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
三國成語故事1
老牛舐犢
1.牛棚日(夢中)
陽光耀眼,牛槽里的幾根草干得翹起來。
角落陰影里趴著一頭小牛,眼睛慢慢睜開又慢慢地合上,頭無力地耷在前蹄上,耳朵軟軟地貼在頭上,尾巴拖在身后,牛虻在頭頂“嗡嗡”飛來飛去。
牛棚的柱子上拴著一頭老牛,前蹄向內(nèi)彎著趴在地上,他轉(zhuǎn)過頭憂慮地看了看小牛,站起來抖抖身子,甩甩尾巴,轉(zhuǎn)身呼喚小牛:孩子,孩子,試著站起來。
小牛動了動耳朵,眼依舊閉著。老牛向小牛走了幾步,被鼻繩絆住,使勁往后扯。小牛動了一下尾巴,眼睛睜開又閉上。
老牛圍著柱子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瞪大通紅的眼睛左右扭頭拽鼻繩,腳步踢踏往后退,“砰”一聲扯斷鼻繩,鼻子溢出血,重心不穩(wěn),前蹄跪倒在地。老牛起身到小牛身邊低頭拱拱他,用舌頭舔著小牛的臉,眼里充滿了慈愛。
小牛迷迷蒙蒙睜開了眼:爸爸。
老牛又拱拱小牛,用舌頭舔著小牛的臉和眼睛,小牛動了動耳朵,眨了眨眼睛,用前蹄撐著身體,顫抖著站了起來。老牛含淚看著小牛,把小牛往外拱:牛的天地不在牛棚里,爸爸老了,你去外面尋找自己的世界吧。
小牛點點頭,轉(zhuǎn)身往牛棚外顫抖著走去,一步三回頭,慢慢走了幾步,腳步越來越穩(wěn),他回到老牛身邊碰碰頭,蹭蹭身體,走到牛棚外的陽光中。
小牛抬頭望望天,瞇了瞇著眼睛,甩了甩尾巴,轉(zhuǎn)過頭對著老!斑柽琛苯辛藥茁,轉(zhuǎn)過身快速地跑向了遠方。
老牛顫栗著,眼角滾下一大滴眼淚。
楊彪站在牛棚前,看到此情景,滿面悲愴,問道:既然如此不舍,又為何要讓他離去?
老牛淚而不答。
楊彪閉目沉吟,捻須長嘆:唉,我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兒為曹操主簿,伴君如伴虎,但好男兒志在四方,無需在家守著我們這兩把老骨頭!
2.楊彪臥房夜
楊彪躺在床上,睜開眼側(cè)臉一看,枕上已被浸濕,臉上也還有淚痕。
楊彪:原來是個夢,感覺卻如此真實!
楊彪坐起身,聽到“咕咪、咕咪”的叫聲,穿著中衣繞過屏風,走到窗前,推開窗戶,“啊”的輕叫一聲,倒退了兩步。
樹上站立著一只貓頭鷹,兩耳直立,兩眼又大又圓,炯炯發(fā)光。
楊彪:貓頭鷹乃不祥之鳥,怎么會出現(xiàn)在我家宅院里,難道我這78歲的身子骨熬不過了?(低頭捋捋細細長長的白須)老朽無所謂生死,命數(shù)天注定吧。
貓頭鷹看著楊彪,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反復再睜再閉。
風吹起楊彪的白發(fā)白須,他輕嘆了一口氣,伸手去關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好。。ㄍ蝗,他的手停止了,雙眉緊蹙,雙手發(fā)抖,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伸出手掐指一算)兇鳥入宅,莫非修兒有難?
3.楊府堂屋日
正房中間橫陳一張四方桌,桌上擺著書籍、茶具,挨桌兩邊各擺放一溜椅子,上搭色澤暗淡的彈墨椅袱,楊彪的座椅和旁邊空著的座椅都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
楊彪低著頭,雙手端起幾上的茶杯,瞇眼沉吟,小聲叨念道:昨夜夢見小牛遠走,驚醒后又見貓頭鷹停在院子里,都不是好兆頭!我真是擔心啊,我兒才能過于彰顯,怕犯了曹操的忌諱!
楊彪一手握杯一手揭杯蓋,顫著手正要往嘴邊送。
家丁用手抹著眼淚跑進來,一下跪倒在地大哭:老爺,老爺,公子他,他……
楊彪“騰”地端杯站起身,眼里布滿血絲,盯著家丁,白胡子也隨著身體的顫抖而顫動:公子他怎么啦?
