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孜縣女大學生次央的創業故事
拉孜縣女大學生、錫欽鄉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次央在自己創辦的合作社里,手把手地指導貧困戶瓊拉紡線。
9年前,她高中畢業,因為家庭困難,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機會,把青春的夢想悄悄埋在心底;
6年前,她從函授大專畢業,又一次放棄報考公務員的大好機遇,期待通過就業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3年前,她義無反顧地辭掉待遇優厚的合同制工作,回到故鄉,創辦了村里第一個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
2016年,她經營的合作社總收入達270多萬元,利潤70多萬元,為員工發放工資172萬多元,帶領95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
她,就是被自治區婦聯、日喀則市評為“最美格;”“婦女創業致富帶頭人”的拉孜縣錫欽鄉錫欽村28歲函授女大學生、錫欽鄉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次央。
位于中尼公路邊的錫欽村,離拉孜縣城11公里,人來車往、熱鬧非凡。次央的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就坐落在村莊北邊。
一位年僅28歲的女大學生,如何在國家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感召下,積極轉變就業觀念,放棄報考公務員的大好機會,帶領7名大學生披荊斬棘、艱苦創業?
一位剛出校門不久的農家女大學生,如何歷經雨雪風霜,扎根故鄉,如格;ò惚M情綻放,讓青春在奮斗中熠熠閃光?
帶著好奇和疑問,記者走進次央的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聆聽她篳路藍縷的創業故事。
艱難的人生選擇
清晨的陽光,穿過合作社鋼架廠房的玻璃,照在嶄新的氆氌編織機上,暖暖的、亮亮的。
廠房里,30多名工人,捻毛線的捻毛線、織氆氌的織氆氌、縫紉的縫紉,緊張地忙碌著。
展廳里,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氆氌、藏裝、邦典、背包等,顏色鮮艷、琳瑯滿目,全是純手工制作的。
屋里走出一位面帶微笑的“阿佳”,不高的個子、微胖的身材,扎著一束馬尾巴,笑起來甜甜的,她,就是次央。
和次央聊起來,剛開始她還很羞澀,輕言輕語;慢慢地,聊多了,話匣子也就打開了。記者的面前,漸漸呈現出一幅女大學生創業的青春畫卷——
2008年,次央從日喀則市第二高級中學畢業并參加了高考。西藏大學農牧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來了。就在那一年,在市郵政局當駕駛員的父親洛丹送貨去煙草公司,丟了一車煙,需要賠付20多萬元;母親巴桑腿腳不方便,還患有白內障,需要人照顧;家里的農活也沒人照料。懷揣青春夢想的次央,不得不忍痛放棄讀大學的機會。
“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選擇,我一直想上大學,考上了卻不能去。那時我真的感覺這輩子完了。”說著說著,次央的眼淚流了下來。
但她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垮。2008年,在親戚的幫助下,次央進入中石油日喀則分公司,負責財務工作,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每個季度還有9000多元的獎金,家庭負擔稍有改善。
