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3-12-02 07:07:26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還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1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

          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后,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于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斗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里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里很快樂,我并不想念蜀國!

          散席后,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里!@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樂不思蜀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lè bù sī shǔ

          【出處】《三國志·蜀書·后主傳》。

          【解釋】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忘本

          【近義詞】流連忘返、樂而忘返、樂不可支

          【反義詞】狐死首丘、歸心似箭、落葉歸根、戀戀不舍

          【年代】古代

          【例句】你到了外國,可不能~,忘記養育你的故鄉故土!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樂不思蜀點評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斗。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老牛舐犢

          三國時,曹操手下有位謀士叫楊修。

          一次,楊修隨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營扎寨。

          這時,楊修忽聽曹操說道:“雞肋,雞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說:“丞相打算退兵了!边@樣,全營的人紛紛收拾行裝,準備撤退。

          曹操巡營時,看到這種情況,非常吃驚,便向士兵詢問原因,才知道是楊修私傳軍令。

          由于楊修平時屢次賣弄小聰明令曹操不滿,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時私傳軍令,于是,便以楊修擾亂軍心,把他殺了。

          楊修死后,楊修的父親楊彪非常傷心,因思念兒子而日漸憔悴。

          曹操問他說:“楊公為什么會這般消瘦啊?”

          楊彪嘆氣說:“我慚愧啊,沒有能夠像金日磾[dī]一樣具有先見之明,現在還有一種像老牛舔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子之心!”

          曹操聽后。十分感動,不免內疚。

          老牛舐犢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lǎo niú shì dú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解釋】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用法】主謂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指父母憐愛子女

          【相近詞】 望子成龍、愛子心切、舐犢情深

          【反義詞】掩鼻而過、深惡痛絕

          【年代】古代

          【例句】巴人《靈魂受傷者》:“帶著原始性的~似的神情,撫著他這神圣的傷痕,高傲地跳動起來!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老牛舐犢點評

          故事中楊修被曹操殺害后,楊彪非常思念兒子日漸消瘦,當曹操問及原因,楊彪只恨兒子還在的時候沒有好好愛護他。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老牛舐犢一樣自然綿厚。也許有的時候過于嚴厲,但父母都是為了我們好,不要發脾氣,去傷害世上最愛我們的人。你回想一下,當你說愛吃某樣東西的時候,父母是不是都把東西留給你吃,還溫柔的讓你多吃點呢?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運籌帷幄

          劉邦當皇帝后,在都城洛陽南宮擺設酒宴,招待文武官員。

          劉邦說:“諸位不要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為什么能取得天下?項羽又是為什么會失去天下的呢?”

          有兩位頭領馬上回答說:“項羽待人輕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愛護別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給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懷疑,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搖搖頭,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在軍帳中出謀劃策,決定勝負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態,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項羽雖然有一位重要的謀士范增,但他卻不信任。這就了被我攻滅的原因。”

          運籌帷幄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yùn chóu wéi wò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解釋】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近義詞】握籌布畫、運籌決策 、運籌決勝。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于軍事、政治等。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運籌帷幄點評

          一個人不論再如何的優秀,他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能有一項而專精已是了不起;二、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誠實地接受自己的`‘不如’;三、善加利用身邊的資源,不僅說的是人,還有物。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赡莻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眲湟宦,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三顧茅廬的成語故事延伸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例句】: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近義詞】:禮賢下士

          【反義詞】: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語】:劉備訪賢

          【燈謎】:劉備請孔明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真心誠意邀請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三顧茅廬點評

          劉備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做事最終必然成功。小朋友們,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是多么泥濘,任務有多么艱巨,只要我們有毅力、有恒心,最終一定會成功。從故事中也能看出劉備是個懂得尊重人才的人,善于團結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大家各自發揮所長,努力提升自己,使得整的團隊的戰斗力都得到了提升。聯系到我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其他同學學習。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草船借箭

          東吳與劉備聯合抗曹,東吳大都督周瑜命諸葛亮十日內制作十萬支箭。

          諸葛亮說:“ 只擊需三日!辈⒘⑾萝娏顮。周瑜笑諸葛亮是自取滅亡。

          周瑜一邊吩咐士兵不給諸葛亮準備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讓謀士魯肅偷偷借給他二十條船,每船三十個軍士,兩邊扎上稻草人,聽候調用。又叮囑魯肅千萬別告訴周瑜。

          魯肅又來見諸葛亮,第一天不見動靜,第二天也不動。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密請魯肅到船上。同時,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好,向曹營進發。

          此時,江上大霧迷漫,對面看不見人。五更時分,船只接近曹營。諸

          葛亮讓軍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裝作周瑜來偷襲。無奈江上霧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調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滿了箭,天已放亮,諸葛亮下令收船。

          軍士們高喊著:“謝謝曹丞相的箭!备吒吲d興地往回走了。

          回營后,把箭取下,十萬有余。

          草船借箭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釋】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借他人的力量。

          【結構】緊縮式

          【燈謎】孔明造箭

          【歇后語】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草船借箭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是像周瑜那樣小心眼,小肚雞腸。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同學比自己成績好,這時要做的并不是嫉妒他人,而是虛心地學習同學的長處,改掉自己的短處。小朋友們,努力學習喲~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覺喉嚨里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墒撬匕l現,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干旱的地區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里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么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里,想個什么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干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里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wàng méi zhǐ kě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畫餅充饑

          【反義詞】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年代】古代

          【例句】如果不潛心鉆研,一心只想走捷徑,恐怕是~,無濟于事的。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望梅止渴點評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梢娙藗冊谟龅嚼щy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2

