們想象的還快,我們需要更多的錢!睘榇耍麄兎诸^去找資金支持,包括沃茲就職的公司惠普,但遺憾的是,這些公司都沒意識到這其中蘊藏的商機和市場。

          機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萬富翁馬爾庫拉慕名前來拜訪沃茲和他們的車庫工場。馬爾庫拉是位訓練有素的電氣工程師,且十分擅長推銷工作,被人們稱為推銷奇才。由于在股票生意上發了財,他很早就選擇了退休的生活。但看到這兩個年輕人的新產品,馬爾庫拉決心重操舊業,幫助他們把公司大張旗鼓地辦起來。他主動幫助他們制定一份商業計劃,給他們貸款69萬美元,將自己的命運與兩個年輕人聯系在一起。有了馬爾庫拉這樣行家里手的指導,有了這筆巨資,“蘋果”公司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80年,《華爾街日報》的全頁廣告寫著“蘋果電腦就是21世紀人類的.自行車”,并登有喬布斯的巨幅照片。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股票公開上市,在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全被搶購一空,當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這個收盤價計算,蘋果公司高層產生了4名億萬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萬富翁。喬布斯作為公司創辦人當然是排名第一。

          因為巨大的成功,喬布斯在1985年獲得了由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勛章。然而,成功來得太快,過多的榮譽背后是強烈的危機,由于喬布斯經營理念與當時大多數管理人員不同,加上藍色巨人IBM公司也開始醒悟過來,也推出了個人電腦,搶占大片市場,使得喬布斯新開發出的電腦節節慘敗,總經理和董事們便把這一失敗歸罪于董事長喬布斯,于1985年4月經由董事會決議撤銷了他的經營大權。喬布斯幾次想奪回權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憤而辭去蘋果公司董事長。

          接著,他開始推出了新的電腦。1998年,iMac背負著蘋果公司的希望,凝結著員工的汗水,寄托著喬布斯振興蘋果的夢想,呈現在世人面前。它是一個全新的電腦,代表著一種未來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裝,一掃電腦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單調,似太空時代的產物,加上發光的鼠標,以及1299美元的價格標簽,令人賞心悅目……不愧是蘋果設計,標新立異,非同凡響。為了宣傳,喬布斯把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變成了iMac的廣告文案Ithink,thereforeiMac!由此成了廣告業的經典案例。

          新產品重新點燃了蘋果機擁戴者們的希望。三年來他們一直在等待的東西出現了,iMac成了當年最熱門的話題。1998年12月,iMac榮獲《時代》雜志“1998最佳電腦”稱號,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業設計”第三名。

          接著,1999年喬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著紅、黃、藍、綠、紫五種水果顏色的款式供選擇,一面市就受到用戶的熱烈歡迎。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藍黃相間,像漂亮玩具一樣的筆記本電腦iBook在市場上迅即受到用戶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獨特的時尚風格、最新無線網絡功能與蘋果電腦在便攜電腦領域的全部優勢,是專為家庭和學校用戶設計的“可移動iMac”。1999年10月iBook奪得“美國消費類便攜電腦”市場第一名,還在《時代》雜志舉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評選中,榮獲“年度最佳設計獎”。

          終成奇跡

          1997年,喬布斯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來越多的業界同仁認同了此觀點。甚至連當初將喬布斯擠出蘋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贊嘆:“蘋果的逆轉不是騙局,喬布斯干得絕對出色。蘋果又開始回到原來的軌道!

          喬布斯成為一個奇跡,但這個奇跡還將繼續進行下去。他總是給人以不斷地驚喜,無論是開始還是后來,他天才的電腦天賦;平易近人的處世風格;絕妙的創意腦筋;偉大的目標;處變不驚的領導風范筑就了蘋果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蘋果公司的雇員對他的崇敬簡直就是一種宗教般的狂熱。雇員甚至對外面的人說:我為喬布斯工作!

          創業案例 7

          小會計——崔維星

          近日,東航物流引入聯想及德邦物流等4家投資者,并實現員工持股,正式成為民航領域首家進行混改的試點企業。引起外界關注的是,諸多物流企業中,為何不是順豐或三通一達,而是德邦成為股東?

          其中一個答案是:德邦擁有國內最具規模的公路地面運輸網絡,可以為貨物下飛機后提供有效連接。

          那么,問題來了,曾經的旅行社小會計崔維星,是如何跨界做物流一手打造出德邦的?

          夫妻創業

          1992年,從廈門大學會計系畢業的山東人崔維星,到廣東國旅上班。回憶起自己這第一份工作,崔維星不勝唏噓:“當時我每天就是核對旅游團的消費賬單,不斷打電話核實,然后再機械地打對勾。后來我發現同宿舍的導游工資都能拿到1萬元,我覺得我比他們牛多了,憑什么才拿1500元呢?于是1993年10月我就離職了,找來找去找不到合適的,最后去了珠海一家酒樓當會計,工資還是1500元,而且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只有周日才能休息,還不能出遠門,要隨叫隨到。我當時腸子都悔青了。離職三個月,我就又重新回國旅上班了。”

          重回國旅的崔維星被安排到國旅貨運位于廣東中山的分公司去做空運貨運業務,就此與物流結緣。由于營業點位置較偏,崔維星雖然想盡辦法打開局面,但離初始目標還有相當一段距離。1996年8月,國旅貨運決定放棄中山業務。

          崔維星不愿放棄,決心辭職單干。當年9月1日,他的“崔氏貨運”開始營業,主營毛衣空運與電器托運業務。

          公司當時只有四個人:崔維星及愛人薛霞、一個司機、一個搬運工,辦公室只有8平方米。雖然人手緊張到了極致,但由于減去了大公司操作的中間環節,加上豐富經驗,不到一年,崔維星就賺到了近20萬。

          1997年,為了擴大業務,崔維星將公司搬至廣州。因為每天都要跑一趟南方航空老干部客貨運處發貨,他結識了不少南航的朋友。1998年6月,崔維星承包了這一貨運處,開展航空貨運代理業務。

          然而,當時貨運處包括車輛和應收賬款在內的所有資產才20萬元,承包第一個月就虧了3萬元,員工幾乎走光。重壓之下,崔維星居然想出了一種新的業務模式——“空運合大票”,貨物的運送模式由之前的零收零發改為零收整發,成本降低了,客戶也享受了更加便捷的服務體驗和更實惠的價格,貨運處開始迅猛發展。

          2000年,崔維星將貨運處更名為廣州市德邦物流服務有限公司,員工60人,還將業務拓展到了深圳和珠海。2002年,德邦已成為廣州區域的“空運散貨之王”。

          舍大取小

          然而,做空運看似賺錢,實則處處受制于人,航班晚點、訂不到艙位都是常有的事兒。崔維星回憶道:“有時候接到貨物卻停在倉庫四五天都走不了,早上去看一次,晚上去看一次,貨還是運不走,望眼欲穿卻束手無策,甚至急得掉眼淚!薄笆軞狻钡腵崔維星開始琢磨著如何突破限制。2000年左右,隨著我國公路高速網的逐漸建成,他看到了希望。2001年4月,德邦在廣州白云區新市貨運市場開了一個檔口,開通了第一條從廣州到北京的汽運專線?者\起家的德邦,由此闖入了公路汽運領域。

          汽運業務開始后,業務員拉到了很多大客戶,整車整車的貨量讓德邦嘗到了甜頭。比如某國際化妝品品牌的合作商在德邦廣州機場路營業部發貨四五百萬元,一天內就裝了十幾輛車。然而,這一大客戶卻出現了拖欠款項的行為,德邦最后以減免的方式才追回了欠款。此外,手機類、燈具類等大客戶也出現類似情況。

          不愿再“受氣”的崔維星經過痛苦思考,決定放棄這塊很多公司都想搶的“大客戶肥肉”,將客戶群鎖定在了龐大的中小零擔客戶身上。

          零擔是一個物流行業之外的人很少聽到的詞。零指的是零散,擔在古代指的是扁擔,在這里指的是車,零擔就是指一張運單托運的貨物不夠裝一車,必須好幾批貨物才能裝湊成一車。

          德邦把“零擔”定義為30公斤—1噸之間,基于這樣的考慮:30公斤以下的可能快遞及快運公司更專業,1噸以上的則可能做整車運輸。

          當時零擔市場從業者眾多,但90%以上是小型專線公司,一個城市至另一個城市的專線公司少至幾十家,多至上百家,價格戰之下,丟貨、損毀以及延誤等狀況屢見不鮮。

          崔維星決心改變這種局面。他自購進口卡車500多輛,開發直達線路700余條,給網點和車輛都采用統一的形象和標識,提供貨物碼放“大不壓小、重不壓輕、木不壓紙”等標準化服務,迅速占領了零擔中的高端市場。

          “零擔之王”

          2009年7月,崔維星將公司總部從廣州搬遷至上海,開始從區域性公司向全國性公司蛻變。第二年,德邦新增營業網點近80%,營業收入增長高達90%,達到26億元,一舉成為行業第一。要知道,2004年時,崔維星去當時零擔市場老大華宇物流的貨場里參觀,被里面堆積如山的貨物震撼住了。當時德邦的營業額只有區區兩個億,而華宇的營業額有20多個億。但十年之后,華宇的營業額還是20多個億,而德邦的營業額卻突破了100個億。

          不過,這個“零擔之王”卻謀劃起了轉型。

          會計出身的崔維星這些年不斷花大價錢請麥肯錫、埃森哲和IBM這樣的咨詢公司來給德邦“診斷”,目的是讓公司的運營管理更加規范、精細。2012年,麥肯錫在為公司做戰略咨詢時提出,德邦應該轉型做快遞。崔維星當時不解:“我在零擔市場,每年增長60%,我為什么要轉行?”

