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日飲食文化的差異論文
飲食是一個廣泛的稱呼與概念,包含吃、喝相關的文化及做為。飲食是現代的一種文化,而中華美食則譽滿天下。中國飯好吃,外國人愛吃也是不爭的事實。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淺談中日飲食文化的差異論文,歡迎閱讀。
淺談中日飲食文化的差異論文 篇1
摘要:中國的飲食文化對周邊世界乃至全世界,都有著特殊的影響。眾所周知,中日文化有著很深厚的淵源,但由于地理位置,歷史背景和宗教思想的不同,兩國在飲食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區別。本文對中日兩國烹飪時選用的食材、方法、用餐工具和飲食禮儀等方面的差異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日、飲食文化、差異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除了基本的物質上的滿足,我們對于基本的飲食更追求精益求精。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中處于何等重要的地位。日本是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國的影響,即便日本早期的飲食習慣來自于中國,但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都有了一定的變化。
一、食材選擇的差異
中國以陸地居多,而日本是一個典型圍海而生的國家,中國的海岸線雖然很長,在近海地區也會有大量的海洋類菜式,但烹調上也與日本有著根本的差異。處于亞洲的人們,基本上都能很輕易的分清何種食物屬于中方、何種屬于日方,而且能隨口就說出日本的一些傳統食物,如壽司、拉面等。
中國的主食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米飯為主,都是以谷物,不像西方國家那樣依靠肉類和乳制食品。中國人的菜肴原材料多為陸生的動植物,也有江海湖泊的魚類,在吃魚這一方面中日還是存在差異。在日本,由于圍海而生的地理特征,菜肴的原材料多為大米、魚介、海藻類,日本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吃掉70公斤左右的魚類;中國每人每年平均食用魚類約十幾公斤,這個數字根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差異很大。
1.烹調的方法有講究
。1)烹調觀念:烹飪中國菜時,烹調食物尤其講究火候,他們認為食物經過烹煮才能消滅細菌和微生物,加以佐料帶出食物原本的營養物質,也能對身體進行溫補,使之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其做工精細,在食物上雕琢的樣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種類繁多。而日本,除了注重食物的樣貌還注重健康性,按照他們的觀念,新鮮的東西是營養價值最高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鮮期,即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
。2)烹調過程:在對食物進行烹調的過程中,中日兩國也存在著差異。日本料理注重“新、奇、鮮”的統一,為營養型菜肴,日本人對食材的處理方法十分簡單,就魚類而言,他們在獲得新鮮的魚介之后盡量不加工,僅僅蘸佐料直接食用,像拉面、壽司等必須用火烹煮的食物才以熱食方式加工,日常烹煮方法只有煮、燒、烤、炸等有限的幾種;中國菜注重“色、香、味”的結合,屬美味型菜肴,中國人對于食材的烹制方法有“燒、炒、爆、煮、炸、蒸、煎”等二十多種,喜歡對食材進行腌制、風干、火烤等處理之后加上各種香料佐菜烹煮,力求做到色香味俱全。
2.餐具的使用
在中日的飲食文化中,飲食工具起著重要作用,而傳統用餐工具是筷子、碗、盤,在用餐前必須把餐具擺好才能就餐,我們中國人還習慣用湯匙舀湯或者流食,但日本人除了吃西餐喝湯時用湯匙之外,其他場合只用筷子。對比中日兩國的筷子,有以下的差異:
。1)日本的筷子較短,筷子尖較鋒利,多是木制品,這是因為他們經常吃魚,用筷子的時候沒必要用很大力氣,為了防止食物滑落,所以筷子尖鋒利些可用于穿刺食物;中國的筷子長而厚重,多是木制品或竹制品,因為我國的食物都是油料理,用木筷子夾住食物的時候,可以防止打滑。
。2)同是“用筷大國”,日本人換筷子的頻率遠比中國的高,他們平均兩三個月換一次,而中國的卻是兩三年才換一次,不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國民對筷子的衛生問題日益關注,現在縮短為一年左右換一次。
(3)在中國,用餐完畢后,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子上,并等眾人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離席時方可離座,不可自己用餐完畢,就扔下筷子離席;日本的筷子禮儀也相差無幾,用餐既畢,筷子不可隨意擺放,要規規矩矩放在自己的碗的旁側,并要再次向桌面鞠躬道“謝謝招待”,不僅在家是這樣,公眾場合更是如此。