家。汗樱颖徊懿贁貧⒘。
楊彪老淚縱橫,雙肩劇烈顫動,“啪”杯子摔碎到地上,他眼前一黑,身子向后栽。
家丁趕忙上去扶住他坐下,撫他的心口,哇哇大哭:老爺……老爺……您醒醒。
楊彪眼睛睜開卻雙眼無神,面色慘白,白發(fā)白須都在顫抖,淚流不止,額頭上的皺紋很深,瘦瘦的手上暴出條條青筋,他虛弱地靠在座椅上,手指遠處,又無力地耷下去。
楊彪:曹操,曹操你……我數(shù)年來惶惶不可終日,最害怕最擔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如今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啊……修兒啊,修兒啊……
4.楊府夜
屋子掛起了白色布幔,四壁貼有符紙,上面畫有紅色彎曲的符號,北面高幾上靠墻擺放著楊修的畫像和衣冠,中間點著香蠟,擺放著果品。
楊彪披著白色孝服,手持三根香,佇立在兒子的畫像前聲淚俱下,一陣劇烈的咳嗽:兒啊,老父愿用這把老骨頭去替代你啊……吭吭吭、吭咔……
楊彪埋頭痛哭,淚水嘩嘩地止不住。
淚光中,少年楊修躲在桌底下,明亮的眼睛盯著楊彪穿著黑色馬靴的腳。
淚光中,少年楊修翹著二郎腿坐在幾案上,雙手向上舉起伸懶腰。
淚光中,青年楊修從走廊穿過與父親四目相對,楊修沖著父親傻笑。
淚光中,青年楊修舞劍,英氣逼人。
淚光中,中年楊修伏案奮筆疾書。
淚光中,楊修飄渺如煙,笑意盈盈,對著楊彪磕頭。
楊彪揉揉眼睛,再揉揉眼睛,眼前什么也沒有,畫像上的楊修仍然笑意盈盈。
楊彪含淚仰頭大笑不止,笑聲凄厲空洞。
楊彪:人皆養(yǎng)子望成就,修被聰明誤一生,惟愿我兒愚且鈍,無災無難到白頭。
5.魏王府日
曹操正執(zhí)毛筆伏案書寫,左手捧著右手垂下的寬袍大袖,旁邊放著硯臺,邊寫邊念,司馬懿立于一旁。
曹操:德祖自恃才高,頑劣淺陋,數(shù)犯我忌……
燭火閃爍,司馬懿皺皺眉。
曹操停筆思考,目光斜視著一旁,將毛筆觸在紙上的字上,墨汁浸開,向外洇染,其發(fā)覺,忙換紙,沉吟。
曹操:楊家四代宰相,四世清德,為海內(nèi)所瞻。德祖有蓋世文才,又乃楊震之后,楊賜之孫,文先之子,實我心腹矣。
曹操右手用筆蘸蘸墨,左手捻捻胡須,微微點頭邊念邊寫。
三國成語故事2
劉備利用周瑜,曹仁廝殺之際,乘虛襲取了南郡,荊州,襄陽。周瑜十分氣憤,此時正值劉備喪偶,周瑜計上心來,想以招親之計,借此來囚禁劉備以索討荊州。趙云陪劉備前往南徐同孫權之妹孫夫人成親。臨走,諸葛亮給了趙云三個錦囊。吩咐到南徐時打開第一個,到年底時打開第二個,危急無路時打開第三個。趙云照吩咐到了南徐打開第一個錦囊,大肆宣揚婚訊,結(jié)果周瑜安排的假戲成真,周瑜心里叫苦不迭。當劉備迷戀新婚生活時,趙云打開第二個錦囊,與劉備說曹軍要報赤壁之仇,荊州危急要他趕快回去,劉備和孫夫人借口去江邊祭祖,一路向荊州方向奔去。被孫權,周瑜派出的隊伍攔住去路,趙云打開第三個錦囊,劉備依計想孫夫人哭訴孫權,周瑜用美人計誘殺自己的陰謀,夫人大怒,斥退追兵。劉備安全回到荊州,周瑜派追兵追趕,被諸葛亮安排的伏兵殺得大敗,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國成語故事3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復國后的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被秦軍包圍。被項梁、項羽叔侄等各路義軍擁立的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讓他們帶領軍隊前去援救趙國。但是,宋義把兵帶到安陽就不再前進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項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與趙軍里應外合,一舉打敗秦軍。而宋義則希望趙、秦兩軍打得精疲力盡之時再發(fā)兵,以坐收漁翁之利。于是他嚴令軍中不準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宋義又宴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卻忍饑挨餓。項羽實在忍不下去,便殺死了宋義,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為上將軍。之后,項羽立即派出兩名將軍,率兩萬人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勝后,項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
在全軍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船只鑿沉,把煮飯的鍋都打破,把營房都燒掉,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不給士兵留一點兒退路。項羽領軍到達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jīng)過九天激戰(zhàn),最終取得巨鹿之戰(zhàn)的勝利。
三國成語故事4
周瑜非常嫉恨諸葛亮,總想找個理由殺掉諸葛亮。
一天,周瑜讓諸葛亮造10萬枝箭,并說10天內(nèi)就要。諸葛亮痛快地答應了,說:“我3天之內(nèi)就送10萬枝箭過來。”周瑜很吃驚。
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條船用布蒙上,兩邊堆滿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這一情況后,心里非常懷疑,不知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樣。
到第三天,天還沒亮,諸葛亮便派人將魯肅請來,說:“請您和我一同去取箭!比缓,把20條快船用長繩連起來,一直往江北駛?cè)。當時,長江上霧云很大,對面看不見人。魯肅心里不明白,問諸葛亮怎么回事。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諸葛亮命令將船頭朝東船尾向西,一字擺開。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吶喊。曹操聽了報告,說:“霧天作戰(zhàn),恐怕有埋伏。先讓水陸軍的弓箭手向他們射箭,霧散后再進軍!庇谑,箭像雨點一樣射向那20條船。
箭頭準確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命令船頭掉過來,再由西向東排開,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滿了箭。等到太陽要升起來時,霧也快散了。諸葛亮命令軍士開船,并一起大喊:“謝謝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經(jīng)派了500名軍士在江邊等著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萬枝箭。魯肅見了周瑜,把諸葛亮借箭的事說了一遍。周瑜嘆氣說:“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實在不如他。
三國成語故事5
曹操大軍沿江結(jié)寨,訓練水軍,準備吞并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和戰(zhàn)不定。為聯(lián)吳抗曹,諸葛亮隨魯肅過江意圖說服孫權。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fā)難,最后被諸葛亮說得啞口無言,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fā)難,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諸葛亮在眾多東吳群儒面前滔滔不絕的論戰(zhàn),與東吳君臣談論天下大勢,指出和戰(zhàn)利害,終于說服孫權,與劉備聯(lián)合抗曹,扭轉(zhuǎn)不利的形勢。
三國成語故事6
刮目相看出自三國東吳軍師魯肅之口。
東吳呂蒙,勇敢善戰(zhàn),20多歲就已成為名將,但出身貧賤,早年沒有讀書機會,在吳主孫權的啟發(fā)下,于繁忙的軍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時間發(fā)憤讀書,越讀越起勁。隨著知識領域的不斷擴大,見解也日益深刻。軍師魯肅領兵經(jīng)過呂蒙駐地,以為呂蒙是個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議,呂將軍進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還是去一趟吧!
