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啦創始人創業經驗分享
美啦App最初是一個美妝垂直社區,后來經歷了從內容社區到社區電商的戰略升級,并從美妝單一品類發展為進口美妝、食品等多品類平臺。公司曾獲IDG、晨興資本、天圖資本等投資,去年年底完成C輪數千萬融資。CEO張博創業前曾在騰訊工作6年半,本文為她在小飯桌深圳站創業課堂上的分享。
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我們的創業歷程。其實對于創業者來說,你可能不清楚未來要做什么,但務必知道下一秒要干什么。只有這樣,才知道當下應該做什么。
兩次方向轉變的邏輯
2013年移動互聯網工具非常熱,出現了很多女性工具,基本上都是被資本市場追著捧著去投錢。我們當時也做了款工具,是一個面膜計時器。
做完后我們在思考,工具未來有沒有機會商業化?經過測試和用戶調研,我們發現直接從工具上交易很難,決定把這個項目干掉。當時團隊走了一批人,很多人覺得辛辛苦苦干了3個月,一句話說不要就不要了,再繼續往下做也是徒勞無功。
這種決策確實會對團隊造成很大傷害,但作為創始人,只要你想創業,想做CEO,就必須有這個魄力。絕大多數成功的公司,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那么,我們當時為什么想到轉做社區呢?
當時我們覺得,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極度碎片化,這意味著用戶的消費決策會變得非常多元。長此以往,交易平臺會淪為一種底層的工具,不再那么重要。所以,未來誰能抓住用戶的消費決策,誰才是這個體系中最有價值的。
2013年垂直社區并不是最熱的,我們做這件事是因為發現這是一片藍海。在所有美妝App里,只有社區是非常缺失的。而一旦從社區切進去,就有機會撬動更大的市場。
另外,我和我的搭檔都是做社區出身的,團隊整體基因都在社區方面,這是我們最強的競爭力。綜合這三個邏輯,我們決定開始做社區。
接下來很幸運,2014年是中國垂直社區爆發的一年,所以在市場、資本等方面,我們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認同。其實你會發現,當很多事情想明白了,提前一步部署好,又趕上大勢,就會走的非常非常順。
接下來談談我們為什么又要從社區開始做電商。
2014年社區已經如火如荼了,我們拿了A輪的錢,開始思考社區之后應該做什么,分析用戶行為,考慮商業化的事。
社區商業化其實就那么幾條路。一是媒體廣告,但移動端的媒體廣告天花板非常低。二是電商,相對來說,電商整個后端供應鏈在行業內已經比較成熟。三是O2O,很顯然這是阿里的強項,而不是我們擅長的,我們也做不了。四是自有品牌,但我們拼不過傳統行業做化妝品的,我們也不懂。所以當時決定做社區+電商,在社區的基礎上疊加電商。
好公司是長出來的,不是生出來的
如果未來要做電商,現在要干的事情是什么?
從2014年到2015年5月這一年半,美啦社區的內容開始打一個統一的調性,就是只能和商品有關。我們把這種社區文化做的非常非常夯實,但這也導致我們犧牲了大量日活,但沒關系,因為我需要的是有效日活。
后來切入電商后,導流效果非常好。但是想象一下,如果當時不去做這件事,女性社區在沒有制度、沒有約束的條件下,一定會淪為曬照片、談論男女朋友和八卦的圈子,這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要做的,是把它變成一個可商業化的平臺。
第二件事是儲備人才。從2014年6月開始,我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陸陸續續挖了很多有電商背景的人才。
為什么最后選擇了做C2C呢?在做電商之前,我們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分別在平臺上測試B2C和C2C模式,看轉化率,分析平臺的核心價值。核心資產這個詞是創業團隊需要好好體會的。因為商業模式、運營重心、人才儲備等等,都是圍繞著你的核心資產在布局。我們的核心資產就是人,做C2C是延續了之前做社區的核心能力,也是我們團隊非常擅長的事情。
另外,社區的價值在于發現,發現一定不會是爆款,而是挖出那些大家都不知道、但又非常好的東西。這也注定了社區整個產品結構是非常長尾化、個性化的。基于以上所有原因,我們最終選擇了做C2C電商平臺。
到了2016年,我們做的事情又有一些變化。縱觀所有成功的電商公司,一定是多品類而不是單品類的。聚美、當當、京東都是單品類切入,快速復制到多品類。因為用戶的復購、單價等等一系列數據,要求你必須從品類電商升級到人群電商。