二、中日酒水文化差異
自古以來,酒就成為了用于交朋結友等多種用途的神奇工具。且不說古人寫的那些“借酒澆愁愁更愁”等華麗詩詞,也不說國人對飯局中“無酒不成歡”的傳統觀念,其實酒還另有妙用,適量飲酒,可以緩解疲勞,疏通筋脈。
關于酒文化,多見于社交場所。中國人不僅喜歡在宴席上滿布菜肴,還喜歡配上陳年佳釀與親朋好友佳賓分享,很多人還會在下班后或者在家時來一杯酒做自我休憩,他們認為邊吃邊喝才能暢所欲言,使吃飯時的氛圍變得輕松歡快起來,因而很多生意人在與客戶應酬時都是邊喝酒邊談生意,促成生意的成功率超乎你想象,這也造就了中國人喝酒也是工作的思想。日本人也愛喝酒,卻絕對不允許在工作時喝酒,他們認為喝酒是放松娛樂的時候,不可以談正經事,尤其是工作上的事,這樣會顯得很不嚴謹,即便是出于公司應酬,也只是謹慎的表面形式與人喝酒。
三、歷史角度看中日飲食習慣
日本的飲食習慣往往都帶著“清淡、量少、精細”等的評價,從總體上看,其飲食屬于植物型飲食。中國的料理會大量使用油,亦稱為“油料理”,做法也是紛繁復雜,幾乎每樣食材烹煮的時候都離不開油;而日本的料理幾乎不怎么用油,精進料理用的均是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等,使得其料理具有少油、清淡的特點。
在古代,中日兩國的飲食觀念大有出入。中國的飲食觀念是“民以食為天”,對飲食非常重視,而日本的飲食觀念與中國的截然不同。以前,日本人是通過一個人的穿著、交通工具和住宅等來判斷一個人的地位和教養,對飲食也就不關心。在發展的歷程中,日本人不斷受到我國及其他國家的飲食文化影響,逐漸重視起飲食的營養健康,飲食的地位逐步提高。由于這些飲食的觀念根深蒂固,導致現今的中日兩國人民?食水平和健康水平也產生了差異。日本是世界上有名的長壽國家,人均壽命高于中國人。中國的人均壽命值快速增長,但仍然沒能達到日本的壽命值水平,這就要從經濟水平與飲食習慣進行分析。我國當今社會許多中老年人所患的心腦血管病與攝入的脂肪和膽固醇過高有關是不爭的事實。有專家認為,日本人之所以長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講究營養清淡,不暴飲暴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吃的觀念在逐步改變,國人喜歡宴請聚餐大吃大喝、不講營養的現象普遍存在。
四、結論
通過本文對中日飲食文化差異的剖析,我們發現其中既存在著差異又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之處,這樣才更能體現中日兩國自身的特色。
參考文獻:
[1]賈蕙萱.《中日飲食文化比較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韓立紅.《日本文化概論》.大學出版社,2008
[3]徐靜波.《日本飲食文化:歷史與現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4]蔡瀾.《蔡瀾談日本:日本料理》.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
淺談中日飲食文化的差異論文 篇2
摘要:中國、日本兩個國家同屬于亞洲大陸,兩個國家在很多東西方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正如我們所知,從隋唐時期兩國就開始進行大量的文化交流活動,所以兩國的文化方面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在飲食方面也表現的尤為明顯。兩國的飲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因為兩國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宗教文化的不同,兩國的飲食和飲食文化也各有其特點。本文首先闡述中日兩國各自在飲食方面的特點和形成的原因并將其進行對比。其次舉出具體例子表現兩國飲食文化的不同。最后總結這些不同對兩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兩國交流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日本;飲食文化;對比
引言
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文化類型多種多樣的國家,所以飲食文化也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博大精深的悠久區域文化。中國的飲食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時,中國人民在長期的日常生活實踐和積累中,對飲食材料、飲食器皿、飲食的均衡營養也有很深的研究。而這些方面也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周邊的國家和地區。