魯肅前去看望,呂蒙設宴招待。席上,呂蒙問:軍師這次接受重任,和蜀國大將關羽為鄰,不知有何打算?魯肅答道:兵來將當,水來土淹,到時再說吧!呂蒙聽了,婉言批評說:現(xiàn)在吳蜀雖然結(jié)盟聯(lián)好,但關羽性同猛虎,懷有野心,戰(zhàn)略應該早定,決不能倉促從事!并為魯肅籌劃了五項策略。魯肅聽了,非常折服,并拍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我總以為老弟只會打仗,沒想到學識與謀略也日漸精進,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三國成語故事7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彼戳丝辞斑叺臉淞,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牸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三國成語故事8
步步為營
三國時,黃忠和嚴顏攻占太陽山后,黃忠又帶領人馬向定軍山進軍。來到定軍山,黃忠多次去挑戰(zhàn),定軍山的守將夏侯淵就是不出來應戰(zhàn)。因為那里地形相當復雜,也離開不清楚敵人的,黃忠只好安營扎寨住下來。
這時,曹操命令夏侯淵主動出擊,并寫信告誡,一要剛?cè)峤Y(jié)合,二要有勇有謀。夏侯淵反復琢磨,終于想出了一條計策。他讓夏侯尚去引誘黃忠,自己乘機大伏擊。結(jié)果,黃忠手下的將軍陳式果然上了當,被夏侯淵活捉。黃忠很著急,采納法正的意見,大隊伍的所有錢物都賜給全軍將士,將士們一時間斗志昂揚,決心死戰(zhàn)到底。
當天,隊伍就啟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設下一道營壘,然后又繼續(xù)向前推進。黃忠行軍謹慎,防備又嚴密。夏侯淵不聽張頜勸阻,輕率出擊,不僅吃了敗戰(zhàn),還傷了部將夏侯尚。黃忠的隊伍順利推進到定軍山下,奪取了定軍山對面的高山。
萬死不辭
東漢末年,朝政大權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驕橫跋扈,出入宮廷用皇帝的儀仗,并讓弟弟、侄兒統(tǒng)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征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筑宮室,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nèi)。
司徒王允見董卓如此囂張,很為漢玉室擔心,但又無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煩惱。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園散心,忽然聽見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走近一看,原來是家中的歌妓貂蟬。王允問道:“深更半夜,你為什么來這里唉聲嘆氣?”
貂蟬回答說:“承蒙大人恩惠撫養(yǎng),為我訓習歌舞,并以禮相待。我雖然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萬一。近來見大人雙眉緊鎖,知道必定是為國事操心,所以心中憂傷,但不敢詢問。今晚又見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長吁短嘆起來,想不到被大人發(fā)現(xiàn)。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雖萬死也決不推辭。”
王允聽了貂蟬的話,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馬上朝貂蟬跪下,納頭便拜。貂蟬慌忙扶起。王允流著眼淚說:“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賊臣董卓將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計可施。董卓有一個義子呂布,驍勇異常,天下無有敵手。方才聽了你的話,我想出一條‘連環(huán)計’來,先把你許配給呂布,然后再暗中獻給董卓。你去離間他們父子兩人,讓他們因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撥呂布去殺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為國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
貂蟬緩緩站起,態(tài)度堅決他說:“我已許下大人雖萬死也決不推辭,如果不能遵計殺死董卓,以報國恩,愿意死在萬刃之下!”玉允和貂蟬共同謀劃,實現(xiàn)了“連環(huán)計”,結(jié)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士別三日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yè)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跟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他開玩笑說:“現(xiàn)在,你的學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謀略,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后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贊人離開后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戶樞不朽
三國時期,廣陵的吳普、彭城的樊阿都跟著華佗學醫(yī)。
吳普按照華佗的醫(yī)術治病,病人大多都好了。
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當活動,只是不應當過度;顒踊顒,五谷之氣得以消化,血脈得以通暢,疾病就不容易萌生,好比轉(zhuǎn)動的門軸不易腐朽一樣。所以古代的方術之士做通導吐納的功夫,模仿熊攀樹木、鴟鳥回頭的動作,來舒展身腰,活動關節(jié),為的是不易衰老。我有一套方法,叫五禽戲,第一個叫虎功,第二個叫鹿功,第三個叫熊功,第四個叫猿功,第五個叫鳥功,也是用來祛除疾病,并且有利腿腳,起到通導吐納作用的。身體不舒服時,起來做一套禽戲,全身熱汗沾衣,敷一些粉,會通體輕快,肚子也想吃飯了!