          為此,德邦物流花了近三年的時間來論證。

          不過現在看來,德邦轉型做快遞非常有必要。崔維星已經看得很清楚了——“零擔物流這個市場目前增長較緩慢,行業的利潤越來越薄了!背说掳钜酝猓@個行業里的大多數企業,甚至包括第二、三名,都深陷在虧損的泥潭里。

          此外,這個行業還面臨著快遞業的強勁擠壓?爝f和零擔物流的業務流程本來就相似,快遞企業進入零擔行業的難度并不高,出于成本優化和客戶黏性等因素考慮,像順豐、中通這樣的快遞公司正在強勢進入這個行業。崔維星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不能把快遞做好,恐怕零擔市場的陣地也保不住”。

          在2016年給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崔維星如此告誡他的同事:快遞行業未來將會走向集中,“留給德邦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要想不成為被別人屠宰的對象,就必須立即行動起來,以最快的速度殺出一條血路來!坝盟俣扰苴A時間,是我們唯一的生機!

          追趕順豐

          崔維星選擇的快遞突破口,是3-60公斤重的貨物。

          “我們在做一般快遞公司不愿意嘗試的領域!钡掳罡呒壐笨偛眉孑喼礐EO韓永彥表示,3-60公斤重的貨物對順豐而言太重了,三通一達又不大愿意做。而對于零擔市場老大德邦來說,這類重貨正是其優勢所在。德邦快遞的差異化服務還有其他快遞公司不愿意做的安裝加固,擦拭包裝,送貨上樓等等。在韓永彥看來,這種差異化服務正逐步被消費者接受,在市場上,客戶通常的體驗是小件貨發順豐,大件貨更愿意發德邦。據他透露,這三年來德邦快遞的年復合增長超過100%。

          當然,在眼下的快遞領域里,順豐是德邦需要仰視的存在,一如當初仰視華宇。不過,崔維星卻反問記者道:“你怎么知道幾年之后,情況不會像上一次那樣逆轉呢?”

          德邦被譽為物流行業的黃埔軍校。從2005年開始,德邦就開始在業內率先啟動校園招聘,截至目前,德邦98.5%的管理干部均來自于內部提拔,管理層的平均年齡只有27.5歲。韓永彥就是在2007年通過校招進入德邦的,歷經10次輪崗,輾轉8個城市,從最基層的統計員一直做到目前的高級副總裁兼輪值CEO。

          這支年輕的團隊就是崔維星的底氣,它不僅使得德邦的管理水平在零擔行業里遙遙領先,即使是在快遞行業里,崔維星也自信只有順豐的管理水平能與他的公司相提并論。更重要的是,對于這樣的一場競爭長跑來說,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意味著更大的潛力,也意味著有更大的幾率能夠幫助公司在后半程里發力,反超對手。

          2015年以來,德邦連續推出了長期激勵、考核變革、超利潤分享、職級薪酬體系改革等一系列學自華為的措施,他也毫不掩飾自己想將德邦打造成為華為那樣一流企業的“野心”。

          “你知道我為什么喜歡長跑嗎?”崔維星自問自答,“因為對于我來說,長跑贏的機會最大”。

          創業案例 8

          從流浪漢到百萬富翁

          馮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漢,到處漂泊,雖歷盡艱辛,卻窮得叮當響。1990年,馮志久跟隨數百萬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卻發現這里早已人滿為患,他想到工廠打工,但因年齡大,無技術,工廠不收他。馮志久百無聊賴,便在各工廠區轉悠,看到工人們下班后都端著飯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還有那在街上饑渴的盲流,他腦子一轉,怎么不再開一個供打工者吃飯的小店呢

          于是,他心一橫,租了一間民房作廚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擔起兩桶飯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銷,一天下來能掙30元,很快他湊足37000元資金,在廣州黃埔大道邊租了一間5平方的店鋪,辦了執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開張了。   馮志久的小飯店一開張,就象鮮花引蝶似的引來了眾多的顧客,他經營主要的絕招,就是收費低。那時廣州的飯店快餐時價最低是2元,而他卻一律為1元。沒有本錢的'創業,1元錢吃飯誰不來!馮志久辛辛苦苦忙了一個月,結帳之后,除了開支,竟賺了2000元。后來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臨時工,擴大門面,每天早餐賣粉中晚餐賣飯,一律一元一份。

          這樣,每天的顧客少說也有500多人,最多達1000多人。他掙錢的奧妙在于薄利多銷。每份1元的飯菜其實是沒有掙頭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賺幾角錢,如果每天能賣1000份,就可掙300元,一個月就是9000元。一個流浪漢變得如此精于經營。幾年下來,馮志久已身家上百萬元,直到現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價。人稱他“1元錢大享”。

          創業案例 9

          白手起家的女大學生

          李素兒斯文、溫馨,一副學者的面容,鎮定而善良。她是中山大學物理系科班出身,曾經是學生會副主席。滿懷理想,準備走學術的道路,以科學獻身國家民族,希望將來造福人類。但是,1957年,內地的政治風暴使她心靈上受到了重大的創傷,家庭受到了傷害,耿直的丈夫居然一夜之間淪為“右派”,她自己又被封為“右傾機會主義”。

          從此,無盡的折磨降臨到她身上。1958年,她帶著四元港幣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土地,來到香港。照理,她可以得到在美國的父親的支持。但是,兩地相隔,一言難盡。沒有本錢的`創業,她,以一個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堅持奮斗。她,溫文中寓著剛毅的個性,從白手成家到興家,從最低下的工作做起。一位懷抱科學家理想的年青人走進了工廠女工的行列?茖W是踏實的,她也是默默而踏實的。人生總有風浪,潮頭也有高低,連科學實驗也要經過千百次才能成功。居里夫人百折不撓的精神鼓舞她做工,晚上補習,讀上英專,又考上工專。

          五年之后,丈夫也來團聚了,以后,她的三個孩子也都長大,懂事了,也同媽媽一樣堅強,不怕困難,埋頭創業。她搞工廠從基礎做起,早年開加工廠,創業維艱,她從租用幾百平方米的地方開始,到今天廠房7000平方米,廠房增加近10倍。當年生產玩具、洋娃娃衣服,又為美國名廠加工,以車縫為主。三年后,她開始建立自己的工廠。她開的是五金廠,從制造家用普通制品(如釘)開始,逐步朝優質制品發展。沒有本錢的創業,到今天,她已成為華文實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兼總經理。她的產品有不少從原理到外形都達封申請專利水平,可見她產品原創性甚高。多年來,她堅持生產家庭制品,近年又擴展業務至生產家庭電器制品。產品遠銷歐美各國。

          創業案例 10

          馬云——創業教父

          馬云-阿里巴巴創始人,被稱為“創業教父”。曾經的創業艱辛、近日的榮耀輝煌,使得這位卓越企業家身上有散發不完的光環在縈繞,下面就來看看馬云創業故事吧,聽聽他的創業經歷、偉大夢想、經營哲學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跡,這次奇跡是由馬云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

          然而,就是這50萬,馬云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絡公司投錢,網絡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伙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

          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直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因為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阿里巴巴曾經因為資金的問題,到了幾乎維持不下去的地步。8年過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云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跡。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云聰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因為他們有著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我沒有錢!彼麄兌歼@樣想。于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

          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俞敏洪在發言的最后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特別感動,他說: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赐曛,你還會對自己創業沒有資金或沒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嗎?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馬上就去做!像馬云那樣,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實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創業案例 11

          張朝陽

          第二次融資經歷尼葛洛龐蒂的訪華讓張朝陽一下子獲取了注意力,也由此吸納了諸多人才的加盟。不過,張朝陽面臨的具體問題是他所創辦的愛特信公司賬上現金已經消耗殆盡,需要進行第二輪融資。如果說第一次融資的股東多少是基于對張朝陽個人的信任以及私交的話,那么第二次融資則再也沒有這樣的情感因素幫忙。

          對于張朝陽來講,這次融資的過程幾經起伏,長達半年的融資經歷令他刻骨銘心。在張朝陽的印象中,當時的美國人對中國十分陌生,幾乎沒有投資人愿意聽他的計劃。事實上,那個時候能夠找到一個愿意接見這個中國創業者的投資人都很困難。在羅伯特和尼葛洛龐蒂的引薦下,張朝陽自費前去美國加州見那些億萬富豪。

          他先在加州的`一個小旅館住下,用綠卡租了輛車,然后用了兩天時間不停地打電話與幾位可能改變他的公司命運的.人約定見面時間。1997年9月11日讓張朝陽終生難忘,他至今為自己在這一天表現出來的能力而驕傲-在這一天中他馬不停蹄地見了4位風險投資人。按照事先約好的時間,張朝陽應該在早上9點先去見英特爾投資公司的人,接著是12點與世紀投資的負責人會談,下午3點是軟銀,下午5點則是后來給王志東投資的億萬富翁羅伯森·斯蒂文森。前三位投資人都在硅谷附近,而最后一位則在舊金山。

