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三國演義成語

        時間:2024-06-24 15:34:28 成語大全 我要投稿

        三國演義成語15篇(精選)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學過很多成語吧,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你還記得哪些成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成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成語1

          閱讀指導目標:

          1、通過閱讀《三國演義》,了解三國故事,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2、通過了解成語背后的三國故事深入理解成于含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的見解,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并學會全面認識事物。

          3、通過分小組匯報閱讀成果,訓練學生收集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

          1、閱讀少年版《三國演義》,每人準備一個有關三國的成語故事,要求了解成語背后的故事并能夠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2、摘抄其中優美的語言或收集關于“三國”的成語、俗語、歇后語,談談自己的感悟。

          評價任務:

          1. 能夠用自己的話復述成語故事。

          2. 了解成語故事背后的深意,會運用部分成語。

          閱讀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評價要點環節一

          激趣導入

          1.師:讓我們首先來觀看一個片段,欣賞一首曲子(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及開劇片段)。知道這出自哪一部電視劇嗎?

          2.生:(齊答)《三國演義》。

          3.師:悲壯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把我們帶到了群雄爭霸的三國時期,《三國演義》讓我們認識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諸葛孔明,驍勇善戰、忠義為先的關云長,雄霸江東的孫仲謀,一代奸雄曹阿瞞,曠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動傳神的人物。也讓我們目睹了桃園結義、官渡之戰、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場面。讓我們再次漫游“三國” ,本節課我們將重點學習三國中的成語

         。ò鍟n題)

          活動一 成語知多少

          1.師:我們先暢游知識園,考考大家對“三國”中的成語到底了解了多少。(多媒體出示“暢游知識園”及相關題目。)

         。1)魏國的霸主是誰?(曹操)蜀國的霸主是誰?(劉備)吳國的霸主是誰?(孫權)

         。2)《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羅貫中)是哪朝人?(明朝)

          (3) 這部著作寫的是哪段時間到哪段時間的歷史故事?(漢末年到晉代初)

         。4)“七擒七縱”跟誰有關?(諸葛亮、孟獲)

         。5)“羽扇綸巾”描寫的是三國中的哪位人物?(諸葛亮)

          (6)請列舉“過五關斬六將”中的“五關”或“二將”。(五關: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滑州渡口、六將:孔秀、孟坦與韓福、卞喜、王植、秦琪)

         。7)請說出跟關羽有關的兩個成語。

         。ü喂钳煻尽蔚陡皶、桃園結義、大意失荊州)1.情境導入,渲染氣氛,使學生入情入境,了解課堂學習重點。

          2.小結語為學生回顧故事、學習接下來內容作鋪墊。

          環節二

          引導學習活動二 引導學習

          1.師:老師收集了一些三國成語,我們先來看一看。

         。ǘ嗝襟w出示:三顧茅廬、七步之才、一身是膽、望梅止渴、錦囊妙計、樂不思蜀、如魚得水、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生齊讀課件中的成語

         。2)同桌交流已經掌握的成語及含義,相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成語背后的故事面向全體學生,課內外結合。課前組織多次故事會,逐層選拔,推選故事大王,既讓每個學生都有講述的機會,又讓有特長的學生得到充分展示。在熟知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語言,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中感受到名著語言的精妙和名著對語言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活動三 我是故事大王

          1.師:同學們了解了那么多三國知識,真了不起!你們知道嗎?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還有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故事王國,請四大組各推出的“故事王”給我們講一講。

          2.故事內容:可以講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成語,可以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成語故事,也可以講述最讓自己感動的成語故事(趙云飛騎救公孫;典韋飛戟退追兵;周泰宣城救孫權;許褚護曹奪船避箭;曹洪護曹步隨渡水;周泰救權慘戰重圍;曹洪擋超竭力死戰;曹昂讓父奉馬身死;長坂趙云決蕩救幼主;宛城典韋生死當塞門等)。還可以講述其它(桃園結義;煮酒論英雄;過關斬將;躍馬檀溪;三顧茅廬;攜民渡江;大鬧長坂橋;舌戰群儒;初出茅廬;七步成詩;巧借東風;曹操獻刀;義放曹操;單騎救主;大意失荊州;夜走麥城等)

          3.評選故事大王

          環節三總結升華

          閱讀拓展

          師:今天,我們一起回味了《三國演義》中的幾個精彩片故事,認識了堪稱英雄的幾位三國人物,感悟了一些精妙的詞句,初步領略了經典名著的魅力。(宣布得分最高的一個小組為本次讀書活動“三國通”。)《三國演義》中還有更多的故事、人物、語言等待著我們去品味。一本好書是值得反復閱讀的,因為每讀一遍,我們都會有新的發現。希望同學們再去仔細品讀,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獲,更深的感受!在我國文學寶庫中,還有許多像《三國演義》一樣優秀的作品,如《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都值得大家閱讀。讓我們(齊聲):與好書為伴,與經典同行!

          推薦課外閱讀。

          透過范例總結讀書方法,提出讀書的要求,引入其它經典名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環節四

          作業布置

          1、交流《三國演義》讀書成果和自己的閱讀方法。

          2、閱讀作業:運用對比法讀《三國演義》中《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體會諸葛亮因人而異的智慧。

          3、完成手抄報

          鞏固練習附:板書設計

          《三國演義》之“三國成語”

          桃園結義

          羽扇綸巾——諸葛亮

        三國演義成語2

          如魚得水的故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為實現統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訪隱居的諸葛亮,請他出山。他連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第三次去,才見了面。

          劉備說明來意,暢談了自己的宏圖大志。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東聯孫權,北伐曹操的戰略方針。劉備聽后大喜,于是拜孔明為軍師。

          孔明竭力地輔佐劉備,而劉備對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卻引起了關羽、張飛等將領的不悅。他們不時在劉備面前,表現出不滿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張飛,更是滿腹牢騷。劉備耐心地作了解釋,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復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之重要。他說:“我劉備有了孔明,就好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說了。” 以后,劉備在孔明的`輔佐下,東聯北伐,占荊州,取益州,軍事上節節勝利,勢力不斷擴大,最終與魏、吳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故事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成語“如魚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三國演義成語3

          《三國演義》中的三國是哪三國?_魏、蜀、吳_

          公元_280_年,三國又合而為一。

          《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舌戰群儒、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揮淚斬馬謖等。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雙股锏的劉備,使丈八蛇矛槍的張飛和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5個):錦囊妙計、張飛當陽一聲吼草船借箭

          鞠躬盡瘁、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顧茅廬。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__赤壁之戰__(戰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

          寫出源于《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并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成語:__三顧茅廬__ 人物及故事:__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君王_

          成語:__桃園三結義 人物及故事:___劉備、張飛、關羽在桃園結為兄弟___

          成語:草船借箭故事:周瑜為難諸葛亮要他10天制造10w只箭

          成語:三顧茅廬故事:劉備求賢若渴,3次登門拜訪諸葛亮

          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是___赤壁之戰__;再說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失街亭一事。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中被稱“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是__曹操____,“智絕”是__諸葛亮_____,“義絕”是__關羽______。