          成語: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成語: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成語: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成語: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成語: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成語: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成語: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成語: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成語:胡服騎射

          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成語:竊符救趙

          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里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成語: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據《戰國策·趙策一》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進戰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聯合出兵攻打晉定公。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

          趙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武器很少。張孟談勸道:“這里的圍墻是用一丈多高的??╤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敝遣饰骸㈨n兩家攻打晉陽,由于魏、韓不愿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

          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里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準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壁w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表示感謝。

          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后來的借鑒。[ 結 束 ]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3

          火燒赤壁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進而統一了北方,占據了幽、冀、青、并、兗、豫、徐和司隸(今河南洛陽一帶)共八州的地盤,形成了獨占中原的格局。接著他又揮師平定遼東地區的烏桓勢力,基本穩定了后方地區,一時間成為當時歷史舞臺上不可一世的風云人物。

          然而,對于素懷“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雄心大志的曹操來說,統一北方地區,只能算作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而已。他的宏偉目標,是掃平所有的割據勢力,實現“天下混一”的理想。于是他便積極從事南下江南的戰爭準備:在鄴城修建玄武池訓練水軍,并派人到涼州(今甘肅)授馬騰為衛尉予以拉攏,以避免南下作戰時側后受到威脅。一切就緒后,曹操緊擂戰鼓,興起大軍,浩浩蕩蕩向南方地區殺奔而來。

          當時,南方的主要割據勢力有兩個,一是立國三世的東吳孫權政權,他據有揚州六郡。這些地方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在當時戰亂較少。而北方人的南遷又給當地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因此東吳的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軍事上,孫權擁有精兵數萬,有周瑜、程普、黃蓋等著名將領,內部團結,加上據有長江天險,因而使它成為曹操吞并天下的主要障礙。南方另一個主要割據勢力是荊州的劉表。他基本上采取了維持現狀的政策,但他年老多病,處事懦弱,其子劉琦和劉琮又因爭奪繼承權而鬧得不可開交,所以政權并不穩固。

          至于劉備,在當時還沒有自己固定的地盤。劉備本是西漢皇族后代,但枝屬關系已非常疏遠。他父親只做過縣令和州郡屬吏之類的小宮。他小時“與母以販履(鞋)織席為業”,家境并不富裕,和那些同時崛起的軍閥相比,勢力單薄,所以,在軍閥混戰中屢遭挫折,輾轉投靠別人。官渡大戰中袁紹派他率軍擾亂曹軍后方,被曹操打敗后投靠了劉表,劉表讓他帶領一部分軍隊駐扎樊城(今湖北襄陽縣北),本想利用他來加強荊州首府外圍的防御,不料寶貝兒子不爭氣,瞞著劉備投降曹操,致使劉備連最后一小塊地盤也丟了。

          劉備雖然沒有固定的地盤,但他“興復漢室”的野心一直沒有死。在荊州時他積極整訓軍隊,網羅人才,以備獨創局面時之需。當時,流亡到荊州去的和荊州本地的士大夫歸附他的很多,著名的大政治家諸葛亮,就是在那時候,經劉備再三邀請而出山的。諸葛亮為劉備奪取天下,制定了總策略:東面聯絡孫權,西面占據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陜西南部一帶),南面拉攏夷、越等少數民族,北面抗拒曹操。劉備依計而行,將奪取荊州納入了宏圖大略。是曹操吞并天下的又一重要障礙。

          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軍南下,他的第一個戰略目標是荊州。荊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如占據了它,既能夠控制今湖北、湖南地區,又可以順江東下,從側面打擊東吳;向西進軍則可以奪取富饒的益州(今四川)。就在戰爭一觸即發的緊要關頭,窩窩囊囊的劉表于8月因病一命嗚呼了。接替他的次子劉琮更不爭氣,他讓曹操的兵威嚇破了膽,未作任何抵抗,就將荊州雙手拱出。曹操兵不血刃,完成了南下戰略的第一步。

          劉備在樊城獲悉劉琮投降的消息后,急忙率所部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卻,并命令關羽率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江陵為軍事重鎮,是兵力和物資的重要補給基地。曹操自然不甘心讓它落入劉備之手,于是便親率輕騎五千,日夜兼行150公里,追趕行動遲緩的劉備軍隊,在當陽(今湖北當陽)的長坂坡擊敗劉備,占領了戰略要地江陵。劉備僅僅同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十騎突圍,在與關羽、劉琦等部會合后,退守龜縮于長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一線。

          軍事上接二連三的勝利,使得曹操躊躇滿志,輕敵自大,企圖乘勝順流東下,占領整個長江以東的地區,一舉消滅孫權勢力。盡管謀士賈詡建議他利用荊州的'豐富資源,休養軍民,鞏固新占地,然后再以強大優勢迫降孫權,可是曹操哪里聽得進去。

          在強敵壓境、存亡未卜的危急關頭,孫權在東吳軍事主帥周瑜的建議下同意和劉備結成聯合抗曹的軍事同盟。

          公元208年10月,周瑜率兵沿長江西上到樊口與劉備會師。爾后繼續挺進,在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與曹軍打了一個遭遇戰。曹軍受挫,退回江北,屯軍烏林(今湖北嘉魚西),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初戰失利,曹操很惱火,忙把荊州的降將蔡瑁、張允叫到主帥船上責問:“我有這么多的軍隊,為什么敗在周瑜的手里!”蔡瑁低著頭回答說:“荊州的水軍好久沒有操練了,青州和徐州的將士本來不習慣于水戰,所以戰斗力都不怎么樣。末將愿意加緊訓練,并且使北方的士兵也學會水戰,請丞相放心!辈懿僬f:“你們兩個是水軍的將領,可一定要抓緊操練,不得有誤!”兩個將領唯唯諾諾地退了出來。