美啦在2016年也做了這樣一個調整,但其實我們在2015年就在產品結構設計上做好了布局。
在美啦整個發展過程中,我們的策略始終都在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完完全全顛覆過去,而是在過去的基礎上做升級。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好的公司是長出來的,不是生出來的'”。剛生出來的都是一個小不點,不知道未來是死是活。但好的公司一定是長出來的,成長的過程中必須經歷播種、發芽、開花、結果。所以,活在當下要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提前做好準備。
怎樣才能知道下一秒究竟會發生什么?這也是我和團隊經常在思考的問題。我們提煉了幾點:
千萬不能過于封閉,要經常跟行業內成功的人聊天。我特別感激我的幾個導師,有阿里做電商運營十年的高層,還有現在創業比較成功的一些人,比如蘑菇街的陳琪。每次跟他們聊完,我都會有一些收獲和思考。創業路上,其實需要找到這樣的一些師父,不斷跟他們交流、學習和碰撞。
聽用戶的聲音。從創業之初到現在,我們一直堅持每個月做一次線上問卷調研,從未間斷。其實市場的所有變化,最終都來源于用戶需求的變化。如果不能近距離聽到用戶的聲音,你很難預判接下來消費升級會發生什么。
始終居安思危。如果大家都在追趕某種趨勢,你卻完全是懵的,這是特別可怕的一件事。對于創始人來說,始終讓自己處在危機感當中,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
靠譜的人+正確的事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創業方向的選擇。
創業這兩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跟靠譜的人做正確的事。比起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更為重要。
所謂的“正確的人”,是你團隊里的骨干或搭檔,或者聯合創始人。我建議大家在選聯合創始人的時候,一定要找跟你非常熟悉的、非常了解你秉性的、對你能力非常認同的人。哪怕他的能力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強,但是后面可以慢慢培養。
你的搭檔一定是要能夠與你同甘共苦的,即使跟著你栽過幾次跟頭,仍然愿意相信你。哪怕你做過幾次錯誤的判斷,他仍然相信你總有一次會是對的。而這次對的,很有可能帶領整個團隊走向成功。
創業初期一定是CEO獨裁的,絕大多數成功的企業都經歷了這個過程。如果你的搭檔不能很好的配合,不愿讓你獨裁,會有很多問題和矛盾。
所謂“做正確的事”,就是要想清楚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順應大勢。最可怕的是,你沒有意識到方向有問題,還非常有激情地帶著大家往前沖。大家也很拼、很辛苦,但最后很可能徒勞無功。
怎么來看我們選擇的方向是不是靠譜的,我也提煉了幾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最好找到一片藍海。當你深扎到某個領域,總能找到藍海。為什么當時在電商的紅海中,我們還敢做電商?就是因為我們發現了這里面的一片藍海——彩妝。絕大多數化妝品電商平臺,80%~90%都是護膚品,而彩妝其實是一個長尾市場,同一個牌子的口紅,色號可能有一兩百種,B2C很難做這件事。
2、最好找到一家對標公司。在谷歌出來以前,很多特別棒的公司其實是沒有對標公司的,那屬于早期的“原始社會”,F在已經是一個充分競爭的社會了,所以我們在創業的時候,最好找到一個跟我們做類似事情的對標公司,即使不在同一品類、同一領域。
3、搞清楚市場究竟多大。如果你對標的公司天花板很低,不要總想著我要顛覆當前的局面,我一定能做的比他好。這種勇氣可嘉,但是拉回到現實的創業環境,這種做法是不負責任的。你對標企業的天花板有多高,決定了你未來能走多遠。
4、結合自己的核心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才有機會少走彎路。
5、想清楚未來的商業模式。當資本市場非常好的時候,你可能有資本說還沒想清楚商業模式,不著急賺錢。但是優秀的企業,無論資本市場的冷暖,都可以活得非常好。
【美啦創始人創業經驗分享】相關文章:
2.創業與經驗分享
3.創業初期經驗分享
5.餐飲創業經驗分享
6.淘寶創業經驗分享
7.成功創業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