        三國演義成語4

          火燒赤壁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進而統一了北方,占據了幽、冀、青、并、兗、豫、徐和司隸(今河南洛陽一帶)共八州的地盤,形成了獨占中原的格局。接著他又揮師平定遼東地區的烏桓勢力,基本穩定了后方地區,一時間成為當時歷史舞臺上不可一世的風云人物。

          然而,對于素懷“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雄心大志的曹操來說,統一北方地區,只能算作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而已。他的宏偉目標,是掃平所有的割據勢力,實現“天下混一”的理想。于是他便積極從事南下江南的戰爭準備:在鄴城修建玄武池訓練水軍,并派人到涼州(今甘肅)授馬騰為衛尉予以拉攏,以避免南下作戰時側后受到威脅。一切就緒后,曹操緊擂戰鼓,興起大軍,浩浩蕩蕩向南方地區殺奔而來。

          當時,南方的主要割據勢力有兩個,一是立國三世的東吳孫權政權,他據有揚州六郡。這些地方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在當時戰亂較少。而北方人的南遷又給當地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因此東吳的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軍事上,孫權擁有精兵數萬,有周瑜、程普、黃蓋等著名將領,內部團結,加上據有長江天險,因而使它成為曹操吞并天下的主要障礙。南方另一個主要割據勢力是荊州的劉表。他基本上采取了維持現狀的政策,但他年老多病,處事懦弱,其子劉琦和劉琮又因爭奪繼承權而鬧得不可開交,所以政權并不穩固。

          至于劉備,在當時還沒有自己固定的地盤。劉備本是西漢皇族后代,但枝屬關系已非常疏遠。他父親只做過縣令和州郡屬吏之類的小宮。他小時“與母以販履(鞋)織席為業”,家境并不富裕,和那些同時崛起的軍閥相比,勢力單薄,所以,在軍閥混戰中屢遭挫折,輾轉投靠別人。官渡大戰中袁紹派他率軍擾亂曹軍后方,被曹操打敗后投靠了劉表,劉表讓他帶領一部分軍隊駐扎樊城(今湖北襄陽縣北),本想利用他來加強荊州首府外圍的防御,不料寶貝兒子不爭氣,瞞著劉備投降曹操,致使劉備連最后一小塊地盤也丟了。

          劉備雖然沒有固定的地盤,但他“興復漢室”的野心一直沒有死。在荊州時他積極整訓軍隊,網羅人才,以備獨創局面時之需。當時,流亡到荊州去的和荊州本地的士大夫歸附他的很多,著名的大政治家諸葛亮,就是在那時候,經劉備再三邀請而出山的。諸葛亮為劉備奪取天下,制定了總策略:東面聯絡孫權,西面占據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陜西南部一帶),南面拉攏夷、越等少數民族,北面抗拒曹操。劉備依計而行,將奪取荊州納入了宏圖大略。是曹操吞并天下的又一重要障礙。

          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軍南下,他的第一個戰略目標是荊州。荊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如占據了它,既能夠控制今湖北、湖南地區,又可以順江東下,從側面打擊東吳;向西進軍則可以奪取富饒的益州(今四川)。就在戰爭一觸即發的緊要關頭,窩窩囊囊的劉表于8月因病一命嗚呼了。接替他的次子劉琮更不爭氣,他讓曹操的兵威嚇破了膽,未作任何抵抗,就將荊州雙手拱出。曹操兵不血刃,完成了南下戰略的第一步。

          劉備在樊城獲悉劉琮投降的消息后,急忙率所部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卻,并命令關羽率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江陵為軍事重鎮,是兵力和物資的重要補給基地。曹操自然不甘心讓它落入劉備之手,于是便親率輕騎五千,日夜兼行150公里,追趕行動遲緩的`劉備軍隊,在當陽(今湖北當陽)的長坂坡擊敗劉備,占領了戰略要地江陵。劉備僅僅同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十騎突圍,在與關羽、劉琦等部會合后,退守龜縮于長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一線。

          軍事上接二連三的勝利,使得曹操躊躇滿志,輕敵自大,企圖乘勝順流東下,占領整個長江以東的地區,一舉消滅孫權勢力。盡管謀士賈詡建議他利用荊州的豐富資源,休養軍民,鞏固新占地,然后再以強大優勢迫降孫權,可是曹操哪里聽得進去。

          在強敵壓境、存亡未卜的危急關頭,孫權在東吳軍事主帥周瑜的建議下同意和劉備結成聯合抗曹的軍事同盟。

          公元208年10月,周瑜率兵沿長江西上到樊口與劉備會師。爾后繼續挺進,在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與曹軍打了一個遭遇戰。曹軍受挫,退回江北,屯軍烏林(今湖北嘉魚西),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初戰失利,曹操很惱火,忙把荊州的降將蔡瑁、張允叫到主帥船上責問:“我有這么多的軍隊,為什么敗在周瑜的手里!”蔡瑁低著頭回答說:“荊州的水軍好久沒有操練了,青州和徐州的將士本來不習慣于水戰,所以戰斗力都不怎么樣。末將愿意加緊訓練,并且使北方的士兵也學會水戰,請丞相放心。”曹操說:“你們兩個是水軍的將領,可一定要抓緊操練,不得有誤!”兩個將領唯唯諾諾地退了出來。

          可是,北方士兵的訓練效果不佳。一碰到刮風,江上起了波浪,就有不少人暈船,嘔吐不止,睡不安,吃不下,體力大降。岸上旱寨里的士兵,雖沒受暈船之苦,可是情況也很不妙。那年正趕上冬瘟,病倒的不少。這些,急得曹操一面叫人收集草藥,一面召集謀士們商議對策。有人獻計說:“用鐵鏈把戰船一只一只連起來,再在上面鋪上木板,搞成‘連環船’。這樣,風浪再大,船也不會搖晃,士兵就不會暈船了!北娙怂贾偃,覺得這辦法不錯,紛紛表示贊同。曹操也就同意先試試再說。一試之下,果然靈驗,戰般連在一起,甚是平穩,人在上面好像在平地上一般,連戰馬也可以上船下船,不用人來吆喝了。于是,曹操下令叫軍中鐵工連夜打造鐵鏈、鐵環、大釘,作為戰船連合之用。

        三國演義成語5

          1煮豆燃萁

          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殘殺。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殘,

          2才高八斗

          謝靈運贊賞曹植的才華,稱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辭。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極高。

          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高貴鄉公曹髦眼看皇權旁落,曹魏江山毀敗有日,氣憤不已地說出這句話,意在告訴親信,司馬昭篡權之意昭然若揭,義當共謀之。后以“司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或野心。

          4言過其實

          “言過其實”本謂馬謖之為人言辭浮夸,超過其實際才能。引申之,則泛指一切夸飾之辭。

          5窮兵黷武

          窮,盡。窮兵,用盡兵力。黷,濫用。黷武,濫用兵力,好戰。

          6三馬同槽

          據傳說三國時曹操曾作了一個夢,夢見三馬同食一槽。魏正始后,即出現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把持曹魏軍政大權的局勢,詳見《晉書·宣帝紀》。后以“三馬同槽”比喻幾人同掌大權。

          7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與孫權相持于溽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深為羨慕。于是就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贊語,這又是一句罵署之言。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輩英賢。

          8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準備,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后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動。

          9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鳥巢既傾覆,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幸免。