中國的飲食文化對于日本的飲食文化雖然也有一定的影響,但并不可以認為兩者是同類的關系。兩國在文化上的聯系雖然反映在飲食上,但日本的飲食也有很強的自身特點。日本是一個島國,地域較小,飲食上也主要是關東和關西的差別。關東料理以東京料理為主,口味偏于濃重,關西料理則較清淡,鮮味十足。日本的壽司、居酒屋等都是日本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日本的飲食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個縮影。代表著日本典型的和文化。在世界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兩個國家。在文化方面有著必然的聯系。從古到今,飲食文化對人們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影響。人們的生活也影響著飲食文化。飲食文化的影響也不可或缺。
一、中日兩國的飲食文化
不同的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飲食文化,以下是中國和日本飲食文化上各自的特點和形成的原因。
。ㄒ唬┲袊娘嬍澄幕
中國是一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古長城僅僅是他悠久歷史的一部分,他還有渾厚的飲食文明。從古至今,中國人民都以食為天。這足以證明飲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占據的重要地位。中國飲食在獨特的歷史文明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點。
1、風味多樣
由于中國的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的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差異。所以,長期以來形成了不同的風味。其中,尤以中國的八大菜系為代表。他們代表著中國不同地方的飲食文化。也體現了不同地方人們對于中國文化的不同理解。川菜以辣為主,講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是川人的代表。川菜表現出了川人的豪爽,八大菜系:魯菜、粵菜、川菜、湘菜、閩菜、浙菜、蘇菜、徽菜。
直率和包容。其次,中國典型的氣候也影響著中國的飲食。中國一年四季,自古以來中國人按季節而食。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夏天中國兒女多愛吃涼食,冬天則愛吃火鍋等熱得食物。
2、講究美感
中國飲食講究美感。中國的飲食不僅講究佳肴的味道,而且注重色香味俱全,后來又講究菜肴與器皿的一致等。這種考究的中國飲食代表著中國文化的精細與中國人對于生活的享受。而且中國的飲食注重情趣。我國的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他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國的菜名可以說是出神入化、雅俗共賞。比如“全家!薄褒堷P呈祥”“鴻門宴”等都是其典型的代表。
3、醫食結合
最后中國的飲食講究醫食結合。在幾千年前中國就有醫食同源的說法。藥膳就是中國人講醫與食結合的體現形式之一。
中國飲食文化傳承著中國的歷史,歷來講究中和之道!爸幸舱,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碧斓厝f物只有在中和的狀態下才能繁衍生息。這種中和之美是在中國的飲食文化的影響和啟發下才產生出來的。反過來這種中和之美又在影響著人們的飲食文化。而現在中國的飲食也在朝著和諧的理念發展。這種觀念也代表著中國最先進的文化。近年來,中國的飲食也在邁向國際化。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肯德基和德克士等快餐的極速發展表現出中國人飲食結構的變化。這種飲食結構的變化受國際化的影響,而國際化同時也把中國的飲食推向世界。中餐也在慢慢地走向世界,也在和國際接軌。
(二)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是一個擅長吸取他國之所長的國家。在飲食方面,日本在吸取其他國家長處的同時,也保留了自己國家飲食方面的特色。
1、日本飲食文化的特色
。1)日本人的雜食觀
作為“世界第一的雜食族”,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是很講究的。日本人的精神結構、社會架構及認識事物的方式包括日本的文化特征和特色都能從日本的飲食看出來。在很早以前日本就有了明確的男女分工。正如中國的男耕女織。隨著水稻的傳入,日本的飲食結構雖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日本人的雜食習慣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在二戰后,日本人的食材更加的豐富,使得日本成為名副其實的雜食國家,就算是現在一般的日本家庭,他們在飲食上也很注重食物的種類,反而在食物的量上沒有特別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日本食物的量都比較小。他們這種飲食習慣也是受日本雜食文化的影響。日本人始終貫穿著雜食的觀念,以保證身體營養的均衡。這種雜食的文化,也是日本追求陰陽平衡的表現。