吳普照著這套功夫做,活了九十多歲,還耳聰目明,牙齒完整堅固。
三國成語故事9
1.三國成語故事經(jīng)典:勢如破竹
三國時,司馬炎當上晉國的皇帝,史稱晉武帝。他吞并了蜀國后,又出兵滅吳,準備統(tǒng)一中國。司馬炎召集大臣們商量滅吳大計,許多人主張馬上滅吳,等積蓄了足夠的兵力再說。因此,司馬炎一直下不了決心。
這時,大將杜預寫了一道奏章給司馬炎,認為必須乘吳國衰弱的機會,一舉殲滅。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權司馬炎趁早伐吳。司馬炎便下了決心,封杜預為征南大將軍,南下滅吳。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diào)動20多萬兵馬,分成六路,討伐吳國。第二年,杜預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將伍延。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聞風喪膽,紛紛開城投降。接著,司馬炎下詔,命杜預從水路向吳國國都建業(yè)進發(fā)。有人擔心吳國立國長久,一下子殲滅它不切實際,主張把戰(zhàn)役推遲到冬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如今晉軍斗志昂揚,猶如利刀劈竹子,劈過幾節(jié)后,就迎刃破裂,滅吳不會再費大的氣力了!”在杜預的指揮下,晉軍一鼓作氣,攻占了吳國國都建業(yè),終于統(tǒng)一了全國。
2.三國成語故事經(jīng)典:出言不遜
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親率精兵攻打袁紹的糧倉烏巢,袁紹不聽大將張郃的援糧倉守軍的建議,采用謀士郭圖的取曹大本營的建議,結(jié)果兵敗,郭圖借機誣陷張郃對袁紹出言不遜,造成張郃投奔曹操,助曹統(tǒng)一北方。6.樂不思蜀:三國時期,劉備占據(jù)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彼稽c兒也不想念蜀國。
3.三國成語故事經(jīng)典:負薪救火
戰(zhàn)國時代,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zhàn)敗。安厘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zhèn);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zhèn),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jié)了戰(zhàn)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fā)動進攻,強占了魏國的兩個城鎮(zhèn),并殺死了數(shù)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的軍隊,一起打得大敗,殺死兵士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
魏國 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厘王坐臥不安。此時,魏國 軍隊的另一位大將段干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茍安,便向安厘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厘王本來就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干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一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lián)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對安厘王說:“侵略者貪得無厭,你這樣用領土、主權,想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者的欲 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一天不會熄滅的!钡,安厘王不肯聽從蘇代的話,仍然一味屈膝求和,這樣過了沒多少年,魏國終于被秦國滅亡。
4.三國成語故事經(jīng)典:士別三日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yè)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跟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他開玩笑說:“現(xiàn)在,你的學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謀略,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后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贊人離開后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5三國成語故事經(jīng)典:戶樞不朽
三國時期,廣陵的吳普、彭城的樊阿都跟著華佗學醫(yī)。
吳普按照華佗的醫(yī)術治病,病人大多都好了。
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當活動,只是不應當過度;顒踊顒,五谷之氣得以消化,血脈得以通暢,疾病就不容易萌生,好比轉(zhuǎn)動的門軸不易腐朽一樣。所以古代的方術之士做通導吐納的功夫,模仿熊攀樹木、鴟鳥回頭的動作,來舒展身腰,活動關節(jié),為的是不易衰老。我有一套方法,叫五禽戲,第一個叫虎功,第二個叫鹿功,第三個叫熊功,第四個叫猿功,第五個叫鳥功,也是用來祛除疾病,并且有利腿腳,起到通導吐納作用的。身體不舒服時,起來做一套禽戲,全身熱汗沾衣,敷一些粉,會通體輕快,肚子也想吃飯了。”
吳普照著這套功夫做,活了九十多歲,還耳聰目明,牙齒完整堅固。
三國成語故事10
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國時代,在赤壁這地方發(fā)生了一次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役,叫“赤壁之戰(zhàn)”。 曹操號稱擁軍百萬,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東吳、西蜀就聯(lián)合起來,一起對抗北魏。 東吳的統(tǒng)帥周瑜和西蜀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采用火攻的作戰(zhàn)方案。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曹軍中熟悉水戰(zhàn)、可以抵擋他們的將領蔡瑁、張允。周瑜又叫龐統(tǒng)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zhàn)船連在一起。 周瑜又打黃蓋,讓這老將用“苦肉計”去詐降曹操。 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準備以詐降的方式?jīng)_向曹營,發(fā)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向北岸曹軍放火,必須依仗著東南風才能辦到。當時正當隆冬季節(jié),天天都刮西北風。周瑜憂急成病,臥床不起。只有軍師諸葛亮心中有數(shù)。他自稱有個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諸葛亮拜訪周瑜,把藥方寫了出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四句韻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什么辦法,可以借東風。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過氣象觀察,心中就有了辦法。他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借三天三夜東南風來幫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個土臺,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 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就順利地執(zhí)行他的火攻計劃。東風狂吹,火光沖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敗仗,從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勢。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二、空城計
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 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 這時, 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 只有一班文官。眾官員聽得這個消息, 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登上城頭, 果然塵土沖天, 魏軍分路往西城縣殺來。諸葛亮當即傳令道: ”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 軍士們各守衛(wèi)在城上巡哨的崗棚, 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 殺! 大開四個城門, 每個城門用20個軍兵, 扮作百姓, 打掃街道。魏兵到時, 不可亂動, 我自有計謀對付。” 傳令下去后, 諸葛亮披鶴氅, 戴綸巾, 引兩個少年攜帶一張琴, 來到城頭上, 憑欄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將這個情況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立刻命令軍隊停止前進, 自己飛馬向前觀望。果然見諸葛亮在城樓上, 笑容可掬, 焚香彈琴, 左面一個少年, 手捧寶劍, 右面也有一個少年, 手執(zhí)麈尾。城門內(nèi)外, 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頭打掃, 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后懷疑城中有重兵, 連忙指揮部隊撤退。 他的兒子司馬昭說: ”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 故意這樣的?父親為什么要退兵呢?” 司馬懿板著臉說: ”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 從不冒險。今天大開城門,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們?nèi)羰菦_進去, 一定中計。你們懂得什么?還不快退! ” 諸葛亮見魏軍遠去, 哈哈大笑起來。 眾官員問他說: ”司馬懿是魏國的名將, 今統(tǒng)率15 萬精兵來到這里, 見了丞相, 慌忙撤退, 這是什么原因呢? 諸葛亮說: ”他料定我平生謹慎, 從不冒險, 見我們這樣鎮(zhèn)定, 懷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險, 只因為不得不這樣啊! ” 大家敬佩地說: ”丞相的計謀, 鬼神也不能預料啊。如果我們來指揮, 必定會棄城而走了。” 諸葛亮說: ”我們只有2500 人, 如果棄城而走, 必定走不遠, 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