          10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待

          三,表示起碼的多數。三日,即使是三兩天。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原是魯肅夸贊呂蒙學有長進的話,后以形容對人重視,另眼相待。

          11老牛舐犢

          舐,舔。犢,小牛。老牛舐犢比喻年老的父母愛憐自己的子女。曹操殺了楊修,楊彪慘愧自己不能象漢武帝時的金日磾一樣有先見之明,如今對兒子楊修仍不能忘懷。這含有對曹操委婉諷刺之意。

          12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之事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絕水源、士卒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氣,“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渴”比喻虛償所愿。

        三國演義成語6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F在用來比喻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七擒七縱:諸葛亮出兵南方,把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獲心服,不再來攻。見《三國演義》。后用以比喻運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對方。擒:捉拿?v:放。

          3、三顧茅廬:也說三顧草廬。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后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4、初出茅廬:東漢末,諸葛亮在劉備的再三請求下,離開他在襄陽住的茅屋,去當劉備的軍師。首戰設奇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有“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之句(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也比喻剛參加工作,還缺乏經驗。為初出茅廬。也比喻剛參加工作,還缺乏經驗。

          5、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6、舌戰群儒:本是寫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夕,只身前往東吳說服孫吳集團同心抗曹,F在用來表述以出色的辯才使眾人折服。

          7、樂不思蜀:本指蜀漢亡國后,后主劉禪被安置在魏都洛陽,過著豪華享樂的生活,感到非常滿足,不想再回蜀中,F在用來泛指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環境中去。

          8、三顧茅廬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三次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堅持不懈。

          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眲湟宦牐浅E宸,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9、草船借箭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釋】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國時期,曹操率八十萬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便打算聯手抵擋魏。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有點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愿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你家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了!濒斆C報告周瑜,只說他不用準備的材料,絕口不提諸葛亮的計劃。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靶子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命船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這時船的兩邊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有20條船,總數遠遠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10、望梅止渴

          讀音:wàng méi zhǐ kě,釋義:意為梅子酸,人看見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借以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曹操行軍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們都很渴,于是他傳令道:“前邊有一片梅子林,果實非常豐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們的口渴!笔勘牶螅炖锒剂鞒隽丝谒,(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把士兵們帶領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11、得隴望蜀。《二十四史》中記載,宣帝司馬懿跟隨曹操去討伐張魯,對魏武帝曹操進言道:“劉備以欺詐和武力俘虜了劉璋,蜀人尚未歸附就出兵遠方去爭奪江陵,這個機會不能錯過,F在我們如果出兵到漢中顯威,益州就會驚慌,趁機進兵、兵臨城下,勢必土崩瓦解。由此之勢很容易建立功業。圣人不能違逆天時,也不能喪失時機!蔽何涞鄄懿僬f:“人就是苦于沒有滿足,已經得到了隴西,還想得到蜀。”最終沒有聽從宣帝司馬懿的意見。成語得隴望蜀出自于魏武帝曹操的對話。得隴望蜀,常用于人心不知足。

          12、七步之才。公元220年,曹丕廢獻帝自立為帝。曹丕稱帝后,仍嫉妒曹植才學,特招曹植入殿說,“父親在世時,常夸你的詩文,我一直懷疑有人為你代筆。今天以兄弟為題,限你六步成詩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問你死罪!”曹植略一思付,便邁開腳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德寂以為計。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來豆梗當柴燒。豆梗在鍋下呼呼燃燒,豆子在鍋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倆都是一條根上長出來的,為什么這樣狠心地煮我不輕饒?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聽了,羞愧難當,免去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安鄉侯,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很快傳開,人們也因此而稱贊他有“七步之才”。七步之才,現常用于夸獎某人有非常高的才能。

          1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馬懿和曹爽輔佐曹睿執政。曹睿死,司馬懿殺了曹爽,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立曹髦為皇帝。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脅要封晉公。曹髦氣憤不過,說:“司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彼抉R昭之心路人皆知,現常用于某人有明顯的陰謀。

          14、望梅止渴。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梢娙藗冊谟龅嚼щy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15、樂不思蜀。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彼稽c兒也不想念蜀國。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樂不思蜀后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16、三顧茅廬。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南陽城西臥龍崗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漢末劉備三次前往南陽臥龍崗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被傳為佳話,漸成典故,F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17、【妄自菲薄】

          三國時期,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劉禪復興漢室,他竭盡全力籌劃北伐曹魏,劉禪胸無大志,沒有治國才能,諸葛亮深表憂慮,出征前夕寫《前出師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應該發憤圖強,不能妄自菲薄。

          18、【智取陳倉】

          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國,領精兵三十萬奔陳倉道口而來。陳倉口守將郝昭有勇有謀,更得大將王雙相助,諸葛亮造云梯,制沖車,填城壕,掘地道,強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辦法幾乎都用上了,陳倉口還是久攻不下。諸葛亮郁悶至極,一時無措,無奈問計姜維。姜維仔細分析了陳倉城池堅固,兼守將郝昭堅持防御戰,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雙相助,認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三國詳細介紹于是建議諸葛亮暫停攻城,派大將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關隘要道防止敵方從街亭進攻,自己派人獻書詐降魏國大都督曹真,暗里襲擊曹軍大本營祁山。曹真中計,損失兵折將,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陳倉口指日可待。

          19、【巢毀卵破】

          在東漢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他自幼聰明知書達理,明禮數。至今還流傳著“孔融讓梨”的故事?墒沁@么一個賢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殺害,被滅了全家。那時,曹操發動五十萬大軍,準備南征劉備?兹谔岢霾煌闹鲝,卻遭到曹操的拒絕?兹诓环䴕,背后講了憤憤不平的話。曹操知道后,便下令處死孔融全家。當時孔融的兩個不滿十歲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突然面臨此大禍。橫眉冷對上前護住爹爹,孔融請求曹操官兵放過兩個小兒,自己愿承受一切懲罰。兒子卻高聲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寧死而不屈”。這句話的意思是,鳥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還有完好的鳥蛋呢?!“覆巢無完卵”,也成“巢毀卵破”,就是說家已被毀了,那還有個人的安?烧!

          20、【顧曲周郎】

          東漢末年,吳中有一位名將叫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與孫策友善,后歸孫策,為建威中郎將,助策在江東創立了孫吳政權。孫策死后,周瑜與張昭同輔孫權,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周瑜和魯肅堅決主戰,并親率吳軍大破曹兵于赤壁。兩年后周瑜病死,終年35歲。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而且精于音樂,有很高的音樂欣賞能力。據載:周瑜聽人演奏的時候,即使多喝了幾杯酒,有幾分醉意了,也能聽出那怕是很細微的差錯。每當發現了錯誤,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錯了。因此,當時有句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

          21、【一身是膽】

          東漢末年,劉備和曹操在漢水一帶交戰。劉備的老將黃忠前去曹營劫糧,被曹軍團團圍住。黃忠左沖右突,沒能突出重圍。劉備的大將趙云帶了幾名騎兵趕來營救。趙云殺進重圍,救出黃忠。趙云回到營地,埋伏了大批弓箭手,然后大開營門。自己單槍匹馬,站在營門外。追過來的曹軍見了,不敢前進一步。只見趙云槍一揮,營里的箭好似飛蝗般射向曹軍。趙云和黃忠乘勢追殺,獲得大勝。第二天,劉備來到前線視察。他夸獎趙云“一身是膽”,意思是膽量極大。

