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教師恰當處理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關系,與教師本身的能力培養和經驗累積是分不開的。以下是小編J.L為大家分享的關于外語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形式之論文范文。
一、引言
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同時兼顧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主體和教學客體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學過程,而教學過程首先體現在課堂上教學內容的教授與教學形式的使用上。事實上,課堂上往往因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不相適應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不在少數。本文擬就外語教學中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關系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
二、教學理念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應用、課堂形式的組織、對學生的關注、對課堂的把控、課后的總結分析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而這些都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有關,可以說,教師的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承載教學理念的載體,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外在表現形式;教學理念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內在實質,依托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反映出來。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就反映了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延續了一個多世紀的傳統的外語教學法,即語法翻譯法,受當時機械語言學的影響,認為教師是外語課堂的中心,主導整個課堂,教學應以教材課本為導向,教學內容圍繞課本展開。教學形式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教師講解。這種授課方式使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法知識,擅長分析和理解長句、難句,培養學生的翻譯和閱讀能力,但卻忽視了外語口語能力的培養,也較為枯燥,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為克服語法翻譯法的這些弱點,產生了直接法。直接法即直接學習、直接理解、直接應用,認為語言與客體應直接聯結,因此,課堂上,教師通過動作和圖片等方式直觀的解釋句子和詞義,課堂上將母語排除在外。由此可見,教師受不同的教學理念的影響,所采取的授課形式和內容都有所不同。目前,隨著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的發展和完善,人們認為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形式。認知主義者和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其在腦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知識體系是以已學描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為基礎,彼此聯系形成的,因此,學習應聯系已學知識,從已學知識到新知識,從熟悉到陌生,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此外,他們還認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诖,教師在教學內容上不僅注重相關已學知識的導入,而且重視相關知識的傳授,擴展課堂教學內容;形式上,也不在局限于“教師一言堂”的傳統形式,而是更多的讓學生參與課堂,如討論式、小組式、兩兩合作式等。但正因為如此,教學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就是擺在教師面前的另一個難題。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統一
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統一指的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在一定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以教學效果為導向,采用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形式組織課堂,完成教學內容的教授?梢,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統一的標準包含這幾點:第一,教學目標的實現;第二,突出的教學效果;第三,教學形式適應教學內容。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是重點。作為教師,應清晰明確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一堂課教師要教授什么,要教授多少,學生要掌握什么,掌握多少,都需要進行統籌規劃,循序漸進,而后根據所要教授的教學內容來確定課堂授課形式。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要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否則一切不過是空談,未完成教學目標的課堂絕對是失敗的課堂,無論他講授多么的出彩,形式多么的有趣。突出的教學效果是目的。教師在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后,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實現最終的教學效果,理想的教學效果是教師采用多樣的有趣的教學形式教授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是為了最終的教學效果。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教學形式適應教學內容。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而后根據教學內容選取適當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是實質,教學形式是教學內容的外在實踐,因此,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而教學形式多種多樣,選取何種教學形式,既受教師本身能力和經驗的限制,更受教學內容的限制?沼行问,授課內容反而退居其次,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然只有枯燥的授課內容講解,而無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形式,同樣受人詬病,學習效果讓人置疑。所以,教學形式的選取要以適應教學內容的教授為前提。如語法的教授,大多采取歸納或演繹法,這是教學內容決定的。而語法講解后的鞏固練習卻不局限于書本或翻譯等傳統方式,可以采取游戲、小組練習、小競賽或利用圖片、影像、幻燈片等現代多功能教具,豐富課堂形式,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這樣的趣味練習過多或過度娛樂化,而忽視語法本身的練習,只會適得其反,這要求教師做到課前計劃、課堂把控和課后反思,在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關系的處理上找到平衡點,做到教學內容為主,教學形式適應教學內容。
四、教師能力的培養
教師恰當處理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關系,與教師本身的能力培養和經驗累積是分不開的。教師能力的培養不僅包含專業知識的培養,也包含教師人格魅力、教育能力、課堂組織能力、教學法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第一,專業知識能力是教師基本能力。教師對所教授的教學內容理解清晰透徹,脈絡分明,體系完整,才能呈現給學生清晰的認識。第二,教學法能力的培養。對教學內容的把控,教學形式的選取和使用,是對教師教學法能力體現。一個具有較強教學法能力的教師會綜合考慮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堂反饋和學生情況等多方面,采取最適當的教學形式,使其適應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能力,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第三,教學經驗的積累。理論轉化為實踐是一個過程,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在實踐中反復試驗,最終達到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平衡與統一。這樣的經驗積累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最后,教師人格魅力的培養。這既來自于教師性格,更多的來源于教師對教師崗位、教學事業以及學生的熱愛。一個熱愛教師崗位、教學事業和學生的教師會主動探索和實踐各種教學形式,擴展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五、結語
外語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并非簡單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他與教師教學理念、教學能力等息息相關,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統一,需要教師多方面考慮和學習。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充分了解學生,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外語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相關文章: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11-14
在大學外語教學中如何體現論文02-27
外語教學中的翻譯教學分析11-17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探索論文02-12
法語在第二外語教學中的改革03-25
中學外語教學中應滲透文化11-14
談語言和言語的關系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11-16
外語教學中“教學做合一”的運用03-25
因材施教在外語教學中的創新12-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