。2)日本食材的生與鮮
日本飲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鮮。按照日本人的觀念,新鮮的東西是營養最豐富、體內所蘊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日本人喜歡將食物生吃,尤其以生魚片為代表。日本人在很早以前就認識到食新鮮的東西有益于身體健康。所以日本人喜食生與鮮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3)日本飲食的造型美
日本飲食文化的第三個特點是追求造型美。日本飲食講究造型美和優雅感。在日本實引自于《禮記·中庸》,大致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樂卻不表現出來,被稱作中;表現出來卻能夠有所節制,被稱作和。中,是穩定天下之本;和,是為人處世之道
物的名稱中,大部分的食物名稱都與自然有關系。如牡丹餅等。日本的料理不僅讓人飽口福,更能讓人賞心悅目。在整個飲食環境里,處處洋溢著含蓄內斂卻依然讓人不可忽視的美。而重視日本歷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飲食習慣一絲不茍地繼承了下來。為此,把烹飪出來的佳肴也作為自然風物中地一束花朵,用以點綴人們的生活。
2、日本獨特飲食文化形成的原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是島國,又沒有與其他的國家接壤,這樣的自然環境,導致了日本人的危機意識很強。這種危機意識,也影響了日本人事事謹慎小心的性格特點。
。2)日本的宗教日本的宗教也是影響日本飲食的主要原因之一。眾所周知,日本人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大,尤其是和為貴的思想在日本人腦海中已經是根深蒂固。再加上日本獨特的地理環境,不利于發展畜牧業,所以這才導致了日本人菜肴少加工而吃生鮮的習慣。
。ㄈ┲腥诊嬍澄幕膶Ρ
1、相同之處
(1)兩國的主食
對于大米和面食,兩國的人都情有獨鐘。大米在兩個國家的飲食生活中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中國南方由于氣候和水資源得天獨厚的條件,以種植大米為主,南方人也喜食大米。而日本島國的獨特條件,農作物也以大米為主。日本的大米種植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對于面食,小麥從中國傳到日本以后,日本人對面食也是由衷的熱愛。由于日本獨特的海產資源,也使得面食有了獨特的日本風味。本人更是發明了速食方便面。
。2)菜肴的色、香、味、形、器和餐桌禮儀
除此之外,兩國在飲食上都很注菜肴的色、香、味、形、器。把吃飯變成一種享受。而且兩國都很注重餐桌上的禮儀。認為這也是能表現出一個人文化修養的重要場合。
2、各自的特色
。1)食材的烹飪方法
在食材的烹飪方法上,中國的烹飪方法多,但都重視火候,善用油脂。這是各大菜系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就味道而言,五味調和的調味理論是是中國飲食的重要特征。五味指咸、苦、酸、辛、甘。但是這五味的調和根據季節的不同而不同。五味也會使食物產生新的味道。同時中國講究食物必須煮熟,基本不吃生的食物。而日本的烹飪則講究原汁原味,少用油鹽。多講究食物的原生態。日本以生、冷、清淡的飲食品味為主。
(2)飲食觀念中國和日本飲食觀念上也有不同,中國古老的陰陽學說一直影響著中國的飲食觀念。中國人的飲食觀念是“美食享受,飲食養生”。把飲食的味覺享受放到首要位置,也注重飲食審美的藝術享受。中國人把飲食作為一種藝術,注重浪漫的同時,追求食物的精神享受。中國注重食物的本身,日本重視盛放食物的餐具,對味覺和視覺的不同追求,也使得兩國的飲食文化不同。樸素自然的味道與洗煉的文化的結合是日本料理的真髓。而中國菜講究的調和鼎盛,講究的是分寸,是整體的結合,這其中也包含的是哲學。
。3)中日兩國的待客之道
兩個國家的待客之道也不相同中國人待客喜歡寧剩勿少,飯桌上剩的越多,越能體現出主人的熱情,主人還會說客氣的話。比如“沒什么好吃的,不成敬意”之類的。到最后,可能會剩下很多。而日本人待客,菜肴會恰到好處,既會讓客人吃飽,又不剩菜剩飯。否則客人會認為是過度的浪費。在待客之時,食材也講究新、奇、鮮,并且葷素搭配。在餐具上也會下很大的功夫。會根據菜肴的種類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器皿。也很注意料理的裝③③日本料理之一。牡丹餅因為其形狀像春天里的牡丹花而得名。
飾。中國人好客,往往是誰請吃飯誰做東,并且吃飯時間長。但是在日本,就算吃飯時有人邀請,往往也是各自掏自己的那一份錢,而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大家都會去遵守。同時日本人吃飯也講究速度,這也是為了節省時間。不影響別人的工作。
。4)餐桌禮儀
