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越鞠丸”名方
越鞠丸自創制以來,于今六百余年,眾多醫家名賢多有論述,可謂汗牛充棟,以下是文學網小編J.L為大家分享的關于“越鞠丸”名方之論文范文。
摘 要:本文淺談“越鞠丸”名方創制,方名來由,方歌,組成,功用及臨床應用。
關鍵詞: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氣郁、血郁、火郁、食郁、濕郁、痰郁”六郁之說,認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創制越鞠丸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氣血痰火濕食因;芎蒼香附加梔曲,氣暢郁舒痛悶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蒼術、神曲、梔子,五味藥各等分為末成水丸,現臨床學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湯劑煎服。主治氣郁所致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癥。六郁之中,以氣郁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氣解郁為主,使氣機流暢,則痰、火、濕、血、食諸郁自解,痛悶嘔噁諸癥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氣機郁滯為基本病變,是內科病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臨證時氣郁常見精神抑郁,情緒不寧,胸脅脹滿疼痛等,為郁病的各種證型所共有,血郁:兼見胸脅脹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質有瘀點、瘀斑,或舌質紫暗;火郁:兼見性情急躁易怒,胸悶脅痛,嘈雜吞酸,口干而口舌苦,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食郁:兼見胃脘脹滿,噯氣酸腐,不思飲食;濕郁:兼見身重,脘腹脹滿,噯氣,口膩,便溏腹瀉;痰郁:兼見脘腹脹滿,咽中如物梗塞,苔膩。見上述證候者,用越鞠丸無不見效。筆者臨床應用本方治療胃腸神經官能癥,加木香、枳殼、白蔻、厚樸;治療慢性胃炎加蘇梗、枳實、木香、炒萊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療消化性潰瘍加白及、白術、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療傳染性肝炎加重梔子的用量,再加郁金、生大黃、綿茵陳、板藍根、虎杖;膽石癥再加金錢草、雞內金、生大黃;治療肋間神經痛加元胡、丹參、川楝子、乳香、沒藥;治療精神抑郁癥加石菖蒲、郁金、八月札、丹參、龍骨、牡蠣;治療痛經加當歸、元胡、郁金、細辛、益母草、紅花、山楂。諸凡雜病有六郁見證者,投本方隨癥加味治之,常常會收到較好療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書,此方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費解,筆者查閱文獻,心中方為之一亮。
考方中梔子一味,《神農本草經》名木丹,《名醫別錄》稱作越桃,至《藥性論》始稱山梔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農本草經》原名為芎藭,別名撫芎,而在《左傳》中,川芎名為鞠窮。丹溪翁從“越桃”與“鞠窮”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創制的另一方劑越桃散,即梔子一味,亦是取自《名醫別錄》。
戴思恭承丹溪之學云:“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也;此為傳化失常,六郁之病見矣。”郁癥多緣于思慮不伸,而氣先受病,故用越鞠丸總解諸郁。方中用香附行氣解郁,以治氣郁為主要藥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梔子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消食導滯,以治食郁;均為輔助藥物,氣郁則濕聚痰生,若氣機流暢,五郁得解,則痰郁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藥。丹溪翁認為,凡郁在中焦,以蒼術、川芎升提其氣以升散之,并隨癥加入諸藥。又認為,梔子“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郁熱,行氣結”。由此可見,川芎、梔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氣不郁則痰不生,用越鞠丸以開胃腸三焦之郁,從而使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癥消失,繼而命名氣、濕、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發,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改善全身的病理狀態。
近賢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為劑,而能宣發脾氣,又佐梔子以調之,在時方中頗有法度。……香能行氣,燥可勝濕,濕郁夾穢,頗有可取。”當然,本方所治諸郁均為實證,若是虛證郁滯,宜選他方治之。正如《蒲輔周醫療經驗·方藥雜談》所說:“郁之為病,人多忽視,多以郁為虛,唯丹溪首創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創制以來,于今六百余年,眾多醫家名賢多有論述,可謂汗牛充棟,筆者淺談于此,以起拋磚引玉之用,僅此而已!
參考文獻
[1]許濟群. 方劑學. 上?茖W技術出版. 1985: 137
[2]張伯臾. 中醫內科學. 上?茖W技術出版、發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醫內科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 1997.6: 274
【淺談“越鞠丸”名方】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護士長11-16
從烏梅丸的臨床運用談中醫的異病同治12-11
淺談《易經》與管理06-19
淺談自首的成立03-30
淺談溝通管理11-30
淺談網絡教學12-02
淺談對于智能建筑電氣與低碳城市的淺談12-12
淺談高校管理育人03-05
淺談修改論文的常識12-0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