          22、【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赡莻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有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眲湟宦牐浅E宸,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23、【桃園結義】

          東漢(25—220年)末年,天下大亂。朝廷發布文告,下令招兵買馬。榜文到涿縣,引出了三位英雄。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一天,他邊看榜文邊長嘆,忽聽背后有人說:“男子漢大丈夫不思為國出力,在這里嘆什么氣?”并自報姓名說:“我叫張飛,靠賣酒殺豬為生!眲湔f出自己姓名后說:“我想為國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夠,故而長嘆!”張飛說:“這沒什么可難的,我可以拿出家產,招兵買馬,創建大業!眲渎牶蠓浅8吲d。二人來到一個小店,邊喝酒邊談,正說得投機,門外突然來了一個紅臉大漢,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劉備、張飛請他一同飲酒。交談中得知,此人名關羽,因仗義除霸有家不能歸,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們各自抒發自己的志向,談得十分投機。隔日,三人來到一個桃園,點燃香燭,拜告天地,結為兄弟。按年齡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并發誓“同心協力,報效國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24、【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諸葛亮,總想找個理由殺掉諸葛亮。一天,周瑜讓諸葛亮造10萬枝箭,并說10天內就要。諸葛亮痛快地答應了,說:“我3天之內就送10萬枝箭過來!敝荑ず艹泽@。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條船用布蒙上,兩邊堆滿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這一情況后,心里非常懷疑,不知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樣。到第三天,天還沒亮,諸葛亮便派人將魯肅請來,說:“請您和我一同去取箭!比缓螅20條快船用長繩連起來,一直往江北駛去。當時,長江上霧云很大,對面看不見人。魯肅心里不明白,問諸葛亮怎么回事。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諸葛亮命令將船頭朝東船尾向西,一字擺開。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吶喊。曹操聽了報告,說:“霧天作戰,恐怕有埋伏。先讓水陸軍的弓箭手向他們射箭,霧散后再進軍。”于是,箭像雨點一樣射向那20條船。箭頭準確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命令船頭掉過來,再由西向東排開,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滿了箭。等到太陽要升起來時,霧也快散了。諸葛亮命令軍士開船,并一起大喊:“謝謝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經派了500名軍士在江邊等著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萬枝箭。魯肅見了周瑜,把諸葛亮借箭的事說了一遍。周瑜嘆氣說:“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實在不如他。 

          25、【七擒七縱】

          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后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布置過的軍營,之后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布置得怎么樣?”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里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給你贏了一次,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并不難!”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準來偷營,當即布置好埋伏。孟獲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說,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營的布置情況也已經看清楚,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定能逮住諸葛亮。當天夜里,孟獲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么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隨后再去渡河;一面將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游和下游的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守的上城。后來,孟獲又被擒住。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將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說:“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悅誠服地聯絡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你們現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這里來打仗了!泵汐@這次被擒又釋放后,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但時間一長。營里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將一對一比武。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將,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將當即傳達請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并把糧食搬走。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于從心里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著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蜀營里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么辦。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本瓦@洋,孟獲等終于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26、【六出祁山】

          祁山,東起鹽官,西至大堡子山,橫臥在禮縣西漢水北側,綿延25公里,扼隴蜀咽喉,控南北要沖,是三國時蜀魏相爭的古戰場。祁山堡武侯祠距禮縣縣城25公里,塑有諸葛武侯神像,名人題寫的匾額條幅氣勢恢宏,警句炙口,書藝精道。三國時,魏、蜀爭相掠奪隴南人口。曹操先后掠奪、遷移隴南人口30多萬入居關中,僑置武都郡于扶風郡美陽,又移至興平縣小槐里。諸葛亮亦遷移西縣人口1000余家還居漢中。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眾入蜀,蜀將張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隴南為蜀所有,武都、陰平2郡仍存,屬益州。所以,三國時,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關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另外,又于今禮縣東北置祁山縣,亦屬武都郡。三國時期,蜀諸葛亮為奪取關中,進圖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對魏軍進攻作戰。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諸葛亮統軍10萬,進駐漢中,圖謀攻魏。次年春,諸葛亮率軍出祁山(今甘肅東南部西漢水北岸地區)。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歸屬蜀。魏明帝震恐,親赴長安(今西安)督戰。當蜀軍在街亭與魏軍交戰時,前鋒馬謖擅自改變部署,棄城守山,被張合乘勢困敗,失去要地。諸葛亮因初戰受挫,失去前進的依托,乃退兵漢中,斬馬謖,整治蜀軍。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統軍數萬再度攻魏,出散關圍陳倉(今陜西寶雞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糧盡還師。諸葛亮為孤立祁山魏軍,并開辟軍資來源,于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奪回武都、陰平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撫羌人。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率軍四出祁山。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軍迎擊。諸葛亮于上邽(今甘肅天水)擊敗魏軍,搶收小麥,充實軍糧后撤回祁山。魏將急躁,率軍尾隨追擊。待魏軍逼近時,諸葛亮五出祁山,殲敵3000人,司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當諸葛亮率部乘勝追擊魏軍時,中都護李嚴假傳撤軍圣旨,只得退軍,于木門(今甘肅天水南)設伏張合后,還師漢中。經過3年休養生息,諸葛亮于建興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軍10萬,與魏軍20萬對峙與渭水南。諸葛亮數次挑戰,但司馬懿卻率部渡過渭水,背水筑壘拒守。諸葛亮識破司馬懿以逸待勞的陰謀,進駐五丈原。這樣,魏、蜀兩軍相持4個多月。八月,諸葛亮病故在軍中,最后蜀軍還師漢中。諸葛亮六出祁山,長達7年之久,雖苦心籌謀,但最終因國力不濟等原因,以致師勞而功微。

          27、【舌戰群儒】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于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并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么主意呢?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之后,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諸葛亮舌戰群儒“,其實是諸葛亮說服孫權抗擊曹操的一個序曲。當時在東吳的陣營中,對于曹操的百萬雄兵壓境,文臣武將有兩派主張,即投降派和主戰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等,要說服吳侯孫權,不說服這些整天在孫權耳邊散布曹操威脅論、散布曹兵不可戰勝論,并吵嚷著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謀士是不行的。但要說服這些滿腹經綸的人物,也決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諸葛亮是怎樣一步步取得論辯的勝利的!”第一個回合:昭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钡诙䝼回合:昭曰:“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卷荊襄。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第三個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國天下;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28、【單刀赴會】