          為了充分利用分分秒秒,頭一天晚上張朝陽利用雅虎地圖已經把路線搞清楚,準備第二天飛車前去會見這4位超級富翁。誰知道第一個會面就被推后了半個小時,雖然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會面,但當會面結束時,已經中午12點了。張朝陽匆匆在麥當勞買了食物然后一邊開車一邊吃地趕往世紀投資。當張朝陽見完前三位投資人的時候,時間已經晚了,再加之那天趕上舊金山的地鐵罷工,所有的車都在地面上爬行,嚴重的堵車迫使張朝陽勉強開下高速公路。到了距離羅伯森·斯蒂文森還有7個街區的時候,他將車棄置在一個停車場后提著筆記本電腦飛奔著跑到了見面地點,他到的時候,羅伯森·斯蒂文森已經等了他將近一個半小時。還好,雙方談得不錯,羅伯森·斯蒂文森表示出很強的投資意向。

          創業案例 12

          采用“排炮戰術”轟出一名千萬富翁

          10年前,一家取名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廣州悄然誕生,老板是20歲的陳展鴻。

          10年后,“壹加壹”由一家庭制衣作坊發展成為時裝設計公司,進而組建“壹加壹”實業有限公司,沒有本錢的創業,10年間,陳展鴻由一個個體戶變成了擁有20多家企業的大老板,資產達幾千萬元,每年僅出口服裝就創匯1500萬美元左右。

          發展如此迅速顯赫,除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縱市場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產業包括服裝、電器、鞋類、餐飲等,但服裝是大頭,服裝收入占總收入的80%。而服裝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計、月計,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準市場的脈搏是至關重要的。陳展鴻說,他采用的是“排炮戰術”,即每設計出一種新穎服裝,必是放一排“排頭炮”投放到市場檢測一下市場的需求情況,再根據第一排炮的轟動效果,決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過人之處還在于有節制地“轟擊”市場,每種新產品投放到市場總留有余地,決不“轟”得過火,適可而止。陳展鴻的想法是顧客買東西就跟吃飯一樣,某種東西一下子吃得太飽,就會對這種東西膩味,再也提不起它的興趣。

          一種產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標則是長期的。沒有本錢的創業,如果對“壹加壹”商標”膩味”了,以后的市場則難以打開,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種新產品最暢銷時,下一個新品種又成熟了,這樣,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輪番轟炸市場。

          為保證“壹加壹”產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陳展鴻十分注重信息,并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信息變成產品,搶占服裝“新潮頭”。目前,“壹加壹”僅西裝的款式就有20種之多。沒有本錢的創業,靠“快”和“新”還不能在市場穩操勝券。市場的真正主宰是顧客,只有贏得顧客,才能贏得市場,才能保證“轟”得有力。

          于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終身保修”的辦法。出國訪問的、結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顧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訂做合體的高檔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終身保修”的辦法。出國訪問的、結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顧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訂做合體的高檔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購置西服,還可以“終身保修”身材發胖的、不合身的西服還可以拿來修改到合身。這招“壹加壹”專營西服的服裝店由一間擴展到了七間,還滿足不了需要。

          創業案例 13

          一名雜工一年賺了50萬元

          他是一個失敗者、說謊的人、商場上的逃兵,沒有人把他放在眼內,因為他根本沒有與人爭勝的條件。那么,蘇宏達如何出人頭地。沒有本錢的創業,在成功的大道上遙遙領先,使公司每年賺取的利潤超過50萬元呢?蘇宏達算不上年少有為,他35歲時,仍是工廠的一名雜工,每月收入僅可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還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縫紉工作,幫補家計。35歲,是宏達生命的轉折點,一天,他經過住家附近的`.地產經紀公司,發覺里面的職員在打瞌睡。雖然那時樓宇買賣情況熱鬧,偏偏就只有那個地產公司一片冷清,門口張貼的樓宇資料也是寥寥可數,還附出公司的頂讓消息。宏達突然靈機一動,認為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雖然他沒有足夠的金錢搞一些小生意,但岳母頗有積蓄,他決定跟她好好商量。開始經營業務的時候,他把顧客介紹費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傭金。

          另外,他采取“死纏爛打”的政策,不怕浪費唇舌,不斷為上門的客戶介紹適合他們的房子,不到最后一刻——對方終于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決不輕易放棄。很多顧客前來地產公司想購買房屋,其實心中也沒有什么主意,如果推銷者懂得抓住他們的心理弱點,誠心誠意為他們服務,顧客自然會一切依賴你,不愿再跑到別家地產公司選購的了。

          創業案例 14

          突破口

          深圳海濱房產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八七年夏,但直至一九九○年秋,由于體制與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公司并無大的建樹。現任總經理馮興民接手時,公司只剩職工5人,一間辦公室,一部電話分機,外加一小塊土地。

          面對這個攤子,他們從擁有的那塊土地起步。按照國際慣例,將規劃、設計、地盤管理、基建、銷售等房地產經營環節解剖開來,讓利出去,使每個環節都能把最優秀的隊伍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項目上。沒有本錢的'創業,這樣,整個房地產運作便成了系統工程,公司員工的精力集中于工程的宏觀控制,以及經濟測算、市場分析、信息收集等工作上。

          當年,便收到顯著的經濟效益。實現人均創匯200萬港元。創利65萬港元,公司從虧損企業一躍而成為令人矚目的盈利大戶。

          創業案例 15

          劉永好

          “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我們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企業家,不多了……”

          劉永好在一個論壇上碰到魯冠球,兩人相對,發出如此慨嘆。

          在80后劉暢接劉永好接力棒任新希望集團董事長的文章里,我們講了四川首富劉永好退休,80后女兒劉暢接任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出生于1980年的劉暢,26歲時已成為中國最年輕女富豪,2006年胡潤女富豪榜第九位。

          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劉永好的創業史,劉永好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劉永好開始出席一些論壇活動,到90年代,他留意到身邊參會的人悄然發生了些變化。到現在,變化越來越大了,“原來跟我們一起開會的朋友越來越少了,”他說:“有的不干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閉了,有的被抓了!

          1951年出生的劉永好,從1982年開始創業,時間已經過去了30多年。白手起家的傳奇讓位于中國首富的光環。在2010年的胡潤川渝富豪榜上,劉永好以250億的身家位列第一。

          把希望做大

          在做希望牌飼料之前,劉永好在孵鵪鶉蛋;在賣鵪鶉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師。

          下班之余,劉永好和另外三個兄弟在自家陽臺上養起鵪鶉,并售賣鵪鶉蛋。當時的他們沒有想到四年后將會成為足以笑傲世界市場的鵪鶉大王。

          到1986年專做豬飼料之前,他們在成都青石橋開了一個鵪鶉蛋批發門市部,后來又在東風農貿市場開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橋的時候,劉永好的母親坐鎮店中,他們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銷售。到后來母親去世的時候,劉永好他們才知道兄弟們富了以后給母親的錢全被老人捐給了青石橋的鄉親。

          東風農貿市場的店是他們嶄露頭角的開始。那時候,店里每天的存貨都有鵪鶉蛋數十萬只。養殖場也是劉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縣有三分之一的農戶在養鵪鶉。他們自己的養殖場年產鵪鶉15萬只,而整個縣最高峰時養殖鵪鶉達到1000萬只。

          當鵪鶉養殖的瓶頸到來的時候,劉家四兄弟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個行業,轉身投向了后來讓他們功成名就的飼料行業。

          《希望》本是養殖場的名字,轉做飼料之后,他們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資研發的豬飼料。

          1987年,研發建廠一共投資了800萬元。他們將養殖場的10萬只鵪鶉全部宰殺,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兩年之后,希望牌飼料推向市場。三個月之后,銷量追上當時國內飼料霸主----正大。

          價格戰一觸即發,兩家短兵相接。正大一降價,希望立馬反擊,再降。你來我往的過招之后,正大敗走成都,江湖格局就此改變。盟主地位離希望越來越近。

          分家后開始走各自的路

          1992年,希望集團成立。兄弟四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劉永好和劉永行負責去各地建立分廠。他們將集團股份一分為四,每人各占百分之二十五。

          這幾年里,劉永好作為杰出企業家的代表,開始活躍在一個論壇活動中。他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一張人際網絡就此埋下伏筆。

          1993年,劉永好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當年10月,他又被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同年,他在政協會議上發出提案,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投資的銀行。

          就在這一段時間內,劉永好為集團建立分公司的業務也沒有落下來。到1994年年底,他和二哥劉永行在全國一共建立了27家分公司。

          1995年,分家再次來臨。兄弟四人從集團分離出來,分別去組建各自的`公司。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公司。劉永行創立東方希望公司,在2010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他以350億身家名列第七。劉永美創立華西希望公司。劉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

          同年,劉永好的議案得到批準,民生銀行成立。1999年,劉永好以1.86億的資金陸續收購民生銀行股份,成為最大股東。而在1982年創業初期,他們想從銀行貸款1000元卻被拒絕。 建立新希望

          不到一年之后,新希望集團下的綿陽希望飼料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登陸A股市場。

          跟隨劉永好的工作人員都知道他是一個動作很快的人。他的午餐經常就是盒飯,一群人一起吃,他總是第一個吃完,并且不留一個飯粒。王石說他不能總是一副賺錢機器的模樣,而應該慢下來培養一些特長愛好。

          根據新希望集團網站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集團注冊資本8億元,總資產299億元。2009年銷售收入達到510億元。

          劉永好手下的新希望集團已經延伸至4個領域:農牧與食品、化工與資源、房產與基礎設施以及金融與投資。農牧與食品領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類通過ST寶碩登陸資本市場;金融類則有民生銀行作為后盾。

          2010年,劉永好重組新希望股份的計劃甫一公布,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的藍圖迅速激蕩了市場。沉寂已久的股價在三個月內翻了一倍,至今守在21元的位置。

          重組的進程在持續推進。六十歲的劉永好仍然像一臺加滿了油的發動機,他說他的時間一分為三:“1/3用來處理新希望集團內部關鍵性問題;1/3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以及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的建議;另外的1/3即用來學習和研究企業發展問題!