          可是,北方士兵的訓練效果不佳。一碰到刮風,江上起了波浪,就有不少人暈船,嘔吐不止,睡不安,吃不下,體力大降。岸上旱寨里的士兵,雖沒受暈船之苦,可是情況也很不妙。那年正趕上冬瘟,病倒的不少。這些,急得曹操一面叫人收集草藥,一面召集謀士們商議對策。有人獻計說:“用鐵鏈把戰船一只一只連起來,再在上面鋪上木板,搞成‘連環船’。這樣,風浪再大,船也不會搖晃,士兵就不會暈船了!北娙怂贾偃X得這辦法不錯,紛紛表示贊同。曹操也就同意先試試再說。一試之下,果然靈驗,戰般連在一起,甚是平穩,人在上面好像在平地上一般,連戰馬也可以上船下船,不用人來吆喝了。于是,曹操下令叫軍中鐵工連夜打造鐵鏈、鐵環、大釘,作為戰船連合之用。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4

          斷頭將軍的故事

          東漢末年,劉備采納了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關羽留守荊州,其余所有人馬往西川進發。

          諸葛亮命張飛率領一萬精兵從大路進取巴州雄城。張飛臨行前,諸葛亮囑咐他說:“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記不可輕敵啊!而且一路上要約束士兵,不可騷擾老百姓!

          張飛領取了命令,率軍向西開往雄城。張飛勇猛善戰,一路所向披靡,沒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煩,徑直到達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名叫嚴顏。此人武藝高強,勇猛善戰,雖然現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過人。他知道張飛很厲害,而自己的兵馬卻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堅守城池,不出來應戰。

          張飛見嚴顏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應戰,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門前挑戰,可是嚴顏就是不出城門半步。

          張飛雖說是個出了名的猛將,脾氣暴躁,向來缺少計謀,可也總有粗中有細的時候。他見嚴顏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應戰,于是靈機一動,計上心頭。他讓一名士兵喬裝成自己的模樣,帶領一隊人馬在夜間從小路攻城,并故意把這個消息泄露出去,讓嚴顏知道。而自己則在營中留守,布下埋伏,等嚴顏來劫營。

          嚴顏果然上當了,他截獲消息后,便帶人馬到張飛的營寨來劫營,結果被張飛生擒。

          張飛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嚴顏押上來。張飛大聲喝道:“大將軍到來,你為什么不投降,還敢抵抗?”

          嚴顏毫不畏懼,正言道:“你們毫無道理,侵占我們的州郡還要我們投降。沒門!我們巴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聽了更加憤怒了,便命令士兵將嚴顏拖出去斬首。嚴顏面對死亡,面不改色,冷笑著對張飛說:“砍頭盡管砍就是了,發什么火呀!”

          張飛見嚴顏視死如歸,是真英雄,心中頓時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無存了。他趕緊走到嚴顏面前,親自為嚴顏解去了身上的繩索,并將嚴顏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說:“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剛才我對您多有冒犯,還請老英雄恕罪!”

          嚴顏見張飛也是個耿直重義氣的血性漢子,也很感動,便歸順了張飛。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5

          《三國演義》中的三國是哪三國?_魏、蜀、吳_

          公元_280_年,三國又合而為一。

          《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舌戰群儒、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揮淚斬馬謖等。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雙股锏的劉備,使丈八蛇矛槍的張飛和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5個):錦囊妙計、張飛當陽一聲吼草船借箭

          鞠躬盡瘁、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顧茅廬。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__赤壁之戰__(戰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

          寫出源于《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并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成語:__三顧茅廬__ 人物及故事:__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君王_

          成語:__桃園三結義 人物及故事:___劉備、張飛、關羽在桃園結為兄弟___

          成語:草船借箭故事:周瑜為難諸葛亮要他10天制造10w只箭

          成語:三顧茅廬故事:劉備求賢若渴,3次登門拜訪諸葛亮

          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是___赤壁之戰__;再說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失街亭一事。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中被稱“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是__曹操____,“智絕”是__諸葛亮_____,“義絕”是__關羽______。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6

          1.步步為營

          三國時,黃忠和嚴顏攻占太陽山后,黃忠又帶領人馬向定軍山進軍。來到定軍山,黃忠多次去挑戰,定軍山的守將夏侯淵就是不出來應戰。因為那里地形相當復雜,也離開不清楚敵人的詳細情況,黃忠只好安營扎寨住下來。

          這時,曹操命令夏侯淵主動出擊,并寫信告誡,一要剛柔結合,二要有勇有謀。夏侯淵反復琢磨,終于想出了一條計策。他讓夏侯尚去引誘黃忠,自己乘機大伏擊。結果,黃忠手下的將軍陳式果然上了當,被夏侯淵活捉。黃忠很著急,采納法正的意見,大軍隊的所有錢物都賜給全軍將士,將士們一時間斗志昂揚,決心死戰到底。

          當天,軍隊就啟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設下一道營壘,然后又繼續向前推進。黃忠行軍謹慎,防備又嚴密。夏侯淵不聽張頜勸阻,輕率出擊,不僅吃了敗戰,還傷了部將夏侯尚。黃忠的軍隊順利推進到定軍山下,奪取了定軍山對面的高山。

          2.負薪救火

          戰國時代,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敗。安厘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了戰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動進攻,強占了魏國的兩個城鎮,并殺死了數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的軍隊,一起打得大敗,殺死兵士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