          周瑜死后,劉備為了和吳國重新聯合起來,答應孫權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荊州交給吳國。這時劉備已經很強大了,他的軍隊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劉備在西川建立了蜀國,派關羽和他兒子關平駐守在荊州。孫權聽說劉備占領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國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計謀,寫了一封信交給吳國的大使,讓他到荊州去找關羽。吳國的大使拿著信來到荊州,卻被關羽拒絕了。關羽說:“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趕回了吳國。孫權大怒:“劉備分明就是在捉弄我!濒斆C出了一個主意:請關羽到吳國來吃飯,趁機把他抓起來,逼迫關羽交出荊州,不然的話就殺死他。關羽接到邀請信后,笑著說:“我才不怕他們,我一個人去,看他們敢把我怎么樣?”第二天,關羽乘船來到吳國。魯肅早已經布置好了軍隊,只要關羽不答應,馬上就把他抓起來。在酒席上,魯肅笑嘻嘻的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就說:“我今天是來喝酒的,國家的大事我們不談”但魯肅還是一個勁兒地提起荊州。過了一會兒,關羽站起來拉住魯肅說:“我有點醉了,荊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闭f完就拉著魯肅向江邊走去。吳國的士兵怕誤傷到魯肅,不敢對關羽下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關羽拉著魯肅走出去。關羽一直把魯肅拉到江邊才放開手。等吳國軍隊來追趕時,關羽的船已經開出很遠了。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動亂年代,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經過多年戰亂,最終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通過“正三綱、謹五!眮斫Y束動蕩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三國演義成語7

          安身之處 安身之地 傲睨得志 懊悔無及 昂然直入

          倍道而進 不成體統 不得善終 不可造次 不置褒貶

          把薪助火 背若芒刺 別作良圖 步罡踏斗 乘其不備

          尺寸可取 才薄智淺 長驅直進 傲賢慢士 赤身裸體

          躊躇不決 反敗為勝 大計小用 大獲全勝 大吉大利

          大仁大義 大展經綸 刀槍劍戟 得而復失 燈燭輝煌

          等閑視之 抵足而眠 等閑之輩 低頭喪氣 東蕩西除

          東沖西突 蠹政病民 恩榮并濟 恩怨分明 法不徇情

          反客為主 反戈一擊 費力勞心 焚香禮拜 放魚入海

          放龍入海 奮武揚威 鳳毛雞膽 鼓角齊鳴 官輕勢微

          光陰荏苒 詭計多端 鬼神不測 割恩斷義 橫行無忌

          虎入羊群 虎體熊腰 緩兵之計 荒淫無恥 虎踞鯨吞

          荒淫無道 魂亡膽落 擊鼓鳴金 急于求成 錦囊妙計

          舉善薦賢 決一死戰 舊病復發 開基立業 口出不遜

          寬以待人 開基創業 狼心狗行 老弱殘兵 淚流滿面

          謀事在人 鳴金收軍 能征慣戰 怒目而視 怒氣填胸

          女大須嫁 潑油救火 剖肝瀝膽 旗幟鮮明 器宇軒昂

          氣宇軒昂 強詞奪理 七步成章 凄然淚下 趨吉避兇

          忍辱偷生 仁義之兵 仁義之師 柔能克剛 肉顫心驚

          身不由己 聲威大震 尸橫遍野 手無寸鐵 束手待斃

        三國演義成語8

          1、【單刀赴會】

          周瑜死后,劉備為了和吳國重新聯合起來,答應孫權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荊州交給吳國。

          這時劉備已經很強大了,他的軍隊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劉備在西川建立了蜀國,派關羽和他兒子關平駐守在荊州。

          孫權聽說劉備占領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國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計謀,寫了一封信交給吳國的大使,讓他到荊州去找關羽。

          吳國的大使拿著信來到荊州,卻被關羽拒絕了。關羽說:“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趕回了吳國。

          孫權大怒:“劉備分明就是在捉弄我!濒斆C出了一個主意:請關羽到吳國來吃飯,趁機把他抓起來,逼迫關羽交出荊州,不然的話就殺死他。

          關羽接到邀請信后,笑著說:“我才不怕他們,我一個人去,看他們敢把我怎么樣?”

          第二天,關羽乘船來到吳國。魯肅早已經布置好了軍隊,只要關羽不答應,馬上就把他抓起來。

          在酒席上,魯肅笑嘻嘻的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就說:“我今天是來喝酒的,國家的大事我們不談”但魯肅還是一個勁兒地提起荊州。

          過了一會兒,關羽站起來拉住魯肅說:“我有點醉了,荊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闭f完就拉著魯肅向江邊走去。

          吳國的士兵怕誤傷到魯肅,不敢對關羽下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關羽拉著魯肅走出去。關羽一直把魯肅拉到江邊才放開手。等吳國軍隊來追趕時,關羽的船已經開出很遠了。

          2、【得隴望蜀】

          東漢初年,有兩個反對光武帝的地方勢力,一個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一個是稱霸隴西(今甘肅東部)的隗囂。公元32年,大將軍岑彭隨光武帝親征隴西的隗囂,將隗囂圍困在西域,把公孫述的援兵也包圍了起來。光武帝見一時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如果攻占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總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隴:在今甘肅東部,陜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現在一般用這個成語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有貶義。

          雖然得隴望蜀的典故最早發生在劉秀身上,然而在《三國演義》中也有這樣一段和這個成語相關的故事: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于乘時,時不可失也!辈懿賴@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劉曄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辈僭唬骸笆孔溥h涉勞苦,且宜存恤!

          還記得應該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翻的是連環畫版的演義。看到這一節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學到一個新成語,但同時總覺得用在這個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F在想來大概是因為那時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臉,一個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會不復望蜀,不貪心呢?

          我起初給曹操找的解釋是他怕陷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益州。幾乎就在這個想法產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馬懿和劉曄已經替我解釋了。

          那么就是因為戰線太長,因為襄樊和合肥戰場的壓力了。但這也是不成立的。襄陽曹仁,合肥張遼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而且當時這兩線的戰事并不是那么吃緊。再說有滿寵李典等人的協助和“賊來乃發!钡哪緤A的`指點,即便是逍遙津這樣的會戰,堅守到救兵到來也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這里的老不是指年齡,不是老驥伏櫪那個老,而是一種在于內心的滄桑,厭倦和疲憊。連年的征戰特別是赤壁戰后破馬超滅張魯這幾年這幾仗,那顆曾經不已的壯心里的烈火漸漸熄滅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經老了,沒有了如日中天的氣勢與激情,論英雄的豪情,觀滄海的壯志,賦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遙津戰后,錯過了平西川最好機會的曹操同眾官議曰:“此時可收西川否?”劉曄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備,不可擊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庇谑侵挥型吮,留夏侯淵,張頜守漢中。

          3、【兵貴神速】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于。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后,荊州的劉表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于我們了。

          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后顧之憂的。還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后,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F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于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涂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后被太守公孫康所殺。

          4、【吳下阿蒙】

          三國時,吳國有位將領,名叫呂蒙。他一直跟隨孫權南征北戰,為東吳的建國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位呂蒙不愧為英勇的戰將,然而,自小未曾讀書,所以,文墨沒有,行事粗魯,又全不懂禮儀文飾。大家都呢稱他為“吳下阿蒙”。

          一次,孫權與呂蒙在一起時,孫權說:“呂將軍,你現在與我一起執掌國家大政,應該多讀點書,學點歷史和文化知識,這樣才好!

          呂蒙一聽,馬上說:“我一天軍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讀書?以前,我不讀書,不是照樣帶兵打仗嗎?”