          新希望藍圖

          今天的新希望集團就像一艘航空x母艦,旗下擁有400多家企業。豬肉、禽類以及乳業三條完整的產業鏈,為了主推農牧業發展,劉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

          全產業鏈,產融結合,這儼然就是劉永好固若金湯的商業帝國。

          他記得第一次面臨危機,一張10萬個雞仔的訂單就猶如一場滅頂之災。

          1984年,一個農戶向劉家四兄弟下了張訂單,需要10萬只小雞。這簡直就是突如其來的餡餅,他們第一次接到這樣的“巨額”生意。

          四個人興奮地借了一筆錢,購買10萬個種蛋,準備孵出小雞后一次性賣出去。

          打擊來得太突然。交出2萬只小雞后,農戶跑了。兄弟四人也傻眼了,艱難的抉擇之后,他們決定撿起這個爛攤子。

          兄弟四人連夜編好竹筐,第二天就蹬著自行車把小雞運到農貿市場去賣。以前,劉永好站在講臺上,手執教鞭,F在他挑著竹筐,費盡口舌只為得到一小塊地方可以當一個小販。

          8萬只小雞就這樣全都賣了出去。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十年過去,劉永好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出資,并專門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對此時乃至以后的劉永好來說,尋常招式已再難傷他分毫。

          民生銀行設立,劉永好連續三屆擔任副董事長。

          2006年在董事會選舉中,劉永好意外落馬,無緣董事會。而泛?毓杉瘓F的盧志強一舉取代劉永好的位置,成為副董事長。

          高處不勝寒。對功成名就后的劉永好來說,他面對的人是魯冠球、王石、盧志強、張宏偉,亦對手,亦朋友。

          2007年,民生銀行定向增發。劉永好斥資37億認購4.1億股,持有增發后股本超過10%。兩年后,他順利重返董事會,再次擔任副董事長。

          三十年上海沉浮,民生銀行的記錄不過只是浮光掠影。劉永好的收購行為跨越整個中國,直到他終于完成產業鏈整合,向著心中的終極目標不斷接近。

          從四川農村走出來的四兄弟,賣了自行車、家當才湊了1000元開始創業。到今年,年紀最小的劉永好也已經60歲。而他們四人的身家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千億。

          再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劉永好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做企業,就好像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游戲。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舟上行走,沒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傊,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的游戲規則是明確的,所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倒下去也沒有什么可惜,因為他知道自己堅持不了,F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創業案例 16

          被逼上梁山的小鐵匠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后,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2007年,在接受一家美國媒體的采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創業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么你以后就可以在那里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么就一直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直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后,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但三年后,由于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的.魯冠球決定創業,“沒想過要當企業家,我辦企業是逼上梁山。”當時他看到鄉親們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對設備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設備,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面加工廠。后來因為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閉,為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并未放棄。由于“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后,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到了1969年,由于政府要求每個城鎮都要有農機修理廠,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后10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達到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戰略,集中力量生產專業化汽車萬向節。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為蕭山萬向節廠(即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并不放棄,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于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涌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為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創業案例 17

          借雞生蛋

          現代經濟活動中,自身經濟實力不足卻又要發展事業,許多人也會來個“借雞生蛋”“借得錢來,投資生產,賺回錢來,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這種經營謀略,也叫“負債經營,無錢走遍天下!比欢瑫r至今日,當人人都懂得借雞生蛋時,“雞”就不那么好借,就得講究許多技法。給人“信”字,這是借雞技法中的根本大法。

          在廣州,有一位數百萬元資產的私營企業主岳亞賢,當年家里窮得叮當響?孔霾蛔龆36元的工資,別說擺脫個窮字,連生計也難,他下決心要做番事業。沒有本錢的創業,想到鄰居潘嬸有好幾個兒子在香港,就向其借錢。開始借10元,講好一禮拜還,但他根本沒動那錢,只是鎖在箱里,到期準時歸還。過了個把月,他又向潘嬸借20元,她講定歸還日,他一樣不用,到期原錢加息奉還;如此一次次借了還,還了借,大半年時間過去了,還真的沒動用過所借用過的任何一分錢。待潘嬸一再夸其“有信用”時,岳亞賢順水推舟地向她講了自己的打算辦個”方便居民生活小賣店”的'想法和難處。潘嬸也真爽快,笑著安慰他:“放心,你亞賢要辦店,借你個萬兒八千沒問題!本瓦@樣,岳亞賢憑著良好的“信譽”籌到創業資本。  錢,是投資創業的`硬資本,對于無錢或財力不足的人來說,能借到錢,就可心想事成。中國銀行有2000多個億個人存款,如果你這個商人有信譽,就永遠不必為缺錢而發愁。

          創業案例 18

          小老扳大思路

          廣州塑料軟包裝廠是一家民政福利小廠,全廠100多名職工中,殘疾人占了54%。1986年的審計結果顯示,27萬元流動資金虧得一干二凈。欠下債務40多萬元,已經到了破產的境地。此時,謝耀臨危受命。上任廠長之后便引進風險機制,逐步把車間集體承包,很快使企業扭虧為盈。1988年,又通過招標實行風險承包,承包人要先交納2萬元的風險抵押金,確保上交廠部的利潤每年遞增7%,并保證車間職工的收入每年也遞增7%。沒有本錢的創業,風險機制促使承包人在經營中使出渾身解數,盡全力拓展業務盈利。

          因為紙盒、紙箱、塑料3個車間都是獨立的產品車間,承包者可以自主經營,使他們擺脫了業務科室的繁瑣機制,能夠調度產、供、銷,用活業務費,業務經營異常活躍。他們在車間內對工人實行按件計工,對供銷人員實行任務承包,體現重獎重罰。一下子調動起了工人的`積極性。塑料車間六班的機臺利用率從承包前4%提高到97%。全廠的生產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好兆頭。

          三年下來,風險承包的風險經營方式使全廠利潤創歷史最高紀錄,1991年。盈利38萬元,是承包前的5倍。職工月均收入比3年前增長84%。此外,他們還增添了8臺機器設備,還清了債務。

          創業案例 19

          一萬元如何變成100萬元

          1987年5月,深圳第一家股票發行公司—深圳發展銀行,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在當時,對絕大多數深圳人來說,股票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對它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知,甚至抱著懷疑的態度彷徨觀望著。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剛剛離休的老干部在老同志們的再三動員下,本著對黨和國家的熱忱,下決心用自己畢生積累的一萬元錢買下股票,為國家再做一次貢獻。那位老干部做夢也沒想到,沒有本錢的創業,兩年后,他那一萬元轉眼變成了十萬,而且,正在朝100萬元逼進。老干部吃驚之余,羞愧難當。他急忙跑到黨的紀檢部門問這錢是不是非法所得,接待的同志笑著告訴他,這些錢不是非法所得,而是你投資股票的正當收入。

          白手起家如何創業?金獎白蘭地

          “皇天不負苦心人”。所謂“皇天”,其實正是我們自己精神力量的化身。在命運的顛沛中,最可以看出人們的'所愿:風平浪靜的時候,輕如一葉小舟;等到風濤怒作的時候,也會像凌空的天馬。張弼士,別名振勛,廣東潮州大浦人。17歲時家鄉鬧災荒,他告別家人,孤身逃荒,來到了荷屬的巴城(今印尼雅加達)。畢業實習時,張弼士特別注重觀察當地和外地的經濟狀況,研究什么樣的買賣容易獲利。從買酒和稅收發家后,他又拓展到墾殖業、建筑、金融、交通、礦業、商業等各個行業。他人企業全盛時期,資金達白銀七八千萬兩,故有“蘇島富翁”之稱。在張弼士的一生中,最能說明他創業的艱辛和成就的應是張裕釀酒公司的創辦和成功。

          張弼士于1892年開始籌建酒廠,一開始,他就采取穩扎穩打的.方針,著手抓好原料基地的建設。幾經周折,公司耗費巨資,終于1906年建成了有124個品種,占地千余畝的葡萄園。我國當時生產葡萄酒系手工操作,設備落后,難以與歐美新的生產技術相抗衡。為提高競爭能力,他注重科學技術,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