三、七步詩
三國時期,魏國曹操去世后,他的長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為丞相。 曹植很有才華,精通天文地理,說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絕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
曹植產(chǎn)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眾臣在皇帝面前也說三道四,謠言惑眾,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宮內(nèi)雞犬不寧,如他日造反,圖謀篡位,何不為宮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為強,斬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長夢多。
曹丕聽信了讒言,決定今日動手。正趕上一樁造反政事,曹丕認定曹植為主謀,正午
時分,曹丕傳弟弟曹植到池廳邊相見,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衛(wèi)隊揮刀截下。見到曹丕,曹植道:“吾兄傳我有何貴干?”眾人道:“宮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聽
說了吧,吾登皇位你懷恨在心,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長嘆一聲,道:“吾兄疑我造反,謀你河山篡你朝位!這罪行可不敢擔當,請吾兄明察秋毫!辈茇Р缓猛妻o,只得說:“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誼,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不然,休怪我大義滅親了。”“好辦好辦,若我不能在七步內(nèi)作詩一首,任憑你處置!辈苤残赜谐芍竦卣f!八!爽快!咱倆一言為定。”曹丕說完,曹植便邁出了第一步,突然,他聞到了從遠處飄來的陣陣煮豆的香味,靈感一來,借物抒情,在剛走到第六步時就作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此詩作完,曹植對曹丕說:“我們雖有君臣之分,但畢竟是骨肉相連,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殘?我無意與你權利相爭,無論誰是君主,我都會忠貞不二地跟隨,毫無怨言!明槍易擋暗箭難防。若你要殺我,輕而易舉,何必大費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辈茇犃,被駁得無話可說。從此就再也不敢為難曹植了,倆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協(xié)力,建設魏國 曹操獻刀 統(tǒng)帥二十萬西涼大軍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亂進軍洛陽,廢少帝劉辯,立劉協(xié)為獻帝,自封為相國。他欺主弄權,殘暴兇狠;朝中正直的大臣們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謀并早有殺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寶刀一口,藏刀來到相府。他走到小閣,見董卓坐在床上,義子呂布侍立于側(cè)。董卓問曹操為何來遲,曹操說:"馬走不快,所以遲了。"董卓聽后,命呂布選一匹西涼好馬送給曹操,呂布答應著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賊該死,欲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沒敢妄動,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機會。董卓身體肥胖,不能久坐,不一會,即側(cè)身而臥。曹操見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鏡內(nèi)看見了曹操的動作,轉(zhuǎn)身急問:"你要干什么?"這時呂布也牽馬回來。曹操急中生智說:"我得一口寶刀,欲獻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長有盈尺,鋒利無比,果然是一口寶刀。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愿借馬一試。"然后快馬加鞭往東南疾去。呂布對董卓說:"曹操有行刺之舉。 "董卓說:"我也懷疑。"于是派人去追。此時曹操已飛馬奔出東門,逃得無影無蹤了
四、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fā)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jīng)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shù)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zhàn)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覺喉嚨里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fā)現(xiàn),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干旱的地區(qū)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里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么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zhàn)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里,想個什么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干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里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jié)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zhàn)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梢娙藗冊谟龅嚼щy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zhàn)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五、馬躍檀溪
有次打仗,劉備繳獲一匹名叫"的盧"的千里馬。荊州刺史劉表看后禁不住連聲稱贊。劉備見劉表如此喜歡,將此馬送給了劉表。劉表手下有一人頗懂相馬術,言此馬有妨主之相,勸劉表將馬還給劉備。劉表的夫人蔡氏和其兄蔡瑁早有殺害劉備之心。一次,劉表請劉備代替他到襄陽去會見百官,蔡氏兄妹覺得這是殺害劉備的好機會。該城西門外有一條檀溪河,河寬水急,不易通過。蔡氏兄妹在東、南、北門派重兵把守,只留西門,等待下手。席間,一個叫伊籍的人來到劉備面前暗示,劉備假借更衣來到了后花園,伊籍附耳告訴劉備:"蔡瑁設計害你,已在東南北三個門派人把守,你只能出西門,快逃!"劉備大驚,策馬跑出西門,行數(shù)里被檀溪河阻住去路,這時追兵趕來,劉備急打馬過溪,沒走幾步,馬失前蹄。劉備大呼:"的盧,的盧,今日果然害我!"話音剛落,只見馬從水中一躍數(shù)丈,飛身上了西岸,擺脫了追兵。
三國成語故事11
《三國演義》中的三國是哪三國?_魏、蜀、吳_
公元_280_年,三國又合而為一。
《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舌戰(zhàn)群儒、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揮淚斬馬謖等。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jié)義的三弟兄分別是雙股锏的劉備,使丈八蛇矛槍的張飛和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5個):錦囊妙計、張飛當陽一聲吼草船借箭
鞠躬盡瘁、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顧茅廬。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jù)《三國演義》__赤壁之戰(zhàn)__(戰(zhàn)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
寫出源于《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并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成語:__三顧茅廬__ 人物及故事:__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君王_
