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也在變教學論文
古今言殊:語言也在變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永遠在那兒運動、變化、發(fā)展,語言也是這樣。語言的變化,短時間內不容易覺察,日子長了就顯出來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經(jīng)給《論語》做過注解,可是假如當孔子正在跟顏回、子路他們談話的時候,朱熹闖了進去,管保他們在講什么,他是一句也聽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話后世的人聽不懂,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地方經(jīng)歷著不同的變化,久而久之也會這個地方的人聽不懂那個地方的話,形成許許多多方言。這種語言變異的現(xiàn)象,人人都有經(jīng)驗,漢朝的哲學家王充把它總結成兩句話,叫做“古今言殊,四方談異”。這正好用來做我們《常談》的題目,這一次談“古今言殊”,下一次談“四方談異”。
古代人說的話是無法聽見的了,幸而留傳下來一些古代的文字。文字雖然不是語言的如實記錄,但是它必得拿語言做基礎,其中有些是離語言不太遠的,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對古代語言獲得一定的認識。為了具體說明古代和現(xiàn)代漢語的差別,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來看看。下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戰(zhàn)國策>里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篇的頭上一段: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把這一段用現(xiàn)代話來說一遍,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大的差別。不能光看字形。光看字形,現(xiàn)代不用的字只有四個:昳[yì]、曰、孰、吾。可是聯(lián)系字的意義和用法來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個字:八、我、能、城、國、不、客、從、來、坐、談、問。大多數(shù)的字,不是意義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兩樣。大致說來,有三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意義沒有改變,但是現(xiàn)在不能單用,只能作為復音詞或者成語的一個成分。有的構詞的能力還比較強,如:形、貌、衣、鏡、北、何、自、信、日、外;有的只在極少數(shù)詞語里出現(xiàn),如:麗(美麗、壯麗)、朝(朝霞、朝氣、朝發(fā)夕至)、窺(窺探、窺測)、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
第二種情形是意義沒有改變,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例如:作為連詞的“而”、“與”,只見于一定的文體;表示從屬關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幾”、“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讀者”等等;“美”現(xiàn)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語不說,也不能拆開);“有余”現(xiàn)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現(xiàn)在說“八尺多”。
第三種情形是這里所用的意義現(xiàn)代已經(jīng)不用,盡管別的意義還用。例如:修(長)、服(穿、戴)、謂(對…說)、其(他的;“其余、其中、其一”里的“其”是“那”的意思)、公(尊稱)、及(比得上)、君(尊稱)、也(助詞;現(xiàn)代的“啊”只部分地與“也”相當)、旦(“旦日”作“明日”講)、之(他)、若(比得上)。還有一個“尺”字,似乎應該屬于古今通用的一類,可是這里說鄒忌身長八尺有余,顯然比現(xiàn)在的尺小,嚴格說,“尺”的意義也已經(jīng)改變了(漢朝的一尺大約合現(xiàn)在七寸半,這里的尺大概跟漢朝的差不多)。
在語法方面,也有不少差別。例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與徐公孰美?”才跟現(xiàn)代句法相同。“君美甚”現(xiàn)在說“漂亮得很”,當中必須用個“得”字。“忌不自信”也是古代的句法,現(xiàn)代的說法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不能把“自己”擱在動詞前邊,擱在前邊就是“親自”的意思(如“自己動手”),不是動作對象的意思(“自救、自治、自殺”等,是古代句法結構遺留在現(xiàn)代語里的合成詞)。“客從外來”現(xiàn)在說“有一位客人從外邊來”,“客人”前邊得加個“一位”,頭里還要來個“有”字,否則就得改變詞序,說成“從外邊來了一位客人”。“與坐談”也是古代語法,現(xiàn)在不能光說“和”,不說出和誰,也不能愣說“坐談”。得說成“坐下來說話”。“不若君之美”的“之”字,按照現(xiàn)代語法也是多余的。
這短短的一段古代的文字,大多數(shù)的字都是現(xiàn)在還用的,可是仔細一分析,跟現(xiàn)代漢語的差別就有這么大。
【語言也在變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語言文化加強教學論文02-15
簡述高中地理變式教學的論文02-18
分析教學語言文字應用論文02-27
聲樂教學中無聲語言的應用論文02-27
論文:淺析數(shù)學教學中數(shù)學語言研究03-24
高中英語語言文化教學論文02-14
語言教學要以閱讀教學為基礎的論文04-02
英語教學非語言交談運用的英語教學論文03-21
聲樂教學中語言的重要性分析論文02-27
幼兒教學非語言藝術優(yōu)秀論文03-19
- 相關推薦