          他到處物色酒師,重金聘用。幾經周折,公司終于掌握了全套設備和關鍵技術。產品出來后,對于如何開拓市場,張弼士曾煞費了苦心,首先,他注重提高產品的信譽,其次,注意研究消費者的心理,講究廣告宣傳的藝術;再次,充分利用海外華僑思念祖國、眷戀故土之情和張氏在南洋華僑中的影響,開拓國外市場,特意精制張裕酒的宣傳品向華僑廣為贈送。沒有本錢的創業,此外,廣泛結交上層人士,取得各方的支持。最后,別具特色的張裕酒,終于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和注意?涤袨樵鵀閺堅9緦懴铝恕皽\飲張裕葡萄酒,移植豐臺芍藥花,更復法華寫新句,欣于所遇即為家”的詩句。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張裕公司親筆題贈“品香醴泉”四個大字。特別是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商品比賽會上,張裕公司的白蘭地、紅葡萄酒、瓊瑤液和益壽漿獲金質獎章,“金質白蘭地”從此聞名于世。

          創業案例 20

          賺錢魔術師

          1982年,剛剛放下“青苗”或紅十字衛生箱的周潮仁還只是位24歲的青年,“赤腳醫生”失去行醫資格,同時意味著他將回到農民的行列。沒有本錢的創業,在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田里沒有金子”是一句人人都知曉的老行語。一天,在家閑得發慌的周潮仁在鎮上喝早茶時聽人說:上海人愛吃蜜餞,男女老少都愛吃,根本不管這蜜餞腌缸里有蛆蟲。周潮仁是個有心計的人,他想,當地人家家幾乎有口大腌缸,每年水果收獲時,都將吃不了的水果整理后倒入腌制成涼果,吃都吃不完。這些東西若拿到上海去,說不準能賺錢哩。于是周潮仁東拼西湊了70元車馬費,扛上了30公斤蜜餞闖蕩大上海去了。

          到了上海,他扛著蜜餞一連到好幾家食品店推銷,得到幾乎相同的回答:“沒有國營集體工商執照,什么生意都不能和你做!”這一晚,他在南京路的屋檐下度過。守著一大袋蜜餞直發愁。天無絕人之路。翌晨,一位潮州同鄉和他相遇,并答應幫他解脫困境,同鄉用自己的營業執照,銀行帳號和批發票,很快將30公斤蜜餞以168元成交。同鄉付給周100元現金后走了。雖然100元對于當時的周潮仁來說不是一筆巨款,但更使他振奮的是同行憑著一張營業執照在10分鐘里賺了68元,賺錢就像魔術師。他暗暗發誓:我也要當賺錢魔術師。

          回到家鄉,周潮仁一口氣辦了國營、集體和個體三種營業執照。該年12月,他以平均每公斤0。9元的成本在家鄉收購近1噸的蜜餞,再次闖蕩上海,由于這次他持有多種“版本”的營業執照,他的蜜餞生意格外紅火,這次他凈賺1500元,是他過去當“赤腳醫生”六年的收入。

          這次的成功,使周潮仁的`野心更大了。他在家鄉成立了“涼果收購站”,在上海租了一套公寓,每天晚上,他根據上海蜜餞市場的銷售動向,讓自己的秘書編制生產計劃向家鄉電傳。沒有本錢的創業,與此同時,潮州每天發往上海的長途運輸車隊中,有一輛車是他包下的。幾年過去,周潮仁成了響當當的上海蜜餞市場大王。

          創業案例 21

          高中畢業后干起家電維修的小胡和小姜,每天都以修收錄機、電視機為生,但前者是一個經營上的“不安分者”,后者則是一個循規蹈矩的“老實人”。不久前,小胡又突發奇想,尋找到新的商機:他發現當地的農民用上了自來水后,將來就有可能使用洗衣機,有洗衣機便會有維修洗衣機的業務。于是,他買回本地市場上常見品牌的洗衣機供周圍的人使用,目的之一是讓人們嘗嘗洗衣機的.甜頭,目的之二是學習洗衣機的結構,保養和維修。果不其然,一年后,一臺臺洗衣機進入農村,維修業務幾乎全被小胡包攬了,而小姜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失去一次擴大維修范圍的機會一般人總是等著機會從天而降,而不是通過努力工作來創造機會。

          一般人總是等機會從天降,而不是通過努力工作來創造機會。殊不知,人們遇到的問題和未滿足的需要總是不斷提供新的商機。優秀創業者的一個基本素質,就是善于從他人的問題中發現機會,主動把握機會。對照一下你自己,又作何感想?

          創業案例 22

          許小姐一門心思想做老板。經過7年的努力工作和省吃儉用積蓄了一筆資金,其中10萬元做了注冊資金,5萬元用于流動資金。她認為,個人創業必須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所以在過去的工作中,她總是分內分外的'事全都搶著干,從不計報酬。尤其是經營方面的事,她更是豎著耳朵聽,目的就是為了多學點本事,為自己開公司做準備。另外,她認為個人創業必須有一個好的項目。她選擇了一個當時的朝陽項目——房地產租賃咨詢。

          在辦齊所有手續后,她勤勤懇懇努力工作,但她怎么也沒想到,最初的3個月幾乎沒有生意,直到第6個月才稍有收入,可生意很不穩定,半年來,她賠了3萬元。她開始動搖了,覺得自己是在靠天吃飯,靠運氣吃飯。她認為做生童不應該是賭博,肯定是哪兒弄錯了。她不想再這樣干下去了,她認為不能等到這15萬元都賠光的時候才行動。她要去弄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第7個月她關掉了公司。

          導致許小姐失敗的原因很復雜,但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在于沒有一個完整的創業計劃.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很低,不考慮成熟,一廂情愿,自然危機重重。要想創業成功,還要學會怎樣避免“打水漂”。仔細分析許小姐的案例,你會終生受益!

          創業案例 23

          某校機械專業畢業的小王。畢業后盲目創業,學著別人倒菜、倒水果、倒服裝,幾經波折,沒有一件事干成功,正當小王垂頭喪氣時,恰好社區組織個體經營者進行自我創業資源分析。經過分析,小王發現自己最大的長處還是所學的專業。在這之后,小王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店,他感到一下子有了廣闊的空間。

          創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付出艱辛和努力外,還需要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走向成功。小王的專業是機械,修理汽車是他的專長,在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后,小王及時調整方向,最終獲得了成功。

          創業案例 24

          xx性格開朗,待人熱情,頭腦靈活,善于社交,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他既熱愛電腦又做著電腦的生意,兜里也有一些積蓄,而且身邊又結識了眾多的電腦愛好者們。由于當今的.網絡已成為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張大勇就瞄準了一個掙錢的機會——開一家網吧。但是,自己積蓄的錢又不夠。經過仔細分析和市場調研后,在一個交通便利又比較熱鬧的地段,張大勇和幾個朋友一起開了一家規模較大的網吧。一年后,張大勇不僅收回了本錢,自己又開了一家分店。

          張大勇的成功歸功于他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對市場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同時借助于和朋友合作,既解決了資金問題,又壯大了個人的實力,將自己的優勢,有效地與外部條件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

          對于每一個創業者而言,永遠要面對的困難,就是資源的匱乏,但是,成功的創業者總是能夠利用自己僅有的資源,巧妙地與其他資源整合,張大勇不僅有“勇”,還有“謀”——資源整合的意識。

          創業案例 25

          他37歲走上創業之路,用11年時間把公司做到100億

          他是一個勇于冒險的“離經叛道”者:從高薪IT軟件寫手進入攜程負責營銷,實現“鼠標到水泥”的轉變;后在攜程納斯達克上市后“激流勇進”,拉起一支毫無酒店業經驗的隊伍,成功創辦7天連鎖酒店。作為國內最年輕的經濟型連鎖酒店掌門人,他37歲時創辦的7天連鎖酒店在3年之內就已躋身國內經濟型酒店的一線陣營。而如今他擁有的鉑濤集團,市值也已超100億。

          說起鉑濤集團,大家未必都認識。但要是說起7天酒店,那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估計沒有不知道的。7天酒店正是鉑濤集團的前身,創始人鄭南雁。

          2005年7天酒店成立,11年后的今天,鉑濤不再只有7天一個品牌,市值也已超過100億,但當我們找上門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我們還是能夠從他身上看到創業人的影子,或許是因為他依然保持著創業時期的勤奮。

          他說,酒店人靠的就是勤奮

          但凡是極具成功的企業,它的成功往往是極具優秀的創始人所撐起來的。從他們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他們對自己如何嚴苛,如何用自己的價值去帶動企業的價值。也只有這些人,才能夠被稱為“企業家”。

          創業之初,任何事情都要親力親為

          回憶起創業時期,他之前身邊的一位副總裁說,剛開始的時候,任何事情鄭總都會親力親為。

          當初,他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著我們團隊所有人去酒店做檢查。當時店面還不足10家,然后他就帶著我們一家一家的跑。到了店里他不讓我們做任何事情,只要我們在一旁看他檢查哪些問題。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第一次去檢查,鄭總就直奔客房的衛生間去,然后俯身用手去擦拭馬桶的周圍。擦完一看手是臟的,我們當時有點尷尬,誰都沒有說話,鄭總也沒有說話。但是大家都知道該怎么做了,所以后來再去店面檢查的時候,鄭總調侃說還需要去衛生間嗎?