兩國在餐桌禮儀上差異也不小。中國和日本人吃飯時用筷子的方式不一樣,因為中國人用餐時要用筷子夾菜,所有筷子大多是豎著放置的,筷子豎向使用的也比較多。而日本人而日本人講究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之前,筷子一定要整齊橫向碼放在飯碗的前方。中國人一家混用筷子,并且互相夾菜都用自己的筷子,而日本人家庭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筷子,不會混用。中國人待客時菜肴的總數都是偶數,而日本人則為奇數。這也是一點很大的不同。中國和日本在飲食上的異同,表現出的是兩個國家的文化上的相同和不同。每一個國家的文化多少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因為自身歷史和環境的影響,又都有自己獨有的內涵,對于文化而言,我們在國際化迅速發展的當代,吸取外國文化的同時,也要傳承好自己本國的文化。這對于國民來說,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二、酒文化和茶文化
。ㄒ唬┚
中國和日本的酒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飲酒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兩國的酒文化呈現的文化卻是不同的。
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以酒作詩,以酒會友等。酒已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與政治經濟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中國,通過飲酒能反映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貴賤、尊卑、長幼等倫理道德禮儀。在中國,飲酒的位置、次序不同,主人和客人都有固定的位置。由于受傳統儒家倫理道德文化的影響,在飲酒過程中,把對飲酒人的尊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直到現在,人們還會不自覺的遵守這樣的秩序。而日本與中國的飲酒都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都很注重德。也會以酒來修身養性,培養人們風流儒雅的性格。酒的禮儀也一直傳流至今。
但是兩國在酒文化上還是有不小的區別。中國人在敬酒時喜歡勸酒,而日本人敬酒時不勸酒。中國人喝酒時喜歡干杯,講究先干為敬,若不以同樣的方式回禮,就是對對方的不尊敬。而且要把一杯酒喝干凈,以表示誠意。日本人飲酒較為隨意,不會強迫對方喝酒。而且日本人喝酒一般不會一口喝完,比較隨意。這也體現了日本人隨和的性格。中國人在飲酒時講究大家庭式的氛圍,為了達到熱鬧的氛圍,常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比如:游戲,酒令④等。而酒令的內容多種多樣,這也是表現我國特有的民族特色的一種方式。而日本經常以載歌載舞的方式來助酒。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人喝酒喜歡換地方,他們可能一晚上要換兩三次地方。這在中國是很少見的。日本人在喝酒時注重交流,不會喝的酩酊大醉。[5]
不同的酒文化反映出的是不同的歷史和文化。中國的酒文化體現的是中國人的熱情和大方,而日本的酒文化體現的則是日本人的包容。
(二)茶
1、中日茶文化的相同點
中國是茶之鄉,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到現在茶在中國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日本的茶道最先源于中國,所以,兩國的茶都受佛教的影響較大,佛教推崇飲茶,他們認為,茶可以凈化思想。所以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都可以在佛教的教義中找到根源。再有,兩國的茶文化都很注重審美意趣的營造。品茶人都會選擇清幽、安靜的環境去品茶。中國古人或選擇山澗清泉,或是獨對青山蒼巒,目送江水滔滔,來抒發自己內心酒席上的一種助興游戲,中國特有的一種酒文化。有行酒令之說的感情或對大自然的熱愛。而日本人則會選擇寧靜清幽的環境,來抒發自己內心的古樸靜寂之美。最重要的是兩個國家都很注重飲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飲茶人都希望通過飲茶來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華,飲茶不僅注重的是飲茶的本身,更要注重人內心的溝通和交流。中國的茶道將中國的古代儒家思想融入其中,體現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天人合一,和諧統一的特點。而日本茶道嚴謹的儀式以及與建筑、工藝的完美融合更體現的是茶道之道在于道,在于文化。
2、中日茶文化的不同點
。1)茶文化的形式