成語:__桃園三結(jié)義 人物及故事:___劉備、張飛、關羽在桃園結(jié)為兄弟___
成語:草船借箭故事:周瑜為難諸葛亮要他10天制造10w只箭
成語:三顧茅廬故事:劉備求賢若渴,3次登門拜訪諸葛亮
結(jié)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lián)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是___赤壁之戰(zhàn)__;再說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失街亭一事。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中被稱“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是__曹操____,“智絕”是__諸葛亮_____,“義絕”是__關羽______。
三國成語故事12
1.步步為營
三國時,黃忠和嚴顏攻占太陽山后,黃忠又帶領人馬向定軍山進軍。來到定軍山,黃忠多次去挑戰(zhàn),定軍山的守將夏侯淵就是不出來應戰(zhàn)。因為那里地形相當復雜,也離開不清楚敵人的詳細情況,黃忠只好安營扎寨住下來。
這時,曹操命令夏侯淵主動出擊,并寫信告誡,一要剛?cè)峤Y(jié)合,二要有勇有謀。夏侯淵反復琢磨,終于想出了一條計策。他讓夏侯尚去引誘黃忠,自己乘機大伏擊。結(jié)果,黃忠手下的將軍陳式果然上了當,被夏侯淵活捉。黃忠很著急,采納法正的意見,大軍隊的所有錢物都賜給全軍將士,將士們一時間斗志昂揚,決心死戰(zhàn)到底。
當天,軍隊就啟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設下一道營壘,然后又繼續(xù)向前推進。黃忠行軍謹慎,防備又嚴密。夏侯淵不聽張頜勸阻,輕率出擊,不僅吃了敗戰(zhàn),還傷了部將夏侯尚。黃忠的軍隊順利推進到定軍山下,奪取了定軍山對面的高山。
2.負薪救火
戰(zhàn)國時代,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zhàn)敗。安厘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zhèn);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zhèn),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jié)了戰(zhàn)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fā)動進攻,強占了魏國的兩個城鎮(zhèn),并殺死了數(shù)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的軍隊,一起打得大敗,殺死兵士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
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厘王坐臥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一位大將段干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茍安,便向安厘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厘王本來就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干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一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lián)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對安厘王說:“侵略者貪得無厭,你這樣用領土、主權,想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者的欲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一天不會熄滅的!钡牵怖逋醪豢下爮奶K代的話,仍然一味屈膝求和,這樣過了沒多少年,魏國終于被秦國滅亡。
3.毛遂自薦
在戰(zhàn)國的時候,有權有錢的人很喜歡供養(yǎng)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見的時候,就讓他們策劃謀略,替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人被稱做食客,也叫門下客。
趙國的宰相平原君勢力龐大,家中養(yǎng)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沒有什么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卻也沒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于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平原君回家后,準備從食客中選出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只有十九人合格,還差一個人。平原君正傷腦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對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愿意跟從公子前往!逼皆f:“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而你在我這三年,卻沒有杰出的表現(xiàn),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現(xiàn)在才要進入袋子里,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逼皆南,反正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于是平原君就帶著毛遂等二十人趕往楚國。
見到楚王,平原君說明了局勢和利害得失,費盡口舌,卻都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沒有辦法、想不出好點子。正當大家不知到該怎么辦才好,毛遂這時候手按寶劍,走到楚王前面說:“大王的性命現(xiàn)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有幾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zhàn)役中卻被秦國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羞憤。趙國提議兩國聯(lián)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背趼犃擞X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著寶劍威脅,就同意結(jié)盟,訂下和約。并立刻發(fā)兵支持趙國,解了邯鄲之圍。
從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當作上賓招持。
4.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國時代,在赤壁這地方發(fā)生了一次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役,叫“赤壁之戰(zhàn)”。
曹操號稱擁軍百萬,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東吳、西蜀就聯(lián)合起來,一起對抗北魏。 東吳的統(tǒng)帥周瑜和西蜀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采用火攻的作戰(zhàn)方案。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曹軍中熟悉水戰(zhàn)、可以抵擋他們的將領蔡瑁、張允。周瑜又叫龐統(tǒng)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zhàn)船連在一起。
周瑜又打黃蓋,讓這老將用“苦肉計”去詐降曹操。 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準備以詐降的方式?jīng)_向曹營,發(fā)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向北岸曹軍放火,必須依仗著東南風才能辦到。當時正當隆冬季節(jié),天天都刮西北風。周瑜憂急成病,臥床不起。只有軍師諸葛亮心中有數(shù)。他自稱有個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諸葛亮拜訪周瑜,把藥方寫了出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四句韻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什么辦法,可以借東風。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過氣象觀察,心中就有了辦法。他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借三天三夜東南風來幫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個土臺,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
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就順利地執(zhí)行他的火攻計劃。東風狂吹,火光沖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敗仗,從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勢。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擴展閱讀:三國演義里面的成語
桃園結(jié)義,大意失荊州,火燒連營,草船借箭,三顧茅廬,
畫餅充饑,望梅止渴,妄自菲薄,智取陳倉,七擒七縱,
舌戰(zhàn)群儒,六出祁山,如嚼雞肋,三英戰(zhàn)呂布,單刀赴會,
得隴望蜀,樂不思蜀,負重致遠,出言不遜,兵貴神速,
斷頭將軍,車載斗量,勢如破竹,老牛舐犢,堅壁清野,
七步之才,才占八斗,七步成詩,骨肉相殘,巢毀卵破,