          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厘王坐臥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一位大將段干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茍安,便向安厘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厘王本來就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干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一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對安厘王說:“侵略者貪得無厭,你這樣用領土、主權,想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者的欲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一天不會熄滅的!钡,安厘王不肯聽從蘇代的話,仍然一味屈膝求和,這樣過了沒多少年,魏國終于被秦國滅亡。

          3.毛遂自薦

          在戰國的時候,有權有錢的人很喜歡供養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見的時候,就讓他們策劃謀略,替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人被稱做食客,也叫門下客。

          趙國的宰相平原君勢力龐大,家中養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沒有什么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卻也沒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于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平原君回家后,準備從食客中選出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只有十九人合格,還差一個人。平原君正傷腦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對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愿意跟從公子前往。”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而你在我這三年,卻沒有杰出的表現,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現在才要進入袋子里,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逼皆南,反正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于是平原君就帶著毛遂等二十人趕往楚國。

          見到楚王,平原君說明了局勢和利害得失,費盡口舌,卻都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沒有辦法、想不出好點子。正當大家不知到該怎么辦才好,毛遂這時候手按寶劍,走到楚王前面說:“大王的性命現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有幾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役中卻被秦國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羞憤。趙國提議兩國聯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背趼犃擞X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著寶劍威脅,就同意結盟,訂下和約。并立刻發兵支持趙國,解了邯鄲之圍。

          從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當作上賓招持。

          4.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國時代,在赤壁這地方發生了一次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叫“赤壁之戰”。

          曹操號稱擁軍百萬,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東吳、西蜀就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北魏。 東吳的統帥周瑜和西蜀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采用火攻的作戰方案。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曹軍中熟悉水戰、可以抵擋他們的將領蔡瑁、張允。周瑜又叫龐統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船連在一起。

          周瑜又打黃蓋,讓這老將用“苦肉計”去詐降曹操。 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準備以詐降的方式沖向曹營,發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向北岸曹軍放火,必須依仗著東南風才能辦到。當時正當隆冬季節,天天都刮西北風。周瑜憂急成病,臥床不起。只有軍師諸葛亮心中有數。他自稱有個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諸葛亮拜訪周瑜,把藥方寫了出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四句韻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什么辦法,可以借東風。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過氣象觀察,心中就有了辦法。他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借三天三夜東南風來幫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個土臺,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

          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就順利地執行他的火攻計劃。東風狂吹,火光沖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敗仗,從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勢。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擴展閱讀:三國演義里面的成語

          桃園結義,大意失荊州,火燒連營,草船借箭,三顧茅廬,

          畫餅充饑,望梅止渴,妄自菲薄,智取陳倉,七擒七縱,

          舌戰群儒,六出祁山,如嚼雞肋,三英戰呂布,單刀赴會,

          得隴望蜀,樂不思蜀,負重致遠,出言不遜,兵貴神速,

          斷頭將軍,車載斗量,勢如破竹,老牛舐犢,堅壁清野,

          七步之才,才占八斗,七步成詩,骨肉相殘,巢毀卵破,

          一身是膽,顧曲周郎,超群絕倫,如魚得水,如飲醇醪,

          髀肉復生,步步為營,偃旗息鼓,空城計,苦肉計,連環計,

          欲擒故縱,吳下阿蒙,刮骨療毒,計收姜維,江東赴會,

          呂布戲貂禪,擊鼓罵曹,蔣干盜書,走馬薦諸葛,愿打愿挨,

          張飛賠罪,義放曹操,水淹七軍,過五關斬六將,初出茅廬,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單騎救主,橫槊賦詩,馬躍檀溪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7

          1、【單刀赴會】

          周瑜死后,劉備為了和吳國重新聯合起來,答應孫權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荊州交給吳國。

          這時劉備已經很強大了,他的軍隊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劉備在西川建立了蜀國,派關羽和他兒子關平駐守在荊州。

          孫權聽說劉備占領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國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計謀,寫了一封信交給吳國的大使,讓他到荊州去找關羽。

          吳國的大使拿著信來到荊州,卻被關羽拒絕了。關羽說:“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趕回了吳國。

          孫權大怒:“劉備分明就是在捉弄我!濒斆C出了一個主意:請關羽到吳國來吃飯,趁機把他抓起來,逼迫關羽交出荊州,不然的話就殺死他。

          關羽接到邀請信后,笑著說:“我才不怕他們,我一個人去,看他們敢把我怎么樣?”

          第二天,關羽乘船來到吳國。魯肅早已經布置好了軍隊,只要關羽不答應,馬上就把他抓起來。

          在酒席上,魯肅笑嘻嘻的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就說:“我今天是來喝酒的,國家的大事我們不談”但魯肅還是一個勁兒地提起荊州。

          過了一會兒,關羽站起來拉住魯肅說:“我有點醉了,荊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說完就拉著魯肅向江邊走去。

          吳國的士兵怕誤傷到魯肅,不敢對關羽下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關羽拉著魯肅走出去。關羽一直把魯肅拉到江邊才放開手。等吳國軍隊來追趕時,關羽的船已經開出很遠了。

          2、【得隴望蜀】

          東漢初年,有兩個反對光武帝的地方勢力,一個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一個是稱霸隴西(今甘肅東部)的隗囂。公元32年,大將軍岑彭隨光武帝親征隴西的隗囂,將隗囂圍困在西域,把公孫述的援兵也包圍了起來。光武帝見一時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如果攻占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總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隴:在今甘肅東部,陜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F在一般用這個成語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有貶義。

          雖然得隴望蜀的典故最早發生在劉秀身上,然而在《三國演義》中也有這樣一段和這個成語相關的故事: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伤龠M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于乘時,時不可失也!辈懿賴@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劉曄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辈僭唬骸笆孔溥h涉勞苦,且宜存恤!