在中國,中國文化的主要載體是茶館,帶有平民性、開放性、隨意性的特征。而日本茶文化的主要載體是茶室。其形式嚴禁繁瑣。中國人一碗茶,一盤點心,聽著說書,就是飲茶。而與之有鮮明對比的是日本的茶室。相對嚴謹。日本會有專門的茶室,茶室的設計也有嚴格的要求一般都分為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筑兩個部分。茶室的布置即合理實用,又具有不同的審美情趣。每一個部分都體現茶室主人的`匠心獨運。
(2)茶文化的思想
雖然日本的茶道受中國的儒家思想的影響,但也有不同。中國的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但融儒、道、佛為一體,同時透漏著禮、儀、仁、德以及中庸和諧的思想。日本的茶道更多的融入的是日本的國民精神和思想意識,是和、靜、清、寂以及茶禪一體。
。3)茶文化的地位
中日茶文化在兩國主流文化思想中地位不同。唐朝是中國茶文化的盛行時期,那時候,適合中國地域和社會特點的思想已經定型。儒家思想提出了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規范。這種思想深深地影響著茶文化。這也就決定了中國的茶文化變成了體現中國主流思想的一種手段,只能處于輔助性的支流地位。但是日本的茶道的形成與主流思想形成的過程是一致的。在他們改造中國思想文化進而創立日本主流思想的過程中,茶文化也是他們改造的主流文化之一,因此,茶文化在日本必然成為改造和規范日本國民的主流文化之一。日本茶文化是日本修煉國民性質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中國的茶文化則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娛樂的主要手段之一。
結語
當我們以人類的實踐活動為主體考察文化時,飲食文化顯示出的共同性或差異性也是主要的參考部分。飲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飲食文化處處反映著文化的不同。我們作為人類,不管生活在哪一個地理空間內,人類之間總會有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從細枝末節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民族所擁有的文化,同時,從文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個民族所特有的物質上的東西。任何民族都要生產,人類都要生活。這是所有民族的共同之處。這一點,同樣體現在中國和日本兩個民族中。但是因為歷史、地域等條件的不同,這兩個國家的文化也有不同之處。同時從飲食文化的不同中,我們也一樣可以感觸到兩個民族文化的不同,所以飲食也是兩國文化的典型代表。這兩者是相互呼應的。不同的文化都在展示著他們所特有的魅力。而這些文化的魅力正作為文化傳播的最好的老師,向世界展示著他們的風采。在對比不同國家文化的時候,應當把飲食作為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參考。
淺談中日飲食文化的差異論文 篇3
摘要:飲食文化是一代代人在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不平凡的平易近人的文化現象。飲食文化受經濟發展水平、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并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完善。本文從三個方面:兩國食物選擇的不同、食物的處理方式和飲食習慣的差異來對比中日飲食文化的不同之處,并從不同的飲食現象中來分析中日兩國飲食文化產生差異的原因。
關鍵詞:飲食文化;生食;自然;社會
一、中日飲食文化的形成
中日兩國的飲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這一差異從兩國開始交往之初就存在伴隨著兩國發展一直走到了今天。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中國文化發展了多少年,中國人就在追求美食這條路上走了多久。我國飲食文化在原始社會時期萌芽于春秋戰國時期進一步發展并形成了基本的烹飪理論;周秦時期便已有了我國飲食文化的雛形,周代已有負責飲食的官員,文獻中還能看到“周禮,天官冢宰”這般的食療方法;發展至唐,我國的飲食文化到達高峰,從這一時期開始我國的飲食就開始向“精”發展!墩撜Z?鄉黨》中有這樣一句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是對我國飲食文化的高度總結。飲食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在《詩經》,這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中就已經有了大量有關飲食的描寫,《王風·黍離》中“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說明了食物的來源;我國酒文化的萌芽也能在《小雅·鹿鳴》中“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中窺見一二;我國共食制也在這一時期決定下來有《小雅·楚茨》中“諸父兄弟,備言燕私”這篇為證。《詩經》也成為研究我國飲食文化的有力證明。我國的飲食文化是在繼承中發展的。