          孫權笑著回答:“要說忙,你不會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來,就抽空讀了《史記》、《漢書》和各種兵書。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帶兵打仗經常都忘不了讀書,越老越喜歡看書。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時常手不離書,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要說讀書與不讀書,那可大不一樣。書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聰明;書中的歷史經驗教訓,可給人啟示警惕。我治國理政,許多都是從書中受到教育啟發的!甭犃藢O權的這一番話,呂蒙才知讀書的重要,從此以后,每天軍務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時間來讀書。他還聘請了二位文士,來指導他讀書。

          開始讀書時,呂蒙倒沒什么特別感受。漸漸地,呂蒙讀出味來,眼界不斷開闊,思路日益活泛,才發覺自己以前的許多愚昧無知。于是,越讀越有味,后來竟成為一位飽學之士。

          周瑜去世后,孫權任命魯肅為大都督。這位魯肅是吳國一位名士,學問淵博,讀書破萬卷。他與呂蒙都在周瑜手下做過事,常戲謔呂蒙,“吳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魯肅到呂蒙的駐軍去巡視。空閑時,呂蒙主動與他談起學問來,魯肅大感意外。開初,呂蒙是以請教者的身份與魯肅交談;不一會,呂蒙提了幾個問題,魯肅都答不上來;后來,魯肅只有聽呂蒙一個人講的份了。聽完呂蒙高談闊論,引經據典,魯肅十分驚嘆地說:“想不到你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學富五車了!本人敬服萬分!”魯肅去世前,推薦呂蒙接替了他的職務,深受孫權的器重。

          東吳自立國后,一直想奪回關羽鎮守的荊州,但一直沒有成功。而荊州一日不奪回,就對東吳有一天威脅。

          呂蒙當上統帥后,一面采取各種軍事步驟,一面聯合魏國,終于使一代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奪回了荊州。

        三國演義成語9

          斷頭將軍的故事

          東漢末年,劉備采納了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關羽留守荊州,其余所有人馬往西川進發。

          諸葛亮命張飛率領一萬精兵從大路進取巴州雄城。張飛臨行前,諸葛亮囑咐他說:“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記不可輕敵!而且一路上要約束士兵,不可騷擾老百姓。”

          張飛領取了命令,率軍向西開往雄城。張飛勇猛善戰,一路所向披靡,沒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煩,徑直到達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名叫嚴顏。此人武藝高強,勇猛善戰,雖然現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過人。他知道張飛很厲害,而自己的兵馬卻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堅守城池,不出來應戰。

          張飛見嚴顏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應戰,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門前挑戰,可是嚴顏就是不出城門半步。

          張飛雖說是個出了名的猛將,脾氣暴躁,向來缺少計謀,可也總有粗中有細的'時候。他見嚴顏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應戰,于是靈機一動,計上心頭。他讓一名士兵喬裝成自己的模樣,帶領一隊人馬在夜間從小路攻城,并故意把這個消息泄露出去,讓嚴顏知道。而自己則在營中留守,布下埋伏,等嚴顏來劫營。

          嚴顏果然上當了,他截獲消息后,便帶人馬到張飛的營寨來劫營,結果被張飛生擒。

          張飛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嚴顏押上來。張飛大聲喝道:“大將軍到來,你為什么不投降,還敢抵抗?”

          嚴顏毫不畏懼,正言道:“你們毫無道理,侵占我們的州郡還要我們投降。沒門!我們巴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聽了更加憤怒了,便命令士兵將嚴顏拖出去斬首。嚴顏面對死亡,面不改色,冷笑著對張飛說:“砍頭盡管砍就是了,發什么火呀!”

          張飛見嚴顏視死如歸,是真英雄,心中頓時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無存了。他趕緊走到嚴顏面前,親自為嚴顏解去了身上的繩索,并將嚴顏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說:“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剛才我對您多有冒犯,還請老英雄恕罪!”

