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成語故事:偷梁換柱
【成語典故】偷梁換柱
【成語拼音】tōu liáng huàn zhù
【成語出處】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紂倒曳九牛,撫梁易柱。后來演變成偷梁換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
【成語釋義】用手托起房梁,換掉折斷的柱子。比喻人的力氣大。 后來演變成偷梁換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偷梁換柱還是古代兵法中三十六計之一。
【朝歌淵源】殷商末年帝乙、帝辛的國都在沬(朝歌)。帝辛即紂王,力大無比,
【成語故事】
大約3100年前,朝歌還叫做沬邑,是商王朝的國都。沬邑最早作為都城,可以追溯到武丁時,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商族多次遷徙,到了帝乙定都沬邑時,有些宮殿就年久失修了。
據傳說,有一次,商王帝乙在朝堂上和王子、群臣們議事。忽然聽到頭頂咔嚓一聲,大家抬頭一看,只見大殿上有一根柱子攔腰折斷,眼看著大殿就要轟然倒塌了。說是大殿,當然不及后世金鑾殿的壯麗巍峨,但無論如何,若真的被拍在下邊,即使保得住性命,恐怕也要傷筋動骨。大家驚慌失措,一時間不知道該去護駕還是自顧自地逃命。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王子的'席位中間忽地跳出一個人來,沖上前去抱住就要倒塌的柱子,兩臂用力,竟然硬生生地又把房梁托了起來。大家緩了緩神兒,這才看清,原來正是王子受辛。衛士們趕緊換上了一根新的柱子,這才讓君臣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從此之后,帝乙就越發喜歡這個兒子了,并且最終冊立這個兒子做了王位繼承人。這個天生神力的王子就是日后毀譽參半的殷商末代君王帝辛。
如果帝辛的神力僅僅存在于充滿神異色彩的故事中,不免使人懷疑其真實性,然而一些史書之中也有相關的只言片語的記載,司馬遷《史記·殷本紀》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正義》引《帝王世紀》說“紂倒曳九牛,撫梁易柱”,可見帝辛的勇武并非完全是后人臆造了。
【引用示例】:唐·皮日休《鹿門隱書六十篇序》:“夫桀、紂之君,握鉤伸鐵,撫梁易柱,手格熊羆,走及虎兕,力甚也。”
【歷史成語故事:偷梁換柱】相關文章:
歷史簡單成語故事08-29
教你一招“偷梁換柱”拯救硬盤07-20
有名的歷史成語故事02-16
歷史成語故事 (15篇)02-14
歷史成語故事 15篇02-14
歷史成語故事15篇01-11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12-03
春秋歷史的成語故事08-18
簡單的歷史成語故事范文12-10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