          還記得應該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翻的是連環畫版的演義。看到這一節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學到一個新成語,但同時總覺得用在這個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F在想來大概是因為那時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臉,一個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會不復望蜀,不貪心呢?

          我起初給曹操找的解釋是他怕陷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益州。幾乎就在這個想法產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馬懿和劉曄已經替我解釋了。

          那么就是因為戰線太長,因為襄樊和合肥戰場的壓力了。但這也是不成立的。襄陽曹仁,合肥張遼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而且當時這兩線的戰事并不是那么吃緊。再說有滿寵李典等人的協助和“賊來乃發!钡哪緤A的指點,即便是逍遙津這樣的會戰,堅守到救兵到來也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這里的老不是指年齡,不是老驥伏櫪那個老,而是一種在于內心的滄桑,厭倦和疲憊。連年的征戰特別是赤壁戰后破馬超滅張魯這幾年這幾仗,那顆曾經不已的壯心里的烈火漸漸熄滅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經老了,沒有了如日中天的氣勢與激情,論英雄的豪情,觀滄海的壯志,賦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遙津戰后,錯過了平西川最好機會的曹操同眾官議曰:“此時可收西川否?”劉曄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備,不可擊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淵,張頜守漢中。

          3、【兵貴神速】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于。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后,荊州的劉表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于我們了。

          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后顧之憂的。還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后,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F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于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涂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后被太守公孫康所殺。

          4、【吳下阿蒙】

          三國時,吳國有位將領,名叫呂蒙。他一直跟隨孫權南征北戰,為東吳的建國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位呂蒙不愧為英勇的戰將,然而,自小未曾讀書,所以,文墨沒有,行事粗魯,又全不懂禮儀文飾。大家都呢稱他為“吳下阿蒙”。

          一次,孫權與呂蒙在一起時,孫權說:“呂將軍,你現在與我一起執掌國家大政,應該多讀點書,學點歷史和文化知識,這樣才好!

          呂蒙一聽,馬上說:“我一天軍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讀書?以前,我不讀書,不是照樣帶兵打仗嗎?”

          孫權笑著回答:“要說忙,你不會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來,就抽空讀了《史記》、《漢書》和各種兵書。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帶兵打仗經常都忘不了讀書,越老越喜歡看書。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時常手不離書,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要說讀書與不讀書,那可大不一樣。書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聰明;書中的歷史經驗教訓,可給人啟示警惕。我治國理政,許多都是從書中受到教育啟發的!甭犃藢O權的這一番話,呂蒙才知讀書的重要,從此以后,每天軍務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時間來讀書。他還聘請了二位文士,來指導他讀書。

          開始讀書時,呂蒙倒沒什么特別感受。漸漸地,呂蒙讀出味來,眼界不斷開闊,思路日益活泛,才發覺自己以前的許多愚昧無知。于是,越讀越有味,后來竟成為一位飽學之士。

          周瑜去世后,孫權任命魯肅為大都督。這位魯肅是吳國一位名士,學問淵博,讀書破萬卷。他與呂蒙都在周瑜手下做過事,常戲謔呂蒙,“吳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魯肅到呂蒙的駐軍去巡視。空閑時,呂蒙主動與他談起學問來,魯肅大感意外。開初,呂蒙是以請教者的身份與魯肅交談;不一會,呂蒙提了幾個問題,魯肅都答不上來;后來,魯肅只有聽呂蒙一個人講的份了。聽完呂蒙高談闊論,引經據典,魯肅十分驚嘆地說:“想不到你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學富五車了!本人敬服萬分!”魯肅去世前,推薦呂蒙接替了他的職務,深受孫權的器重。

          東吳自立國后,一直想奪回關羽鎮守的荊州,但一直沒有成功。而荊州一日不奪回,就對東吳有一天威脅。

          呂蒙當上統帥后,一面采取各種軍事步驟,一面聯合魏國,終于使一代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奪回了荊州。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8

          超群絕倫的故事

          關羽,字云長,河東解縣(今屬山西)人,三國時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其余四將為張飛、趙云、黃忠、馬超)。長期以來,統治階級對他加以神化,尊為“關公”、“關帝”。

          關羽英勇善戰,武藝超群,立下許多戰功。他曾斬殺袁紹手下大將顏良和文丑,闖過曹操的五個關口,殺死曹操的六員戰將。關羽對蜀主劉備赤膽忠心,深受劉備重用。但是,關羽的致命弱點是缺乏政治謀略,驕傲自大,瞧不起別人。

          公元214年,劉備率兵攻打四川,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聽說諸葛亮在四川用計收降了勇將馬超,便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才能可以與誰相比。諸葛亮很了解關羽不服氣的心思,便寫信回答說:“馬超文武雙全,勇猛過人,一代英杰,可與漢初大將黥布、彭越之輩相比,可與張飛并駕齊驅,但卻不能與你相提并論,不如你這樣超出眾人,無人可比。”

          關羽看完諸葛亮的`復信后,非常高興,當場就把書信展現給賓客們觀看。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當與翼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釋讀】超:超過;超群:超出眾人;絕:沒有;倫:同輩。超出眾人,同輩中沒有可以相比的。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9

          三姓家奴

          呂布本身姓呂,父親早逝,認荊州刺史丁原為義父。丁原待他不薄,倚為股肱。然而,呂布見利忘義,寡情負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馬,一千兩黃金,數十顆明珠,一條玉帶,便令呂布動了心,殺了丁原,取其首級,投降董卓,拜為義父。天下第一好漢賣身投靠,使奸賊董卓如虎添翼,更加飛揚跋扈起來。