業余時間,次央沒有放松學習。2008年,她考上了西藏大學函授大專行政管理專業。她孜孜不倦,發奮學習,從未落下一節課。2011年6月,她大學畢業。
畢業后,次央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是像同學們那樣選擇報考公務員,還是繼續在石油公司上班掙錢?次央猶豫了——
這一年,她和丈夫邊巴頓珠結婚不久,并且有了小寶寶旦增旺扎,加上剛在日喀則買了一套房,家庭經濟拮據;
這一年,母親身體依然不好,需要有人照顧;
這一年,父親辭去了郵局的工作,在駕校當教練,就是想多賺點錢……
思考再三,次央又一次放棄了報考公務員、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機會。她選擇了臨時就業,只想給家庭減輕一點負擔,讓家人過得好一點。她一邊在石油公司上班,一邊利用工作之余嘗試做些小生意,把媽媽在家編織的氆氌、藏裝、邦典帶到日喀則去賣,開始了自己艱難的創業歷程,也用行動作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二次重要選擇。
“我們班47名同學,絕大多數畢業后按照父母意愿,報考了公務員,只有次央一個人出來創業了。”次央的大學同學、崗巴縣農行職工洛桑扎西在電話里對記者說。
這一年,一家人終于還清了父親的最后一筆欠債。生活壓力雖然減輕了,但次央心中卻始終有一團火在燃燒,她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奮斗,讓自己的青春在奮斗中綻放光彩。
“其實,我的創業夢想在上大學時就有了,因為家庭條件差,我很早就開始嘗試做小生意了。”次央說。
剛開始在石油公司工作,因為上兩天班休息兩天,次央就利用業余時間回到村里,將媽媽編織的藏裝、邦典等拿到日喀則市場上銷售。
在錫欽村,織邦典是祖輩們傳下的技藝。錫欽的邦典有寬紋、細紋兩種,織法獨特、編織精密,色彩艷麗、粗獷明快,為西藏廣大城鄉婦女所喜愛。
剛開始,次央背著整包的邦典和藏裝,到日喀則走街串戶叫賣,心里總感覺不好意思。2009年,第一次賣邦典和藏裝,轉了好幾個地方,因為膽怯,半天沒賣出一條,她都沒信心了,想回去算了。正在這時,一個老爺爺走過來,拿起她的藏裝和邦典左看右看,連聲說“不錯、不錯”,最后買了一套藏裝和一條邦典,一共2000余元。
那個晚上,次央興奮得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一次賣邦典,就賺了好幾百元,她在心里更加堅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創業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2012年藏歷新年,別人都在忙著備年貨過年,次央卻利用過年的機會,背著藏裝、氆氌,到拉薩的大街小巷,吆喝著賣。有一家居民,看到她的.藏裝很好,丈夫想買,但妻子卻不同意,嫌她賣得太貴,又說不是手工制作,是騙人的,說的話很難聽。
那一刻,眼淚在次央的眼里打轉,她在心里罵自己太賤,當公務員多好,受人尊敬,又不用低三下四地求人,可自己非要出來創業,受人侮辱,活該!
一次次早出晚歸,一次次走街串巷,一次次討價還價,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甚至連熱飯也吃不上一口,但次央堅信,自己走的路沒有錯,她要堅持走下去。
難轉的思想彎彎
每年10萬元賣藏裝、邦典的收入雖然可觀,但卻沒有讓次央停止前進的腳步。
2014年初,25歲的次央作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三次選擇,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選擇:她決定辭去石油公司的工作,自己創業搞合作社。
一石激起千層浪,家里炸開了鍋——
父親既不反對也不贊成,母親抹著眼淚,拉著次央的手說,石油公司效益這么好,加上獎金,一個月有五六千元錢的收入。放著這么好的工作不要,自己回村里搞什么合作社,是不是頭腦發昏?