          嚴顏見張飛也是個耿直重義氣的血性漢子,也很感動,便歸順了張飛。

        三國演義成語10

          桃園結義三讓徐州

          招賢納士人才濟濟

          風雨未停罪魁禍首

          咬牙切齒雞犬不留

          報仇雪恨破口大罵

          婉言解說胡言亂語

          飛沙走石儀表不凡

          舉止言談光明磊落

          兵臨城下先禮后兵

          大驚失色德高才廣

          據為己有好心好意

          揮淚而別遠道而來

          驚慌失措滿心歡喜

          詭計多端翻江倒海

          一干二凈卷土重來

          浩浩蕩蕩落荒而逃

          難分難解飛揚跋扈

          捉摸不定不由分說

          后患不淺暴跳如雷

          破壞不堪興高采烈

          爭先恐后不計其數

          震天動地兇橫專權

          忍氣吞聲再三勸說

          一哄失散提心吊膽

          魂飛魄散塵土蔽日

          金鼓喧天渾身發抖

          四散潰逃大吃一驚

          威風凜凜兵少將寡

          孤掌難鳴氣概不凡

          心慌意亂暗暗高興

          禮賢下士猶豫不決

          面面相覷拐彎抹角

          求勝心切你拖我拉

          心生一計人困馬乏

          狼狽不堪措手不及

          深信不疑紛紛議論

          齊聲喝彩火冒三丈

          不自量力沸沸揚揚

          滿心歡喜創業艱難

          盡心竭力任用賢能

          決一死戰心腹之患

          自告奮勇兩虎爭食

          窮途末路驅虎吞狼

          挺身而出口不應心

          不分勝敗火上加油

          有機可乘月色皎潔

          里應外合輕舉妄動

          進退兩難心驚膽戰

          迷惑不解默然不語

          不偏不倚歡呼喝彩

          滿心高興垂頭喪氣

          武藝高強鼓樂喧天

          借刀殺人如夢促醒

          招兵買馬按耐不住

          不分高下一馬當先

          雄心勃勃心亂如麻

          相貌堂堂

        三國演義成語11

          爬山越嶺

          葵花向日

          二桃三士

          二三其節

          昂然而入

          哀喜交并

          總角之好

          自新之路

          政令不一

          正言直諫

          引喻失義

          佯輸詐敗

          晏然自若

          循名考實

          熏風解慍

          學如登山

          揎拳裸袖

          虛虛實實

          笑傲風月

          閑雜人等

          喜怒不形于色

          臥床不起

          忘戰者危

          萬緒千頭

          萬緒千端

          萬全之計

          天震地駭

          視微知著

          勢如水火

          市不二價

          神鬼難測

          色厲膽薄

          如石投水

          肉顫心驚

          柔能克剛

          仁義之兵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青蠅之吊

          親臨其境

          器宇不凡

          凄然淚下

          攀龍附驥

          披露腹心

          怒氣填胸

          難以預料

          落荒而走

          略無忌憚

          率由舊則

          曠世逸才

          曠若發蒙

          兢兢翼翼

          竭盡心力

          箕山之志

          積思廣益

          華屋丘墟

          虎踞鯨吞

          虎超龍驤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根據??互

          風激電飛

          風馳電逝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飛遁離俗

          反覆無常

          發怒穿冠

          蠹政病民

          疊矩重規

          當今無輩

          初生之犢不懼虎

          輕才好施

          不遑寧息

          撥云霧見青天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背若芒刺

          百舉百捷

          四海飄零

          走石飛沙

          壯心不已

          珠翠之珍

          逐臭之夫

          誅暴討逆

          眾難群疑

          知遇之恩

          枝干相持

          執鞭隨鐙

          贓污狼藉

          刖趾適履

          月明星稀

          隱介藏形

          以柔克剛

          養精蓄銳

          言過其實

          熏蕕同器

          熏蕕不同器

          虛廢詞說

          嘯侶命儔

          下筆成篇

          望風希指

          司馬昭之心

          死而復生

          首當其沖

          矢在弦上

          事生肘腋

          釋生取義

          誓不兩立

          任重才輕

          人各有志

          去邪歸正

          器宇軒昂

          器小易盈

          剖肝瀝膽

          剖蚌求珠

          牛蹄中魚

          暮景桑榆

          民殷國富

          令人切齒

          臨危不顧

          雷霆之怒

          淚流滿面

          老成練達

          枯樹生華

          荊山之玉

          旌旗卷舒

          矜功伐能

          煎水作冰

          吉兇禍福

          禍生肘腋

          戶樞不朽

          撼天震地

          貴極人臣

          躬耕樂道

          割恩斷義

          防芽遏萌

          恩威并用

          阿黨比周

          對癥之藥

          短兵接戰

          睹微知著

          斗量車載

          東蕩西除

          迭矩重規

          大雨滂沱

          粗衣惡食

          躊躇不決

          沉吟未決

          長驅直進

          長才廣度

          豺狼當路

          不護細行

          步罡踏斗

          不避艱險

          兵無常形

          并威偶勢

          冰散瓦解

          并驅爭先

          避李嫌瓜

          閉門思愆

          背本就末

          抱玉握珠

          抱薪救焚

          包藏奸心

          半信不信

          敗不旋踵

          拔十失五

          燃萁之敏

          豆萁燃豆

          翹首引領

          翹首企足

          枯木生花

          天崩地塌

          坐而待弊

          坐而待斃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指鹿作馬

          有勇有謀

          孜孜不倦

          鑄劍為犁

          作奸犯科

          縱虎歸山

          自投羅網

          肘腋之患

          恣意妄為

          指日可待

          眾寡不敵

          枕石漱流

          志同道合

          左顧右盼

          鐘鳴漏盡

          自高自大

          壯士解腕

          意氣風發

          易地而處

          冢中枯骨

          魚貫而入

          張燈結彩

          衣架飯囊

          一行作吏

          衣繡晝行

          有機可乘

          一心一意

          揚幡招魂

          以卵擊石

          一身是膽

          勇而無謀

          以石投水

          揚湯止沸

          掩目捕雀

          偃旗息鼓

          要言不煩

          搖搖欲墜

          一面之詞

          薰蕕不同器

          小受大走

          笑容可掬

          薰蕕同器

          心如鐵石

          無所不為

          形影相吊

          尋章摘句

          心膽俱裂

          物傷其類

          血流成河

          物是人非

          位極人臣

          心術不正

          心懷叵測

          危在旦夕

          下筆成章

          舞文弄墨

          為虎添翼

          喜不自勝

          萬全之策

          無名小卒

          萬死不辭

          妄自菲薄

          污泥濁水

          先禮后兵

          圍魏救趙

          望風而逃

          文人相輕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問舍求田

          童顏鶴發

          談笑自若

          土龍芻狗

          素不相識

          體無完膚

          為民除害

          圖謀不軌

          所向無敵

          手不釋卷

          土雞瓦犬

          死不瞑目

          手揮目送

          手無寸鐵

          聲威大震

          事與愿違

          勢合形離

          十鼠同穴

          尸橫遍野

          拭目以待

          忍辱負重

          如魚得水

          忍無可忍

          三顧茅廬

          如饑似渴

          禽息鳥視

          氣涌如山

          清塵濁水

          切齒痛恨

          窮兵黷武

          傾家蕩產

          求田問舍

          樵蘇不爨

          潑油救火

          翹足引領

          棄暗投明

          情同骨肉

          強詞奪理

          棄瑕錄用

          鳥盡弓藏

          秋風掃落葉

          目不斜視

          片甲不回

          七擒七縱

          名不虛傳

          沐雨櫛風

          翩若驚鴻

          男尊女卑

          毛發之功

          論功行賞

          賠了夫人又折兵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秘而不宣

          滅虢取虞

          明眸善睞

          漫山遍野

          門無雜賓

          名不副實

          悶悶不樂

          妙絕時人

          老驥伏櫪

          落荒而逃

          龍驤虎步

          良藥苦口

          立身揚名

          迷途知返

          臨危受命

          老生常談

          毛骨悚然

          錦囊妙計

          藍田生玉

          刻肌刻骨

          酒酣耳熱

          老弱殘兵

          開門揖盜

          開誠布公

          見機而作

          孔孟之道

          精貫白日

          堅壁清野

          舉止失措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假手于人

          假途滅虢

          急于求成

          箭在弦上

          計日而待

          將功贖罪

          集思廣益

          悔之無及

          極天際地

          虎入羊群

          華屋山丘

          黃口孺子

          緩兵之計

          后患無窮

          互為表里

          含蓼問疾

          魂不守舍

          鬼神不測

          畫餅充饑

          貴遠賤近

          刮目相看

          詭計多端

          光輝燦爛

          管窺筐舉

          顧曲周郎

          顧名思義

          共為唇齒

          割肚牽腸

          骨肉未寒

          公諸同好

          各為其主

          甘雨隨車

          感恩戴德

          腹有鱗甲

          浮瓜沉李

          反客為主

          反戈一擊