日本雖然受我國文化影響很大,但在飲食方面兩國卻有著本質的差別,相對而言日本飲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是比較晚的。在奈良時代之前日本也有自己的飲食方式,但是要論飲食文化的萌芽還要從這一時期算起;平安時代料理技法增加、食物定式出現成為了日本飲食的基礎;而在鐮倉時期由于統治階級由公家變為武家,飲食習慣告別了平安時期的繁瑣,形成了一種質樸的風格;室町時代融合了公家和武家的飲食習慣,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隨即發展至江戶時代,這一時期飲食受到前代飲食和社會各階層的影響發展出庶民料理,實現了日本飲食文化的成熟。從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飲食文化是在融合的過程中發展的。
二、中日飲食的對比
1.兩國食物選擇的不同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耕國家,早在商周時期我國人民就已經在種植五谷了,五谷的種植在養育了人民的同時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由于我國南北跨度大,受氣候、地形地勢等方面的影響,我國就形成了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的飲食習慣;地形變化較大,山川河流遍布,這就為古人提供了捕獵的場所,也給家畜的馴化和飼養提供了條件。肉類食物多以豬、牛等家畜,雞、鴨等家禽還有魚類為主。由此可見我國古代食物的選擇范圍廣、獲取食物的方式多。
日本是面積狹小的海島國家,陸地以山川為主,適宜種植農作物的土地資源稀缺,這就直接導致了日本農耕技術的落后。受地形條件限制,日本主食以水稻為主。日本四面環海漁業資源豐富,其肉類獲取的主要來源便是各類海產品,所以日本學者總結日本的食物結構是“稻米加魚類”。跟我國進行對比我們不難發現日本的食物來源較為單一。
2.食物處理方式的差異
我國由于幅員遼闊、地形地勢復雜,使得飲食具有地區性。各地區人民面對著不同的環境發展出了適宜本區人民的飲食方式,這就是中國八大菜系的形成原因。這八個代表菜系口味大相徑庭,川菜麻辣,蘇菜、粵菜清淡,魯菜咸,湘菜辣,但其烹飪方式卻有相通之處。烹飪就是將食物由生變熟的過程,我國烹飪常用技法就有24種之多。“炒”是其中使用最廣泛也是最基本的技法,這一方法重點在于對油的使用而這也正是中國飲食一大特色。中國菜注重改變食物原本的味道,這點突出表現為對調味近乎登峰造極的運用!都t樓夢》中有一道菜名為茄鲞,這道以茄子為主料的菜的具體做法為“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盵1]這段詳細的描寫也說明了我國飲食中對味道的要求之高。且我國肉食來源多為牲畜,為了掩蓋肉原本的味道只能大量地使用調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中國菜味重的特點。日本料理方式有“五法”,分別是生、煮、烤、炸、蒸。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飲食中并不是很突出對于油的使用,其中運用最廣的是“煮”這種方法,這也成為了日本飲食的一大特色:清淡。日本對肉的攝入量不大,肉的攝入又主要從魚類獲得。他們追求要享受食物最原始的味道所以對調味料的使用也很有限,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醬油。日本人認為美味既是大自然的味道,一年四季都在追隨自然的腳步,進而形成了對新鮮度的追求。有一字為“旬”,日本對其的解釋為應季,旺季,最佳時機,這也成為了日本飲食的又一大特點。
3.飲食習慣的差異
中國人長久以來受到陰陽五行和中醫養生之說的影響認為五臟六腑相通,需以溫熱之物來進補,因此中國人忌生冷之物!都t樓夢》中寶玉要喝冷酒寶釵勸說“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要熱吃下去,發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拿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從此還不改了呢?靹e吃那冷的了!盵2]中國飲食以熟食、熱菜為主,當然中國也有各式涼菜,但這大部分都是作為前菜出現,并不作為全餐的重點。
我國沿海地區飲食受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出現生魚配合調味的飲食現象,這種吃法在唐朝時隨著中日交往的頻繁而傳入日本。唐風生魚片更能突顯魚肉的鮮美,這種吃法在唐朝時傳入日本并迅速與當地的環境相結合形成了今日日本飲食中的一大特色。日本生食歷史久遠,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飲食現象。日本料理五法中專門將“生”作為一種料理方法與其他烹飪方法并列。如今生魚片與米飯搭配作為一道日本名菜而聞名于世界。