          為誅滅董卓,司徒王允抓住這對父子同樣好色的特點,設下連環計,將歌伎貂蟬同時許給董卓和呂布,使父子兩人陷入爭奪美女的圈套!帮L儀亭”一折,父子的矛盾加深了。董卓無情,竟向呂布擲戟。而這個呂布,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與義父反目,殺了董卓,奪回貂蟬。這便是“三姓家奴”的真面目。

          《三國演義》是一部講仁義的書,劉、關、張是作家羅貫中極力歌頌的仁義的化身。而呂布,卻是裊情絕義、毫無主見的.武夫,是劉、關、張的對立面,作家極力鞭撻的人物。書中,呂布多次被罵為“三姓家奴”。在講究忠孝仁義、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會,這是最為人不齒的事。三英戰呂布時,張飛挺著丈八蛇矛,飛馬大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翼德在此!”這是對呂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10

          如魚得水的故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為實現統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訪隱居的諸葛亮,請他出山。他連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第三次去,才見了面。

          劉備說明來意,暢談了自己的宏圖大志。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東聯孫權,北伐曹操的戰略方針。劉備聽后大喜,于是拜孔明為軍師。

          孔明竭力地輔佐劉備,而劉備對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卻引起了關羽、張飛等將領的不悅。他們不時在劉備面前,表現出不滿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張飛,更是滿腹牢騷。劉備耐心地作了解釋,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復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之重要。他說:“我劉備有了孔明,就好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說了! 以后,劉備在孔明的輔佐下,東聯北伐,占荊州,取益州,軍事上節節勝利,勢力不斷擴大,最終與魏、吳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故事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成語“如魚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11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F在用來比喻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七擒七縱:諸葛亮出兵南方,把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獲心服,不再來攻。見《三國演義》。后用以比喻運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對方。擒:捉拿?v:放。

          3、三顧茅廬:也說三顧草廬。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后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4、初出茅廬:東漢末,諸葛亮在劉備的再三請求下,離開他在襄陽住的茅屋,去當劉備的軍師。首戰設奇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有“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之句(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也比喻剛參加工作,還缺乏經驗。為初出茅廬。也比喻剛參加工作,還缺乏經驗。

          5、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6、舌戰群儒:本是寫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夕,只身前往東吳說服孫吳集團同心抗曹,F在用來表述以出色的辯才使眾人折服。

          7、樂不思蜀:本指蜀漢亡國后,后主劉禪被安置在魏都洛陽,過著豪華享樂的生活,感到非常滿足,不想再回蜀中。現在用來泛指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環境中去。

          8、三顧茅廬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三次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堅持不懈。

          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赡莻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眲湟宦,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9、草船借箭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釋】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國時期,曹操率八十萬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便打算聯手抵擋魏。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有點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愿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你家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了。”魯肅報告周瑜,只說他不用準備的材料,絕口不提諸葛亮的計劃。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靶子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命船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這時船的.兩邊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有20條船,總數遠遠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10、望梅止渴

          讀音:wàng méi zhǐ kě,釋義:意為梅子酸,人看見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借以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曹操行軍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們都很渴,于是他傳令道:“前邊有一片梅子林,果實非常豐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們的口渴。”士兵聽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把士兵們帶領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11、得隴望蜀。《二十四史》中記載,宣帝司馬懿跟隨曹操去討伐張魯,對魏武帝曹操進言道:“劉備以欺詐和武力俘虜了劉璋,蜀人尚未歸附就出兵遠方去爭奪江陵,這個機會不能錯過,F在我們如果出兵到漢中顯威,益州就會驚慌,趁機進兵、兵臨城下,勢必土崩瓦解。由此之勢很容易建立功業。圣人不能違逆天時,也不能喪失時機。”魏武帝曹操說:“人就是苦于沒有滿足,已經得到了隴西,還想得到蜀!弊罱K沒有聽從宣帝司馬懿的意見。成語得隴望蜀出自于魏武帝曹操的對話。得隴望蜀,常用于人心不知足。

          12、七步之才。公元220年,曹丕廢獻帝自立為帝。曹丕稱帝后,仍嫉妒曹植才學,特招曹植入殿說,“父親在世時,?淠愕脑娢,我一直懷疑有人為你代筆。今天以兄弟為題,限你六步成詩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問你死罪!”曹植略一思付,便邁開腳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德寂以為計;诟氯,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來豆梗當柴燒。豆梗在鍋下呼呼燃燒,豆子在鍋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倆都是一條根上長出來的,為什么這樣狠心地煮我不輕饒?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聽了,羞愧難當,免去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安鄉侯,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很快傳開,人們也因此而稱贊他有“七步之才”。七步之才,現常用于夸獎某人有非常高的才能。

          1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馬懿和曹爽輔佐曹睿執政。曹睿死,司馬懿殺了曹爽,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立曹髦為皇帝。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脅要封晉公。曹髦氣憤不過,說:“司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彼抉R昭之心路人皆知,現常用于某人有明顯的陰謀。

          14、望梅止渴。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梢娙藗冊谟龅嚼щy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15、樂不思蜀。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彼稽c兒也不想念蜀國。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樂不思蜀后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16、三顧茅廬。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南陽城西臥龍崗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漢末劉備三次前往南陽臥龍崗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被傳為佳話,漸成典故,F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17、【妄自菲薄】

          三國時期,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劉禪復興漢室,他竭盡全力籌劃北伐曹魏,劉禪胸無大志,沒有治國才能,諸葛亮深表憂慮,出征前夕寫《前出師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應該發憤圖強,不能妄自菲薄。