一身是膽,顧曲周郎,超群絕倫,如魚得水,如飲醇醪,
髀肉復生,步步為營,偃旗息鼓,空城計,苦肉計,連環(huán)計,
欲擒故縱,吳下阿蒙,刮骨療毒,計收姜維,江東赴會,
呂布戲貂禪,擊鼓罵曹,蔣干盜書,走馬薦諸葛,愿打愿挨,
張飛賠罪,義放曹操,水淹七軍,過五關斬六將,初出茅廬,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單騎救主,橫槊賦詩,馬躍檀溪
三國成語故事13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xiàn)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zhuǎn)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的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可能是徒有一個虛名,也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果他還是不來,就用繩子將他捆來。劉備將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將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敝。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三國成語故事14
引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卻說魯肅領了周瑜言語,徑來舟中相探孔明?酌鹘尤胄≈蹖ψ。肅曰:“連日措辦軍務,有失聽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與都督賀喜!泵C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來探亮知也不知,便是這件事可賀喜耳!闭挼敏斆C失色問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這條計只好弄蔣干。曹操、雖被一時瞞過,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認錯耳。今蔡、張兩人既死,江東無患矣,如何不賀喜!吾聞曹操換毛玠、于禁為水軍都督,則這兩個手里,好歹送了水軍性命。”魯肅聽了,開口不得,把些言語支吾了半晌,別孔明而回?酌鲊谠唬骸巴泳丛诠媲拔鹧粤料戎耸?止膽讯始,又要尋事害亮!濒斆C應諾而去,回見周瑜,把上項事只得實說了。瑜大驚曰:“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肅勸曰:“若殺孔明,卻被曹操笑也!辫ぴ唬骸拔嶙杂泄罃刂趟蓝鵁o怨!泵C曰:“何以公道斬之?”瑜曰:“子敬休問,來日便見!
次日,(周瑜)聚眾將于帳下,教請孔明議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問孔明曰:“即日將與曹軍交戰(zhàn),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辫ぴ唬骸跋壬裕鹾嫌抟。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jiān)造十萬支箭,以為應敵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卻!笨酌髟唬骸岸级揭娢援斝。敢問十萬枝箭,何時要用?”瑜曰:“十日之內(nèi),可完辦否?”孔明曰:“曹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瑜曰:“先生料幾日可完辦?”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支箭!辫ぴ唬骸败娭袩o戲言!笨酌髟唬骸霸醺覒蚨级剑≡讣{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敝荑ご笙,喚軍政司當面
取了文書,置酒相待曰:“待軍事畢后,自有酬勞!笨酌髟唬骸敖袢找巡患,來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軍到江邊搬箭!憋嬃藬(shù)杯,辭去。魯肅曰:“此人莫非詐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對眾要了文書,他便兩脅生翅,也飛不去。我只分付軍匠人等,叫他故意遲延,凡應用物件,都不與齊備。如此,必然誤了日期。那時定罪,有何理說?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
肅領命來見孔明?酌髟唬骸拔嵩孀泳矗輰f,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為我隱諱,今日果然又弄出事來。三日內(nèi)如何造得十萬箭?子敬只得救我!”肅曰:“公自取其禍,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余個,分布兩邊。吾別有妙用。第三日保管有十萬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計敗矣。”肅允諾,卻不解其意,回報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膠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卻說魯肅私自撥輕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盡皆齊備,候孔明調(diào)用。第一日卻不見孔明動靜;第二日亦只不動。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肅問曰:“公召我來何意?”孔明曰:“特請子敬同往取箭!泵C曰:“何處去?”孔明曰:“子敬休問,前去便見!彼烀鼘⒍淮,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fā)。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孔明促舟前進,果然是好大霧!前人有篇《大霧垂江賦》曰 :“大哉長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吳,北帶九河。匯百川而入海,歷萬古以揚波。至若龍伯、海若,江妃、水母,長鯨千丈,天蜈九首,鬼怪異類,咸集而有。蓋夫鬼神之所憑依,英雄之所戰(zhàn)守也。時也陰陽既亂,昧爽不分。訝長空之一色,忽大霧之四屯。
雖輿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聞。初若溟蒙,才隱南山之豹;漸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鯤。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蒼茫,浩乎無際。鯨鯢出水而騰波,蛟龍潛淵而吐氣。又如梅霖收溽,春陰釀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東失柴桑之岸,南無夏口之山。戰(zhàn)船千艘,俱沉淪于巖壑;漁舟一葉,驚出沒于波瀾。甚則穹吳無光,朝陽失色;返白晝?yōu)榛椟S,變丹山為水碧。雖大禹之智,不能測其淺深;離婁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馮夷息浪,屏翳收功;魚鱉遁跡,鳥獸潛蹤。
隔斷蓬萊之島,暗圍閶闔之宮;秀北简v,如驟雨之將至;紛紜雜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隱毒蛇,因之而為瘴癘;內(nèi)藏妖魅,憑之而為禍害。降疾厄于人間,起風塵于塞外。小民遇之夭傷,大人觀之感慨。蓋將返元氣于洪荒,混天地為大塊!碑斠刮甯鼤r候,船已近曹操水寨?酌鹘贪汛活^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魯肅驚曰:“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卻說曹寨中,聽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亂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內(nèi)喚張遼、徐晃各帶弓弩軍三千,火速到江邊助射。比及號令到來,毛玠、于禁怕南軍搶入水寨,已差在寨前放箭;少頃,旱寨內(nèi)亦到,約一萬余人,盡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fā)?酌鹘贪汛趸,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支。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比及曹軍寨內(nèi)報知曹操時,這里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卻說孔明回船謂魯肅曰:“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余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肅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魯肅拜服。
船到岸時,周瑜已差五百軍在江邊等候搬箭?酌鹘逃诖先≈傻檬嗳f枝,都搬入中軍帳交納。魯肅人見周瑜,備說孔明取箭之事。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詩贊曰:“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zhàn)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頃,孔明入寨見周瑜。瑜下帳迎之,稱羨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笨酌髟唬骸霸幾H小計,何足為奇。”[1]
故事翻譯
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nèi)趕制十萬支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曹操大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彼硎荆骸爸豁毴斓臅r間,就可以辦完復命!敝荑ひ宦牬笙玻敿磁c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內(nèi)造出十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