          后來鄭總說:“看一個酒店的好壞,就看它的衛生間。衛生間是最能說明一個酒店品質如何的地方。我們可以在一個環境一般的地方睡覺,但是沒人喜歡在一個環境一般甚至有點臟的衛生間洗漱裝扮!

          做酒店,要學會拒絕傳統,這或許是最大的挑戰

          起初創業,鄭南雁其實并沒有多少經驗,但他非常清楚:酒店屬于傳統行業,所以很容易做成傳統品牌。但是必須要跳出來,否則說不定哪天就跟著傳統一起死掉了。

          他最喜歡對團隊說的一句話就是:“微亂的狀態,就是最好的狀態!边@種微亂,會讓人的思維保持活躍,會讓品牌保持活躍。

          他鼓勵所有人都暢所欲言,鼓勵基層員工與自己對話,說出只有基層員工才能了解的酒店狀況。

          他強調信息透明,讓所有人都實時了解酒店的運營狀況,而不是后院已經著火,前方還在忙著打戰。所有人,都不能保持在舊的認知里。

          他每一個決定,都是大家碰撞后的結果,拒絕一個人說了算。發散思維才能不被傳統化。事實上,7天的出現,確實給酒店行業帶來了一股新的力量。

          保持空杯心態,想進軍酒店新領域

          他可以說是中國酒店行業的大佬,他用7天酒店的成功證明了他在酒店行業的地位。幾乎沒有人再可以對他指點酒店的江山了。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

          外界都知道,鄭南雁近年對客棧領域興趣漸濃,他看中這個市場,但想要做好這個市場,之前的經驗未必能夠幫到他。所以在這方面,他表現出了強烈的學習欲。

          之前有一位客棧行業的創始人去見鄭南雁,說是取經實則可能是想要獲得投資。這是鄭南雁第一次深度接觸和了解客棧領域的創業人。具體過程我們無法了解,但是我們后來知道,他確實投了那位創業人一筆錢。

          他說:“我在客棧領域是零,但我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通過這種方式,我可以和他一起學習!

          所以,前段時間,云掌柜做了一期客棧的經營課堂會,請的主講人是剛剛獲得3000萬投資的蜜月客棧詩莉莉創始人許先生。課堂過程中有人驚奇地發現,鄭南雁竟然也在這場課堂中,只不過角色確是一個默默旁聽的學員。

          這位詩莉莉的創始人,僅僅是一個90后的年輕人,對鄭南雁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晚輩。但他似乎默認客棧領域自己才是晚輩,別人是前輩。

          真正成功的人,永遠會保持一種應有的謙遜,保持一種空杯心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獲取能量,重新出發。否則,成功只是一時的`。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其實就是保持終身學習。

          11年不變的是,他對酒店的極度熱情。

          云掌柜的課堂結束之后,詩莉莉創始人認為鄭南雁既然來聽自己講課,說明對自己的項目感興趣,或許也應該去找這個大哥談一談。

          許先生說:“當我決定去鉑濤集團找大哥的時候,我發現我竟然只能用攔截的方式找到他。

          恰好得知他第二天會在公司,無奈我只能連夜把商業計劃書趕了出來,決定第二天過去“冒然訪問”。我聽說大哥是一位感性的人,然后就寫了一段能夠讓他感動的話,告訴他詩莉莉正在做什么,而我又想找他做什么。第二天早晨7點鐘我準時到了鉑濤大廈,我到的時間有點早,當時公司還沒人,我心里有點惶恐,不知道大哥見到我會是什么反應。

          7點半的時候,大哥出現了,他是第3個到公司的人。我過去和他打招呼自報家門,大哥說你跟我去辦公室吧,雖然我今天很忙,不過還是愿意和你聊一聊。

          當時我就在想,大哥對酒店真的是一種熱愛,所以創業這么多年,鉑濤市值已超100億,依然還是秉持著這么勤勞的工作狀態,那一瞬間,我真的深受他感染。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熱愛,所以他對酒店創業人都有一種情懷在其中,愿意幫助更多的酒店創業人。

          見面過程中還有一件事情讓我很詫異,我在向大哥遞名片的時候,大哥說他有我的名片。那是兩年前在一個酒店論壇上我遞給他的,當時我才剛剛創辦詩莉莉。

          從鄭南雁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的勤奮、他的熱情、他的專注,所有這一切,都投身于他所創辦的酒店。

          如今,他是中國酒店最佳創新人物。他是酒店行業唯一獲得“贏在未來·商界領軍人物”大獎的CEO。他是唯一獲得“十大時代營銷人物”稱號的酒店業人士。

          如此多的唯一,讓這位“離經叛道”的創業者成為了真正的酒店人。

          創業案例 26

          小李生在一個農民世家,伴隨著二十年前農民進城務工的大潮,他的爺爺、爸爸、媽媽、叔叔,大部分他所熟知的親人和親戚便分散在各地打工,有服裝廠有電子廠,從事的行業各種各樣,但始終總是一線工人。小李的爺爺在小李很小的時候就希望他可以讀書上大學,將來在老家當個老師,遺憾的是他成績一般般!耙郧澳昙o小不懂事,覺得爺爺一回來就嘮叨,現在爺爺不在了,自己出門遇到了挫折才明白他的苦心”。

          初中畢業后,16歲的小李離家出走寧波,到一家鞋廠做小工。最開始的月薪只有1000多元,但對于16歲的他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廠里開始帶徒弟,成了技術熟練的“老師傅”。到2013年時,他每個月的工資已經有8000多元了。畢竟年輕,不論月收入是1000元還是8000元,小李每月基本都沒有太多的結余。那時候,呼朋引伴地玩耍是他最大的樂趣,F在想來,小李很后悔,遺憾覺得當時得過且過,沒有做好長遠的打算。

          外地雖好,總不是家,而且不可能一輩子在外打工,總得回來吧。在小李看來,外出務工不是一輩子的事,肯定要落葉歸根,回到老家。而回來后做什么,有什么可做,則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然而看了太多外出務工還算不錯,一回家鄉就束手無策,最終還是選擇回廠里上班的工友,再加上因為學歷等因素,以后回家發展的路子一直沒有突破。

          回鄉創業

          打工有8000多元一月,也算是不錯的收入,雖然這也是每天辛苦工作12小時,日夜倒班換來的,都是辛苦錢?墒,回到老家后,以他的手藝卻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小李坦言,他在宜賓可能找一份2000元左右的工作都難。那為什么他還是堅持放棄外地的工作,選擇回鄉創業呢?

          “自從有創業的打算后,我經?匆恍╆P于創業故事的文章,觀察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庇X得鞋廠生活枯燥、乏味的小李回到老家后,心中一直埋下的創業種子開始發芽。談了女朋友之后,更讓他有了一種想給家人穩定生活的迫切愿望。

          決定了回鄉創業,選擇合適的項目便成了小李最難抉擇的事。從寧波回到老家沒多久,小李就報名學習駕駛。那時,白天學車,晚上就到親戚朋友家學烤燒烤。當時想的是燒烤的.利潤比較可觀,投入成本也不高。教他燒烤的老師就是靠一個燒烤攤養活一家人,并逐漸改善了生活。他開始想,自己的創業之路也從燒烤開始呢?

          目前做燒烤生意的大致有兩種模式:一是有店面,烤的菜種類多,需要的人手也相對較多;另外則是移動燒烤攤,投入和人手都較少;丶液螅砩喜坏揭蝗f元錢,他知道做生意需要不斷地投入,他決定從一個流動燒烤攤開始創業。最終,他投入2000多元,和女朋友開起了“情侶小燒烤”,定價為3元10串,目前的菜品也只有牛肉、肥腸、雞翅等食客點菜率較高的幾樣。由于價格便宜,來吃的食客比較多,花費主要集中在20元左右,只有少數人點100元以上的。

          帶動他人創業

          眾所周知,燒烤是近年來大受歡迎的小吃項目,小李憑借著味道正宗、誠信經營、服務態度好,很快受到市民的喜歡,開張不到一個月天就全部收回了成本,開張兩個多月以來,前兩月的月純利潤已經超過了一萬元。

          創業初期,肯定會有很多磕磕碰碰,比如與其他小販的爭搶位置、吵架等,這些擺攤創業中常見的問題,小李都遇到過。不過,他都堅持下來了。

          “我希望兩三年內能攢夠一套房子的首付款”,為此,現在的他每天七點半起床,買菜、切菜、穿串,下午四點左右開工,直到第二天凌晨一點左右收工回家,等睡下的時候基本上都到凌晨兩點了。

          小李說,他現在的創業才剛有點起色,等生意好起來后,他還要帶動其他在外打工的朋友,一起回鄉共同創業,相同的經歷和背景讓他們明白“在外無論怎么打拼,始終沒有家的感覺找不到歸屬感!蹦壳埃囊粋朋友已經在跟他學燒烤了,未來也打算開業。

          結語

          農民工返鄉后的生存狀況一直為人所關注,一部分人回家后因為現實不得已又回到了城市,而一部分人則選擇了創業。近年來國家和政府也不斷為農民工提供資源、引導和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并以創業帶動就業。