          18、【智取陳倉】

          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國,領精兵三十萬奔陳倉道口而來。陳倉口守將郝昭有勇有謀,更得大將王雙相助,諸葛亮造云梯,制沖車,填城壕,掘地道,強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辦法幾乎都用上了,陳倉口還是久攻不下。諸葛亮郁悶至極,一時無措,無奈問計姜維。姜維仔細分析了陳倉城池堅固,兼守將郝昭堅持防御戰,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雙相助,認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三國詳細介紹于是建議諸葛亮暫停攻城,派大將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關隘要道防止敵方從街亭進攻,自己派人獻書詐降魏國大都督曹真,暗里襲擊曹軍大本營祁山。曹真中計,損失兵折將,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陳倉口指日可待。

          19、【巢毀卵破】

          在東漢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他自幼聰明知書達理,明禮數。至今還流傳著“孔融讓梨”的故事?墒沁@么一個賢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殺害,被滅了全家。那時,曹操發動五十萬大軍,準備南征劉備。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張,卻遭到曹操的拒絕?兹诓环䴕猓澈笾v了憤憤不平的話。曹操知道后,便下令處死孔融全家。當時孔融的兩個不滿十歲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突然面臨此大禍。橫眉冷對上前護住爹爹,孔融請求曹操官兵放過兩個小兒,自己愿承受一切懲罰。兒子卻高聲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寧死而不屈”。這句話的意思是,鳥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還有完好的鳥蛋呢?!“覆巢無完卵”,也成“巢毀卵破”,就是說家已被毀了,那還有個人的安?烧劊

          20、【顧曲周郎】

          東漢末年,吳中有一位名將叫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與孫策友善,后歸孫策,為建威中郎將,助策在江東創立了孫吳政權。孫策死后,周瑜與張昭同輔孫權,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周瑜和魯肅堅決主戰,并親率吳軍大破曹兵于赤壁。兩年后周瑜病死,終年35歲。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而且精于音樂,有很高的音樂欣賞能力。據載:周瑜聽人演奏的時候,即使多喝了幾杯酒,有幾分醉意了,也能聽出那怕是很細微的差錯。每當發現了錯誤,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錯了。因此,當時有句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

          21、【一身是膽】

          東漢末年,劉備和曹操在漢水一帶交戰。劉備的老將黃忠前去曹營劫糧,被曹軍團團圍住。黃忠左沖右突,沒能突出重圍。劉備的大將趙云帶了幾名騎兵趕來營救。趙云殺進重圍,救出黃忠。趙云回到營地,埋伏了大批弓箭手,然后大開營門。自己單槍匹馬,站在營門外。追過來的曹軍見了,不敢前進一步。只見趙云槍一揮,營里的箭好似飛蝗般射向曹軍。趙云和黃忠乘勢追殺,獲得大勝。第二天,劉備來到前線視察。他夸獎趙云“一身是膽”,意思是膽量極大。

          22、【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有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眲湟宦,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23、【桃園結義】

          東漢(25—220年)末年,天下大亂。朝廷發布文告,下令招兵買馬。榜文到涿縣,引出了三位英雄。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一天,他邊看榜文邊長嘆,忽聽背后有人說:“男子漢大丈夫不思為國出力,在這里嘆什么氣?”并自報姓名說:“我叫張飛,靠賣酒殺豬為生。”劉備說出自己姓名后說:“我想為國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夠,故而長嘆!”張飛說:“這沒什么可難的,我可以拿出家產,招兵買馬,創建大業!眲渎牶蠓浅8吲d。二人來到一個小店,邊喝酒邊談,正說得投機,門外突然來了一個紅臉大漢,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劉備、張飛請他一同飲酒。交談中得知,此人名關羽,因仗義除霸有家不能歸,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們各自抒發自己的志向,談得十分投機。隔日,三人來到一個桃園,點燃香燭,拜告天地,結為兄弟。按年齡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并發誓“同心協力,報效國家!贝撕,三人果然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24、【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諸葛亮,總想找個理由殺掉諸葛亮。一天,周瑜讓諸葛亮造10萬枝箭,并說10天內就要。諸葛亮痛快地答應了,說:“我3天之內就送10萬枝箭過來。”周瑜很吃驚。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條船用布蒙上,兩邊堆滿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這一情況后,心里非常懷疑,不知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樣。到第三天,天還沒亮,諸葛亮便派人將魯肅請來,說:“請您和我一同去取箭!比缓螅20條快船用長繩連起來,一直往江北駛去。當時,長江上霧云很大,對面看不見人。魯肅心里不明白,問諸葛亮怎么回事。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諸葛亮命令將船頭朝東船尾向西,一字擺開。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吶喊。曹操聽了報告,說:“霧天作戰,恐怕有埋伏。先讓水陸軍的弓箭手向他們射箭,霧散后再進軍!庇谑,箭像雨點一樣射向那20條船。箭頭準確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命令船頭掉過來,再由西向東排開,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滿了箭。等到太陽要升起來時,霧也快散了。諸葛亮命令軍士開船,并一起大喊:“謝謝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經派了500名軍士在江邊等著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萬枝箭。魯肅見了周瑜,把諸葛亮借箭的事說了一遍。周瑜嘆氣說:“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實在不如他啊!”

