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龍:不拼命哪有今天,一個行業干56年
引導語:現在有很多人經歷了一點工作困難,就急忙離職自己創業當老板,做創業經歷了一點挫折就急忙放棄回到原點繼續打工,這樣的人,真應該多學習學習成龍的“拼命精神”。要不然一輩都只能是跑龍套的。
最初了解成龍,是因為他的電影,感覺他那種特技動作中的幽默跟別的動作影星裝酷、裝13很不一樣。成龍的動作看起來很接地氣、很爽,打別人一拳自己手也疼,感覺很真實、很有意思,所以喜歡。
后來,隨著觀看成龍電影越來越多,對其電影的花絮、其他信息了解逐漸增多,對這個演員的了解漸漸豐滿起來。甚至覺得整個演藝行業,很難找出比他更敬業的演員了。
單說是56年的從業經歷,已經讓很多虎頭蛇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演員、打工族、創業者自愧不如。
雖然外國人還不能完全理解中國文化,前段時間成龍收獲華人第一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倒是可以看得出成龍的的行業貢獻是得到普遍認可的。
現在各類電視節目只要成龍出場,不論哪個行業大咖,見面都會尊稱成龍“大哥”,雖然其中有歷史典故,也能看得出成龍已經成為演藝行業的某種“精神象征”。
然而大哥不是天生的,當年也曾是“小弟”。
拼搏從零開始
成龍,1954年在香港出生,他生性好動,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好打架。小學一年級就因為打架而不能升學,不久后,拜師于京劇武生于占元,從那時起成龍作為童角、臨時演員就開始與演藝行業結緣了。
上個世紀的老藝人,尤其是曲藝行的師父帶徒弟是很嚴格的,最常用的兩個手段:打,罰。成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一路熬出來的,并且比師兄弟們受到更嚴格的要求。功夫來自于工夫,沒有半分作假。
十七歲時成龍結業后,是以做武替身份入行的。武替,這是公認“出生入死”的行業,被人擊打、被車撞、被火燒等等受傷是家常便飯,重傷、致殘也并不罕見。
相比于目前大家熱議的“九死一生”創業,武替行業的成功率和危險性都要更高一些。
當時,并沒有人提供資助,成龍擁有的最大的資本就是自己的功夫技能和不怕死的精神,所有一切都要靠自己去爭取。跑龍套的角色,也需要努力爭取。
成龍在《龍爭虎斗》龍套角色,被李小龍暴打
所以,不要抱怨自己起點低、沒資源、沒有人肯幫自己、沒有人欣賞自己,不逼自己一把,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潛力、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機會自己爭取
正是因為拼命,別人不愿意、不敢接的高難度特技,他都敢接,當時成龍在業界也算小有名氣,經常能被導演想起。
也正是這種“拼命精神”才讓成龍21歲時,有機會主演拍射電影《廣東小老虎》以及《北派功夫》,雖然這兩部戲票房慘淡,卻讓成龍身份得到很大轉變。
1978年,因為《蛇形刁手》和《醉拳》兩部電影使成龍走紅,那一年他24歲。
1994年,主演的電影《紅番區》在美國公映后大受歡迎,使成龍開始走向國際,那一年他40歲。
后來,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問成龍如何拍跳樓戲的, 成龍回答很簡單:拍、跳、去醫院!
外國有句名言,當機會來臨時,你準備好了嗎?成龍準備好了,抓住了機會。
看得出成功沒有偶然,幸運只會眷顧那些一直都在“拼命”的人。
成就行業之最
從一開始的龍套角色,到主角,再到業界大哥。這中間不只是需要演員的基本技能,同時也要有對行業真正的尊重和投入。
成龍曾說過自己不為掙錢拍爛片,成龍的片場對所有的演員要求都很嚴苛。不管是“打人”還是“求打”,他都要求演員拳拳到肉,他的動作片沒有拍完不受傷的。
成龍說:“我的電影不需要電腦特技,因為我本身就是特技。”不知道這個行業誰還能問心無愧的說得出這樣的話。
當然你對行業百分百付出,行業自然不會虧待你。成龍在行業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傲嬌的代表,韓國,2007年民眾評選心目中的“中國大人物”之一,成龍高居第3名。在韓國,從1977年開始到2007年的30年來,成龍的電影只有在1983年、1986年、1987年這三年的中秋節沒有在韓國上映。(幸好,他們至今沒有找到成龍是韓國人的證據)
2012年8月24日 《紐約時報》評選出史上20位最偉大動作巨星,成龍榮登第一位。在美國,基層民眾以及各類明星大咖都不用提,單說“白宮朋友圈”成龍的粉絲里就有克林頓這樣的“巨頭”。
成龍獲得奧斯卡小金人時,范冰冰發文寫道:“恭喜大哥!這56年的路艱辛不易,你的信念和堅持,讓Jackie Chan成為全世界熟知的中國符號!”這話不夸張。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符號代表,每一個行業也都有每一個行業的艱辛,也正是這份艱辛不停地幫助你淘汰對手,留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技能最強大的人,但一定是內心最強大的人。
追求成功不丟人
成功是人人都想要的,追求成功,并不丟人。成龍也是,從名字就能看得出來,“成為龍”。
如果說,歷史允許假設,那就假設一樣的起點,在完全一樣的環境下,你跟另一個人做同樣一件事,56年后,你覺得你還能堅持嗎?你能成功嗎?
從主觀內因的角度講,人生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如何自我把持,只要能用堅定的信念、積極的態度、頑強的毅力、有效的行動來不斷地強化激勵自己,并養成習慣就能成功。
而現實生活中,不成功的人大有人在。
陳安之先生的成功理論中,有一段講述不成功對人的影響:
“不成功,你就會白活一世,就可能因為貧窮而失去愛情,就必須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孩子營養不良,不能接受最好的甚至必要的教育,輸在起跑線上。就不能很好地孝順自己的父母,甚至啃老,還要讓白發蒼蒼的父母為我們操心流淚,為我們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不成功,就要借錢,借錢吃飯,借錢治病,借錢上學,要借一輩子錢。被人看不起,讓人遠遠地避開你。還要被別人欺負。不成功,萬事難,活著都難。”
由上文可以得出這么一筆“痛苦帳”,不成功所帶來的人生痛苦往往比“拼命”追求成功的痛苦還要大。不成功的人生是“長痛”,拼命追求成功的過程是“短痛”。
只有那些目光長遠的人,才會明白“長痛不如短痛”。
現在有很多人經歷了一點工作困難,就急忙離職自己創業當老板,做創業經歷了一點挫折就急忙放棄回到原點繼續打工,這樣的人,真應該多學習學習成龍的“拼命精神”。要不然一輩都只能是跑龍套的。
【成龍:不拼命哪有今天,一個行業干56年】相關文章:
2014想不賺錢都難的12大行業12-07
精打細算干書店03-11
創業認定了就去干11-21
訪談:男生放手去干03-03
女性創業新興行業:催乳行業03-06
創業從賣盒飯干起內容10-10
測試適合行業03-07
適合創業的行業03-26
it行業的創業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