          創業案例 27

          四個月前,在深圳大芬村附近的一個住宅小區里,來自河南的潘氏兄弟在這里租了一套四室兩廳的公寓,作為他們創建的衍生科技公司的新辦公地點。

          最大的那間是哥哥潘磊的辦公室,茶幾上是廣東商人的標配——一套褐色茶具?繅Ψ胖粡垖捈皟沙叩睦习迮_和可以仰躺的大班椅。兩面墻上,“大展宏圖”和“鴻業騰飛”兩塊牌匾閃閃發亮。

          唯一讓人感到有一點高科技氣息的是,約20名新招的員工散落在客廳、臥室和廚房的各個角落,人手一臺電腦。他們中既有潘磊的朋友、鄰居,也有陌生人。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都和潘氏兄弟一樣年輕。

          從“蘋果皮”到“蘋果盤”

          一年多前,潘氏兄弟在深圳一間倉庫里搗鼓出一款產品,將不能打電話發短信的iPod Touch變成了iPhone,因此被稱為“蘋果皮”兄弟。沉寂了一年之后,兄弟倆近期又將發布一款新產品——“Apple Pan”。

          “Pan”是兄弟倆——23歲的潘泳和25歲的潘磊的姓,同時也是“盤”的拼音,翻譯成中文,意為“蘋果盤”。

          用戶將這個狀如方形U盤的東西插入iPhone的充電接口,就可以在iPhone上直接讀取盤中的電影和音樂,還可以將iPhone中的照片直接復制剪切存入盤中——不用連接電腦,也不用連接蘋果的應用商店。和傳統的U盤一樣,“蘋果盤”也有USB接口,用戶還可以將盤中的文件與電腦中的文件互拷。而且,這玩意不僅適用于iPhone,也適用于iPad、iPod Touch。

          此時,潘氏兄弟已經賣出了2萬多臺“蘋果皮”,賺了一百多萬。但他們這條創業之路卻走得一波三折。

          兩次被騙

          一年多前,潘氏兄弟還蝸居在深圳姑父家的一個廢舊倉庫里。當兄弟倆東拼西湊幾十萬元,準備投入生產自己發明的“蘋果皮”時,市面上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山寨產品,沒有資金來源的他們也隨即陷入了困境。

          但幸運的是,前來找他們的人絡繹不絕——有生產廠家,也有風險投資商。其中一個電話來自潘泳的母校——河南黃淮學院。

          那是2010年9月的一天,來電者是黃淮學院國際軟件專業的系主任。對方稱,看到潘泳的事跡后很振奮。一通表揚之后,問潘泳現在有何難處,并表示學校愿意給他提供幫助,希望他有空時回?纯础

          幾乎與此同時,題為《黃淮學院畢業生潘泳取得驕人成績》的新聞稿就掛上了這個地處中原腹地、少有人知的大學的網站。文中寫道:“潘泳的成功,是對我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一次檢閱,對在校的學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和榜樣作用!边@時,潘泳已經畢業離校一年多了。

          一個多月后,潘泳回到了母校,面對全校師生作了一場“熱情洋溢”的報告。報告結束后,學校史無前例地為他頒發了10萬元的“創業扶持基金”,并選拔3名優秀學生給他當助手。

          校方此后刊發的一篇新聞稿中還提及,將為其配備專業的指導老師。不過,據潘泳介紹,他一直不知道這位老師是誰,而學校選拔的3名學生,到其公司實習幾個月后,也自行離開。

          學校資助的10萬元無疑是雪中送炭。然而,相對于三四百萬的生產費用,這筆錢依然是杯水車薪。此時,一些有生產能力的代工廠老板找上門來,提出了解決方案:由他們投錢,潘氏兄弟提供技術,賣出的利潤,五五分成。兄弟倆決定接受。

          經多次接觸,他們選中了一家生產商,推出“蘋果皮一代”。然而,在出了幾千臺貨之后,合作方突然停止了合作。與此同時,他們發現,市場上出現了一款幾乎一模一樣的產品,只不過對方換了個名字:C皮。追查之下,兄弟倆發現,生產者竟然就是自己的合作方。

          首戰失利,但他們不甘放棄,重新尋找了一個合作廠家。這一次,潘泳特意給軟件加了密。不久,“蘋果皮二代”出世。

          然而,兄弟倆做夢也沒想到的是,同樣的故事再次上演——在出了近一萬臺貨后,第二個合作廠商也停止了供貨。對方破解了潘泳的加密技術,在市場上推出了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蘋果皮加強版”。

          二度被騙,讓兄弟倆對這樣的合作模式徹底失去了信心。他們決定找一個只做代工不做銷售的企業合作,由自己來投錢,下訂單生產。

          雖然沒能賺到“大頭”,但與一年前相比,兄弟倆的狀況也大大改善。iPhone4一上市,一直沒能用上iPhone的兄弟倆就各買了一臺。他們不僅將遠在天津治病的父親接到了深圳,還把在北京做汽配生意的二弟潘巖也拉了過來。三兄弟重新注冊了公司——深圳衍生科技有限公司,對股權重新進行了分配——研發出“蘋果皮”的潘泳占股50%,潘磊和潘巖則各占25%。

          現在,兄弟三個也有了初步分工?诓抛詈玫拇蟾缗死诮y領全局,有生意經驗的二弟潘巖主管財務,而以技術見長的三弟潘泳則繼續抓技術。他們原本是一人一個辦公室,但唯獨有些內向的潘泳拒絕了,他說:“一個人待一個房間,不習慣!

          從“蘋果盤”到智能手機

          2012年2月17日,潘磊在帶記者參觀完新的辦公室后,有些不自信地問:“怎么樣?有沒有點樣子了?”

          靠“蘋果皮”賺了一些錢之后,潘氏兄弟就開始招兵買馬。半年多的時間,公司已經搬了兩次,原因是招收的員工越來越多,原來租住的地方已經容納不下。

          在潘磊的構想中,這遠遠不是他滿足的現狀。原本在江門做裝修生意的他,每天的生活可能是:拉單,砍價和出入各種各樣的建材市場。但弟弟無意中鼓搗出的“蘋果皮”,將他推到了一個管理者的位置上。他總是笑著說:“有什么辦法,我得硬著頭皮往前沖。”

          “蘋果皮”做出來的.時候,他想的是如何盡可能地從中賺到錢。然而,連續兩次被騙,以及隨著“蘋果皮”上市之后熱潮的消退,他開始意識到,僅靠這一款產品,肯定成不了大器。

          對公司來說,幾乎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技術“天才”——弟弟潘泳身上。在“蘋果皮”試驗成功后,潘泳就想著設計一款無線版的“蘋果皮”——用戶只需要拿著這個狀如遙控車鎖的東西,就可以直接打電話發短信。這個裝置中,還可以插入第二張卡,與iPhone手機一起,實現雙卡雙待。

          不過,這個功能實現起來頗為困難,無線遙控利用的是藍牙技術,最初的幾個月,沒有任何進展,兄弟倆也陷入迷茫。潘磊說,那時他一度絕望,根本不知道公司的方向在哪里。再加上不懂管理,整個公司的士氣都非常低迷。

          就在此時,潘泳意外地發現,他竟然將iPhone手機的接口協議破解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何不專為iPhone做個移動硬盤呢?

          用過iPhone的人都知道,若要下載電影和音樂,或將手機中的照片導出,都需要將iPhone與蘋果的應用商店iTunes相連。對許多新手而言,這道程序頗為復雜。而且,受限于蘋果手機的內存,iPhone中所能存放的電影和音樂也有限!疤O果盤”解決的就是這個難題。

          “新的產品如果能避開iTunes,解決資料的輸入和輸出問題,市場肯定也不錯。”他說。經過幾個月的試驗,這個取名“蘋果盤”的產品研發成功。

          不過,“蘋果盤”出貨之后是不是真的會像“蘋果皮”一樣暢銷,潘氏兄弟心中其實也沒底。但他們這次卻吸取了之前的教訓——產品尚未投產,就已經設置了加密程序,防止被人“山寨”。

          除了這款新產品,潘磊還計劃引導公司轉型。最近一段時間,他一直忙于申請手機生產牌照。按照他的判斷,目前正處于功能機與智能機升級換代時期,而在他看來,“這是公司轉型的唯一機會”。

          “不管成不成,先試試再看”,潘磊宣稱,他現在終于想明白了公司的未來——那就是做硬件和軟件相結合的產品,而主打領域則是智能通訊!叭谫Y”、“上市”,這樣的詞匯不斷從他的口中冒出。他已經打算要將衍生科技做成一家大公司了。

          在其網站上,一款新的智能機已經亮相。這款5.3英寸屏、500萬像素攝像頭的智能手機采用的是安卓系統,標價只有798元——幾乎是市場上同等配置的智能機價格的一半。

          潘磊稱,他打算學習小米手機的銷售模式——不經過任何代理商,直接在自己的銷售。而之所以將價格定得如此之低,則完全是想在智能機市場上打點“名氣”。

          不過,對于潘氏兄弟來說,現在最大的風險是:蘋果公司會怎么對待他們的“蘋果盤”。

          與一年前不同的是,兄弟倆這次沒有回避拍照,也沒有回避媒體報道,他們斬釘截鐵地表示:“蘋果盤”只是破解了iPhone的接口協議,沒有越獄,也沒有損害蘋果公司的任何利益,“完全不擔心有任何問題”。

          創業案例 28

          也許是近十年打工生涯的磨練,也許是創業者那份特有的堅毅,1982年出生的黃珍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略微成熟些。深秋的下午,脫鞋坐在溫暖的房間里,手中熱茶的香味彌漫開來,黃珍講起了她的創業故事,如窗外的一抹暖陽,未必炫目卻足夠動人。

          曾經也是個“苦娃娃”

          不同于其他的創業者,黃珍一上來說起的不是她的職業生涯,而是少年時的一段往事。黃珍是蕪湖市南陵縣工山鎮大工村人,年幼時家境一般,讀書對她和姐妹們來說是十分“費勁”的事情!爸饕菍W校離太遠了,大概有十五里路。每天早上不到五點就要起床,自己燒火做早飯。”天氣好時,她騎車上學,要花七八十分鐘;下雨天,只能步行前往,兩個小時走下來,到學校已經變成了一個小泥人。一天兩趟,不分寒暑,整個初中都是這么度過的。“現在想想真的挺不容易,那么辛苦,有時冬天一天都不喝一口水!