4.造型擺放的差異
中國菜的味道是用舌頭嘗出來的。為了配合味覺的美感,中國飲食界的能工巧匠往往借助擺盤或者雕刻原材料來完成造型,使最終呈現出的結果堪比藝術作品。中國食物的造型起裝飾作用為美味服務。中國飲食是共食制的,為了保證全部家庭成員都能滿足,菜品一般都用大盤盛裝。用餐者用筷子夾取食物,有時還有長輩給晚輩夾菜以示關愛。
人們常說日本的菜是給眼睛吃的,這句話就可以看出日本料理對于形的追求,除了精美的擺放之外更突出的是對餐具的使用!懊朗巢蝗缑榔鳌盵3],精美的容器在日本料理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日本餐具的材質很多,瓷器、漆器、木器大量運用于日本的飲食。日本飲食為定食制,食物被分為一人份擺放在用餐者面前,細致的擺放加上講究的餐具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中日飲食文化差異的原因
1.經濟原因
飲食文化的形成與文化的創造者,也就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分不來的,平民的生活水平高低左右了飲食文化發展的速度以及飲食文化的風格。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我國先人以飲食為基石推動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歷史上我國曾積極對外交往,文化碰撞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飲食文化迅速成長,在融合了本國和外國飲食習慣的基礎上于更與各地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大到王公貴族小到平頭百姓,中國人的飯桌總是想盡辦法熱鬧起來,可以不夸張的說,我國的飲食文化是“吃”的極致表現。相比之下,日本由于土地資源稀缺,人民難以滿足最基本的溫飽更別提追求美味了,在這樣的生存條件下飲食文化也很難扎根發展。經濟發展的巨大差距是兩國飲食文化差異巨大的重要原因。
2.自然環境原因
自然環境對飲食文化有著絕對性的影響,甚至可以左右飲食習慣的形成,以我國為例,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人民的飲食習慣幾乎完全不同。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氣候多樣,這些自然條件給了我們各種豐富的資源!翱可匠陨,靠水吃水”,中國人充分利用著上天的饋贈發展出了具有地區性的、截然不同的飲食習慣。先天的優良條件可不是誰都能擁有的,日本的自然條件就殘酷許多。日本是一個周圍沒有接壤鄰國的海島國家,陸地地貌多為山谷丘壑。這就直接導致了日本食物獲取的來源十分有限,只能依靠環繞四周的海洋。好在日本領海水質良好,豐富的漁業資源給了日本人捕撈的良好條件。不同的地理環境孕育出中日兩國獨特的飲食文化。
3.社會環境原因
社會環境是文化發展的搖籃,而飲食文化正是文化構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國飲食文化之所以輝煌就是因為其沒有停在“吃”這一層面而是繼續向深處發展。飲食活動被賦予了“人”的意識,它與社會的各個方面緊緊連接,飲食的作用并不僅是充饑果腹這么淺顯。皇上借飲食制式來區別身份的高貴,圣人借飲食來闡明世間的道理。飲食走到民間,老百姓說吃驚、吃虧、吃官司等來說明現狀。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并不像中國一般重視飲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反他們認為飲食是難于啟齒的行為。這種社會環境嚴重阻礙了飲食文化的發展,相反也為今日日本東西結合的飲食文化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四、總結
歷史上中日兩國有著十分深刻的文化交流,古代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響,近代中國從明治政府吸取了不少先進觀點。在日本飲食文化中可以看到中國飲食文化的縮影。在當今社會只有兩國繼續良好交往才能實現共同發展。我認為飲食可以作為兩國友好的橋梁架起和諧相處的明天。
【淺談中日飲食文化的差異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中英日常對話的文化差異論文09-28
淺談自動站與人工觀測數據差異論文07-08
英國飲食文化論文07-24
淺談交易性金融資產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論文12-12
中國飲食文化的論文(通用6篇)11-27
文化差異對口譯的影響論文09-18
文化差異對口譯的影響文化論文09-18
關于課堂差異分層教學的策略論文07-30
文化差異對商務溝通的影響的論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