諸葛亮告辭以后,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三日之內(nèi)如何能造出十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軍士,船只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余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十萬支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xiàn)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并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后,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并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計劃準備停當。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并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濒斆C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二十只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fā)。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只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于曹軍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制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里,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zhàn)。你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后,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zhàn)。他急調(diào)旱寨的六千多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一萬多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lián)軍”。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些時間,諸葛亮又命令船隊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并囑加勁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船上草把排滿密密麻麻的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返回。還命令士卒齊聲大喊:“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時,諸葛亮取箭船隊因順風順水,已經(jīng)離去20余里,曹軍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后,共得箭十幾萬枝,為時不過三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理,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zhàn)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后說:“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豈能害我!”當周瑜得知這一切以后自嘆不如。
三國成語故事15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項羽)
故事: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釋義: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周圍環(huán)境,而導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們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為表現(xiàn)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嘍。
2.破釜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項羽)
釋義:一般用來比喻決心戰(zhàn)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戰(zhàn)。表示下了極大的決心,舍出一切,必欲達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復國后的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被秦軍包圍。被項梁、項羽叔侄等各路義軍擁立的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讓他們帶領軍隊前去援救趙國。但是,宋義把兵帶到安陽就不再前進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項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與趙軍里應外合,一舉打敗秦軍。而宋義則希望趙、秦兩軍打得精疲力盡之時再發(fā)兵,以坐收漁翁之利。于是他嚴令軍中不準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宋義又宴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卻忍饑挨餓。項羽實在忍不下去,便殺死了宋義,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為上將軍。之后,項羽立即派出兩名將軍,率兩萬人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勝后,項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在全軍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船只鑿沉,把煮飯的鍋都打破,把營房都燒掉,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不給士兵留一點兒退路。項羽領軍到達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jīng)過九天激戰(zhàn),最終取得巨鹿之戰(zhàn)的勝利。
3.班門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魯班)
釋 義: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故事:魯班,是戰(zhàn)國時代的魯國人,也稱魯般。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面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作“班門弄斧”。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4.臥薪嘗膽的故事(主要人物:越王勾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釋 義: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后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故事: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hé lǚ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后闔閭的兒子夫差chāi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yā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cì hòu吳王三年后,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國。其實勾踐并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并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rù,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xié)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后并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5.圍魏救趙的故事(主要人物:孫臏bìn )
故事:戰(zhàn)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nèi)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jīng)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三國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三國的成語故事04-12
三國成語故事12-13
三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12-13
經(jīng)典三國成語故事三則11-03
有關三國成語故事03-07
三國的成語故事作文11-10
三國時期成語故事12-16
三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3則12-19
經(jīng)典三國成語故事3則12-18
出自三國的成語故事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