反對最激烈的當數在仁布縣農行工作的丈夫。邊巴頓珠說,那段時間,兩口子幾乎都在為辭職的事爭吵。
“干嘛要辭職?15年后,你就可以跟正式工人一樣,拿退休金了。”邊巴頓珠不解地問。
“我就是想出來創業,想活出一個精彩的自己。”次央說。
“那你考慮過沒有,孩子還小,才3歲,沒人帶,家里誰照顧?”邊巴頓珠有點生氣地問。
“我自己帶!”次央說。
“你要是失敗了,還有回頭路走嗎?”邊巴頓珠不甘心地問。
“失敗了也不后悔!”次央斬釘截鐵地回答。
……
青春的旋律,不會因風雨而阻斷;創業的步伐,不會因困難而停滯。家人的責怪、同學的疑惑、朋友的不解,雖然讓次央多次猶豫、徘徊,甚至一度想放棄,但最終沒能阻止她創辦合作社的信心和決心。
就這樣,在眾人的疑惑與不解中,次央毅然決然地開始籌辦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辦合作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大的問題是,村民們的思想觀念保守。過去,大家織邦典只是家用,從沒想過拿到市場上去賣。
“祖祖輩輩的傳統,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村里主要靠種青稞、油菜,邦典自產自用,小農經濟思想嚴重,所以錫欽村一直貧窮落后。”錫欽鄉黨委書記彭啟均對記者說。
思想觀念的落后,帶來的是村民們的憂慮和擔心——
今年58歲的卓嘎,是次央的大姨媽,現在在次央的合作社里工作,除了織邦典,還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一個月1500元底薪,加上一個月800元左右的獎金,一年收入2萬多元。
“我們到合作社上班,合作社能發得起工資嗎?這是當時大家心里最大的擔心。”卓嘎回憶說。
51歲的丹吉,家中7口人,因為眼睛有白內障,加上要干農活、帶孩子,當初,她沒參加合作社,家中幾乎沒有什么收入,是村里的貧困戶。2015年,在次央的勸說下,她加入了合作社,一年收入2萬多元,孩子還可以帶到合作社玩。
“當時我沒參加合作社,是怕誤了農活、家務活,現在看來,這些都不是問題了。”丹吉笑著說。
為了幫助次央創辦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在思想動員上,拉孜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縣委、縣政府出臺大學生創業相關政策,加強宣傳力度和聲勢,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縣人社局專門投入資金舉辦培訓班,不僅傳授羊毛加工技能,更重要的,是轉變村民們的思想觀念,讓大家積極參加合作社,在家門口實現脫貧致富;
錫欽村村委會召開村民大會,動員村民打消顧慮,積極參加合作社,村委會還把村里一間閑置的電影放映室騰出來,以每個月200元的低價租給合作社做廠房;
……
為了動員村民們參加合作社,次央一家一戶地去做工作,誰家有什么困難、有什么要求,她都一一記在小本子上,并想方設法解決村民們的后顧之憂。
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說,一次次不厭其煩的解釋,使村民們的思想開始悄悄發生變化,創辦合作社的時機終于成熟了。2014年3月28日,在慶祝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的鞭炮聲中,投資80萬元的錫欽鄉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卓嘎、尼瑪吉拉、丹吉、米瑪等10名村民加入了合作社,成為合作社最初的“元老”。
思想的轉變,揭開錫欽村脫貧致富新的一頁;創業的腳步,在錫欽村邁出堅實的一步。
面對加入合作社后人均2400元的月收入,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村民窮拉的一番話,道出了所有員工的共同心聲——
“以前,我思想轉不過彎,怕合作社的邦典、氆氌賣不掉,發不起工資;現在,大家都想加入合作社,我家一年就有2萬多元收入,家里蓋起了新房子,買了電動車,不僅脫了貧,日子也越過越好。”
飛翔的創業夢想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國家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自治區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積極出臺相關配套措施,無數莘莘學子在自治區“雙創”政策的感召下,積極轉變就業觀念,靈活運用大好政策,在“雙創”大潮中開啟自己精彩的人生。
在次央的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里,就有這樣7名大學生,他們是:曲珍旺姆、普邊、尼瑪普尺、洛桑旦歸、平措羅杰、卓拉和胡斌斌。