          25、【七擒七縱】

          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后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布置過的軍營,之后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布置得怎么樣?”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里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給你贏了一次,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并不難!”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準來偷營,當即布置好埋伏。孟獲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說,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營的布置情況也已經看清楚,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定能逮住諸葛亮。當天夜里,孟獲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么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隨后再去渡河;一面將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游和下游的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守的上城。后來,孟獲又被擒住。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將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說:“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悅誠服地聯絡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你們現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這里來打仗了!泵汐@這次被擒又釋放后,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但時間一長。營里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將一對一比武。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將,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將當即傳達請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并把糧食搬走。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于從心里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著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蜀營里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么辦。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本瓦@洋,孟獲等終于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26、【六出祁山】

          祁山,東起鹽官,西至大堡子山,橫臥在禮縣西漢水北側,綿延25公里,扼隴蜀咽喉,控南北要沖,是三國時蜀魏相爭的古戰場。祁山堡武侯祠距禮縣縣城25公里,塑有諸葛武侯神像,名人題寫的匾額條幅氣勢恢宏,警句炙口,書藝精道。三國時,魏、蜀爭相掠奪隴南人口。曹操先后掠奪、遷移隴南人口30多萬入居關中,僑置武都郡于扶風郡美陽,又移至興平縣小槐里。諸葛亮亦遷移西縣人口1000余家還居漢中。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眾入蜀,蜀將張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隴南為蜀所有,武都、陰平2郡仍存,屬益州。所以,三國時,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關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另外,又于今禮縣東北置祁山縣,亦屬武都郡。三國時期,蜀諸葛亮為奪取關中,進圖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對魏軍進攻作戰。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諸葛亮統軍10萬,進駐漢中,圖謀攻魏。次年春,諸葛亮率軍出祁山(今甘肅東南部西漢水北岸地區)。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歸屬蜀。魏明帝震恐,親赴長安(今西安)督戰。當蜀軍在街亭與魏軍交戰時,前鋒馬謖擅自改變部署,棄城守山,被張合乘勢困敗,失去要地。諸葛亮因初戰受挫,失去前進的依托,乃退兵漢中,斬馬謖,整治蜀軍。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統軍數萬再度攻魏,出散關圍陳倉(今陜西寶雞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糧盡還師。諸葛亮為孤立祁山魏軍,并開辟軍資來源,于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奪回武都、陰平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撫羌人。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率軍四出祁山。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軍迎擊。諸葛亮于上邽(今甘肅天水)擊敗魏軍,搶收小麥,充實軍糧后撤回祁山。魏將急躁,率軍尾隨追擊。待魏軍逼近時,諸葛亮五出祁山,殲敵3000人,司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當諸葛亮率部乘勝追擊魏軍時,中都護李嚴假傳撤軍圣旨,只得退軍,于木門(今甘肅天水南)設伏張合后,還師漢中。經過3年休養生息,諸葛亮于建興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軍10萬,與魏軍20萬對峙與渭水南。諸葛亮數次挑戰,但司馬懿卻率部渡過渭水,背水筑壘拒守。諸葛亮識破司馬懿以逸待勞的陰謀,進駐五丈原。這樣,魏、蜀兩軍相持4個多月。八月,諸葛亮病故在軍中,最后蜀軍還師漢中。諸葛亮六出祁山,長達7年之久,雖苦心籌謀,但最終因國力不濟等原因,以致師勞而功微。

          27、【舌戰群儒】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于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并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么主意呢?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F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之后,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諸葛亮舌戰群儒“,其實是諸葛亮說服孫權抗擊曹操的一個序曲。當時在東吳的陣營中,對于曹操的百萬雄兵壓境,文臣武將有兩派主張,即投降派和主戰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等,要說服吳侯孫權,不說服這些整天在孫權耳邊散布曹操威脅論、散布曹兵不可戰勝論,并吵嚷著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謀士是不行的。但要說服這些滿腹經綸的人物,也決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諸葛亮是怎樣一步步取得論辯的勝利的!”第一個回合:昭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第二個回合:昭曰:“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卷荊襄。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第三個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國天下;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28、【單刀赴會】

          周瑜死后,劉備為了和吳國重新聯合起來,答應孫權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荊州交給吳國。這時劉備已經很強大了,他的軍隊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劉備在西川建立了蜀國,派關羽和他兒子關平駐守在荊州。孫權聽說劉備占領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國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計謀,寫了一封信交給吳國的大使,讓他到荊州去找關羽。吳國的大使拿著信來到荊州,卻被關羽拒絕了。關羽說:“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趕回了吳國。孫權大怒:“劉備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魯肅出了一個主意:請關羽到吳國來吃飯,趁機把他抓起來,逼迫關羽交出荊州,不然的話就殺死他。關羽接到邀請信后,笑著說:“我才不怕他們,我一個人去,看他們敢把我怎么樣?”第二天,關羽乘船來到吳國。魯肅早已經布置好了軍隊,只要關羽不答應,馬上就把他抓起來。在酒席上,魯肅笑嘻嘻的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就說:“我今天是來喝酒的,國家的大事我們不談”但魯肅還是一個勁兒地提起荊州。過了一會兒,關羽站起來拉住魯肅說:“我有點醉了,荊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闭f完就拉著魯肅向江邊走去。吳國的士兵怕誤傷到魯肅,不敢對關羽下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關羽拉著魯肅走出去。關羽一直把魯肅拉到江邊才放開手。等吳國軍隊來追趕時,關羽的船已經開出很遠了。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動亂年代,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經過多年戰亂,最終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通過“正三綱、謹五!眮斫Y束動蕩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成語故事02-26

        三國演義成語故事大全03-10

        經典成語故事08-18

        經典成語故事11-07

        成語故事07-22

        成語故事精選07-26

        車水馬龍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車水馬龍的故事11-17

        曲高和寡的成語故事11-04

        經典成語故事【精】12-01

        《成語故事》教案11-0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