          反敗為勝

          二桃殺三士

          恩威并行

          婀娜多姿

          峨冠博帶

          多端寡要

          對酒當歌

          斷頭將軍

          抵足而眠

          等閑視之

          倒屣相迎

          蕩氣回腸

          淡泊明志

          單刀赴會

          大驚失色

          初生牛犢不怕虎

          初出茅廬

          出言不遜

          赤膊上陣

          成群結隊

          成敗利鈍

          成敗得失

          沉吟不決

          沉李浮瓜

          車載斗量

          車殆馬煩

          超群絕倫

          長林豐草

          草廬三顧

          蒼生涂炭

          倉卒之際

          殘暴不仁

          步步為營

          不置褒貶

          不知所措

          不求聞達

          不勞而獲

          不可造次

          不急之務

          不成體統

        三國演義成語12

          妄自菲薄

          智取陳倉

          七擒七縱

          六出祁山

          舌戰群儒

          單刀赴會

          得隴望蜀

          負重致遠

          出言不遜

          兵貴神速

          吳下阿蒙

          斷頭將軍

          車載斗量

          勢如破竹

          老牛舐犢

          如嚼雞肋

          堅壁清野

          巢毀卵破

          顧曲周郎

          一身是膽

          超群絕倫

          七步之才

          才占八斗

          空城計

          如魚得水

          髀肉復生

          如飲醇醪

          步步為營

          偃旗息鼓

          七步成詩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曹營心在漢

          欲擒故縱

          樂不思蜀

          刮骨療毒

          計收姜維

          計取陳倉

          苦肉計

          江東赴會

          呂布戲貂禪

          擊鼓罵曹

          蔣干盜書

          走馬薦諸葛

          張飛賠罪

          設連環計

          義放曹操

          桃園結義

          水淹七軍

          諸葛亮吊孝

          轅門射戢

          黃忠請戰

          回荊州

          橫槊賦詩

          三英戰呂布

          曹操獻刀

          單騎救主

          馬躍檀溪

          初出茅廬

          過五關斬六將

          捉放曹操

          桃園三結義

          大意失荊州

          三國歸晉

          火燒連營

          赤壁大戰

          草船借箭

          三顧茅廬

          畫餅充饑

          望梅止渴

        三國演義成語13

          〖刀槍劍戟〗成語典故: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劊子手,刀槍劍戟,燦若霜雪。

          〖大仁大義〗成語典故: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也大仁大義也。

          〖膽喪心驚〗成語典故:袁紹父子膽喪心驚,奔入舊寨。

          〖低頭喪氣〗成語典故:嚴畯低頭喪氣而不能對。

          〖等閑人物〗成語典故:操還營自思:‘孫權非等閑人物……’于是有退兵之意。

          〖等閑視之〗成語典故:汝勿以等閑視之,失吾大事。

          〖等閑之輩〗成語典故: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閑之輩。

          〖大雨滂沱〗成語典故:行了數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裝盡濕。

          〖大言欺人〗成語典故:軍敗于當陽,詈窮于夏口,亙亙求救于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

          〖地遠山險〗成語典故: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明日復叛。

          〖蠹政病民〗成語典故:時皓〔孫皓〕居武昌,揚州百姓溯流供給,甚苦之;又奢侈無度,公私匱乏。陸凱上疏諫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黨相挾,害忠隱賢,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抵足而眠〗成語典故: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抵足而臥〗成語典故:一日,眾官皆散,權(孫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

          〖燈燭輝煌〗成語典故:軍士引闞澤至,只見帳上燈燭輝煌,曹操憑幾危坐。

          〖大展經綸〗成語典故:先取荊州后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恩榮并濟〗成語典故: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并濟,上下有節,為治之道,于斯著矣。

          〖恩怨分明〗成語典故:某素知云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

          〖反敗為勝〗成語典故: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謗任勞,使反敗為勝,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

          〖法不徇情〗成語典故: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直深戒。

          〖紛紛穰穰〗成語典故:孔明端坐于帳上,只見蠻兵紛紛穰穰,解到無數。

          〖反覆無常〗成語典故:操曰:‘袁譚小子,反覆無常,吾難準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成語典故: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封金掛印〗成語典故:[曹操]因謂張遼曰:‘云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反客為主〗成語典故: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

          〖鳳毛雞膽〗成語典故: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

          〖繁禮多儀〗成語典故: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費力勞心〗成語典故:吾為汝御敵,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放龍入!匠烧Z典故: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逢山開路,遇水疊橋〗成語典故:軍旅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豈有泥濘不堪行之理!

          〖奮武揚威〗成語典故:[姜維]奮武揚威,殺入魏軍之中,左沖右突,魏兵大亂。

          〖拂袖而起〗成語典故:操先見張松人物猥瑣,五分不喜;又聞語言沖撞,遂拂袖而起,轉入后堂。

          〖放魚入海〗成語典故: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

          〖滾鞍下馬〗成語典故:良久,見一員小將,白袍銀鎧,滾鞍下馬。

          〖各霸一方〗成語典故: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骨顫肉驚〗成語典故:卻說王甫在麥城中,骨顫肉驚,乃問周倉曰:‘昨夜夢見主公深奧血污……不知主何吉兇?’

          〖蓋地而來〗成語典故:漢軍大敗,后面漫山塞野,黃巾蓋地而來,旗上大寫‘天公將軍’。

          〖割恩斷義〗成語典故: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

          〖股肱心腹〗成語典故: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葛巾布袍〗成語典故:干葛巾布袍,駕一只小舟,徑到周瑜寨中。

          〖國家大計〗成語典故: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戰之故;于國家大計,本無所損。

        三國演義成語14

          超群絕倫的故事

          關羽,字云長,河東解縣(今屬山西)人,三國時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其余四將為張飛、趙云、黃忠、馬超)。長期以來,統治階級對他加以神化,尊為“關公”、“關帝”。

          關羽英勇善戰,武藝超群,立下許多戰功。他曾斬殺袁紹手下大將顏良和文丑,闖過曹操的五個關口,殺死曹操的六員戰將。關羽對蜀主劉備赤膽忠心,深受劉備重用。但是,關羽的致命弱點是缺乏政治謀略,驕傲自大,瞧不起別人。

          公元214年,劉備率兵攻打四川,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聽說諸葛亮在四川用計收降了勇將馬超,便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才能可以與誰相比。諸葛亮很了解關羽不服氣的.心思,便寫信回答說:“馬超文武雙全,勇猛過人,一代英杰,可與漢初大將黥布、彭越之輩相比,可與張飛并駕齊驅,但卻不能與你相提并論,不如你這樣超出眾人,無人可比。”

          關羽看完諸葛亮的復信后,非常高興,當場就把書信展現給賓客們觀看。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當與翼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釋讀】超:超過;超群:超出眾人;絕:沒有;倫:同輩。超出眾人,同輩中沒有可以相比的。

        三國演義成語15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有哪些

          東漢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馬亂,群雄競起。梟雄曹操,首屈一指。龍驤虎步,躊躇滿志。

          唯才是舉,遠見卓識。濟濟多士,如虎添翼。發號施令,假傳圣旨。身經百戰,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側擊。夢中殺人,狐性多疑。望梅止渴,略施小計。割發代首,工于心計。

          對酒當歌,橫槊賦詩。才兼文武,獨步一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諸葛孔明,驚才風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韜晦待時。

          三顧茅廬,精誠所至。知遇之恩,投桃報李。隆中對策,審時度勢。指點江山,面授機宜。

          初出茅廬,錦囊妙計。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舌戰群儒,力排眾議。草船借箭,妙算神機。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粘敲钣嫞U為夷。七擒七縱,有膽有識。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韜武略,經天緯地?嘈慕洜I,不遺余力。事必躬親,日理萬機。出師未捷,積勞成疾。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繼無人,此恨何及。武圣關羽,義薄云天。赤膽忠心,天人共鑒。

          桃園結義,相見恨晚。同生共死,披肝瀝膽。身在曹營,忠心在漢。過關斬將,一往無前。

          華容讓道,網開一面。知恩圖報,仰不愧天。刮骨療毒,處之泰然。夜讀春秋,手不釋卷。

          單刀赴會,視若等閑。水淹七軍,智勇雙全。位高權重,志得意滿。顧盼自雄,自負不凡。

          痛失荊州,令人扼腕。敗走麥城,虎落平川。三強會戰,臨軍對陣。決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檣櫓連云。刀槍林立,劍戟森森。風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馬嘶,鼓角齊鳴。

          短兵相接,弓折刀盡。血海尸山,觸目驚心。曹軍敗北,豕突狼奔;绎w煙滅,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綸巾。以寡敵眾,大獲全勝。成事在天,謀事在人。天下大勢,鼎足三分。

        【三國演義成語】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的成語05-23

        三國演義成語06-24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03-09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12-02

        (精選)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01-30

        三國演義成語故事02-26

        三國演義的成語集合(15篇)05-23

        三國演義成語故事大全03-10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470個07-2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