2016年12月,這7名大學生與次央簽訂了用工合同,正式成為次央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的一份子,他們的創業夢想,在這里揚帆起航——
女大學生尼瑪普尺,白朗縣人,1988年出生,2015年畢業于四川科技職工大學,在合作社擔任銷售員;女大學生曲珍旺姆,日喀則市人,1988年出生,2015年畢業于四川科技職工大學,在合作社擔任業務員。
2012年,次央就認識了剛剛高中畢業的曲珍旺姆和尼瑪普尺,上大學時,次央與她們接觸很多,經常在微信上聊天,給她們講述自己在日喀則的創業故事,經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曲珍旺姆和尼瑪普尺就想大學畢業后和次央一起創業。
“我們年齡差不多,又都是女孩子,能談到一起,我們想跟著次央一起創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曲珍旺姆和尼瑪普尺說。
“那你們是怎么說服家人不考公務員的?”記者問。
“我們經過3個多月時間,慢慢做父母工作,告訴他們,不考公務員我們自己創業,照樣收入很多,也會生活得很好。”曲珍旺姆和尼瑪普尺說。
曲珍旺姆和尼瑪普尺在合作社擔任銷售員和業務員,月工資4800元,還有提成,這份收入不比她們考上公務員的同學少。
但洛桑旦歸就和她們不一樣,他是個意志堅定的創業者,從在大學時,他就夢想創業,夢想在自己喜歡的電商領域大顯身手,展現自己的青春才華。
家在山南浪卡子縣農牧區的洛桑旦歸,23歲,今年7月將從四川科技職工大學畢業,雖然還是一名在校生,但他的經歷卻比其他人豐富得多。
這個從大山里走出的孩子,初中畢業后當過木匠、畫匠,做過民工,2010年9月通過成人高考,考上了廣東江門幼兒師范學校,并從2013年開始,在浪卡子縣多卻鄉絨布小學當了一名老師。3年后,對互聯網充滿好奇的他,又一次通過考試,考上了四川科技職工大學,專修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
大學時,洛桑旦歸就與同學一起,經常到校外開展創業活動,激發了他的創業思想;2016年,還在實習期間的他在拉薩眾創科技,成為“藏創優購”的主要負責人,開始了自己的電商創業生涯;2016年9月,在眾創科技,他認識了前來學習培訓的次央,他們聊得很是投機。
“次央姐是我創業的榜樣,我用2個月時間說服了父親,我不想考公務員,我就想跟著次央姐干,我感到她是一個真心干事、敢于創業的人,有恒心、有膽量、有魄力。” 洛桑旦歸說。
在合作社里,洛桑旦歸負責電商平臺建設,目前,他已經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今年5月1日,次央的電商業務就將開展起來,網上銷售渠道也將全面打開。
女大學生卓拉,家在日喀則市甲措雄鄉,今年24歲,2012年畢業于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計算機專業,在合作社里從事銷售管理。大學畢業后,她考了2次公務員,但都沒考上。
但卓拉沒有心灰意冷,她積極轉變思想,自己做微商,開始起步創業,在網上賣化妝品,賣“敏薩”牌民族手工藝品,一年收入5-6萬元。
“我之所以到次央的合作社工作,就是想創業,次央對我們大學生說,在她這兒干滿8年之后,她可以給我們提供創業資金,3年之后還。”卓拉告訴記者,她自己想單獨創業,但沒有資金,她想先在次央這兒干,積累一定資金后,就自己出去創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要把像洛桑旦歸、卓拉這樣有抱負的青年大學生吸引到我的合作社里,為他們搭建良好的工作平臺,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人生機遇。”次央對記者說。
據了解,現在,在錫欽村,已有2名未就業的大學生與次央商量,準備到她的合作社工作;在合作社工作的大學生平措羅杰的女朋友次曲,也想隨他一起,到合作社工作;合作社里,還有一名漢族大學生胡斌斌。
這是一群充滿活力、奮發向上的年輕人,這是一群不甘平庸、敢于創業的年輕人,在合作社里,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標,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讓青春在奮斗中美起來、亮起來。
“通過政策驅動、典型帶動、服務推動,我們縣正積極打造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帶動脫貧,努力讓拉孜成為人才培育的沃土、經濟發展的熱土。”拉孜縣縣委書記陳鋼說。
青春,在耕耘中收獲;青春,在奮斗中閃光。
走出錫欽村,走出次央的羊毛制品專業合作社,依然感受到那此起彼伏的機織聲,感受到那你追我趕的火熱勁,仿佛涌動的春潮撲面而來,那是青春的力量、那是創業的腳步……
【一位孜縣女大學生次央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