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院校音樂藝術素質教育現狀分析
音樂教育作為一門文化藝術基礎課,其作用是其他學科所無法代替的,如果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只懂得專業技能而不具備文化藝術審美能力,那么大學教育和社會上的一些職業培訓就沒有什么區別了,最終培養出來的就是一些職業機器而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專業院校音樂藝術素質教育現狀分析的詳細內容,希望能幫到各位讀者,更多內容請瀏覽(www.oh100.com/bylw)。
內容摘要:與專業院校音樂藝術教育比較,非專業院校的音樂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鑒賞力和審美判斷力,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結合大學生實際需求特點,確立科學的音樂教學理念,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是當前高校音樂教育者應當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音樂教育 審美 課程設置 教育模式 素質拓展
在非專業院校開展音樂藝術素質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科學與文化藝術的有機結合,是知識經濟時代對創新人才素質發展的必然要求。與專業院校音樂教育比較,非專業院校的音樂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鑒賞力和審美判斷力,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在教學中,采用以往傳統、單一、抽象、照搬照抄的教學模式顯然是不合適的,也達不到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非專業院校音樂藝術素質教育的現狀
近些年來,教育部先后頒布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等多個文件,不僅明確提出要把音樂教育課程納入人才培養的教學計劃中,而且賦予了音樂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當前,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包括音樂在內的素質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據初步統計,全國有600所普通高校已開設了音樂藝術選修課或者必修課,并成立了音樂藝術教研室,有的還建立了大學生藝術團。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先后開展了高雅音樂進校園、經典音樂專題講座、藝術歌曲進校園等系列活動;藝術節、音樂節、歌舞比賽等各類文藝展演定期舉行,在豐富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同時, 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對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音樂藝術素質教育在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還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高校對音樂藝術素質教育目標認識不夠
音樂教育作為一門文化藝術基礎課,其作用是其他學科所無法代替的,如果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只懂得專業技能而不具備文化藝術審美能力,那么大學教育和社會上的一些職業培訓就沒有什么區別了,最終培養出來的就是一些職業機器而已。當前,在非專業院校的音樂藝術教學中,一部分高校對音樂課程的設置和培養目標還缺乏全面的把握,把音樂課程當成專業之余的娛樂與放松的思想還存在,而有些高校的音樂教育還流于形式,致使學生對音樂的認識也十分狹窄,有的干脆就是沖著學滿學分的思想參加音樂學習。由于對音樂教育缺乏全面的認識與了解,對課程設置缺乏科學的論證,以致所開設的課程在教學工程中嚴重脫節,音樂藝術教育的功能沒有得到根本的體現。
2.音樂教育教學過程缺乏合理規范
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教育的有機載體,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科專業不同和學生的需求來開設相關課程。而實際教學中,教育者多是從個人的專業角度和教學能力出發,來考慮個人開什么課的問題,教學主管部門對課程缺少合理的安排設置,使得教學過程顯得十分松散,音樂教育很多時候成了一種裝飾品。從課時量分配來看,各個學校的情況也都不一樣,有的每周1次,每次4課時,學期32課時;有的每周兩次,每次2課時,學期36課時。究竟安排多少課時比較合理,目前還缺乏統一的定論;另外,在教材的選擇和內容的安排方面也缺乏統籌規劃,教學過程顯得很不規范。
3.音樂教育師資力量和考評機制有待加強
從課程開設數量與教師比例來看,教師數量比以往明顯增多,但師資質量能否真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仍是一個問題。目前,從事音樂欣賞教學的多是從事理論教學的音樂專業老師、音樂院校畢業的輔導員或者兼職人員,而且學歷和職稱都相對偏低,多數是中級或是助教,從事公共藝術教學的經驗還相對不足,教學專業資深教授兼任音樂課的情況不多。由于本職工作的原因,這些教師很難全身心投入到音樂教學中去。在考評機制方面,音樂課教師的標準和其他專業教師一樣,有課時和科研工作量的要求,這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產生了這樣那樣的矛盾,多少會對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教學效果產生影響。
4.音樂教學基本設施條件有待改善
音樂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沒有基本的設施就很難達到教學目的。據了解,一部分有音樂院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其音樂教學條件相對完善,而沒有音樂院系的,教學設施相對比較落后,不僅沒有必要的音樂器材,有的連一個像樣的音樂多媒體教室都沒有,這也使得很多的技能訓練和作品賞析無法正常進行,教師的專業特長也無法得到有效發揮,這也是影響音樂教學效果和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加強非專業院校音樂藝術素質教育的對策
錢學森先生曾指出:“一個國家和民族要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突破,在教育這一環節,藝術教育這一塊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培養創新拔尖的高素質人才,應該加強音樂藝術素質教育的發展。反觀我國的音樂教育,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十分淺薄,甚至把音樂教育認為是可有可無的課程。而教育管理部門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不夠,導致了學生音樂素養普遍低下。針對當前非專業普通高校音樂教學的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對音樂教育的認識
高校藝術教育不同于專業藝術教育,作為美育和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途徑,藝術教育能夠使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和優秀的藝術成果,提高文化藝術素養。根據《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指出的:“學校藝術教育要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使學生在學習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開發自身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課程。對于非專業院校的領導和主管部門來說,應改變重專業教育輕素質教育的思想,在音樂藝術教學中,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進一步加強對音樂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音樂教育水平和質量。
2.轉變教學模式,建立健全音樂藝術課程體系
當前,非專業院校的音樂藝術教育是作為一門選修課納入教學計劃的。由于場地、器材、教育方式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一種區別于其他教學形式的改變,例如可在課程設置上進一步更新,通過組建各種形式的學生藝術社團,并定期舉辦交響音樂會、學生文化藝術節,聘專家、學者和專業教師主講藝術講座,組織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各種藝術展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特長、發展學生個性,從而提高大學生的人文修養和內涵,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創造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現階段是很難在教學模式上得到根本轉變的,最多只是在理論環節增添了樂器和多媒體的教學,真正體驗和參與性的環節還不是很多,音樂藝術教學課程體系尚未真正建立,離真正實現音樂教育的目的并深入大學生心靈還有一段距離。
3.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環境是由師生共同創造的一種具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對大學生的素質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鼓勵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舉辦歌唱比賽、合唱節、文化藝術節,堅持鼓勵成立學生藝術團,定期舉辦音樂藝術講座,適時邀請專業演出團體或有音樂特長的師生舉辦專場演出,使廣大學生在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中接受藝術熏陶,從而提高音樂審美鑒賞能力。
總之,加強非專業院校的音樂教育,不僅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認真分析、總結、探索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教學特點和發展規律,推動高校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應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當前或今后一段時間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吳躍躍.音樂教育協同理論與素質培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非專業院校音樂藝術素質教育現狀分析】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信息化現狀分析11-24
高職院校女生就業現狀與對策分析02-23
高職院校藝術素質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11-24
關于高職院校學生道德現狀及對策分析11-20
分析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11-24
高校素質教育中音樂素質教育的作用分析11-18
素質教育視閾下美術教育現狀分析11-14
關于高職院校工程數學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11-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