          說完這些,黃珍倒又笑了,她說自己并非有意夸張什么,只是想來這些往事與她如今要強執著的個性以及創業的決心毅力,也不無關系吧。畢業后,黃珍被分配到蕪湖紡織廠工作,下崗后在一家建材公司做事,也就是在那時,她接觸到了如今正經營得有聲有色的地暖產品。

          連續兩個月零訂單

          那時候,出差是家常便飯,黃珍經常要去杭州、上海開會,大城市高科技的舒適家居讓她印象深刻!半娮踊、人性化的家電家裝,讓人生活得非常愜意。”為什么這樣的好東西不能在家鄉蕪湖普及呢?堅信于產品的前景與它帶來的良好體驗,黃珍萌生了自己開店的念頭,而且越想越覺得靠譜,越想越難以打消。2010年下半年,她毅然辭去了月薪六千余元的公司管理職位,專心經營起自己的“溫暖”生意。

          之所以選中“地暖”,黃珍其實還有些私人情結!耙郧翱礆W洲的電影,大冷天的小孩也光腳踩在地板上,玩得很開心,非常羨慕他們,F在有這樣的產品,我想讓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讓更多的家庭能享受到。”于是,黃珍投入了自己的所有積蓄,又借了不少錢,在新時代商業街租了一間門面,正式開始了“恒康地暖”的代理銷售。

          萬事開頭難,市場遠沒有她想得那樣好打開。黃珍開始頻繁出入于一些售樓處的交房中心,參加房博會,向那些潛在的客戶發放傳單!耙舶み^白眼,也遇見一臉厭煩的人!秉S珍回憶說,她曾經連續2個月一宗訂單都沒有接到,“不進只出,人工房租什么的,一個月就要虧近2萬!钡牵@個女孩沒有退縮,她以自己的方式加油鼓勁。終于,有了第一筆生意、第二筆、第三筆……

          生意講得是口碑,是誠信,對此深信不疑的黃珍珍惜每一個客戶,每次施工她都會親自到場,有時早上5點就要起床,晚上11點還沒有忙完,節假日對她更是“浮云”。問她累不累,只是搖頭,說了句“沒什么,都是這樣的”。因為認真負責,很多原本挑剔的.顧客都和她成了朋友,為她介紹生意!案星槎际翘幊鰜淼,真心待人總沒錯”。

          “暖洋洋的生活,真好”

          付出總會有回報,如今黃珍的生意蒸蒸日上,團隊的規模由最初的3人擴展到10人,今年以來平均每月都能接到6、7宗訂單。不僅地暖產品的規模達到四五種,她還開始“跨界”代理地板!昂芸煳揖鸵峒伊,去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年底正式營業。”黃珍說她并非迷信名牌場地,但希望這樣能給顧客更放心、更完美的感覺。

          記者去采訪時,室外溫度大約13度,開著地暖的體驗室內卻溫暖如春。脫掉鞋子,感受地板上那股暖意由足尖傳遍全身,心情也不由得舒暢起來!斑@種感覺,三五朋友,吃吃點心聊聊天,多好。”黃珍很愛笑,眼睛微微地彎起來,她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未來的家居環境也一定越來越精致,越來越舒服!拔蚁嘈牛蠹叶紩^上‘暖洋洋’的生活”。

          教80后的你如何走創業路“80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酸甜苦辣“85后”回鄉創業大學生的光輝夢想花“癡”男孩:有夢想就要創業廖心:80后創業年收千萬 不靠學歷靠毅力80后大學生自主創業開包子店 月收入達3萬元兩個“80后”的創業之路80后創業榜樣:從大學生到店老板80后美女姜文婷:在創業中綻放光彩南京創業達人祁政:做雄心勃勃的火鍋店老板

          創業案例 29

          五月份的一個下午,新租的辦公室里來了一位朋友,小黑。 小黑是一名設計師,我們認識有六七年了,他比較了解我們創業的過程,偶爾也會幫我們一些忙。我們很快聊到了創業。

          我是和另外的四個朋友孝峰、繼輝、小龍以及老孟一起創業。那段時間我們已經確定創業的方向,但是沒有想好合適的品牌名字,確切的說還沒有找到品牌的理念在哪里。

          聽完這些,小黑給我們分享了一段經歷。小黑老家是山東招遠,地處膠東半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在那兒盛產一種小米。這種小米形體金黃,味道很香,是好米,當地十里八鄉的人都愛喝這種小米粥。但這種小米有個特點:耐煮。很費火,不愛熟,一般要熬一兩個小時。

          每次從老家回來,小黑都喜歡帶一些這種小米,分給鄰居朋友們品嘗,也會多囑咐一句這種小米需要多熬上一兩個小時。嘗了后,朋友們都說這種小米粥真香,紛紛打聽哪兒能買到。以后每次回家,小黑總要盡量多帶些回來。小黑說,其實每次開車馱著那么一大袋的小米回來的時候,媳婦總是會埋怨一番。但他覺得讓朋友們吃到這種小米,他會有種帶著點感動的高興。他很喜歡攥一把這種小米,在手上有種糙的感覺,會讓他想起自己家里種谷子的情景,會想到小時候田地里飛奔的野孩子。

          小黑說,這也許就是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可能和我們做酒要表達的相似。阿郎是我在易到用車工作時認識的一位哥哥,北京人,一家叫埃蒙小鎮的云南餐廳的老板。阿郎對易到的創新業務模式非常感興趣,所以后來簽約成了一名易到的服務司機。我當時正好是做線下產品工作,就這樣認識了他。

          很喜歡聽郎哥聊天。郎哥熱愛旅行,特別喜愛去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去感受跟城市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狀態。他的足跡踏遍西藏、甘南、貴州、云南等地,不乏一些冒險的經歷,甚至還曾偷渡出境去了緬甸,只為體驗當地佤邦的真實生活。

          郎哥說,旅行路上也有很大的孤獨感,也會經歷很多危險,是天堂,也是地獄。但在他的世界里,旅行本身比生命還重要。

          郎哥餐廳的服務員,全部都是一群來自少數民族的.年輕的孩子。有很多人都是生長在山區,想出來看看,郎哥就把他們帶到了北京,安置在自己的餐廳。

          這些孩子們喜歡唱歌。每當餐廳打烊的時候,這些孩子們就喜歡在路邊圍成一圈,喝著烈酒,彈唱著來自深山里的歌曲,時常引來城里的路人駐足。郎哥說,雖是在城里,這些孩子們依然簡單,快樂。

          十年后,而我終于決心打破我理性的束縛走上創業的路的時候,卻發現這條路也充滿著虛幻和荊棘:在媒體的渲染下,“九死一生”放大成了“九生一死”,夢想的創業者們在用他人的、與己無關的成功來讓自己血脈僨張,定義名利的成功,忘記了因何出發;在 bat的背景標簽參照下,創業者也暗含著不同的階層,高富帥總是比屌絲更受歡迎。而我也差點掉進了創業陷阱中,草根創業并不容易。

          創業本是源自內心的理想,是一次生命體驗的旅程,可以是一件苦中作樂的事情,而如今,也會演變成了現實的名利場。

          可是萬事總怕信仰。十年的時間已經給了我很多的歷練,我信仰草根創業者有自己的頑強。每天醒來,我總以“創業可能還是會失敗”來提醒自己,做好每一天。在我的內心總保留著那個詩性情懷,這個情懷催人向前:今天的事,原本沒那么復雜,只是想去做好;一切起于初心,歸于實踐,無需假設,無關成敗。

          一個人,只有自己經歷過后,才會明白:夢想,現實,原本就是誰也不欠誰的。

        【創業案例】相關文章:

        女生創業案例03-03

        女性創業案例12-11

        創業融資案例12-11

        草根創業案例12-08

        經典創業案例分析12-08

        創業案例及分析05-24

        創業案例解讀11-25

        創業學案例03-02

        創業案例分析11-29

        創業案例3則03-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